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痤疮的甲等医院:中国是如何逐步丧失尚武之风的 - 军事天地 - 凤凰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9:34:27
中国是如何逐步丧失尚武之风的

-----------------------------------------------------------------------------
  作者:潜水中
  
  实际上国人是从宋朝开始就逐步泯灭了尚武之风的。由于开国皇帝赵匡胤倚靠“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里窃取了江山,因此他对掌握兵权的将军极其敏感,坐稳江山后还要通过“杯酒释兵权”来解除大将的兵权。自此,在有宋一代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同样品级的官职,文官要比武官大一些,待遇优厚一些。这还不算,皇帝还千方百计地控制将军的指挥权,将军临敌作战要按照皇帝事先制定好的阵形去作战,而且宋代派文人做知州掌管地方行政,设立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权,进一步削弱军人的权力。甚至,在宋代还多次出现文人直接掌管军队作战的事情。

  总之,宋朝皇帝对将军们防范之心过甚,一方面是鉴于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一方面是怕别人效仿自己(即宋太祖)也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中央皇朝。宋朝与唐朝不一样还在于其中央由皇帝控制的禁军明显强于边关守军;而唐朝却相反,边防守将权力很大,军队战斗力很强,到唐代中后期甚至超过了中央。宋朝皇帝认为:防内甚于防外,杨家将和岳飞都是一代名将,却因此而受到统治者的猜忌和迫害。有鉴于此,再加上宋朝政府有意地在社会上大兴文风,历经两宋三百多年的磨砺,整个华夏子孙已经没有了从军报国的热情了。社会的精英都去习文但却殚于练武,这个时期最大的社会贡献恐怕就是“宋词”吧。这直接导致了宋与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人的战争是一败再败。

  遥想在汉代,整个社会的精英人才愿意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因而才有班超的“投笔从戎”。因此有汉一代,灭匈奴、破楼兰、平羌人,战功显赫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唐朝也是拥有强烈的尚武之风,灭东、西突厥,平定薛延陀,征高丽而建功于域外,耀中华国威以慑四夷。汉唐雄风至今依然感召着热血青年就在于此。不过,汉唐两代由于过于炫耀武力,尚武之风浓烈,这直接埋下了后来两代同样灭亡的结果――由于地方豪强、藩镇的割据势力过于强大直接导致了中央王朝的空心化,最终被灭亡。宋代正是有鉴于此,才矫枉过正,这虽然避免了宋朝被统兵大将所灭亡,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民族危机,外患成了整个华夏当时最大的创伤。最终,偏安的南宋小朝廷依然不免亡于蒙古。

  蒙古占领中国后拼命剿杀一切敢于反抗的人民,并用武力威慑汉人,扼杀汉人的尚武民风。比如,实行法西斯保甲制度,由蒙古人出任各家的保长来监控各个汉族家庭,并要求各个汉族家庭合用一把菜刀,菜刀通常还要被铁链劳劳地拴住以防被盗走。在蒙古人的高压下,汉族无法忍受,不得不起来造反推翻了短命而又不走运的野蛮人的统治。

  其实,通观整个明朝的历史,你可以发现它在许多方面继承甚至是发展了两宋的文化制度。程朱理学在明代得到了充足地发展,皇帝不关心边防的战事而更注重臣下的效忠和皇权的巩固。将军们作战时毫无主动可言,居然要受到皇帝委派的太监来监军制约。整个明代外战已不复当年汉唐时期的辉煌,尽管有对沿海倭寇和支援朝鲜的胜利,但也仅比赵宋王朝强不了多少。为什么会如此呢?盖因明朝皇帝不愿百姓有尚武之风,他们会拿汉唐两代来引以为戒:尚武之风浓烈的汉唐不也造就了汉末的“黄巾匪乱”、豪强割据和唐末的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吗?在皇帝们看来,攘外必先安内,防民尤甚于防夷,内患永远是大于边患的。

