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谷最刺激项目:咏物诗有哪些-天涯问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2:59:29
咏物诗有哪些 [文学 ] 悬赏点数 0 5个回答 浙江过客 2009-10-12 21:22:32 60.176.165.* 咏物诗有哪些
引用: 正在发表回答,请稍候…… 您输入的内容将会在您成功登录之后自动发表。 回答799038907 2009-10-12 21:23:21 218.24.4.* 咏物诗很多呀,也应该设置一下范围,要不然还真不知道从何说起呢,不过很多咏物诗都不光是咏物,而是咏物言志等,这几首咏物诗以物作题,都比较出名,可以看看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马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乔小会 2009-10-12 21:23:53 221.192.238.* 山水诗

如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清未屈大均的《云州秋望》: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动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河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寒山有诗曰: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
溪长石磊磊,涧阔草蒙蒙。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谁能超世界,共坐白云中。

思乡诗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月夜
今夜FU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保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帮乡。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赏析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咏物诗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贺《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爱国诗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州 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明志诗

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2.《感遇》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3.《杨柳枝》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原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后两句是:“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全诗是说,园中柳树,枝叶繁茂,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在和煦的春风中,柳枝绽出细叶,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然而,这婀娜多姿的垂柳,却生长在荒凉冷落背阳阴寒之地,无人光顾,落得终日寂寞。诗人所抒发的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亦含诗人身世的感慨。全诗明白晓畅,咏物和寓意融合一起,不着痕迹,描写生动,当时就“遍流京都”,足见艺术力量感人之深。

4.《蝉》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
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
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5.《水龙吟》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sdpygx 2009-10-12 21:25:40 123.171.204.* 蝉 骆 宾 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郑板桥(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宋.苏轼 于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白居易 咏竹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韩愈

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唐·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风》
李山乔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还有很多你在这个网址查一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6565117.html?fr=ala1
          祝你万事如意!祝你永远健康!     lixiaowenw 2009-10-31 05:05:33 123.15.239.* 咏物诗词鉴赏要诀

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情性,其中颇有些与人情或相近,或相似,或相通的,这就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中华诗词中有不少咏物精品,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但要做到领会咏物诗词的精髓,却非易事,因为咏物诗词只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达到“物我一境”的境界,因此,我们必须仔细体贴诗人用意,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鉴赏咏物诗词的主要秘诀有如下几条:

首先要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时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那么,什么叫做“不即不离”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诗人在创作时,要在切合咏物,曲尽“物”的妙处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仅仅停留在“物”上。例如,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中的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曰:“东坡《水龙吟》起句云:‘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即不离也。”也就是说,苏轼在咏杨花的同时,也在咏思妇,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达到“物我一境”的最高境界。词中的杨花像是很有情意,能万里随梦寻郎,能化为浮萍,还能变成离人泪;而词中的思妇“愁绪满怀无着处”,梦中万里寻郎“不得到辽西”,又“无计留春住”,梦醒后“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咏物与抒情所似水中着盐。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此词曰:“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词,才之不可强也如是。”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诗,杜甫、崔涂的咏孤雁诗,姜夔的咏蟋蟀词,林逋、陆游、姜夔的咏梅诗与词,于谦的咏石灰诗,郑板桥的咏竹诗等,也都属于这类精品,不可不细心研读,以求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即以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这样一道练习题:“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思考时应该想到诗人在咏石灰的同时,也在咏己,二者完全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然后才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的胸襟。”

其次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象征意义,也有人把这叫做有“寄托”。比如说,松与竹,它们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而茁壮地生存下来,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岑参《范公丛竹歌》云:“寒天草木黄尽落,犹自青青君始知。”这就是松与竹的最大特点,也有别于梅、兰、菊。所以这二者往往成为坚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形象,刚正不阿之品质等的象征。试以郑板桥的《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为例来做个简要的分析:诗人先表现出竹子坚韧顽强的鲜明性格,即使环境再恶劣也无所畏惧;然后展现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和风貌、神采。诗人对竹子的这些描写既抓住了竹子的最大特色,又和自己历尽磨难的身世,耿直傲岸的性格等结合了起来。而他的《板桥题画?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也写得很不错,抓住了竹子枝繁叶茂而不开花的特点,表现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性。为了巩固对这一诀窍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用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片心。)来出一道这样的鉴赏题:“诗人在初次吃笋时产生了哪些联想?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在思考时既要想到笋与竹的关系,又要想到笋、竹与人的关系,当然还要想到笋的特点,它虽然只有“一寸心”,但是,当春天来临后,它将“梢云耸百寻”。然后就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诗人想到竹生于笋,长大而成林,从而又联想到人的成长历程,其规律又何其相似。又从笋的被吃联想到人才之被扼杀。抒发了自己‘欲构中天正急材’却落得‘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愤慨之情。”

