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流量多少钱:人为本,德为先,智为尊,和为贵——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浅析,吴江波 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11:06
  人为本,德为先,智为尊,和为贵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浅析 吴江波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辉隆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摘  要]: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人本主义哲学,深刻理解人是一切组织中的第一资源,只有从人的本性与本能出发,尊重人,理解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创造性,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开发,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效能的最大化。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智为尊、以和为贵” 构成了现代人力资源的新观念核心组成部分,我们在当今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基本观点,遵循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科学规律与根本方法,并在丰富的人力资源实践中去发展和提升,为创建和谐文明社会和优秀的人文环境而奠定有利条件。   [关健词]: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智为尊、以和为贵、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   正  文: 在当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很大的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主要是管理档案、人员调配、职位变异、工资调整……等等具体事务性工作,是被动式的静态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将人当成第一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培育、激励和管理,重点是开发的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适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全面提高人的知识、水平、能力、技能和体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因素,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效能最大化。 人力资源管理有许多从事企业管理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学派对其进行深刻而系统的论述,但都不能对现代人力资源的新观念进行精辟和概括性地阐述,笔者认为,“人为本,德为先,智为尊,和为贵”构成了现代人力资源的新观念核心组成部分,现就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之。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1]。这一命题标志着智者派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了人。到了近代,以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为标志的欧洲文艺复兴,人们把人对神的崇尚,转向对人自身的崇尚。这种人文主义思潮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与中世纪的“神本主义”相对应,在人与上帝、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高扬人的意义和价值。文艺复兴,从根本上讲,是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下对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的复兴。 在当代,企业实现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本主义的企业管理根本哲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就是一切以人为根本出发点,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育与开发,激励与创新人力资源新增点与核聚能,激活与刺激人力资源的潜能力与原动力。强调“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如有一个企业的标准说法是:“客户满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首先要有满意的员工,这些满意的员工才能服务好客户,才能有满意的客户,满意的客户给企业带来长久而丰厚的收益。企业的发展才是长久的。”这样服务客户的企业,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再者,也有些企业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诺基亚的广告上说:“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诺基亚明确地阐释了本企业是以科技立足的,即科技是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是本企业的特色,从而不仅鲜明地亮出了高科技企业的形象,同时还界定了高科技服务于人的需要的内涵。当然,在诺基亚的产品中,更能体现人本关怀,如线条流畅的外表更富有人体功能性,柔和的颜色组合更让人舒适自如,轻巧的按键和超薄的机身让你更得心应手、爱不释手,符合人体工程科学设计让我在舒适的环境更能活跃思维、更具创新能量。“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深入人心,显然,这一点比笼统地说企业以人为本要显得更为引人注目,也更有个性。从诺基亚的提法中,我们发现了另外一种“人”,这就是顾客。 企业的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顾客或消费者的需要。当然,以人为本的科技并非只是以顾客为本,它同样要以企业中的人即企业员工为本,因为这些人是创造科技、运用科技的人,而顾客正是享用这些科技的人。 “以人为本”是有深刻而巨大哲学意义的,从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就比较复杂,必须具体分析。在我看来,“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内容驳杂,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在其积极意义上,它可以说是“人道主义”的一条原则、一种价值意识。我们理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以人为本”,而不是相反,以“以人为本”来解释历史唯物主义。不能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抽象的人、脱离具体的时代和所处社会关系之外的“类”,而应该是具体的人、观察的人。如果把人抽象化和普泛化,那就不是科学的发展观中的、有其确定涵义的“以人为本”。 因而,就企业而言,以人为本,简单地说,在本质上是促进人的自身自由、全面发展、参与、和谐,就是确立员工、股东、客户、合作伙伴在企业与价值网共同价值创造中的基础地位。“以人为本”有其相对性和绝对性。一方面,提倡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必须坚持建立在规范化管理之上,符合企业发展的阶段和现时管理所需,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严谨执行与高效优质运作,企业外部环境的人情关怀和冷暖相知;另一方面,提倡人本式发展,但人本式发展必须尊重人自然发展规律,符合人的主观愿望与现时层次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和谐统一与空前团结,企业外部的社会责任与人性良知体现。 