诈骗判刑案例:开国大校(上校)中的老红军(55)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46:30
据徐平《新中国首次军衔制实录》,至1956年志愿军授衔后的1956年9月,全军共有大校1266人,上校4439人,中校8139人,少校20799人,校官共34643人;大尉70151人,上尉88536人,中尉141969人,少尉374214人,准尉90768人,尉官共807973人。 至1964年底,大校3193人,上校11146人,中、少校82514人,校官共96853人;大尉81223人,上至准尉665871人,尉官共747094人。王正国:(1918-1968),男,汉族,1918年生,四川省通江县周子坪村人。1932年底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1934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红四方面军30军269团特务连班长、269团3营排长、267团2营6连指导员。1936年10月任红30军保卫局侦察科员,10月中旬调到263团任副特派员,12月任263团5连指导员。参加了浴血奋战的长征、“西路军”战斗,于1937年3月底到达新疆星星峡。1937年3月至1940年2月在新疆完成了炮兵的系统学习。1940年2月返回延安,担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1连连长,10月任3连连长。其时获军委颁发的“劳动英雄”奖章和“神炮手”奖章。在延安炮校任5大队队长兼教员。1945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副团长,1947年5月任炮兵3团团长。1947年8月奉命调任华东野战军特纵炮1团团长。194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3师副师长。1952年8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深造。1954年12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7师师长。1957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炮院进修,1959年底毕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毕业体检时突发疾病,未分配新工作。1964年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因病复发未能到任。1968年2月因病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49岁。逝世后炮兵政治部经中央军委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称号。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刘始明:男,汉族,1914年生,福建省上杭县下王村人。1929年参加地方工农革命,并担任村少先队长、乡少先大队队长。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战士、班长、排长。1933年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区队长、助教。1931年至1933年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二、三、四次反“围剿”,参加了凉州、草鞋岗、沙县战斗、战役,1934年10月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任中央纵队干部团特科营1连1排排长。抵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黄城堡战役。1936年任中央军委总部特务团连长。1937年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员、队长、科长等。1943年调任冀南、冀鲁豫军区第七(鲁西北)军区参谋处长,1944年6月任冀鲁豫军区第七(鲁西北)军区参谋长(司令员赵健民,政治委员许梦侠)。1947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0纵队30旅参谋长(旅长刘福胜)。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淮海战役。在历次战斗中负伤三次。1949年第10纵队改编为58军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174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195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无谓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炮兵技术学院(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前身)副院长,院长(政治委员王文介),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第二炮兵党委委员。197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78年调任国务院国防工办副秘书长。1983年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闻盛森:(1909-1990),男,汉族,1909年1月18日出生,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大第三期毕业后到新四军。入伍后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经历过四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参加了大桥朝阳集、泗阳、莱芜、南马、临煦、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21军63师副师长。1949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第一(建阳)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陈桂芳)。1950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第二(南平)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7月1日任公安第十三师(师部驻泉州市)师长,同年8月至翌年1月任中共晋江地委常委。1958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第二(南平)军分区司令员,1958年12月至1963年4月任中共福建省南平地委常委。1960年10月至1963年4月任中共福建省南平地委书记处书记。1963年4月至12月任中共福建省南平地委副书记。1990年7月29日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政协安徽省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于应龙:男,汉族,1918年生,陕西省临潼县人。1936年9月参加西北军。1937年1月经地下党介绍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第一期培训学习,到延安不久,“红大”即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成为“抗大”的第一期学员,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时间共4个月,1937年5月,“抗大”一期培训班结业。向组织提出了再学一期的要求,得到了批准。1937年10月抗大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第115师,先后任军政干校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司令部政治协理员和特务营政治教导员。期间,随115师到达山东工作。1943年调山东军区工作,1943年10月任滨海诸莒支队政治委员兼诸莒边县委书记(王东年任县长),滨海独立团政治委员、团长。多次参加鲁南、鲁中地区的反扫荡战斗,长期率部坚持滨北地区的敌后斗争。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第37师参谋长。参加了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所属271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的光荣称号。1948年11月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31军第91师参谋长,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31军第93师副师长,后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厦门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5师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3军第5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3军第5师政治委员。1959年1月至1962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军政治部主任。1962年7月至1964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11月25日至1968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9军政治委员(王香雄任军长)。1968年4月至1975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75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穆正身:(1916-1973),男,汉族,19165年生,河南省商水县人。1932年上初级中学。1935年夏加入国民党。1938年8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2营排长,冀鲁豫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干事,苏皖干校指导员,新四军第3师8旅直属队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山东滨海军区政治部巡视组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警10旅20团政治处副主任、19团政治处主任、独立1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109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3师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35军104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山东齐家埠战斗、掖县战斗、莱阳战役、兖州战役和济南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7军80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炮兵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6军政治部副主任。1957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59年5月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8军政治部主任。