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钻酒吧杀人案:梅雨季节如何钓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24:03

梅雨季节如何钓鱼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芒种(公历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入梅,出梅在夏至(公历每年的6月21日前后为夏至)。从气温上看,这时各地都已进入了夏季,日平均气温超过22摄氏度,是真正的初夏时期。

进入夏季后,当西太平洋上副高压脊稳定在北纬20度左右,即相当于我国海口市所处的纬度时,副热带高压北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与来自大陆的西北冷空气便在长江流域一带交汇,两股气团势均力敌,交锋区域很少移动,于是江淮流域进入了高温而又阴雨连绵的天气,从而形成梅雨期。

梅雨期的天气有其独特之处。这个时期的天气往往脾气很怪,冷暖变化比较激烈,暴雨、和高温都有可能出现。

这个时期由于基础气温高,冷空气过来时降温不大,不容易影响鱼的正常食欲,反而促使鱼类在底层活动而便于垂钓。

梅雨期下雨之前的潮湿闷热天气确实不利于垂钓。然而这个时期由于经常下雨,我们常能找到有淌水口或因排涝而有流水的水域,在这些地方水中的溶氧量较大,水流还能剌激鱼类兴奋起来,使之成为垂钓的极佳场所。

入梅后连绵阴雨还是少数情况,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出现连续2天无雨的年份占75%,连续3天无雨的占47%,在历史上还出现过连续5~7天无雨时段,最长无雨时段达11天。因此,出去垂钓的时机还是存在的。在梅雨期间特别要抓住那些具有3级以上风力的阴天或小阵雨天气,这是垂钓的好天气。

梅雨期外出垂钓要掌握的一条准则是,选择那些溶氧量充足的水域,以防鱼类因缺氧而不开口觅食。为此,可以优先选择下述地方:

1米左右的浅水水域,若水色和水草条件适当,还可选择几十厘 米深的浅水水域。

有淌水口的地方,如农田灌溉渠道的出口和排涝水泵出口附近等。

有流水的沟渠。

清水塘与光水塘。

在这些地方垂钓,可以适当补偿气候闷热的不利条件。

这时也可以到江河中去垂钓。由于涨水,鱼类喜爱到岸边浅滩草丛中觅食。这些流动的水域风浪也大,一般不会出现缺氧的现象。 

梅雨季节,鱼离底了,学习一下找泳层

常言道:“新手怕乱口,老手怕无口”,它揭示的是钓鱼过程中因同一原因而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渔事心理现象;其中,乱口也罢、无口也好,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鱼的泳层发生变化,底钓时,窝内明显有鱼,本来好好的吃口却突然出现乱口、无口,常常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没有找到鱼儿的垂钓泳层。

有关鱼的泳层问题非常复杂,很难有一个全面的解析,本文试就钓鱼过程中的一些亲历现象作一粗浅探析。
1,产生泳层变化的原因
从钓鱼过程中看,产生泳层变化的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鱼儿的生理原因
不同种类的鱼、不同体积的鱼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嬉息地和觅食地,诸如鲤鱼、鲫鱼属底层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中上层鱼,大体型鲫鱼喜欢贴底觅食,小型鲫鱼有上浮觅食习惯,这些都是由鱼儿自身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
第二,天气的原因
鱼有趣氧和趣温特性,由于气压、水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让鱼儿改变泳层,致使鱼儿上浮、下潜,它们会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生存的最佳水体环境;
第三,人为的原因
垂钓中,由于饵料的状态和味型等原因,容易出现鱼儿乱层,诱使鱼儿密度过大,因抢食而上浮,从而出现截口,泳层发生改变。
2,怎样判断泳层变化
当底钓无口或乱口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判断鱼儿泳层是否改变:
第一,从漂相上判断
当底钓无实口时,注意观察浮漂语言是否出现不正常现象,诸如出现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时间无故延长、浮漂站立后未到钓目前出现异常停顿感、浮漂下沉的速度明显缓慢、浮漂在站立或下沉过程中有抖动等现象,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第二, 从截口上判断
在钩饵未到底前,多次出现截口,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第三, 从水面波纹上判断
钓点水面出现鱼儿游动的波纹或时隐时现的鱼儿身影,说明鱼儿也已上浮;
第四, 从天气上判断
天气突然骤变,气压低、气温高、闷热无风,或早、中、晚温差过大等因素出现,鱼儿都会改变泳层。
3, 如何找到鱼的泳层
办法非常简单,在底钓钓组不变或先找底的前提下,逐渐剪少浮漂吃铅量并按每次5—10CM的距离下撸浮漂,由下向上,直至找到浮漂的“顿口”语言出现,有了实口鱼也就找到了鱼儿的泳层。
4,控制鱼的泳层
底钓时,若因人为因素致使鱼儿上浮,可主动控制鱼的泳层,诱使其在底层觅食:
(1)调整饵料状态,增加黏性,控制雾化时间;
(2)换大漂,增加浮漂吃铅量,快速到底;
(3)调低钓高,主钓钝;
(4)放弃拉饵钓,改钓搓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