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版鹿鼎记删节:比较和借鉴——县域经济发展思维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6:35:46

比较和借鉴

 

 

——县域经济发展思维初探

作者:石榜泽   平塘县者密人民政府副镇长

 

 

 

 

 

宁乡是我县首个省外干部培训基地,按组织安排,我们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于2007510日至16日至宁乡学习,期间,宁乡经开区、财政、组织、政府办、工业等相关部门领导给我们授课,坐此梓园,得浴新风,思绪起伏。

一、宁乡基本情况

 

 

宁乡县为湖南省长沙市所辖,总面积2900平方公里,总人口160万,初入宁乡,有几个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历史悠长、文化灿烂,举世闻名的四羊方尊出土于此,传人刘少奇故里,沩山佛教源远流长,宁乡一中投资1.4亿元,成为湘中名校。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宁乡是长沙的西大门(距长沙40公里),扼湘西北咽喉,身处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五市中心,长常高速、石长铁路、洛湛铁路穿境而过,国道、省道交织县城。三是资源丰富,全县耕地130多万亩,其中水田近90万亩,利于发展种养殖业,是全县有名的粮猪大县;有沩、邬、楚、靳四大河流,基本旱涝保收;县内有名列全国三个高温温泉之一的灰汤温泉。四是投资活跃、财税收入连年增长,加加、楚天、青啤、兆山、宏全入驻宁乡,创建加加、忘不了等8个国家级品牌,2006年财政收入8.6亿元,今年有望突跛10亿。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124位,一年之内跃升45个位次,在中部百强县(市)排名中跃居中部前十强。

面对这个一个在各个方面皆占优势的县域经济,如何学习?如何解读宁乡快速发展的轨迹?成为一直困惑我的问题。1999年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宁乡财政收入一直在2亿元左右徘徊;另一方面,“道林事件”案惊中央,各种社会矛盾交织一起,干群关系紧张,人心浮动,各方压力很大。在此之后,宁乡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县域经济的整体提升,招商引资是惟一选择,项目工程是惟一载体,在全县实施前所未有的投入带动战略,与之相辅,涉及农业、工业、财税金融、公共行政管理和干部人事制度等多个领域一系列改革在县委、政府的强力推行下迅速铺开。

 

 

1999年,成为宁乡迅速崛起的拐点,我想,我们的学习就应该从这里开始。

 

 

二、关于县域经济一些基本概念

 

 

县城经济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开始,几次党的全会、人大会议、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十一五规划都对县域经济进行了表述,县域经济概念与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非农产业、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结合起来,县域经济内涵越来越丰富,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及实践越来越受到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定形式,是以县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在县以及县级市行政区划乃至一定区域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事业,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系统。这种经济形式,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是国家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现阶段,县域经济在内涵上有三个特征:一是典型体现中国转轨经济的三元结构(城市、乡镇、农村);二是典型体现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矛盾(主要指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三是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

 

 

三、革新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由于自然禀赋、人力资源、区位优势等的不同,各地在发展上基本上都处于自组织发展状态。没有什么统一范式或模式供使用或借鉴,发展的动力来自各自因地制宜的规划和开发,即对各自后发优势的认识利用已及对特色经济的掌握和发展。而这点,正是我们需要向宁乡或其他发达地方学习的重点。综观宁乡发展的经验,可以概括如下:

 

 

一是坚持“三个有利于”、推崇“三敢”精神,解决发展的思路问题。在复杂艰难的情况下,宁乡从抓思路问题、抓思想解放入手,提出打破两种思维定势:一是圆式思维定势,二是惯性思维定势,提倡“四个转化”,即:一是从封闭思维定势转入现代开发型思维方式,二是从照章办事的静态思维定势转入信息不断调整的动态思维方式,三是从经验型思维定势转入现代知识和智力型思维方式,四是从单一的合理化思维转向多样化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提倡“二个树立”,第一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树立以未来为导向的思维方式,第二是立足宁乡,面向世界,树立以世界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解放,带来了“两个惟一”的选择,宁乡确立了“经济进三强,建立卫星城”的发展思路,围绕“一区一廊一带”(一区指宁乡经济开发、一廊指以圣得西、忘不了为代表的湘派服饰走廊、一带指工业经济带)做强工业经济,突出抓好“一区双十”(一区指经济区要成为宁乡经济增长的支柱,优良环境的窗口;双十指启动培育10个产销过亿的标志性企业,启动规划建设10个乡镇工业小区)。

