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有哪些欢乐谷:郑州新区——中原崛起的新希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25:54

郑州新区——中原崛起的新希望

 

郑州新区——

中原崛起的新希望

 

本报记者 党贺喜

中牟县

日前,从正在首都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传出喜讯:承载亿万中原人民光荣梦想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已写进《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喜讯既传递着发展的大机遇,也传递着发展的紧迫感。

作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主战场,作为中原崛起的“一号工程”,郑州新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无不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本报从今天起,将陆续刊登“给力中原经济区·郑州新区系列报道”。旨在激励全市人民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都市区建设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乘势而为,大有作为,快有作为,作为得更好!

敬请读者关注。

日出东方,希望似火。倏忽之间,一种希望照耀中原,一座新城拔地而起,这就是正在蓬勃崛起的郑州新区。

郑州新区,承载亿万中原人的光荣和厚望;郑州新区,这个寄托了亿万中原人美好愿景的梦想之城被赋予打造“中原城市群先导性示范区”的使命,被赋予建设郑州都市区乃至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重任。

郑州新区

描画中原大地俏模样

新区究竟啥模样?春日的暖阳下,让我们先把镜头聚焦于这位六十多岁的金老汉身上,看看这位农民的印象和感受。

2004年,当时的金水区祭城镇金庄村的村民们收割完最后一茬儿水稻,辛勤耕耘、相伴几辈的这片土地的用途便发生了改变。从那时起,这片在金老汉心中凝固了一个甲子的村落和水稻田便开始神奇般地幻化着——“宽宽亮亮的大马路一家伙修到了家门口,一幢幢高楼一家伙盖起来了,路两边的花花草草一家伙美起来了,俺金庄一家伙和市区连上了,农民一家伙变成市民了。这不,现在俺也住上楼房,享受到了各样保障,儿媳妇也在这座楼上‘上班’做保洁,拿工资啦!”金老汉的五个“一家伙”道出了呼啸而至的新区给周边农民带来的放眼可望、伸手能及的变化。颇具沧桑感的是,他当年耕种的稻田现在正是郑州新区管委会的租住之地。

郑州新区,一个让郑州市民既振奋又陌生的名字,那么,她究竟是一副什么俏模样?首先请您跟记者一起,先看看这张“地图”:(见图表)

郑州新区四至:西连郑州中心城区,东临开封,北依黄河,南至郑州国际机场。

总面积:约1840平方公里。

辖区设置:五区一县。即郑东新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牟产业园区、郑州航空港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和中牟县。

发展定位: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先导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城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和区域服务中心。

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195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400万,其中城区人口323万,小城镇区人口45万,区域内农村人口减少至32万。

“地图”和数字为我们展示了郑州新区的全貌,而郑州新区的规划设计更让人感到她的科学、协调、完善、美好。

按照规划,郑州新区采取轴线组团发展模式,形成“两轴两带八组团”的发展格局。“两轴”:一是东西走向的郑汴一体化产业发展轴,一是南北走向的郑东—航空港经济发展轴;“两带”:沿黄旅游产业带、东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八组团”:郑东新区、经开区、航空港区、白沙组团、刘集组团、九龙组团、中牟组团、姚家现代农业组团。

根据产业定位,郑州新区确定了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物流贸易业、电子信息业、文化旅游业、食品加工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等六大支柱产业。

郑东新区,主要发展金融、会展、总部经济、物流商务和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经开区,主要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现代物流;航空港区,主要发展临空产业、航空物流、食品加工;白沙组团,主要发展科技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刘集组团,主要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和旅游服务;九龙组团,主要发展物流服务业及其亲和性产业;中牟组团,主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现代服务业;姚家现代农业组团,主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博览交易。此外,新区还将布局沿黄河生态、旅游产业,在东南部发展高效农业。

郑州新区

河南振兴的“一号工程”

“没想到,五年建成一个现代化新城!”发此感慨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9年,“故地重游”的李克强面对傲然崛起的郑东新区感从中来!

饮水思源,由果溯因,郑州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朦胧美到明晰化,其“播火者”、肇造者正是河南的“老书记”李克强。

2004年6月,时任省委书记的李克强赴中牟县调研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彼时,郑州所辖六县(市)中有五个县(市)“加冕”全省十强,唯独中牟被甩在全省20名之外。这种反差引起了省委书记的深思:郑汴洛沿陇海铁路一字排开,郑州一花独放,洛阳紧随其后,唯独开封辉煌不再,经济“塌陷”,河南经济振兴,开封必须托起。于是有了向东发展——“郑汴一体化”的构想。而在郑州与开封间的中牟县,理应成为郑汴一体化的“桥头堡”。李克强提出:郑州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加快“郑汴一体化”,带动河南经济振兴和腾飞。并要求在全省“十一五”规划中实施郑汴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围绕培育中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增长极,历届省市领导都给予郑州新区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国内外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不断对郑州新区美好愿景进行刷新、更新、创新,经历郑东新区—中原城市群—郑汴产业带—郑汴一体化—郑汴新区的多次嬗变。

2009年1月,省长郭庚茂在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原城市群“一极两圈三层”的框架,其中“一极”就是指构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郑汴新区。郑州新区作为郑汴新区的主要空间区域,占郑汴新区规划面积的87%,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发展任务,成为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9年8月7日,郑州新区开发建设动员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在九鼎厅,这个具有特殊含义、特别期待的会场,传出了总动员令:要编制一流的发展规划、构建一流的体制机制、打造一流的产业体系、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实施一流的组织管理,把郑州新区打造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由此,承载着河南人民的希望,激荡着中原崛起的梦想,作为全省“一号工程”,郑州新区盛装起航,恢宏绽放!

