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六味风水宝地:社交礼仪: 《交流的技巧与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12:36

社交礼仪:

     《交流的技巧与艺术》

  交谈作为一种双向沟通的方式,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1)交流的双向性。

 

美国语言心理学家罗西· 萨尔诺夫说过“交流是双行道” ,“没有回应的谈话是无效谈话,说话艺术最重要的应用,就是与人交谈” 。交谈的过程,实质上是交谈双方交互发出信息与交互接收信息的过程,是一种双向交流,双方必然自始至终扮演既是听者又是说者的双重角色,双方都要自觉地围绕某一共同的话题,各抒己见,互相反馈。因此,交谈者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听,听说兼顾,互相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如果各说各的,互不相干,或只有一方说,另一方被动地听,都不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


(2)交谈的灵活性。

 

一是话题的易转移性。一般来说,交谈都有一定的目的,但在交谈进行过程中,听说双方出于某种需要常常自由地转换话题。这就要求交谈者做到言随旨遣,并根据谈话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自己说话的内容和方式,灵活地组织话语,以便获得较好的谈话效果。即使是遇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也可以根据交谈的条件或目的,随机应变,摆脱窘境。至于日常聊天,话题更为自然、随意。二是地点的随意性。交谈既可在郑重的社交场合,也可在日常生活情景中。总之,可以比较灵活地处理。


(3)鲜明的口语特征。

 

交谈通常不需做书面准备,多半是边想边说,语言信息的传递非常快,说话人没有过多的时间对语言进行加工润色,一般是用通俗平易、浅白清晰、好说易懂的语言说话,不太讲究词语的华美,所以口语色彩相当鲜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句式短,话语简洁明快,容易上口入耳,方便信息快速传递;二是带有丰富的口语词汇,如方言俚语、行话、流行语等;三是话语连贯性不强,甚至省略了某些内容。由于双方同在一个语境中,交谈的目的、内容明确,所以说话即使是不连贯,有较多的省略语,双方都能听得懂,即便是说错了或对方听不明白,也可以进行纠正、重复、解释和补充。

 

语言交际礼仪的关键是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然而,如果仅有这种良好的愿望却使用不当的表达方式,结果仍可能事与愿违。所以交谈既要强调主观动机,又必须讲求实际效果。如何使两者兼顾,切斯特菲尔德爵士(Chesterfield)是国际礼法家推崇的谈话艺术大师,他曾经留下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忠告:


(1)常常说话,但不要说得太长。


(2)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3)少讲故事,除非贴切而简短,以绝对不说为妙。


(4)切不要拉住别人的衣袖或手讲话。


(5)随和众人,不要独断自尊。


(6)在成分复杂的人群中,避免辩论。


(7)勿作自我宣传。


(8)外表坦白而直率,内心谨慎而仔细。


(9)谈话时正面视人。


(10)不要随便播散或听受流言蜚语。


(11)不要模仿他人,也不要赞许他人的模仿。


对于言谈交际的一些准则,我国古书也有大量记载,孔子曰:“辞达而已矣。”(枟论语· 卫灵公枠)即言词是以达意就可以了。关于言谈与心理,我国古话有:言谈之道,攻心为上 发人曲衷,动之以情 以虚求实,曲得所谓

 

下面谈谈语言交际的三项基本要求:


一、态度谦虚诚恳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人类高尚的品质。古往今来,人们给予它崇高的赞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谦虚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生长。”我国也有“谦受益,满招损”的古训,更有如毛泽东所说“谦虚使人进步”等伟人哲士赞美谦虚的至理名言。谦虚本身就是一种“礼”的表现。

 

只有在交谈中谦虚礼让、多听少讲、先听后讲,像俄国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在开口之前,要把舌头在嘴里打十个圈,才容易赢得对方的好感,才可能给人以诚恳谦虚、可以信赖、可以合作的印象。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也认为:“我决定避免一切直接触犯他人感情的活动和一切独断自尊的言论。我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表示肯定的字眼,如‘当然’ 、‘不用说’等,而代以‘照我看’ 、‘我觉得怎样怎样’或‘似乎’ 、‘好像怎样怎样’ ,不久,我便发现这种态度改变的益处。”可见语言交际时,谦虚是相当重要的。怎样才能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谦虚,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呢?可用以下四种方法:


转移对象法

 

