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业总会:浅论欠发达地区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5:17:12

浅论欠发达地区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汪忠群

 

摘  要: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全国东、中、西部涌现出300多个县域经济强县,这些县区现已成为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发展路径和模式为广大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向导。本文就欠发达及落后地区存在的问题,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借鉴县域经济强县经验,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即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规模以上经济实体;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国家及省级财政应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应加大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科技及经营管理的培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从而实现推动县域经济的加速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强县;工业;农民收入

 

一、县域经济强县概况及其示范意义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县域经济概念与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非农产业、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综观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和新模式,他们当中有的是东部比较发达地区的,有的是西部比较落后民族地区的;有的在强县富民后还要追求幸福;有的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还在加快工业化;有的民营经济发达;有的国有经济强大;有的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的是农业产业化;有的是传统产业的新生;有的是现代制造业的崛起;有的是加大招商引资,搞项目上马年;有的是利用现代资金市场、大批企业上市;有的是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和第三产业,有的是利用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地理标志经济。可以说是县域经济发展“百花齐放”,优秀范例不断涌现,新模式正在形成。

工业化、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县域经济生态产业化道路、传统产业升级、地理资源优势、知识产权等,都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和新模式的重要特点。具体到各县区如何加速发展,各县应充分认清本县域各种资源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制定本县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组织县(市、区)人民努力实践,并持之以恒贯彻之,方能使县域经济持续加速健康发展。

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评估资料显示,全国309个县区经济强县,县域总面积约123.3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2193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地区生产总值约为55941.1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2.68%,地方财政收入约为2824.87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的11.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57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2720元,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1.44%、139.15%、92.26%。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数的5倍,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数的10倍。全国县域经济强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为各地区经贸合作和生产力的布局提供了科学向导。

此将全国经济强县有关数据列表比较如下:

 

二、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问题

近两年来,整个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态势是良好的。以陕西为例,其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区域布局基本形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不足和面临的问题:一是产业规模较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仍以粗加工为主,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拉动力不强。二是区域板块不大,优势不够明显,特色不够鲜明,集中连片不充分,增收优势不明显。三是生产方式落后,传统生产方式仍占很大比重,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已成为陕西省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基本差距。四是县域经济实力较弱,广大农村经济基础差,大多县区还没有步入工业化快速发展轨道,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投入杠杆作用。五是干群思想还有待进一步解放,观念尚须进一步更新,工作方法有待创新,干群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六是县域经济包含着大量的乡村经济,大量的分散经营的农村经济与大中城市的城市经济效益相比,劣势十分明显。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当前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和对中西部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坚持科学发展观,学习借鉴全国县域经济强县,中西部县域经济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树立追赶意识,强化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国家的财力扶持和政策的倾斜是重要的外部援助及输血功能,是条件和机遇的改善,当然支持力度越大越好。然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还是处决于每一个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即每个县市区的资源秉赋和组织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的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处决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农村千百万农民的聪明才智和生产积极性、创造性,这是事物发展内部的起决定作用的根本不竭动力。其关键是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切实增加广大城镇及农村居民的收入,各县、市、区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发挥各县、市、区的特色优势,确定好本地区一、二、三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和目标,分类指导,切实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有关扶持、协调和服务工作,以干克难,持之以恒,向既定的目标奋斗。

(一)应大力发展工业。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可以说是至理名言,也是全国经济强县的普遍经验。发展工业尤其要注重发展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实体,特别是第一产业的龙头企业,这些经济实体大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些经济实体的壮大,有利于带动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把广大分散经营的农户纳入产业化规模经营体系中,从而拉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为此,县、乡、村领导干部应特别重视改善投资环境,转变观念,加大招商引企、引资力度,加强模向联合,与知名企业联姻,从而较快地、较多地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例如: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军坝村招企引进一家金圣水泥粉磨建材企业,年产高标号水泥100万吨,产值超5亿元,可以吸纳剩余劳动力300余人,需运输服务车辆200台左右,09年投产,达产后可使该村生产总值翻几番,可使该镇经济生产总值因引进这一家企业,一年内就可以实现产值翻番。又如该县双乳镇也是引进一家中昌塑料管生产企业,现已投产,达产后也能使该镇经济总量由2008年的2200万元增加到8200万元,迅速实现翻番,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当代陕西》资料显示:近年来,我省引进蒙牛、安德利、康师傅等知名品牌企业24家,建厂31个,投资总额达39亿元,年产值50亿元,为农民提供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引进知名企业落户,是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陕西省经济发展新布局》强调:“要抓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这个关键,进一步增加投入,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百千万中小型企业发展工程为抓手,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以转化资源为支撑,加快培育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这一要求切中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到目前,我省已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1177个,产业覆盖粮食、果品、畜牧、花卉、蔬菜、水产等10多个类型,涉及43.67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3348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03元。可见,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经济,可以有效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经济,要根据各自县市区域的资源秉赋和优势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特色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这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经济,能够引导农民推进区域经济规模经营,实现由传统小农户分散生产向集中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能促进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走产供销一体化路子,实现适度规模与大市场对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拓宽发展思路与空间,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潜力,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生产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提升可持续发展力。如陕西水果种植面积已达到1327万亩,均居全国首位,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7%,贡献额达到390元;关中的蔬菜专业村、陕南的蚕桑专业村、生猪养殖专业村成功实践,证明这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走向产业化经营的必由之路,这些专业村单一商品生产收入一般都占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的70%以上,足见其对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程度。

