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谷游玩地图: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1:22:55

青藏铁路通车以后,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更加便利,把文化产业作为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支柱产业进行规划和培育,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如何充分认识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采取对策充分挖掘西藏丰富的文化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支柱产业。深入探讨和研究西藏文化产业及其发展这一课题,对于处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的西藏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文化产业在西藏的成功实践为西藏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藏和平解放、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光辉实践,我区的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发展格局。音像出版业、文化歌舞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吧连锁业以及民族文化艺术品零售业等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引起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明显提高,全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据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统计,截止2006年底,全区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585家,从业人员18350人,上缴税金929万元,其中,歌舞厅(含夜总会)299家,民族歌舞娱乐场所86家,茶园214家,音乐酒吧89家,网吧278家,音像制品出租、批发、零售990家,台球厅532家,保龄球馆2家,旱冰场5家,文化公司3家,录像放映场所78家。

(二)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在西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第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短缺经济时代已结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批生产生活消费资料已经出现了过剩。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实施投资和消费双拉动战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和刺激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就必须重视发展以文化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使其真正成为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第二大力发展产业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精神需求迅速增长,人们的消费结构也由生存性消费为主逐步向享受性消费转变,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将越来越大,要求将越来越高。随着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人们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的消费支出也会越来越多,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取向,必然要求扩大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消费档次,仅仅是过去单纯公益性文化事业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充分满足人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第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具有更高水准的小康社会,其目标是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其中,文化的更加繁荣发展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且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需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市场对文化资源的配置作用。党中央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提并论,目的就在于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更好地利用产业化运作,加快文化产业化建设步伐。第四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力”的竞争。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有经济、科技等物质实力的大幅度提升,文化实力的提高和影响力,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更是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国际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迅速进入我国,使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文化力”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反映着意识形态的对抗,必然给弱势文化带来严峻挑战甚至危机。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文化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并赢得竞争,充分施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西藏发展文化产业,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既是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西方反华势力借所谓“西藏问题”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思想文化渗透斗争中,保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抵御反动腐朽文化渗透,打击分裂集团的干扰破坏,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看待文化产业,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三)从“资源——产品——商品——市场”四大文化产业发展要素来看,西藏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日渐显现

1、文化产业资源优势。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悠久而丰富多彩的高原文化,对丰富中华文化的百花园,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西藏的发展与兄弟省区相比还相对滞后,不少区域的文化仍保留着原生态状态,保持着自己特有的风格、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风韵。然而也正因如此,这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对外有着巨大的神秘感、吸引力,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也使西藏发展文化产业呈现明显的资源优势。

第一,西藏经过50多年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文化机构、队伍、设施、活动等文化建设资源。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和文艺创作演出工作,使西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发展创新中得到了活态的继承和有效保护。先后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民族文化传承人和民族文化骨干人才,涌现出了以才旦卓玛为代表的大批优秀艺术人才。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西藏已拥有各类文化艺术工作者近3000人,其中藏族占95%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96人,以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团结协作的文化队伍基本形成。全区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少儿艺术团4个,民间艺术团19个,相对固定的乡村业余藏戏队等文艺演出队500多个。全区已建成博物馆2座、公共图书馆4座、群众艺术馆6座,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33座、乡镇文化站175座、村文化室36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三级站37个。同时,全区拥有文化娱乐经营场所近3000处,共20多个种类,从业人员近万人,年实现利税近千万元。

第二,西藏的文物古迹琳琅满目。西藏的文物资源非常丰富,是全国文物大省之一。全区共有文物点20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8 处,历史文化名城3座。2000年以前,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资3亿多元,主要对布达拉宫、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大昭寺、扎什伦布寺、桑耶寺等重要文物单位进行了维修保护,建设了罗布林卡、山南地区历史博物馆现代化的安防监控设备等。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决定投资3.3亿余元,对布达拉宫(第二期)、罗布林卡、萨迦寺进行保护维修。“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于2002年6月正式开工以来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工154个子项目,竣工验收111个子项目,完成投资22272万元,占67%。与此同时,布达拉宫世界文化遗产地周边环境的整治、雪城保护利用、青藏铁路西藏段沿线文物调查、文物法规建设以及文物登记、建档、安防、消防等文物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西藏自然景观神奇壮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世界之颠,这里有众多神奇的神山圣湖、雪峰冰川、地热温泉、原始森林、田园风光、戈壁草原,有历史上连接中原文化,促进着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和团结的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有令人神往的雪域江南,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高原自然景观。

