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小3b型电力机车:写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3:44:50

写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学弟学妹:你们好!

我是一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05届的毕业生,根据所学专业为生物技术应用,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工作五年,在此期间我已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升到助理工程师,业务骨干,并拿到本科学位。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高职毕业生,我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社会现状给学弟学妹提一点忠告。
  我们虽然离开了校园,但社会更是一所大学,它需要我们不断充电,面对更多的考验。并不是考试成绩优秀步入社会就游刃有余。我建议大家在自己的闲暇时间出去和社会接触一下,这样对你以后走入工作岗位很有帮助。比如参加一下志愿者的活动,假期打工,同时还可以赚到一些生活费,花着自己赚的钱岂不是其乐融融。
  走入工作岗位时,一定要谦虚,多请教年长的师傅,不懂的要多问千万不要先动手。因为有时一个小的动作就会毁掉整批制品。对待师傅们一定要懂礼貌,有时你一句师傅,他会很乐意的教你一些总结技巧,这是你花几年也总结不来的经验。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学会服从。服从企业的规章制度,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最好的员工不是自作聪明的员工,而是最听话的员工。作为下属就得服从上级的命令,而不是以各种理由质疑,否则你会很吃亏的,这是职场必须牢记的规则。
  希望这些能给你们一些借鉴,真正的拼搏需要你们自己去摸索。有句话我很喜欢,努力工作但没有才干是一种遗憾,而拥有才干却不努力工作是一个悲剧。  

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认真分析,不要怕辛苦,不要偷懒。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我们应该端正实验态度,培养严谨的科研习惯,有细心,有耐心,放弃天上掉馅饼的幻想,踏踏实实做好实验,多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沟通,因为他们有很多宝贵经验,可以避免走弯路,而且大家都是同龄人,也容易沟通,我们只要不耻下问就可以了。


:1.思维会有定势,专家也会犯错。
2.我们常常说在学校没有学到东西,或者学的东西没有用;其实是我们没有学到家,没有学活,不会应用。

题目:摆正心态
1,做实验就是尝试,就像尝试一段恋情,尝试投个三分球,更像是踢足球,可能组织了半天进攻,结果球却没进。不能被这些失败的尝试打倒。
2,不要太急,要一步一个脚印。省偷1分钟的懒可能需要n倍的时间去弥补。
3,想和做,所谓的理论联系实际,这些以前可能觉得挺虚,现在觉得挺实。

我从事微生物发酵工作5年,后又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将近三年,在此期间我做过
几个大的项目,也亲自下过车间,建设过车间、实验室、中试等等,可以说感想很多,
也想唠叨几句,各位见笑了!
1、首先我们应该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样,关键的还是首先要管好自己。就象以上战友讨论的一样
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和作风,老板导师不好,就是自己努力也照样能成才,虽然有时是苦了些,但是
我们靠自己走出来的路都会留下我们自己的足迹,也就是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的经验教训,其实
大家也很明白,靠一两年的时间做出很大的成绩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关键是要学习技术,提高自己
各方面的技能。
2、抓住任何机会,发牢骚是没有用的,不如用这点时间去学习。这样说简单,能做到的人可是很少,
但是能做到这点的肯定是不一般的人。
3、作实验首先要有良好的习惯,我们每个步骤都要仔细认真,我曾经由于不仔细配错了一点药品,导致
我三个月没有做出一点东西。做的慢没有关系,关键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做,这样反而会更加节省时间。
部分战友已经感知到了!
4、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经常要和相关人士进行探讨学习!我们进行实验时就是和国外教授经常联系,
他们都很认真的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每次也都很认真的告诉他们我们实验的进展情况。提供各经验
和老外打交道需要认真负责,每次发邮件时要把细节写的清楚,同时很真诚的道谢,一般都会有所收获的。
5、在什么地方就要适应什么样的环境,既然我们不能改变它那我们就去适应它,在适应的同时我们也会
有很大的收获。我经历了五六岗位,换了几次工作,每次开始都会不适应,但是自己踏心下来把工作和实验
搞的很好,然后我就又有了更多的机会。
6、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很关键的要素,所以我们尽量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有选择机会的话。
坚持说来简单,真正能坚持到底的绝对是英雄。应为我有很多次都没有坚持下来,有毅力和横心坚持完成
一件任务的人绝对值得佩服。
7、时间不等人,要抓紧机会,一步错拉下,那么可能会一辈子被拉下!

讲两个经历过的小故事:
(一)超净工作台内着火
这是我在本科实习期间发生的事情。我们三个人在做细菌涂布试验,其中一位倒酒精时把酒精洒在了台面上,而另一位正好蘸酒精烧涂布棒灭菌,火苗一下起来了,我们三人都毛了,用报纸盖火,没用,望上面浇水,也没用,三人乱成一团,有人甚至把墩布都拿来了。乱了一阵,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起来有机溶剂着火的灭火办法,用湿布呀,结果一下就把火灭掉了,但超净台的顶已被烤变形了,其中的日光灯管也卡不住了。
(二)第一次用超速离心机
这是在做研究生课题时发生的事情。用超速离心提纯病毒颗粒,要用到98000转/分。这是我第一次用超速离心机,预先约好了仪器管理人员到时给我指导一下。结果将提取液装好离心管后,管理人员有事离开了,我一个人精心配平后后,反复检查,才敢放入离心机,因为我知道超速离心机对配平要求十分严格。盖好盖子,这时还不见管理人员回来,我有些慌了,因为不久前听说某校学生操作超速离心机,转子飞出造成重大事故,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怎么办?老等下去也不行呀,我反复看了操作说明,硬着头皮打开了电源,心想:我就在开关旁边,一旦有异常,我立即拉闸。转速在提高,噪音加大,我的心跳也随之加快,超速离心要处于半真空状态,其中开始抽气的声音使我更加紧张,好不容易捱到转速显示98000,我的心才一块石头落地,展开自己的手心,全是汗。
尽管我做过很多试验,上面两个事情虽然只涉及到简单地常规操作却始终让我记忆犹新。从中我也得到启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害怕,但一定要心细,遇到问题一定要冷静,仔细思考。

