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区有什么好玩的:2008改变世界十大新想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12:41:25
2008改变世界十大新想法《时代》周刊
        提前出版的3月24日美国《时代》周刊就2008年的世界发展大势作出展望,评出了“即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想法”。不过,读者应该能够看出,这十大想法的出发点更多地还是美国,所以我们也可以看作是“改变美国的十大新想法”。

  1.美国霸权终结世界共同发展

  21世纪将颠覆我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传统看法。20世纪结束了欧洲对世界政治经济的统治,而新世纪里,随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持续发展并在国际舞台发出自己声音,我们会看到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很快会终结。

  然而这些变化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政治经济洗牌。以前的那种民族国家之间互相争夺市场、霸权和资源的国际政治生态无法再适用于现在。当下人类面临的挑战来自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保护环境、防止人口过快增长和缩小贫富差距等。要解决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人类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

  2.服务员消失了

  1916年,美国人桑德斯开办了历史上第一家超市。在那个时代,商店本来意味着你在柜台前告诉售货员你想要什么,他返身去拿给你。而桑德斯的超市里,顾客们可以自由在货架之间徜徉,挑选商品,这样的革命性创新和后来的ATM机以及加油站自助加油一样,大大影响了相关行业的运行模式。

  时至今日,当我们越来越习惯利用新技术自助购物买票的时候,精明的商家也趁机更加深入推广这一消费模式,借以削减成本。NCR(柜员机制造商)推出了一款新系统,使顾客不但可以自助购买商品,还可以自助退货。英国零售商乐购集团在美国的新超市全部采用自助结算收银台。宾夕法尼亚州的自助急诊挂号系统更绝:病人在终端前需要做的只是根据自己疼痛的位置,触摸一下屏幕上的人体图案对应部位。

  问题在于:通过这种方式,取消了服务成本,一部分繁杂的工作转嫁到顾客身上,商家的生产率大大提高了,而我们顾客则变成了没有工资的服务员。

  3.进入后明星时代

  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历程,电影明星和电影行业是否已经成为陈旧过时的一门艺术?那种靠大牌明星保证票房的模式似乎正面临改变。例如今年好莱坞最火的不是汤姆?克鲁斯,而是加拿大的艾莲?佩奇。她演出的独立电影《朱诺》一片获得各界赞扬和观众的无限厚爱,影片更是得奖无数,风头完全盖过了传统好莱坞大牌明星。

  事实上当今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剧作家和没有任何明星的动画角色创造的。电影业巨头们已经认识到大明星不一定带来丰厚收入。例如现在最大牌的雷特福德、汤姆?克鲁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去年秋季联袂演出的电影收入,只有区区1500万美元。如果是这样,好莱坞就应当停止过分养肥几只明星狮子的行为,转而培育更大基数的羊群。

  4.“消极”教育问题

  过去20年对极端主义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人们为何加入恐怖组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问题其实距离真正的事实只有一步之遥。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我们研究越深入,所得到的结论就越发混乱不堪。美国纽约警察局2007年的恐怖主义研究报告结论称:有潜力成为恐怖主义分子的人,是“正常生活中的正常人”。人们参加恐怖主义组织的原因并非贫穷或宗教,而是寻求生命意义和方向的冲动。

  而今,最新的研究课题是:人们为什么离开恐怖主义组织?这是一个更聪明的问题。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对13个恐怖组织的28名前任成员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离开恐怖组织的原因惊人地相同,那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了信念的崩溃。美国正在伊拉克和其他地方对在押恐怖分子进行“消极”(消除极端主义)教育。

  5.厨房化学

  现在对烹饪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传统的模糊做法,另一种是精确的化学实验室做法。尽管自然主义者对后者反对声浪很高,却无法阻止人们以更加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的饮食。传统意义上,我们烹饪的方式近乎愚蠢――拿叉子捅肉,再和生肉比较硬度以确定是否烤熟,把面条甩到墙上看是否已经煮烂,抑或把盐倒进手心掂量是多是少(编者注:聪明的中国人可不用这样,一句“精盐少许”全解决)。如果我们都用传统烹饪方法制药,那么我们早都死翘翘了。新式烹饪法意味着你要更细心的加工食物,你可以依靠现代智能厨具,例如有涡轮通风装置的炉灶可以非常精确地调节温度,感应式电磁炉可以比煤气灶节省两倍的能源。而这些都不是我们人力能做到的。在将来,烹饪书中应该不乏以下词句:“60度和61度下煮出来的鸡蛋味道相差悬殊。”

  6.地理工程学

  一个本不该告诉你的事实――我们也许无法阻止地球变暖,到2013年,地球的北极也许将迎来无冰的夏天。京都议定书签定后十几年来,我们始终没能达成减少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对此危机,多数人的反应是继续大声疾呼,推动环保。而也有一部分科学家已经平静地接受现实,开始考虑从另一个角度解决问题――那就是地理工程,例如在太空中布置反射镜,反射日光、将全球的房顶涂成白色减少吸热或给海水加铁,增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等。

  7.新节俭主义

  呼吁节俭在美国是老生常谈,尽管美国人从未听进耳朵里去。根据历史学家的记录,从上世纪40 年代,美国报章的头版就断断续续出现“债务威胁民主”的警告以及“厉行节俭”的劝谕。然而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人从未放弃在经济繁荣时期肆意借债挥霍的机会。如今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化,大家开始意识到:美国人无法还清他们欠下的房屋和信用卡贷款。于是新节俭主义的呼声又起,也许美国人还需要整整一代来认清事实:他们不可能通过信用卡消费积分变得富有。

  8.强制健身

  随着美国人体重的增加,冠心病、糖尿病和中风的危险也在增加。美国公司的老板们变得越来越强硬――雇员们必须改善自己的健康,要么健身,要么走人。

  造成老板们如此抓狂的原因当然是医疗保险的负担过重。罗斯福总统的“新政”把医保一项排除在外,给员工上医保成了企业的负担。人们认为这是美国资本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政府可以甩开这个负担,由企业买单。现在企业老板们不干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企业的年均医疗支出是270亿美元,到2005年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2万亿!

  9.造就“正宗性”

  “正宗”一词正成为商家竞相使用的广告语,尽管在不同情境之下其含义很难界定。

  商学院和研究机构也在挖掘“正宗性”对于商品市场的影响。传统经济学认为:买家都是理性的个体。例如是否买一把锄头取决于其用途和支付成本。

  然而新时代的研究表明:消费者经常作出愚蠢而非理性的决定。为了在非理性的消费群体中找出规律,“正宗”这样一个概念非常必要。每个人都有其认为“正宗”的偏好,譬如苹果公司的Ipod在有些人眼里看来是华而不实的无用东西,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其代表了“卓尔不群”和独立思考――也就是他们眼中的“正宗”。

  10.耶稣认祖归宗

  基督徒认为“希伯来文化”中的犹太人很教条主义地拘泥于他们和上帝订立的契约,而基督教遵循的则是耶稣与上帝之间的爱之契约。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就是这么认为的。

  但现在,各地的神学院都开始教育学生要研究原典:“如果你对前后文的理解错误,那么你对耶稣的理解必然也不正确。”

  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承认耶稣生来就是个犹太人。在他那个时代,他和信徒保罗自认为是犹太人,遵循的也是犹太教的传统,耶稣脑子里装的都是犹太人的信仰(例如净身仪式和地上天国的概念),尽管他们创立的宗教后来演变成了另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