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杨浦区动迁:孝子工程 荒唐的念头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50:42
   孝子工程 荒唐的念头

                        文/壬申壬午

 

国人喜欢搞工程,大到水坝桥梁,小到楼堂馆所,不一而足,这一方面确因百姓、社会所需,当然,同时也因能给政府不少部门及领导干部提供上下其手谋利益的好机会。本以为工程都是些与机器轰鸣、民工们挥汗如雨、包工头吆三喝四、领导拍手剪彩和贪官数钱相关的事,如今好了,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也要搞工程了,当然是“中”字头的大工程。这个工程不用机器轰鸣、也不需挥汗如雨,不知他们是为了哪一般,难道只为拍手剪彩与数钱?肯定不是的,若是,岂不坏了这帮文化专家们的清誉,在此,先假定专家们还有清誉。他们有宏伟的目标,有崇高的理想,要假孔孟之道,为中国培养孝子贤孙中的孝子贤孙百万孝子小榜样。

 

不知该工程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孝子榜样?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不是该首先教会这些孝子小苗子们学好如何传宗接代呢(这帮文化专家确认:4岁至6岁是培养孩子孝心的最佳时期)?本人以为比较难,4岁至6岁,确实小了点,就算学会了,还有只生一个娃的国策摆在那啊。“一儿半女”的古训,文化专家自然不能忘啊,生了女儿,只算半个,那至少还得生半个啊,明显违法了嘛。看来培养小孝子的第一要务就不仅遭遇了生理障碍,还遭遇了法律障碍。要去除这两个障碍,工程就比较复杂了。法律障碍好说,只要举举手就可,有了亿万听话的好孝子,正好派上用场,代表一定乖顺,只需要领导一句话;涉及到生理障碍,只能指望基因工程来解决,那就没谱了。

 

“孝顺,孝顺,以顺为先”。是要让这帮孝子小榜样顺从父母的话语呢,还是要让他们养成独立人格,认识真实世界呢?若是后者,显然不是顺,即不孝;若是前者显然有倡导盲信、盲从与“父要子死不得不死”之嫌,与近百年来的教育理念、社会价值,尤其与近年来一再倡导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所要求的素质教育相背离。若说“听话”,“顺从”就是孝,谁又能保证父母的话语一定代表真善美,或者就一定能符合孩子、家庭的长远利益与幸福呢?若以孝的名义强行施于这些还没有分辨、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于心何忍?尽可能让孩子以自己的双眼看世界,让孩子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爱,才是父母、家庭、学校、社会要做的。封建王朝强调“以孝治国”,源于帝王需要忠臣,实则是需要不折不扣的奴才,不知当下的文化专家们是想为哪个帝王培养这么多忠臣奴才?现在可是人民民主的共和国时代,不再需要奴才;现在紧缺的是有责任感,有担当意识的亿万公民。若还在为培养奴才而处心积虑,不能不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了。

 

在当今中国,无论出于社会和谐的角度,还是出于家庭幸福的角度,无论是长者,还是晚辈,最关键的就是“责任”二字,而不是这个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所宣扬的什么“礼仪”、“听话”、“孝行”、“感恩”等等,他们没有找到根子,是隔靴搔痒。于社会道德而言,是有责任感,有担当意识的公民太少;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必然重然诺,亦必然以社会国家主人自居而关注社会公共利益;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不逃避;这样的公民多了,诚信缺失、见利忘义、人情冷漠的现象自然会少。于家庭伦理而言,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感,有担当,自然会努力上进,也必会珍爱家人。无论是培养什么,需要环境,尤其需要制度环境,仅靠说教和模仿,终是徒劳的。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意识的公民或家庭成员,需要上层建筑或长辈的率先示范、诚信践行;于社会来说,还需要赏罚分明的法治环境;于家庭来说,还需充满真爱的家庭氛围,正如“父慈子孝”之意。“父慈子孝”是所谓传统孝文化中少有的经得起推敲的一句话,正好说明“孝”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若此,不知该百万孝子工程如何解决这个“父不慈子不孝”的问题,是不是也得立即上马一个“百万慈父工程”与之配套?可见,即使按照文化专家们所推崇的孝文化本身的逻辑,也可轻易得出孝子工程是个荒唐的念头。

 

近百年来,这些道理,应该是文化人脑子中的常识,这帮文化专家为何不知,难道真地仅是砖家,才有荒唐的念头;还是另有所图,是炒作牟利?是邀宠?还是帮闲?该引起重大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