197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73年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李华安:(1914-1988),男,汉族,1914年1月生,四川省渠县丰乐乡碑岭村人。1933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战士、班长、文书。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连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旅特派员,太行第6军分区保卫科长。参加了奇袭阳明堡、响堂铺伏击战,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9旅27团副政治委员,舒城军分区基于团政治委员,第10军90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上党、平汉、陇海战役和挺进大别山及淮海、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师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川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西藏公安总队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后勤部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黄光裕:男,汉族,1915年10月生,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副班长、红7军团通讯班长,1935年1月任彭泽独立营第2分队队长,游击中队警卫班长、中队长,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斗争和彭泽、湖口地区的游击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到新四军工作,历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3营8连连长,新四军第1支队2团司令部参谋。1942年起任新四军第1师2旅侦察科科长,新四军第6师2旅侦通科科长,新四军第1师16旅独立2团团长。参加过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和著名的黄桥决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52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4军70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军区临安军分区司令员,台州军分区司令员。1957年起任江苏省军区淮阴军分区司令员。1964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舟乘要塞区副司令员(副军职)。1978年1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顾问。1982年9月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厚国华:(1913-1989),男,汉族,1913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后随红五军上井冈山。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八路军平西挺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卫生部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区徽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五预备总队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9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任中共声学研究所党委书记。1989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许法善:(1918-1992),男,汉族,1918年生,陕西省神木县太和寨乡许家洼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共产党。1936年至1937年任陕北红军独立师青年干事,宣传科长、骑兵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至1945年任陕西神府军分区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至1949年任陕甘宁边区警备5团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北  沙:男,汉族,1919年8月生,原名徐方伯,别名徐进,陕西省镇安县人。1936年秋参加西安学生救亡联合会,后转入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了“西安事变”。1937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员。后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奔赴山西前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到达襄汾、吕梁山、晋西南等地区,历任襄汾特委、八路军第115师、八路军太岳军区第五军分区、第三军分区58团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营长、旅作战参谋、侦察股长、情报处处长、团代参谋长、58团副团长。参加了晋南敌后游击作战、百团大战、太岳军区反“扫荡”战役,先后负伤5次。张星灿:(1915-1988),男,汉族,1915年生,陕西省渭南市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文书、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第115师营部书记、营政治教导员、团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区队政治委员,冀晋军区第二军分区4团政治委员(团长谢正荣),1946年6月任晋察冀军区教导旅第1团政治委员(团长谢正荣),华北军区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第64军192师政治部主任、代政治委员。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192师代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师长何友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部政治委员。1988年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王世延:男,汉族,1921年2月9日生,河北省新海县(今黄骅市)楼西村人。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6支队文书,学员,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6旅16团政治处组织干事,营代理政治教导员,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6旅兼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基干营政治委员,冀鲁边垦区军分区兼独立团营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海防工委书记兼海防大队政治委员,中共黄骅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冀鲁边、渤海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役战斗。

吴建初:(1914-2002),男,汉族,1914年4月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军第28军第8混成旅从事兵运工作。1935年1月参加由中共四川省委军委组织发动的剑阁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干事、参谋、红四方面军西路军总部民运部白军工作科科长。1937年2月任中共甘州中心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3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冀南军区第一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第14纵队41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70军209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任华北军区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1951年2月兼任华北军区防空部队兼干部管理部部长。1953年4月任军委防空部队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5月任防空部队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62年11月至1966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院长。离休后享受正军职待遇。因病于2002年6月1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逝世,享年88岁。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杜万荣:男,汉族,1915年6月生,四川省阆中市朱镇十三村人。1934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30军88师263团战士、班长、排长、直属水兵连连长,红军大学连长,第30军营长,129师直属队党总支书记,师随营学校组织科长,营政治教导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6分校1大队政治委员,师直卫生处和太岳4军分区卫生处政治委员,洪洞独立团和警卫4团、第538团政治委员,太岳第8纵队留守处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0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绵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情报系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部顾问。1955年9月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恩厚:(1917-2005),男,汉族,1917年1月17日出生,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乡项家冲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公务员、看护员、看护长、军医、团医务主任。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在宣、达战役中负伤致残。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三次过雪山草地,到达甘肃会宁,参加了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卫生部部长。
