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倒闭电子厂:丝虫病诊断标准(WS260—200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26:28

丝虫病诊断标准(WS260—200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淋巴丝虫病(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各期,即微丝蚴血症、急性丝虫病和慢性丝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机构对丝虫病的诊断。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1 丝虫病 filariasis

是由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特指淋巴丝虫病,包括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

2.2 微丝蚴血症 microfilaremia

受检者血内含有微丝蚴。

2.3 急性丝虫病 acute filariasis

因感染丝虫而引起的急性临床表现,如非细菌感染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和/或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等,常反复发作。患者常无微丝蚴血症。

2.4 慢性丝虫病 chronic filariasis

因感染丝虫而引起的慢性临床表现,如淋巴水肿/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等。患者常无微丝蚴血症。

2.5 丝虫病流行区 endemic area of filariasis

有当地感染的微丝蚴血症者的地区。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居住在丝虫病流行区,或者有传播季节在流行区居住史(参见附录A)。

3.2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

马来丝虫病的临床表现限于肢体,而班氏丝虫病除肢体外还累及泌尿生殖系统。

3.2.1急性丝虫病

急性丝虫病表现为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和/或精索炎、睾丸炎、附睪炎等,常反复发作。 3.2.2慢性丝虫病

3.3实验室检测

3.3.1病原学检测

血液检査微丝蚴或淋巴液、鞘膜积液、乳糜屎内微丝蚴的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见附录B)。

3.3.2血清学检测

快速免疫色谱试验(ICT)检测班氏丝虫抗原或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抗体(见附录C)。

4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予以诊断。

5诊断标准

5.1微丝蚴血症

5.1.1传播季节流行区居住史。

5.1.2血液检查微丝蚴阳性。

确诊依据:具备5.1.15.1.2

5.2急性丝虫病

5.2.1传播季节流行区居住史。

5.2.2有非细菌感染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和/或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等临床表现,

5.2.3快速免疫色谱试验(ICT)检测班氏丝虫抗原阳性或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抗体阳性。

5.2.4血液检查微丝蚴阳性或微丝蚴阳性史。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具备5.2.1和5.2.2或5.2.3。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5.2.4

5.3慢性丝虫病

5.3.1长期流行区居住史。

5.3.2有符合丝虫发病特点和规律的淋巴管水肿/象皮肿、乳糜尿或鞘膜积液等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病因,或兼有5.2.2的表现。

5.3.3快速免疫色谱试验(ICT)检测班氏丝虫抗原阳性或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抗体阳性。

5.3.4病原学检查阳性(含血检查微丝蚴或淋巴液、鞘膜积液、乳糜尿内微丝蚴检查和活体组织检查)或病原学检查阳性史。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具备5.3.1和5.3.2或5.3.3。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5.3.4

6鉴别诊断

6.1丝虫病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和/或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应与细菌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和/或结核性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鉴别;

6.2丝虫病淋巴水肿/象皮肿应与细菌感染性、先天性、家庭性及淋巴结摘除术等引起的相似症状鉴别。

6.3丝虫病乳糜尿应与妊娠、肿瘤、结核、胸导管受压或操作及尿液酸碱度改变等引起的相似症状鉴别。

6.4丝虫病鞘膜积液应与阴囊血肿、斜疝或肿瘤鉴别。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A.1流行病学

A.1.1分布:丝虫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其屮班氏丝虫病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 洲,马来丝虫病仅分布于亚洲。我国的丝虫病分布于中部和南部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湖南、四川、重庆和贵州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台湾省,其屮 山东、海南、重庆和台湾为单一班氐丝虫病流行区,四川为单一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余各哲(自治区、直辖市)班氏和马来两种丝虫病均有流行。

A.1.2流行环节:丝虫病的传染源为微丝蚴血症者。在我国,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淡色库蚊 和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人对丝虫普遍易感。

A.1.3传播季节:丝虫病的传播季节即其主要蚊媒的活动季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蚊虫终年活 动,全年或多数月份可传播。在温带地区,传播季节在5月中旬至10月间,因纬度而异。

A.2临床表现

A.2.1急性丝虫病

A.2.1. 1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肢体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好发部位为腹股沟和股部淋巴结,腋下和肘部淋巴结受侵较少,发作时一般有畏寒和局部淋巴结不适等先兆症状,随即局部淋巴结肿大,并出现淋巴 管炎和患肢远端毛细淋巴管炎(丹毒样皮炎〉,局部红肿、疼痛和触痛,有温热感。全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和不适,病程一般3d?5d,严重者体温升至39℃以上,病程长至1周。丝虫病淋巴结炎/淋巴炎的特点是炎症发展从局部淋巴结炎开始,呈离心性,与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管炎通常从感染病灶开始呈向心性者不同。急性马来丝虫病症状局限于肢体,急性班氏丝虫病除肢体外还可发生腹部和盆腔等深部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表现为发热、寒战和腹痛等。

A.2.1.2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是班氏丝虫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之一。常骤然发病,出现寒战、高 热、单或双侧腹股沟或阴囊持续性疼痛,并放射至附近器官和腹部,易被误诊为急腹症。发病时精索粗厚、附睾和睾丸肿大,精索、睾丸和附睾表面出现肿块。病程一般3d?5d。随炎症消退,肿块变硬并逐渐缩小成黄豆或绿豆大的坚硬结节。结节1至数个,有的因此呈串珠样。

A.2.2慢性丝虫病

A.2.2.1淋巴水肿/象皮肿:班氏丝虫病淋巴水肿/象皮肿的好发部位为肢体、外生殖器的阴继、阴茎和阴唇以及女性乳房,而马来丝虫病淋巴水肿/象皮肿仅限于肢体。以下肢淋巴水肿/象皮肿为例,班氏丝虫病常波及全下肢,马来丝虫病则限于膝关节以下。丝虫病淋巴水肿/象皮肿是在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反复发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淋巴水肿和象皮肿是病程发展的两个阶段。在发病初期,淋巴水肿可随急性炎症的消退而消失,如急性炎症发作较剧较频,则局部淋巴水肿持续不消,并致皮肤异常粗厚而发展成象皮肿。严重的象皮肿可出现深沟皱褶、肉刺和疣状增生、苔藓样变等。肢体淋巴水肿/象皮肿可单侧或双侧,但不对称。阴囊象皮肿皮肤粗厚,或有疣状增生,有沉重感,阴茎常内缩。阴茎象皮肿的阴茎呈粗长的屈曲畸形。

A.2.2.2乳糜尿:为慢性班氏丝虫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特点是不定期间歇性发作的乳糜尿或乳糜血屎。发作前常可出现尿浑浊及腰、盆腔、腹股沟部酸痛等先兆症状,随后出现乳糜尿或乳糜血尿。如尿内有凝块,可导致排尿困难和疼痛。发作诱因一般是摄人较多脂肪和劳累等。乳糜尿静置后不久可分为3层,上层为脂肪,呈胶状凝块浮于液体之上;中层为白色较清之液体,常混悬有小凝块;下层为沉淀物,含红、白细胞等。乳糜尿内加人乙醚后脂肪被溶解,尿液变澄清。

A.2.2 3鞘膜积液:为班氏丝虫病常见体征。鞘膜积液多为一侧,少数为双侧。轻者无明显症状,发展较缓慢。重者积液较多,有下坠感,患侧阴囊体积增大,呈卵圆形,不对称,皮肤紧张,表面光滑,皱褶消失,阴茎内缩。检查无压痛,囊样,同侧睾丸不易触及,透光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