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乐园地址在哪里:毛泽东:打麻将靠手气 谁知道搞钢铁不能凭手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20:46
毛泽东:打麻将靠手气 谁知道搞钢铁不能凭手气

2011年02月14日 08:42
来源:成都党史 作者:王真

核心提示:反过来又想到“物质不灭”的原理,“黑砣砣”中的铁元素(Fe)应该还存在,投入高炉,或许还能炼出铁来。(认真说来,钢铁生产没有一定的冶炼设备和技术等条件是炼不出来的。)《李锐往事杂忆》一书中342页记;1959年“庐山会议”时,7月11日晚毛主席找周小舟、周惠和李锐谈话时,“去年是几件事都挤在一起了,打麻将十三张牌,基本靠手气。谁知道搞钢铁这么复杂,要各种原材料,要有客观基础,不能凭手气。”

本文摘自《成都党史》网站2007年7月10日,作者:王真 系成都市老干部,1959年11月任成都市委秘书长,原题:《记述“大跃进”时期的一些情况》,注:节选为原文中关于大炼钢铁部分。

1958年至1960年发生的“大跃进”,距今已有48个年头。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次重大失误。使我国的国民经济不仅未能尽快向前发展,反而造成大的倒退。不少地区发生了饿死人的惨痛事件,教训极其深刻。记述这一段历史,虽然心情沉重,但出于党性的驱使,还是尽我的可能把所能记述的情况记述下来,供后来者借鉴,恐怕还是有些裨益的。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党的八大以后,“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之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开来。加之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这是党中央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下,对“大跃进”的正确评定,必须以此为准绳来认识和记述历史。

“大跃进”时期,我正在成都市委工作。先后担任市委工业部副部长、市委委员,成都市生产委员会主任;1959年11月以后,担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因职务的关系,我能参加市委常委会,能了解一些全市的情况。原来打算只记述成都市的一些情况,但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许多事情说不清、道不明,要记述成都的情况,离不开全国和全省的情况。不把全国、全省的情况搞清楚,必然是“以其昏昏”,咋能“使人昭昭”!于是,本文的题目便将《记述“大跃进”时期成都市的一些情况》改变为《记述“大跃进”时期的一些情况》,每一项运动也从中央写起,再及省、市了。为此一来,不得不翻阅大量的我手头拥有的材料,而且又须与《毛泽东传》、《毛泽东选集》、《中共党史大事记》等相印证,以免谬论流传,误导读者。幸有薄一波所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忆》一书尚在手中,使许多疑难得以澄清,否则只好搁笔而已。

至于四川省和成都市的一些情况,原本我有许多工作笔记,“文化大革命”中被“革命造反派”“抄”走,损失殆尽;本人现已是耄耋老人,脑梗阻、脑萎缩、脑供血不足,记忆力严重衰退。只能把自己尚能记到的事情和借助手头有的材料加以整理成文,献给读者,难免挂一漏万了。

编者注:以下为原长文第二部分节选。

(二)大办钢铁运动

从党中央提出15年赶上英国的口号以来,发展钢铁、机械、电力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被提到了党中央的重要日程上来,尤其是钢铁工业。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党中央在南宁召开工作会议,讨论195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会上毛主席严励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斥之为方针性的错误,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泄了六亿人民的气。中央一些领导同志作了检讨。使党内反映右倾保守,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发展起来,掀起了“大跃进”运动,一些地区和部门纷纷提出了不切实的“高指标”计划。

钢铁产量步步攀升,越攀越高。

1958年2月3日,薄一波同志(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经委主任)在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上,作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提出1958年钢产量计划为6248万吨,比1957年的535万吨增长17%。

3月20日,冶金工业部长王鹤寿同志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告,提出我国的钢铁工业10年内可以赶上英国,20年或稍多一点时间赶上美国。毛主席对此报告十分欣尝,称之为“一首抒情诗”。3月8日至26日的“成都会议”上,毛主席三次表扬了王鹤寿。

