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房价:层次论(陈氏太极拳五层功夫论)陈小旺(第一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2:18:04
层次论(陈氏太极拳五层功夫论)陈小旺(第一层)一阴九阳跟头棍
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
四阴六阳类好手
唯有五阴并五阳
阴阳不偏称妙手

从学习太极拳的第一个动作开始,一直到成功,共分五层功夫。每层功夫标志着练拳者功夫的深浅程度和水平的高低。第五层功夫即是太极拳达到炉火纯青--成功的标准。

         练习太极拳和学习文化知识是同样的道理。从小学到大学,逐步掌握越来越高的文化知识。没有小学高中这段文化知识的基础,根本接受不了大学的课程。同样,练习太极拳必须循序渐进,一层一层由浅入深。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小学生硬要学习大学的课程,无异于拔苗助长,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在陈式太极拳的一些著作中,着重介绍了高级的技击方法,严密的身法要求和成功的标准,对初级和中级阶段的介绍比较缺乏,读者若有一定太极拳水平,才能够理解,也可以对照自己在练拳当中的不足之处找出差距,进一步探讨和掌握。对于初学者来说,则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只会感到高不可攀,无法入手,与自己练习结合不上。初学者如果按成功的标准来要求,正如小学生读大学课本,不仅不能正常练习,反而会受到束缚,或者是顾此失彼,越来越糊涂,容易灰心。针对这个问题,现将初级的第一层功夫到成功的第五层功夫,每一层功夫在练习当中达到的标准和技术方面的表现,作如下介绍,目的是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明确自己现有的基础,属于哪一层功夫,应该进一步掌握哪些东西,以及技击方面的表现和所起到的作用,这样有了正确和全面的认识,方向明确,方法对头,才能够一步一步达到最终成功的目的。

                                               第一层功夫的练习

         第一层功夫是从学习一路拳架的第一个式子开始,一招一式,按照逐要求的方向、角度、位置、手脚运行的趋向等外形姿势与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时感觉到有内气的活动为止,该阶段主要是学习一路拳架。

         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开髋屈膝,达到心气下降,气沉丹田的目的,而初练太极拳怎么也不会一下子就达到这些要求,因此也就不会使气沉丹田。第一层功夫对身肢的要求比较简单,如:虚领顶劲只要求头自然正,含胸塌腰,只要立身中正不前俯后仰,左歪右斜,两腿分清虚实,尽管做的不够标准,仍要按照其要求去练习。这和写字一样,只要笔划对就行了。在练拳当中难免带一些僵硬动作和一些凹凸缺陷之处,属于正常现象。这些问题,在第一层功夫练习期间,不必过于计较,要求过高反被束缚。需要在第二层至第五层功夫期间逐步地将它完全克服掉,所谓一层深一层,层层妙无穷。费一日功力,即得一日这功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道理正在于此。功夫纯熟,处处合度自然周身内外,一气贯通,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在意识指挥下,按照身法规矩和逐势的动作要求,认真练习,每天保持练十趟拳,一般有半年时间,可以将拳架练熟,并且随着锻炼质量的提高,逐渐引起内气在肢体内的活动,就是以外形引内气的过程,也是从第一层功夫进入第二层功夫的分界线,这就是由摺熟而渐悟懂劲。

       在第一层功夫期间,对逐势的技击含义不必追求,因为身法的要求尚未做到,便去结合技击方法,不但不能配合恰当,反而会出现顾上顾不了下,顾左顾不了右......本应逐步化去僵劲,过早追求技击却适得其反,越练越僵,影响功夫的进益。

         在练第一层功夫期间,存在以上所说到的缺点,从风格上达不到外柔内刚,轻而不浮,沉而不僵......。而是外刚内空,有猛打,猛冲,猛起,猛落,有断劲,有顶劲,不能圆满顺随,(不从练功角度出发而疗病保健,是要轻灵自然,但属于浮飘华而不实,任其自然,不必按以上要求练习)。