 

 

二是坚持跨越式发展不动摇,找准项目工程这个切入点。跨越式发展是一种经济赶超战略,通常认为赶超的可能性存在于该区域具有某一方面的优势:或是人力资源丰富,或是煤、油等特色矿藏丰富,或是由于政治、宗教而获得政策倾斜,或是区位优势明显而直接受益,或是因科技、工业等投入而产生溢出。这些观点都强调了外生因素对客体经济产生和影响。宁乡跳出常规,提出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场地市扩容、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对县域内的资源优势、市场卖点和潜在商机进行全面挖掘”。利用199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利背景,改善与银行业的关系(经开区之前只有一家银行,现拟增加到两家),果断提出“以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加快经济外延的扩张,扩大经济总量”。在抓项目工程建设上,宁乡坚持四个字,一是在观念上突出“敢”字,做“前人所未能做、他人所不敢做、后人肯定要做”的项目;二是在方法上突出“行”字,“大胆而不蛮干、超前而不虚华”,能上则上,能快则快,决不增加财政负担,决不做“胡子工程”、“不留后患”;三是在资金筹措上突出“引”字,政府在原则上在项目工程上不投入,只做规划、论证和包装,依靠县外资金、银行贷款、民间投资来实现“借船同海”;四是在项目实施上突出“实”字,重点研究中央和省市的投资走向,不因人为因素阻碍施工进度,跟踪服务好投产项目。通过实施项目工程,激活了内需,带动了社会固定资金投资,财政税收大幅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同时,随着,一批标志性建筑如宁乡一中、玉潭商贸中心、宁乡大道出现在宁乡,一批知名企业如加加酱油、楚天科技、青岛啤酒、兆山水泥等入驻宁乡,进而改变了宁乡的面貌,鼓舞了信心。

 

 

三是坚持长期优化环境,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据资料表明:宁乡这几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如下:2000年5.3亿元,2001年10.3亿元,2002年16.6亿元,2003年30亿元,2004年46亿元,2005年55.26亿元,2006年90.8亿元,年均增幅达16.3%以上。如此良好的招商引资成绩,不能不说是宁乡从一开始就找准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启动机制。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增强,影响招商各种条件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法律层面如土地政策、税务监管、劳动制度等,政策层面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中央调控如WTO规则、外资准入限制、环保、社保医保等,其他技工荒、舆论等,都对各地招商政策形成压力。宁乡提出魅力招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软环境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站式全程服务,二是挂牌保护,三是加在打击力度,对有损外资企业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二是项目魅力,加大做好项目和项目的包装力度,建立发展前景好、合作空间大、拉动能力强的招商项目库,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突出资源载体建设,依托宁乡在教育、卫生、旅游、商贸、农产品等方面的产业优势,群众文化素质高、民间资本实力雄厚、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人文优势,开发市场需求的项目,变随意招商为目标招准商;创建经济园区,大力推进园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有特色的工业招商载体和农业招商载体,变空壳招商为平台招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宁乡招商的品牌是靠宁乡人的锲而不舍打造出来的,如2001年为争取青岛啤酒入驻宁乡,宁乡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经书记、县长为首的专门班子十次往返青岛做服务工作,凡是青岛啤酒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宁级都力争做到,甚至做得比青岛啤酒预想的还要好,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3年,青岛啤酒终于成落户宁乡。宁乡以诚招商,品牌彰显出一种信任和意识,各种投资正是冲着宁乡品牌而来,为宁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四是坚持“双管齐下”,三农问题一起抓。中国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但是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除基本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外,长期维持“三老农业”(老农民用老工具出老三样)的局面,二元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在加剧。2006年,在宁乡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为19.5∶52.2∶28.3,较之2002年三产29.3:37.2:33.5,农业比重下降近十个百分点,宁乡的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注解。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尊重市场的主导地位,千方百计适应市场的需要,宁乡推广两种方式,一个是用“留下来”的办法,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收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降低种植比重,提高林、牧、渔比重;降低农药使用,开发无公害食品;降低物耗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扩大农业机械化程度(宁乡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农村示范县),扶持“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模式,打破一家一户闯市场,单打独斗的局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抵御市场风险。二是用“走出去”的办法,通过实施城镇化、工业化,吸引大批农民离开土地,离开农村,到城市就业生活,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这样一方面减少农村人口,客观上制造了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加速城镇建设,激发资本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留下来和走出去,使土地通过和谐的方式实现自由流转,留下来的从事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走出去的可以采取经营权集中发包、拍卖、有偿使用、入股等形式实现土地的集中经营,减少资源的浪费。

