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宣言儿歌:【学而时习】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43:44
【学而时习】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原文地址]


  做满月习俗

  出生满一个月叫「满月」,一般男婴在出生后的第三十天,女婴则是第二十九天,满月时所做的庆贺称「做满月」,有些人是选在第二十四天,取二十四孝之意,以其小孩长大后会如同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一样孝顺父母。

  这一天要剃掉婴儿的头髮,称做「理胎髮」。理胎髮的规矩很多,要先备妥葱、红鸭蛋、红鸡蛋、石头、 金锁片、铜钱放在浴缸内,婴儿剃髮前须先沐浴,并用红鸡蛋及鸭蛋在婴儿头上轻轻滚动三次,取其「红顶」,希望他平步青云、功成名就;葱取聪明之意;红鸡蛋 有再生、繁殖及圆满之意,也希望长个鸡蛋脸;红鸭蛋希望他长得高壮的寓意。而葱取意「聪明」、石头取意「压胆」,期待小朋友头壳快快长硬,如同石子般坚 硬、健壮;金锁片及铜钱取意财运及好运、「大富大贵」。这一天,要做鸡酒油饭祭拜神明、祖先及床母。

  这天产妇的娘家会派产妇的兄弟,给外甥送「头尾」。所谓「头尾」指的是婴儿从头到脚所穿的所有衣物 而言,包括帽子、衣服、银牌或金锁、手镯、脚镯、鞋袜等。这种「头尾」,在以前非常讲究,尤其是有钱人家,一共要送「做满月」、「做四月日」、「做週岁」 等三次,其中以做满月和做週岁送的衣物最多。

  此外还要送蜡烛和「红龟粿」。现在生孩子时一般朋友也会送衣物来,所以就另作「油饭」和「米糕」以为答礼,也有人用「酥饼」与「汤圆」为答礼的。对方为了表示回礼,就把少许的米放在锅、盆等的容器中,上面再放一些豆子,用意是祈求婴儿健康。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及满月这一天,除了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外,还要准备鸡酒油饭祭拜床母,此后,每年中元、端午、七夕、除夕等节日及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祭拜床母,直到小孩满十六岁行成年礼为止。步骤及程序:

  先将石子、硬币及葱加入煮蛋水;将捣碎之葱及蛋黄抹在婴儿头髮上,再将头髮洗淨;剃髮;将红蛋放在婴儿头上,轻轻的来回滚三次,口念:『鸭卵身、鸡卵面,好亲成,来相匀』。(有红顶之意,象徵未来功成名就、生官吉兆。)将胎髮及石头包在红纸内,放于屋顶上。或有旧俗例:由长辈将婴儿抱至户外进行喊老鹰的习俗,经婴儿抱着绕行屋子一圈,用赶鸡竹棒敲地边唱 说:「老鹰飞上山、囡子紧做官、老鹰飞高高、囡子中状元、老鹰飞低低,囡子紧做父。」或说「老鹰飞高高、生子生孙中状元、老鹰飞低低、囡子快做老父」。这 些童谣大多是为小孩祈福,期待将来有所成就。古时女孩不能做官,故大多只叫老鹰老鹰几声。最后将红蛋分给围观或邻近的小朋友。

   亲友礼俗:

   外家:婴儿外婆此天会备「头尾贺礼」及「外婆圆」送来女儿家。现今大多用礼金代替。头尾贺礼即是婴儿从头到脚所需穿戴的衣物,包含所需的鞋袜、手环及金饰。外婆圆就是外婆送的粉红色圆子。

   亲友:多半送衣物、金饰及红包等礼品,俗称「送庚」;或用红线作一小袋将钱币或银元放入袋中,再将袋子挂在婴儿脖子上,俗称「挂领」。

   喜家:备油饭、米糕、酥饼、红圆,现代人有用蛋糕、饼乾等答谢亲友;亲友在回礼时依古礼须放少许白米及几粒小石头于容器中,以期婴儿身体健康。若是第一胎为男婴,旧俗由父亲带着一隻鸡、六瓶米酒及一盘油饭的「媒人礼」,去答谢媒人,媒人则以金饰回礼,且留下鸡与油饭,但退回一半米酒。