  再看看熊庭弼、袁崇焕这些屈死的统兵大员们,正直的军人怎能不寒心呢?卢象声这样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报效国家的忠臣与其说是战死沙场到莫如说是死于皇帝的猜忌和小人的谗言之手。整个大明帝国有这样阴暗的政治氛围,怎能让军人安心报国呢?民风也已不似当年彪悍,想当年,战国时期李牧兵破匈奴数十万;秦朝,蒙恬军夺河套于匈奴;汉代,李陵区区步军五千却迫使单于穷举国之力来抗;唐代,李靖孤军三千深入敌后大破突厥。到了明代这些已成为了遥远的回忆,每遇满洲骑兵,虽数倍于敌依然难免一败再败。明朝的将军们见了文官们与宋朝时颇为相似,似乎总是矮了半截。在社会高压的政策下,百姓们也已被改造成了顺民,国民大都被程朱理学改造得没有什么棱角了,哪里还谈什么尚武之风呢。

  趁着中原内乱,满清捡了个大便宜,顺势入关得了大明的江山。出于防汉恐汉心理,清朝大兴“文字狱”迫害汉族的反抗精神,一步步地有系统有计划地磨去汉族的最后一点尚武精神。同时,满清强令汉人留辫子,在风俗习惯上改变汉族,模糊汉族的自我意识,这种精神上的侮辱深深地挫伤了汉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此以后,汉人被满洲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大加改造了一翻。满洲人比蒙古人更“文明”一些,他们知道单靠肉体上的杀戮无法持久地入主中原,只有在文化上培养奴才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因此,注重文化侵略麻痹汉族精神的清王朝其统治也就比蒙元更长久,正因为时间更长,其精神上的毒害也就更深。满清也精通“以汉制汉”之道,注重发扬儒家理学这一脉来培养忠于朝廷的走狗。他们惟恐汉人因爱习武而强大,极其注意扼杀汉族的尚武精神,他们只要汉族人象理学中所标榜的楷模那样做满清的奴才,而满洲人自己却时时不忘狩猎、射箭、勤习武艺。看看康熙、乾隆等满清皇帝都以身作则,表率部下,希望满洲人时刻不忘祖宗根本,准备随时镇压汉族人的反抗。


  总之,自宋代以来,由于汉族皇权集团忌惮尚武国风的强大有可能危及自身统治,因此刻意加以限制。这时期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完全是以维护君权,加强思想***为主。它保存了所谓“天理”,却真正地灭绝了“人性”。使得“中庸之道”大盛于世,中国人已没有了棱角和血性,因此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尚武精神”了,因为它不是统治者乐见的。随着蒙元和满清的相继入主中原,出于不难理解的原因,防汉思想必然是异族统治者的主流意识。因此他们或是强调从肉体上施刑来恐吓汉族的反抗或是从文化思想上大兴“文字狱”迫害欺骗读书人,让汉人在他们划定的圈子内做顺民,以此达到他们江山的稳固。

  所以,自宋太祖以来的这一千多年来,我中华民风已被自己或被异族改造得乱七八糟,已经不再是先秦、汉唐时代的国人了。我们开始在外来异族的侵略面前不自信了,西晋后虽有“五胡乱华”,但那时我们还是自信的,还是有尚武底蕴的。我们还有谢安、冉闵、祖逖这样的精神旗手。可是宋以后,汉奸与“汉奸文化”书写进了我们的历史,小小的异族竟然让亿万的中华民族多次受辱,中华的尚武国风之衰由此可见一斑!三国内乱时期,曹操尚可以中华一隅之力北伐辽东、彻底肢解掉匈奴,可见我中华民风之锋锐犀利是何等厉害!如今的中国人似乎只有沉浸在对往昔的美好回忆中才能慰藉自己的心灵。

  据说汉族之称就是来源于匈奴对我们的赞叹,匈奴骑兵曾经横行西域,也曾骚扰过中原,余部也曾扫荡欧洲。但是匈奴人却始终无法企及中原的富饶,被两汉逐杀于大漠之间,每当忆起汉人,其必赞曰:“壮哉,汉家男儿!”汉人之称自此随着匈奴坐骑踏遍西域大漠甚至欧洲,许多西域国家也如此称呼我们,自此“汉族”与华夏有缘。当然,这是建立在军刀下的威严,是敌人对我们由衷的敬畏。那句铿锵有力的话依然回梁缭绕:“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今天是我们中国重新崛起的一个契机,是无所作为还是重现汉唐雄风完全在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如果要真正复兴,我们必须重振国民的尚武雄风摆脱过去自己和异族给我们套上的枷锁。

