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半岛背后鬼洞山吗:绮石的虚劳证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12:37
绮石的虚劳证治 字号:大 中 小 绮石,一称汪绮石,约为明末医家,具体姓名及详细生卒年月、籍贯均难以考证,但称之为绮石先生,以善治虚劳病证而著称。其弟子赵宗田于《理虚元鉴·序》中说:“绮石先生医道高玄,虚劳一门,尤为独阐之宗。”绮石对虚劳的研究,十分重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首先对《内经》(难经》等诸经典著作加以研究,同时学习前贤的经验、著作,集其所长,兼以己见,形成了自己对虚劳的系统观点。

    对于历代医家的学说,绮石特别对李呆、朱震亨、薛己三家之说侧重研究,他认为三家之说各有特长,但各家之说又有所偏,故不能过于拘泥,应当兼而取之,针对虚劳病的特点灵活运用。他说:“夫东垣发脾胃一论,便为四大家之首;丹溪明滋阴一著,便为治劳症之宗;立斋究明补火,谓太阳一照,阴火自弭。斯三先生者,皆振古之高人,能回一时之习尚,辟岐黄之心传者,然皆主于一偏,而不获全体之用。是以脾胃之论,出于东垣则无弊,若执东垣以治者,未免以燥剂补土,有拂于清津之肺金。滋阴之说,出于丹溪已有弊,若执丹溪以治者,全以苦寒降火,有碍于中州之土化。至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此实一偏
之见,难为古人讳者,而后人沿习成风,偏重莫挽,凡遇虚火虚热,阴剧阳亢之疾,辄以黄柏补肾、知母清金,未能生肾家真水,而反以熄肾家真火。”“又执立斋补火之说,用左归、右归丸,不离苁蓉、鹿茸、桂、附等类,而不顾其人之有郁火无郁火,有郁热无郁热,更不虑其曾经伤肺不伤肺。夫虚火可补,理则诚然。如补中益气汤,用参、芪、术、草之甘温以除大热,然苟非清阳下陷,犹不敢轻加升、柴、归、姜辛热之品,而反施之郁火郁热之症,奚啻抱薪救火乎!” 这段话的意思,既强调了李呆、朱震亨、薛己各自的学术特点,但又根据虚劳病的病因、病机,加以客观评价。盖李呆补脾胃有利于肺金,然其用燥剂补脾,则又有对具有清肃之性的肺脏不利的一面,因燥烈之品易伤肺阴,且其性多升,不利于肺之肃降;朱震亨滋阴降火的用药方法,由于滋腻太过,苦寒败胃,对于后天脾胃运化亦有其害,亦妨碍人身正气的恢复;至于薛己补肾中水火,然其用药过于温热,对于虚火病证中有热郁火郁证者,亦有其害。所以,绮石总结后说:  “执两端以用中,合三部以平调,”在诸家见解的基础上,结合虚劳的病机,恰当进行治疗,方是治法。

    绮石的代表著作为《理虚元鉴》,全书分上下两卷,卷上分述虚劳脉因证治及防护,卷下记载虚劳本治方2:首和治虚药讹18辨,是一部治虚劳的专著。     
  其主要学术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劳致病六因说
    在《理虚元鉴》一书中,绮石撰写“虚劳有六因”一文,认为产生虚劳的原因,有六个方面,包括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境遇之因、医药之因等。

    (1)先天之因:所谓先天之因,绮石认为虚劳病的产生与父母有关,由于父母精血不盛,致使子女出生后,先天精气不足,根底有亏,则体质脆弱。因此在其生长发育时,正气不足,多易生病,往往出现虚劳的先兆,例如幼时多惊风,骨软行迟,稍长则读书不能出声,或写字动辄手振,或喉中多痰,或胸中气滞,或头摇目瞬等,这样的人,至二十岁左右多易患虚劳。因为幼多动风、骨软行迟是肝肾不足,声音不出是肺金亏衰,动辄手振及头摇目瞬亦是肝肾不足,而喉中多痰、胸中气滞又是脾肺失调。由于五脏亏虚,故易患虚劳之证。

