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筱捎空碧的读音:卫兴华: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探索与认识的曲折历程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7:03:58
三、进一步研究和弄清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

  应弄清这样三个问题: (一)邓小平在改以来的前一时期中,是赞同和支持计划经济为主、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的指导思想的。(二)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因此,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理解与把握。(三)邓小平把市场经济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另一种是与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于第一个问题。邓小平在1982年4月3日的一次讲话中说:“最重要的,还是陈云同志说的,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市场调节为辅。”正因为邓小平与陈云的这一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在邓小平主持起草、1981年6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写上了“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这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样写入了198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1982年通过的我国宪法之中。党的十二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并强调正确贯彻这一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这一“为主”、“为辅”的原则,在十二大报告以后的包括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被继续强调。这些重要文献都是在作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和指导下完成的。现在,经常被引用来作为邓小平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谈话,即1979年11月26日会见外宾时的谈话,其实也是在计划经济为主、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的总框架中阐述市场经济问题的。邓小平讲:“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这里同样强调“计划经济为主”,而且当时指的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为主。在占主体地位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中,是难以实行现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的。谈话中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实际上指的是发挥起辅助作用的市场调节。我们在前面讲过,不作计划、由市场自发调节的那部分经济,就是起“辅助”作用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的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与陈云一样,将市场调节与市场经济作为内涵相同的概念使用。

  还有一个佐证: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1月的讲话《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有一个提法即“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在1983年出版《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时,修改为“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显然这是为了与中央的统一提法相衔接。1994年出版《邓小平文选》第2卷时,又将这句话改了回来。

  关于第二个问题。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的思想,也是有发展过程的。在长时期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认识,一直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和制度性内容。列宁在1906年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作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认为只有建立起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与科普归劳动者所有,才能消灭一切剥削。1978年10月11日,邓小平在《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一文中,曾批评“四人帮”扶持的“一批坏人”,“反对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反对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样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还将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属性来强调,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标志之一”。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和对理论创新的需要,邓小平的理论认识也在适时地发展。在改革的前期阶段,邓小平赞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市场经济)为辅的改革模式。1987年他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同年2月,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讲:“我们以前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循此指导,同年召开的十三大,没有再提计划经济为主。连计划经济一词也未提。1989年6月9日,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重申“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不能改”。这里放弃了“计划经济为主”,但并未完全放弃或否定计划经济。1990年至1992年,邓小平突破传统认识,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手段”,特别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不再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属性与特点,这就为扩大市场经济的范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理论和思想认识的立论基础。

  关于第三个问题。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1月26日同外宾谈及市场经济问题时,实际上讲了两种市场经济:一种是资本主义经济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一种是市场调节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是美国吉布尼提问:“是不是可能在将来某个时候,虽然中国仍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范围之内,在继续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也发展某种形式的市场经济?”客人的提问,显然是指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同的,当时还不存在,“将来某个时候”可能出现的非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经济。邓小平顺着这个提问回答说:“这个只能是表现在外资这一方面。就我们国内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国内还是全民所有制,或者集体所有制。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华侨的投资,这部分也可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形式……。外资是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占有它的地位。但是外资所占的份额也是有限的,改变不了中国的社会制度。”也就是说,邓小平认为,非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经济“只能是表现在外资这一方面”,而“外资是资本主义经济”。也可能还有一部分华侨投资的市场经济,这也可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当时我国还没有私营经济的发展,所以邓小平说就国内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不存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经济。这种涵义上的市场经济,中国国内显然不能全面推行。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央文件和领导人的有关讲话一直否定中国会完全实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经济。

  至于市场调节涵义上的非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经济,中国已经实行。因此,当加拿大客人林达光从另一个角度提问:“您是不是认为过去中国犯了一个错误,过早地限制了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方面限制得太快,现在就需要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指导下,扩大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作用?”客人提问的“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显然指的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中开始引入的市场机制调节的作用。顺着客人的提问,邓小平回答说:“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由此可见,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讲了两种不同的市场经济,一种是资本主义经济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另一种是非资本主义经济的即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经济。

  因此,只有既如实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及其发展过程,又如实理解和把握中央有关重要文献和一些主要领导人关于市场经济的讲话,才能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的曲折性与复杂性,才不至于把邓小平的有关思想同中央文件和其他领导人的有关思想对立起来。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有必要注意两点:一是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要看到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失灵。市场调节既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并会带来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消除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二是要认识无论排除市场调节的单一的计划化还是排除计划调节的单一的市场化,都是片面的、跛足的。都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法等国在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都还强调“经济计划化”,实行经济计划和计划调节,而我国目前连计划调节、经济计划都不能讲和不敢讲了,只留下讲市场化了。其实,宏观调控的核心是计划调节。当然不是主观主义、长官意志的一套,而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的计划调节,不是指令性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调节,而是市场调节基础上的计划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