自从宋以后,中国人就开始贾宝玉和林黛玉化了,最后被金,辽,蒙古一起收拾!!男人不崇尚运动,女人开始裹小脚,民风开始封闭,封建礼教开始强化,汉唐以来的开放消失了,汉的时候女人丧夫再嫁是很平常的,唐的服饰也可以看出中国当时之开放精神,但是自宋以后开始强调所谓女人的贞节,男人也是只读八股不崇尚力量,经过时间的演义,这直接造成了几百年后中国的”东亚病夫“的耻辱!赵匡胤可谓是一代枭雄,但是的确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_________________ 不死老兵 发短消息   金币          五胡乱华后,由于五胡的残酷屠杀,中原文明饱受摧残,这种先进工艺竟致失传。与此同时,日本获得了移民带过去的冶炼技术,从此在冶炼技巧上超越了中国,并将这种优势保持至21世纪。唐代日本遣唐使什么都要求向唐朝学习,唯独不学中原的冶炼技术,反而向唐王朝输出刀剑,可谓明证。

  与刀剑冶炼技术同时传到日韩的,还有中国的剑技,以“相击”为主要形式的剑技,其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西周初。这种风气延续到西汉仍很兴盛,职业剑客奔走豪门。风气之下,甚至连东方朔、司马相如、田叔等一般文人也学习剑技。这便是汉代谢客的滥竽。

  《汉书·艺文志》还著录了一部叫《剑道》的剑术专著,卷帙为三十八篇。这部书应该是我国汉以前许多“剑论”的集粹,但它在隋唐以前就已失传,“剑道”一词亦不复为后代沿用。但日本武道至今保存并使用这个词。

  自汉以后,一方面由于接连不断胡人入侵对汉文化的摧残,另一方面,也许由于儒家尚文不尚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其他的学术派别全无活路,于是剑技慢慢地从“相击”向飘逸典雅的“剑舞”蜕变,到了唐代,胡人再度入侵,形成对汉文化的又一次摧残,完成了中国“武术”向“舞术”演化的历程,于是,“自唐以后无剑技”(明代《武备志》作者茅元仪的说法)。

  然而,剑技的待遇在日韩两国则截然不同,一千余年来它一直流传不息。曹丕《典论·自叙》中,有一段曹丕自叙学剑始末的文字,其中最称精彩的一段是讲他与奋威将军邓展以竹竿代剑进行比试的经过。书中记述曹丕的“中其臂”招式,即日本剑道现在称之为“右笼手”的招式;曹丕的“中面”和“正截其颡”即日本剑道的“击面”招式;曹丕的“突以取中”,正是日本剑道的“刺喉”,这也可证明日本剑道称刺为“突”就是来源于中国。这些击刺部位及名称术语的谙然相合,反映了日本剑道与中国古代剑技之间一脉相通的渊源关系。

  后来,明代末年杰出的军事著作家茅元仪,在他的旷代巨著《武备志》中收进了一部剑谱,这是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唯一一部古剑谱。茅元仪在剑谱的序言中写道:“古之剑技可施于战斗,今其法不传,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鲜……”

  由此,中国剑技花了一千多年,才又从朝鲜转回它的祖国后,可惜的是,儒家思想导致的重文轻武思想依旧,剑技仍然摆脱不了绝传的命运。《武备志》上忽然凸现的剑谱,因无人知道练法,再度埋没在尘埃中(也许,当时的人说他“哈韩”)。到了后来,我们只能在武侠小说中意淫我们的古代武术。  http://www.warchina.com/bbs1/read.php?tid=88209东亚军事网的评论 落雕都督什么叫“尚武”?什么叫“异族”?

这种粪青的文章,家族兄为何还要转贴?
(2006-09-04 19:50:03)
博主回复:
()
孤舟一叶落雕都督兄,欢迎提出异议,看到此文不错,分析的挺有道理,我本人也基本认同其观点,所以故自贴到家族兄的评论下,不过未曾想到家族兄,会将其贴出,并引来兄台的异议……
顺便表达一下我的看法,”异族“这个词,我的观点应该是指在当时历史特定的情况的一种表达! 而事实上,中华民族也就是从宋开始,祖先留下的优良传统开始逐渐丧失,统治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程朱理学留给我们的是将自己裹得严实的思想禁锢,蒙元给留下的贪婪直至明朝灭亡都未完全改造过来,满清来得更直白,他要的就是奴才,直接在行为服侍上都加以改造,刚入关就提出”留发者断头,留头者剃发“至此中华之民风也被改造得荡然无存。不过,既然落雕都督兄对此有看法,想必有高见喽,发表一下,可供各位伙伴参考……
(2006-09-04 20:42:32)
博主回复:
()
山西小槐这个文章蛮好的啊。为什么是奋青的作品呢?是又如何啊?就要贬低?!!文气很顺畅,抓住了历史的主要点就可以了。难道面面俱到的文章你喜欢看吗?喜欢老毛的放言无忌,读着是享受。落雕都督兄喜欢的是这样的文字吗:一方面要注意防止.......,另外一方面要注意........。
(2006-09-04 21:31:36)
博主回复:
()
刃落雕都督