吕正修:(1914-2007),男,1914年12月出生,陕西靖边人。1934年1月参加赤卫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大队长、教导员、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1955年6月至1957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63年12月离职修养。正军职。参加过数十次战役战斗。1944年带领全营一边打仗一边搞生产。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2月26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9月3日荣获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张万合:(1917-1993),男,汉族,1917年9月出生,河南省泌阳县人。1937年参加豫南红军游击队。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初期,先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第5支队营政治教导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2师5旅14团政治处主任。张贤廷:(1913-1982),1913年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随第一方面军转战南北并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营长,津浦支队独立团副团长,东进纵队第8支队独立团副团长。1940年5月起,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7旅21团副团长、团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第11军分区21团政治委员,湖西军分区第12团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后,随军挺进东北,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5旅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吉东警备第2旅4团政治委员,吉敦军分区参谋长,吉林军区吉东独立第5团团长。为肃清吉东地区,特别是敦化地区的土匪贡献了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炮兵第4师、高炮第2师参谋长。1950年8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吉林省军事部代理部长。1953年3月至1954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松江军区副司令员。1954年8月,松江、龙江两军区合并,改称黑龙江军区,至1956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后兼任哈尔滨警备司令部司令员。1959年6月至1963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因病于1982年11月23日在长春逝世,终年69岁。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余勋光:(1916-2004),男,汉族,1916年农历3月5日出生,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山背村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12军第35师105团2连战士、副班长、班长,第36师107团宣传员、宣传队长,红1军团第2师6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1935年11月在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陕北红29军教导员、组织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骑兵支队政治委员、骑兵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12月至1944年3月,先后在延安军政学院第4队、延安军事学院高干队、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军事队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荣誉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第3军分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松江军区独立第3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独立第7师21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2纵队独立第7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9军152师第二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西军区南宁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9军152师师长兼宾阳军分区司令员,江西省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公安军上海市总队总队长。1965年5月离职休养(正军职待遇)。因病于2004年6月25日1时25分在南昌逝世,享年90岁。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听毛主席作报告》、《难忘的毛儿盖红军干部大会》、《告别众乡亲,踏上新征途——回忆红六团准备长征的情况》、《回忆我从遵义、桐梓到土城经历的几次战斗》等革命回忆录。杨锡光:(1909-2000),男,汉族,1909年11月生,曾用名杨芬奋,福建省将乐县光明乡山头村人。青少年时期受“五四”运动影响,得到启发和熏陶,思想进步,倾向革命。1927年后,到南平西贝利医院和博爱医院学医、学日语陈云飞:(1915-1985),男,汉族,1915年10月生,曾用名陈明斌,福建省连江县马鼻镇半田下村人。8岁读小学,两年后因家贫辍学。1928年到马鼻当学徒。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6月参加闽中工农游击队第1支队(后亦称闽东工农游击队第13支队),任宣传员。1934年1月,游击队扩编为闽东红军独立第13团,任团政治处宣传员、宣传队队长。1934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月任沿海游击总队政治指导员。10月当选为共青团连江县委书记。1935年3月转移到福清、永泰地区,并与当地组织联合成立中共福(清)长(乐)特支任书记,8月任中共永泰县委书记。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活动。1936年6月不幸被捕,失去组织联系,后经组织交涉释放。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驻闽东留守处主任。1938年2月任新四军的3支队6团副官主任,随新四军北上抗日。李永春:(1915-1997),男,汉族,1915年10月生,曾用名李荣春,安徽省六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独立第12团医务主任,红25军第225团医务主任,红25军第75师卫生部部长。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苏区的反“围剿”战斗和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第75师卫生部部长,中央军委卫生部直属第二后方医院院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的医疗保障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689团卫生队队长,第344旅卫生部部长。1941年起兼任新四军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卫生部部长。后任新四军第3师10旅军医处处长。1943年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初被增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并出席了大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满军区后方医院院长,黑龙江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军区驻哈尔滨办事处副处长,第四野战军第50军卫生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5分部副部长。1957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60年转业,任国务院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1973年调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1983年离职休养。因病于1997年11月25日在北京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军医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代表。陈德三:(1914-1993),男,汉族,1914年生,安徽六安人。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连长、营长、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1师代理师长,师长。1960年7月至1963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63年4月至1966年3月任军委铁道兵后勤部政治委员。1967年7月至1970年1月任水利电力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971年2月至1976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76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部顾问。1993年1月14日在北京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过家芳:(1908-1998),男,汉族,1908年11月生,字馨庭,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人。1925年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习。1927年在北京今是中学经彭雪枫、过家和两同志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彭雪枫转学今是中学高中部,任支书,教育、发展过家芳入党)。1928年后,和彭雪枫、过家和在第29军(西北军宋哲元部)从事兵运工作。任参谋、连长、副营长、营长。1933年3月参加了喜峰口对日军作战。1937年于南京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毕业后任国民党政府军第77军179师537团团长、第179师副师长兼537团团长,第132师副师长、师长(少将军衔)。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国军进行整编,第77军132师改编为整编第77师132旅,任旅长,下辖第394团和第395团,官兵6500人,担任徐州东北韩庄、贾汪地区守备任务。1948年1月,第132旅增编步兵第396团,这个团是从整编57师调来的,属于蒋之嫡系顾祝同的底子。1948年8月,第132旅恢复师的编制,仍为师长(属国民党军第3绥靖区)、第77军副军长兼第132师师长。