5月5日至23日,党的八大二次会议,讨论“二五计划”(1958—1962年)的第二本账时,王鹤寿同志发言说:1959年钢产量可以达到1200万吨,1962年3000万吨,1967年7000万吨,1972年12亿吨。5年超过英国,15年赶上美国。5月18日,毛主席采纳李富春同志(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的意见,明确提出:“七年赶上英国,再加八年或者十年赶上美国。”

5月26日至30日,第48次政治局扩大会议,鉴于赶上英美的时间在逐步缩短,因此将1958年的钢产量定为800万到850万吨。6月5日,王鹤寿同志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拟出1958年6月到1960年6月两年内将钢的年生产能力达到3600万吨水平的规划方案,交给刘少奇同志,6月9日中央政治局批准了这一规划方案。

6月7日,冶金部向党中央报送《1962年主要冶金产品生产水平规划》将1962年的指标定为6000万吨。比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二五计划”第二本账的第二方案的指标又提高一倍。6月17日,政治局在中南海西楼开会,由刘少奇同志主持,薄一波同志汇报1958年计划执行情况时,预计钢的产量可能达到900万吨,1959年初步安排钢产2000万吨或2000万吨以上。

6月18日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召集政治局常委和彭真、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廖鲁言、黄克诚、王鹤寿谈话,毛主席表示他赞成提高钢的生产指标。经过研究,1958年的钢产量预计完成1000万吨,1959年钢产量预计改为2500万吨。

谈话时毛主席对薄一波同志说:“现在农业已经有了办法了,叫做以粮为钢,全面发展,你工业怎么办?薄没有多加思索就回答说:工业就‘以钢为纲,带动一切’吧!”毛主席说:“对,就按这么办。”他认为机械工业也很重要,提出机械工业也是纲,电力和铁路是先行。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以钢为纲》的文章,后来广泛使用的“以钢为纲”,三个“元帅”(钢铁、机械、粮食)两个“先行”之说,即本于此。

6月19日晚,开大区协作会议,毛主席先召集中央一些同志谈话,王鹤寿同志也参加了。毛主席问王鹤寿:“去年是五百三,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为什么不能翻一番?”王鹤寿说:“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所以中央内部决定1958年的钢产要达到1100万吨。

7月31日至8月2日,赫鲁晓夫来华访问,毛主席向赫鲁晓夫讲,我们今年产钢1070万吨,明年2500万吨到3000万吨。赫鲁晓夫不大相信,只说“中国的同志提出来的计划大概我们相信可以完成。”跟随赫鲁晓夫一起来华的总顾问阿尔希波夫,陈云同志同他谈话时问及明年我们钢产计划能否完成时,阿氏笑了一下,说“很大的计划,伟大的计划,能完成百分之八十、九十也是很好的。”当薄一波同志在宴会前日同阿氏谈起此事时,阿氏表示:“你们的计划太高了,恐怕实现不了。”薄说:我们有群众路线,把土法炼铁炼钢加上去,计划一定能实现。阿苦笑了一下,说:“土法炼钢再多也没有用。”

8月17日至30日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布公报时,薄一波同志建议公报数不提1100万吨,只提1070万吨,毛主席同意了薄的意见,薄即通过了胡乔木同志。会议公报:“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用最大的努力,为在1958年生产一千零七十七吨钢,即比1957年产量五百三十五万吨增加一倍而奋斗。”

怎样完成?

1070万吨的高指标怎样完成?中央领导和冶金部以及各个冶金企业大家都心中无数,毛主席又如何呢?他也有怀疑。直到8月30日,他还说:“我是观潮派、算账派。”今年能否搞到1100万吨钢?“我总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因此毛主席提议,在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套着召开工业书记会议,吸收省、市、区的工业书记参加。会议由薄一波同志主持,李富春同志作报告,陈云同志两次到会讲话,薄一波作总结。毛主席在扩大会议,协作区主任会议和接见工业书记们多次讲话都讲了钢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讲重要性。谈年内生产1100万吨钢,明年搞2700万吨—3000万吨钢,苦战三年,达到5000万吨钢,是关系全国人民的大事,是一场大战。