从大处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基础,实现共同富裕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胡锦涛同志结合新时期的新实践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这一论述,同样揭示了社会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揭示了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二、以德为先 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3]承袭先贤之圣见,正视当今用人之利弊,我们认为,企业用人应当“以德为先”。 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实,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才,即知识、技能和才能,是通过学习而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他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力,这恰恰是有德之人的必备素质。 从企业用人角度来说: 第一,以德为先用人是古今中外之定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以德治国”,无论什么行业招贤纳才,都讲究“德才兼备”,是以德为先!从孩童时代的小学到成年习知的大学,都要求学生们要“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也是以“德”为先!从公务员条例到公务员法,都强调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考察,还是以“德”为先! 第二,以德为先用人是企业发扬团队精神之前提。高尚的品德如磁石、如号角、如清风,总是为人所尊重、所赞许、所仰慕,从而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进而产生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使企业在当今愈演愈烈的激烈角逐中永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任他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第三,以德为先用人是企业长足发展之保障。“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棵大树,则诚信道德有如树根,若树根开始腐烂,不管树多大多茂盛,即可预见这棵树终将枯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企业都重视创新,有德之人将会充分发挥其知识与才能,为企业的创新与进步殚精竭虑!恰恰相反,无论企业管理制度多么严谨,一旦聘用品德有瑕疵的人,就像组织中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是否有德,是否切实树立正确人力资源管理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素质,更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和组织的兴衰。 第四,以德为先用人是造就高材精英之根本。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4]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道德、健康、知识和技能,而其中道德犹为重要,位居人的核心竞争力之首。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输。 从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来说, 第一,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环境由其成员来维护和爱护,企业制度靠其成员严格遵守,实现企业价值观、经营之道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主体是其成员,而企业作风和企业礼义是其成员的职业道德表现,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教育的综合表现。因而职业道德对其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我们说,职业道德是协调职工同事关系的法宝,也有利于协调职工和领导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调职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如果企业的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都具有良好的情操和职业素养,则员工关系肯定是良好的、和谐的。 第三,职业道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摆脱困难,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因而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企业的品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从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来说, 第一,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职业道德是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每个事业成功的人往往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第二,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人的职业道德反映人的整体道德素质,它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职业道德是人格升华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根本方法。 综上所述,德是才的根本,德者才更高,才者未必有德。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强。我们要加强修养,近荣远耻,提高职业品德修养。我们要在实践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一要“察德”:对一个员工的职业道德的检验,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二要“育德”,要首先全体员工中加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培训,并通过各种有效的规章机制,使每位员工成为的优秀文化的传播者、职业道德的实践者争做合格的现代企业员工。 当前,在中国,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道德规范,更是行为准则。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其具体表现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我们要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培养、考核、选拔和任用人才。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培养、考核、选拔和任用人才,是现代企业一直重视的重大问题。这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现代企业吸纳英才、成就伟业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更好地发展企业经济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基础。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德与才的关系上,我们应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重德又重才,不片面强调;又坚持以德为先,而非等量齐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5]。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可见,品德是衡量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前提。因而,对于当前我们正确树立社会主义人才观,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科学的指导意义。 