1948年11月8日积极协助何基沣、张克侠等一起率2.3万人于淮海战役前期在贾汪、台儿庄组织起义,通电反蒋,宣布加入解放军。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4军第二副军长。参加了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公安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2月15日19时2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遗体于1998年12月19日在南京火化。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赵志刚:(1919-1977),男,汉族,1919年生,又名赵玉东,浙江省乐清市天成乡万泽西埭人。1935年曾在本县当过教师,此间参加党的地下工作,担任联络员。1937年冬,带领进步学生30人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成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首期学员。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分区9团教导、2旅干事、政治指导员,团宣传股长(营职),参与粉碎日寇“五一”大扫荡及“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6军16师组织股长、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延安保卫战及解放西北、新疆的无数次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与组建西北空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空军25师74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空军组织处处长。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空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63年后任湖北省民航局政治委员等职。1975年离休。1977年病故。1983年民政部批准其为革命烈士。汪立进:男,汉族,1917年5月生,河南省新县箭河乡苫竹坳村人。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在红4军11师33团、红25军任勤务员、通讯员、侦察员、班长、连长,跟随徐向前等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的一、二、三、四次“围剿”。参加了攻克金寨、河口战斗,围攻磨角楼,袭占京汉线上李家寨和柳林车站,商南亲区剿匪,攻克英山、蕲水、罗田,奔袭漕河镇,攻占广济县城、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七里坪战役以及郭家河、门坎山、潘家河、杨泗寨、黄土岗、高山寨、长岭岗、扶山寨等战役战斗。1934年10月所在的红25军于信阳罗山殷家湾、何家冲一带整编补充,奉命于11月16日撤出鄂豫皖苏区,由何家冲出发西进,继而北上,并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开始长征。长征途中,先后参加了佯攻枣阳和攻打独树镇、庾家河、文公岭、石塔寺、荆紫关、袁家沟口、马莲铺、田坡村、板桥镇等战役战斗。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北永坪,与红26、红27军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随后,部队改编为红15军团,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军山、直罗镇、青铜关、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并开赴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随部转战于晋冀鲁豫的长治、武乡、高平、南宫、威县、东阳、定陶、内黄、滑县、濮阳等地进行抗日作战。历任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长。1944年华北南下,先后任江汉军区副团长、团长。并参加了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至1971年任湖北襄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71年4月任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6月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李维祯:(1910-1998),男,汉族,1910年7月13日生,河北省无极县城西楼下村人。1918年在本村小学读书。1923年,转到无极县城高级小学读书。1925年6月考入正定河北省立第七中学。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中学团支部书记,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回到家乡,帮助贫苦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与当地恶霸开展斗争。不久学校以“共产党嫌疑分子”为由将其开除学籍。是年底考入北平高等军医学校药科,1933年夏毕业,被分配到浙江宁波防守司令部军医处作见习生。1934年秋调到东北军第67军王以哲部第110师军医处任司药官,先后驻防河南、陕西等地。1935年9月在陕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红军大学主治医生,红军卫生学校教师,八路军总卫生部医药器材科科长。1939年1月创办了陕甘宁边区制药厂并任厂长。领导该厂发展生产,解决了当时军民极端缺药的困难,1940年荣获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称号。1942年2月创建了延安药科学校并任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中央转移到河北平山,1945年10月任华北军区卫生部药政处处长。1949年春任天津制药和卫生材料总厂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卫生部药政处处长。1952年兼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并被聘为国家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主持全军药材供应工作。抗美援朝期间组织制定供应新体制,改进供应办法,保证了战争急需。1954年任中央军委卫生部药政局局长。1955年9月被授予军医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8月至1957年2月赴苏联列宁格勒军事医学研究院后勤系进修。1958年秋由军队转业到地方,任沈阳药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并先后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辽宁分院副院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药学会理事长、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常务理事。1987年9月离职休养。1998年12月19日在沈阳逝世,享年88岁。是著名的药学教育家。
李  焕:(1915-2000),男,汉族,1915年生,河北省任丘市人。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36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路军。历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山东军区鲁中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清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山东渤海军区第7师1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教育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干部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技术部副部长、部长,并兼军事工程学院机械总厂厂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6年2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国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生物物理所党委书记等职。1982年离休(副部长级待遇)。因病于2000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蒲远明:(1912-1973),男,汉族,1912年2月生,四川阆中人。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6月任赤江县财委会会计科科长。1935年5月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任川陕省财委会会计科科长,6月任川陕省粮食局运输营文书,11月任大金省粮食局秘书。1936年10月任甘肃省渭源县委组织部部长。1937年3月任中共中央党校第二班支部组织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总务处会计科科长。1938年任陕北公学总务处支部书记,9月任陕北公学总务处处长。何明智:(1915-1993),男,汉族,1915年12月生,四川省苍溪县五子里乡人。1933年5月【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934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特务队班长、排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在长征途中,曾3次过草地,4次负伤。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通信队政治指导员,直属通信营政治教导员,太行军区特务营政治教导员,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34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和上党战役。刘克东:(1918-2004),男,汉族,1918年1月生,陕西省延川县人。1934年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红军,1936年初秋被中央军委三局委派随汪锋同志去17路军杨虎城部特务第2团做地下电台工作,以沟通“白区”与党中央的联络。随后带着由李克农编制的一份化名为“刘世杰”的履历,随叶剑英、彭雪枫、潘汉年、汪锋等7名同志化装成从延安返回的国民党军事谈判团进入“白区”。1936年“西安事变”时,担任杨虎城部队秘密电台电报员,是他亲手在第一时间向延安发出了蒋介石被扣的消息!“西安事变”后随西北军第17路军改编为国民党军第38军,任第38军第177师第529旅第1057团(团长阎揆要)通信排排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电台台长,中央军委三局股长。参加对坂原师团直接作战的忻口、太原战役和中条山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处长。跟随彭总参加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历次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邮电部西北邮政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副院长。