   婴儿出生三天及满月这天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并备鸡酒油饭祭拜床母,此外,到小孩满十六岁行成年礼前皆须于每年中元、端午、七夕、除夕或初一、十五等日祭拜床母。

   祭拜家中神明:半生熟三牲;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三小杯;油饭、米糕、发粿、红蛋;点烛火;神前献茶、酒;焚香三柱迎神,并祈求婴儿平安顺利长大;香烧至三分之一时,双手捧持金祇拜供神明;烧寿金、刈金、福金等三色金;将酒撒于纸灰上;收拾供品,礼成。

   祭拜祖先:拜好神明的供品可再拜祖先



  满周岁的“抓周儿”风俗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 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此为“小孩之盛礼”。

  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一般不送大礼(如贺幛、金银首饰)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 ”。(此礼平时也适用)。

   “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 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 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 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笔: 将成为书法家或画家。

  墨: 将成为书法家或画家。

  书: 将成为文人。

  算盘:将成为生意人。

  戥: 将成为生意人。

  豚肉:将成为身体健康的人。

  鸡腿:将成为身体健康的人。

  银: 将成为有钱的人。

  田土:将成为农夫。

  葱仔:将成为聪明人。

  柴慲:将成为聪明人。

  包子:将成为厨师。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盘,则 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 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总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 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通过小孩抓周儿,在客观上检验了生母、看妈、奶妈对小孩是如何带领的,是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



  汉族家礼之笄礼仪式
  笄礼行礼者必须抱着敬仰、庄重和虔诚的心。

   笄礼前的准备:筮日(筮于庙门) ,戒宾(主人深衣诣其门,戒者出见如常。主人初请,戒者辞。主人复请,戒者礼辞,许。 宿宾(宾如主人服,再拜。主人答拜。宾许,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送) , 宿赞笄者(亦如是)

   女子笄礼流程解说

   1、主人以下序立(盛服就位,主人阼阶下,傧立于门外,将笄者采衣,在房中)司仪唱:“开礼——”(稍停,起乐,全体肃立) ,司仪唱:“笄礼开始。”

   2、宾至,主人迎入升堂(宾盛服至门外。赞者在右,稍退。傧者入告 主人。主人出门再拜。宾答拜主人,揖赞者。赞者揖主人。遂揖而行,宾、赞从之入门。揖让至阶,又揖让而升。赞者净手,立于房中。傧者伺于筵。)司仪唱,“ 请主人致辞。”师长到场地中,向全场一揖。致辞。内容酌定。(参考致辞:“今日是***的笄礼。衷心感谢诸位嘉宾的光临。” 致辞毕,向全场一揖,向正宾一揖,正宾答礼。众人归位。 司仪唱:“三加开始,请将笄者。”宾起席,主人起席。将笄者走出。

   3、宾揖将笄者,就席,赞者在后。将笄者答拜宾,正坐于笄者席上。傧奠梳子、笄、簪、钗等于席外。宾起席,主人亦起席。宾净手毕,主人揖,复位。

  一加:司仪唱:“初加发笄。” 傧以木笄、襦裙盘进与赞者。宾加笄礼——木笄。司仪祝辞:“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绵鸿,以介景福。”完毕,笄者拜谢宾。司仪唱:“笄者适房,着襦裙。”笄者在傧引导下适房,服襦裙出。

  二加:司仪唱:“二加发簪。” 傧以玉簪、曲裾盘进与赞者。宾加笄礼——玉簪。司仪祝辞:“吉月令辰,乃申尔服。饰以威仪,淑谨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完毕,笄者拜谢宾。司仪唱:“笄者适房,着深衣。”笄者在傧引导下适房,服曲裾出。

  三加:司仪唱:“三加钗冠。” 傧以金钗、大袖礼服盘进与赞者。宾加笄礼——金钗。司仪祝辞:“以岁之吉,以月之令,三加尔服,保兹永命。以终厥德,受天之庆。”完毕,笄者拜谢宾。司仪唱:“笄者适房,着大袖礼衣。”笄者在傧引导下适房,服大袖礼衣出。

   4、乃醮。傧以酒爵盘进。司仪唱:“醮笄者。”赞者从傧手中酌酒立于笄者左。宾揖,笄者就席,乃取酒诣席前。司仪祝之 曰:“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笄者再拜,受酒,跪,祭酒,兴,跪,啐酒,兴,授赞者盏。笄者再拜,宾答拜。笄者 遂拜赞者,赞者答拜。

