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长隆春节营业吗:命若琴弦 魂归地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3:42:40

 

素材  网络  编辑 沾花如雪 

送别史铁生先生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著名作家史铁生曾在文章中这样描述突然而至的死亡。而2010年12月31日凌晨,新年来临的前一天,史铁生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赴延安一带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他曾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北京市作家协会发布了史铁生病逝的消息,“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史铁生同志因脑溢血突发抢救无效于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在北京病逝,享年59岁。”


    北京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向记者透露:“铁生从医院做完透析回家后,感到头疼、恶心,并呕吐,后一直昏迷,被急救车送往医院。他再也没有醒过来。”


    “多年来他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他的去世,是我们的重大损失。我们将在充分尊重家属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后面的安排和纪念活动。 ”

 

 


    留遗嘱捐赠部分器官
    王升山介绍说,根据史铁生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与史铁生相交多年的记者何东撰文称,在北京宣武医院、天津红十字会中心、中国武警总医院协同帮助下,昨日清晨6时许,史铁生的肝脏已经被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北京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李青向记者表示,将在充分尊重家属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后面的安排和纪念活动。她说,铁生生前有一个愿望,是做运动健将。希望他在天国能够实现。


    史铁生的妻子陈希米还未决定是否为其设置灵堂,但家中不设灵堂。

 

 


    《我与地坛》被选入课本


     据《文学报》报道,1991年1月号《上海文学》发表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标题既非小说也非散文,甚至不是“名家近作”,而是“史铁生近作”。

 

  《我与地坛》发表后引起了全国读者的注意。它的部分章节被选入高中的语文课本之中,感染了更多的年轻学子。《我与地坛》被多家选刊转载,他们将它归入散文范畴,但也有作为小说转载的。

 

    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许多人说,史铁生的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灵魂,一些受病痛折磨和烦恼困惑的人由此得到了慰藉。有一个读者说得更是极端,他说1991年整个中国文坛没有文章,只有《我与地坛》立着。






■ 作品介绍
八部作品,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务虚笔记》
    本书是史铁生中短篇小说结集之一。《插队的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当属于知青文学的经典佳作,作者以顺时或逆时的手法,并互相交叉,再现了特定政治时期,一部分知青的生存状态及生命状态,反思人生路途的幸与不幸。


《我的丁一之旅》
    这是一部独特的、耐人寻味的现代爱情小说。小说家和思想者的史铁生用洁净优美,富于诗意和理性的文字描写爱情,追溯爱情的本原,探寻爱情的真谛和意义。

 

 


《信与问》
这是史铁生多年来与朋友、读者的书信往来及为一些书写的序跋。这本书表达了史铁生作为一位思想的行者,对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病隙碎笔》
    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等重大问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我与地坛》
史铁生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其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离史铁生家很近。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他,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活着的事》
    这是一本思想随笔集。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像史铁生这样爱好玄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

 

 


《写作的事》
在这本书里收录的大多是史铁生关于文学的思考。作家谈文学往往比专门研究文学的学者谈起来更好,有时候甚至比作家自己的创作还要让读者激动。史铁生在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知识,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


《以前的事》
    本书集中收录了史铁生的回忆性散文。久病的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上一次次回忆往事,由他一贯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而往往从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为之爽净的玄思。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斗争。

 

 

扶轮问路 超越残缺

   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的感觉。
                                                 ——贾平凹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铁生的文字有一种苍凉的况味,是那种从炼狱中发出的不屈呐喊,是穿越苦难在风雨中翱翔的黑色海燕。《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在病痛中书写的对生命的了悟,质朴无华的文字,冷静睿智的思索,表达了他对人生各种不同境遇的体验和感受。


    痛苦和幸福,是我们常常思索的人生命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史铁生看来,痛苦和幸福都是内心的感受,只有用勇气去超越痛苦,幸福才能得到,他说:“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到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的见解,那是一种历尽苦难的豁达。“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上终有一天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这种对死亡的达观态度,让人想到了庄子的洒脱。对于苦难,史铁生这样说:“以无苦无忧的世界为目标,依我看,会助长人们逃避苦难的心理……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在任何的灾难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每日饱受苦难的折磨,但仍在苦难中感觉幸运,没有超越苦难的人格力量的支撑,这些似乎难以想象。

 


 

    文学创作对史铁生而言,只怕早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精神家园的信念和支撑。“写作不过是为心魂寻一条活路,在汪洋中找到一条船。文学或有其更为高深广大的使命,值得仰望。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世界。这是对白昼表示怀疑而对黑夜秉有期盼的眼睛,这样的写作或这样的眼睛,不看重成品,看重的是受造之中的那缕游魂,看重那游魂之种种可能的去向,看重那徘徊所携带的消息。”


    这样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句子,是一个人在苦痛挣扎中对生命最直观的体悟。史铁生一直在解一道生命的难题,他以不同寻常的角度在观照生命,以难以想象的意志在探求生命,他那凝聚了关于生命本体的已知或未知的道理,可以润泽我们在尘世中疲惫的心灵。 王雯
一个超越生命的难题

 

 


    凌晨,何东的短信:“史铁生于12月31日3时46分离开我们去往天国。”


    铁生走了?这个最坚强、最善良的人,这个永远笑对苦难的人,这个轮椅上的哲人,就这样突然走了?不可能,绝不可能!
    我祈祷,我拒绝,我失声恸哭。


    在这一瞬间,我清楚地知道,我的世界荒凉了,我失去了人世间最好的兄弟。年前,铁生刚从一场大病中复原,我和郭红两次去看他,郭红为一家杂志做他的访谈。虽然病后虚弱,但他谈兴仍很浓,谈文学,谈写作,谈人生,谈信仰,话语质朴而直入本质。铁生和我都感到意犹未尽,相约以后要多谈。此后,我和郭红拟了计划,待铁生身体状况较好时,做一个他和我的系列对话。因为血液的污染和频繁的透析,他有精力写作的时间极其有限,但他的头脑从未停止思考,如果能用对话录的形式留住他头脑中的珍宝,岂不很好。

 


    然而,再也不可能了。我恨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原谅自己,我是一个忙于俗务而背叛了圣洁使命的俗人。不是久患的肾病,而是突发的脑溢血,把铁生带走了。和死不期而遇,他会不会惊诧,会不会委屈?不会的。他早已无数次地与死洽谈,对死质疑。在那次谈话中,他告诉我,他想证明死是不可能的。当然,死是不可能的,他的高贵的灵魂就是证明,一定有天国。


    一直相信,虽然铁生身患残疾,双肾衰竭,但是,以他强健的禀赋和达观的心性,一定能够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活很长的时间。一直相信,只要我活着,我总能在水碓子那套住宅里看见他,一次又一次听他的爽朗的笑声和智慧的谈话。


    人与人之间一定是有精神上的亲缘关系的。读铁生的作品,和铁生聊天,我的感觉永远是天然默契。


    哭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