1964年因病休养,正军职,在陕西省军区西安兴庆宫公园干休所修养。2004年6月24日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夫人郑唐。万成章:男,汉族,1913年7月24日生,四川省宣汉县王家乡人。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5月3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3军294团排长,红四方面军总部炮兵营排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陇东特委巡视员、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共镇原县南山镇中心区委书记,庆阳县武装部部长,中共陇东地委巡视员、组织干事、科长、干部科科长,陇东中学校长,中共镇原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土改工作团和随军工作团团长,第一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军械部部长、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顾问。1950年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称号。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辛世修:(1915-1991),男,汉族,1915年生,江西省南康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少时给地主放牛,后学裁缝。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4军当通讯员。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在红4军第13师37团任班长。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6月在红1军团第2师5团任党支部书记、青年干事。1934年3月入红军大学学习,6月调红军总政治部任巡视员,后任青年科科长,10月任红9军团第3师8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5年9月奉命编入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1936年1月任红32军(原红9军团)第94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随红二方面军北上到达甘肃会师。1937年1月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政治部巡视团主任、干部科科长,山西省五寨县武装部部长,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1旅副政治委员、代理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参谋长。曾入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6旅副旅长,铁道兵团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军委军事训练部行政处副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物资保障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队列处处长、校务部部长。因病于1991年12月2日在西安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白炳勋,陕北红军。曾任67军炮兵副军长,工程兵科研部副部长,工程兵副参谋长。
李先忠:男,汉族,1909年1月13日生,曾用名李贤中,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龙门冲人。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摸瓜队”和赤卫队分队长、鄂豫皖红11军33师战士、中央教导2师班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排长、红25军74师连政治指导员、红12师35团组织股股长、营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供应部兵站站长。参加了六霍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军法处审讯员、县政府军事科长、八路军第129师385旅13团营政治教导员、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供应处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关家脑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11团政治委员、桐柏军区供应部副政治委员、陈留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钦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桂林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参加了广西十万大山剿匪战斗。曾荣获“模范干部”、“战斗英雄”称号。离休以后搬到合肥,在安徽省军区干休所休息,享受副兵团级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夏德胜:(1912-2000),男,汉族,1912年8月生,江西省莲花县升坊镇人。出身贫苦家庭。1928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江西莲花县第三区游击队队员,红12军警卫营战士,红12军第36师司令部通讯员、班长,红12军第36师代理排长、副连长,红1军团第1师第3团第1营第2连连长。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和中央红军长征。在突破乌江封锁线时,身负重伤,不下火线,跟随部队继续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2师第2团参谋长。后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四队学习。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特务队队长,补充团第3营营长。1940年6年起任八路军第115师陈士榘独立支队第1团副团长、第2团团长。1940年12月至1941年秋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3旅兼鲁西军区第8团团长。1941年秋至1942年4月任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教导第3旅第8团团长。先后参加平型关、广阳、陕西中阳、山西西南等战斗,以及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铁壁合围”等战斗。1943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任延安赴东北干部大队大队长。1946年1月至7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0旅副旅长。1946年7月至1948年2月任辽宁军区第四(海龙)军分区副司令员。1948年2月至4月任东北军区辽宁军区辽宁独立第4师副师长。1948年4月至7月任东北军区辽宁军区辽宁独立第1师副师长。1948年7月至11月任东北军区辽北军区独立第1师副师长。刘海清简历修正版刘海清:(1921-2007),男,汉族,1921年4月生,四川省通江县钟凤乡人,又名刘风静,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大校军衔。1933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宣传员、班长、685团排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1935年7月调红1军团。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司令部副科长,山东教5旅警卫连长,山东滨海军区1师2团营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反“扫荡”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8军团长。参加了四保临江、辽沈、平津、渡江、广西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8军113师副师长。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副师长、代师长、师长,在第二次战役中立二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3年7月至1962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8军113师师长(其间:1959年至196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2年2月至1964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8军参谋长。1964年2月至1968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8军副军长、军党委常委。1968年8月18日至1969年3月24日任河北省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68年12月至1972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8军军长。1971年5月至1973年8月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1年5月11日至1973年4月30日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5月至1979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6月至1985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80年4月起)。1985年6月至1988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其间:1985年7月至1987年4月兼任新疆军区司令员。1988年4月、1993年3月相继当选为政协第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8年7月离职休养。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8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九大、十三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冰  野:(1917-1995),男,汉族,1917年10月生,原名王绍富,四川省宣汉县老君塘乡王家湾人。1933年9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29团班长、排长、政治处宣传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2月到1937年8月在红军教导师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留守兵团警备3团参谋,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学习后任2大队教育干事,冀中军区第2军分区游击总队作战股长,第7军分区司令部教育科科长、营长、36地区队副区队长兼参谋长,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35地区队和43地区队区队长,第8军分区36团副团长兼参谋长。