郑州新区

铿锵前行展活力

盛装起航的郑州新区犹如中原崛起的一艘“航空母舰”,划开虎年的波浪,冲向兔年的激流,铿锵前行。

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国际一流的规划设计,全新的体制机制,使郑州新区虎年发力,在日新月异的建设中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知名企业、实力财团纷至沓来。目前,入驻郑州新区的有荷兰飞利浦,德国敦豪,美国联邦快递、百事可乐、杜邦,日本日产,韩国LG以及台湾台塑集团、统一集团等42家世界500强企业,还有宝钢集团、中国中铁股份、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东风汽车、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等68家国内知名企业。

郑州新区焕发出的勃勃生机,给郑州的大发展带来了希望和信心。这希望和信心更得益于省市领导的频频关注——

去年8月16日至1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连续四天在郑州调研,对郑州的发展寄予厚望和评价,殷切寄语:郑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要在谋划中原经济区发展,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发挥龙头、重心、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省会,郑州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当好“排头兵”,这是现实的重任,也是历史的责任。郑州要“再发展、快发展、大发展”,郑州新区的建设既是一个新的起点,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明确要求,要加快郑州新区的建设步伐,要加大郑州新区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关心新区建设,人人贡献新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建设好我们自己的家园,造福子孙后代。

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给郑州新区的建设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新区建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其主要标志是四个重点得到四大突破——

重大规划编制不断取得新成果。坚持高起点和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的要求,编制完善新区各类规划。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综合交通、城镇体系、产业发展战略、抗震减灾、现代农业等30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已基本形成,各区县“十二五”规划也同步推进。

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取得新成效。龙湖工程开工建设,三个标段施工进展顺利,完成投资约1.4亿元;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管理机构成立并正常运转;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站前广场配套工程、公路客运站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集国际甲级办公、高端商业、文化娱乐等业态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中国目前最高双子塔——300米高的绿地中央广场双子塔奠基;龙子湖高校园区、白沙职教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入住师生人数达到15万人。

重点项目快速推进。2010年共有施工项目65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3个;年内新开工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7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中铁年产20台(套)盾构机等81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项目,对新区开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重大项目全力引进。以“大招商、招大商、选好商”为中心,通过引进富士康、东风日产年产50万台汽车发动机、宇通汽车工业园、双汇食品加工和冷链物流、益海嘉里等重大项目,极大地促进了新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2010年,新签约项目111个,签约总金额约907亿元。初步预计,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约188.1亿元,增长105.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约5.9亿美元,增长20%;出口总额约7亿美元,增长80%。有力推动了新区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彰显,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

我们相信,正在走来的郑州新区必将在科学发展观的导航下,展示无限生命力、无限活力和无限魅力。未来的郑州新区,收获的不仅仅是金色GDP,同时还是绿色GDP!

无标题

 

 

 

郑东新区——

千年古都的世纪辉煌

本报记者 王文霞 孟 斌 文 唐 强 图

在郑州新区1840平方公里的版图上,郑东新区无疑是这幅美丽画卷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3月的郑东新区,春意盎然。

气势宏伟的CBD内外环,车水马龙;碧水荡漾的如意湖畔,风筝飞满天;龙湖南区大型城市综合体宝龙广场里,新区居民正轻松愉快地购物……一个时尚现代、生机勃勃、幸福祥和的郑东新区如诗如画。

郑东新区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孕育、出生、成长,铿锵前行的坚实脚步,成就一个3600年古都的新世纪辉煌。从一个童话,一张图纸,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到今天的形象大使、中原名片,八年间,一座新城横空出世、梦想成真。

郑州因东区而娇美,河南因东区而光荣。

大手笔、大气魄、高起点规划,一座新城横空出世

赞美郑东新区的语言有很多,最给力的一句是:大手笔,大气魄,高起点,发展快。

这是一个千年古都的复兴之梦。

当时光来到2000年,郑州建成区面积为133.2平方公里,人口259.1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94人,可谓人多城小。而且由于陇海、京广铁路在市中心交叉分割,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制约。同时,作为一个近亿人口大省的省会,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14.4%,首位度不高,带动力不强。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新一轮大发展的浪潮在中华大地涌动,区域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中心城市,城市成为竞争的主角。许多城市纷纷 “升级”、“扩容”,杭州的“钱江新城”、重庆的“北部新区”、南京的“河西新城”、贵阳的“金阳新区”等相继开建,一个个城市“航母”展示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没有一座叫得响的城市,成为河南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一大瓶颈。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作为一亿人口大省的省会郑州将如何抉择,从而龙头高昂,担当起河南“长子”的重责?省市决策者在思索,在谋划,在行动。

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中提出,郑州市区人口长远发展目标为500万到600万之间,城市化水平率要达到70%~80%。目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郑州如何后来居上,以城市的“升级换代”谋求整个经济社会的大突破、大提升、大跨越?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善谋势者成大事。

上世纪末,原107国道(现中州大道)东面的军用机场搬迁后,空置一个3.45平方公里的区域。郑州市的决策者及时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时机,在这一方天地谋划郑州的明天。市政府最初设想是向港澳地区招商引资,取名“港澳新城”。因其在郑州城区的东边,故也称郑东新区。

2001年七八月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同志先后两次听取郑州市关于郑东新区规划的汇报后指示,郑州市要进一步拓宽思路,站在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去谋划郑东新区的建设。要抓住老机场搬迁的机遇,把包括老机场、经济开发区在内的区域整体规划,连片开发,形成郑东新区。他明确要求:“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郑东新区。”2002年,他为郑东新区起步区定下建设时间表——“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

省市决策者经过深思熟虑,审慎决策,郑东新区西起中州大道、东至京珠高速、北起连霍高速、南至机场快速路,规划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150平方公里,等于再造一个郑州!气魄之大、力度之巨,令世人瞩目。郑东新区从荒草萋萋的老机场起飞,十年间,一步步蝶变出“水域靓城”的美丽姿容。

《西方现代思想史》的作者罗兰·斯特龙伯格说:“在事件的背后是思想。”

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说,郑东新区的生动实践是河南省乃至中国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模式的新探索,郑东新区从规划到建设已近10年时间,这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最快的10年。“郑州2001年常住人口200多万,现在已经突破500万,如果没有当年省、市 ‘再建一个新郑州’的决策,郑州现在还不知是个什么样子呢。”

