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型肥胖怎么判断:佛学禅说十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34:16

 

 

 

佛学禅说十篇

 

 

 

 

 

 

逆境来时顺境因

 

逆境来时顺境因,

 

人情疏处道情亲。

 

梦中何必争人我,

 

放下身心见乾坤。

 

——《净宗要义》

 

遭遇挫折身处逆境时,该如何面对?在逆境中,在矛盾何挫折中,应该向内找原因。逆境虽然会带来伤害,但是更能锻炼人、磨练人的意志。如果我们利用逆境进一步升华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感悟世界的能力,那就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人情成了妨碍了我们认清自己心中真正的宝藏。时间精力都花在了别人的身上,焉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内心?人情也是一种妨碍,要想找回真正的自己,有时还真得暂时放下各种的人情世故。

 

    既然人生如梦,那么又何必在梦里计较得失,只有放下身心,放下执着,方能见到自己清明澄澈的世界,看见大地一片光明,原来自己正是乾坤的主人!

 

    开悟:禅并非是天上的云彩,可望而不可及。禅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脱胎于宗教的一种生活的智慧,一种独特文化思维方式,一种拯救心灵的世界观,禅的目标就是觉悟,禅者的生活就是觉悟的生活。觉悟以后,使我们展现内心自我与实相世界的本来面目。悟字属于心部,从吾,当自我与心合一,当心与存在合一,便是觉悟。禅之要人诉之直觉,是为了免于捕风捉影,愈求愈远;要人当下承当,菩提不离烦恼,涅槃不离生死。禅要人不离现实,从生活当中悟道,然后在生活当中证道行道。正所谓,行住坐卧皆有禅意,清茶淡饭皆有禅味,生活就是禅,一切都是禅!

 

 

心境静则一切豁然开朗

 

一个城市里的有钱人,到乡下收田租,到了佃农的谷仓,有钱人东看看,西看看,不知何时把心爱的怀表弄丢了。有钱人心急如焚,佃农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去把村里所有人找来搜找怀表。翻遍谷仓,但是怀表依然不见踪影。

 

天色渐渐晚了,有钱人一脸失望的神情,村里的人也一个个回家去了,这时候刚巧有一行者路过此地,“我有把握找到你心爱的怀表。”行者告诉有钱人,信心十足。

 

   “好吧!那就麻烦你,找到了我会奖赏于你的。”

 

   “那倒不必,阿弥陀佛!”行者双手合十回答后,走进谷仓找定位置,然后静静的坐了下来。一切都安静了,悄然无声,这时有个小小的声音从谷仓的右后方角落传来。

 

   “滴答,滴答,滴答……”

 

行者轻轻的像猫一样,踏著几乎无声的脚步,寻声走向右后方角落去。到了附近,他伏身下来,耳朵贴地,在一堆稻草中找到了怀表,走出谷仓,露出淡淡的微笑,朝有钱人走去。

 

人生会遭遇许多事,其中很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心中被盘根错节的烦恼纠缠住,烦躁茫然不知如何面对?如果能静下心来思考,往往会恍然大悟,心境静则一切豁然开朗。

 

 

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带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在安祥打坐于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准备领一休回寺内,但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

 

师父问:“外面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很多东西不会因为你看不见而不存在了。

 

 

谁都没错

 

禅者有两个徒弟。一次,他们看到屋里飞进一只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飞,却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挡住了,一次次徒劳地摔下来。

 

徒弟甲说:“这只蜜蜂真是愚蠢啊,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为什么还要做努力呢?它这样做即使飞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 他从中得到领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强求,该放手时就放手。

 

徒弟乙说:“这只蜜蜂真顽强,它那么勇敢,失败了也不屈服。” 他也从中得到启示:做人就应该像蜜蜂那样,锲而不舍,败而不馁,百折不回。

 

于是,两人争执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他们只好去找禅者来评理:“我们的观点,究竟谁的才是正确的呢?”