截止64年底,
      55年大校还有:1266名-(218+12+3+321)晋升将军=712名
    晋升大校  有:3193-1266=1927名
    55年上校还有: 4439-1927=2522名
    晋升上校有 :    11146-4439=6707名
  这就是说有712名55年大校没有晋升将军
            有2522名55年上校没有晋升大校任国章(壮族):(1911-1996),男,壮族,1911年生,广西奉化(今田阳)人。曾用名任国璋。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福建省汀州少先队总队军事教员,江西省瑞金县模范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红九军团教导队政治教员,红四方面军卫生部政治处文化娱乐干事,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到延安,先后入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全国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担任党校四部组教科干事。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任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后任第一纵队随营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陈正峰:(1909-2004),男,汉族,1909年4月生,陕西省丹凤县人。1927年4月投身冯玉祥部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11月在宁都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工兵连连长、军工兵主任。在长征中率领全连在于都河、湘江、乌江抢架浮桥和金沙江操渡,保障了红军完成作战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工兵主任、神府军分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指挥部队在黄河西岸构筑了防河工程。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工兵学校大队长、供给部政治委员、副校长,工兵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工兵指挥所副主任。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工兵第一副司令员。指挥工兵部队配合第15兵团解放了海南岛。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0日至1952年3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指挥部主任。参加了各次战役和防御的工程保障。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后来在“三反”运动中遭诬陷,由正军职降为副师职,蒙冤多年。落实政策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工程兵副主任。1966年8月按正军职待遇离职休养。2004年4月19日在西安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邱仁华:男,汉族,1914年出生,福建省上杭县白砂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任王稼祥警卫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军事队学习。后任中央军委一局参谋,第4军青年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独立支队大队政治处主任、旅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军区第20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热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168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1月16日步兵第168师改编为空军第7师,任师副政治委员(师长钟辉琨)。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联合司令部空军第7师副政治委员(师长韩顾三)。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7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8航空预科总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8航空预备学校政治委员。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1960年7月至196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军副政治委员。196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空军顾问(副兵团职)。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李志明(壮族):(1913-2004),男,壮族,1913年5月12日生,广西右江思林人。原名李就顺,曾用名李亚光、李治民、李治明。1930年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大校军衔。贫苦农民家庭出身。从小给地主家放牛。1929年8月参加田东县苏维埃政府特务营,任排长。12月参加百色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任军部特务营第2连排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7军第58团第5连排长、红军特务连排长,参加保卫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战斗。1930年随红7军北上远征,参加广东梅花村、湖南茶陵等战斗。1931年1月攻打江西赣州城时负重伤。7月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1932年秋后入红军学校政治营学习。3个月后入红军政治教员训练班学习。3个月后分配到江西红军彭杨步兵学校(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步兵学校)任政治教员。1933年夏秋任红3军团教导团【中央教导师第2团】政治委员兼党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初调任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干事。后被调到强渡大渡河、泸定桥先遣工作团工作。同年夏调任红军大学骑兵科政治委员。到达陕北后,1936年冬任红军大学步兵营第1连政治委员,延安红军步兵学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军学校步兵营代理营政治委员。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冬调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委员(至1939年11月)。在此期间曾调到薄一波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担任了两期队长兼政治教员。1939年11月调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0年2月任八路军总部巡视团政工组副组长。1941年春任鲁西军区教导第3旅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反“扫荡”、反顽军的战斗。1943年春到延安。后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6月任八路军南下第3支队大队政治委员,准备回广东、广西工作。途中日本宣布投降,转赴东北。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至1946年4月任晋察冀军区热辽纵队混成旅政治委员(旅长王衍)。1946年4月至11月任张家口卫戍部队政治部主任。10月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7年2月至1948年5月任晋察冀军区、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第12旅政治委员、军政委员会主任,后任党委书记。1948年5月至12月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4纵队第12旅政治委员(旅长曾保堂)、党委书记。参加张家口保卫战、平津战役。在革命战争中两次负伤。1949年1月调华北军政大学高级干部大队学习,任大队长兼党支部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第7舰队政治委员。1951年4月至1955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舟山基地兼舰队党委书记、基地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至1955年4月)。1951年12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基地兼舰队政治委员。1954年12月组织指挥解放一江山岛海陆军登陆作战。1955年5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第一副部长。1957年转业到地方工作。1958年8月任浙江省富春江水电工程局副局长。1960年3月任杭州工业学院第一副院长、党委副书记。1961年1月任浙江省水电工程局副处长。8月任浙江省交通厅办事处负责人。1982年离职休养。2004年11月20日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著有《长征诗草》、《右江红旗》诗集等。韩振江:(1914-2005),男,汉族,1914年8月生,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镇名利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大校军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皖西红军独立师当战士。1931年10月成立红25军,任红25军73师217团2营5连班长。1932年5月任红四方面军73师73师217团2营5连排长。1933年2月任红四方面军73师217团2营5连连长。6月部队扩编,任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2营5连连长。1935年任红31军93师274团2营副营长、营长。1935年8月任左路军先遣团副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郭国言,副团长皮定钧)2营副营长。1939年10月任772团2营营长,1944年任772团副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作为晋冀鲁豫集结的25个团的干部之一奉命到东北,10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8师22团副团长,1946年任第3纵队8师22团代团长。1948年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8师22团代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9师355团团长(政治委员王昕)。