2006-09-04 19:50:03
什么叫“尚武”?什么叫“异族”?

这种粪青的文章,家族兄为何还要转贴?

你是个什么东西
(2006-09-04 22:28:32)
博主回复:
()
我是奋青有些人就是喜欢冒充中立理性,实则行洋奴之实
有本事写点有深度的东西出来
专门跟到别人后边给别人挑毛病算什么东西
我们就奋了
怎么了?!
(2006-09-04 22:29:28)
博主回复:
()
博主不曾想到这篇文章会引起大家争议……我转是因为我们要了解不同的观点……但我们要辨证的看问题,有些事情我们都需要反思的,这样才能成长……凡事过了都不对的……大家还是和为贵。
(2006-09-04 23:14:31)
博主回复:
()
我就是奋我就是奋青,怎么了,不高兴啊
吹啊。有本事你写个给我看看
就会挑衅你算个屁啊
永远支持家族!!!
(2006-09-05 13:08:39)
博主回复:
()
度假的狮矫枉难免过正,现在的中国风气在步宋朝后尘,有必要再兴汉唐尚武之国风!
(2006-09-05 16:46:17)
博主回复:
()
泥人桥“异”因时因地而异,您这都督又是哪族哪朝封的???
(2006-09-06 08:30:19)
博主回复:
()
落雕都督我这都督当然是自封的了,如果是国家封的,早已将你的人头拿下了。

中国从来没有被异族套上过什么枷锁,所有的枷锁都是自己套上去的。军事上开疆拓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现在我们缺乏大规模海外用兵的基础。汉唐雄风是建立在尚武精神之上的吗?NO!是建立在雄厚的国力之上的,国力不强,空有尚武精神是得不到好下场的。至于宋朝的情况,国力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的时期之一,之所以为人诟病,并非没有尚武精神,杨业、岳飞不就是尚武精神的代表吗?宋朝之所以会灭亡于北方游牧民族,这是统治者害怕内乱导致的。

自古至今,一个好男儿童年的梦想是什么?也许这和地域文化有关,我是东北人,我和我童年的小朋友几乎都是想要从军报国,扬名沙场,尽管梦想没有实现,但谁也不能否认它一直深藏在我的心底。至少在东北人的心中,尚武的精神一直都没有泯灭过。国家有事,自有我辈出面担当。而对于一心想要过上好日子,发家致富的人又何必强求其去喊一些空洞的口号?

中国不乏尚武精神,关键要看如何运用,汉唐时是充分发扬,宋朝以来则是大加压抑,为什么要压抑?因为这种尚武的精神从来都没有泯灭过!否则的话,我们不早了日本人的奴才了吗?可能有人又要说:你不也是满清的奴才吗?这里,满清与日本的性质是不同的,满清入关前,已经有大量汉人生活在东北地区,满洲也是明王朝曾经有效管辖的国土,日本则一直是独立与中国之外,尽管它曾经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于蒙元的问题,其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首先是它先攻灭了金朝,占据了中原/关中地区,通过对上述地区的经营,获得了当地汉人的支持和认可(即开始汉化),在战略上首先取得了对南宋的绝对优势,才能够最终实现统一中国的目的。被赶回漠北主要原因是执行了错误的民族政策。

关于程朱理学的问题,其只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分支,被帝王看重,并用来统治人民的思想。但教化民众的儒家思想的主线是不能动摇的,即积极入世,报效国家,文能兴国,武能安邦。所以,这种内涵的尚武精神一直都没有泯灭,历代统治者既需要“尚武”的支持,又害怕“尚武”的造反,程朱理学才会有市场。所以说,尚武的精神一直都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底。