我的体会是,把你从事的每一个反应,一个物质,当作是有生命的
在我的试验中,这种感觉非常行之有效,把它看作有生命,你就会去爱护它,想:它需要什麽?喜欢什麽?
这样无形中你就会尽力去了解它的背景,并且选择最适的条件
我本人是做生物制品的,个人经历证明了上述结论
我本来做的下游质量检测(其间做了很长时间的细胞培养),后来有机会做上游菌体构建时心理也很忐忑,怕不行,当时是自己征来的机会,给领导立了军令状,说是3个月一定拿到经过测序的工程菌.结果出人意料,我从合成引物到拿到纯化的目的蛋白只用了短短40天,除了摸索PCR条件和蛋白纯化过程以外,我所有的试验都只做了一次.在试验中,我把酶,DNA和蛋白全都看作有生命的物质
呵呵,见笑了!有吹牛的嫌疑吧?
这不是事先设定的,可能是养细胞太久了,那种爱惜他们的感觉老在,做什麽试验的时候都能感觉到
看了上面的帖子,有位老师提到乳酸菌发酵的事,他说不要受老脑筋影响.对我来说,如果我遇到这件事情,我首先会想:他们(乳酸菌)怎麽了?为什麽不长呢?
是别人的影响(污染)?还是自己遇到了什麽事?---------事实是,他们遇到了什麽事,就是给他们的氧气太多了!
呵呵,是真的,不信你试试?!

1.老板固然很重要,但是老板水平不高不代表你就死定了,因为你身边总是会有很多高人,重要的是你要选对朋友跟对人。

2. 课题设计的时候可以对自己要求高点,只要要求高,你才能有最大的收获。可以把设计分成两步走,完成第一步就可以毕业,完成第二步可以证明你自己,而且找工作、出国都是好的元素。当然做人要低调,对外宣传的时候先只说第一步,搞好了再说第二步。呵呵。

3. 实验前的准备非常非常重要。曾经见到一高手,一般不做实验,一做实验就成功,有人说他运气好,其实不然,他准备得非常充分。最后他做到美国去了。

4. 成天做实验的是实验员,不是科学家。除了实验,重要的是思考。正如我师姐说的:前者用手干活,后者用脑干活。

5. 详细、再详细的实验记录极其必要!可能99%你是不会再去看的,但那1%可能就是一个新的发现。而且可能为了漏掉的那1%,你欲哭无泪!!

6.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静心进行,对怀疑的东东,“宁愿错杀一千,不要漏掉一个”。逆向思维很重要,怀疑一切,但不否定一切! 2.一直以来都是从事中药新药研究,最近做几味中药的抑菌实验,才正式接触微生物方面(本科时遥远的记忆早忘了,呵呵),有几点感触:
一、不要有恐惧心理
见多了电视广告上对病菌的放大,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实验所用的菌都是人体容易感染的,所以在联系好的实验室转了几天也没敢动手。直到详细看了老手们的详细操作,才发现,原来实验的基本操作前人都已经考虑过了,只要按照他们的标准操作,菌是不会长到身上来的。终于可以自己动手培养了,看到那些菌乖乖的长在容器里(我们用的都是纯菌),突然觉得菌们也很可爱。
二、基本操作一定要学好
这一条很重要,不然自己实验做砸事小,还影响了其他人的实验,在此提供一个我事先观看的视频链接(直接上传太大,大家打开后可以自己下载)http://nhjy.hzau.edu.cn/kech/wswx/cn/syzd/video.htm
三、实验设计好
在动手实验之前,一定要对实验的总纲和细节都考虑到,包括各详细操作及各可能用到的小试剂及小仪器,不然实验进行中是没法中止的。其实大家都知道,看文献和设计实验估计得占整个实验时间的三分之二,只要前提准备到位,操作其实很快的。
四、观察一定要仔细
虽然实验设计好了,但实验结果不一定会按照你设计的来,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观察好,实验出现预期结果当然是好,出现意外结果也不要沮丧,说不定继续研究会有意外收获呢(比如楼上的战友,又比如青霉素的发现,呵呵)。
刚做不到两周实验,体会不够深,希望对初学者有用吧 3.我从事微生物工作一年左右,谈到这方面的经验,显然没有楼上的同道们多,但是我的导师却是一辈子都从事微生物工作的老师,从和她的交流中我也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和知识,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从事微生物工作一定要细心再细心,任何操作的不规范或者不注意都可能导致染菌,这会让你前功尽弃。我的导师喜欢招女生,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女生比较细心。
其次,在做科研的过程中要保持好奇心,对一些以前没有出现的现象要有探究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要培养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的敏感,也许你能从这些现象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再次,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不要贪图享乐。现在的社会学风普遍浮躁,真正能静下心来做科学的真是少之又少,所以真正的成功属于那些能坐得住冷板凳的人。 4.毕业四年后,觉得为做学问应该打下以下几点基础(别拍我哈,我根本没做什么学问哦,不过我想这并不妨碍我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看法吗):
  第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处理文档、编写数据、管理资料、检索文献和寻求网际交流互助等;
  第二.根据专业需要掌握相当的英语,生物、医学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有了良好的英语打基础,相信你会在医学和生物的海洋里畅游的;
  第三.掌握您的专业技能,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应该掌握,另外您学哪个专业的也应该掌握该专业的核心技术,两者一结合就是您的安身立命之所了;
  第四.作为一个研究人员,起码得懂得一些基本的检索技能,这为你的课题提供了视野和借鉴,也为您写作提供了素材和支撑;
  第五.分类资料管理能力,比如搞科研的话得懂文献管理软件,这对您查找资料,写作裨益颇大,不用为浩繁的文献资料伤脑筋翻箱倒柜;
  第六.写作能力:写标书啊,做PPT啊,发表论文啊,对您的自立门户非常重要;
  第七.建立自己的专业人际圈子;
  第八.养成良好的专业思维习惯,这可以作为上面各点的综合,因为您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您的思想境界;
  第九.如果工作了,相对稳定了,应当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早早地确定自己的研究范畴和兴趣所在可以提前跑马圈地,然后伺机精耕细作。
欢迎同仁指正并补充之! 5.生命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许多同学应该都还记得联考前夕的焦虑: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几个志愿,甚至
于一生的命运从此改观!到了大四,这种焦虑可能更强烈而复杂:到底要先当兵,就业
,还是先考研究所?我就经常碰到学生充满焦虑的问我这些问题。可是,这些焦虑实在
是莫须有的!生命是 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
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
属于我们不该得的, 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
谓" 人生的重大抉择 " 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
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 。
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从一进大学就决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
学四年的时间多半在念人文科学的东西。毕业后工作了几年,才决定要念研究所。硕士
毕业后,立下决心:从此不再为文凭而念书。谁知道,世事难料,当了五年讲师后,我
又被时势所迫,整装出国念博士。出国时,一位大学同学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
回国了,你现在才要出去?两年后我从剑桥回来,觉得人生际遇无常,莫此为甚:一个
从大一就决定再也不钻营学位的人,竟然连硕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属于我们该得的,哪
样曾经少过?而人生中该得与不该得的究竟有多少,我们又何曾知晓?从此我对际遇一
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当讲师期间,有些态度较极端的学生会当面表现出他们的不屑;从
剑桥回来时,却被学生当作不得了的事看待。这种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实都是好事者
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实的真相。从表面上看来,两年就拿到剑桥博士,这好像很了不起
。但是,在这" 两年"之前我已经花整整一年,将研究主题有关的论文全部看完,并找出
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时间做控制方面的研究,并且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中发
表论文。而从硕士毕业到拿博士,期间七年的时间我从不停止过研究与自修。所以,这
个博士其实是累积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学门的时间,也至少有五年,
根本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6.常人不从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来看待生命因积蓄而有的成果,老爱在表
面上以断裂而孤立的事件夸大议论,因此每每在平淡无奇的事件上强做悲喜。可是对我
来讲,当讲师期间被学生瞧不起,以及剑桥刚回来时被同学夸大本事,都只是表象。事
实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时点点滴滴的累积。拿硕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时刻里这些成
果累积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实的累积从不曾因这些事件而终止或加添。常有学
生满怀忧虑的问我:" 老师,我很想先当完兵,工作一两年再考研究所。这样好吗?"很
好,这样子有机会先用实务来印证学理,你念研究所时会比别人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 。