世界智慧,科学决策,成就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郑东新区的规划建设点燃了郑州、河南渴望跨越和崛起的激情。

时任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提出:解放思想,国际招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用世界智慧建设郑东新区,郑州要在世界城市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1年9月,郑州向国内外广发“英雄帖”,邀请世界知名的规划设计事务所对郑东新区远景总体概念规划进行设计,这也是郑州首次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设计自己城市的未来。

有17家声名显赫的设计单位前来竞标。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定日本黑川纪章事务所、法国夏氏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11家单位参与规划设计竞争。

2001年11月15日,以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建设部原副部长宋春华为评审组长,来自建设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的著名规划专家奔赴郑州,对各设计单位提交的方案进行评审。日本的黑川纪章事务所、法国夏氏事务所、澳大利亚COX集团、新加坡PWD集团、美国SASAKI公司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6家单位进入初选。

2001年12月16日,以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为评审组长的国内外规划权威再赴郑州,反复比对优选,以30︰1的绝对票数选定黑川纪章的设计方案。

2002年3月1日,郑东新区概念规划方案举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公开展示,市民首次投票参与城市方案设计。9万余名市民参与,90%以上支持黑川纪章的设计。

(下转第三版②)

百年规划”,坚守原则,一张蓝图绘到底

 

 

(上接第一版②)专家、公众、政府最终达成共识,这种“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方法在郑州城市建设史上也是首次使用,并成为郑州宝贵的城建财富。

2002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以地方法规形式对规划方案进行确认,并按法定程序逐级上报备案。集专家智慧、公众认同、法律认可于一体的郑东新区规划方案终于尘埃落定。2002年7月,在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上,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荣获首届“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

环形城市、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组团发展模式……全新的城市理念与商都文明相拥。

“郑东新区的规划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特色的。”郑州新区总规划师周定友曾是黑川纪章的助手,他说:黑川纪章是把城市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既然是一个生命体,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新陈代谢。他认真研究了欧美与亚洲的城市布局,提出了组团发展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选择了环形城市,它就像生命体的一个细胞,产生了独特的城市景观。一个个组团通过绿地、水系、交通,把城市的各功能区串联起来,这种环形加放射的城市格局,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效率,也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

郑州城市发展不再“摊大饼”,郑东新区150平方公里的远景概念规划范围共分六个功能区:

CBD,是郑州市的中央商务区,也是郑东新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约3.45平方公里,是由两环60栋高层建筑组成的环形城市,内环建筑高80米,外环建筑高120米,两环之间是繁华、舒适的商业步行街和24小时不夜城。环形建筑群中间是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和高达280米的会展宾馆等标志性建筑;

商住物流区,是CBD的功能支撑区,规划面积约23平方公里,是以机关单位、公益设施、现代服务业及批发、物流、居住等功能为主体的综合区;

龙湖区,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龙湖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是郑东新区规划的点睛之笔,与流经市区的数条河流、郑州国家森林公园等构成城市生态区。伸入龙湖的半岛为CBD副中心,规划面积约0.48平方公里。CBD副中心是由高度为100米的写字楼、宾馆和特色住宅等组成的另一个环形城市,其间有湖中湖,是商务、居住、旅游、娱乐和休闲的胜地。CBD中心和CBD副中心通过3.7公里长的运河相连,形成一个“如意”型,运河两岸是45米高的建筑;

龙子湖高校园区,规划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主要由高等院校组成。高校园区内规划有龙子湖,寓“望子成龙”之意。湖面伸入各大学校区,湖中有近两千亩的湖心岛,岛上规划有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设施。龙子湖通过运河与龙湖及其他河渠相连,是郑东新区生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高校园区的学子们创造了优美独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科技物流园区,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主要是科研院所和公路物流港等物流产业项目;

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已开发15平方公里左右,是郑东新区的工业支撑区。

六个功能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郑东新区成为既有优美的生态景观、人居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又兼具强劲产业支撑和雄厚发展实力的新城区。

而今,愿景成真。由60栋高层建筑组成的CBD环形城市,目前全部开工建设,57栋建成投入使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为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提供高水准的展示舞台,河南艺术中心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让市民如痴如醉,CBD商业步行街部分建成开业,高达280米的会展宾馆核心结构施工建至56层,玻璃幕墙结构建至16层,点睛之作的龙湖已开建,今年年底将成湖注水。龙子湖高校园区首批进驻的7所高校一期建设基本完成,第二批入驻的6所高校中有4所实现招生,入住学生总数12万人。

“百年规划”,坚守原则,一张蓝图绘到底

郑东新区被称为现代化城市的典范,这得益于东区规划的超前性、高起点,更得益于对规划的坚守,坚持规划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郑东新区,干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先经过详细、充分的论证,提前规划,同步建设,避免规划“打架”,防止重复建设。郑东新区完成总体规划后,还相继完成了基础设施、环卫、消防、环保、文物古迹保护、地下空间利用、地名、综合交通、公共交通、绿地、旅游、加油(气)站、夜景照明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有些规划老城区都没有做过。尤其是重点区域的规划更是严细并举,南北运河、龙湖沿湖景观等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及专项规划中,沿街建筑的风格、立面造型、建筑体量、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等都有严格规划。

每项规划都采取公开招标、集体评审等方式,由专家及规划建设部门权威人士组成评审委员会,重要建筑方案评审必须有院士参加,以确保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及连续性,避免了实施过程中走样、变形。规划定了,谁说也不行,一切以规划为准。

从2000年至今,从李克、王文超、连维良、赵建才,历任的市委书记、市长都坚持规划不动摇,郑东新区的规划是“红线”,不能逾越。CBD的内外楼层高度不同,有个开发商为了让自己的楼更具标志性,想把楼顶加高,托关系,走后门,但最终还是按规划办事。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规划超前、规划先行、一切按规划办,这些都“复制”成我市城市建设“流程”,重要的区域规划和建筑规划,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参与。此后的郑州新区总体规划都沿用了这一模式。