当受到表扬和赞美的时候,如果你感到在众人面前窘迫的话,不妨想办法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用巧妙的“脱身法” ,把表扬和赞美,“嫁接”到别人身上。有一年“八一”节,贺龙参加了兴县的文艺晚会,一位“少年诗人”朗诵他的新作:“我要讲一个英雄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南昌起义,这个英雄就是贺老总!”刚朗诵到这里,突然有人喊:“小鬼你这话不对头,南昌起义怎么只有一个英雄!”说话的正是贺老总。贺老总把他叫到跟前,亲切地说:“小鬼,我告诉你,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周恩来副主席,还有朱德、刘伯承、聂荣臻同志,那时我还不是共产党员呢,能算什么英雄呢?不过你朗诵得极有感情,回去好好改改,改好再朗诵,下次我一定还来听。”

 

贺老总不让“少年诗人”歌颂自己,而是把歌颂的对象转向周恩来、刘伯承等人,充分地表现了他谦虚、豁达、虚怀若谷的品质。


a. 自轻成绩法


任何称赞和夸奖,都不可能毫无缘由,或是因为某件事或是因为某方面的成绩。这时你不妨像绘画一样,轻描淡写地勾勒一笔,却在淡泊之中见神奇。牛顿创建的“牛顿力学”闻名世界,当朋友称他为伟人时,他谦虚而真诚地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怎么看我。不过,我自己觉得好像一个孩子在海滨玩耍的时候,偶尔捡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是,对真正的知识大海,我还没有发现呢。”牛顿把知识看成大海,把自己的巨大成就看成是几只“贝壳” ,而且说得十分轻松,似乎他的成就就连一个孩子都能取得,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自我谦虚的精神,而且极富情趣。


b. 相对肯定法


面对别人的称赞,如果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不但起不到谦虚的作用,反倒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正如俗话所说:“谦虚过度等于骄傲。”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人屡见不鲜,比如有人称赞某演员演技高超时,她竟不屑一顾地说:“这算啥!”言外之意,她的真本领还没有拿出来。相反,有人在称赞鲁迅先生是天才时,鲁迅先生说:“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鲁迅先生否认自己是天才,但却肯定自己珍惜时间这一优点,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


c. 妙设喻体法


直言谦虚,固然可贵,但弄不好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特别是两个人之间,如果仅仅说“你比我强多了”这类话,容易产生嘲讽揶揄之嫌。遇到这种情形,你不妨用一个比喻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谦虚。


一天,郭沫若和茅盾两位文学大师相遇了,他俩谈得非常愉快,话题很快转到鲁迅先生身上,郭沫若诙谐地说:“鲁迅先生愿做一头为人民服务的‘牛’ ,我呢? 愿做这头牛的尾巴,为人民服务的‘牛尾巴’ 。”听说郭老愿做“牛尾巴”,茅盾笑着说:“那我就做‘牛尾巴’的毛吧! 它可以帮助牛把吸血的‘大头苍蝇’和‘蚊子’扫掉。”郭沫若看着茅盾说:“你太谦虚了。”


这两位文学巨匠围绕着鲁迅先生“牛”的比喻,充分展开联想,一个自喻为“牛尾巴” ,一个自喻为“牛尾巴”上的“毛” ,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位大师谦虚博大的胸怀。


二、亲切自然


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适当做些手势是可以的,但不要手势过多,也不要动作太大,更不能手舞足蹈。与人谈话时,距离太远或太近都不好,不要用手指指人,也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更忌讳讲话时唾沫四溅。谈话时,双方应相互正视、相互倾听,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更不要看书报或者面带倦容、哈欠连天,也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如玩指甲、弄衣角、搔脑勺、压指节等等,这些动作都不礼貌。


如果是许多朋友一起交谈,讲话的人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其中一两个熟悉的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倾听的人,除了特别注意正在说话的人外,你的目光也应偶尔光顾一下其他的人。应该使在座的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要只让两三个人说话。对于比较沉默的人,亦应设法使他开口,比如问他:“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或“你有什么看法”等等。


三、语调平和沉稳


语调是人们流露真情的一个窗口,愉快、失望、坚定、犹豫、轻松、压抑、狂喜、悲哀等复杂的感情都会在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中表现出来。它不但展现着一个人的感情世界,也表露了他的社交态度。那种心不在焉、和尚念经的语调绝不会引起别人感情上的共鸣。因此,交谈时的声音大小、轻重、粗细、高低、快慢有着具体的规范:


(1)发音清晰易懂,不夹杂地方乡土口音。


(2)放低声调比提高嗓门来得悦耳。


(3)委婉、柔和的声调比粗厉、僵硬的声调显得动人。


(4)发音稍缓,比连珠炮式易于使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