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域家园电影首页:如何培养考试作文的应变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23:48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家教与成才>>>作文园地
如何培养考试作文的应变能力
南京/孙汉洲
考场如战场,年复一年,语文教师和父母为了指导学生的作文备考绞尽脑汁,而命题专家们则为了保持试题的公平性,千方百计地避免命题形式、内容被猜中。因而,中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内容经常翻新。这样一来,考生要想中考高考作文得高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而应变能力的培养,则重在平时。要想学生在考场上游刃有余,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掌握基本功,不变应万变 任何一门学科,基本功十分重要。基本功扎实,就能够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以不变应万变,写作也是如此。掌握作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有一定的生活(材料)积累,在考场上才能应变自如。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自命题作文,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想象作文、话题作文,只是微观上的变化。学生如果体裁、结构、语言方面等的基本功扎实,就会考场不慌。因为上述这些作文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已。犹如一个人,本身没变,只是穿着不同罢了。 我们不主张作文练习一味跟着上年高考作文的形式后面跑。如前些年,考话题作文,就一味写话题作文。一旦高考题变为材料作文,许多学生反而手足无措。其实,在练话题作文时,不妨也练一练材料作文。实事求是地说,二者不仅无夷夏之别,反而是近亲。话题作文可以说是宽泛的材料作文。只是材料作文在审题、体裁、取材等方面限制可能要严一些罢了。
二、变换立足点,成岭或成峰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颇有哲理性,不仅适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描述,也适用于对其他事物的分析。考生平时应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仅就写作而言,同一则材料,我们可以随机应变,从不同角度分析,用来证明不同的观点。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证明“不学无术有可能混一时,但不可能混一世”的观点。也可以用来证明“‘大锅饭’要不得,大锅饭会给没有本领的人以可趁之机”的观点。有些材料被人们视为“报废材料”,然而,我们只要转换一下角度,便会使材料“旧貌换新颜”,证明新观点。 就拿“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吧,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用以说明“环境影响人成长”的观点。在人们眼中,可以算是老掉牙的材料了,但是,前几年《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活用了这则材料,令人耳目一新。作者用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对问题孩子,只要耐心教育,最终也会转化成好孩子,甚至成就天才。如果考生都能灵活地从不同角度利用同一材料,还愁考场上“无米下锅”吗?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