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鬼屋在哪: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0:05:11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2009-03-11 10:33:00) 转载标签:

杂谈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由多种原
因引起的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征候群,临床上主要
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早饱、厌食、嗳气、烧心、反酸、恶心呕
吐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曾分为运动障碍样型、溃疡样型、反
流样型、复合型及未定型[1],按最近罗马域标准分为溃疡型、
动力障碍型、非特异型。据统计在人群中约占20%~30%的
人一生中曾罹患该病[2]。到目前为止,西药的治疗效果不是很
理想,而中医药治疗该病以其疗效好、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
优点,逐渐显露出比较广阔的前景。现就目前中医药治疗FD
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FD 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为
“胃脘痛”、“痞证”、“反胃”、“腹胀”、“嘈杂”、“呕吐”等
范畴。一般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调、贪食生冷辛辣,或情志不
遂而诱发,其中恼怒、忧郁等情志失调引起者最为常见。李氏
等[3]认为FD 的发病多因饮食不节和情志所伤,其病位在胃,
涉及肝脾二脏,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气
滞、血淤、食滞、痰湿等邪实为标,而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贯
穿于疾病的始终。吴氏等[4]也认为FD 的病机为脾失健运、胃
失和降,以脾胃虚为本,湿热犯胃、气机阻滞为标。李氏等[5]则
认为FD 病因多由于中气不足,脾胃阴阳升降失司,肝郁犯
脾,或脾胃气虚,湿阻中焦,化热蕴痰所致,其病位在胃,与
肝、脾两脏关系密切。陈氏等[6]通过对FD 治疗的大样本病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后认为, FD 的病变部位在胃,涉及肝脾两
脏,始终表现为虚实兼杂的病机,肝郁脾虚比较贴近该病的
病理基础。郭氏等[7]通过观察大样本的FD 患者证型分布认
为肝郁脾虚、胃气不和为其基本病机,但因体质或其它疾病
因素的影响,也常可见到脾胃阴虚、湿热、血淤等兼证病机变
化。朱氏等[8]认为FD 与肝、脾、胃的关系最密切,常是三脏腑
相互影响,病机乃虚实夹杂,而以实证为主,实则肝郁气滞、
横逆犯胃,虚则脾胃虚弱。此外,周氏等[9]认为运动障碍型
FD 的病机特点为脾胃虚弱、气机阻滞、升降失司。
二、治疗方法
1. 分型论治
于氏等[10]根据临床症状将FD 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肝郁
胃热、肝郁湿阻、肝郁脾虚、肝郁阴虚五型,其中肝郁气滞型
以四逆散合小承气汤加味主之,给予柴胡、白芍、枳壳、木香、
延胡索、厚朴、制大黄、生甘草;肝郁胃热型以小陷胸汤合小
承气汤加味,给予川黄连(或黄芩)、半夏、瓜蒌皮、枳实、厚
朴、制大黄、蒲公英、芙蓉叶、延胡索、天花粉、生甘草;肝郁湿
阻型以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减,予以柴胡、枳壳、白术(或苍
术)、厚朴、半夏、陈皮、生苡仁、白寇仁;肝郁脾虚型以六君子
汤合四逆散加减,予以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山药(或
芡实)、炒苡仁、柴胡、枳壳、木香、生甘草;肝郁阴虚型以金铃