——讲工作重点转移。说农业问题已经解决,要求第一书记从现在起把工作重点转到工业上来,抓工业重要是抓钢铁。

——作自我批评。说题目是他出的,但他一直没有抓,如果实现不了,他要作检讨。

——强调要大搞群众运动。说资产阶级和苏联的一些人,说我们在工业方面搞群众运动是“游击习气”、“农村作风”,其实我们这一套是正规的马克思主义作风。

——强调纪律。针对当时钢铁生产调度不灵,影响生产的现象,毛主席强调:“冤有头,债有主”,“完不成生产或调拨计划,要按纪律办事,要铁的纪律,不要豆腐纪律”,“马克思要与秦始皇结合起来”。(以后中央内定了六条纪律处分:警告、记过、停职留用、留党察看、撤职、开除党籍)。

陈云同志讲话中提议,要依靠党委,发动群众,搞“土炉子”。说“土炉子”在中国的命运还有一个时期。薄一波同志在总结时也讲“土炉子”。他说:“毛主席指示,对‘土炉子’要有信心,不能泄气。即使一百个土炉子中只有一个出铁,那就很好,就算插上了红旗,其余99个都应当向他学习。”30日下午,薄一波同志领着鞍钢、武钢、太钢等几个大厂和主要钢铁产区的工业书记,去毛主席那里,一个一个当面向他担保,保证完成任务。但毛主席还是不放心,因为只剩下四个月了,时间紧迫,毛主席念了一句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5日又发表社论,《全力保证钢铁生产》,要求其它部门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组织各种运输工具保证钢铁需要。

四川省和成都市也不能落后。9月7日,省委在重庆召开第八次全委会议(扩大),通过了《关于1958年钢铁生产的紧急指示》,要求全省紧急动员,投入大办钢铁运动中去。有铁矿的县、区机关,工厂企业,都要搞钢铁生产的试验田;原来有高炼的地方,增加建设一批“小高炉”;“土高炉”较多的地方要增加一批有机械设备的“洋高炉”,组成无数的“高炉群”。争取到1958年度以前建成1000到1500个有机械设备的高炉。在省委的督促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土高炉”从9月中旬的15万座,增加到7万多座。冶金企业由139个增加到689个。全省调集800多万(约占1957年四川总人口7200万的11%以上,比全国平均10%的多一成)劳动力上山找矿,建立“小高炉、土高炉”炼铁。《四川日报》号召:“不见铁水不离炉,不获全胜不下山”。由李井泉第一书记挂帅,不断地召开电话会议督战。并且成立了省钢铁办公室,具体督促各地大干快上。

成都市在认真传达中央和省委指示的基础上,首先从领导机制上着手,由市委第一书记廖井丹挂帅,全体书记齐上阵抓钢铁生产。分“两条战线”作战:一条是四个生产钢铁的工厂,由三位书记挂帅,配以必要的助手分工负责各厂的生产。无缝钢管厂是当时成都最大的钢铁企业(年产钢100万吨),冶金部直属厂。该厂正在基建过程中,增建了转炉车间,由廖井丹同志负责;成都钢铁厂,是成都市新建的地方工业的重点。国务院1958年5月30日批准建厂,规模年产生铁18万吨,钢15万吨,钢材13万吨。在市委领导下,由新建厂办公室具体安排,8月1日破土动工,新建33立方高炉两座,9月14日炼出了成都市破天荒的第一炉铁;新建的3吨转炉,也于11月13日炼出了第一炉钢,使成都市从此成为既有了铁、又有了钢的城市。该厂由书记冯焕武同志挂帅、由张坚同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计委主任)协助,抓好基建和生产。由郭实夫书记负责、王真协助,抓刃具厂和机车厂的钢产任务(刃具厂炼钢车间是电炉炼钢,生产刃具所需的特殊钢;机车厂铸钢车间生产机车所需的铸钢件,由转炉炼钢,我和该厂书记任道永一起值夜班守候炉之督促生产两厂生产的钢产量,当时都算在全市钢产量任务之中)。第二条线是两个城区和一个郊区面上,动员群众大办钢铁的战线。城区部分由米建书记和赵鸿图同志(重工业局长)负责,郊区由张堃书记负责,各区由区委书记挂帅抓钢铁。