    (2)后天之因:包括酒色、劳倦、七情、饮食等所伤。色欲则伤肾,本不强固;劳神则伤心,心神被耗;郁怒则伤肝,肝失和调;忧愁则伤肺,肺失清肃;思虑则伤脾,脾失健运。这些后天之因,或先伤气,或先伤精,或先伤神,而“先伤其气者,气伤必及于精;先伤其精者,精伤必及于气”,最后均可导致人身精气神耗伤,日久变成虚劳之证。
 
  (3)痘疹及病后之因:此种原因都是由于病后余邪未尽,或调理失当,正气亏虚所出现的虚劳继发病证。由于痘彦或其他疾病在发病过程中,或有伤阴,或有伤阳,而调理失宜,正气未复。伤阳则脾胃气虚诸症可见,如面白、神萎、不耐劳动、不禁风寒等;伤阴则阴血枯少,肺失滋养,宣降失常,可见声哑哮喘、伤风咳嗽等,久而亦可成劳。至于痘疹一病,即今之天花,虽现在已经消灭,但在当时确有实际意义。
 
   (4)外感之因:系由于感受六淫之邪,伤风久而不已,使肺失宣降,咳久不已,正气消耗,渐成正虚邪实,邪难外祛;若其人素体阴虚火旺,则肾精亏虚,肺失滋养,久而亦可成劳嗽,此即所谓“伤风不醒结成痨”。   

    (5)境遇之因:主要指生活环境,若人所处生活环境艰难,致使其人情志抑郁,久而难予解脱,以致或伤神耗气,或耗血伤阴,亦可久而成劳。正如绮石在{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所说:“七情不损,则五劳不成。”

    (6)医药之因:主要是指医药治疗之误,例如病非外感而过用发散,汗出而伤津耗气;病非停积而妄用攻伐之品,邪气未去而徒伤正气;或非里热而妄用苦寒,使阳气受损,中焦脾胃受害;或体弱受邪而妄投滋补之药,致使邪气不散而郁久化热,久则伤阴耗液等;均可使原来本非劳证者,由于正气不断损伤,病情变化而逐渐加重,转为虚劳。
 
   总之,绮石论虚劳的病因,从正与邪两方面加以论述,注重了正虚是疾病的根本病机,故不论先天后天,还是从内因外因分析,其观点是这些病因,或伤气,或伤阴,或伤精血,或伤神,只要使正气不断损伤,均可成劳。


二、虚劳的病机
     虚劳一般总由人体正气之虚而成,而正气之虚关乎五脏。绮石通过深入研究,根据五脏的相互关系和虚劳病的特点,提出应以肺、脾、肾三脏之病机最为关键。他说:“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 绮石并解释说:“肺司治节之令,乘清肃之化,外输精于皮毛,内通调乎四渎,故饮食水谷之精微,由脾气蒸发之后,悉以肺为主,上荣七窍,下封骨髓,中和血脉,油然沛然,施于周身”,此段话强调了肺在虚劳症中的基本病机,盖肺主气而司治节,人身的水谷精微之气皆由肺气之输布而达于周身上下内外,若肺之阴精阳气不足,输布不利,则周身失去濡润温养,会产生人身正气虚衰之象,虚劳病因之而产生。

     对于脾为虚劳症主要病机的问题,绮石认为“脾为百骸之母”,“人之一身,心上肾下,肺右肝左,惟脾胃独居其中”,“中央旗帜一建,而五方失位之师,各统其列。……其节制如将令之不可违”。绮石将脾胃的功能比喻为中央的旗帜,意在说明五脏以脾胃为中心。盖中焦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其有消化腐熟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是人身后天气血化生之源,营卫气血、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均赖其以充盛。若脾胃虚衰,化生无源,则正气不得化生以充养,日益以衰,虚劳诸症因之而生。