子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予以北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金
铃子、延胡索、木香、枳壳、蒲公英、连翘、生甘草。每日一剂,
服用二月为一疗程。共治疗62 例,总有效率为95.2%。黄氏等
[11]则将本病分为气滞证、虚寒证、阴虚证、火郁证、淤血证五
型,对气滞证用益胃玉号(含木香、枳壳、陈皮、乌药、佛手);
虚寒证用益胃域号(含党参、黄芪、桂枝、高良姜、炙甘草);
阴虚证用益胃芋号(含玉竹、生地、黄精、石斛、白芍);火郁
证用益胃郁号(含川连、蒲公英、生栀子、玄参、甘草);淤血
证用益胃吁号(含丹参、赤勺、当归、莪术、降香)。随证加减,
每日一剂,八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60 例,总有效率为86.1%。
许氏[12]将FD 患者150 例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胃热内盛型、
脾胃虚寒型,对肝胃不和型用柴胡、香附、枳壳、川芎、陈皮、
白芍、姜半夏、玄胡、茯苓、甘草、煅瓦楞片;脾胃虚寒型则用
黄芪、桂枝、白芍、陈皮、姜半夏、茯苓、玄胡、甘草、高良姜、干
姜、大枣。治疗150 例,总有效率达88.0%。张氏[13]根据中医理
论和临床经验将FD 分为肝郁气滞型、饮食停滞型、寒中胃脘
型、阴虚胃热型、脾胃虚寒型和湿热中阻型。对肝郁气滞型用
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予以柴胡、白芍、香附、枳壳、茯
苓、炒白术、延胡索、川楝子、甘草、沉香末;饮食停滞型用保
和丸加减,予以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鸡内金、炒莱菔子、
苍术、陈皮、半夏、厚朴、枳实、连翘、香附;寒中胃脘型用良附
丸加减,予以高良姜、香附、藿香梗、青皮、木香、延胡索、紫苏
梗、炒白术、砂仁、沉香末、生姜;阴虚胃热型用益胃汤加减,
予以沙参、柴胡、麦冬、玉竹、生地、白芍、延胡索、佛手、白芨、
甘草;脾胃虚寒型用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予以
黄芪、党参、茯苓、白术、桂枝、白芍、木香、砂仁、大枣、生姜、
炙甘草;湿热中阻型用三仁汤合甘露消毒饮加减,予以薏苡
仁、杏仁、白寇仁、藿香梗、厚朴、茯苓、黄芩、石菖蒲、连翘、佩
兰、半夏、滑石粉、通草。
2. 基础方加减治疗
潘氏等[14]以疏肝调胃汤为基础方,用柴胡、香附、白术、法
夏、郁金、佛手、茯苓、枳壳、蒲公英、枇杷叶、陈皮、甘草作加
减,脾虚肝郁者加党参、砂仁;肝胃郁热者加黄连、蛇舌草;胃
阴不足者加麦冬、太子参。共治疗67 例,显效率为58.21%,
优于对照组(P <0.05),总有效率 91.04%,与对照组无显著
差异(P>0.25)。周氏等[15]以升阳益胃汤为基础方,用黄芪、法夏、独活、羌活、泽泻、防风、陈皮、党参、茯苓、白术、柴胡、
黄连、甘草、生姜作加减,有烧心、泛酸者加煅瓦楞子、吴茱
萸;嗳气、呃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腹胀加枳壳、槟榔片;腹
痛者加醋玄胡索、川楝子;纳差者加炒三仙。日一剂,一月为
一疗程。治疗85 例,总有效率达95.3%。陈氏等[16]以舒郁除
滞、健脾和胃为法则自拟舒胃汤,以炒枳壳、炒白术、姜半夏、
黄连、百合、乌药、槟榔、丹参、党参等为基础随证加减,肝郁
脾虚者加柴胡、香附;脾虚湿困者加茯苓、川朴;胃阴不足者
去姜半夏加石斛、沙参;脾胃虚寒者黄连减量,加黄芪、干姜;
兼食滞者加焦神曲、炒莱菔子;血淤者加延胡、蒲黄。每天一
剂,4 周为一疗程。总有效率为93.3%,与西沙必利对照组比
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吴氏[17]以行气解郁立法,以越鞠
丸(汤)为基础方,药用香附、苍术、附子、神曲、川芎。脾胃气
虚者加太子参、黄芪、白术;胃阴不足者去苍术加生地、沙参、
麦冬;痰湿蕴阻者加半夏、陈皮、栝楼、胆南星;胃中积热者加
柴胡、木香、枳壳;中寒者加干姜、吴茱萸;吐酸者加乌贼骨、
煅瓦楞、大贝母。4 周为一疗程,有效率达97.2%。杜氏[18]以理
气通降、和胃除胀为法,以香附、苏梗、陈皮、枳壳、厚朴、香橼
皮、佛手、丹参、檀香、焦三仙作为基本方加减,脾虚便溏者加