 

 

四是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革新执政理念。县一级机关,身处中国最广大农村的第一线,各种矛盾和关系交织重叠,因此更需要革新执政理念,从计划经济的全能政府向市场经济的有限政府转变,理性而有效的方法是:逐步服务(让民有经济逐步发展、积累),逐步退(哪块成熟,政府就退哪块),形成良性循环的格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巨大成功,最大的原因是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政府要依法依规,降低门槛,逐步取消限制,直至把影响发展的一切因素消除。有为到无为,无为到有为,实质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是执政理念的更新。一是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在湖南率先成立了“一办四中心”,一办指环境优化办公室,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平时处理投资者对部门投诉,年终对各部门各乡镇经济发展环境进行考评并提出人员任用建议,四中心分别是:政务公开全程代理中心负责免费代办企业所需各职能部门办理的手续和其它服务事项;收费管理中心审查核定针对企业的收费,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所涉及行政收费由该中心一家收取,行政效能监察中心监督优化投资环境和市场秩序,审批审办影响优化环境的案件,经济环境110负责妨碍经济环境的处警任务。

 

 

二是树立经济型政府的理念,政府不当保育员,采取鼓励改制企业资产重组、整体出售、资产经营公司运作等不同方式盘活资产、筹措资金,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政府不当运动员,由政府授权,国土储备中心垄断一级土地市场向城建投资公司供地,城建公司实行公司化以营、独立核算,所有的建设项目都推向市场,使项目多方关注、多方投资、多方监督、风险由多方承担。

 

 

三是树立制度型政府的理念,构建“用制度管人、以素质论人、凭实绩用人”的机制,以财政收入、项目工程、招商引资等重要指标考核单位,出台了《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考核激励干部,同时,加大实行干部公开选拔,为优秀年轻干部构筑干事创业的舞台,推行“政府雇员制”,充实县域人才库,加速人才流转,其他如项目工程三级责任制,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等,都是着眼于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易进不易退的现象,实行“无功就是过、有为才有位”的激励机制。1999年宁乡年终考核干部24517人,优秀的2299人,不称职的216人,诫勉的424人,不称职(不合格)的216人,辞退的52人,开除的2人。

 

 

四是树立发展型政府的理念,用发展的办法综合解决旧体制下的社会矛盾,首先,通过压任务,挑担子,干部有了学习、实践的载体,增进了对经济规律的把握,对企业有了深入了解,容易形成和谐干事的氛围,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其次,政府部门在项目的推动下、在招商引资的促动下,在全过程的监督下发生本质变化,加速政府职能、执政理念的转变,突破管理上的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真正使权力行为为经济发展全过程服务;第三用发展办法解决社会矛盾,使各种显性的、隐性的矛盾在项目的成功动作中、在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中悄然化解,最终达到了通过整合县内人力、财力资源,调优调强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促进发展的目的。

 

 

五、宁乡二次开发的一个事例

 

 

站在2007年角色回过头来看1999年之后的宁乡,不知不觉中发生很多变化,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是61.58亿元,2006年为169.28亿元,年均增长达25%,财政收入2000年为2.3亿元,2006年是8.6亿元,年均增长近4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535元增加到2006年的4932元,年均增长约340元,年均增幅达13%多。历史在用“渐渐”的步伐书写社会的画卷。在学习中,我们的还得知,2004年宁乡的总体思路已从“经济进三强,建立卫星城”确立为“鼎足三湘、进军百强”,全县在十强更进位,百强更逼近为目标,快马加鞭,扬帆奋进。此外,我们还得知,对接长沙高开区、望城县的宁乡金洲大道于5月份全线开工,在等待项目工程可行性评估、立项审批、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施工及监理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半年多时间里,宁乡早在3月30日就率先启动了金洲大道宁乡段3.913公里建设,完成路基土方工程量的40%,而这条西长沙工业走廊总长为14公里。金洲新区的开发始于依托长沙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路,主体骨架是“北拓、南连、改坝、引泉”,重点是拉通城市主干道,以县委、县政府搬迁为龙头,拓展新城区,形成行政、产业两个功能区。启动金洲大道建设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省及长沙急需拓展经济圈发展的思路被宁乡准确捕捉,并且成功运作;二是宁乡将更加紧密的融入长沙经济圈,不仅使金洲新区得到更快的发展,其他园区也将获益匪浅。可以说,宁乡人意识超前,项目做到了计划的前面,已经从一个倾面预示了宁乡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可资借鉴的东西