转贴的文章一味强调中国失去了尚武风气,现在又需要尚武风气……但尚武就能解决问题吗?这样一味宣扬尚武,而忽视现实条件,很容易造成与周边国家的冲突和隔阂,尚武就成了黩武。

家族兄引用的捷克谚语很能说明问题:“保护自己不能靠围墙,要靠朋友。”

另:引证历史,首先要了解历史。不要断章取义。
(2006-09-06 12:01:09)
博主回复:
()
山西小槐“我这都督当然是自封的了,如果是国家封的,早已将你的人头拿下了”。-------这话霸王气十足?这样说,好听吧。我没有说是流氓气十足哦。这个都督也只能是自封啦,把别人的话语权不当回事情,别人说了两句不中听的话就跳成这个样子啊。拿下什么的。


尚武不好,看看学校那么多的“胖”“眼睛率”体育达标程度??呵呵,提倡尚武就想到战争,这样太一根筋了。尚武首先是种直面挑战、困难的精神。面对问题时候压倒困难的勇气和努力。武士道就是打仗,跆拳道就是打架?!!!!!
(2006-09-07 10:26:32)
博主回复:
()
落雕都督中华民族缺乏这种直面挑战/困难的精神吗?难道自宋以来,中国人一直都在苟活吗?

学校那么多的“胖”“眼睛率”体育达标程度……说到根子上,是高考这个现代科举在作祟,难道学生们不想要多一些体育锻炼吗?不想要多一些课余爱好吗?

从文革时的白卷英雄到今天的唯分数是取,中国的教育在两个极端摆动,一直没有进入现代教育体系的正途,这是“尚武”所能够解决得了的吗?
(2006-09-07 11:48:50)
博主回复:
()
xuiie好看!!呵呵!也喜欢奋青和督督的发言!呵呵呵!
(2006-09-07 15:31:47)
博主回复:
()
竹窥关于程朱理学的问题,其只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分支,被帝王看重,并用来统治人民的思想。但教化民众的儒家思想的主线是不能动摇的,即积极入世,报效国家,文能兴国,武能安邦。所以,这种内涵的尚武精神一直都没有泯灭,历代统治者既需要“尚武”的支持,又害怕“尚武”的造反,程朱理学才会有市场。所以说,尚武的精神一直都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底。
----------------------
这段论虽短而包容大。说得好。我们现在就是要“文能兴国,武能安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缺一不可。中国之大,中国文化之厚沃,不是仅尚武就能表达的完整的。尚武必须要有,但没有文化头脑的尚武还是要避免的。
(2006-09-07 21:22:37)
博主回复:
()
竹窥呵呵,家族兄的博克成为第二战场了。希望大家认真讨论,欢迎反面意见,提倡文明礼貌。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讨论氛围,才能出现真知灼见,于国于己都有益处。文明讨论就是相互学习的最好体现。
(2006-09-07 21:33:16)
博主回复:
()
书剑落雕都督兄的话有理有节
(2006-09-07 21:37:16)
博主回复:
()
落雕都督自从家族兄的博客开通后,每次上网都要来这里看看,其实我是反对用博客作为讨论不同观点的论坛的,博客应该成为一个指引方向的风向标性质的平台。给家族兄留言的ddgg就是我,不知是否冲撞了各位朋友?心里有话实在藏不住。

还是关于尚武的问题,可能是作者对于当今中国的外交“软弱”有些看不过吧?当年汉武帝北击匈奴之前的“文景之治”也是对外“软弱”的,唐朝统一天下之前对突厥的外交也是“软弱”的,“软弱”需要历史来验证,恐怕不是我们这辈人所能够看到的了。