"可是,我怕当完兵又工作后,会失去斗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会像念大学时一样茫然,因此念的不甘不
愿的。"
"那你还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焦虑,可是却无法压抑住对于这种话的感慨。其实
,说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两年研究所加两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识的深广度和获取实务经
验。先工作或先升学,表面上大相迳庭,其实骨子里的差别根本可以忽略。
在"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里,主人原本喂养猴子的橡实是"早上四颗下午三颗
",后来改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兴而坚持改回到"朝四暮三" 。其实,先工作或先
升学,期间差异就有如"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计较。但是,我们经常看不
到这种生命过程中长远而持续的累积,老爱将一时际遇中的小差别夸大到攸关生死的地
步。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面对两个可能的方案,而焦虑的不知何所抉择时,通
常表示这两个方案可能一样好,或者一样坏,因而实际上选择哪个都一样,唯一的差别
只是先后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让我们焦虑得厉害的,其实差别越小,愈不值得焦虑。
反而真正有明显的好坏差别时,我们轻易的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可是我们却经常看不到
长远的将来, 短视的盯著两案短期内的得失:想选甲案,就舍不得乙案的好处;想选乙
案,又舍不得甲案的好处。如果看得够远,人生长则八,九十,短则五,六十年,先做
哪一件事又有什么关系?甚至当完兵又工作后,再花一整年准备研究所,又有什么了不
起?当然,有些人还是会忧虑说:" 我当完兵又工作后,会不会因为家累或记忆力衰退
而比较难考上研究所?"
我只能这样回答:"一个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两个可能:或者他不够聪明,或者
他的确够聪明。不够聪明而考不上,那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假如你够聪明,还考不上研
究所,那只能说你的决心不够强。假如你是决心不够强,就表示你生命中还有其他的可
能性,其重要程度并不下于硕士学位,而你舍不得丢下他。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
无须感到遗憾。不是吗?"
人生的路这么多,为什么要老斤斤计较著一个可能性?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
,一生背运 :高中考两次,高一念两次,大学又考两次,甚至连机车驾照都考两次。毕
业后,他告诉自己:我没有人脉,也没有学历,只能靠加倍的诚恳和努力。现在,他自
己拥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数千万。
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不顺利,而在事业上顺利,这是常见的事。有才华的人,不
会因为被名校拒绝而连带失去他的才华,只不过要另外找适合他表现的场所而已。
反过来,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太顺利,也难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创业,而
只能乖乖领薪水过活。福祸如何,谁能全面知晓?
我们又有什么好得意?又有什么好忧虑?人生的得与失,有时候怎么也说不清楚
,有时候却再简单不过了:我们得到平日累积的成果,而失去我们不曾努力累积的!
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功不唐捐,最后该得
到的不会少你一分,不该得到的也不会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时候,我在往艺术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学。他在南加大当电
机系的副教授,被清华电机聘回来开短期课程。从高中时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愿上
台大电机后,四年都拿书卷奖,相信他在专业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学时
,我们两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分居全学年第一,第二名。可是从高一我就不曾放弃自己
喜欢的文学,音乐,书法,艺术和哲学,而他却始终不曾分心,因此两个人在学术上的
差距只会愈来愈远。反过来说,这十几二十年我在人文领域所获得的满足,恐怕已远非
他所能理解的了。我太太问过我,如果我肯全心专注于一个研究领域,是不是至少会赶
上这位同学的成就?我不这样想,两个不同性情的人,注定要走两条不同的路。不该得
的东西,我们注定是得不到的,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
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
有次清华电台访问我:"老师你如何面对你人生中的困境?"我当场愣在那里
,怎么样都想不出我这一生什么时候有过困境!后来仔细回想,才发现:我不是没有过
困境,而是被常人当作" 困境"的境遇,我都当作一时的际遇,不曾在意过而已。刚服完
兵役时,长子已出生却还找不到工作。我曾焦虑过,却又觉得迟早会有工作,报酬也不
至于低的离谱,不曾太放在心上。念硕士期间,家计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俭用,对我
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来,精神上我过的很充实,二来我知道这一切是为了让自己有机
会转行去教书( 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十一岁才要出国,而同学正要回系上任教,我很紧
张(不知道剑桥要求的有多严),却不曾丧气。因为,我知道自己过去一直很努力,也有
很满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过别人看不到而已。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从不在乎外在的
得失,也不武断的和别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内在真实的累积。我没有过困境,因为
我确实了解到: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有剧烈的
起伏。同时我也相信: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
不可能加增。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么人生于你也会是宽广而长远,没有什么
了不得的" 困境",也没有什么好焦虑的。 7.记得本科毕业课题时要铺大量很大的平板,还要在培养液中混上青霉孢子再铺板.当时看琼脂凝固温度不高,故把很多瓶热熔好的培养基放再稍高于琼脂凝固温度的水浴中再去准备孢子悬液.结果把孢子悬液加入后摇匀时发现培养基已经大量凝结,都是一小块小块的,孢子根本就混不匀了.结果呢,一瓶瓶的擦干重新再化,等我做完,人快饿死了.
更惨的是一天后发现几乎没有青霉生长,为什么啊?应该是由于我心急,把孢子给烫死了吧.白忙三天啊.
我以后小心了,将水浴温度调高些就好了. 8.我进实验室也已经有快两年了,也到了该写论文的时候了,回头看看自己还是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别走我的错路。我是做PCR检测致病菌的。
1 千万要多看文献,相关的,那怕有一点关系的也应该大概看看,起码还能看看别人试验设计的思路。因为我做实验开始的特别急,课题不是很难。
所以文献都没怎么看就在别人的指导下开始了,试验思路一直就比较模糊,还陷入迷茫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恶补了一段时间的文献才算有了思路。还有就是看发表文献的格式,我就是没有看,还有做试验的时候觉得结果不一定有预想的那么好,结果就在电泳检测时没有加阴性对照,致使我的好多电泳图都不能发表,还有就是为了省药品每回做的体系都是12,5UL的跑完电泳就没什么了,以致于损失好多珍贵的样品,到现在我还得补好多实验结果,
记住,一定要把每一次试验当作最后一来做,不要有再来一次的侥幸!!!
2 别以为看会了,就真会了。我在刚开始进实验室时,就是看别人怎么做电泳什么的,觉得满简单,一遍不就记住了吗,结果隔天自己做的时候手忙脚乱的,还差点把手放到了EB里。
好了就先到这了,以后在说吧。 9. 1.实验室中关于细菌工程菌管理工作应足够重视.教训:实验室中部分人在转化的含质粒抗性大肠菌乱丢,处理不严格,导致挑选阳性菌过程杂菌多,居然B同学挑到A同学以前的克隆.总结:严格管理,人人负责,无菌操作要严格!