                                       第一层功夫在技击方面的表现

         练习太极拳完成第一层功夫,在技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由于第一层功夫的身法达不到标准,存在着一些僵劲,断劲,丢劲,顶劲,在练习拳架时有凹凸缺陷之处,内气仅仅有感觉,不能一气贯通。发出来的劲,不是劲起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而是一节飞跃到另一节的零断劲,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存在着这些问题,所以在技击方面不能引进落空,避实就虚,更不用说指挥如意,往往自己掌握不住自己的重心,漏洞百出。对抗性的比赛和搏击,乃是双方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见缝插针,乘虚而入,所以完成第一层功夫是经不起这种实战考验的。不过与不练拳的人相比,还是强一些,有一定的灵活性,知道引劲落空,有时也偶然把对方发出去,但自己也难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容易失去重心,站不住脚,所以称为:一阴九阳根头棍。何为阴阳?按太极拳来说:虚为阴,实为阳;合为阴,开为阳;柔为阴,刚为阳;阴与阳,是对立的统一,缺一不可,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练习太极拳按十份计算,练到阴阳相等,就是五阴五阳,是练习太极拳成功的标准。第一层功夫是一阴九阳、刚多柔少,阴阳很不平衡,悬殊过大,所以,做不到刚柔相济,运用自如。
-
从学习太极拳的第一个动作开始,一致到成功,共分为五层功夫。每层功夫功夫标 志着练拳者功夫的深浅和水平的高低。
第一层功夫的练习
     第一层功夫的练习是从学习一路拳架的第一个式子开始,一招一式,按照逐式要求 的方向,角度,位置,手脚运行的趋势等外形姿势与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时感到有内 气的活动为止。该阶段主要学习拳架。
     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坠肘,含胸塌腰,开胯屈膝,达到心气下降,气沉丹田的目的。初学者一般不会一下子达到这些要求,因此一般不容易作到气沉丹田。
第一层功夫对身肢的要求比较简单,如:虚领顶劲只要求头自然正,含胸塌腰只要求立 身中正不前俯后仰,不左歪右斜,两腿分清虚实,尽管作的不够标准,仍要按照其要求 去练习。这和写字一样,只要笔划对就行了。在练拳时难免带一些僵硬动作,属正常现 象。这些问题在第一层功夫练习期间不必计较,要求过高反受束缚。在意识指挥下,按照身法规矩要求,认真练习,每天练习十趟拳,一般有半年时间,可以将拳架练熟,并随着锻炼质量的提高,逐渐引起内气在体内的活动也就是外导内行的过程。
第一层功夫期间,对技击含义不必追求,因为身法的要求尚未达到,便去结合技击,不但不能配合恰当,反而会出现顾上顾不了下,顾左顾不了右……。本应逐步去化僵劲,过早追求技击却适得其反,越练越僵,影响功夫的进益。 在第一层功夫期间,达不到外柔内刚,轻而不浮,沉而不僵……。而是外刚内空,有猛打,猛冲,猛起,猛落,有断劲,有顶劲,不能圆满随顺。
第一层功夫的技击表现:
     完成第一层功夫,在击击上的表现是很有限的。由于身法达不到标准,存在者僵、 断、丢、顶等劲。内气仅有感觉,不能一气贯通。发出来的劲不是起于脚,行于腿主宰 于腰,而是一节一节的零断劲,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能引进落空,避实就虚。往往自己掌握不住自己的重心,漏洞百出。对抗行的搏击,乃是当场不让步,举手 不留情,见缝插针,乘虚而入,所以第一层功夫是经不起这种考验的。属于一阴九阳是也。第二层功夫的练习
第二层功夫的任务是进一步去掉在练拳时,身上的僵劲和拙力,使身手内外协调一 致,达到周身相随,节节贯穿,内气按拳架姿势的要求有规律的在体内运行,达到一气贯通。 完成了第一层功夫,已经能够熟练的按各式的初步要求来练习,并对内气的活动有 了明显的感觉,但还不能掌握内气的活动规律,这是因为在练拳过程中,身手内外不够 协调某一部位有矛盾使内气不能贯通意气不能合一(何谓矛盾?在练拳当中肢体有僵劲 或用拙力使某一部位动作过快,就会产生丢劲,某部位过慢就会产生顶劲凡在运动过程 中动作不协调,就会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只有进一步钻研,细心揣摩,才能逐步解决,不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是不行的。例如含胸塌腰,含胸过度是弓背弯腰,塌腰过度是挺 胸,这都不利于内气的下行,因此要把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掌握准确,进一步提高放松的质量。这时还应逐渐加强意识的训练,体会内外六合(注:这里无论内合还是外合都以 意识合住为主,如过于注重外形,则易于产生僵劲,不利于内气贯通)。
第二层功夫对于身体各部位要求比较严格,有时某一部位稍微动一点,内气马上顺 下去,的确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练拳者如有合不住的感觉,肯定是身体某处用了僵 劲将该部位调整好,气能顺,自然就会合住。此时练拳应尽量避免追求外在的形式美和 拳的可观赏性。因为只要全身内气顺遂,演拳才能行云流水,当疾则疾,当缓则缓。这种美才是自然的美。(如1914年北京体育研究社年会终了时,杨澄甫和吴鉴泉双演太极拳,令人叹为观止[见《太极拳全书》第46页])
     陈式太极拳要求一举一动不离缠丝劲。在练拳时严格掌握缠丝劲和缠丝法是陈式太 极拳的精华所在,而缠丝劲的要领实在不能用语言描述。一般来讲需明师详细指点,并通过喂劲才能掌握。总之第二层功夫练习是使周身相合的同时,掌握缠丝法的运动规律 。
     在第一层功夫期间,练拳者开始学拳架,架子练熟后能感到内气在体内的运行,于 是很感兴趣,对练拳不会有厌倦之感。进入第二层功夫,却感不到有新鲜之处,在这一 阶段,会出现许多走弯路和反复现象。所谓走弯路就是对太极拳的要领掌握不准确,练 一段时间后觉得不对劲;所谓反复,就是有时练的非常好,好象有很大进步但过一段 时间后,不仅感觉不到进步,还浑身别扭,怎么练都不对劲,还有时发劲呼呼生风,推手时却用不上。所以在第二层功夫期间练拳者往往会产生烦闷情绪;或怀疑老师保守不传诀窍。绝大部分练拳者因此终止了练拳,诚为可惜。一般情况,需四年即可完成第二层功夫,到时自会恍然大悟,越练越有兴趣,欲罢不能。所以信心在此阶段是最关键 的,同时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多请教明师,师兄弟之间也要多切磋,就会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