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平衡球德国的游戏:建筑大师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1:43:23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
  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建筑德国师,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并称二十世纪中期现代建筑四大师。

[编辑本段]简介

  童年的时候,密斯小名是路德维希·密斯。青年时,他在父亲的雕塑店里工作,后来搬到柏林加入了Bruno Paul的工作室。接著1908年到1912年间,密斯在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工作室工作了4年。彼得·贝伦斯的工作环境影响了他对那个年代设计理论与德国文化是否能够结合的一些看法。
  青年时的密斯已经是一个慎重、沉默的思考者。他发现自己具有一些设计的天份之后,就决定将原先的名字之后,加上了凡德罗姓氏,而舍弃了原先平凡的玛丽亚、蜜夏埃尔等字。凡德罗这个姓氏带有一些贵族的感觉。
  改名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业。为德国的上流阶级设传统德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当时他非常敬佩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特别是卡尔所惯用的宽广比例、立方体容量般的设计手法,还有散布的、折衷的经典空间配置,让密斯感到到这是一个建筑世纪的转折点。他的设计作品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布西耶与格罗皮乌斯大力推动的新的现代结构建筑﹙称为先锋派﹚。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局部的修饰都被拿除了,而以实用功能为主,运用新材料钢、混凝土、玻璃等重新塑造建筑形象的现代建筑手法。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族们浪费华巧的实证。
  1919年密斯大胆的推出了一个全玻璃帷幕大楼的建筑案,让他赢得了世界的注目,随后他设计出了许多精简风格的建筑,并在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时,达到事业高峰。此馆的设计后来在他诞辰100周年时原址重建,1930年密斯在捷克波尔诺(en:Brno)的作品图根哈特别墅(en:Villa_Tugendhat)也被视为此高峰期的经典建筑。
  密斯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宣言莫过于“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而他本人也在自己新世纪的建筑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建筑哲学。后来20世纪风靡世界的“玻璃盒子”源于密斯的理念以及终极一生对于玻璃与钢在建筑中使用的研究。
  密斯·凡·德·罗奖又称欧盟当代建筑奖,由密斯基金会颁发,1986开始,用以奖励欧洲的优秀高品质的当代建筑作品,每两年评一次。密斯基金会的成立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改变了20世纪全球城市天际线的大师。

[编辑本段]设计理念

  魔鬼在细节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由此可见他的严谨与他的理念。
  少就是多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品味出来,而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留白要留多少,怎么留?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流通空间”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毫无疑问,这在当时属于创造性的突破。开创了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它对西方来说是新玩意儿,而在古老的东方,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工匠早已知道并精通了流动空间这一概念。而著名的<<园治>>更是将其理论化了,“步易景移”,“虚实互生”,苏州园林就是最好的证明,咫尺天涯就是他们对“流通空间”出神入化的理解与应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文人对这种空间的理解与密斯又何其相似.。
  与二十世纪其他三为建筑大师中的赖特不同的是,密斯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显露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向往,但俩者又有着惊人的共通性。而他的流通空间之所以与中国园艺全然不同,就在于德国人骨子里严谨和实用性,他是室内环境,所以更趋于实用。而中国园林的流通空间是刻意营造的随意的,他是室外的,它更是流动的,更趋于观赏性,抛开它们的表象,二者又的确在本质上是共通的,在为人营造的这些有限环境里的无限空间中,,显然二者都成功了.。

[编辑本段]大师的经典作品

  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1928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 Germany)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1930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House, Brno)
  1933 德国柏林 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
  1948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
  1956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皇冠厅(Crown Hall IIT)
  1959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NY)
  1968 梅隆 科技馆(Mellon Hall of Science)
  1968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Berlin, Germany)
  荣誉
  Friedensklasse des Ordens Pour le Mérite (1957年)
  英国皇家建筑协会金牌奖(1959年)
  美国建筑师协会金牌奖(1960年)
  柏林艺术奖 (1961年)
  自由代表奖章 美国 (1963年)
  德国联邦金牌奖 (1966年)
  代表作品
  阿罗伊斯 李尔(Alois Riehl)住宅,柏林,(1907年)
  佩尔斯(Perls)住宅,柏林, (1911年)
  黑尔街(Heerstraße)住宅,柏林,(1913年)
  坎丕勒(Kampner)住宅(已毁),柏林,(1921年)
  莫司勒(Mosler)住宅,柏林,(1924年)
  沃尔夫(Wolf)住宅(已毁),古本 (1926年)
  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与卡尔·里本克奈西特(Karl Liebknecht)纪念像(已毁),柏林,(1926年)
  白院聚落(斯图加特住宅展)主持人之一,斯图加特,(1927年)
  图根哈特别墅(Tugendhat),捷克,(1928年-1930年)
  朗根(Lange)与艾斯特尔博士(Dr. Esters)别墅,克雷费尔德,(1928年-1929年)
  万国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1929年)
  Verseidag公司工厂建筑,克雷费尔德,(1931年)
  列克(Lemke)之屋,柏林,(1932年-1933年)
  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伊利诺州,(1946年-1951年)
  伊利诺斯工学院校园规划,伊利诺斯
  伊利诺斯工学院建筑系馆(克朗楼)
  湖滨公寓,芝加哥,(1950-1951)
  Seagram大楼 与非力普·强生(Philip Johnson)合作,纽约州,(1954年-1958年)
  新国际画廊,柏林,(1965年-19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