   其三,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道理。谁都知道,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再加上各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以咏蝉三绝为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虞世南之《咏蝉》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其差异之大,形同霄壤。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有个很好的评论:“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位诗人一为高官,暗喻品行高尚,声望自大;一为囚徒,自哀自怜,显其清高;一为落拓士人,悲蝉悲己,自叹身世。都写得物我无间,情意胶合。为了提高比较鉴赏的能力,我们可用杜甫和崔涂的两首《孤雁》来命题:杜诗曰:“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崔诗曰:“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渡,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缯缴,孤飞自可疑。”题曰:“这两首咏孤雁的五律写得同样工巧,宋人范元实在读完崔诗后又读了杜诗,说‘知崔涂之无奇’,请你为他做简要的阐述。”要答对这道题,必须从立意的高度出发,做如下的回答:“崔诗仅写出了诗人漂泊异乡,郁郁不得志的苦况,暗喻畏旅途之多有不测,并托孤雁以自悲;而杜诗在此基础上把离乱飘泊中失散的人们的痛苦心情也融进诗中,具有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其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有无别的道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岁寒三友”之说,松、竹、梅虽则各异,但它们凌霜傲雪的风格却毫无二致,因此,不同的诗人在咏不同之“物”时,所表达的主题有时却是一样的。先说一下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咏梅词自然是有寄托的,诗人咏梅花就是咏自己,梅花的那种不随流俗,不畏谗毁,坚贞不屈,死而不悔的风格和陆游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性、情操完全一样。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虽然咏的是杏花,但和陆游所咏的梅花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你看,诗中的杏花不也和陆游词中的梅花一样,宁可粉身碎骨,也不屈服于邪恶势力吗?陆游和王安石的志趣在这一词和一诗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由此看来,,对于诗词中的寄托,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或框框来随便一套,就以为可以偃旗息鼓,得胜回朝;也不能牵强附会,妄加臆断。而必须实事求是,从全篇着眼,从作品及作者的实际出发来做准确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比如,我们可以用李商隐《屏风》(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来出这样一道练习题:“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较简要而深入的分析。”要辨明这首绝句有无寄托和有何寄托,一要考虑到李商隐的身世,二要紧紧抓住“掩灯遮雾”这四个关键字不放,若能联系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其答案是:“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寓含小人障明,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对其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在文网森然的当时现实中还可免祸。”

第五,要懂得所咏之“物”怎样才能达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咏物诗要达到形似比较容易,而要达到神似就比较难了。以绘画打个比方,同是画人物肖像,一般的画匠只能达到形似,而真正的天才画家才能达到神似,把人物画得活灵活现,富有神韵,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画龙点睛这一成语说的也是这么一回事。就拿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来说,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我们可以拿史达祖的《双双燕》(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来出这么一道题:“作者在描写燕子时采用了哪些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首先要看出词中所运用的衬托、拟人手法和细节描写,更要看到全词没有一个字提到燕子,但又没有一句不是写燕子,可谓不出题字而形神俱备,最后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确回答:“一是用复杂的背景来衬托,二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三是抓住最富特征的细节来描写。显得非常自然,毫不斧凿,达到形神俱备,尽态极妍的最佳境界,且‘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咏物诗词的鉴赏诀窍大体就是这些,但要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非易事。笔者写这篇文章只是想授之中学生以“渔”。然而,光有捕鱼的工具和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捕到更多、更大的鱼,还须在捕鱼的实践中多加锻炼,炼得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行。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
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二、 初步感知:
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
三、因例说法: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四、特点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五、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六、实战演练
1、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3、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4、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五、课外拓展
形象 名    句 作者 情 感
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
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骆宾王
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曹邺
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
菊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
石灰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鉴赏古典诗词的几点方法:

一.“知人论世”法

所谓诗词鉴赏的“知人论世”法,就是学习诗词时,要联系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状况及创作意图等方面去分析鉴赏诗词。一个优秀的诗人、词人,其诗词总是打上时代的烙印,其个人经历、思想状况总是饱含在作品中,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要理解陆游词中的梅花形象,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分析,就容易把握。公元1166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获罪罢官。这首诗是他在宋代投降派的排斥打击下,抗金抱负不得施展而备感孤独寂寞的反映,是受投降派排挤的身世和壮志未酬的心境的鲜明写照。词的上片,以梅花生长在驿道外断桥边,在日暮黄昏中独自开放,隐喻词人的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心情。词人饱经忧患,然而始终保持着他的爱国情操,不屑与权贵争名夺利。词的下片,表现词人不愿同流合污的品格,表现词人在黑暗的环境里坚持战斗,虽粉身碎骨而矢志不移的精神。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状况来分析此词,问题则迎刃而解。此外,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桃灯看剑》、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许多诗词都可用这种方法去分析、鉴赏。

