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长时间昏迷脑损伤: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2:59:18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2010-04-15  2010年04月15日 作者:彭毅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 彭毅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主体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课堂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学设计必须激励、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如教学《美腿与丑腿》一课,笔者先从生活实际出发,设置一些日常场景向学生发问,如玫瑰园里你看到繁郁茂盛的带刺的玫瑰,你有什么感受?酒馆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你会说什么?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现实状态,从而提出为什么悲观和乐观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一种推进赏析的过程中反思和评价自我,让富兰克林的胸怀与乐观平和的外表所达成的那种身心和谐状态敲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情感体验、人生价值观随着赏析获得升华。

  二、找准切入方向。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切入,就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切入,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切入,也可以从文章的亮点切入。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找到合适的切入口,牵一发动全身,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由此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思考、研讨、探究。比如,笔者在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舍弃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即不从“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旨”的角度切入,而是从课文结构入手,上课伊始便提出“杜十娘坐拥万金为何要自杀呢?”这一问题,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由此引导学生从杜十娘的个性特征,她对纯真的不带任何物质利益的理想爱情的追求,李甲、孙富等为代表的世人唯利是图、薄情寡义、金钱至上的残酷社会现实以及封建时代女性可悲的社会角色和悲剧命运等角度来解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这样的切入点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对教材的挖掘也有深度,教学效果明显。

  三、精选学习目标。

  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课堂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每篇课文可进行大胆取舍,精选一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力求详略得当。例如,《荷塘月色》作为一篇传统经典美文,内容含量很大。如果既讲作家作品、社会背景,又讲语言风格、情感线索、结构特色、经典修辞等,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这样的全面分析,反倒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讲该文时,笔者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朗读上:朗读、诵读、配乐读、比赛读……通过反复读,学生自然理解文章的语言风格及情感倾向,并且能将精致优美的语言熟记于心。课文内容理解了,文学的审美效果达到了,时间节省了,效率自然提高了。

  四、注重精讲精练。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讲清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等。所谓“精练”,是指练习少而精,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如讲授李煜《虞美人》这首词,在重点把握作者特定处境下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哀怨和愁苦后,笔者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请从唐宋诗词中找出也写“愁”的句子。将找到的名句收集后,再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句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比较鉴赏,并将名句背诵下来。这样做,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加强了知识的积累。

  五、课后有效反馈。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理解和吸收教师的反馈信息,对于克服思维定式、提高学习效果都是大有益处的。在课堂上,笔者经常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作业。布置作业的原则是少而精,具体针对某一个知识点,且布置作业后必有检查,检查作业必有反馈。反馈的过程既有知识点的反馈,也有师生情感的、价值的认同和交流。心理学表明,学生一旦有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激发起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单位:贵州省长顺县民族中学)

  (原载《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