担心“软弱”的朋友恐怕是对我们的政府有些不放心吧?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大的方向已经定下了,瓶颈已经渡过了,现在是一件一件收拾河山的时候。如果实在担心不过的话怎么办呢?诸葛亮向李严(是他没错吧)交待后事的时候,李严问诸葛亮:蒋琬、费袆之后谁可持国?诸葛亮答道:那不是你我所能看到的了。蒋琬、费袆之后蜀汉灭亡了。可当今的中国不是蜀汉,尽管“那不是你我所能看到的了”,但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对未来抱有希望。国家政权的交接逐步规范,未来几十年内政局稳定是可以预见的。现在通过努力的工作来一点一点的改善自己的生活,就是对国家对未来最大的支持。
(2006-09-07 22:17:42)
博主回复:
()
山西小槐很高兴看到都督的评论。呵呵,看来我的火气比都督还重些呢。“现在通过努力的工作来一点一点的改善自己的生活,就是对国家对未来最大的支持。”这一点双手赞同。另外呢,你评价眼镜率体育达标率的问题,我觉得还是面对普遍恶性竞争必然导致如此,日本老龄化比我们早,竞争也够酷烈的,但是他们少儿这个方面的数据是不是比我们好呢?需要向竞争对手的日本学一学的。向美国学的太多了点。
(2006-09-08 11:21:40)
博主回复:
()
落雕都督美国/日本的社会竞争比中国激烈,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关键是竞争的方式与中国是不同的,美/日的竞争方式更有利于选拔/培养人才,中国的则很僵化,归根到底还是受科举制度,进一步讲,是八股文的影响太重了。其实科举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把这种考试制度八股化了。
(2006-09-10 12:47:56)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智利总统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05-15 朱熹等混蛋一手“阉割”了儒家文明,元,明,清三代又将有血性的中国人基本上杀光了......把原本尚武的中华民族彻底改变了......最重要的一点,当时的那些统治者们太“聪明”了,为了维护其王权,不惜采用种种愚民政策将一个尚武的民族一步一步地“改造”成懦弱的民族,后来的灾难由此而来。

[ 本帖最后由 智利总统 于 2008-5-15 11:38 编辑 ]  天涯的评论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90443.shtml猪头啊,有宋一代抑武崇文,是对晚唐和五代以来武人专政的反思。然而过头了一点。
  还有一点啊,唐朝最大的坏处就是让胡人学会了政治,建立了国家。唐以前面对的都是游牧部落,充其量也就是部落联盟,因此很容易被击败。五代以后,辽,金,蒙古,满请基本上早早就形成一个国家了,有固定的政权组织形势了,所以中原王朝应付起来格外吃力。也不能全怪宋以后的中原王朝没不尚武。

作者:65027561 回复日期:2005-12-19 02:05:03 
回复    

作者:淘桃仙吏 回复日期:2005-12-19 17:09:31 
回复   

作者:sup3 回复日期:2005-12-19 17:53:38 
回复    
  汉人现在缺乏的就是那种西方人的侵略性和占有性。汉人太爱好和平并不是一件好事。满清入关后,杀光了大部分有血性的汉人。200万比2亿,就像康熙自己说的一样:满人和汉人比就像撒在面粉中的胡椒,但是他们统治了我们几百年,可能不光与丧失了尚武有关,还与丧失了血性有关。

作者:桓温 回复日期:2005-12-19 18:59:53 
回复    满人殖民中原,原因不复杂:
  1,时机好,明朝末年内乱时期,恰好女真强大期。
  2,汉奸作祟。没有吴三桂的自开大门,女真岂会如此顺利进入中原?只要内乱结束,统一的汉人国家仍然能够抵挡鞑子的入侵。那时候汉人已经使用火炮,而鞑子还在骑射。
  
  不要妄自菲薄,满清更庞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分崩离析,难道是因为汉人更尚武的原因?
  
  日本尚武,若是日本是大陆国家,它照样抵抗不了蒙古骑兵的入侵。
  这是文明层次和武器层次的矛盾造成的。

作者:um31 回复日期:2005-12-19 20:43:14 
回复    民国前十年北洋军阀当国,不也是武力杀伐取天下吗?
  毛泽东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不也是尚武精神的一种现代表述吗?
  