   5、宾字笄者。司仪唱:“字笄者。” 宾字之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女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笄者姓名)。”笄者对曰:“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

   6、笄者三拜。司仪唱:“笄者三拜。”笄者敛容、端坐。全场肃静。司仪唱:“笄者拜家长,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笄者行再拜礼。司仪唱:“笄者拜师长,感念师长教诲之恩”。笄者行再拜礼,师长揖。赞礼唱:“笄者拜炎黄,传承华夏文明”。笄者面向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像行再拜礼。

   7、笄者聆训。司仪唱:“笄者聆训。请笄者主人示训”。主人起席,示训,训辞自定。笄者正坐聆听。(如内容建议抓住祝贺成人、提醒今后应担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鼓励成长等。笄者对曰:“弟子虽不敏,敢不祗承。”)

   8、笄者答拜。司仪唱:“笄者拜有司及众宾。”傧、赞成一列,笄者行拜礼,再拜众宾。众皆答礼。

   9、礼成。司仪唱:“笄礼成。”笄者与主人向所有参礼者分别行揖礼,顺序为:正宾、赞者、左侧的众宾、右侧的众宾、乐者。众皆答礼。



  认「契」父母习俗

  认契父母,以现代说法就是认干爸爸、干妈妈,以前人认为让一些不好养育较多病痛的小孩认「契父母」,吃他人家的水米就会比较容易养育。认契父母分三类:

  一.认「神」为契父母:男孩要认男性神明为契父,女孩则要认女性神明为契母。到庙中许愿。分一点香灰,将香灰放入红色袋中,用红线穿起挂于脖子上。每年至庙中换一次香灰。

  二.认「人」为契父母:契父送龙眼及牲礼给契子乞。契子将收到之礼物供在神前,焚香烧金纸向神明禀告结为「契父子」一事。仪式完成后契父子之关系即成立。

  三.认「乞丐」为契父母:农历四月十一日李铁拐先组生日当天,至乞丐寮中拜乞丐为契父母。乞丐回送一放有饼及鸭蛋的小咸草包给契子。小孩将此咸草包挂于脖子上即完成仪式。(前段时间珠海有则新闻,就是一富商认一个乞丐为契父,原来是这么回事)

   礼俗:米水,就是藉由吃别人家的米水,将去除一些不好养育小孩的病痛毛病,希望藉由此方法她们能顺利健康长大。「初一、十五食米水」,契母于农历十五这天备水、米、饼红包及小孩衣物置于谢篮中送给契子。契子家备以米香、猪脚及面线作为回礼。契母每月初一、十五皆须备米水给契子,契子家则以米香作为回礼。称呼自己亲生父母为叔父、婶婶,伯父、伯母,称契父母为爸爸、妈妈;现代人多半仍称自己父母为爸妈。

  另外一种米水之古早说法则是运用「订婚纳吉」方式为不好育养的子女找一门亲事。对方同意后将男方米、水送到女方家,将对方送来的米、水放入家中米瓮及水缸中。用此溷合米、水做饭、敬拜神明。待女孩长大后,在嫁入当年许配的男方家.



  做寿习俗

   在习俗上,五十岁前所做的生日称「内祝」,也就是在自家内做生日庆祝之意。到了五十岁时所做的生日才可称「做寿」,而亲朋好友也要送贺礼祝寿,之后每十年做一次,称为大生日。一般做寿,各年纪有所不同称呼,称呼为下:

   五十岁:称暖寿、半百添寿;六十岁:称小寿;七十岁:称中寿;八十岁:称上寿、大寿;九十岁:称绛老添寿;一百岁:称期颐。

  一般寿诞的活动都由子孙发起,除了要佈置寿堂外,还要准备供品祭神拜祖,并准备寿宴招待亲友。在寿 宴的菜餚中,猪脚麵线是不可或缺的,猪脚像徵强健,麵线像徵长寿,祝福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吃寿麵时,要将寿麵拉高抽长,表示寿星将会福寿绵长,忌讳 从中间咬断。前往祝寿的亲友以礼盒、酒或红包等贺礼来祝寿,主人则回以寿桃、红蛋、猪脚麵线、红龟粿来回礼。出嫁的女儿则要加送鸡、蛋、桃龟、衣服、金 饰、红包贺母寿;加送鞋、帽、衣服、红包贺父寿,俗称「拜寿」或「敬寿」。