 

禅者说:“你们谁都没错。”

 

两个徒弟不解,心想:怎么可能两种观点都对呢?难道师傅是故意做好人,不让我们再争执了?

 

禅者早就看出他们的心思,他微笑着,拿出一块大饼,吩咐他们把大饼居中切开。徒弟二人照做了。智者问:“两个半块饼,你们说哪半块好,哪半块不好?”

 

他们回答不出。

 

禅者说:“你们总是看到相异的地方,而没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异,掩盖了质的相同。” 徒弟二人一下醒悟过来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本来没有绝对的是非问题。

 

    世上万物也是如此,许多表面看似相同的,可能是相殊甚远;而表面相殊的,倒可能有质的相同。生活中的不少错误,有时就是因为看不到这一点而产生的。

 

 

手中的禅意

 

    一位后生到寺庙里向方丈求教,谈起世态炎凉,颇有感慨:“大师,大千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了,不是尔虞我诈,就是虚伪以对,实在是没意思。请问这是为什么,我该如何对待呢?”方丈沉默不语。

 

  这时,树上鸟儿啼鸣,零星的鸟粪落下,差一点儿沾到后生身上。后生马上举手指着鸟儿骂道:“该死的东西,没长眼睛。”

 

  “善哉善哉,”方丈言道:“施主,看你伸出的手,道理就在其中。”

 

  后生看着自己伸出的手,食指指向树上的鸟儿,大拇指指向天空,中指、无名指、小指则很自然地指向自己。

 

  看着后生纳闷的样子,大师解释说:“你瞧,你指责鸟儿的手形,意味着指责别人的手指是一个,而指责自己的手指是三个,也就是说假如要指责别人,那么自己首先要承担三倍的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情世故就不再是你看到的这个样子了。至于那个指向天空的大拇指,意味着还有一些事情谁也没有想到、说不清,只好由上天来裁判了。”

 

  方丈抬头望着树上啼鸣的鸟儿,接着说:“鸟儿是无辜的,因为树林本来就是飞禽栖患之处,有鸟粪落下来是自然的事,怪只怪我们站错了地方。世上万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所以也没有必要凡事都分出个高低、争出个胜负,退一步海阔天空。”

 

 

心思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轻人问。

 

“因为有的人心太小,小到只能容下自己。”大师答。

 

“为什么有的人常常迷失于自己的心灵呢?”

 

“因为有的人心太大,欲望太大,无边的欲望让他们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哪怎样才能看见一个人的心呢?”

 

     大师用笔在纸上画了几竿摇曳的竹、几朵飘逸的云、一湖荡漾的水。“这画的是什么?”大师问。

 

“竹、云、水。”年轻人答。

 

“除了这些,还有呢?” 大师再问。

 

“风!”年轻人若有所思的说。

 

“风无形,你是怎么看到画上画的是风呢?”

 

“风虽无形,但物有形,竹、云、水有形,通过这些有形物体的移动,我们便看到了风。”年轻人说。

 

    “心无形,但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有形,同样我们可以通过有形的言谈、举止,看到一个人的心,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大师答。

 

 

心田

 

寺院坐落在山脚下,寺院的门外就是一望无边的沃野良田。春耕的季节,一个跟随大人到田间玩耍的孩童,在大人忙着耕种之际,溜溜达达地走进了寺院的山门。在孩童的眼底、心目中,寺院里的一切都是新鲜好奇的。当他溜到方丈的禅房时,慈兴禅师正在打坐禅修。

 

天真无邪的孩童见一老者盘腿打坐,就走进问慈兴禅师:“老爷爷坐着干嘛呢?”

 

  “耕田呢。”慈兴禅师知道孩子是从田间跑来的,就顺水推舟地说。

 

一脸诧异的孩童就直截了当地说:“你一直坐着,还闭着眼睛,怎么耕田呀?”