2.质粒亚克隆过程中的量的概念始终牢记.教训:从感受态细胞制作起严格把关,感受效率做到心中有数,质粒酶切前质粒多少量,切后回收有多少,应该心中有数,不然一周下来,常规的亚克隆做的一塌糊涂,一问可能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总结:心中无量的概念,分子实验先不要做,过了量的概念这关才行. 10.不知道能不能算是微生物工作者,虽然是微生物专业的,主要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其实内容和天然产物化学更靠谱。讲下自己在实验中的一点感受哦。实验的细节往往决定实验的成败。
试验中最常用到的是旋转蒸发仪了,因为是减压所以旋转蒸发仪连接着真空泵,蒸样品的时候,如果没有真空的话,一开始旋转,你接的装有样品的瓶子一定会掉下来,我们叫‘洗澡’,洗澡有什么不好,呵呵,发现的及时还好,又或者是粗样品,可以及时挽救,损失应该可以弥补,最怕的是经过千辛万苦,样品已经分纯,突然,那么一下下不小心,‘洗澡’了,那真的是会郁闷的半死。所以,用旋转蒸发仪的时候,一定记得要看到真空泵的指示表上真空度已经上去才可以离开。第二要注意的就是样品喷了,真空度过高,加上有些样品比较容易起泡,本来快蒸干的样品喷到回收瓶了,就得重新来一遍,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个就是勤快点,回收瓶的溶剂有半瓶就赶紧倒掉,就算喷过去也不会多蒸很多,另外一个在真空泵到蒸发仪的中间的管子接上一个两通阀,可以控制真空度的大小。一句英语怎么说来者,中文的意思大概就是‘再小心都不为过’。 11.我是一个菜鸟,开始做大肠杆菌发酵没多久,但失败的”经验“蛮多的。也有一些感悟:
1、试验中,对每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必须明白其原理,决不能想当然。一次,在滴加消泡剂时,想当然的以为消泡剂多加一些会更好的消泡,因此多加了5倍多。结果,培养基很快就产生了沉淀,培养基的一些成分成为大肠杆菌难以利用的沉淀。致使该次发酵产量很低。从这次以后,加消泡剂时再不敢多加了。
2、试验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一次,流加液是以前陪的,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没混起来,颜色明显深。我也没注意就直接流加了。因为碳源不足,发酵过程中细菌发生自溶。发酵险些失败。
3、理论很重要,但一些理论不一定正确。做种子液时,一些理论认为必须挑单菌落,但经过试验发现,用菌苔也没问题,甚至比前者的产量更高,长得更快 12.我也谈谈在实验室一年的体会。
眼看明年也该毕业,心里很是着急,有些感慨。
试验一定要用心做,我以前一致认为马马虎虎没关系,可多次失败的教训使我认识到,认真点,用心点,费不了多大力气。
多看文献,看人家怎么设计,怎么做,避免走弯路以及重复。
在实验室多熬时间也很重要,以前很反感实验室,感觉压抑,但是不能保证时间怎能出成果,记住这句话,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
最重要的是不能偷懒,我经常这么想,凑合着就行了,可和认真的同学比较一下,真是差很多。
不要埋怨严厉的老师,有句话没错,严师出高徒,现在所学的东西,会受益终身。 13.刚开始利用小罐发酵,结果发现没有准备消泡剂,后来觉得不会有太大影响,便开始发酵,结果起泡很厉害,泡沫都到罐顶了,然后,罐压升高,导致进气口被堵,同时,出气口及取样口的滤膜也被打湿,最后,菌也生长的不好。
所以,还是在实验开始前把所有需要的东西整理出来,并且最好看看还有多少存量,浓度规格是否符合,如果发现少了一些东西,最好就停止实验,等待准备好了再开始,免得试验失败,那时耽搁的时间更多。 14.题目:实验前检查所用物品
好几年前的事了,想想都后怕。当时配一种试剂要用到浓硫酸,用滴管取浓硫酸定容。事先我只是“目测”架子上那些东东都没有问题,没有仔细检查。我用右手取了满满一滴管浓硫酸往面前的容量瓶里放,结果浓硫酸“哗”地一下全洒在了我左手上!幸运的是我站在实验台的头上,旁边就是水池。我赶紧打开水龙头狂冲,巨大的水声把老师都惊动了。由于冲得及时,手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一整天都发烫。后来经过检查才发现,原来是滴管的胶头老化,破了!
倒霉的是放在实验台上的书,虽然及时用抹布擦了硫酸,还是被烧出了一个黑乎乎的大洞,几十页都烧穿了!
从那以后,我每次做实验前都要把瓶瓶罐罐仔细检查一遍!
还得出一个结论:出了问题一定不要慌,冷静处理。我那次要是一慌神,倒霉的肯定就不只有我 的书了。 15.题目:成品培养基不一定可信
刚开始做霉菌培养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用了某公司的成品PDA培养基。据领导说这个公司的产品比较可靠。接种第二天我就每天观察,仔细记录,第四天发现长的很慢。我以为是pH值没调好,或者是试管没洗净,就重配培养基,重新接种了一次。结果第九天了,霉菌还只是贴着培养基表面稀稀地长出了一点菌丝,像蛛丝一样,并且两次接种的霉菌长得都差不多。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霉菌培养,但直觉霉菌不应该长这样啊!我有点茫然,周围又没有做霉菌的,问都没处问。后来我怀着郁闷加赌气的心情到菜市场买了一堆土豆,回来自己做PDA!结果接种第二天,绒状的菌丝长出来了!啊~~原来这就是绒状!当时激动的心情现在想起来还兴奋。