  祝寿的贺词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日月长明、松柏长春、荣寿志庆、无量寿佛、晋爵延龄,永祝遐龄、鹤算龟龄、南山献寿、寿域宏开、奉殇上寿等。

  做寿当日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感谢神明及祖先的庇佑。祭拜完神明及祖先后,子孙依序向寿星跪拜,并道贺祝寿。

  先祭拜神明:

  择吉时;半生熟五牲;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五小杯;神前献茶、酒。点烛、焚香三柱迎神,祈求一切顺利。香烧至三分之一时,双手捧持金祇拜供神明;烧金大寿金、寿金、刈金、福金;将酒撒于纸灰上。收拾供品。

  再祭拜祖先:

  饭菜六碗、十碗、十二碗;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七、九、十一杯;汤圆三碗;扎红纸麵线;寿桃、红龟粿;点烛、焚香三柱敬祖;香烧至三分之一时,双手捧持金祇拜供祖先;烧刈金、大银往生钱、纸做黄金、马蹄银及冥用现钞;将酒撒于纸灰上。收拾供品,礼成。



  新居入伙习俗

  新居入伙前:搬家前先将房子打扫一番,门窗打开两三天,使空气流通,引进吉气。新屋入伙前可先「拜四角」,意思是礼貌地向新屋的土地神明打个招呼。住过的旧屋或者是村屋,角位较为潮湿阴暗,而在祭祀时, 焚香烧衣有助驱走蛇虫鼠蚁,消毒环境,或是赶走不洁的东西。

  「拜四角」祭品:生果一个、花生一堆、糖果五粒及连皮毛的肥猪肉一小件。祭品摆放在大厅的四角及中央,合共五份,大厅中央要特别加放烧酒三杯。到纸札铺买一套四角衣,如单位较为阴暗潮湿,则要买多些溪钱、金银元宝,天神衣及地主衣各一套,这样可以烧旺家宅,除去霉气。

  「拜四角」的仪式:燃点二十一支香,面向正门,由左手边起,绕着全屋用香熏一次,包括厕所及厨房,心中默默祷告许愿,如家宅安康,夫妻和气等 。将熏过屋的香,在东南西北四个角落分别插三支香,大厅中央则插上九支,合共二十一支香,蜡烛方面,则每处放一对,合共五对,在单位中央或后楼梯焚烧衣纸,化完衣纸后,各种祭品不再取回。

  用一支新买的扫把,打扫一下现场,扫除的方向是由大厅每个角位开始扫,将垃圾扫到大厅中央,再扫出大门口,此举象征把不洁的东西扫去。

  新居入伙要带备的物品:搬家当日要准备几种物品,而且必须在其它东西还未搬进屋内时,先将这几种物品搬到厨房,其它东西才能一一搬进屋内:用米桶装八分满的米。红包一包放在米桶上面,代表入住后可以衣食丰足。旧屋用过的碗筷,每人一套,上面绑上红纸,保佑家人饮食健康,无病无痛。火炉一个以祈求家庭兴旺。在入伙前一天,装一桶水放在厅中,然后开风扇吹着,代表风生水起。带一些旧屋的泥土送到新屋,以防与新居水土不服。备垃圾铲和新的扫帚一对,上面绑上红布,用作拜完四角之后的清洁。



  公司开张 :

  开张又称「开幕」,也就是公司或商店正式对外营业的第一天。开张这一天对所有的公司或商店来说,都是视为很重要的大日子,除了代表一个新事业的诞生外,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许多公司或店家在开张这一天都会张灯结彩,甚至举行特卖会来吸引人潮,增进买气,祈望未来能够财源广进。

  为了讨个好彩头,一般公司都会根据农民历,选个适宜开市的良辰吉日、吉时来举行开幕仪式。开张前并要印制柬帖,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以活跃人气。而各亲友、厂商甚至民意代表也会致赠花篮、花圈、盆栽或匾额祝贺。

