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池形状图片大全:摄影沦为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9:27:57

摄影沦为艺术:

-----请将艺术化摄影放到另一只筐里去

    认清摄影的边界,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是保持摄影尊严的问题。我注重的是摄影最善于干什么,而不是能干什么。            

    我所说的“艺术化”摄影,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其实也夹杂着画意摄影、艺术摄影、主观摄影、概念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形式主义摄影、灵魂摄影、立体摄影、荒诞摄影、观念摄影、抽象摄影等类别的摄影表现形式,总之是与文献纪实摄影、社会纪实摄影、新闻报导摄影或称之为“直接摄影/如实摄影”等等无关的摄影。宏观讲,“艺术化”摄影的特征主要体现于如下五方面:           
         [1] 绝对的主观立场与意志;       
         [2] 不以忠实或还原客观对象为目的;                [3] 不以呈现客观对象的时空坐标为目的;                 [4] 只注重主观思想、情感、艺术、视觉等方面的表现与表达;                 [5] 具有浓重的与艺术语言、符号、形式等密切相关的各种元素。               把以能够忠实呈现客观对象及其时空坐标为本质属性的摄影予以“艺术化”,既可视为是对摄影传统的“革命”,也可说是对摄影传统的“反动”。摄影术发明后,在经历了170年漫长里程的今天,表面看来,我们似乎已无须计较照相机究竟善于干什么的问题;换言之,你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子也无可非议。但是出于概念性划分意义上的,我以为摄影的功用在本质上总要有一个“边界”,才能辨别乃至说清一些作品的性质。而这个边界----便是主观与客观、艺术与非艺术、主观意志坐标与客观时空坐标之间的分界!     我愿意将此边界的一边称之为本色摄影,而另一边则为视觉艺术。形象地说,本色摄影与艺术化摄影之区别,亦如水果与蔬菜之区别。我不反对以照相机及其相关事物为工具将摄影鼓捣成五花八门视觉艺术的做法,不反对作者绝对主观的艺术性表现与表达,只是不要称之为摄影。因为摄影的担当离不开呈现客观对象的时空坐标;换言之,客观对象的时空坐标是摄影的命根子!所以,真正或曰理想的摄影,应该是----既可表现与表达摄影者的主观思想立场、道德情感、生活哲理等等,也可相对忠实地呈现客观对象的时空坐标。     早在1922年左右,被视为“新现实主义”的德国摄影家阿尔伯特-伦格-帕契便率先把“如实摄影”作为一种美学探索,从而矫正摄影沦为画意艺术的造作风气。同期,保罗-斯特兰德与爱德华-韦斯顿亦在美国大力倡导以直观的、避免矫揉造作的现实世界为摄影对象,从而批判曾主宰了摄影界长达三十年之久的主观摄影与画意摄影。四十年后的1967年,李-弗里德兰德、嘉里-维诺格兰特、黛安-阿勃丝三人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所举办的名为《新文献》的摄影展,再一次证明纪实摄影并非只停留在实证性的文献意义上。而在亚洲的日本,摄影家北井一夫的《走向乡村》组照,也引领了日本“新纪实摄影”的大跨步发展,同时更是对大规模城市化给日本所带来莫大负面影响的批判……          而 “艺术化摄影”是无法起到直接介入、反映社会问题并影响到社会的作用的,因为摄影的“艺术化”无法达成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观看与揭示,更多只是作者对自我心灵的关照与表达。作者只想道出自己想说的话,不以是否能呈现客观对象的时空坐标为目的,退一步讲,那他其实大可不必非要动用摄影或照相机,可用的媒介与工具海了去了,何必来背这个“不伦不类”的摄影的名声呢?!难道是因为自己画画功夫太差的缘故么(请原谅,我之所以做如是之想,也因许多将摄影艺术化了的人,八成皆来自于美术界人士)?

    认清摄影的边界,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是保持摄影尊严的问题。以往我已说过多次----我注重的是摄影最善于干什么,而不是能干什么!亦如改锥最善于做的是将螺丝钉拧进拧出,尽管你也可以拿它捅人。所以,我建议还是把“艺术化摄影”放到另一只筐里去论吧,诸如曼·雷、莫霍利、巴耶尔、弗孔、威特金、帕克哈里逊、尤斯曼之类,依我看,他们不是摄影家,但都是艺术家,都该去美术界混。倘若有人非要把他们连推带搡地弄到摄影里来,且以为摄影只要戴一顶“艺术”的帽子就升段位了,那我也只能告诉他说,正相反,这叫----“摄影沦为艺术”!

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白色栅栏》

 爱德华-韦斯顿作品

 

曼-雷作品 

 

弗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