在坚持规划不动摇的背后,是一任接着一任的实干作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著。

郑东新区是新世纪郑州、河南的“关键词”。无论省市领导班子如何更换,每届领导都把郑东新区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发展看东区” 。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李克强同志调离河南前几乎每月都要到郑东新区“现场督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东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大量困难和问题。省直各有关部门积极为东区发展创造条件,在项目、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更是举全市之力建设东区,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郑东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经常到一线指挥协调、现场办公,直接指挥东区建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自去年7月主政郑州以来,更是高度重视郑东新区建设,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排查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在开发建设中要实现“常新”、“更新”、“最新”的新目标——在规划理念上求最新,在拉大新区建成区框架上求最新,在建设机制上求最新,在组团发展、产城融合上求最新……

新理念,新思维,新目标,新作为,努力去做,奋力前行,必将托起郑东新区的新希望。

经开区 构筑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倍增扩能——
郑州日产气势宏

 

 

本报记者 裴其娟 文 陈 靖 图

在郑州新区的区划图上,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只是一块不起眼的小小三角形地带,但它却是领舞中原的众多高成长性企业集聚之地,是郑州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十一五”期间辛勤耕耘集聚的巨大能量,已经让这棵经济之树根深叶茂,挂果、采摘就在今明两年。

经开区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87平方公里。近年来,经开区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的发展要求,坚持“新型工业龙头、对外开放窗口、现代化新城区”的发展方向,确立了“工业立区、科技兴区”的发展战略。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第一推动力,紧紧扭住工业发展不放松、不动摇,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业”五大主导产业,成为我市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荣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工业化之路迈上了新台阶,经济发展不断加速。

精诚所至——

海马呼啸入中原

2010年12月11日,海马郑州三工厂奠基仪式在经开区十八大街与航海路交叉口附近举行,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在参加奠基仪式时称,这标志着已经形成产能的海马郑州基地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十二五”末有望形成年产销整车60万台、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大型汽车产业集群,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基地之一。

海马最初挟10亿元资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及发动机生产资质呼啸入驻中原,对正在谋求汽车业发展的郑州而言,可谓来逢其时。

海马入驻郑州经开区,也许我们不能排除如外界传言的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作为河南人对家乡特殊的感情因素,朴实厚道的河南人在招商的过程中也倾尽了自己的真诚和热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引得海马来。但作为一个知名的企业和企业家,更多的是理性的战略思考。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海马挺进中原,对于海马和河南来说,是真正的双赢之举。

海马与经开区的牵手始于2007年。当时海马汽车偏安于海南岛的海口市,发展受到物流成本高、当地机械工业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困扰。而经开区地处中原,良好的汽车配套产业基础,明显的区位优势,发达的物流,加上河南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对海马充满了吸引力。而当时的河南,正在制定把汽车产业发展为六大优势产业之一的规划,意在把郑州打造成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郑州虽然拥有宇通客车、郑州日产等发展势头良好的汽车企业,唯独缺少在国内拥有巨大市场空间的家庭轿车制造企业。

双方一拍即合。2007年2月28日,海马重组拥有整车生产资质的郑州轻型汽车厂,完成了进军中原的第一步。8月17日,海马斥资购下位于经开区航海东路南、十五大街东近90万平方米的土地,以此为基地开展微型客车、皮卡车、SUV等业务。2008年4月,投资近30亿元的海马集团郑州基地15万辆轿车项目奠基,并于2009年年底顺利投产,主要车型为家庭适用型微轿——“海马王子”和微面——“福仕达”。

海马的进驻,不仅圆了“河南造”轿车之梦,使郑州开始有底气做未来几年“年产百万辆汽车”的宏伟规划。尤为重要的是,对其他重大项目集聚经开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使原本孱弱的经开区有了工业兴区的信心。

之后的两年时间,以海马为示范引领,众多符合产业政策、产品附加值高的优质大项目抢滩经开区:总投资10亿元左右,主要为海马郑州提供车身冲压件、重要底盘件、座椅、大灯、密封条等内外饰件的海马集团郑州基地10家零部件配套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0亿元的中国龙工郑州基地项目;总投资80.9亿元的郑州宇通专用车、商务车、特种车以及零部件园区项目;总投资38亿元的中国恒天重卡项目;总投资34亿元的旭飞光电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中粮工业园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河南中烟年产130万箱卷烟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郑州日产新工厂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郑煤机高端液压支架项目;总投资15.6亿元的双汇食品工业园项目等一批超10亿元项目陆续入区。“十一五”期间,经开区累计引进项目245个,协议投资额918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2家,占全省同类企业总数的1/3强。

“经济危机形势下,经开区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生根,为全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市发改委主任蔡红曾对经开区大项目建设做出如此评价。

倍增扩能——

郑州日产气势宏

一年建成一条生产线,投产后短短半年便达饱和,8个月之后将再次实现倍增扩能,经开区汽车制造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在郑州日产得到了充分体现。

按照《郑州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勾勒的愿景,我市将以建设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着力发展大中型客车、轿车、皮卡车、SUV、MPV、微型客车、中重型卡车和专用汽车八大核心产品,加快配套体系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聚集效应明显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汽车贸易中心。到2015年,全市汽车产能达到110万辆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280亿元。

产业政策的扶持,加上自身良好的整车生产基础,使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进入发展的高速公路。从2008年9月29日起,东风和日产两大汽车集团对郑州日产公司增加投资,在经开区开工建设第二工厂(一期)项目,完整布局整车生产的四大核心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该项目2010年9月20日竣工投产后,很快成为逍客、奇骏等畅销车型的生产基地,当年便实现产值20亿元,创造了从建设到达产的新纪录。

面对中西部地区不断增加的市场订单,今年3月起,郑州日产二工厂(二期)倍增扩能项目已经启动,其中整车扩能总投资40亿元,扩能后年产整车45万台;发动机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年产发动机80万台。今年11月投产后,经开区将成为日产在中国继广州花都之后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加上大量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入驻,到“十二五”末,日产汽车工业园将形成45万台整车的生产规模,