    肾为性命之根,亦是虚劳病机之本。盖肾居下焦,内有水火,有如坎卦。盖坎卦主北方之水,肾为水脏,故相应为坎(三)。坎卦为一阳陷于二阴中,故肾中亦有真火。绮石云:“二阴者,真水也;一阳者,真火也。肾中真水,次第而上生肝木,肝木又上生心火;肾中真火,次第而上生脾土,脾土又上生肺金。故人生之本,从下而起。……以为五脏六腑之根。”,所谓真水真火,即肾中元精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和动力根源,故肾中水火充盛,精气充足,则百病不生。反之,若肾中精气亏虚,五脏化生无源,必然随之而衰,虚劳之病亦会随之而生。

    绮石阐述虚劳,虽然重视肺、脾、肾三脏,然而对虚劳病证的认识,还十分重视辨析阴阳。他说:虚劳之病,“或为阳虚,或为阴虚。阳虚之久者,阴亦虚,终是阳虚为本。阴虚之久者,阳亦虚,终是阴虚为本。” 说明在虚劳病的发病过程中,由于体弱病久,往往表现病证复杂,阴损及阳,阳损及阴,但总有标本之不同,或阴虚为本,或阳虚为本,这对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绮石认为,阴虚之病,统之于肺。其病可有数种,如劳嗽、骨蒸、吐血、潮热,甚至为尸疰。他不同意前人治阴虚但从肾水不足人手的观点。他认为。前人治阴虚者,统之以肾水,六味丸、百补丸之类,不离知、柏者是”。这种认识,往往用药苦寒滋腻太过,反有损害中州脾胃之弊,为此,他提出“专补肾水者,不如补肺,以滋其源”。意在通过补肺以达到金水相生的目的,并非置肾脏于不顾。  
 
   绮石论阴虚病机,多从阴虚阳亢\伏火刑金的角度加以阐发,他说:“若夫阴虚阳亢,木火乘时,心火肆炎上之令,相火举燎原之焰,肺失降下之权,肾鲜长流之用,以致肺有伏逆之火。”“以其火在肺叶之下,故名伏,以其火只星星,便能使金令捍格,故名逆。。田其中心意思是由于阴虚阳亢,肝火、心火、相火亢奋,火性炎上,最易伏于上,而肺为娇脏,其性属金,又最易被火邪所伤,故邪火内生,贼火伏逆,肺脏首当其冲。绮石认为,其临床表现,“症必胶痰固膈,吸短呼长,脉必细而数,细为血虚,数为火胜,此在少年为劳嗽之根,四十以外,为血疾虚火之兆” 。临床上,虚劳出现的多种症状,无不与此病机有关。如肺为火伤,治节无权,精微失布于上下,留连胸膈,滞而为痰;痰老胶固不解,痰结气壅故见劳嗽;郁火伤肺,损其血络,遂致痰中带血;若火载上上逆,肺金损伤之至,发为吐血;火邪燔灼肺金,肺脏燥涩,气逆不已,则为干咳;阴精枯少,荣卫失和,则发为骨蒸,如此等等。所以,绮石总结说:“阴虚劳证,虽有五劳七伤之异名,而要之以肺为极则,故未见骨蒸、劳嗽、吐血者,预宜清金保肺;已见骨蒸,劳嗽、吐血者,急宜清金保肺。”田强调了阴虚之证病机与肺的密切关系。

