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戏剧专业雷剧:武当太乙神剑门之字拳/吴志勇 江百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4:47:46
武当太乙神剑门第十七代掌门人关亨九先生(已故)撰写的《武当太乙神剑门功理功法》中提道:“太乙神剑门,玄妙在字中。写字即成拳,行笔是练功。悟到自然得,无须求套路。”这种汉字书写与拳术习练的结合,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涉及,而对武术与书法这两种艺术之间的相通性和相融性研究较多。本文依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对武当字拳的由来和修炼方法、作用与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为有志于武当字拳的研究者与习练者提供理论指导。
  
  一、武当字拳的由来
  
  武当武术在唐宋时形成了四大门派,即龙门、天罡、太乙、清虚。四大门派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龙门主道,天罡主剑,太乙主字,清虚主手。武当太乙神剑门拳功,相传为张三丰所创。李兆生在《张三丰祖师圣像写真》中提道:“在明永乐十一年左右,武当宏伟建筑已经全部完成,三丰祖师位于皇经堂之清微宫(即三丰二上武当山)复得太和真武之道,并悟通白云上人之书诀,及将少林翻为内家,创字拳以武为文,将拳纳于字。当时传人极少,仅有太乙神剑门承其衣钵,亦即世传之武当拳宗也。”可见,神剑世传的太乙神剑门之字拳,得自于张三丰一脉。关亨九先生为其家传十七代传人。
  据古柏先生证实,关亨九先生是满族正红旗人氏,祖籍东北长白县,满族的姓氏为瓜尔佳氏色拉春。关亨久先生家传的功夫(武当字拳),得益于长白山中的师父。因历代祖辈都遵循“言祖不言师”的师训(即言张三丰祖师,而不言自己老师的名字),所以到关亨九先生那里,也只知是张三丰祖师所传,而不知师名。
  1988年9月,关亨九先生将《武当太乙神剑门功理功法》献给《武当》杂志。关先生继承其先祖所著的《武当拳宗》,内有字拳24字秘诀,以字为拳,每个字即为一套拳。只可惜原本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遗失,但关亨九先生记之犹详,并追写成章,定名为《武当修真秘笈》。《武当》杂志社于1988年以特辑专刊面世。“专刊”含四集,分别记述神剑门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修真、技击、字拳、书画与医古。2002年8月,改名为《武当太乙神剑门功理功法》被中国武当文化丛书编委会辑录在《武当武术精萃》中,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结集出版。2008年9月,由张桂生先生将关亨九著作编写成《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一书,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二、武当字拳习练的基本方法
  
  武当字拳,每个字的笔画就是一套拳。关亨九认为,武当字拳,每一个字是一套拳。这门功夫传的很少,会这门功夫的,都会写会画,先文后武,不会写字练不了武,写字就是练武。以文学武是神剑门与其他门派的不同之处。武林中也有字门这。‘家,但它说的是字的含意,字的内容。神剑门是以字为拳,横就是拳的横,竖就是拳的竖,点横撇捺即是拳。所以,武当字拳入门功夫从写字书法开始。
  
  1、字拳外练的基本要求
  字拳外练要求:横必平,直必纵,间必均,际必密,端必锋,体必正,屈必轻,牵制必决,不足必补。有余必损,布置必齐,大小必称。写字行拳,道理相同。中正为主,左右为辅,主为令,辅为行,应行则行,不可强行。而习练者在书写不同字体时也各有讲究:楷尚行,草尚飞。篆尚转,隶尚折,各随其体,此乃行拳之身法。
  字拳八法要点:点要重,谓之侧;横要宽,谓之勒;竖长谓之努;一挑谓之策;一扫谓之喙;一钩谓之趋;一撇谓之掠;一捺谓之磔(zh6)。横能左右扫,竖能左右分,横极则折,竖极必挑,横变走之,竖变弯钩,竖紧横松,长短互用,不离其形。八法即是八卦,八卦变为八八六十四卦,八法变为字何止千万,卦法字法源于一理,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内劲出焉。
  