在“书记挂帅”的同时,区两级都成立了“钢铁生产办公室”,专责抓钢铁生产。市“钢办”由张坚同志任主任,赵鸿图和董明德同志(统计局长)任副主任,协助市委抓钢铁生产的日常工作,督促检查,调度协调,承上启下,每天向省钢办和市委汇报生产情况,向下传达省、市委指示。

市委于9月15日召开了第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动员部署我市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会后全市主动掀起了高潮。各系统、各区、各单位所有机关、团体、学校、工商企业、军队……统统动员起来,组织人力、物力,奔赴附近地区如温江、雅安、阿坝、绵阳等各县,找矿的找矿,找到矿石后就地或在成都市区兴建土高炉、炒钢炉、焖钢炉、锻钢炉、坩锅炉等各式各样的冶炼设施,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热火朝天地投入了大办钢铁运动。市区内有所谓的“东炒、西焖”(即东城抓炒钢,西城搞焖钢)。据统计,全市共建各种冶炼钢铁的设施1150座,每座设施实行“三班倒”生产,每班以10人左右计算,上阵的人力即达30万多人,再加上山找矿的人力和搞后勤的人力,总计约40万即使每班以5人计算,也需15万人,加上后勤也要25万人大军办钢铁。每个炉子都要有鼓风设备,有鼓风机的用机器,没有鼓风机的用“风箱”,一时间“鸡毛贵如油”。当时市委给我的主要任务是大办地方工业,我抽时间到成都热电厂附近和前进铁工厂附近的“小、土、群”去参观,看到了参战群众冲天的干劲,令我十分感动。另一方面,看到炼出来的“渣铁不分”(即矿渣与铁水不分)状如“牛粪”样的一砣一砣的“黑砣砣”(全国统称之为“烧结铁”)心中真不是滋味,这哪里是铁啊?化费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生产了这些个“黑砣砣”,这算干得啥事?反过来又想到“物质不灭”的原理,“黑砣砣”中的铁元素(Fe)应该还存在,投入高炉,或许还能炼出铁来。(认真说来,钢铁生产没有一定的冶炼设备和技术等条件是炼不出来的。)《李锐往事杂忆》一书中342页记;1959年“庐山会议”时,7月11日晚毛主席找周小舟、周惠和李锐谈话时,“去年是几件事都挤在一起了,打麻将十三张牌,基本靠手气。谁知道搞钢铁这么复杂,要各种原材料,要有客观基础,不能凭手气。”

当时省委抓得很紧,经常在晚上开电话会,李井泉同志亲自主持,听取各地区的汇报,上得快的予以表扬,上得慢的批评,并且交流各地的经验。同时,省钢办还布置成都市收拣废钢铁1万吨。市级机关带头,将自行车的衣架,护泥板,烧杠炭的火盆、大钳,市委办公楼的某些铁件都拆卸下来当“废铁”上交。一些地方还把居民家中的铁锅、铁炉,甚至衣柜上的金属附件都撬了下来,严重地损害了群众利益,也损害了党的形象。到12月12日,电话会议上省委宣布:四川全年产钢7029万吨,产铁8888万吨,按国家下达的计划,分别超额4%和234%提前完成了计划。不久市上也宣布:年计划产钢12万吨的计划也提前完成。(后经核实,“洋钢”为7325吨,其余多“土钢”。)

12月22日,《人民日报》以套红通栏标题报导:“1070万吨钢——党的伟大号召胜利实现”。至12月31日,全年累计钢产量为1108万吨。据1959年8月16日,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1958年产钢1108万吨,其中有308万吨是“土法”生产的“土钢”,“洋钢”为800万吨,比1957年的535万吨增长495%。一场史无前例、举世无双的全民大办钢铁的运动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