    至于阳虚之病,绮石将其统之于脾,但又有夺精、夺火。夺气之不同。由于色欲过度,可以导致夺精。而精又是人身命火之原,又为气之所主,因此,夺精则火与气每兼损伤,由夺精而导致夺火、夺气。劳役辛劳太过,则会损伤真气,所谓。劳则气耗”。而气又为火之属,为精之用,所以,夺气者又每兼损火伤精。夺火者,可由于夺精而致,亦可以由于过服寒凉药物,使命火衰竭而成。由于三夺之后,可以见有多种病证,所以绮石说:“尝见阳虚者,汗出无度,或盛夏裹绵,或腰酸膝软而成痿证。或肾虚生寒,木实生风,脾弱滞湿,腰背难以俯仰,历股不可屈伸,而成痹症。或面色觥白,语音轻微,种种不一,然皆以胃口不
能进食,及脾气不化为急。”@这里,绮石将阳虚症状,归为三类:一者周身阳气不足的表现,如汗出、畏寒、面色觥白、语音轻微等;一为肾命阳气不足之象,如腰酸膝软、肾虚生寒而成痹证之类;一为脾胃阳气不足,不进饮食等。绮石实将阳虚之证归于脾肾二脏。一般而言,阳虚之治以补火、益气、填精为法,注重肾命。而绮石强调若病者不进饮食,则阳气化生无源,每会因此导致亡阳气脱之候。因此,脾胃之气充盛与否,则是阳虚诸证之本,即所谓阳虚之证,悉统于脾。

    总之,绮石阐发虚劳的病机,从阴阳分证,从五脏人手,虽认为与心、肝、脾、肺、肾诸脏均有关,但其中于肺、脾二脏尤为重视,较之以先后二天脾肾论虚劳病机者,尤有区别。其对阴阳精气亏虚之证的认识,虽认为各有不同,但又十分注意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阴虚之久者必阳虚,阳虚之久者阴亦虚,夺精者必夺气,夺气者亦夺精,因此治疗既不可寒凉太过以伤阳,又不可偏执补火以伤阴,这些看法,足以补前人之所未备。


三、虚劳的证治
  治疗虚劳,当从五脏人手,盖五脏虚衰均可导致虚劳之病,因此当从五脏分治。绮石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治虚有三本”,认为虚劳之治当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即“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指出治疗应选用清肺、调脾、补肾三个环节,其施治次序应“先以清金为主,金气少肃,则以调脾为主。金土咸调,则以补肾要其终”田。但他对前人补肾之法提出异议,前人补命火不离桂附,治阴虚药不离知柏,各有弊端,桂附过用易伤阴精,知柏过用反败脾胃,所以他认为补肾水者,不如补肺以滋其化源;专补命火者,不如补脾以建其中,使精生于谷。为了防止过执苦寒、辛热补益肾命之弊端,提出了“余惟执两端以用中,合三部以平调,一日清金保肺,无犯中州之土;一日培土调中,不损至高之气;一日金行清化,不觉水自长流,乃合金水于一致也。三脏既治,何虑水火乘时,乃统五脏以同归也”。治脾、治肾之法,前人研究颇多,“而清金保肺一着,尚未有透达其精微者”。这正是绮石的发明独特之处,故绮石对此详细介绍。

    1.清金保肺
    对于阴虚的劳证,绮石强调应以治肺为极则,主张以清金保肺为大法,在具体应用时,绮石有着丰富的经验,其立法处方,以清润流降为主。他说:“虚劳之痰,由火逆而水泛,非二陈、平胃、砂仁等所开之痰;虚劳之火,因阴虚而火动,非知、柏、芩、连、栀子等所清之火;虚劳之气,由肺薄而气窒,非青、枳、楂、蔻、苏子等所豁之气。强调治理虚劳“一禁燥烈,二禁伐气,三禁苦寒是也”。

    对于具体药物的应用,多选用丹皮、地骨皮、桑白皮、白前、桔梗、泽泻、生地、麦冬、五味子、茯苓之类。绮石认为,桑白皮气清味甘,能清泻肺火之有余,甘能补肺气之不足;桔梗禀至高之气,具升浮之性,兼微苦之味,至清故能清金,升浮故能载陷,微苦实为治节君主之剂;丹皮、地骨皮,平正纯良,用代知母、黄柏,有成无败,丹皮主阴抑火,更兼平肝,地骨皮清火除蒸,更兼养肺;生地滋阴,阴滋则火有制而不浮越;麦冬清、人参补、五味子敛,三者肺脏之病不可缺一者也;茯苓其质重,其气清,其味挟,重能培土,清能益金,淡能利水,夫金清水降,能开水之上源,土气调平,自能益气之母。