  开张日除了举行开幕酒会、剪彩等活动外,拜神仪式更是不可或缺。一个事业的成功与否,除了尽人事,仰赖全体员工的努力外,更希望冥冥中能够获得神明的保佑与协助。因此,开张当日都要举行拜拜仪式,由公司或店家负责人率领全体员工一同为事业的前景祝祷。

  开张日主要祭拜的神明是土地公,土地公虽然神格不高,但却是各行各业共同的守护神。土地公左手捧金 元宝,右手持如意,专司发财如意,是如意发财的财神。一般公司或店家除了开张这天要祭拜土地公外,以后每月的农历初二、十六也都要祭拜土地公,称为「做牙」,农家则是在初一、十五祭拜。



   古代称谓含义

  尊介:对人的敬称。不敢直称其人,故指其车乘而言

  尊府:他人父亲或对他人之家

  大士:佛教对菩萨的通称或对高僧的敬称

  尊君:对人父亲的敬称

  尊老:特指他人或自己的父母和称德高年长的高僧

  学究:1、读书人的通称2、特称迂腐而不通世故的书生

  小生:1、古代对新进后学者的称呼2、读书人的自谦之称

  小厮:年轻男孩或男仆

  小幺儿:称小僮、少年男仆

  师长:1、原指老师和长者2、对出家人的尊称

  弟子:1、称学生2、称乐工、歌妓

  郎中:1、本为古代官名,至宋代,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则以郎中为对医生的敬称2、对别人亲随的尊称

  郎君:1、为贵家子弟的通称。2、女子称丈夫或所爱的男子

  大夫:1、称医生2、宋代对技艺人的敬称。

  太医:原为古代医官的职称名,宋、元时亦用为对一般医生的尊称。

  山人:1、卜卦、算命、赞礼等职业者2、山中隐逸之士

  师爷:清代官署中幕僚的俗称,多掌管刑名、钱粮文书案卷之事

  姑子:尼姑的俗称

  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隐婆。

  妮子:婢女或年轻女子

  梅香:元明杂剧、小说中对婢女的称呼。

  姨娘:母亲的姊妹或对妾的称呼

  底老:对妻子的俗称

  姑奶奶:1、祖父的姐妹娘家2、已经出嫁的女儿3、称未婚女子,有时有表示责怪或亲热的意思

  令翠:称别的所爱的妓女

  在下:自称的谦词

  老身:老年人自称用词

  古代称谓习俗

  宋代的称谓习俗中,流行以贤否为标准再准而不再以贵贱尊卑为标准的称谓习俗,对尊贵者称为“公”,对贤者称为“君”,对老人或者父辈称为“公”、“丈”表 示尊敬,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为“尊甫(父)”、“令尊”、“令堂”、“北堂”、“高堂”等,书信往来中常使用“尊履”来称谓对方。对家庭成员的称谓上,宋代 称祖父为“祖翁”,祖母为“婆婆”,称父亲为“父翁”,叔父为“叔翁”。岳父为“妇翁”、称庶母为“叔婆”,称父妾为“妾母”、“少母”,称妻子为“内馈 ”、“儿母”,称妾为“小妇”、“次妻”、“小妻”等,称子侄、婿为“郎”,称女儿、侄女为“姐”、“娘”,称长女为“大娘”、“大姐”。

   古代社会对他人的代称,一般包括对家人、亲属、朋友的称谓以及其它称谓。对亲属的称呼,尊称自己的父母为“家严”、“慈母”、“堂上”、“膝下”等。若是 姻亲关系则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若有世谊关系的加一“世”字,如“世伯”、“世兄”等。若是姻世关系的加“姻世”二字,如“ 姻世伯”。对家人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夫君”、“良人”、“相公”、“官人”、“外子”等,丈夫称妻子为“荆人”、“贱荆”、“拙荆”、“糟糠”、“中 馈”、“大嫂”、“大姐”等。

   对别人的晚辈称“令郎”、“令嗣”、“令爱”、“令婿”等,对自己的晚辈称“弱息”、“犬子”、“小犬”、“息子”、“息女”、“息妇”、“东床”等。对 朋友的称呼,一般的互称则加一个“仁”字,如“仁兄”。根据具体的关系不同,又划分为同学、同事等。同学之间的称谓为“同窗”、“同科”、“窗友”、“砚 友”等,同事之间的称谓为“同仁”、“同察”、“同人”、“同僚”、“同年”、“同寅”等。