三、以智为尊 “以智为尊”即确立拥有核心能力的员工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智力资本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的管理理念,并在企业的文化、战略、管理、制度建设等诸方面给以充分体现、具体实施的管理实践活动。其核心是以价值为本。 “智”是以企业核心员工、客户为主体的智力资本;“本”是本位、本体、根本、原本、资本。 坚持以智为尊,就是要尊重智力资本、核心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智力资本在发展、管理、资源配置、分配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就是重视员工成长并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就是要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准则和根本目标。 企业确立以智为尊的意义在于: (一)确立以智为尊是企业价值观、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企业通过智力资本的运作与扩张实现做强做优战略目标的基础; (二)以智为尊体现了企业的文化、战略以及管理等全部实践活动的精髓。是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管理创新、形成强大合力、促进和谐的最重要、最根本的主动力; (三)贯彻以智为尊可以协同、统领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把零散的、分割的智力资本运作与扩张职能、活动进行有效整合; (四)坚持以智为尊是一种从哲学高度产生的对企业自身性质的再认识,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促进和谐的体现,是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创新型发展道路的明确选择。 以智为尊是以知为本、以能为本、以成长为本的复合体,是“人人快乐工作”的具体体现,以智为尊涵盖的三个方面内容: (一)以知为本,就是以知识(技术、经验、意识、劳动创造力)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前提,提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倡智慧是知识和劳动的有机结合的整体,正确树立“知识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劳动是企业成果的执行者,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同等重要,科技进步是企业发展的前提”的先进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氛围。 (二)以能为本,就是以人的能力(技能、胜任力、人力资本当量)作为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的核心,提倡能力本位,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的价值观与管理模式。体现在管理中,就要求以能力价值观来支撑和统摄其它价值观,坚持以人的能力、智力资本为实施管理的根本立足点和根本依靠力量。 (三)以成长为本,一指企业成长,依托智力资本的运作与扩张,不断创新,持续创造价值,把企业做强做优;二指员工的成长,通过综合性环境管理、成长管理,依托大教育、大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并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长;三指客户的成长,通过持续创新、整合服务不断提升最终客户价值,不断促进合作伙伴、利益相关者成长。 所以说,以智为尊中所涵盖的“人”不仅仅限于企业的员工,甚至顾客,还包括企业的其他所有利益相关群体,比如说企业的供应商、企业的求职者、企业所处的社区、企业的股东、以及企业的合作伙伴等各个方面的人,有时可能是指一个团队、一个组织。 对人的尊重,包括对价值获取的尊重、对成长的尊重、对能力与行为的尊重、对交往服务的尊重、对创新贡献的尊重,它凝固于企业的价值观,就会深入企业的骨髓,内化于员工的灵魂与行为,根植于企业的管理实践,它就必然会渗透、融合于企业的各种关系之中。 我们认为成长的原则在于:企业的成长得益于员工的成长、客户的成长;智力资本运作与扩张是在智力资本甄别、成长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员工、客户分享企业的成长;员工的成长是智力资本成长的前提;员工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管理、成长管理、人力资本激活、有效支持与激励; 搭建企业、员工、客户共同成长的大平台:资金、设备、品牌、用户;培训平台、价值网络平台;文化、通道、培训;把智力资本运作和扩张作为投资项目来管理;内外合作,团队协作的动态组织;集成员工、组织、客户的智力资本。 知识经济是主流社会的发展必然,一切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智慧和科技进步。一个企业组织只有拥有一定量的智力资本,才能从成功走向辉煌,才能从辉煌走向卓越,成为基石长青的永远的事业! 四、以和为贵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6]中国传统国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国学文化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经营决策、制度决策、人才决策至价值观、思维方式层面的思想智慧启迪。国学思想中儒家—“和为贵”思想,对我们构建和谐企业组织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以和为贵”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思想的内涵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之意,“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调和、相谐与协调。早在2300多年前,孔子就强调“礼之用,和为贵”[7],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协调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管理状态。后来历代儒家也都肯定并十分重视“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和谐的重要。儒家思想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在当今中国,我们创建和谐社会,正是发扬和继续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谋求稳定持续发展之路。 (二)“以和为贵”哲学思想在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以和为贵”思想为构建和谐企业组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可以说是“以和为贵”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这些“和谐细胞”入手。在构建和谐企业组织中,就是要坚持“以和为贵”的国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以发展促进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文化孕育和谐,构建电网企业良好的和谐发展环境。 和谐是一种比较普遍宽泛的概念,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体现在大气候上,整个公司和谐稳定;体现在流程上,各项流程流畅而无人为障碍;体现在领导层合作上,领导班子同心协力、甘苦与共;体现在责任落实上,没有回避和逃避责任现象。在创建和谐企业组织中,我们认为运用“和为贵”的思想,可以处理好如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战略发展与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儒家“和为贵”讲究“天人合一”、讲究事物的势和度。对于企业来说,战略发展是根本,是“大势”。我们提出了创建具有先进组织文化、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为企业组织找准战略定位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工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这个战略发展目标。目标是方向,计划是纲领,是工作的“度”。