    常用的方剂,绮石根据病情不同,辨证选用。如干咳有声无痰,喉中燥痒,用清金甘桔汤(桔梗、川贝、麦冬、·花粉、生地、元参、白芍、丹皮、甘草、灯芯);若此证因色欲太过而致者,用琼玉膏(生地、茯苓、人参、蜂蜜);若劳嗽痰中带血丝,多因郁火伤肺所致,治宜清金甘桔第二方(桔梗、生地、白芍、丹皮、麦冬、元参、川贝、茯苓、阿胶、甘草)。

  绮石治疗吐血,认为最宜清金保肺,因为清金可平肝木,火不再炎,初期可选用犀角地黄汤,不效可选胶菀犀角汤(白芍、丹皮、麦冬、元参、川贝、茯苓、阿胶、甘草、地骨皮,百部、紫菀、犀角);吐血量多,可用炒蒲黄、炒侧柏叶、陈棕炭,佐以紫菀、犀角、生地、白芍等,或用清金散、碧玉丹等以泻其火;仍不止者,加服童便。至于劳热骨蒸,用清热养荣汤(柴胡、丹皮、地骨皮、生地、白芍、当归、元参、茯苓、麦冬、生甘草、灯芯)以清火润燥,养荣疏邪;至于病至传尸阶段,可用百部清金汤(百部、地骨皮、人参、麦冬、桔梗、生地、丹皮、芍药、茯苓、甘草)。充分体现了绮石清金保肺的清、润、疏、降相合的用药法度。   

    此外,在虚劳治疗时,尚须注意有无表邪,若有表邪,不能蛮补,亦不能敛涩,这样会使邪气留恋,病情加重,应先用柴胡、前胡以疏表邪,加用桔梗、贝母、马兜铃之类清润而不呆滞者,以清理肺金,而后才可用清金润肺滋阴之剂。

    2.甘温益气
   对于阳虚之治,绮石主张以甘温益气为大法,但应注意气与精、神的关系。盖心主血而藏神,肾主志而藏精。精气神三者之间,以先天生成过程来看,是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的主宰来看,是神役气,气役精。即神用则气耗,气耗则精伤。因此对于阳虚有关诸证的治疗,绮石从以上关系考虑。例如心肾不交,而见梦遗滑泄,渐至恍惚,神疲体倦,甚至骨痿难行者,此由夺精而致,但神疲体倦,属神气均耗;又如惊悸怔仲,虽属神伤而心神不守,但亦有气耗在其中。因此。他主张治疗时,  “于滑精梦泄种种精病者,必本于神治;于怔仲惊悸种种神病者,必本于气治。盖安神必益其气;,益气必补其精。”

  在具体处方时,选用养心固本丸(生地、当归、茯神、山药、芡实、萸肉、陈皮、甘草、五味子、莲肉)、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归养心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芡实、五味子、甘草、熟地、枣仁、茯苓、山药、当归身)、归养心肾汤(生地、熟地、黄芪、白术、山药、芡实、茯神、枣仁、当归身、萸肉,五味子、甘草)等,以甘温之剂,益气、补精、宁神,三者兼顾,可谓独具特色。至于阳虚之甚者,绮石则主张益气固本,选方如图本肾气丸(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生地、炙甘草、酸枣仁、煨姜、鹿角胶)、还元丹(远志、杜仲、牛膝、补骨脂、山药、茯神、锁阳、五味子、枸杞子、山萸肉,熟地、菖蒲)等方。前者虽然称之为益肾固本,实则
以补中为急务,后者则以培补肾气为中心。可见绮石阳虚之治总在脾肾二脏,而急补中气以治阳虚,注重精气神三者的关系,综合益气、宁神、补精之品为一炉,以甘温益气之法治阳虚,是绮石的经验之处。