二.咀嚼字词法

诗词的情感、内容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表达,因此通过反复咀嚼品味字词,能更好的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用这种咀嚼字词法,有几条途径:1、注意字词的意义,尤其是古今异义。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坐”,现代汉语是动词,但在诗中是连词,是“因为”的意思。此字误解,则谬以千里;又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其中“可怜”,现代汉语是“值得怜悯”,但在诗中是“可爱”的意思。这个词既承上,又启下,贯穿了全诗,表达了对前后两幅画的喜爱赞美之情,是理解全诗的关键。2、注意字词的语境。汉语中的一个字词往往有多个义项,鉴赏诗词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去选择义项。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闲居少邻并”的“少”,义项有①数量小。②缺少。③遗失。④暂时,稍微等,而在具体语境中应选“缺少”,整句的意思是“近旁无人家居住”,描写的是幽居的环境,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也不是“闹”的一般意义。在诗中它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盛开时的成团成簇的盛况及蜂飞蝶舞的繁忙景象,这里的“闹”字有充盈盎然的意思。且此字暗用通感,一字妙用而境界全出。3、注意诗词中使用的典故。只有理解典故之意才能进一步理解作品内容。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封狼居胥”使用了典故,原指汉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之事,于此隐指南宋张浚隆元年北伐兵败之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处也是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言己不如廉颇,廉颇暮年尚有人问讯,作者却无人问津,为此壮志难酬,内心惆怅,哀叹连连。典故不解,则何以明了诗词意蕴?

三.表达技巧鉴赏法

因为诗词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技巧来表现,因此,从表达技巧入手,思考作品所用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鉴赏诗词。

1.表现方法

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教学中让学生积累一些必需的术语,如:赋、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术语去鉴赏诗词。赋、比、兴手法在《诗经》里运用得最多,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伐檀》主要是“比”,用令人憎恶的大老鼠来比喻统治者的贪婪可恶,《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了兴的手法写相思之情,由鸟及人。在虚实结合手法方面,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可以作典型,上片以实写为主,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恋人之间依依不舍之情。

2.修辞手法

我们要善于用平常学习到的修辞知识去分析、鉴赏诗词。比喻、借代、对偶、夸张、比拟、排比、设问、反问、顶真、回环等修辞手法常用于古典诗词里,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夸张的手法写愁生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深重。李白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大胆的夸张,把瀑布一泻千里,末势犹壮的气势呈现在读者面前。若死板套用科学思维,对这些诗句则一筹莫展。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则用排比的修辞,构成典型环境。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则运用借代,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可见,懂得运用修辞知识去鉴赏诗词,则往往事半功倍。

3.表达方式

写作中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常见于诗词中,鉴赏时须注意。如陆游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用记叙的方式回顾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前两联则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描写李凝居处周围的环境,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描写月下的幽静。而元稹《菊花》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用了议论,表明作者爱菊的原因,从而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赞美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高考诗词鉴赏题常考查诗词的表达方式,如前面提及的贾岛、元稹诗句,故须加强诗词表达方式的训练。

四.诵读理解法

诵读理解法就是通过熟读成诵去学习、去理解诗词。三国时学问家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代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人名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诵读意义重大。诵读有助于知识的积累、文化底蕴的加强,诵读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写作手法、遣词谋篇的方法,诵读有助于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诵读有助于触类旁通。如2002年高考诗词鉴赏考了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如果背诵了初中课文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通过联想,就知道这“杨柳”是《折杨柳》曲调,这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怀远思乡之情。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诵读,通过诵读来理解、把握诗词的内容。具体方法如下:1.线索记忆理解。让学生在理清诗词线索基础上进行记忆。如让学生背《卫风·氓》,先让他们理清线索——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抓住线索组织材料背诵就容易得多了,这样,理解诗词内容就不成问题了。2.名句记忆理解。让学生抓住诗词名句,把它作为突破口去记忆。如背诵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抓住其中的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个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呈现于眼前,主人公面对着天高地迥,宇宙无穷,怎能不感慨万千?于是下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出来了。这样,一首诗就记好了,诗词的内容也铭刻于心了。3.句首记忆理解。让学生记住诗句首字,从而把整首连接起来。如记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用句首记忆法,就要注意每句首字,“歧……崔……正……落……”然后想起整句、整首,前两句作者回忆他们曾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见面,后两句写江南重逢,暮年飘零。这样容易记得快,记得全,记得牢。总之,熟读成诵有利于学生文化底蕴的加强、文学修养的提高,自然也就有利于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提升。
我的参考文档:
附件: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     lzcchxm 2009-10-31 10:42:00 116.18.55.* 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曹邺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




石灰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