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错楼梯睡错床在线看:关于孝感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06:5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骨干水利工程发挥效用和让农民受益最直接的家门口工程,在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农田水利设施整体还比较脆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增多倾向,灾害损失呈加重趋势,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新要求。在我市人口持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尤为重要。市水利局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就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我市人多地少,地势南北差异较大,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发,这些基本市情决定了水利事业发展对于我市农业生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广大干部群众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水利建设,相继建成了大批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了防洪、灌溉、排涝三大工程体系,在充分发挥大中型水利工程骨干作用的同时,我市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大量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到2006年底,全市共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15.37万处,其中小(一)型水库98座,小(二)型水库301座,塘堰145853口,机井5551眼,河坝860处,155KW以下小型固定排灌泵站1102处,总装机79575千瓦,还有大量配套的排灌沟渠、渠系建筑物和田间工程。这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稳产高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未能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滑坡。原有工程因建设年代早,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欠账越来越多,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粮食增产,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程老化。我市绝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主要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土法上马,标准不高,配套不全,存在先天不足,加之年久失修,后天失调,工程老化严重,服务农业和抗灾的能力不强。通过对全市55千瓦以上的排灌泵站调查摸底有762处1341台157128千瓦, 而运行25年以上的泵站,占总数的75%以上。以汉川市为例,汉川市共有55千瓦以上的中小型泵站391处574台58014千瓦,运行20年以上的317处,460台,49278千瓦,占总数的85%以上;最早建于56年的的徐家口、洪南站已运行51年。由于泵站运行年限长,机电设备大部分超过设计使用寿命,导致泵站主机设备老化损毁严重,大部分水泵、电气设备、辅机均属淘汰产品,备品备件缺乏,安全隐患多。泵站厂房破损,渠道淤塞,灌区萎缩。全市小型水库大多建于大跃进时期,受当时技术、资金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质量普遍较差,再加上长期超负荷运行,险工隐患不断增多,工程老化失修的问题非常突出,不仅不能正常发挥效益,而且成为防汛工作的最大隐患。通过对全市小型水库进行安全鉴定结果表明,目前全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三类病险小型水库共112座,其中小㈠型水库39座、小㈡型水库73座,急需除险加固。

    二是效益退化。 据对我市中小型泵站初步调查统计,泵站原设计排灌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衰减达47%。孝南区的三元宫泵站,1965年建成,原设计灌溉面积6万亩,由于建站早,运行时间长,设备老化,现只剩下2.7万亩。安陆金泉一级站, 1980年建成投产,泵站灌溉效益从设计的7.4万亩衰减到1.16万亩。汉川市24个乡镇、办事处以及华严农场、汈汊湖养殖场等管理的391处中小型泵站,装机规模58014千瓦,原设计排灌面积145.52万亩,由于设备超期服役,管理不到位,现只剩下53.88万亩,占原设计的37%。全市病险水库因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正常运行,只能降低蓄水水位,影响蓄水3100万方,影响灌溉面积4.5万亩。

    三是运行恶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泵站运行故障率高、能耗高。全市小型泵站90%以上的机电设备已严重磨损老化,设备完好率不足50%。全市中小型泵站平均运行效率约为45%,仅为规范规定值的56%,仅此一项,平均每年多耗电1927万度,多支出电费482万元。二是水库防洪安全问题突出。一些病险小水库、小山塘大多处于村庄上游,落差大,汛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事故,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排水不及时。由于目前小型灌区衬砌率低,绝大部分为土渠,建筑物不配套,渠系水利用系数约为0.43,灌溉水利用率低,水量损失巨大,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灌溉保证率不足60%,农田排涝标准平均仅为五年一遇。由于多数沟渠长期没有整治,淤塞损毁,过流断面缩小,灌溉排水不畅,导致灌排不及时,部分地方甚至出现灌不进、排不出,原有的旱涝保收田再次沦为“靠天收“。

    四是投入弱化。过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通过政府投入,群众投劳的方式进行。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较为普遍。据有些地方反映,有的村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壮劳力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连办丧事出殡也难以找到青壮劳力。“十五”期间,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全市农民投工比“九五”期间下降近50%,完成土方量下降60%,改造中低产田面积下降40%,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减少40%。

    五是政策软化。现行国家水利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安全饮水、城市防洪、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大型排涝泵站改造等方面,省水利资金也主要用于与中央大中型项目相配套,过去沿续多年的省小农水、泵站等水利事业经费基本被取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政策严重滑坡。地方财政投入主要集中于二、三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小型农田水利一直没有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和政策。作为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主体的农民,由于规范农民投资投劳制度建设明显滞后,村级组织工作不到位,“一事一议”工作不落实,均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六是管理淡化。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出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国家管不到”的局面。乡镇机构改革后,南部四县市(汉川、应城、云梦、孝南)按流域重新整合水利站,北部三县市(安陆、大悟、孝昌)实行“乡镇水利助理员+水利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多数乡镇只有一、两名同志负责水利工作,很难管理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近十年来,尽管各地尝试进行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但小型农田水利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大量以公益性、准公益性为主的小型灌溉排水渠道,农民缺乏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运行管理和维护责任难以落实,老化失修趋势没有得到遏制,水利设施啃老本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主体不明晰、责任不清楚、投入无保障、效益不能长久发挥的问题较为突出。