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把战略发展目标和近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生产与技术组织、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与开拓等工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既着眼长远,谋求发展,又立足当前,抓住重点。 二是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决策的引导者和引领者,管理者与员工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管理者的工作就是指导、支持、关心、服务好员工,增强员工的自豪感、使命感和工作激情,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工作。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我们管理者必须把握“和为贵”的精髓所在,正确理解“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企业与员工荣辱与共”的真实含义。 三是处理好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与外部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好坏。与地方政府确立了良好的关系,就可以与客户确立了良好的关系,就可以实现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在这三者关系之中,能否坚持“和为贵”思想确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是企业组织兴衰的决定因素。 四是处理好工资福利待遇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员工的情绪、情感是员工精神生活的核心成分,“以和为贵”式的人本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影响员工的思想、感情乃至行为。要达到这一目的,企业若仅仅依靠一些物质手段而不着眼于员工价值观的打造,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更应加强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突出员工家庭参与的亲情感染,培育员工普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使其成为企业激活员工执行力、学习力、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三)坚持“以和为贵”管理理念,必须把握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两个层次、两个方面,实现一个目标。 两个层次:一是“和为贵”低层次的作用,是化解人际间的紧张与冲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8]“讼”是人际间矛盾的激化。“无讼”是孔子的理想,目的在于缓和矛盾的冲突,是“和”的表现。二是“和为贵”高层次作用,是指企业成员间通过彼此的理解和沟通,实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这是一种互为目的、互相新生的关系,也是“和”管理的高境界表现。 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和谐”,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外部和谐”。“内部和谐”主要是指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和谐、各职能部门之间和谐,企业与员工和谐,员工与员工和谐等;“外部和谐”,主要是企业与社会和谐,这种和谐包含企业与供应商和谐、企业与客户和谐,企业与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等等。在这两个方面中,企业内部和谐是前提,是基础。一个企业的“和”,首先应该是领导层与员工之间的和睦关系,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和无寡”。当一个组织内部的上下关系互相协调,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真正实现“无寡”的大和谐。企业外部和谐是发展的关键。在处理外部和谐中,必须笃信“以和为贵”的管理之道,充分尊重和重视供应商、客户和政府与其它第三相关方的意见和感受,要深入到供应商、客户之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才能真正达到“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目标。 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和为贵”的人本管理,使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四)在“以和为贵”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中,必须坚持“和”与“法”的恩威并重、刚柔并济。 在坚持“以和为贵”的管理理念时,特别要加以辨析的是:企业和谐究竟是积极和谐还是消极和谐?积极和谐是一种在和谐的氛围中总体向上的力量,消极和谐则是在一团和气中暗蕴着一股消极对抗的力量,所谓“一团和气”、“面和心不和”、“和稀泥”等等表述就是。两种不同的和谐状况,结果却有天壤之别,这是我们企业组织最需要注意的。历史上,汉代后期独尊儒术造成国力下降,直接导致了国家的分裂。所以在“以和为贵”人本管理的基础上,要始终坚持文武之道、张驰有度的理念,大力加强“法家治企”的制度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强化企业规章制度等内部法典体系的建设和执行,构建起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公平合理、激励有效、运营顺畅的激励运营机制。工作中,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才能形成办事的基本原则,就不会凭拍脑门办事、靠好人主义协调工作,实现用机制管人管事,用事业选人用人,形成良好的规则约束和制度激励,体现“和谐竞争”理念。 在“以和为贵”哲学思想和治理方针的前提下,企业管理者只有儒法兼用,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均衡地发展,杜绝企业步入只“和”无“法”的尴尬境地。是谓企业管理“儒法兼用”,“和”为贵也!   人为本,德为先,智为尊,和为贵,充分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要求,构成了现代人力资源的新观念核心组成部分,是每个企业组织管理者必须重视、思考和面对的重大课题。我们只有辩证地处理好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更好地把握好时代进步特征,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我们的事业才能够兴旺发达,再铸辉煌,迈向卓越!   注:参考文献 [1]“人是万物的尺度”语出《论真理》[普罗泰戈拉著1990年武汉大学出版社【书 号】7307047187]   [2]“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语出《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人民日报》(2006-07-17第08版)]   [3]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语出《礼记·檀弓》中“曾子易箦”   [5]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语出但丁《名人名言》 [2005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第11页]   [6]“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语出《资治通鉴.周记》卷第一[司马光著中华书局1956年本]   [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语出《贞观政要》卷二 任贤第三(凡八章)[吴兢著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8]“礼之用,和为贵”语出《论语》札记[孔子著1998年和平出版社]   [9]“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语出《礼记·大学》[1995年北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