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和南下、解放海南岛。叶克守:(1912-1990),男,汉族,1912年3月生,福建省福鼎县点头镇柏柳翁溪村人。1935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校军衔。1935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在叶飞率领下北上抗日,历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排长、特务连连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1师1团3营营长,新四军苏中军区二分区台北独立团副团长。1942年底任新四军苏中军区一分区江都独立团副团长(团长林辉才,政治委员赵则三,政治处主任贺国华),新四军苏中军区三分区靖江独立团副团长。参加了郭村保卫战和黄桥、上岗等战役。圆满地完成了护送陈毅参加国共谈判的任务。李  锐:(1916-1998),男,汉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霍邱县岔路口乡人。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霍丘县游击大队战士,红25军74师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红25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干事、教员、副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教导大队大队长、特务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第3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第9旅第25团团长,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第3纵队第9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第63军189师副师长、师长,参加了正太、清沧、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第二分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副校长、校长。1954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海军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学校副校长。1998年11月12日在青岛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王成汉(1917-2002)男 汉族 1917年出生,湖南醴陵人,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9月跟随耿飚同志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第三军九师战士.班长.聂荣臻同志警卫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排长.八路军独立第一师连长.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团部作战科长,团参谋长.冀中军区七分区团长等职,长期坚持在华北地区进行抗日斗争,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和收复涞源、广灵、蔚县等7城的战斗,后又随部队参加了抗击日军“五路合击”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后改辽吉)军区团长.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团长,第44军,第四野战军15兵团团师级指挥员,随部参加过秀水河子战斗.四平攻坚战和辽沈、平津、湘赣、广东等战役及海南岛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下属要塞守备区司令员.广州警备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7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1980年被中央军委批准以副兵团职离休。2002年3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张富华  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13团政治处主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3团政委、5师13团政委。解放战争期间历任南满军区3纵13团政委、4纵11师政治部主任。解放后任华东军区荣军总校政委,1955年授大校军衔,1957年因病在南京逝世。55年授大校的还有戴文贤,我在上小学,中学及入伍后多次听过他的报告,印象深的有五次反"围剿",飞夺泸定桥,孟良崮战役.据说他还是飞夺泸定桥的22个勇士之一,我一定转告他的家人将他的详细资料传给你们.戴文贤是飞夺泸定桥的22个勇士之一,当年部队就是这么宣传的。他脾气很好,能打仗,在部队很有威信。
建国后他任江西宜春的空军文化学校校长,因为学员和当地老百姓出了些事情,惹恼了刘亚楼,把学校迁到了保定。他去负责修建武汉的机场,逢上三反五反,被打成大老虎,关了起来,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查出来,要放他出来时,他不干了:“想关就关想放就放,这算什么事?除非毛主席和周总理来,我就是不出去。” 据说还真捅到了总理那,总理发话了:“飞夺泸定桥的22个勇士现在还剩几个呀?快放出来,” 这事才了结。戴文贤(1914-1985)男 汉族 江西省吉安县梅塘镇聂家村人,1929年参加少年先锋队任分队长.1930年8月由本县西区游击大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随红一方面军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参加了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山城堡、红军东征等战斗。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大山东分校独立营营长,山东纵队特务二团二营营长,山东一旅教导队队长,鲁中军区11团23营营长,1944年任山东军区鲁中九团团长(政委刘振华),抗战时期参加过反日伪“扫荡”、解放山东蒙阴城、临费边战役、泗水城战斗、鲁中淄博战役、鲁中三次讨伐王洪九战役、山西官庄战役、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八纵23师副师长(师长陈宏、政委李耀文),1948年任豫皖苏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政委郑华),1949年1月任河南商邱军分区司令员(政委郑华).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开封战役、泰安战役、曹州战役、鲁西南沙土集战役、许昌战役、淮海战役,在战斗中多次负伤(七次)并致残(二等甲级).建国以后1950年任空军广东航空站政委,1951年兼站长,1953年任中南空军军政干部学校校长,1955年任空军第七预备学校校长,1958年因病离职休养.1982年享受副军级待遇.1985年5月在广州逝世,享年71岁.1955年授大校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夫人张云杰(1926-1994)194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参加八路军。获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
秦辉燕(1917—1967),又名秦振,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保卫局干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特派员,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长,冀南第一军分区独立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前)中原军区第二纵队第十五旅第四十五团政治委员,豫鄂陕军区第一军分区镇(安)郧(西)旬(阳)支队支队长、政治委员,江汉军区独立第二旅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军区荆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一六七师政治委员,辽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湖南省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寇奎甫:(1908-1968),男,汉族,1908年生,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胶东军区副营长、中共胶东区委警卫营营长、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处主任、胶东军区第十四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野战军师参谋长、东北人民解放军安东军区独立一支队副司令员,安东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一六三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东北军区政治文化干部学校副校长、副师长,黑龙江嫩江军分区司令员。1964年10月至1966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王培臣:(1914-2007),男,汉族,1914年7月生,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溪东村人。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大校军衔。1929年7月参加才溪农民暴动,后任乡苏维埃政府通信员。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勤务兵,司号员,文书。1932年7月入江西瑞金红军学校学习。结业后任第1普通师连长,营政治指导员,第3普通师第1团政治处党总支书记、团政治委员,闽西南义勇军1支队作战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至五次反“围剿”作战。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赣边区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部作战科测绘参谋(通俗点说就是画作战地图的)。1938年4月任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测绘通信参谋,新四军第2支队3团侦察参谋、作战参谋,新四军第2支队3团代理参谋长,新四军第2支队作战科科长。1941年1月经历了“皖南事变”。1941年9月任新四军司令部侦察科副科长,参谋处2科科长。1943年3月任皖江军区兼新四军第7师沿江支队(由新四军第7师58团和桐城、庐江、无为地方部队扩建组成)兼沿江军分区参谋长(林维先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傅绍甫任副支队长,彭胜标任副政治委员),新四军第7师沿江支队白湖团参谋长,新四军第7师沿江支队独立团团长,新四军第7师19旅56团团长,皖江军区第1纵队副司令员兼56团团长。参加了韦岗战斗和创建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参谋处处长、19旅参谋长。