(下转第二版①)

郑州速度——
引得群企聚东南

工业兴区——
经济高地争创新辉煌

 

(上接第一版①)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7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并朝着打造1000亿元工业园区的目标迈进,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

郑州速度——

引得群企聚东南

2010年8月,在郑州市区东南部经开区投产的富士康郑州首条生产线吸引了世人的目光。郑州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球“代工帝国”富士康项目落地和第一工厂开工,创下了被称为奇迹的“郑州速度”,成为河南新型工业化大省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富士康的落户,将带动更多制造企业集聚河南,标志着更大范围的产业转移正拉开大幕。”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评论说,甚至,以河南为中心的区域可能成为中国工业新的布局重点。

通过积极承接国内、国际产业转移,经开区已聚集各类工业企业15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05家);拥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6家;上市公司直接投资项目31个。入驻经开区的大项目如一个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相关产业不断集聚。通过企业联动、产业互通,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就近落户,实现区域集中、企业集聚、产品集成、开发集约,初步形成了有产业龙头、有骨干项目、有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集聚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日益彰显。

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强势崛起:以郑州日产、海马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大势,将成为郑州市打造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的战略支撑;以中国龙工、郑煤机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实力强劲;以郑州旭飞光电为翘楚的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以中粮郑州工业园、双汇食品工业园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在全市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成为同行业的领军者。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了液晶玻璃基板制造核心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郑煤机集团自主研发的产品创下了掩护式液压支架的世界高度;四方达研发的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坯填补了国内空白;郑州钻石精密起草的七项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工业兴区——

经济高地争创新辉煌

纵观发达地区发展之路,区域经济的差距在工业,区域经济的竞争在工业。

实现工业兴区,打造郑州新区的经济高地,是经开区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发挥郑州核心增长极的进程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回首过去的五年,经开区矢志不移走工业化之路,工业经济得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工业立区到工业兴区的惊人一跃。

以日产汽车、海马汽车等项目形成的汽车工业园,以郑煤机、中国龙工、中铁盾构等项目形成的装备制造工业园,以中粮、中烟、益海嘉里、百事可乐、杜邦等项目形成的电子信息工业园,以国药、华润、九州通等项目形成的医药物流工业园等百亿、千亿工业园已经和正在形成。

2010年,经开区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9.9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20.6%。工业总产值完成130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平均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3亿元,是2005年的3.2倍。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4.8亿元增至23.2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市15个县(市)区中名列前茅,综合实力在全国经开区中的排序前移5位。

今年,随着20个大项目的陆续投产,经开区的经济总量将呈现井喷之势。“一些经济指标会出现惊人的增速,可能会有人不相信,但这就是几年来积蓄能量的集中释放,是实实在在的。”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延明说。这一点记者已从经开区统计报表中得到了印证:今年1至2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1.3亿元,同比增长280%,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总产值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5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7亿元,同比增长275.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40.6亿元,同比增长298%。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修炼和积蓄,经开区已经锻造出先进制造业的强健体魄,有了依靠产业领跑中原经济区建设、构筑经济发展新高地的信心和底气。未来五年,经开区将以大项目为支撑,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先导示范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继续着力做强做优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力争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一个蓬勃成长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必将在郑州新区的版图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全面对接 主动作为

——访新郑市委书记吴忠华

 

本报记者 高 凯

“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郑州市建设郑州都市区,作为郑州南大门的新郑得天时、占地利、拥人和,要全面融入、主动作为。”新郑市委书记吴忠华开宗明义。

吴忠华说,新郑首先要在规划上全面对接、在布局上主动作为。围绕“建设郑州都市区新郑组团城市、中原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者、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和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的战略定位,新郑市布局了“一心两城两组团”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新郑新城、龙湖新城为支柱,以新港组团、辛店组团为支撑,以特色城镇、新型社区为支点,以宜居航空城、宜居商务城、宜居教育城、宜居文化城为特质的郑州南部经济核心支点。

要在发展上全面对接、在行动上主动作为。突出抓好“十大工程促转型、十个所有惠民生、十项创新保稳定”工作重点,着力加快新郑新城、龙湖宜居教育城、新港产业集聚区、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高效农业示范区和合村并城(镇)等工程建设,着力办好民生事业。

要在环境上全面对接、在服务上主动作为。围绕服务和支持郑新快速通道、107国道等省、郑州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新郑市十大工程,深入推行首席服务官和领导干部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创新干部优先选用、绩效考核等工作机制,着力营造宽松优良的施工环境、公正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

中牟产业园区——

黄金大道上的璀璨明珠

 

 

本报记者 安群英 文 宋 晔 图

从郑东新区沿金水路一路向东,过了京港澳高速,就是宽阔的郑开大道。路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建筑、热火朝天的工地。五年时间,中牟产业园区在这片热土上崛起。

根据《郑汴新区总体规划》,中牟产业园区的版图是:

范围:西起京港澳高速,东至中牟东县界,北起连霍高速,南至310国道沿线。

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囊括中牟县境内郑开大道沿线的白沙、刘集、大孟、官渡四镇的大部分区域。

定位:郑州新区城市服务功能轴线上的产业集聚区。

产业:全省职业教育基地、文化旅游与动漫创意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及商住总部基地。

在郑州新区规划布局的九大产业组团中,中牟产业园区的白沙组团和刘集组团占有两席位置。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张春敏工程师曾参与《郑汴新区规划》的编制。在他的眼里,中牟工业园区处在郑州新区城市发展的横轴之上,围绕这条重要的服务功能轴,重点布局科技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与协同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产业融合、生态和谐的产业集聚区,实现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的交融,是其建设发展的目标。

一条大路开启发展新时代

2006年2月,《中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纲要》判断:“十一五”时期是中牟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中牟处于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又是郑汴一体化的重要支撑点,随着郑州中心城区东扩和郑汴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必将为中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怀揣崛起梦想,中牟开始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按照“产业聚集、突出特色、形成优势”的要求,加快空间布局调整,实现产业集聚。他们积极运作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营造产业集聚的平台,构建“三线六区”工业布局的结构框架。其中的“北线”,即是沿郑汴快速通道,依托郑东新区大学城,在西部建设刘集高新技术产业区;依托开封杏花营产业组团,在东部建设官渡农产品加工产业区。“中线”建设中牟汽车产业区的同时,依托郑东新区,在西部建设白沙物流及加工产业区。

