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怎么去华清池: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2:59:09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肇始于商周时代的囿。囿是商周君王用于种植、放养禽兽以供狩猎游乐的场所,兼有生产、渔猎、农作、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水园林。发展至春秋时期,这种天然山水园逐渐开始向人工造园转变,此时不但园事兴盛,而且园林本身也从“原始”状态中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使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秦汉时期,园林已开始调动一切人工因素来再造第二自然,规模大、数量多、景象华美,并且在园林整体及内部景观的思想寓意和主题上也颇有展拓。此时富商大贾也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产生。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无望,促发了人们对超然物外的自然山林与田园村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导致了自然风景园林的新发展。园林景观也不再仅仅是客观的欣赏对象,而成为园主的精神体现和情感的物化形式。东晋时期,园林中的写意趋向更加显露。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也已与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样重要,景致的优劣已不在其本身的繁简浓淡或神似形似,而贵在意足。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寺观园林。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由文人开创的写意园林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也达于大成。此时不但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写意园林,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园林艺术家,并产生了相应的园林理论和著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已臻于化境,造园思想越来越丰富,造园手法也越来越巧妙,并且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

  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园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型。我们按其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其中影响最大数量最多且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他们就好象中国园林建筑里两颗璀璨的明珠,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出众的美学追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古籍里称之苑、宫苑、苑圃、御苑等。

   皇家园林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意识,体现了皇权至尊的观念,但它对自然的态度则是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皇家园林的人工气息较浓,更多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要的位置。

    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较大,规模宏大,常将有代表性的第宅、寺庙、名胜集中并 在园林中再现出来。一般以主体建筑作为构图中心统帅全园,建筑常居于支配地位,尺度较大、较为庄重、色彩富丽堂皇。园林建筑在园中占的面积比例较低,多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的布局方式,南北向轴对称较多,随意布置的较少。另外,各景区的景观往往离不开建筑,用建筑的形式美来点染、补充、裁剪、修饰天然山水。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除皇帝以外的王公、贵族、地主、富商以及士大夫等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

    私家园林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因而其对自然的态度主要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情趣。由于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它所表现的风格为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
                 
    私家园林多处市井之地,布局常取内向式,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精心营造,它们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它们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
   私家园林一般来说空间有限,规模要比皇家园林小的多,又不能将自然山水圈入园内,因而形成了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丰富多彩的特性。

    由此可见,中国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虽然说皇家园林里较私家园林有更多的人工之笔,但是其主题还是围绕着自然山水而展开的),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艺术的追求上体现了中国人对待美的思想和看法。作为一种有一定程度人工化,由各种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构成相对封闭、相对独立的尤其环境的园林艺术的美跟自然美不同。它是一种艺术美,起自然性与社会性同意近私于自然美。这并不以为着园林美就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机械加和,也就是自然美里嵌入或点缀些艺术美,也要不以为园林美是某种介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美,某种边缘的或杂交的美。园林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它的独立性并不亚于其他艺术,园林美就是一种不能分割的整体艺术美,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艺术化了的整体生态环境美。

    对整体性而言,从园林建筑(不仅是这里所说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许多的中国建筑中都有)中所体现的中和、平易、朴素、含蓄和深沉,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民族传统。所以有人说园林艺术就是一本很好的中国传统建筑的教材,这确实不错,园林建筑里大量的传统建筑和传统的建筑美学思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但是只看到园林建筑的传统而忽视其现代意义多少有点一偏概全。

    园林建筑里也反映着中国人对生态和环境的现代化的思想。“天人和一”、“顺应自然”、“珍惜生态”等哲学理念的手法和形式处处体现在其中。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道自然。”中国的园林建筑,最主要体现的是天、地、人的自然融合,其主要要素是山、水、花草和建筑。因为山、水是自然的基本元素,而建筑就是置于山、水之中,构成“天人和一”的关系。这样一种对待自然的观点现在我们看来确实是十分的现代的了。他们不是单纯的为着建筑而建筑,更多的时候他们给出了他们看待自然的眼光,他们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建造者,他们是一个平易的对话者,他们聆听自然的声音,把山水等自然情调与建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里我们到处可以看到依山而建的楼宇和依水而造的水榭。人在其中的感觉很是亲近和自然,不会有压迫和不适。它是一种对理想的生态环境的追求,对创造理想的生存空间和审美的空间的一种努力。这个创造和一般艺术创造不同,不允许根本改变自然,而更多的体现社会人对:“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明知态度和自我意识。更重要的还在与它不能不体现社会人对自然美的艺术理解、把握,体现社会人对“人政府自然”又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辨证同意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一脉相承的。他们之间有很的不多之处,但是更多是相同点,他们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和杰出代表,他们其中深深地蕴涵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思想,同时他们也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现代的观点。现在环境与人的关系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更多地学习他们那种关注环境和自然的作法是十分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