    七是建设不够规范化。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呈现多渠道投入、多主体建设、多形式管理”的新格局,既有来自不同渠道的国家投资项目,也有乡镇和村集体组织兴建的项目,还有农户自建的项目,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专业设计,存在建设管理不规范,建设标准低,建设质量不高,配套不齐全、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如近年我市小型水库建设项目大多未进行规范的规划论证,建成后也未按规定进行验收上报和注册,部分项目建设质量不高,泄洪设施不配套,安全问题较突出。塘堰建设较为原始,标准普遍较低,与村容村貌和自然环境不够协调。

    二、各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经验

    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农业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途径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是抢抓秋冬农田水利建设。秋冬农田水利建设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期,近年来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80%以上在这期间完成。冬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党委政府领导,组织层层发动、通过国家涉农专项资金、地方财政投入,村集体和群众投资投劳集中进行水利建设。由于各地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工作力度大,发动及时,宣传到位,组织精心,措施有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是利用国家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投资政策。2005年,中央财政开始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当年安排3亿元,启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试点,以后资金逐年增加,三年来共安排我市1500万元。补助标准为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30%。工程竣工验收前,拨付资金不超过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80%,其余补助资金待项目竣工验收后,一次性报账拨付。

    三是地方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积极引导群众投资投劳。2006年,孝南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新建蓄水量1万方以上、扩建增加蓄水量1万方以上的“当家塘”,分别按1万元、5千元的标准实行奖励。2006年,安陆市安排农田水利建设奖励资金50万元,对新建小型水库一座奖励5万元,新建40千瓦以上泵站一座奖励1万元,改造155千瓦以上泵站一座奖励1万元。

    四是通过推广和完善“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的三民兴水新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三民兴水”是我市在水利改革和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探索新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机制的重要成果。“三民兴水”通过充分发挥农民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运用“一事一议”谋水利,采取租赁、拍卖、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激活民营资本办水利,这一成果不仅得到了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也是符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和特点的。长期沿袭的“两工”制度,带有明显的行政性、规定性和强制性,而“一事一议”政策强调了受益主体与决策主体的统一性,其最大的特点是群众说了算。安陆市李店镇大赵村位于徐家河北干灌区尾部,是典型的“旱包子”村,该村通过“一事一议”,召开户主会,自筹资金2.5万元,兴建当家塘3口,其中一口塘蓄水达4万方,从此告别了干旱,群众高兴地称之为“告别塘”。村民们说:一事一议办水利,交的是明白钱,办的是放心事。安陆市木梓乡夏桥村,引进当地私营业主陈天佑投资30万元建成50立方米小水库一座,开挖塘堰两口,租赁开发荒山荒坡1500多亩,在完善基地配套的同时,解决周围1500亩农田水利死角问题,实现了双赢目标。

    三、加强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扶持和工作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都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搞不好不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且还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各级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把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要认真落实行政责任制,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调动基层政府和部门组织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抢抓机遇,积极谋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投资。从2005年,中央财政开始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今后一个时期,中央和省财政将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资金规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专项资金也要提高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比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型泵站更新改造也将逐步纳入国家投资补助计划。各地要抢抓这一历史机遇,作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划,积极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项目投资。

    三是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发挥我市“民主谋水利、民众办水利、民营兴水利”的优势,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注重三民兴水”与政府引导资金的有机结合。积极推广“以奖代补,见花浇水;一事一议,民主参与;项目带动,整体推进;吸引外资,民营管理;社会捐助,扶贫帮护”等多种建设模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造福农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政府部门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实行“一事一议”,把决策权交给农民群众;凡是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要放手让农民去做,实行“民办公助”。通过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等制度,保障农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多干多补、少干少补、先干后补、不干不补,真正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完善运行管理维护机制,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发挥效益。国家投资补助的项目,要选择与群众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群众要求迫切、积极性高的村。所选项目区基层班子的事业心和战斗力要强。要因地制宜,科学选定建设方案,所选工程建设方案要既能省钱,又要管用。要严格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推行主体工程投标制、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等有效管理措施。要加强工程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保证工程质量。要做好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平整、粮食基地建设、水保资金等各项支农资金的整合,发挥规模整体效益。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类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主体。继续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具备条件的小型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形式,落实管护责任,搞活经营。要加强基层水利技术和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服务职能,落实人员和经费。

    明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国首次举办奥运会之年,也是我国农村改革30年,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直接关系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保障粮食安全,抑制通货膨胀,搞好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是直接关系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要事来部署,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推进,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来实施,切实把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为夺取全面建设孝感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