  简单的认为汉人丧失尚武精神,有失片面了。倒是可以这样认为,因为近一百年来中国屡战屡败,怕了,沉浸在失败的、耻辱的感觉中一时拔不出来,处在养伤阶段而已。
  
  何时可以拔出来呢?和养伤一样的,一是身体恢复过来,二是心理创伤基本愈合,重新回到朝气蓬勃状态,国人的精气神就算找回来了。
  

作者:材科其林 回复日期:2005-12-19 22:44:59 
回复    坚决支持楼主!其实尚武之道,第一在于能否以爱国、爱家的情怀去看待现实与历史上的民族苦难?第二在于自身有没有尚武或练武的经历,最好是具备武德但却曾屡次与流氓、恶棍等暴力无赖交手,并敢于迎接武技和胆魄的考验,甚至是身历冷兵器时代的生死惊险……最后,当你发现这个世界上其实许多国家之间的大事也和当年凭着所学过的武术、拳击或散打的技巧、胆识和对手搏击时有太多的类似时,你面对强盗的淫威,将如何选择自己国家的气节与尊严?所谓的尚武精神可以决定一个国家民众的幸福,的确是千真万确的!毛泽东年轻时锻炼并野蛮身体、精神,也和同学练过一些武术(当年几乎各个学校都开设了国术课,就是武术课,所以练者甚多,有尚武情结甚众)。所以毛泽东在后来面对各种强盗时,决不胆怯。这才在这个强盗横行的现代社会打出了中国人久违的国际地位和广泛的尊重!

作者:xiaoboda 回复日期:2005-12-21 6:39:08 
回复    中国现在正在改变,别急

作者:禹兮禹兮 回复日期:2005-12-21 10:01:39 
回复    大骂明朝不尚武,结果只能拿几个崇祯朝的人物出来说事,明朝是历史上大王朝里皇族最尚武的朝代之一,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代皇帝个个都上过战场,正统因为年轻气盛贸然亲征才被抓,后来正德也亲自跑到前线去打败了鞑靼小王子,别的大王朝有哪个能做到一朝六个皇帝上过战场的?而且盛明的武功也不比任何一个大王朝逊色,什么李靖大破突厥的武功再不复见,好歹也了解一下有明一朝大大小小的武功吧,嘉靖朝还有个毛伯温不费一兵一矢一刀一枪把安南收为中国的一个都指挥使司的事迹,这还不nb?
  宋朝压制武人无非是对唐末强枝弱干政策的反思,如果保持唐代末年的武人割据政策,现在中国早不知分裂成多少块了,各省之间因为一点贸易摩擦都能打起来,楼主认为这样很好?宋朝武功不出色也不是尚武不尚武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咽喉之地被前朝送人了,有先天性的缺失,这可不是宋朝的责任。相反,宋军靠着步兵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抵抗了辽国的铁骑一百五十年,又在江淮一带死扛了女真的铁骑一百五十年,更是抵抗了蒙古四十余年,这已经是很好的战绩了
  民间的尚武精神其实中晚唐就去得差不多了,安禄山叛军扫荡北方如入无人之境,这还不够说明问题的?不要把武人掌权和尚武精神混为一谈,武人地位高就能说明尚武的话,1911至1949年就该是中国最尚武的时代了。把黄巾和黄巢起义拿出来当作汉唐民间尚武的证据实在是搞笑了,明代还有李自成张献忠呢,是不是明代更尚武?

作者:三十里铺 回复日期:2005-12-21 10:23:07 
回复    LZ还应该加上一条,从雍正年间开始,民间人士不可以再佩带佩剑
  中国男儿最后的一点尚武精神和象征也被阉割

作者:BOY-1984 回复日期:2005-12-21 10:48:58 
回复    3

作者:xueke3003 回复日期:2005-12-21 11:25:14 
回复    引个不恰当的例子
  中国的看《雪孩子》长大的一代,如何对抗日本看《圣斗士》长大的一代?
  中国人是应该呼唤血性的,虽然不一定要用于所谓的见谁灭谁
  就象德国人,半个世纪没打仗了,对战争也道歉不断,但真的有人敢和他们轻易动武或对他们轻易欺负吗?

作者:gulumufox 回复日期:2005-12-21 23:38:17 
回复     《深度剖析》
  
  中国历代政府均是家天下的王朝,直到辛亥革命后还是蒋家王朝,这些具有封建专制特色的政府最大特征就是怕人民起来对他们革命。所以,他们宁愿向外来侵略者屈服甚至当傀儡也不愿号召人民起来造反。因为他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些统治集团知道他们是不得人心的,所以他们生怕发动群众的后果就是自己被人民埋葬在历史大潮中。
  
  这也就不难解释宋以后的历代政府为什么要扼杀我们的“尚武精神”了,到了明代,只几十人的倭寇居然可以在东南沿海转战数省行程数百里杀死千人,最后直到出动几千官军才将其击毙。中华民风可见已衰落到何等程度。
  
  学习历史,就是要牢记教训反思自己,我们为什么不听听敌人的肺腑之言呢?石原说:“中国人是猪,我瞧不起他们。我只佩服先秦时代的中国人、汉唐时代的中国人,宋以后的中国人我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