    四、虚劳的防护
    绮石不仅对虚劳的诊断、治疗提出了一系列认识,而且十分重视其病的预防与调养,他说:“患虚劳者,若待其已成而治之,病虽愈,亦是不禁风浪、不耐辛苦之人矣。善治者,必于其未成之前,审其现何机兆,中何病根,尔时以一二要言指示之,令其善为调摄,随用汤药十数剂,续用胶丸二三斤,以断其根,岂非先事之善策哉。”其论虚劳的预防调养,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节  节指节制,即保养精神。盖由于五志七情等刺激,往往伤气耗神,使人气机失调,久则正气虚衰,而成虚劳。此种原因所致之病,由于长期精神刺激不能解脱,因而治疗往往难以奏效。绮石认为,对此只能通过个人精神情绪的调节,以解除病因,取得疗效。而调治之法,又须根据个人性情之所偏不同而进行纠正。例如:性情放荡而不收敛者,宜适当节制嗜欲以调养精神;性情拘滞而不能开通者,宜节制烦恼以养神;性情偏激而不稳重者,宜节制忿怒以养肝;性情烦躁而不冷静者,宜节制过于辛劳以养人身之力;若性情好计较琐碎小事而不坦荡者,应当节制思虑以养心;若因过度悲伤而不解脱者,又宜节制悲哀以养肺。以上六种情况,绮石强调用节制情志太过的方法,来调养五脏精神,以助长人身正气,防治虚劳。

    2.知防  即防止四时感受外邪。盖虚劳之人,正气已虚,若再感受外邪,必然更伤正气,往往使病情加重,对虚劳之人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绮石强调,在一年四季,春季要防止风邪与寒邪为患;夏季要防止暑热之邪为患,又要防止因暑贪凉;长夏季节要防止湿邪为患;秋季要防止燥邪为患;冬季又要防止风寒之邪。此外,若初感外邪,更要防止食伤于内,宜减少饮食,否则会使病情加重,于虚劳之人更不利。

    3.二护  绮石认为,外邪伤人以风寒之邪为最多见,而寒从足起,风从肩俞、眉际而人。因此,平时要注意防护两足、肩俞和眉际,以免感受外邪,防虚劳病于未然。

    4.三候  盖一年之中,由于春初之时,木旺火升,火灼肺金,故不利于虚劳之人。仲夏之时,湿热大行,火热亦克肺金,亦不利于虚劳。夏秋之季,伏火灼金,亦对虚劳有害。因此,在此三候之时,绮石认为尤应十分注意调摄。否则,往往会使病情加重,不利于早日康复。

    5,二守  守指经常遵守。所谓二守,即指虚劳之人,一要坚持服药,二要坚持摄养。盖虚劳之病,总属慢性疾病,且属虚证范围,因此,治疗时,不能很快痊愈,只有坚持服药与摄养,才能恢复健康,所以,服药调理与养生养性,所宜常守。
 
   6.三禁  禁指禁止,禁忌。虚劳之人,正气已虚,其病机或由阴虚而火动,或由气虚而逆,或是火逆上迫,因此,不应选用燥烈、苦寒、伐气之药,此三类药物当为禁忌。若用平胃散、二陈汤、砂仁之类燥烈药物,往往助火伤阴;若用苦寒之知母、黄柏、黄芩、黄连、栀子等,又可损伤阳气,败坏脾胃,又不能清阴虚之火,无益而有害;若用青皮、枳壳、香附、豆蔻、苏子等破气之品,不仅不能治疗因气虚弱所致的气机壅滞,反而徒伤正气,加重病情。

    总之,绮石从情志、气候、用药、饮食等方面,提出了虚劳的预防调养诸方面的注意事宜,全面而又具体,颇有独到之处。

    [结语]
     绮石为明代医家,姓氏里籍无从考正,其所著《理虚元鉴》一书,专论虚劳。对虚劳的病因、病机、证治、防护等多方面均有见地,而自成体系。其“三本”、“二统”  “中和为治”的主张及临证用药处方,独具特色。尤其对虚劳从肺论治更有发挥,清金保肺治法独树一帜,发前人所未发,对后世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