 

  “我是耕心田。”慈兴禅师说着用手指了指左胸。

 

孩童更加迷惑了,他不解地摸着胸部说:“心里也有田地吗?这点小地方,连个耩子都放不下。”

 

  “这地方可不小,大着哪,”慈兴禅师耐心地对孩子说,“你长大后就知道了,比山大的是海,比海大的是天,比天大的是人心,谁把自己的心耕耘好了,谁就有个丰足的人生……”

 

孩子就似懂非懂地甜甜地笑了,喃喃地说:“我也知道什么是心了,心就是想多大就有多大呗,比地主家的地都多。我现在还不大会想,等我长大了再想再耕吧。”

 

    良田万顷,不如寸心珍重。只要有一颗菩提心,或者说智慧的心灵,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望。常言虽有讲“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在身”,但更重要的是“家有千金不如觉悟一心!”

 

 

园头育苗

 

    有一位信徒来到佛堂的后花园散步,碰巧看到负责园艺的园头禅师正在埋首整理花草,他便驻足观看,只见园头不是把繁茂的枝叶剪去,就是把花草连根拔起,然后再移植到另一盆中,他一会给枯枝浇水,一会又忙着松土施肥,十分辛苦。

 

    信徒不解其意,走上前问他:“圆头禅师,你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却给枯枝败叶浇水施肥?花草长势很好却非要把它移入到另一盆中?有这个必要吗?”

 

园头禅师道:'照顾花草,就如同育人,人需要怎么教育,花草就需要怎样照顾。’

 

信徒听后,不以为然道:“花草树木,怎可与人相比呢?”

 

    园头禅师边抚弄花草边解释说:'照顾花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于那些看似繁茂,却生长杂乱的枝叶,一定要去其枝蔓,摘其杂叶,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将来才能发育良好;就如收敛年轻人的嚣张气焰,要去其恶习,纳入正轨。第二:将花连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接触沃土,就如使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第三,浇灌枯枝,是因为那些枯枝看似已死,却蕴有无限生机,不要以为不良子弟不可救药,要知道人性本善,只要悉心爱护,教育得法,终能使其重生。第四:松动旷土,是因为泥土中有种子等待发芽,就如同那些身处逆境而有志向上的学生,为其提供一片土壤,就可使其有机会茁壮成长!”

 

    信徒听后为之叹服,高兴地说道:“园头禅师,谢谢你的教诲,你使我明白了许多育人的道理!”

 

 

信与不信

 

弥兰王对那先比丘说道:“一个作恶的人,如果他还能从善,可信吗?”

 

那先比丘听后,反问道:“请问大王,若有人拿了一块小石头,放在水上,那块石头是浮在水面上呢?还是沉入水里去呢?”

 

弥兰王回答道:“石头一定会沉入水中去的。”

 

 “假若把大石头放在船上,是不是也会沉没呢?”那先比丘又问。

 “不会沉没的。”弥兰王回答。

 

 “那么,大王,我告诉你,”那先比丘解释道:“大石放在船中,因为船的关系,就不会沉没,所以人虽曾大恶,但只要还愿改过自新,一心念佛,佛法慈航,自然最终不会让他再堕落,你为什么不相信呢?小石块在水中,因没有船载,所以沉没,如人不信佛法,死后堕入地狱,你为什么不相信?”

 

弥兰王听后,大喜道:

 

 “善哉!善哉!佛法真不可思议!”

 

 

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禅师

 

    一年四季各应其时,各有其美,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带来的,我们只需要欣赏赞美就可以了,这些才是我们生命中得到的美好礼物,错过了它们岂不可惜?可是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人能学会让自己的心灵与四季相呼应,与自然相沟通?

 

    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一份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人们并非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和生命之美,自然之美相比,其他种种也不过是“闲事”罢了,因为它们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心灵深处的慰藉。

 

    什么是人间好时节?就是把你心灵的眼睛张开,懂得珍惜自己心里最好的东西。人不可能要得太多,顺境逆流当中都能处之淡然,生活中学会取舍放下才会有真正的开心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