所以,买回来的成品培养基也可能出问题,培养微生物不顺利要想到这一点。 16.从勤奋开始说起吧, 2000年我是一名微生物工程专业的专科生,2002年我专升本进入生物技术本科学习,2004年我成了一名微生物学的硕士研究生,现在又考取了博士,这段成长历程都得益于我的勤奋, 天道酬勤! 当然这几年也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自己总结了几点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共勉吧!
我觉得做事,先要会做人.作科研也是, 先要学会做人,首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儿指的是跟师兄,师姐,老板,以及临近实验室的学友之间, 为自己的工作创建一个良好融洽的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
做科研,idea非常重要,要查足够多的资料,这样思路才开阔,实验才会有创新.不要盲目的去做,要有思路,有准备,有计划.在实验过程中要多想,多问,善于交流!基础很重要,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分析结果,都要弄清原理,从本质入手,这样会解决很多问题,也会节约时间.
  木桶理论,木桶的容水量不在于它最高的那块板,而在于最低的!!!到了硕士,博士这个层次上,我觉得英语和计算机水平是一个限制因素!我感受特别深,哪一个不行都会限制自己的发展,所以还是尽量不要使自己有缺腿的为好! 17.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待了快5年了,转眼就毕业了,虽然现在对前途感觉有点渺茫,但看了这么多站友的发帖,感觉很欣慰,还有这么多热爱生物的人在认真的工作,一丝不苟的实验。我也谈谈自己的感想。
1)导师的选择
导师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合适的导师将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虽然也有人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导师的学术前瞻性,能否提出新颖的课题。另外导师的社会影响力也很关键,大家都知道国内申请课题的实际情况,如果导师有社会影响力,那么课题经费也就相对充足。其他的比如学术道德啊、学术严谨性啊什么的都要考虑。
2)早日开题
越早开始课题越好,但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文献积累、课题设计、预期结果、可能存在的问题汉家儿解决办法等等都要考虑清楚,然后就是尽快付诸实施。我们一般是研一下学期开学做完开题报告,很正式的那种,感觉比论文正式答辩还严格,导师要提很多问题,师兄也会给出一些很中肯的建议。问题考虑的越多,以后遇到的问题时才不至于慌乱。
3)计划性
在开始工作前,制定一个现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是必要的。除课题计划外,日常工作也要有计划,并根据计划准备必要的实验条件,安排进行工作。我觉得比较好的做法是把日计划和周计划记载在实验记录本上,随时根据实验结果修订计划也是必要的。
4)实验工作
实验是一切实验科学的根本,所有结论都必需建立在坚实的实验结果之上,因此取得可靠的实验结果是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的。实验结果最主要的是可重复性,不仅事后自己能够重复,别人在同样实验条件下也能够重复。这样不仅自己有把握,别人也会相信。具体的实验操作前面很多人也有提到,就不说了。
5)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是研究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工作的基础。不要过分相信电子版的试验记录。平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写在试验记录本上。我们的实验记录是带复写的,导师定期检查。其实开始感觉不习惯,慢慢的觉得非常有用。
6)总结
实验一个阶段后,应总结本阶段的实验情况,平时把这些工作做好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要轻松不少!
7)实验过程中的文献搜集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做试验后感觉就不这么想看文献了。但这一点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大家都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定要定期查阅文献,别人做到什么程度,哪些研究小组在做等等,这些都很重要。这样的例子很多了,不要最后别人都发了文章了你还在重复别人的工作哈!

