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大峡谷是几a:【宋代词人列传】—岳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7:42
',1)">',2)">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开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为秦桧害死。孝宗时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词存3首。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历代名将不乏其人,但能够在中国文化中成为神祗一样存在的,古来惟有关羽和岳飞。前者成为“义”的化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三国演义》小说的揄扬,而后者则是先以他一生的壮烈,成为国家民族的一缕忠魂,垂千古不朽之声名,此后才涌现出一批批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作品,以口为碑,演说之,歌咏之,颂扬之,而在这些作品里,又无一不寄托着后人对他的无限景仰和同情。《说岳》以后,一系列作品,无不为岳飞安排身后殊荣、阴司复仇,甚至索性有的创作,如清代《倒精忠》一反历史上真实的悲剧结局,写他不但不曾被奸臣昏君迫害而死,反而指挥精兵,直捣黄龙,达成了他生前的志向,虽然是虚幻之言,也代表着普遍人心中的美好愿望。
岳飞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不单单是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引人注目,也不单单是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结局使人痛惜震撼,更主要的,是他“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理想,正是当时呻吟于敌酋铁蹄之下半个中国的百姓人心所望。古来多少杀人盈城、流血遍野的将军都已被人淡忘,千秋万载垂名青史,被后人称为名将、当作战神一样崇拜的,往往都是保国安民,以救济天下为己任,而不是为开疆扩土而杀戮。岳飞“一代靖忠,读其词如见其人”,他的“壮怀激烈”,是为天下人而奋一腔热血,也令读者为之热血激昂,这样的人,这样的词,能令懦夫起志。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他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词。宋词的音乐早已失传,可是但凡在国内读过中小学的孩子,一般最早学会歌唱的宋词却正是这一首,虽然已是后人谱的曲,并非还原古代的音乐,但名作的光芒却不会有丝毫的减弱。关于这首词,词史上对其作者一直有着争议,认为可能是伪托与坚信是岳飞创作的两种观点相持不下,各有证据。其实完全不必如此较真,只要能够真实的表达出这一种深沉的为国为民情怀,即使真是后人所托名,也不掩其光彩。历史上不乏出自伪托的名篇,从班婕妤凄凉哀怨的《团扇诗》,到李陵悲愤郁结的《与苏武书》,以及蔡文姬痛苦呐喊的《胡笳十八拍》……伪托而成名作,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它要不啻如从肺腑流出,让所有人都能认可这是该历史人物的真实心声,做到这个程度,也可以说虽伪而存真了。话又说回来,这首《满江红》,确实是岳飞所作的证据已经越来越多,难以抹杀,也许真伪之争,早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岳飞还另有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也是同样慷慨激昂: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词今存有岳飞亲笔墨宝,其下有元末收藏者的跋语,说这首词可能是作于绍兴七年(1137),金人将起初在北方所立的傀儡政权伪齐刘豫废黜,岳飞向朝廷请求增兵,伺机恢复中原,建议却未被采纳。在之前他已出兵连捷,克复了襄阳六郡,由此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成为“中兴四大名将”之一。当时才三十二岁的岳飞并未以建功封侯为人生最高追求,而是一心一意想要挥师北上,收复失地,解救呻吟于铁骑之下的中原百姓,“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是自问自答,但这哀鸿遍野的战后惨景却并非想象,而是残酷的真实,他的心里装着的也并非赵宋一家一姓的天下疆域,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这些军民同胞而产生的救护意志——虽然他的爱国思想,也是难以避免的和当时的忠君意识渗透在一起。
