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黏怪物研究所壁纸:刘墉:最成功的角色是父亲 - 青年文摘在线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32:33

刘墉:最成功的角色是父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刘轩渐渐长大,渐渐理解了父亲那颗沧桑、满怀期望的心。
  
  作为华人世界引人注目的作家和励志大师,刘墉的才情和成就,自23年前的散文集《点一盏心灯》开始,举世皆知。但近年来,一个新人的名气似乎比刘墉更大,他就是刘墉的儿子刘轩。
  
  叛逆儿子叫板励志大师
  
  当年,还在台湾师范大学读大三的刘墉,就悄悄和同学毕薇薇结婚。这个追求浪漫爱情的文学青年,根本不知道婚姻里的另一个角色—父亲。妻子为他生下儿子刘轩时,他既兴奋不已,也有些手足无措。
  儿子出生后不久,刘墉获邀主演舞台剧《武陵人》,并受聘担任成功高中美术教师,每天早出晚归,每每回到家儿子都在睡梦中,以至于刘轩见到他时从来都不叫“爸爸”,而叫“刘老师”。和儿子的感情还没建立起来,1977年,刘墉又被派往美国推广中国文化,一年只有两个月左右在台湾。刘墉一心想把儿子培养得出人头地,和儿子在一起的少之又少的时间里,他也从不带儿子出去玩,而是给儿子讲大道理,让儿子多看书、作画。这让刘轩很讨厌爸爸回到台湾。
  刘轩7岁时,刘墉受邀到圣若望大学兼任中国画指导教授,他携妻儿移民美国,一家人定居曼哈顿。刘轩终于可以天天见到父亲了。因为此前一直跟随母亲生活,刘轩性格内向、胆子很小,对父亲有莫名的抵触情绪。刘墉觉察到了,对妻子说:“教育儿子是父亲的天职。现在你把刘轩交给我,自己爱干吗就干吗去。”
  为了训练刘轩的胆识,培养他对小动物的热情,刘墉经常带他去郊外,甚至还抓蝗虫给他吃,吃完后就要求他把经历写到作文里。刘轩在作文里写道:“我老爸真是个怪人,为了培养我对动物的兴趣,竟然让我吃蝗虫。”
  刘墉像全职保姆似的,对儿子的学习、生活,甚至是理想,都事无巨细地安排、包办。每当刘轩反抗时,他就正告儿子:“爸爸9岁就失去了父亲,你应因为拥有父亲而努力上进和无比骄傲。”
  刘轩学习英语,没多大兴趣,上初中时,班上要举行演讲比赛,他回家后跟父亲演讲,说得结结巴巴。陪他练了半天还不见长进,刘墉气不打一处来:“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没用的儿子!”刘轩扭头就跑进了自己的房间。那一天,刘轩没有再出来,也没有吃晚饭。第二天早上,他对父亲视而不见。在收拾儿子房间时,毕薇薇赫然发现石膏板的墙壁被砸了个大洞,上面还有点点血迹。一向放手让丈夫管儿子的她这下终于爆发,冲刘墉吼道:“你这样教育刘轩,他的名字到时就叫刘庸得了。‘庸才’的‘庸’!”妻子的话把刘墉呛住了,他突然想起有个朋友曾提醒自己:“父母太聪明,子女可能会平庸;如果父母按照自己的尺度去要求孩子,往往会适得其反。”想到这里,刘墉内心深处突然对儿子生出一丝愧疚,从不接送刘轩上下学的他,破天荒开车去学校接儿子。
  刘轩坐在车里对父亲不理不睬,刘墉讨好地开玩笑:“嗨,小子,莫非你把我当成出租车司机了?”刘轩头也不抬地答道:“是的,我回家后就给你车钱!”
  足足过了一个星期,刘轩才愿意和父亲说话。那是刘墉生命中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儿子的这次“大反水”让刘墉醍醐灌顶,他决定对孩子“放任自流”:在大事上给儿子方向,让儿子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不违法乱纪就行,其他的事情全都由刘轩自己看着办。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刘轩却不领情,他依然对父亲心存芥蒂。父亲喜欢孩子穿着整洁得体,他偏偏穿破洞的牛仔服;父亲让他多看书写字,他回到家就听快要把房顶掀翻了的爵士乐。
  儿子的发展越来越偏离父亲的梦想,刘墉有说不出的伤心和郁闷。毕薇薇反问丈夫:“你非要孩子重复你的路吗?如果是这样,他再优秀也只是被复制的刘墉。我们应该让他做自己。”刘墉点头称是,但心里依然有着深深的失落。唯一欣慰的是,事事与他作对的儿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忤逆”小子读懂爸爸
  