  古代年龄代称

  婴儿:人初生时;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一至三岁的孩童。

  垂髫:七、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tiao):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通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

  始龀: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称龆年或髫年。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十岁以下通称。

  幼学:满十岁。

  总角:童年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带钗。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志学之年: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束发:古代男童成为少年,将头发束成一髻。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通称;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通称。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也称〖碧玉年华〗。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初初成年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二十岁女子、〖花信年华〗二十四岁女子、〖待字之年〗待嫁女子、〖标梅之年〗出嫁女子。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又称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个循环;也称为平头、甲子、耳顺之年,六十以上又称为“耋年”。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八十岁之年; 鲐背:九十岁之年。

  耄耋:《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后来用“耄耋(mao die)”泛指年寿高。

  期颐:称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白首:通称老年人,又称皓首; 黄发:通称长寿老人;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中寿:七十为中寿; 上寿:九十为上寿.

  其它称谓,是指一些代称和别称,如年龄的代称,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称谓。不满周岁称为“襁褓”,幼年又称为“总角”,十岁以下称为“黄口”,“舞勺之年”、“舞象之年”是指少年。嫂子的年龄还有专门的称谓,如: 十二岁——金钗之年 十三岁——豆蔻年华 十五岁——及笄之年 十六岁——碧玉年华 二十岁——桃李年华 二十四岁——花信年华 三十岁——半老徐娘  男孩八岁称“韶年”,二十岁称为“弱冠”,三十岁称“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不惑之年”等。其中,“弱冠”和“及笄”分别表示男、女自成年。五十岁称“年 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渐之年”,六十岁称为“花甲”、“耳顺之年”、“平头甲子”、“杖乡之年”,七十岁称为“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 年”、“致仕之年”,一百岁称“期颐之年”等。



  中国家谱:族规十条

  教家之道,千条万绪,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为父兄者不可不知,欲求好子孙,末有不自贤父兄培植而来者也。教子之方,莫要于读书。必能读书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进取成名。登科、发甲,固视乎命运。然超琼所识科甲中人,其家三世读书而发始达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识丁,而其身崛起田间,至登甲、乙榜者,百中仅一二焉。俗语所以胡“书读三世发“之言也。兹所定族规十条,皆幼时闻于吾祖、吾父,所以教吾兄弟者之言。即族祖南村公、族叔宇喧公平日所以教族人者,亦末尝不同。故纂而存之,刊之于谱,愿与族之子弟,世世共遵守之。或有遗漏及应添立规条,异日重重刻时,固可增入。

   奉祖先:水源木本,理不可忘。但思身所自来,则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虽十世、百世固不得以为远也。奉先思孝,古训昭垂,帝王且然,况大夫、士庶哉。吾家自远祖以来所立家规:凡先世考妣生日、忌辰,家中必当设祭之礼岁首、岁除、端午、中秋亦如之。新岁暨清明,必相率扫墓,古人所谓上冢也。各家无论老幼,必当亲诣墓前,行三叩首礼。虽大风雨雪,不得惮劳。此乡族所同,子孙宜永永循守。庶几因时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孝父母:属毛离里,怀抱恩深;择傅延师,劬劳念切。苟或不孝,禽兽何别。但不孝匪一端,如《孟子》言,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大略该之。而好货才防、私妻子,尤为乡俗通弊,不可不以为切戒。至于违犯教令,律有明条。凡子孙于父母及父母,骂者罪即绞决;殴则斩决;杀者凌迟处死。例禁森严,虽下愚亦当知畏。苟念生我、鞠我、抚我、育我之德,则服劳、致敬、就养,无方天性所流,自有不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须预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酿成枭,贻累族人。

   和兄弟:长枕大被,天子且然;让枣推梨。昔人称美。但人家兄弟,当幼小时无不十分友爱。其后之不睦者,大抵因妻子、争财产而已。抑或此贫彼富,有求莫应,若秦、越人之相视。同气参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有前后嫡庶之别,亦属一气所生。骨肉至亲,尚成嫌隙,子孙尤而效之,有不破家者乎?堂从兄弟,尚宜和睦,况在同气乎?族中宜互相教戒,共笃友于,则出入怡怡,家风不陨,亦同宗之光矣。