世事每与人愿违,岳飞抱着这一腔爱国热忱,所保卫的小朝廷却在享受他们这批“中兴名将”带来的局势稳定的同时,开始了以求和为主、但顾眼下的软骨政策。绍兴八年秦桧出任丞相,代表南宋朝廷与金议和,南宋一方割地称臣、跪受诏书,不但将岳飞等将士好不容易取得的胜利拱手让人,也将整个国家降到了无比屈辱的地位。这使主战派大臣都忧愤难当,却又无可奈何。大约就在此时,岳飞作了一首《小重山》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该词情调低沉,与前面两首气概忠愤激昂的《满江红》似不相类,这正是英雄的苦闷:他们可以视敌人如无物,却无法对付阻碍成事、私心为己的奸险小人,何况奸臣的后面,乃是他们无法触及、连怀疑也不能怀疑的皇帝本人?和议成后,岳飞在淮西宣抚使的任上,按规矩这种国事必须上表文庆贺,他的贺表里却充满了讽刺意味,说:“救暂急而解倒悬,犹之可也;欲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尖锐的指出南宋朝廷的与金议和并不是什么“解民倒悬”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一己私利置半个中国百姓于不顾的无耻屈辱勾当。这篇表文为世人所传诵,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对自己效忠的当权者却毫不容情的进行批判,了无驯服之意,他必然不能为那个阴暗委琐的小朝廷所容,杀机在这时就已经伏下了。
此后岳飞在“直捣黄龙”的壮志将伸之际却被十二金牌召回,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在风波亭上,这一系列的悲剧情节,久已为古今人所共愤,可以无庸叙议。值得玩味的倒是《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的一个细节:起初岳飞入大理狱时,有一个狱卒本来一直服侍他很勤谨恭敬,一日却忽然一反恭谨之态,倚门斜立,流露出鄙夷不屑的样子。岳飞正在诧异,狱卒开口道:“我平生以为岳飞是个忠义之臣,所以那么恭谨的服侍你,如今才知道你不过是个逆臣!”岳飞向他请教缘故,狱卒说出如此一番大道理:“君臣之间,一点容不得怀疑,疑心则会生乱。君若疑臣,臣子当诛;臣若疑君,臣子必反。现在皇上已经怀疑你岳少保了,你若不死的话,出狱之后,则必定反过来对皇上也产生疑惧之心,怎么可能不反?你要谋反简直是确凿的了,所以你便是逆臣!”岳飞震骇无语,仰天长吁,过了一晌索笔画押,终于认下了原本受尽严刑拷打、也始终不肯屈招的强加于身的谋反罪名。狱卒也就服侍他恭谨如初。——这个故事中的狱卒,不知是否秦桧一方安插的说客,抑或只是激于“忠君”之心而发此厥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这番话的确击溃了岳飞的精神堤防,甚至比秦桧无耻的向韩世忠说他的罪名“莫须有(也许有)”还要来得厉害。“君臣不可疑”五个字,实则近乎强盗逻辑,岳飞既然已经被作为“君”的高宗所见疑,除了一死,竟无路可走,而“见疑”云云,何尝不是杀人的借口?最大的原因,只不过岳飞忠于国家的同时,却妨碍到了他这个“君”的私利而已!明代人在岳墓前赋词揭发:“笑区区一桧竟何能?逢其欲。”其实,早在岳飞仰天长吁,索笔画押的时候,他便已心知肚明,真正想要自己性命取悦于金人的,并不是金人派来的奸细宰相秦桧,恰是自己一直发誓效忠的皇帝高宗。许多年前,他曾经带兵路过衢州龙游县北的乌石院,在壁上题云:“绍兴三年假宿幽岩,览山川之胜,志期为国扫平黠虏,恢复舆图,迎二圣沙漠之还,辅圣主无疆之运。”这是他早年的壮志雄图,却不料自己一想辅佐的“圣主”,却是天下最大的卖国贼!当他在诬陷自己的罪状上签字画押的时候,想必一霎时心灰意冷。不世出的英雄名将,便这样在彻底的绝望和悲愤中,与副手张宪、长子岳云,一同被害死在风波亭上,年仅三十九岁。
宋代志怪小说集《睽车志》中记载一则灵异故事:岳飞死后,临安附近的居民,在一次扶乩(古代一种迷信活动,大约是将一枝笔夹在木板中间,由两人扶住木板,让笔在沙盘中自己写字。)中,竟然请到了岳飞的英灵降临,题了一首绝句:“经略中原十二秋,功多过少未全酬。丹心似石今谁诉,空有游魂遍九州。”(《西湖游览志》亦载此故事,第二句作:“功名过眼未全酬”。)这首诗中充满冤抑不平之气,鬼神之说自不可信,总是当时人为岳飞感到不平,从而以傅会传说来寄托他们的愤慨。秦桧听说后十分痛恨,逮捕了扶乩的人,判了流放的罪名,有人竟遭到迫害而死。严厉的高压政策,只能传达出高层的惶惶不安,更适见英灵浩气,是千秋万古长存人心之中的。
宋末元初周密所作《志雅堂杂抄》也记录了一首岳飞名下的鬼诗:“百战间关铁马雄,尚余壮气凛秋风。有时醉倚吴山望,肠断中原一梦中。”岳飞身后安眠在西湖之畔,时人假托出这样的诗句,多半也是希望他英灵不泯,还能长驻吴山越水之间,留下凛凛劲节之风供人瞻仰吧!五百多年之后,另一个民族英雄张煌言因抗清失败,被押北上,过杭州时写诗明志: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渐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诗中颔联“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前一句指明代被冤杀的著名忠臣于谦,后一句便指的是至今端坐于“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之下的岳武穆王。他虽生前冤抑以死,却以至诚至忠、为国为民的血性之气,给后人留下永远的丰碑,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只要再逢上民族危亡的抉择关头,他始终是爱国志士的指路明灯。
作者:雨后微香
',3)">
⊙当你把脚印留在我家园,你就走进了我的心田里,我会用感激的目光注视你,紧追寻着你离去的足迹,把幸福与快乐给你带去。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