微生物实验做得不多,不过每次无菌操作的时候都是千万个小心:总是将超净台、实验器材一遍遍的擦,手上抹许多酒精。还好,之前听说前面有某牛人在未等酒精干后就点燃酒精灯,结果....所以总是仔细的检查酒精干了才敢点灯,所幸没有发生过事故。
最开心的当属有节课老师让我们自己配培养基用任意材料培养微生物,于是我们在培养基上倒入菜汤、红酒、牛奶等似乎还有某人的唾液,一段时间后看到各个培养基上面的微生物,远离以上食物好多天。

我是微生物专业的新手,真正开展工作还不到一年。最近有一株菌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让我认识到搞微生物是需要经验和理论共同积累的。
我们实验室主要做的是菌种的诱变筛选。可辐照诱变用的束流不是随时都有,辐照时间也不掌握在我们手里,而是由大老板临时决定,这样就使我们这些手底下的工作人员非常被动。前些日子老板给我株从外面搞来的霉菌,并跟我说大约1周后的某一天可以照。让我回去培养培养,做做准备工作。我就回去转了几个斜面,又摇了几瓶液体的,心想等着就行了。等轮到我照的那天,我觉得液体培养基里可能有菌丝什么的,照出来可能不好筛选,于是就决定从斜面上洗孢子下来辐照。结果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因为没有提前了解该菌株的性质,照完之后,镜检发现即使是未辐照的对照的孢子溶液中也几乎没有孢子。涂平板也就是10的2次方吧。基本上就是辐照失败了。回想洗孢子的时候我是用加样枪反复吹打的,为什么还没有洗下来呢?我查了一些资料,又挑了点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该霉菌生长比较慢,孢子在成熟之后才容易脱落。
这个教训对于我是很深刻的,在接手菌株后应该立即着手了解它的基本性质,如果我在一开始摇瓶的时候随时镜检一下的话,应该就不至于不敢用摇瓶内的菌液去照了。如果我在培养的那个星期多查点该菌株的资料或找点相关的书籍看的话应该也能知道刨子成熟的菌落是什么样了。说句实在话,我因为一些俗事,对实验工作比较懈怠,这次教训给我一棒,让我再也不敢怠慢微生物了。

说几个我的小故事:
【1】当要还给别人液氮罐或者想把液氮罐里的液氮倒空时,一定要把液氮倒入其他的液氮罐。千万不要倒入下水道。我有一次就是把液氮倒入了下水道,结果下水道下面的塑料接口断了,而且液氮使水结成冰后,还会使液体向上溅,很危险的。

【2】离心时离心管和离心机一定要配套。我一同学有一次离心,用的不是和离心机配套的离心管,长度比较短,结果离心后发现离心管掉到了里面,取不出来了,想了很多办法,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扎入后离心管后,才把离心管拔了出来。

【3】在往液氮罐里放东西的时候,很多人都用纱布缝一个布袋,用绳子扎口,把要冻存的冻存管和组织什么的放到纱布袋里然后放入液氮罐里,绳子在外边,这个方法很好。但缝纱布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缝的过大,也不要缝成正方形。因为当里面放的东西比较多的时候,而布袋的宽度又比较大,在液氮里,就会变硬了,用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拉不出来了。

【4】消完毒的离心管蒸干时温度不要过高,可以在手提式高压锅内,把盖子打开,直接加热蒸干。我有一次把离心管放到烘干箱内,温度调到了160度,结果离心管全变形了。

【5】用高压灭菌锅高压消毒灭菌时:当要消毒的是液体时,可用玻璃瓶装液体,瓶内的液体不要过多,一般不要超过瓶子容积的百分之75,可用橡胶塞上扎入一针头(透气用),但是用的次数多了,橡胶塞就会变性。所以我现在都用牛皮纸抱住瓶口然后用绳子系上,这方法挺好的。我开始高压蒸汽消毒时,用的是橡胶塞,上面没插针头,结果消毒结束打开高压灭菌锅时发现瓶子的橡胶塞都崩了出来,里面的液体也流出来很多,但幸好没有什么危险。当消毒的是液体时,消毒结束后不要立即打开排气阀,应该让其自然冷却,等压力降为零后,再等2-3分钟,然后打开高压锅。当消毒结束后,不要等的时间过久,否则高压锅的盖子可能打不开。我就碰到过这种情况,不过只要再加热一下就可以了。

上段时间老板让我把做的细菌拍电镜照片,催的很急,我去电镜室问什么时候能拍,那老师和老板很熟说下午拿来吧。到实验室把细菌拿去,制好了样,结果拍出的照片非常不理想,只有一张能用,老板没有发火但脸色很不好看。后来和电镜室的老师问我细菌培养了多久了,我说24小时了,他跟我说,一般18个小时的比较好,24小时时细菌已经老化了。当时那个伤心啊,就少问了这么一句啊,损失了800个大洋。

最开始配培养基,灭菌都还很顺利,微生物室也消毒好了,样品也放在紫外灯下面辐射了。然后换上无菌衣,推着小车慢慢进入微生物室。称样,样品溶解花了很长时间(第一次嘛!),可当我要倒培养基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培养基都凝固了!(没经验啊,培养基从湿热灭菌炉中拿出来时间过长了,也没有放在高温培养箱中保温)顿时冒出一身冷汗啊!最后没办法,只得拿培养基放在高温培养箱中保温一下再用。从那以后做微生物就不敢马虎了,因为微生物检验是一个系统化的事情,每一步都要仔细对待,稍不注意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2遇到问题要比实验太顺或重复前人的实验学到的东西要夺得多。
3.要敢于尝试,天道酬勤!
4.课题做的越辛苦,你可能得到的也越多。
5.珍惜在校期间难得的学习机会,工作之后的学习是不一样的