炒白术、党参;嗳气频作、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泛吐酸
水者加海螵蛸、煅瓦楞;湿热内盛者加黄芩、黄连、生薏仁;寒
盛者加良姜、桂枝。每日一剂,四周为一疗程。治疗50 例,总
有效率为92.0%,优于西沙比利对照组(P <0.05)。
3. 专方治疗
江氏等[19]以消郁汤(由人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
郁金、柴胡、香附、佛手、乌药、木香、石菖蒲、枳实、大腹皮、丹
参组成),每日一剂,四周为一疗程,同时伴以心理疗法,共治
疗56 例,总体疗效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且
FD 症状的改善较精神症状为早。谷氏等[20]以胃回归煎剂(由
枳实、柴胡、延胡索、郁金、砂仁、木香等组成)治疗FD20 例,
发现其胃排空延迟明显减少(P<0.01),且同时临床症状也
明显好转(P <0.01)。
4. 成方成药
黄氏[21]以理气通滞为法则制成气滞通胶囊(含厚朴、枳
壳、砂仁、木香、紫苏叶、大黄等)治疗182 例,痊愈52.2%,显
效25.3%,总有效率为96.7%。郭氏等[22]以疏肝利胆、健脾和
胃为法则制成调胃冲剂(含柴胡、党参、厚朴、枳实、木香、砂
仁等),每次一袋,一日三次,疗程二周。共治疗56 例,显效率
为82.14%,总有效率为96.43%。邓氏等[23]用具有健脾清热、
舒肝和胃、理气消胀功效的消胀冲剂(由党参、黄芩、白花蛇
舌草、法半夏、白芍、砂仁、青黛、甘松、甘草等组成)治疗动力
障碍型FD43 例,在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方面均与吗丁啉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 >0.05),并且对嗳
气、厌食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曹氏等[24]应用加味柴胡汤(含柴胡、黄芩、白芍、厚朴、枳
实、红花、生山楂三七粉)加吗丁啉治疗FD 患者72 例,发现
总有效率为90.28%,总体疗效明显优于以吗丁啉治疗的对照
组(P< 0.01),且前者对改善症状有较好疗效。戈氏[25]从疏肝
通降和调节精神因素着手,用疏肝通降汤(含柴胡、生鸡内
金、厚朴、枳壳、郁金、佛手、白芨、大黄、木香、田七、甘草)随
证加减合黛安神治疗FD 患者31 例,结果中西药合用治愈率
为83.3%,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单纯中药组(P <
0.01)。
三、问题和展望
现代医学对FD 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在近十年中,消化
道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消化不良症状产生的观点被广泛认同
[26],目前对FD 的治疗也主要是以促进胃肠道动力为主,但由
于FD 的发病还可能与胃肠道应激反应强化、内脏神经感觉
异常、社会心理、胃酸分泌过高以及Hp 感染等因素有关,因
此单纯的促胃肠道动力药在治疗效果上并不理想。中医药以
其辨证论治和整体调理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疗,体现出一定
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①缺乏病名和
证型的规范化;②疗效判断的标准不统一,缺乏客观量化的
评定标准,很多疗效观察之间的可比性不强;③目前许多临
床研究缺少组间症候、分型以及对照组间的均衡,严谨性不
够,疗效结果可信性差;④ 目前研究主要以临床疗效总结为
主,对于进一步的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不多。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FD 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对病
名和证型的规范化、疗效标准的制定以及中药作用机制等方
面的研究都有待加强,同时近年来部分学者报道的中西医结
合治疗是一个新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