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车与厢式货车区别:中国航天解读:"神舟"接班航天飞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1:51:46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飞船把航天员杨利伟送入预定轨道,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  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进入太空,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进行了首次多人多天实验,神舟六号是三舱式飞船,轨道舱可以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运行半年。  2008年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在舱外挥动中国国旗。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的首次太空漫步,飞船轨道舱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气闸舱功能,作为出舱活动的过度舱段。  至今,“神舟”系列飞船已经成功反射并返回达7次,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独立将人类送入太空的能力的国家。目前,中国的载人飞船系统正在大力开发研制神舟八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具有运送、储存5.5吨货物能力的货运飞船,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提供推进剂补加,补充水、气,提供废弃物存放条件。由于美国的航天飞机即将退役,中国的“神舟”飞船有望在必要情况下成为俄罗斯“联盟”号与“进步”号飞船执行飞往国际空间站任务的候补力量。此前也曾传出美国欲在“猎户座”飞船2015年试飞之前租用中国的“神舟”飞船,把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神舟飞船模型。  神舟七号飞船座舱内部结构示意图。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太空载人工具。虽然飞船是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的航天载具,但是“神舟”系列飞船在研制之初,就不以美、苏早期飞船的翻版为定位,而是以超越当时俄罗斯的联盟系列飞船为目标。其中“神舟七号”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另具有一船多用、不经动物实验,直接搭载航天员的鲜明中国特色。  在参考国外早期的飞船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神舟飞船的设计发展越过了单人飞船、双人飞船的阶段,直接采用多舱组成的飞船,采用三舱两段式结构,从下至上依次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总长9.2米,整船重约8吨,最大直径约2.8米。  推进舱也称动力舱,呈圆柱形,为飞船在轨飞行和返回地面提供能源和动力,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而返回舱是密闭座舱,形似中国古代大钟,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舱高2.2米,最大内直径2.5米,它同时也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是飞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舱段。舱体表面由高分子材料组成,可以承受几千度的高温。  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舱内安装了大量的空间试验装置和仪器设备,它是航天员在太空飞行(轨道)中,进行科学实验、进餐、体育锻炼、睡觉和休息的空间。一般认为“神舟”系列飞船参考了俄罗斯的“联盟”飞船,但是独具特色的是,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具有自己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导航和推进系统。与飞船分离后,轨道舱仍然可继续在轨工作半年以上。上次发射的轨道舱可以同与下一个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这样就节省了交会对接的发射次数,降低了载人航天计划的总体费用。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在飞船的最前部有一个逃逸救生塔,高8米。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这样的结构组合使得飞船内空间较大,与国外飞船相比增加了留轨功能。除此之外,神舟系列飞船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安全,“零故障、零缺陷”的目标贯穿整个设计、生产、测试、发射的各个环节,目前已经发射的7次都成功返回,安全的设计理念也体现在了细节上:例如神舟飞船的舱门无论从里面还是从外面,不超过3秒钟就能迅速打开(吸取了阿波罗1号火灾的血的教训);神舟飞船的降落伞主伞面积1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种;神舟飞船的落点范围精确也达到正负10公里左右。  此外,飞船用一次性火箭发射,经济实惠,结构简单,不仅可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还可作为空间站的救生艇。预计在明年,神舟八号飞船将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实验空间站进行对接,测试其对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