王荣光:(1914-1987),男,汉族,1914年4月生,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溪东村人。1931年7月参加革命,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省上杭县才溪区少先队军事委员,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干事,中共福建省委文书科科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3团政治处宣教股长、总支部书记,新四军教导总队第6队政治指导员。1941年3月起任新四军第7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7师独立团政冶处主任,沿江支队王进轩:(1915-2000),男,汉族,1915年生,原名王孝全,河南省商城县汤家汇区桃岭乡(现属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2师34团1连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部书记、团参谋,红4军独立师参谋处一科参谋、三科(通讯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卫生部政治处秘书科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新四军第7师19旅57团政治委员。王传训:(1916-1986),男,汉族,1916年9月生,四川省达县(今达川市)新村乡桃园村人,乳名军娃儿。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陕省指挥部交通队副班长、排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28团班长、排长、连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东纵队1团参谋,第386旅16团参谋,太岳第4军分区司令部参谋,第2军分区情报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豫北沁河支队副支队长、参谋长,太岳第4军分区司令部参谋主任,第1团副团长,第4纵队22旅16团团长、旅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第17军41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武定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梁家),云南军区公安第7师师长,保山边防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3军39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3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3军副军长。1965年8月兼任援越修路工程指挥部副主任兼司令部参谋长(罗洪标为指挥部副主任,主任暂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副参谋长兼炮兵司令员。因病医治无效,于1986年1月31日下午4点零5分在昆明43医院逝世,享年71岁。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电影《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就是以他为生活原型塑造的。
丁  园:(1915-1994),男,汉族,1915年6月2日生,湖北省大悟县苏畈乡向阳村人。曾用名王新民。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四方面军第12师36团、第9军25师、方面军总部任班长、测绘员、译电组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新兵营1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航空部学机械。1942年9月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1946年6月经组织营救回到延安。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7月任东北老航校机务队长、3厂政治指导员,中南军区航空办事处副主任、机务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空军工程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工程部顾问。正军职。因病于1994年4月16日在沈阳逝世,享年79岁。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丁先德:(1911-1992),男,汉族,1911年4月生。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西张店乡高山村人。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排排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警卫连连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及红四方面军长征,后任中央警卫营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冀南军区分区作训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第9师第27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第2支队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12月至1952年4月任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吉林省总队总队长。1952年5月至1954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1954年9月至1958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第三副司令员。1959年5月至1961年8月任吉林省公安厅厅长兼吉林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总队长。1961年8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总队总队长。因病于1992年4月25日在武汉逝世,终年81岁。1955年9月被授予公安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兆仁:男,汉族,1918年生,陕西省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延安炮兵学校大队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第8师政治部主任。王英清:男,汉族,1911年12月【6月】生,甘肃省宁县新庄镇人。贫雇农出身。1928年被冯玉祥部抓伕当兵。1931年12月13日参加宁都起义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编为红军第五军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连长。参加了中央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1935年9月红军到达阿坝地区,坚决抵制张国焘分裂一、四方面军,摆脱李德等人阻挠,历经无数艰难,赶上大部队直到陕北。1936年2月中央红军东渡黄河,负责毛泽东及司令部安全,身经大小数百次战斗。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毕业,任八路军总部警卫团1营3连连长。后到山西阎锡山部决死队工作,任第5纵队第3大队大队长。1938年6月20日任第4总队总队长(团长),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2纵队4团团长。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水头战斗。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任哈尔滨军分区独立14团团长,东北怀德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之后率483团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广西的衡宝战役,消灭了李宗仁、白崇禧的第七师两个营,并活捉了敌师长及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进驻桂林,消灭国民党军残部及当地土匪数千人。活捉11个土匪司令,肃清了柳北匪患。1951年春至1952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柳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2年7月至195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百色军分区司令员。1958年转入电力部门工作,历任浙江省乌溪江水电工程局局长,富春江水电工程局党委第二书记,新安江水电工程局局长,水利电力部第四工程局石泉分局副局长,水利电力部第三工程局副局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二级解放勋章。王德润:(1917-2004),男,汉族,1917年6月出生,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王福店乡白石河村人。1932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73师217团战士,红四方面军总部医院护士,第30军267团战士、班长、排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西征等多次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新兵营炮兵大队班长、党支部书记。1940年回延安,任八路军第120师司令部参谋,师山炮连连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爷台山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炮兵营副营长,独立第2旅炮兵营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3军炮兵团团长。先后参加了绥远、晋北、汾孝、宜川、荔北、扶眉、兰州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巫金峰任第一副司令员,胡兴任第二副司令员,杨春芳任副参谋长;翌年9月,颜金生任炮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开基任副司令员,李书全任政治部主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炮兵主任。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炮兵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炮兵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兼炮兵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炮兵司令员。1970年6月至1975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8月至1977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顾问。1977年12月至1982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