 

 

在当前区域竞争几近白热化的背景下,常规发展战略的选择,实质上是选择亦步亦趋的跟进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将会使不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永远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我们只有选择超常规的发展战略,才可能给县域经济带来前景和希望。

一、上兵伐谋,重视宏观、中观因素的分析。宏观方面是中央央政策下给定的一个操作平台,例如法律制度、财政政策,一些区域性、倾向性东西,如西部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等: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入世五年,今年我国即将顺利渡过过渡期,对沿海地区的加工业会不会有影响,会不会使一些企业移师西进?“十一五”规划开局二年,国家投入正处在上升阶段,一些重点性的项目将会启动,会不会带来能源方面的紧急?会不会再次刺激通货?入市资金迅速扩张,是不是有好的结局和坏的结局?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中观层面,国家大射电项目的动工,多彩贵州、旅游兴州的呼声正浓,“救星石”取代玉水金盆成为平塘的标识,水电蕴藏量大等,我们一定要拿出品牌的东西。

二、辩证思绪,正确看待优势。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把优势仅仅看作是现实既有的有利条件。实际上,现实既有的有利条件是优势,现实没有的,通过主观努力创造出来的有利条件也是优势。这后一点,对于发展不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同样至关重要。平塘距黔桂线和贵新高速公路仅30公里,如果以都匀为中心也正好处于第一波经济圈内,但都匀会产生多少溢出,什么时候产生溢出?如果我们辩证看,苗二河距都匀有优势,卡蒲、距独山有优势,者密、四寨距南丹有优势,克度、塘边距罗甸有优势,可以先打通这些“边境”乡镇的交通,可以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这些乡镇先上,先争项目,农工商贸皆可。下步黔桂线复线开工,贵新封闭高速开工,平塘二级公路开工,这样我们的交通优势会更加明显。其他如,苗二河的桃、塘边的柿子、四寨的米酒、鼠场的蛋、平里河的早菜、西凉的蒜、克度的茶等等都在我们可以做大的品牌,最近,鼠场搞了个鼠场鸡蛋的包装就可以拿到超市去,品牌就出来了。

 

 

三、有容及大,千方百计引外资。超常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是“从无到有”二是“从有到好”,我们仍处在第一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千方百计引进资本和项目,而无需过多地考虑单个资本和项目的规模大小。大量的招商引资实践表明,在这一阶段,不发达地区还不具备对资本和项目挑肥拣瘦的条件。如果在这一阶段就开始对资本和项目挑肥拣瘦,结果必然会延缓不发达地区产业基础的形成。不能尽快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就无从谈起,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需知高科技的好花不能种没有配套产业的沙漠上。

 

 

四、长期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后发经济存在两个困难:一是底子薄、基础差,还缺乏经济发展所必要的积极理念和人文精神。二是社会总体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系统稳定性。这种低水平的系统稳定性,不仅仅体现于人口增长会吃掉经济发展的成果,使人均收入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还体现于财政供养人员的增加会吃掉经济发展的剩余。这两种恶性,还会通过自身的内在的均衡机制重新复制不发达状态,或者在一个放大的规模上复制这种状态。所以,我们必须按照长期坚持的战略思路,持续不断地开展思想解放运动,以培育有利于经济超常规发展的人文精神;持续不断地招商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以突破经济运行的低水平系统稳定性;持续不断地扩大产业规模和尽快形成产业竞争力,以做到后来居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完成经济起飞的历史任务。与之相辅的是需要相应的政治安排。包括:建立“能者上、庸者下、有为有位”的人员进出机制,增加领导机构中的专业人才,维护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性,以及有针对性地扩大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