乘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浪潮,借力郑东新区的建设,强力谋发展成为70万黄河儿女的共同愿望。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2006年11月19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是一个让中原人民惊喜的日子。

这一天,连接郑州和开封的郑开大道竣工通车,这不仅是国内第一条跨市域建设的城市道路,也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建设中原城市群的先导工程拉开序幕。

这一天的报纸记载了郑州和开封两个城市共同的喜悦,这条被誉为爱情大道、幸福大道、财富大道的郑开大道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新起点,郑州城市向东发展的空间由此打开。

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大郑东新区的发展, 刚刚出台不到10个月的中牟县“十一五”计划进行了一次次修订完善。

翻开中牟产业园区建设大事记,仍然能感受到其奋力发展的强大思想驱动,一浪高过一浪的建设高潮。

2006年11月,郑开大道通车。

2007年,省政府决定:以郑开大道为轴心,在沿线两侧各约2.5公里范围的区域,规划为郑汴产业带,进行集中管理、开发建设。8月,作为郑州市的派出机构,郑州市郑汴产业带管委会成立。

2008年2月,《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2009年,省委、省政府站在新的战略高度,按照复合性城市的理念,做出建设郑汴新区的战略举措,分为郑州新区和汴西新区两大板块开发建设。

2009年10月,郑州市郑汴产业带更名为郑州市中牟产业园区,成为郑州新区下辖的“五区一县”之一,至此,中牟产业园区,顺延承接原郑汴产业带的功能,跃上产业发展、产城融合的新平台。

如今的中牟产业园区,正紧抓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借势郑州新区建设,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仅2010年,签约入驻园区的项目就达30个,协议资金310亿元,累计入驻项目81个,协议资金668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个,仅国内500强的“大块头”企业就有三个。开工招商引资项目29个,基本建成15个,投产或具备投产条件项目7个,区域产业集聚态势加速显现。

职教基地

为新区发展储备人才

出郑东新区,刚进入宽阔的郑开大道,路北侧一所所职业院校就映入视野,一座大学新城气象呼之欲出。富有特色的建筑是其美丽的外部形态,专业人才的聚集则是其闪光的内核。 未来几年,这里将培养出2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为河南的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正在建设中的河南省最大的职业教育园区,它是中牟产业园区白沙组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用地11346亩,计划招生20万人。园区以打造中国中西部地区区域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现代职业教育综合试验区为主题,以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目标,根据“独立、共享”的理念,体现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其发展建设引人瞩目。

建设中的白沙组团,是一个职教与创新产业基地,兼有居住、服务功能。依托贾鲁河在郑开大道与前程路交叉口构建水景中心公园,

(下转第三版②)

创新创意,引领文化产业发展

产城融合,打造郑州都市区新亮点

 

(上接第一版②)围绕公园集中布局商业金融与行政办公等公共设施。

现在的职教园区,已经成为中牟产业园区的靓丽名片。

研究园区发展的经济学者认为,职教园区的建设首先是解决了郑州新区工业聚集区的劳动力问题,为郑州新区乃至全省的企业提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20万师生规模的职教园区也有效地拉动了消费,实现了园区的复合性发展。

刚刚进行整体搬近新校区的河南财专,入驻师生总数达到2万人。目前,职教园区已签约入驻学校22所、省教育厅实训基地1个,总投资97亿元。已开工建设的河南省委党校、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财专、河师大新联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幼师7所学校,给园区注入了时尚和活力。

有关人士这样解读:文化创意产业给园区提供了创新平台。职教园区的人才优势,又能吸引创新性中小企业入驻,形成层次有序、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聚集区。

创新创意,引领文化产业发展

想去迪士尼,不用飞香港!一年后,沿郑开大道往东,在距离中州大道12公里的地方,将崛起一个中部地区超级规模的娱乐城。

2010年6月,由中国500强企业、深圳华强集团投资建设的郑州华强文化产业基地在中牟产业园区刘集组团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75亿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创意、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将形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创意基地、动漫基地、数字电影创作基地和游戏软件制作基地。

以其中的一个项目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为例,它是全球第四代主题公园,与国内其他以机械游乐设施为主的主题公园不同,建成后的方特欢乐园是一个以大型高科技展示项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大型文化科技主题体验园区。从聊斋、火流星、飞越极限、未来警察、神秘河谷、卡通城堡等名字就可以看出,园区的内容涵盖了现代科技、科学幻想、神话传说、历史文化、主题表演等多个方面,项目既惊险刺激,又富有文化内涵,参与性、体验性很强。

公司副总裁李明表示,园区设计年游客接待能力为250万人次,完全能满足河南乃至全国游客的需要,不久的将来,这个超级娱乐城将给人们带来更多震撼。

财富旺地也总是吸引着战略投资者的目光。

就在郑州华强文化产业基地奠基不久,与之仅一路之隔的绿博园在2010年国庆前夕开园迎宾。从9月26日到10月5日,十天总流量为100万人次,开园之初的旺盛人气和超强吸引力,让人对后来的发展空间极为看好。

“绿博园占地面积相当于市区所有公园面积的总和,是省会的后花园。”郑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牟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崔绍营告诉记者。

一座都市后花园和一个新兴文化产业聚集区的联袂迎客,将组成全省最具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区,对郑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有关人士分析,依托郑州新区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两者将形成年超500万人次的游览参观接待量。

中牟县委副书记、中牟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竹强介绍,刘集组团将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服务业为主,布局商务服务、科研开发、文体娱乐、房地产业等。

建业环球美食城也签约落户,成为园区产业组团的又一品牌,更多文化企业在园区的集结,使园区的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其后发先至的文化优势,成为郑州创新创意、文化旅游产业新的核心增长极。