感想一:做实验不能急,一定要耐心,有的时候急着去吃饭(怕晚了饭堂没吃的了)匆匆的做实验,效果极其不好,反而要重做,所谓宁停一分不抢一秒,很有道理。做不好重做的话不仅是浪费东西又耗时间还影响心情。
感想二:练好基本工(做细菌的就是划平板、染色等操作)。练好基本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曾经划板的水平相当的差,分个单菌落都花了好长一段时间。基本工练到一定程度就会悟出些技巧,比如挑菌划平板的时候,要掌握好度不然分出的单菌落会比较少,长出很多大菌落。染色的过程脱色是关键。
感想三:要有反复实验的心理准备。有的时候,除了主观操作的原因还会有些客观的原因,比如我试过养标准株(冻干奶粉保存的),开始养不出来,后来发现是标准株的浓度太低要挑多一些的干粉才能养出。所以要大胆的构想,小心求证。
感想四:要做好记录,理好思路,每天从实验室回来的时候要想好明天要做什么,最好些在笔记本上。尤其是配液配平板这些要早些准备好,不然到用的时候就没得用,很不方便。
感想四:我发现染色看似简单,其实中间还很多的问题。有的时候阳性染成阴性,阴性染成阳性(以前有个帖子有讨论过这个问题的),的确是这样子的。我 个人的总结是:1菌不能太老才来染色,菌活性降低会有些形态染色上的变化。2、我做革兰氏染色时发现,染完每一液后一定要把冲洗液甩干净,不然加下一液的时候就会把染液稀释掉,结果就不一定与事实相一致。比如,酒精被稀释后会导致脱色不全,阴性变阳性。

1、不知道的物品不要管,不管他看起来多碍眼。
在每天灌胃1个月后,我们的上海鼠终于到了大限。忙碌了2个多小时,200多实验鼠被处死,胸腺被取出剪碎,镜下观察计数,忙到现在,肚子唱起空城计了,老板大手一挥,所有人都到外面吃客饭。有位硕士生(新来的)吃的特别快,擦完嘴无聊就先到实验室。早上的实验“废物”都在台子上,我们的这位老兄也是勤快,该冲的冲(试管),该扔的扔,等大家吃完回到实验室,实验室干干净净。这下所有人都傻了,胸腺细胞计数后,要根据多少按比例进行其他操作,试管洗掉了,所有的东西都没用了,一个月的饲养白费了,几万大洋泡汤了,还要和客户解释,延迟实验结果的出具。我记的当时没人敢和老板说这件事情,最后让一位老板同学去说的。不过还好,老板只是着急上火了一下,就宽容了大家。仅说了一句“下次大家记住教训”。这个教训我记到现在,所有新来的同事我都要说。
2、学历不代表能力。
做消毒剂效果评价的时候,大老板的一位博士生弟子要来和我们一起做,因为大老板是消毒领域的大牛,所以我们对这位师姐格外看中,况且我们只是小小的本科生,仅能做体力劳动活。实验开始后,真让人大跌眼镜,一些基本的操作也就是高中毕业都会的,这位大姐竟然不知怎么办好。到后来,大家在私下都说,这世道让人看不懂啊!

1.做实验一定有对照。我初进实验室,老板让我做噬菌体,噬斑出现时因当时没有对照而前功尽弃
2.感性认识很重要。平板的噬斑每次都有,但富集培养总是不稳定,于是怀疑自己到底得到没?于是开始向做噬菌体和相对应菌的学校老师和医院的老师请教,最终医院的老师给我一张不同滴度的噬斑图才真正确信自己是对的
3.找高手帮忙。做电镜时,制备样品的老师说我噬菌体的滴度高,而负责电镜的老师告诉我说没有噬菌体,还问我你的噬菌体长啥样,我又没见过我只能参照文献中的图做简单解释,最终他还是告诉我说没有。第二次我找一个老师给我看,照片一出凡做微生物的都说是噬菌体,为何负责电镜的老师当时就是找不到呢?

记得进入实验室后,开始做的第一个实验就是连接转化。当时实验室人特别少,所有实验都要自己摸索。按照T4连接酶的说明书来做,连接完毕后,按照连接酶说明书进行连接产物的Buffer转换。用酚氯仿抽提,然后用2倍体积乙醇和1/10体积的3M NaAc沉淀,沉淀用70%乙醇洗涤,沉淀用TE溶解,转化。结果每次,作的时候都看不到沉淀,当时以为自己的操作有问题,重复了一周左右也没有结果。十分郁闷。问了一个师姐,她说:没有沉淀是正常的,因为你连接的质粒量比较少。可以不必纯化,用连接产物直接转化就可以了。现在一般的T载体连接试剂盒都是直接转化。当时我恍然大悟!·