   睦宗族:贵贵贤贤,义无偏诎亲亲长长,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皆祖宗之一脉.尊卑之分,轶然不淆.长幼之情,蔼然相浃。喜则相庆,忧则相吊。贫弱之一,富实者宜时周恤之。愚鲁之徒,贤智者 时教导之。总以相扶、相助为念。至干尊长,尤不得与卑幼戏谑,致为有识者所笑。此吾乡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和乡邻:岁时款洽,谊笃比邻;患难扶持,世称会里。我先世以忠厚传家,凡属子孙,务必谦虚乐易,与人无争。不得恃血气以凌人,逞奸诈以滋事,徒害邻里,终累身家。若有不肖子弟,恃强恃诈,或倚仗族人之势,欺侮乡党者长辈亟戒责。尤宜念睦任恤之风,实为古道,待人务从乎厚,处世毋涉乎骄。至于修桥、补路、拯溺、救饥、恤寡、孤、劝善、教不能诸事,凡有益于桑梓者,量力行之。生长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赖也夫。

   教子弟:子弟以读书明理上。为父兄者必延聘名师,慎择益友,俾得朝夕渐摩,学问有所成就。遇则掇科取第,不遇亦不不失为通人。光前裕后之图,计莫逾此。其有资质不能读,及力不能读者,则为农、为工、为商,即佣雇营生,亦属正业。总当责以勤俭,教以安分,令其学为好人,切不可任令游手好闲,习致败坏家声。至于富贵之家子弟,性质即 有琰刘,亦当以师为约束 ,切铁骄养溺爱,终受必家之富。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读也。

   戒习染:习俗之坏人子弟,事不一端。其显者则嫖也、赌也、洒也、烟也、而近年尤有入会、结盟等恶习也。江湖无赖随处煽诱,年轻子弟每为所牵。轻则有玷行为,重则显干法纪,其祸不可胜言。 即 轻薄之行,狷利之语,戏谑、骂詈、欺诞 、狂佻,市井 恶少情形,为大雅所深鄙,亦当引为切戒。至于干预词讼,习以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门之为愈乎。又隶卒贱役,例不准其子孙与考,凡族中子弟虽至贫困,应不准当差。违者黜之勿齿。

   奖名节: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潜德幽光,岂容湮没.族中如有孝子、悌弟 、义夫、节妇,确有实迹 未经旌奖者,应由族人备录行状,会众覆实,联名举报,或请匾额,或请旌表。斯亦一族与有荣焉之事,不可不知。

   慎婚嫁:玉洁冰清,固称佳偶;荆钗布裙,不失良姻。凡族姓为男配,为女择婚,必须清白之家,门户相当者,方许联姻。不得贪图财物,轻信冰人,不辨熏莸,苟且作合。万一误结朱陈,使日后儿女竟不齿于乡曲,深为可惜。嗣后,如有不分良贱,不论可否,与奴隶娼优等为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复与齿。

   急赋税:践土食毛,自应输赋;急公好义,岂许逋粮。况国家惟正之供,按季征收,如额而止,先后不免。何苦延挨观望,伺候公庭,自取鞭扑耶?凡吾族于本户地丁漕粮各项,须依期投纳。即近年筹饷捐输,亦朝廷万不得已之举,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扰,门户晏如,岂非乐事?至佃田耕种,亦宜早纳年租。荒歉求减,必须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劝导,谕以急公。此所谓国课早完,自得至于乐者也。



  族禁六条

   以下六条,仅就其大者言之,皆断断不可有之事.又如族中妇女,不幸夫故孀居,自宜以守节为贵.然此非可强自他人.惟既经改醮,即非本族之妇,古人所谓"出则与庙绝者"也.虽有子孙,谱中必削其名氏.续修之日,概不许刊入.其余亦概以族禁为准.至于乱宗一事,关系尤重.查<< 例 >> 载,"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许择立远房为嗣".又有"于昭穆相当亲族内,择贤择爱,听从其便"之例.是立嗣,总以同宗为准.其乞养异姓义子,以乱宗族者,有"杖六十、其子归宗"之律.吾族二百余年以来,尚末闻有此弊端,自当永远为法.如有螟蛉乞养、出自异姓者,虽不能绝其往来,而其名及所后子孙,则概不入谱.嗣后修谱时,务当严守勿易.倘徇情迁就,即属不肖子孙,必遭祖宗阴殛.慎之,志之。

