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如厕露隐私图片:网络匿名造就思想繁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0:39

据报道,中国网民已有3亿多。但从各大网站统计的浏览量看,思想、时政类论坛的顾客不过其中千分之几;踊跃发言的,更仅占其中百分之几。就是这寥寥数千个IP,却为中国思想界、舆论界带来阵阵清凉;内中所蕴涵的思想元素,其丰富程度为思想界、舆论界从所未有。

无可否认,网络在思想、言论的建树方面,虽然还存在为网络之外的世界认同的问题,但其内涵之深度、广度与高度,很多方面为等级森严、束缚重重的正统学术界、舆论界所不及,其创造力更令后者瞠乎其后。网络的创造力与思想繁荣,不但源于网络具有更高的自由度、更低的参与门槛,更源于网络匿名所创造的虚拟人际平等。

匿名为参与者创造了一个全新世界,这是个绝对平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可导致不平等的现实差异都消失了,不管它是权力、财富、年龄还是学历。每个人在匿名网络上都只有同一个身份——网友。身份差异的消失,溶解了等级差异,也溶解了随身份等级而来的种种清规戒律与现实顾忌。不错,政治禁忌仍然给思想留下禁区,但在禁区之外,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人可平等畅所欲言。最大的思想禁锢,不是禁止你到哪儿去,而是规定你只能怎么说。当规定着每个人只能怎么说、说多少的等级序列被溶解后,原来各种被森严等级所压抑、限制的社会思想资源就释放出来,逐渐迸发出惊人的原创力,撕碎身份等级下的种种陈规陋习。

最近,继几年前人大李希光教授后,又有人提议网络应实行“实名制”,称其为“大势所趋”,理由是可杜绝不负责任的言论。这完全是似是而非的不知所谓。在目前的网络管理手段下,任何有“严重责任”的言论,都不可能在网上停留、传播,发出言论的责任人也难免被追究。在言论责任的承担方面,匿名、实名并无多大区别,对此网民已有充分自觉。匿名难逃责任,实名同样有规避责任之方。中国有十三亿人口,要弄个身份证号码冒名上网太容易。不然的话,股市庄家们又是怎么操控成千上万个股票帐户的?网络实名难道能做得比股市实名更严格吗?

真正顾忌网络匿名、希望以实名制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既得利益者,尤其是那些掌控了现实世界话语权、居于等级序列上端的知识精英。在网络出现之前,知识精英凭籍手中单向灌输(或曰“启蒙”)的话语权力,可随意编织关于“皇帝新衣”的神话,不怕你不相信,反正不会有人揭穿;他们更可以轻易把自己包装成悲天悯人的人民导师,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似乎没有他们的教导,民众就只能永远愚昧。网络赋予每个人平等发言的机会,匿名更使身份免于被追究。当小孩子也能发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声音而且不会因为是小孩子而声音被忽略时,知识精英高人一等的神话就终结了;当人们不再竖着耳朵等着聆听先知的教诲时,每个人“用自己脑袋思考”的时代就开始了。

自网络匿名以来,不知溶化了多少件“皇帝新衣”,也不知捣碎了多少精英的高人面具或圣洁无辜面孔。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一统江湖局面的终结,就是从网络开始的。这样一件可大闹天宫、捣碎权威的法宝,高坐在等级序列顶端的话语精英怎能不害怕?于是,他们始则由李希光教授之类出面呼吁“网络实名”,继则高调严查每个发言者的身份证:什么学历、专业、出自何一名校,等等。他们当面说人人平等,转过身去马上强调只有具相应身份才有“资格”发言。这种身份资格论,甚至可以严格到“由于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的专业只是公司财务,所以他没有资格对国企改制等宏观经济政策评头论足”——总而言之,唯一有资格发言的,是早已在分肥机制内占有位置的他们自己。

评价思想言论的唯一依据,只能是思想言论本身,而无关乎发言者的身份、背景、专业等等属性。黄纪苏先生说得好:只要言之成理,摊煎饼的师傅也可以就“宏大叙事”发言。但是,现实是利益的世界,话语权更与利益攸关。因此,现实世界做不到言论平等,真正的平等只有在隐匿了身份差异的网络虚拟世界。强制实行实名制,只会使网络成为现实等级世界的又一个复制品,阉割其生机活力。如果还希望网络作为现实世界的一个有益补充、为思想创造提供源头活水;如果还希望现实世界的种种矛盾、压抑有一个可宣泄、消化的渠道,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者,有一个可自由排遣的空间,网络匿名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