产城融合,打造郑州都市区新亮点

结合郑州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打造成为精细化复合性城市新区,是中牟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园区邀请世界知名公司,高起点编制绿博园周边区域微观城市设计。

园区对每一栋楼宇的建设都管得很细:不仅对其高度、体量、建筑风格有明确要求,对高品质居住社区限定了容积率、绿化率和社区整体风格,通过区域标志性建设群,就能体验到商业中心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自然过渡,与水系景观的有机融合。

2010年是中牟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年,他们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道路建设原则,同步敷设各种配套管网。新建17条道路全面推开,7条基本具备通车条件,累计建设基础设施项目39个,总投资37亿元,已建成通车16条道路、白沙组团3万吨供水厂1座、15万吨污水处理厂(一期)1座、50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3座,在建道路、水厂、变电站、消防站等项目18个,完成投资23亿元。白沙组团、刘集组团重点区域道路交通网络架构初步形成,供水、雨水、污水、燃气、弱电等管网基本形成完善的闭合系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进展,基础配套能力迈上新台阶。

崔绍营介绍了未来5年中牟产业园的发展蓝图,他说,未来5年,中牟产业园区建成面积将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8万人,文化、科技、教育、总部经济以及高科技产业等将成为该区域发展的新亮点。到2015年,园区营业收入将达到600亿元。

万丈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积于跬步。

2011年,园区将签约项目协议资金450亿元,预计到位资金突破130亿元,投入运营项目达到10家,建成基础设施项目24个,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园区将全面承接郑州都市区建设,贯彻执行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按照组团发展、和谐共生的理念,科学安排交通、通信、市政设施等,确保组团区域具备中等城市规模的预留公共空间,建设可持续性发展新城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五年前,我们还无法想象,一个规划超前、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飞速崛起在眼前;而今,站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点上,我们充满信心和期待:快速发展的中牟产业园区,不仅能够成为郑州新区发展的重要产业聚集区,也必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新亮点。

中牟县——

黄河岸边开启新征程

 

 

本报记者 赵新蛟 张乔普 文 李利强 图

昨日7时,26岁的小杨在金水路大石桥登上了郑州日产公司的班车;下午6时许,换下工作服的小杨再一次登上班车,回城的路用了一个多小时,并没有耽误大学同学晚上的聚会。

郑州日产厂址在中牟县,小杨说如果不刻意地想,他自己也意识不到这一点。实际上,中牟就处于日新月异的郑州新区的核心区。

借力新区,中牟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

在中牟县委宣传部的档案柜里,有几十本厚厚的剪报,近千万字的背后断断续续流淌的,是这个原本偏安省会东部的农业县从贫穷走向富足、从豫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走向郑州新区核心区的豪迈历程。

进入新世纪,中牟面临三次发展机遇。

2003年1月20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破土动工,郑东新区建设拉开大幕。

在黄河岸边沉寂已久的人们意识到机遇就要来了。中牟提出顺应郑州东扩,承接产业。与郑州接壤的白沙镇境内,很快便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新项目十天一个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04年,中牟县城西扩5公里,加大水、电、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大郑州的对接局面。

郑汴一体化的实施是中牟的第二次机遇。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

2005年4月,省发改委受省委、省政府之托,组织中原城市群规划开封座谈会,“郑汴一体化”正式由官方提出。

中牟由此成为连接郑汴的支点,成为郑汴融城的一部分。这片曾经孕育了列子、潘安、史可法等历史名人的土地,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这次机遇让中牟对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思路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2006年2月11日,中牟县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里明确写道:“中牟处于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又是郑汴一体化的重要支撑点,随着郑州中心城区东扩和郑汴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必将为我县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中牟县,经济总量只有90亿元,刚刚跃入全省前30强。此时郑州市的其他五个县(市),已经连续多年稳坐全省百强县前十名的交椅。

在郑州县域经济“垫底”的地位让这群雄心勃勃的黄河儿女对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

这年年初,一份由中牟人自己起草的“郑州东部经济区建设规划”送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桌上。

中牟人民牢牢抓住了这次机遇。

《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中牟汽车城,汽车零部件园区,争取把中牟建成全省整车、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在郑州市“十一五”专项规划之一的《郑州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中牟被明确定位为“郑州东部城市组团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郑汴一体化重要的产业和城镇支撑区”。

向来以大蒜和西瓜为代名词的中牟,有了对未来美丽的畅想。

“每一个中牟人都不会忘了那一天。”32岁的渐志刚是中牟县刘集镇的一名公务员,生长在黄河岸边的他一直记得郑开大道通车那个日子:2006年11月19日。“郑汴一体化,中牟受益大。”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中牟人民当时的喜悦。

2007年9月27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原则同意《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规划》摒弃了以往城市发展上“摊大饼”的做法,由西向东依次规划布局白沙、官渡和汴西新区三大组团。——郑汴产业带三个组团,两个在中牟境内。

2009年1月10日,省政府提出“一极两圈三层”的中原城市群总体框架。“一极”即构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即“郑汴新区”,包括“郑州新区”和“开封新区”。2010年7月28日上午,《郑汴新区总体规划》提交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郑汴新区规划总面积2127平方公里,其中郑州新区面积1840平方公里,中牟占了1416平方公里;郑汴新区规划了8个组团,中牟包括白沙、刘集、九龙、中牟县四个组团。

郑州新区管委会下辖五区一县,中牟占了两区一县。新世纪的第九年,郑州新区建设带来的第三次机遇把中牟纳入强劲发展的滚滚洪流中。

从借力郑东新区开发建设,到郑汴一体化中“一肩担两市”,再到如今占据郑州新区面积的3/4。中牟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郑汴新区核心区、郑州新区核心区。

华丽转身,农业的脱胎换骨和中部汽车城的崛起

暖阳下的大棚里,捧着刚刚摘下的草莓,中牟县姚家乡西春岗村村民岳瑞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西春岗村是中国十大草莓生产基地之一,全村有1000多个草莓大棚。