   禁当差:皂、快、壮各班,门子、禁、卒、捕投、仟作、皆统名之曰“隶”,例不准考,本族子孙不得充当。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为匪:盗必干诛,窃亦罹罪,诱拐等事,均犯科条,辱宗甚大。族中子孙,不得有犯。违者,预行逐出,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入会:哥老、添弟等名,及江湖放飘、结盟、拈香,皆匪徒所为,显干法纪。族中子孙,不得听其引诱,致罹重咎。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从教:白莲、闻香、灯花等名目,屡奉严禁,皆系妖言,近年尤实繁有徒。或传自远方,或起自内地,总之不可学习、信从。族中子孙,惟宜守孔孟之规,勿为邪说所诱。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出家:释老之宗,流传虽久,而为僧、为道,则已弃父母,何论祖宗。族中子孙,不得甘于削发、易服。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自贱:优伶等诸乐户、生、旦、净、丑、末,均系下流,而娼妓更无论矣。族中子孙,宜世保清白,不得自甘下贱。违者,屏勿齿,谱削其.



  家规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义,有伤风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废弛,有违祖训。 各宗坟墓,山林界止, 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据。 读书尚礼,交财尚义,毋致骄慢啬吝,有玷家声。 富勿自骄,贫勿自贱,毋致恃富疾病,有失大礼。 婚姻择配,朋友择交,毋致贪慕富豪,有辱宗亲。 周穷恤匮,济物利人,毋致悭吝不为,有乖礼体。珍玩厅巧,丧家斧斤,毋致贪爱蓄藏,有遗后患。冠婚讲礼,称家有无,毋致袭俗浮奢,有乖家礼。房舍如式,服饰从俭,毋致僭侈繁华,有于例禁。凡我族,如有不肖子孙玷辱祖宗,必须公同告庙出族,以全清白家风。然系万不得已之事,须郑重,慎经率。各开后:

   大不孝者,出。如骂詈父母、夺产、养之类。大不悌者,出。如骂伯叔、殴辱兄嫂、凌虐弟侄之类。为盗贼者,出。为奴仆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录者,出。妻女淫乱不制者,出。盗卖祭产者,出。盗卖荫树坟石者,出。

   以上十有犯者,族长传单通知合族会集,告于祖庙,吊齐各谱,削去名字,祠墓不得与祭。但须确有实据,众论佥同,方准出族。如其传影响,总宜容隐。所谓罪疑惟轻,以存厚道。凡有过失,另当酌其轻重,以示罚。




   伦理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道、儒、墨、法家百家伦理思想及佛学理念,各自论述相互吸收和补充,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道德。

  “仁”作为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倡导与和为贵,常常为别人情感、利益着想,增强理解,彼此相互体贴,照顾,给对方以便利,特别是对有困难者以帮助和救济。孔子曰:“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磨擦都是“亏人而自利” 的自私思想造成的。在中国传统美德中, “兴天下人民之大利”是最大的“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坚持 “先义后利” 、“义以为上”。 古人言:「临事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儒家提出详细的道德修养方法,特别注重“立场”,“立志”是成才的根本,有远大理想,崇尚“朝闻道,夕死可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要学习经书的同时也要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吾日三省吾身” 就是不断地反省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就算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也要注意自己道德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经书,要[学而时习之],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也就是经典之作要常常看。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着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清世祖 应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嬴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大 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 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 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 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 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 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 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 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 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 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中庸》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十章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 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 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 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注:齐,zhāi音,通“斋”,斋戒。

  第十七章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 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第十八章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 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 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第二十章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 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 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 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 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第二十二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第二十六章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 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 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 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其此之谓与!

  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 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 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第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 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注:齐,zhāi音,通“斋”,斋戒。

  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第三十三章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弟子规》,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 李毓秀,字子潜,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已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又符合封建伦理,是以极有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承教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现在有些企业上早课是要读或者背诵《弟子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