  1989年,女儿刘倚帆出生了,年过四十的刘墉再度做父亲。已17岁的刘轩喜不自禁,忍不住调侃父亲:“管不了我了,你让妈妈生个女儿给你来管,是吧?你这个男人还真爱管人呢!”
  为了赌气,也为了证明给父亲看,刘轩表面上玩世不恭、不思进取,暗地里却非常努力。一直以来,刘墉都希望儿子能读文学系。刘轩高中快毕业时,刘墉常常就儿子大学专业的问题主动和他说话,每次刘轩都敷衍过去。被问烦了,刘轩就告诉父亲打算读心理学系。当刘墉问他为什么时,刘轩脸上满是敌意和不屑:“因为你有病,我读完心理学后好给你治病!”从不曾在孩子面前流泪的刘墉,那一刻泪湿眼眶。这让刘轩很震惊。他突然觉得在人前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父亲竟也有几分可怜。但青春的叛逆和长期以来心里对父亲积存的敌意,让他依然什么也没说,而是默默地走进自己的房间。
  1993年,刘轩以优异成绩考进哈佛大学,读的果然是心理学专业。当妈妈诧异地问他为何要令爸爸伤心时,刘轩认真地说:“妈妈,您知道吗?一直以来我都不了解爸爸。我现在选择读心理学,是为了更好地读懂爸爸!”
  进入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刘轩渐渐长大,渐渐理解了父亲那颗沧桑、满怀期望的心。他一边努力学习,也一边读父亲的书。他给远在曼哈顿的父亲写信,诉说自己的愧疚、想法和对父亲的爱。每每读着儿子的亲笔信,刘墉都有万千感慨在心头:儿子在试着读懂自己,而他这个做父亲的,又何尝不是从这时起才开始读懂儿子?
  进大学后不久,刘轩不俗的艺术才华开始展露,年仅21岁的他获得布莱佛门音乐演出贡献奖,1994年又获得哈佛“艺术第一”、“Adams House”表演奖两项大奖。大学还没毕业,刘轩就脱颖而出,任波士顿慈善教育机构Citystep音乐指导、剑桥WHRB电台Rhythm95节目的主持人。不曾表达过自己对父亲崇敬的刘轩,在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说:“亲爱的老爸,对我来说,您是我难以企及的顶峰。我一定不能成为您那样的人,但我会努力做一些您曾做过的事情。”儿子的成长、成熟让刘墉心头五味杂陈,他很快回信道:“爸爸以前不对,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你。爸爸不指望你成名成家,只希望你活出真实的自己,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就是这两封信,让父子之间多年的隔阂冰雪消融,刘墉觉得和儿子的心从未贴得如此近!
  刘轩读哈佛大学直到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因为丰富而显赫的工作经历,出版了多本译著以及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刘轩可以留在哈佛大学任教,或者去美国多家著名的电视台担任主持人。但他最终选择了回台湾替父亲打理“水云斋”。刘墉一年中起码有7个月时间不在美国的家中,这其中至少有3个月是在台湾。刘轩这样告诉母亲:“儿子大了,父亲老了,儿子就是父亲的父亲。”
  2001年,29岁的刘轩结束学业,回到台湾。这么重大的决定他并未提前告诉父亲。当某一天,他在台湾的家中为风尘仆仆的父亲打开房门时,刘墉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刘轩却敞开双臂拥抱了父亲:“老爸,从此以后你回到台湾就有人陪着啦!”当刘墉问儿子为何放弃美国诸多优厚职位回台湾时,刘轩笑着说:“某一天我们父子俩走在台北街头,会有人跑过来跟您招呼:‘嗨!刘轩的父亲,您好!’”
  
  叛逆年代的完美组合
  
  2002年,刘轩和父亲合作出版了《创造双赢的沟通》一书,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尽管刘轩的文字无比激扬和叛逆,与父亲的温和、亲切形成鲜明对比,依然有读者指出刘轩就是第二个刘墉,这对父子分别引领并代表了两个时代的台湾。2003年,父子俩聊天时,儿子质疑出版了很多谈励志、谈教育、谈沟通的书并赢得无数读者的父亲:“这些书我都不喜欢!没讲出我的心里话!”刘墉说:“那你就把一大堆年轻人的道理写出来。”半年后,刘轩果真出版了有着自己青春影子的《叛逆年代》,公开跟父亲叫板。刘墉看完儿子的书后,尽管里面有很多观点他不敢苟同,但他向儿子表示:“你让我认识了许多新事物,从今天开始我要向你学习!”
  2007年,18岁的刘倚帆考上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个报喜电话竟然是打给哥哥刘轩,第二个是母亲,最后知道消息的是父亲。刘墉显得很失落,女儿学着儿子的口吻跟他说:“老爸,我是以哥哥为榜样才考上哥伦比亚大学的!您知道,在我和妈妈心中,哥哥可比您牛多了!”
  2009年6月下旬,刘墉和刘轩携父子新书《奋斗书—刘墉父子谈人生》来内地宣传。这对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父子站在一起,是一个令人无比好奇又羡慕的完美组合。不用父亲提携和宣传,刘轩的风度和气质与刘墉比,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刘墉被问到对儿子还有什么期望时,他笑着说:“尽快给我结婚生一个小东西,这样我就和他老妈乖乖在家带孙子,而不会像今天一样跑出来抢他的风头了。”
  (纪云龙摘自《家庭》
  2009年10月下半月刊)
(作者:郁 乡 字数:3666)青年文摘已经改版,更好的阅读版面和用户体验,完全按照年份和期数进行分组。 赶快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