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绝边境线 污歌词:受益终生的100部教育书籍(15)《儿童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1:20:20

15.《儿童发展》

(美)劳拉•贝克著,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劳拉·E.贝克(Laura E.Berk)是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杰了的心理学教授。在伊利诺斯州大学任教期间,她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儿童发展这一课程。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伯克利分校获得心理学的学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她的儿童发展方向的硕士学位和教育学的博士学位,同时,她还曾做过康奈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的访问学者。贝克教授曾就学校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出版过许多著作,最近就儿童语音的发展也有不少个人专著。贝克教授的研究得到了美国教育厅以及美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的资助。她的研究大量见诸于一些重要的学术期刊,包括《儿童发展》、《发展心理学》、《墨跋季刊》、《异常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发展和精神病理学》等。贝克教授的研究经验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并引起了包括《今日心理学》和《科学美国人》在内的公从杂志的关注。贝克教授同时还是《幼儿周刊》杂志的学术编辑,并为《幼儿研究季刊》充当顾问编辑。贝克教授还是《课程研究手册》一书有关课外活动章节的作者、《21世纪心理学研究概貌》一书有关发展研究章节的作者。她曾经出版的著作包括:《私人语言:从社会互动到自我规范》、《建构儿童的学习:维果茨基和早期的儿童教育》、《儿童发展的概貌:研究文选》。除了本书的编写,贝克教授同时还是Allyn and Bacon出版社出版的畅销课本《婴儿、儿童与青少年》以及《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作者。

    《儿童发展》一书中,在近六十年大学教学经验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个体从受精卵到成人所走过的生理和心理历程。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奉献一本在知识性上催人上进的课本”,而且它“不仅要有足够的理论深度,也要尽量全面地涵盖本学科的范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达九百五十个十六开页码的第五版汉译本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创作理想已经实现的证据。全书分五大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及二十世纪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策略,并从遗传与环境、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上论述了儿童发展的基础,而后分别从认知、语言、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具体描绘儿童发展的轨迹。在最后一部分,作者以最新视角对儿童发展的背景,包括家庭、同龄人、媒介以及学校环境进行了深刻而周到的讨论。通读全书,你会很容易地发现在人生的每个时期我们每个人都要留下的足迹,清晰地看到我们每个人是如何从呀呀学语到出口成章的,是如何从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是如何从完全依赖和依恋父母、自我中心到独立自主、自知知人、自利利人的,也会清晰地了解,在我们迈出的每一个脚步中,我们的父母、老师、同伴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传媒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它促使我们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警醒我们注意那些经常为我们所忽略的经验、教训,进而明白在未来生活中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孩子应该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
    《儿童发展》中,作者突显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关于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最新研究,与发展心理学有关的一些跨学科研究。从教材格式的编排和栏目的增删,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到具体内容,作者都进行了更精致独到的设计。例如,在某些章节增加了“从研究到实践”栏目,增加了对如何为人父母的讨论,迎合了将研究发现应用于现实生活,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社会需要;更为关注新涌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其中包括未婚单亲家庭中儿童发展的问题、电子游戏和因特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儿童发展的理论与研究
第一章 历史、理论和应用方向
第一节 作为跨学科科学应用领域的儿童发展
第二节 交相呼应的发展领域
第三节 发展阶段
第四节 基本主题
第五节 历史基础
第六节 20世纪中期的理论
第七节 近期理论观点
第八节 儿童发展理论的比较
第九节 新的应用方向:儿童发展和社会政策
第二章 研究战略
第一节 从理论到假设
第二节 研究儿童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科学研究的正确性之关键所在
第四节 常用的研究设计
第五节 发展研究设计
第六节 儿童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第二部分 发展的基础
第三章 生物基础、产前期和分娩
第一节 遗传基础
第二节 生育选择
第三节 产前发育
第四节 产前的环境影响
第五节 分娩
第六节 分娩的途径
第七节 分娩并发症
第八节 遗传、环境和行为;前瞻
第四章 婴儿期:早期学习、运动技能和知觉能力
第一节 有组织结构的新生儿
第二节 婴儿期的运动发展
第三节 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
第四节 早看剥夺和给足:婴儿期是发展的一个敏感期吗?
第五章 身体发育
第一节 生理发育的过程
第二节 脑发育
第三节 影响身体发育的因素
第四节 青春期:向成人的生理过渡
第五节 青春期事件的心理影响
第六节 青春期和青少年健康
第三部分 认知和语言发展
第六章 认知的发展: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观点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
第三节 前运算阶段(2-7岁)
第四节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第四部分 个性和社会发展
第五部分 发展的背景
词汇表
译后记

《儿童发展》读后感

《儿童发展》这部书是美国的劳拉·E·贝克所著,这部书中,在近六十年大学教学经验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个体从受精卵到成人所走过的生理和心理历程。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奉献一本在知识性上催人上进的课本”,而且它“不仅要有足够的理论深度,也要尽量全面地涵盖本学科的范畴”。这部书分成五大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及二十世纪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策略,并从遗传与环境、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上论述了儿童发展的基础,而后分别从认知、语言、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具体描绘儿童发展的轨迹。在最后一部分,作者以最新视角对儿童发展的背景,包括家庭、同龄人、媒介以及学校环境进行了深刻而周到的讨论。通读全书后,我发现在人生的每个时期我们每个人都要留下的足迹,清晰地看到我们每个人是如何从呀呀学语到出口成章的,是如何从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是如何从完全依赖和依恋父母、自我中心到独立自主、自知知人、自利利人的,也会清晰地了解,在我们迈出的每一个脚步中,我们的父母、老师、同伴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传媒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它促使我们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警醒我们注意那些经常为我们所忽略的经验、教训,进而明白在未来生活中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孩子应该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
  《儿童发展》这部书中,作者突显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关于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最新研究,与发展心理学有关的一些跨学科研究。从教材格式的编排和栏目的增删,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到具体内容,作者都进行了更精致独到的设计。例如,在某些章节增加了“从研究到实践”栏目,增加了对如何为人父母的讨论,迎合了将研究发现应用于现实生活,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社会需要;更为关注新涌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其中包括未婚单亲家庭中儿童发展的问题、电子游戏和因特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等。书里面还阐述了儿童的内在潜能,表明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他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他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较少(或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或自发性)活动的基础上的。他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 

另外,他还阐述了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即是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在这里,生理成熟是指儿童个体作为一个生物体,其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演变过程。而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却是一个以个体的生理成熟为基础,并与其生理机能的发展混为一体、互为表里的过程。生理机能是人的外在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的内部生理机制。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体,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生物学特点,而人类个体的发展变化,作为生物性个体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必然受到人类发展特点的制约,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在儿童随其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点。概括而言,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

(一)顺序性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例如,儿童行动能力的发展中,依照着翻身、坐、站、走和跑,然后才有可能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出现这样一种不变的顺序。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遵循着先具体后抽象的秩序。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先前的发展变化,又是其顺序序列中紧随其后的发展和变化的基础,顺序性所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儿童身心发展成为一种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二)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一般认为,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13.14岁~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不平衡性,是指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现象。

(三)阶段性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无论从表现方式上、发展速度上,以及发展的结构方面,与其他阶段相比较,都会具有相当不同的特征。这种情况,又被称之为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四)个别差异性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

(五)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这一规律,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儿童发展》这部书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的表现。从总体上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规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容,即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