  2、字拳内炼的方法技巧
  字拳的习练并非只是机械的写字,而需要内功劲力(即内三桩和外三桩)的修炼。内三桩为正道、行修、束身,取“正道行修,束身自得”之意,此三桩为静养功,外三桩分为落地、运帚和托天,此三桩乃技击之道。此外,要把功夫练好,还得多种修养才能体会字拳的真正涵义。如对中国道家传统文化的了解等,如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以及周易之哲理,结合中医理论、书画艺术等基本内容。关亨九先生在《武当修真密笈》中提及,习练字拳不懂文人三绝(诗书画)是不行的。诗书画是读书人道德修为与大自然相共鸣的产物。武当功夫中的字拳是参玄书道,与大道合真的结晶。
  写字、练拳都要有轻有重,归到身上,就是有阴有阳,有刚有柔。所以,要懂得三合于一,字是道,拳也是道,字也是拳,因而称之为内家,为武当正宗。武当字拳注重三合于一,即有意有情有性,有道有文有武。这些都是由字而来,也叫文中武,武中道。即文里面有武,武里面有道。
  字拳中的每一字有一字之脉络,如人之血脉,有神有气,有起有止,有惊险,有飘逸,有倜傥,有飞白。关亨九先生在《字的内劲与人的内劲》中提道:“人身之血脉是血随气行,字体之血脉是墨随水行。人无血脉则诸穴皆闭,不能呼吸。字无血脉则众划全停,不能成字。此乃字拳内劲的根源。行拳想写字。则人与字合。字脉即人脉,字劲即人劲。点划由心出,拳招由手发。心动笔随能写字,意动神随则发拳。拳有气力,字有精神,精神气力合一,则为字拳之上乘。”
  
  三、武当字拳的习练作用与意义
  
  武当字拳融养生健身、防身技击和休闲娱乐为一体,人们在习练字拳之余,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练出了功夫,从而达到内外兼修、术道并重、文武双全的最佳境界,确实是武林中独到的功夫,是武术与书画艺术结合的神圣殿堂。
  (1)养生祛病功效的显现
  字拳是按笔划的先后顺序进行演练,每一个字就是一套拳。习练时,可按某字的笔划先后顺序用双手或单手进行书写,也可依某字笔划的先后顺序进行身体或肢体的活动。字拳习练注重字的间架结构的变幻及笔力气势,它追求意气神,讲究章法布局。写字时头要正,臂展开,腰挺直,肩放松,呼吸深而自然,精力集中,心正气和,排除任何杂念,这也是修炼内功时的坐姿要领。再者,执笔运墨时要指实,掌虚,腕平,肘悬起,从而使身体处于内意外力的“气功状态”,使人神形统一,令人静思凝神,心气内敛,意在心中,力在笔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藉此调动全身的气和力。通过运笔,以意领气,以气带力,“以通身之气之功之力而用之”,借助笔端,有机地输送到字的点横竖撇捺和字里行间的布局之中,使笔法犹活于“筋脉相通”,显示出气和力的象形。这样,不仅排除了不良因素的干扰,而且很自然地通融全身的气血,使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整,使大脑神经细胞和手臂甚至腰背部的肌肉得到活动和锻炼,有力地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起到祛病、养生、健身的作用。
  (2)防身技击作用的发挥
  关亨九先生在《神剑门字拳秘旨》中提道:“拳不离书法,笔笔是招。遇敌就写字,写字即成拳。“遇敌时,可按字的笔划顺序来攻击敌方。例如,邵发明先生在《江湖三十六黑手》中介绍江湖中流传下来的最具连击、追杀作用的“太字刀法”。“太字刀法”曾被吸收入中国警用匕首术中。“太字刀法”是指匕首连续攻击的动作路线形成一个“太”字。也就是说,匕首是以“太”字的写法进行攻击的。分析一下“太”字,用于格斗,确实大有讲究。如果把“太”字“印”到敌人身上,可以看到,起初一“横”划刻在敌人的上盘(如眼或颈部);一“撇”一“捺”,交叉而攻,笼罩敌人中上盘,并封住敌人的正面区域;最后一“点”,突出奇兵,变划为刺,是凌厉的击杀手段。“太字刀法”由书法转化而来,其用刀与用笔,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太字刀法”除了与书法有同工之处,诸如提、顿、回转等,特别是最后一“点”,有晃动手腕搅碎对方内脏之意。由此可见,字拳防身技击之威力。
  (3)休闲娱乐作用的体现
  字拳习练,讲究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习练字拳,不仅陶冶了情操,也达到了休闲娱乐之目的。既有静中乐,又有动中乐。例如,动笔之前,端身正容,气沉丹田,凝神静虑,恬愉之情,油然而生,这是静中之乐;动笔之际,运笔之时,任意挥洒,痛快淋漓,渲染泼墨,刻意精雕,兴味盎然,这是动中之乐。字拳的习练,最讲究手法与意念的紧密结合。这种运动自然而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书法的韵律,武术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获取“营养价值”极高的精神食粮。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除,身心快乐,达到怡情养性、健康益寿之目的。
  4、结语
  众所周知,习文包括诗书画等,可以提高人的学识,修为人的气质,开发人的智慧,而习武则可以活动人的筋骨,磨炼人的意志,强健人的体魄。武当字拳,古人通过精研,文武兼修,术道并重而达水乳交融,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人的书卷气与武夫的阳刚气相互化合而升华,达到完美的境地,形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生命一“拳里有字,字里藏拳”的武当字拳。愿中国武当字拳能发扬光大,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如日中天,在不久的将来,造福于世界,造福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