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要坚持发展产业与转移农民并举,在延长产业链上增加农民收入,应加强配套产业建设,扶持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不断增加附加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结合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品牌,走种、养、加、销一体化路子,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降低风险和成本,实现收入稳步快速增长。作为县域经济腹地的广大农村发展一村一品,可以是种植业、养殖业,也可以是加工业等类型,一般是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方式。其发展的组织模式成功的经验显示应为“公司+合作社(或协会)+农户”。例如:安康市汉阴县联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组织的生猪养殖就是这种发展模式。该公司创始人成云从1998年投资4万元建场养猪起步,运用“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发展模式,经过十年的发展使公司和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到2008年该公司已发展成固定资产518万元,存栏纯种母猪486头,二元仔猪1348头,公司占地30亩,年产值562万元,总资产900万元,新建成标准化圈舍18栋,6000余平方米。发展合作社社员205户,组建了安康市第一个养猪协会,开展仔猪供给、防疫、饲料、技术、管理、销售配套服务,目前已发展会员560余人,每年为养殖户销往外地生猪达57000余头,繁荣了市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该公司董事长表示,力争三年发展,联发合作社年出栏三元商品猪达到10万头,培育定单养殖大户1000户,实现产值过亿元的发展目标。该公司的经营模式不仅仅使公司10年资产增长100余倍,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带来的辐射效应,创直接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有效地促进了该县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还可以兴办肉食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吸收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种植业也可以借鉴公司+协会+农户组织模式发展生产。如魔芋加工销售企业+协会+农户。如汉阴县正丸魔芋食品加工企业,不仅收购、加工、销售本县生产的魔芋,还远从外省购进魔芋加工,产品远销本省、外省和日本。汉阴县军坝村组织村民种植高产脱毒红苕,用红苕加工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苕粉丝,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到外省及公安部,红苕渣养猪,这样经过加工,可实现种植业亩产值8000元。

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程,离不开县、乡、村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完善配套服务,加强科技培训,强化部门协调配合,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应把它当作一个系统工程去抓,政策措施配套,方能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村经济实力。

(三)国家及省级财政应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我省农民人均政策性补贴收入102元,占当年收入增加值的26.5%,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及“三农”的扶持力度加大,社保体制的完善,农民获得政策性收入比重还会增大,国家还应加大对城镇、乡村住房及公共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这既是国家提出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要求,也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举措。搞好城镇化建设,同样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建筑建材业的发展,可以较大密度的吸收剩余劳动力进入建筑,建材及服务行业就业。如汉阴县从事陶土生产机砖机瓦企业,近15年来企业产品始终供不应求,产品远销到外市、县,外省,且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就是因为这10多年来城镇建设快速发展需求带来的结果,使得建材企业生命周期延长。为此,地方政府应整合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资金,结合城镇道路、医疗、文化、水电、通信等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捆绑使用,规划设计一步到位,按规划分先后逐步建设,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带动一方发展,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准,促进生产力发展,拉动消费需求,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加大对县域劳动力的文化及科技培训,提升广大劳动力的素质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和市场经济环境里,劳动者所具有的文化、技能和思维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创造社会财富的多与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的多、少、高、低,最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县域经济发展的快与慢也与区域党政领导及广大干群创新观念也有很大关系。在全国2000个县域经济单元中,步入县域经济强县的309个,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矿产资源丰富而呈强,有的是地理区位起了很大作用,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得益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的正确,组织社会生产力投入实践力度大,政策配套措施得力,宣传号召力强,加大干群培训,启发民智,从而推动县域经济跨入全国强县行列。为此,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县区党政领导应借鉴全国经济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及模式,结合本县实际,更新观念,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干群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奋斗。二是对广大干群加强文化、科技、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劳动者都长上智慧的翅膀,增强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增加财富收入。培训内容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先进实用的科学文化、能较大幅度提升创业者收入的实用致富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技能为基本内容,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长抓不懈。三是区域党政各部门干部应加强培训,提升干部素质,强化服务和责任意识。他们应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也是加速发展县域经济的组织者,他们应深入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线,化解生产一线矛盾和疑难,为基层服务好。对他们应实行工资与工作职责挂勾,与职责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绩效相联系,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社会生产力凝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总之,上述四个方面的途径措施,共同构成了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方面,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就如同开启了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动力机,再辅之以法律、道德、基础教育等方面力量的配合,那么县域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民的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