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北大营草原好玩吗:汉字笔画名称等 - 花儿朵朵开-----新世纪学校六年级一班博客 - 我爱新世纪 - 和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41:34
学习过几个笔画特征之后,觉得需要回来看看汉字基本笔画的分类了,一是复习一下小学的内容,二是需要把不同的分类进行一次归纳整理,想必这个是学习笔迹特征的基础工作,如果忽略,似乎以后会出问题。

   在网络和书籍上查询到了几个不同的《汉字笔画名称表》,先把它们放在这里比较一番:


图1:网络上的图例一

图2:网络上的图例二
 

我的观察:
    以上两个表格是目前网络上能查询到的最基本的《汉字笔画名称表》。第一个表格一共28种笔画,第二个表格是31种笔画。按笔画的名称从中可提取出“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弯”九个单字的笔画名称,其他的笔画名称都是有这九个基本字组成的。而其中的“折、弯、钩”三个字和其他6个笔画不同之处在于其他的6个笔画名称都是一个方向行笔完成,独立存在。而这三个字表示的是笔画行笔方向发生了改变,需要两个在笔画中才能存在。
    由此得出结论:汉字笔画有6个最基本的独立笔画“点、横、竖、撇、捺、提”,而“折、钩、弯”是代表最基本的转折形式,其他的笔画就是由独立基本笔画和基本转折形式组合产生的。


图3:《笔迹分析与测试》图例

 我的观察:
    以上这张表格是《笔迹分析与测试》(赵庆梅著)和《笔迹心理学》(张福全等编著)两本书中采用的表格。把笔画分为了9大类,每类又有不同的变化小类。有些小的分类和图1、图2的相同,有的不同。但我认为这张表格有些分类和举例并不适合学习笔迹学来使用,比如表中的“点”类下的小类,从例子上并不能很直观的区分出来;再如“上仰横”、“直横”、“下俯横”在举例中基本是一样的形态等等。


图4-1:《笔迹学研究与应用》图例1

4-2:《笔迹学研究与应用》图例2

4-3:《笔迹学研究与应用》图例3
 

我的观察:
    袁之宜所著的《笔迹学研究与应用》一书中的这个表格,明显是建立在毛笔楷书手写体的基础上。这个表格是作者多年研究经验的精华,针对笔迹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表中不但有笔画的基本形态,而且把起笔收笔的形态也列入了其中。但是表中有些类别对于当前流行的硬笔手写体,稍稍有些差别,不能很直接地套用。在分类上,这张表格把笔画划成了8种基本分类。

图5: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永字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与下边横画相照应。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横取上斜之势,如骑手紧勒马缰,力量内向直贯于弩(竖)。如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逆锋落笔,缓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势,不宜顺锋滑过,以免轻飘板滞。
  3、竖为弩(同努)
  努是有力的意思,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所以竖画不宜过直,须配合字体之全局,于曲中见直,方有挺进之势。过直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力。
  4、钩为趯(跃的样子,同跃)
  谓作钩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挑)画起笔相呼应。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策本义是马鞭,这里其引申义策应之意。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势。永字的策画略微平出,主要是与右边的啄(横撇)相策应。两个笔道虽错落不相地称,而其心气相通相应。势略上仰,用力在发笔,得力在收锋。
  6、撇为掠(掠是拂掠之意)
  如篦之掠发,状似燕掠檐下。谓写掠画应如以手拂物之表,虽然行笔渐渐加速,出锋轻捷爽利,取其潇洒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则就会飘浮无力。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谓写横撇应如鸟之啄食。行笔快速,笔锋峻利。落笔左出,锐而斜下,以轻捷健劲为胜。
  8、捺为磔(磔音窄,裂牺为磔,笔锋开张之意)

    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磔画在字体结构中的作用而言,磔本义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牺牲,含解体张裂之意。楷书中的捺画承隶书的波磔而来,而隶书的波磔正是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使字体向外开放。所以隶书又叫分书,楷书中的捺也起到这个作用。楷书捺笔,力虽内聚形却外张,使字体开展舒畅、开放。其二是说这一笔直要写得刚劲、利刹、有气势。磔本义是肢解,肢解必以刀劈,磔画即取刀劈之意。写时要逆锋轻落,右出后缓行渐重,至末处微带仰势收锋,要沉着有力,一波三折,势态自然。

     永字八法把汉字分为了8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短撇、捺、提、钩”和前面集中分类比,少了“折、弯”,多了一个“短撇”。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笔画的根基,从隋代就已经总结出了这个很精简的方法,经过后代汉字的不断发展,虽然笔画形态有了很多变化,但也没有突破这个基本方法很多。所以,永字八法至今还是具有指导意义。

 

我的结论:

    通过比较学习,我觉得学习笔迹学的过程也是由简入繁。如果给初学者很多细致的笔画特征,可能会觉得学起来很累,有些人也许就半途而废。大道至简,我们应该把笔画最基本的种类提取出来,由浅入深。所以针对笔画的分类,我认为可以先把学习单独的笔画“点、横、竖、撇、捺、提”六类,之后马上再研究“折、钩、弯”三类。掌握了它们的基本形态后,就可以尝试它们之间不同的组合模式了。

    另外我觉得笔迹学需要建立一套针对现代人硬笔手写体的分类方法。虽然很多汉字笔迹学的书中列出了很多笔迹特征的分类,但并没有很统一。如果笔迹学要更快地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具有广泛性、标准性的笔迹特征体系。这样既有利于笔迹学研究的科学性需要,也符合笔迹学标准化、可快速复制性、传播性的要求。
    虽然笔迹学可能更突出的是个性化而不是类型化,但在学习掌握和快速传播的要求下,必须先要类型化,在掌握了这种类型化后,笔迹分析的操作者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才能提出往个性化发展的可能。如果一开始就走向个性化,控制不好,难免会走入歧途,这样不适合普通的学习者。

    好了,现在我通过对汉字笔画分类的学习了解,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基本概念。接下来就是继续我的笔迹特征的学习之路,把一些剩余的笔画特征学习总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