第四,西藏的民族民间文化浓郁独特。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西藏各族人民普遍能歌善舞,各地都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藏戏、歌舞和曲艺,民间故事、说唱艺术,不胜枚举,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如唐卡艺术、民间木雕石刻艺术、区内各民族的服饰文化艺术、建筑艺术、传统节庆活动、饮食文化、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且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2006年,西藏自治区申报的民间文学格萨尔,民间舞蹈芒康弦子、昌都锅庄、丁青热巴、扎什伦布寺羌姆、山南昌果卓舞,传统戏剧藏戏、门巴戏,民间美术藏族唐卡,传统手工技艺藏族邦典、卡垫、水磨、藏纸、拉萨风筝,传统医药藏医药,民俗节日雪顿节等2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命名了昌都地区芒康县、山南地区扎囊县等19个“西藏自治区民间艺术之乡”和 2个“西藏自治区特色艺术之乡”。国家文化部命名山南地区洛扎县(藏戏、歌舞),贡嘎县昌果乡(民间舞蹈),那曲地区比如县香曲乡(丁嘎热巴)等5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特色艺术之乡”。这些民族民间艺术被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的保护范围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继承和发展。与此同时,一年一度的拉萨雪顿节、那曲赛马会、日喀则珠峰艺术节、江孜达玛节、藏东地区康巴艺术节、山南地区雅砻艺术节、林芝地区杜鹃花文化艺术节以及各县、乡望果节等民间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月办越红火。这些地方民间文化节庆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文化艺术工作,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五,西藏的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西藏具有悠久的历史。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全区藏传佛教、苯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寺庙(教堂)及各类宗教文化活动场所1700余处,在有效满足信教群众需要的同时,也成了西藏重要的旅游文化景点。

综上所述,西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品种繁多、独具特色、魅力无穷。文化旅游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垄断性、世界性、神秘性、原生性特征。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构成的我区民族文化资源比较优势明显,为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厚重的基础资源条件。。

2、文化产品特色优势。西藏文化产品的民族地域特色明显,如果更好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能有效地占领本地的文化市场,同时还能赢得更大更广阔的外部市场和发展空间,扩大西藏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西藏的特色会展业、特色文艺演出业、特色文化旅游观光业、特色艺术培训业、特色大众娱乐业、特色信息音像业又是比较明显。

3、文化产业商品优势。由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需要着力从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定位与认识、体制与机制、鼓励与扶持、政策与法规、吸收与借鉴等方面入手,借青藏铁路通车的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突破。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激励竞争机制和投融资机制,促进西藏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

4、文化产业市场优势。全面准确地认清文化产业发展所处的市场环境及基础条件,是我们把握机遇、正确决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西藏文化发展的致命弱点就是文化市场小,易饱和,开发成本高。目前,在中央关心全国人民的援助下,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尤其是青藏铁路通车后,不仅为西藏带来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成为加快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催生各类文化产业呼之而出,迅速发展,而且为西藏文化产品打开了国内乃至国际大市场通道,有利于拓宽西藏文化产业市场,对推进西藏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其主要表现:

一是铁路通车后,来藏游客剧增,将有力地拉动西藏文化内需,使市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

二是大批文化市场消费群体的加入,不仅使西藏文化消费主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对西藏文化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及文化活动方式和内容等带来极大的影响,将有力地推进西藏文化从单纯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化,推进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三是文化市场巨大的供求缺口和发展空间、利润空间,将强烈地吸引着区内外文化资本和经营实体加入到我区文化经营行列,投资西藏文化产业,必将多渠道、多方位的增加西藏文化的投入,推进西藏文化市场迅速发展壮大。

四是文化旅游业的迅速兴起,为加快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市场平台,为更好地整合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发挥西藏最宝贵、富有的文化资源优势提供了载体,创造了条件,将有力地促进我区各种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催生各类文化产业呼之而出,迅速发展。不仅使西藏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同时也变得更加现实。

五是铁路的开通将大幅度地降低文化进出藏成本,进一步推进西藏文化对外开放。一方面能使更多的人享受和体验到西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扩大西藏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将有利于西藏文化吸取兄弟省市好的经验和作法,在交流中提高西藏艺术生产力和艺术产品服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