建议:做试验时切不可盲干,否则弯路越走越多!碰到问题,多方求教解决了再继续,会事半功倍。

我对微生物方面的东西知道的很少,我是做那种纯粹的分子生物学试验的人,因为研究生读书的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之一,前面我说过,我做试验很少失败(到现在真还没有什么失败的记忆)。当然,读书的时候有不懂的可以问,我们研究所一般的试验基本都有相当基础,后来工作后,也说过了,一切得自己操办。废话这多,得出做试验的一些教条主义为:
其一.对自己不熟悉的试验,在进行之前一定要把握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看相关文献)和情况,可以在试验正式开始之前几天先想好有哪些试剂需要提前准备的(如是试剂盒则需要提前达一周,一月准备定购),当你“觉得”万事具备的时候,你可以在头脑中把整个试验过程想象着做一遍。这样你会发现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解决。我经常在回家的路上或洗澡、如厕和临睡前想试验和写标书的问题,效果奇佳,可以把所有的细节疏忽都想到。
其二.在开始做试验时刻起,你就应当养成一个好的试验习惯,尤其是无菌观念和操作必须非常强,不是说所有的试验都要求无菌,而是一旦真正需要无菌的时候,往往哪些无菌操作不熟练的人就会犯糊涂了。举个例子,÷偶曾有一博士师兄,做事慢慢腾腾,似乎稳稳妥妥,但是养细胞则经常污染,为何?因为他对究竟在哪个环节可能导致污染缺乏认识,所以把注意力分散在一些次要环节,而对真正的核心环节做得不到位。对RNA相关试验的操作对无菌观念也是一个挑战,如果你能做好大型RNA试验表明你无菌操作基本过关了。开启EP管的习惯和放枪的习惯都可以影响到你的无菌操作,疏忽不得。
其三.我说的这一点基本上少有人认识到,那就是做微观试验的宏观认识。分子生物学试验是微观而又微观的东西,任何一个结果必借助放大或媒介方能看到结果和效果,但是,我要提出的是,其实分子生物学试验是个极其宏观宏量的玩意,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说的宏观是试验对象的量的宏观,抽提DNA时候的DNA分子,PCR试验中的扩增产物,蛋白质表达的分子数量,基因克隆中的载体和目的片断数量及随后的克隆菌落数量,太多了,我就不一一指出了,有心的看客可以自己思量,如果你对这些宏观的东西有了一定认识之后,你会发现很多分子生物学试验说来精细,其实粗糙的不行,而知道了这种粗糙你就知道虽然操作小有变化,试剂小有不同,方法小有创新,手法小有不同,污染小有存在,等等,其实结果可以大有一致,哈哈。也就是说只要你达到了一个range内,你的试验结果就是可以预期的了,不必紧张兮兮,我就是发现了这个才做试验无往不利的。举个例子,很多PCR小菜鸟把PCR看的神神秘秘,我在菜市场操作都可以出结果,呵呵。
其四.因为有了三,所以必然会出现四。我在理解三的基础上,对做试验基本都要进行一番“创新”,可以说,打从做试验的第一天,我就少有规规矩矩、本本分纷做试验的,所有的试验,如果我觉得有不妥,不够完善的地方我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去改进。比如早在2001年我就在我们实验室第一个自创菌落直接PCR,当然,或许别的实验室已有先例,但我是自己想到的。现在还有很多细菌文献里面的老外津津有味地写怎么怎么抽提DNA再做PCR,简直搞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个别革兰氏阳性菌例外哦)。做转化试验也不是按照操作说明做的,直接多涂布一些,菌落也做收集,摇床里面摇的时间则又缩短一些等等。『后补的一句:负责地告诉你,做这一点前您老必须掌握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理论是实践基础,切记切记!』
其五.当试验进展不顺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死做,必须停下来,回头反复看相关文献,看别人的方法,可以搜索或来DXY等论坛看看,有条件可以和别人讨论讨论,当然,这种事情我没什么经验,我的经验在试验之前就做了,这是为别人解决问题的时候用的最后一招。我身边有初学分子生物学试验的人,我会帮他解决一些试验中遇到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试验中的问题呢?我是这样想的,把问题基本从中间分成两部分,考虑可能从前半还是后半出问题。
我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我们实验室刚开张的时候我做PCR,结果没有任何结果。这个问题很麻烦啊,因为刚开张,任何一个环节试剂均有可能出问题,没有一项是确定没有问题的。那么你可以考虑是PCR本身出了问题还是电泳出了问题,电泳是否出了问题可以看Marker有无得出结论,结果Marker有条带,说明是PCR的问题,PCR的问题可能出在反应条件上、PCR仪上、模板的制备上或PCR体系上,反应条件回顾参考资料啦,确保没有弄错,参考文献权威;PCR的问题我暂时没办法解决;模板的制备可以再试试其它几种模板或浓度;然后在考虑反应体系上,哪些试剂浓度可能有问题,一般酶和缓冲液出问题可能性小,PCR七种玩意,最后只剩下dNTP,后来发现我把它的dNTPs浓度看成了单一一种的浓度,翻了四倍,导致试验失利。
第二个例子,同事做AFLP没结果,用的是试剂盒,也可把问题分成两段,前者试剂盒操作部分,AFLP的扩增;后者电泳。这个问题有点类似PCR问题,AFLP没结果,电泳有无问题先看Marker,当然,他这个试验两个问题都有,我先解决电泳问题呀,电泳可先只跑Marker直到出结果,我们限于条件只能用银染法,电泳本身出问题可能性小,多半是染色、脱色或显色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一试之啦,改变条件。解决了这个电泳的问题之后解决AFLP的问题,如果你对这个试验了解的话,应该知道它包括提取基因组DNA、酶切、接头连接和第一轮扩增和第二轮扩增(选择性扩增),DNA及其质量有无问题,酶切有无问题均可通过电泳看到,两轮扩增的话,我就让他直接跑个琼脂糖凝胶电泳,第一轮看不到,第二轮理论上是看得到的。
第三个问题,还是我这位同事啦,提取DNA的时候,预试验满好,大规模一提就没东西了,着急呀,怎么越来越退步了,呵呵。提取DNA如果有问题的话有哪几个步骤是关键的呢?细菌的菌量,选用的方案,细菌破壁是否充分,酚氯仿抽提有无问题这几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其它都属于小问题。酚氯仿有无问题看电泳,如果电泳什么都没有,更上游一定有问题,如果电泳点样孔有亮带,表明酚氯仿抽提有问题,蛋白质没抽提干净;选用的方案你就得重新看看程序本身有没有问题了,这个也不难解决;菌量和破壁两个问题因果相关,量大了破壁肯定不充分,量小的话破壁如果试剂没加错或浓度不过低应该没有问题,OK,就大量减少菌量来抽提,结果发现确实是菌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