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长隆游泳衣卖吗:腐败日记”的警示价值超越个体爆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38:23

日前,网帖《腐败书记微博》记述了某官员升迁过程,涉及淫乱、权力寻租、行贿受贿等。人肉搜索显示日记主角系湖北恩施公安局副局长谭志国,日记场景真实。当事局长称帖子无中生有,系侮辱毁谤,已请求纪委严查。恩施方面称,初步调查显示日记不是谭本人所写。(重庆晨报 11月16日)

这腐败日记是真是假?现在还难以断言。一方面,日记记录内容简直“比真的还真”,同时日记中出现的人物贺孝辉表示,帖文中反映的情况大多是真实的,至少他出现的场景都是真实的;可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初步调查却显示日记并非其本人所写。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更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细致的的调查了,且异地调查更为必要。

虽然日记的真假现在仍然扑朔迷离,但是腐败日记本身的警示价值却并没有丝毫褪色,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腐败日记记录的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记录得是官场潜规则,更是反腐制度的尴尬。其警示意义与价值早已超越了真伪和单纯的爆料性质。

首先,官场潜规则下,多少人升职靠的不是能力而是会花钱,而过年过节时候的送礼收礼更是官员收受贿赂、花钱疏通关系的大好时机。正如日记中所纪录的,“我升迁是因为我会花钱并不因为工作能力”。节日腐败更不是一个多新鲜的话题,有地方甚至专门发文防止节日腐败,但多是中看不中用,没有起到实际效果。相比于欧美反腐多用官员财产申报,美国收礼超额需上缴等制度措施(广州日报1.26),我国相关制度措施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这也造成对腐败的监督效率等大大折扣,无怪乎花钱送礼会成为一种流行的潜规则,而监督监管等却相对滞后。如此之下,“腐败日记”的出现也近乎是一种必然。

其次,人情、权力大于法治。日记中如此记载,“7月,司法系统的朋友告诉我,收到了一些关于我举报信,但是都被他们压下来了。”容易看到,对于很多问题官员来说,不是监督不到位,没有发现问题,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司法不够独立,因为人情、权力等因素,使得权力往往压过法治。而这是很多违法腐败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公正处理的重要根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此外,值得重视的是,若日记属实,那么为什么“爆料人”选择“腐败书记微博”的方式暗喻当事官员,而不是实名举报?这恐怕还在于两个原因,一是权力缺乏必要约束,人治大于法治的情况下,谁也不敢保证“跨省抓捕”等乱象不会发生,二是公民的监督渠道仍然不够通畅,对举报人的保护制度仍不完善。

当然,谁都希望这日记不是真的,那样就少了一个贪官,但更为重要的在于,如果不能从制度进步上逐步消除官场潜规则存在的土壤,那么腐败日记就永远可能是事实,只不过是发生在谁的身上而已,制度尴尬也会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