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1b型动车组一等座:宁静的心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7:44:52

宁静的心灵

    不知不觉间,已进入一个节奏越来越快,色彩越来越丰富,诱惑也越来越多的时代。许多人在尽情享受物欲之乐之后才发觉,昔日的宁静犹如甘泉涸于沙漠,涌起一种无名的焦躁与不安。有的人背着沉重的行囊埋头穿行于五光十色的名利场,执著地贪求一些虚无缥缈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当虚名浮利溢满并行将窒息生命时,才蓦然惊觉已把最美好的人生虚耗在毫无意义的喧闹上,从而使人生走了弯路或陷于停滞。
  老子认为,万物生于静归于静。人世间大凡有建树的生命都离不开一个“静”字。谨守心灵宁静才能保持人生的超然,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社会、思考人生,从而远离世俗的物欲,使人生的核心价值不致随波逐流。
  古往今来,论述心灵宁静与人生密切关系的精辟之语俯拾皆是。“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静能养气”、“静能明志”、“静能致远”……可见,让心灵谨守宁静,从来都是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把握人生的关键。
  心灵宁静是一种深邃幽远的人生境界,既能见己心,也可鉴人心。谨守心灵的宁静,可以让我们享有一块不易受侵扰的领地,清醒客观地反省自身、审视他人,从成就中看到隐含的不足,从失败里找到下一次成功的因子;可以过滤和沉淀掉生活中的浮躁,戒除不必要的冲动和冒失;可以促使我们在冷静中思考,在从容中前行,让自己的心变得像秋水一样清澈明亮,透过纷繁的表象看到厚重或浅薄,照见真诚或虚伪,从而接近人性真正的本源,在“静”中升华自己。
  心灵宁静是一股源于内心的强大力量,既能让人们固守古朴的情怀,也可推动我们不断地创造新的美丽和感动。“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可以覆盖浅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力由心生,心越静,理想的触角往往就能伸得越远,干事创业的定力、耐力和毅力就越强。因为,心静之人一旦确立了人生的目标,认定了要做的事,就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持之以恒,努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心灵宁静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既能让人们感悟来自生活的点滴启迪,又能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情。宁静的心灵,就像是一根在风中绷紧的细弦,每一阵风过,都能回报人们动人心魄的鸣响。有了这般在寂静中锤炼出来的敏锐和细腻,我们才能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和闲适,才能领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妙与清新,才能品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豪迈与苍凉。怀揣一颗宁静的心,我们才能真切地意识到平凡就是最宝贵的幸福;才会真正体会出原来生活所赋予我们的一切,哪怕是寂寞都是珍贵的礼物;才会真心地感谢那朵匆匆飘过的白云,那片静谧的蓝天,那株无言的小花……
  宁静的心灵宛若珍珠一样美丽和珍贵。那么,我们的心要怎样才能达致并保持宁静的境界呢?有的人寄望于权势和金钱,有的人则一味寄情于山水。我觉得,这些都与人们的初衷渐行渐远,追求心灵的宁静,归根到底还是要从“心”做起。
  首先,心要坚定。宁静在某种意义上是人在权势、财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孟子曾告诫人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觉得这三个“不能”仿佛三根擎天柱,为宁静的心灵撑起了风雨难袭的绿荫。真正做到或接近这三个“不能”,我们就能在任何时候都固守住自己的品格,富贵时不迷失自己,贫贱时意志坚定,威权面前不屈膝。这样,为人处世坦坦荡荡,没有什么需要羞愧和欺瞒的,人们就能够心安进而达致心静。

  其次,心要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襟怀愈宽,人心愈静。古人说“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我们做人要心底无私,哪怕是对谤己之士也要善待;宽人严己,雅量待人,不把眼光死死盯住别人的缺点,记人善,忘人过,不伤人自尊;谦让处世,大度为政,“达时不可少淡泊,穷时须要怀天下”,要“处高以卑”,而不“位高骄人”。拥有一颗宽容之心,人们的心胸就有了更多的包容,心就会因大而稳,因稳而静。
  第三,心还要善忍寂寞。“人应该学会在寂寞中思考,在寂寞中成长”。宁静是一种高尚的心境,高尚者常常是曲高而和寡,因为宁静之处往往就是寂寞之地。有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我以为寂寞也是一种美,要有勇气来担当”。要像颜回那样“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善于和乐于用平常心来对待人生的得失成败。要约束自己的心灵,牢记“浊富不如清贫”,使自己的心不为物欲所羁绊。善忍寂寞,心灵才能静如一泓秋水。
  静如一泓秋水,并不是指心如枯井,而是要努力寻求让心灵超脱那种“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的状态,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丰富的安静”:安静,是由于“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由于“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这样,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我们就拥有了一块自己赖以生存的绿洲——一颗宁静的心灵。(作者: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