与西春岗村一路之隔的梁家村是一片白花花的蔬菜大棚。而在春夏之交,这里还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无公害早熟西瓜生产基地。

姚家乡向北30公里,狼城岗镇瓦坡村占地1300余亩、拥有300余座蔬菜大棚的河南天邦公司,投资13.9亿元正在兴建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向国家蔬菜标准园挺进。

广袤、富饶的黄河滩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农业在持之以恒的升级改造中走向现代化。如今,中牟是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是郑州市最大的奶源基地,中牟大白蒜、绿源牌西瓜、雁鸣湖大闸蟹、黄金晴大米等名牌、品牌农产品享誉国内外。

(下转第二版)

宏图绘就,在打造核心
增长极中有作为

 

 

(上接第一版)去年12月,郑州市交通重点工程——万洪公路开建,这是一条设计时速为100公里的公路。郑州新区(中牟)汽车工业园管委会主任袁志坚指着刚修成的、从园区直通中牟县城的建设路南端说:“万洪公路就和咱们脚下的建设路交叉,在市区和航海路连通,这将是一条造福中牟汽车工业的黄金大道。”

2010年6月,在建设路东侧,中国(郑州)国际汽车后市场产业园正式开工奠基。5年之内,这片沙荒地上将耸立起一座占地4000亩、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汽车后市场产业园,成为集汽车后市场产品研发、生产、展示、现代服务和现代物流等为一体的大型园区。

位于中牟县城南部的中牟汽车工业园规划总面积21平方公里,是省重点产业集群、市重点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经有郑州日产、海马商务、河南红宇3家整车生产企业,已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围绕这3家工厂的是郑州东工、郑州江东、泰新内饰、郑州市宇傲等30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10年,园区销售收入128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23亿元,生产各类汽车14.5万辆。中牟即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城。

纵观中牟一、二产业五年来发展,一组数据耐人寻味:

2005年,中牟完成生产总值90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27.3∶44.5∶28.2;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255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5.7∶54.9∶29.4。五年间,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4.4亿元增长到40亿元,占当年生产总值的15.7%,年均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由40亿元增长到120亿元,占当年生产总值的54.9%,年均增长18.8%。两个产业均呈现快速增长的同时,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下降了1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却上升了10.4个百分点。

两个10%的一升一降、年均增速三倍以上的差异,生动地反映出,在过去的五年里,中牟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农业和工业相互促进,协调、统筹、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宏图绘就,在打造核心

增长极中有作为

春寒料峭的省会,金水河边的柳树刚吐新芽。可一到周末,占地近3000亩的绿博园内游人如梭,94个室外展园风情各异,吸引着不少游人驻足观赏。

在与绿博园仅一墙之隔的一片围墙内,是一片塔吊林立、机声轰鸣的工地。今年年底,有内地“迪斯尼”之称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将在中牟拔地而起。作为我省目前最大的文化科技产业项目,基地建成投产后,将与周边一道组成全省最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区,依托郑州新区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年超500万人次的游览量。

出绿博园,上郑开大道,东行10公里左转,临近连霍高速,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有5000亩水域、5200亩湿地、1万余亩林地和3300亩草地,每年春夏季节都会有近80种鸟类生息繁衍,这个被称为雁鸣湖的地方连续十年成功举办大闸蟹美食节。郑州市“十二五”规划建设的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就在雁鸣湖景区附近,未来五年,这里将成为中原地区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上半年,连续多年稳坐郑州20强乡镇头把交椅的中牟城关镇变身两个办事处,作为郑州新区主战场的中牟县,迈出了城镇化建设的第一步。

2010年,中牟实现生产总值255亿元,是2005年的2.8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万元,是2005年1.3万元的2.8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2亿元,是2005年2.6亿元的近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0亿元,是2005年44亿元的6倍,年均增长39.5%。

快速发展的中牟,已经成为郑州新区一颗夺目的明珠。

“中牟占郑州新区规划面积的近80%,是郑州新区的主要空间区域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中牟县委书记杨福平认为,“中牟在未来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必可大展宏图。一是中牟得天独厚的地位,吸引来不少重大项目,中牟要做的是承接好、服务好这些省市重大项目。二是以集中、集约的理念加快产业园区的建设。三是以绿博园、华强创意产业园、雁鸣湖生态建设等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四是大力发展都市区现代农业。”

站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挺立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汹涌澎湃的潮头,举目远眺:

未来五年,中牟将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都市农业现代示范区,全面对接郑州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带和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重点发展蔬菜、渔业、畜牧、林果、花卉苗木五大产业,打造具备“生活、生态、经济、示范”多重功能的都市生态农业体系。

未来五年,中牟将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功能定位明晰、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集聚区。中牟产业园区到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

未来五年,中牟将全力推进汽车工业园的整体开发建设,以汽车整车生产为核心,以培育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为重点,建立功能齐全的汽车销售、展示、仓储、物流、保险等汽车贸易服务体系,建成河南最大、全国知名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到2015年,园区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未来五年,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将依托陇海、京广两大铁路运输线,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及国际产业转移,聚集现代物流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高水平基础配套和高品质物流园区,到2015年,园区营业收入达500亿元。

未来五年,中牟将依托雁鸣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拉动休闲、旅游、会议、文化等产业联动发展,建成宜居宜游综合新城。

未来五年,中牟的生产总值将超过500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抢抓机遇,从现在做起:从2010年12月初开始,中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争做文明中牟人”主题宣教活动,城乡劲吹文明新风;积极开展“双派”活动,向县直职能部门派驻效能统计官的同时,向重点企业和项目派驻首席服务官,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累计拆除违章广告塔75座、拆除黄河滩黏土砖瓦窑厂90多座,城乡建设秩序进一步规范发展;一套科学的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提高了领导干部抓落实的本领,工作作风切实转变。

“中牟处于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新区的重叠区域,要发挥率先示范带动作用,使其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中的增长极。”杨福平的话坚定而有信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生逢盛世的中牟正在郑州新区跨越发展的大潮中,昂首阔步,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