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票价:入定和出定的方法 >>修法窍诀>>文库>>佛教导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58:21

入定和出定的方法 堪布慈诚罗珠五加行修学讲义全纪录音频文件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文章来源:佛教天地 点击数:

15419 更新时间:2008-11-13



  首先我们讲如何入定和出定的方法,也就是如何入座和出座的方法。
  如何入定和如何出定这个也是很重要,因为我们整个修五加行的过程当中需要用入定来修,修五加行不可能周末的时候来修,坐车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上班的时候修五加行,因为最好是静坐,坐下来,来修五加行,坐下来修五加行这叫作入定,它也有一个方法,因为我们修五加行的时候,一定要用珍贵的修法来修,这样的话收获、成就这样都会快一些,所以要懂得入座、出座的方法。
  怎么样入定和出定呢?在一般的情况下,比如说专门修行的那些修行人如果有时间,一天就分四个阶段来修,这叫做四座,一二三四,如果没有这样的时间,白天要上班,那就早晚来两个时间来修,早晨一个课,晚上一个课,也就是一天两座。
  专门来修就是一天四座,一天四座来修的话,怎么来安排时间呢?一般是一座是两个小时,早晨一座,上午一座,下午一座,晚上一座,这样一共是四座。
  早晨一座是什么时候开始?天刚刚亮的时候开始,这个冬天和夏天的时间用钟表来定就不好定,夏天也好冬天也好,天刚亮地时候就开始入座,一般是做两个小时左右,但是这个要求不是很严格,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也可以一个半小时,也可以两个小时,也可以多一点,这些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一般是两个小时左右,在这个两个小时之间,修完了以后就起座,起座也叫出定,出定以后就可以做其他的事,其他的一些家里的事也好,其他的念经、看书呀,除了学五加行以外,做这些善事也可以,做这些世间的杂事也可以,出定了以后,就看自己的情况作什么也可以,最后还是上午,上午就十点钟左右,离中午两个小时,这个时候又入座,入座以后两个小时,出定的时候正好是中午,这两个小时长一点短一点都无所谓,这是上午的两座。
  下午就是四点钟左右,或者三点半也可以,如果是三点半入座,那就是五点半左右出座,这就是下午的一个座,然后就是吃了晚饭以后七点半左右到九点半,也是两个小时,这就是一天中的最后一座,这样就可以分四座,一天分四座。
  如果没有这么长时间,那就取消上午和下午两座,只修早晨和晚上的两座,这样也可以。这是时间的安排。
  为什么只在这个时候修,其它时间不修呢?因为在密宗里讲到,因为人的气脉、明点的运转,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是不一样的,在刚才讲的这些时间修行的话,他的心就比较能够安静下来,其余的时间思维比较乱,杂念比较多,在这些时候最适合做其他一些事,看书呀,念经呀,看书念经当然也不要有其他杂念,但是比起来,稍稍有一些杂念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所以在这些时候我们可以安排,做一些家里的事情或者是看书呀等等,刚才讲的这四个是专修。
  然后具体的修法,在四个座里面,无论是哪一座,他是有要求的,而且这个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他是什么样的方法呢?有三个要点,第一是身,第二是口,第三是意,身口意三方面的要点,第一个就是身,身体要怎么做呢?打坐时也有要求,不可能躺到床上,或者是做到别的地方去修行,他也有要求,就是要做到毗卢七法,毗卢七法是怎么样的呢?两个脚就是要做金刚跏趺座,要盘腿,全盘和半盘都可以,金刚跏趺座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些唐卡中的佛菩萨的金刚跏趺座,平时我们做盘腿的叫做半盘腿和全盘腿,这两个都可以,如果早起的时候这样盘腿比较疼,受不了的话那也就可以怎么方便都可以,但一般的要求就是两腿要盘腿,这是毗卢七法的第一。
  第二就是身体要正直,第三手就是手要结定印,就是禅定的定印,左手放在下面,右手放在上面,左右两个拇指对好,这叫做禅定的手印,这个定印放在肚脐处,这是第三。
  第四就是两臂要展开,不是内收,第五这个头要稍微往前低,第六就是眼睛往前看,除了特殊的时候,特殊以外,一般的情况下,眼睛就是往下看,眼睛要看鼻尖。第七舌头抵着上额,总之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要放松,不能紧张,一紧张心就不能清静下来,因此身体各个部分都要放松,这叫做毗卢七法,一般的无论是修加行的时候也好,修正行的时候也好,一般的情况下都要坐这个姿态,如果躺在床上,坐在沙发上不盘腿这样修行的话,心就不是很清净,为什么呢?因为刚才我们讲,心的清净跟世间业有关系,跟身体的姿态它也有关系,所以密宗里面讲身正直,气脉明点就可以正直,气脉明点正直,心就正直。
  心正直是什么意思?心正直就是心理没有太多的杂念,这是身体上的要求。
  第二就是语,平时口说话叫做语,但是在这里不是要说什么话,而是要排污气,就是打坐的时候心要静下来,心要静下来跟呼吸也有关系,所以呼吸的调整叫做口的要点。
  怎么调整呢?调整的时候要观想,身体里的那些不干净的气要排出去,然后身体就比较清净,然后心就能静下来,那怎么排出去呢?第一个就是左边的鼻孔,右边的鼻孔,然后两个鼻孔,左边三次,右边三次,然后就是左右同时排三次,一共是九次,这样也可以,或者是右边一次,左边一次,然后左右共同排污气,污气就是污垢的不干净的气叫做污气,污气就是通过鼻孔排出去。
  鼻孔怎么能够排出去垢气呢?加行的时候就只告诉你这一点,加行修完了以后,当能够修正行的时候就是有他具体的修法,在加行的时候只有排污气的这样一个修法,没有别的气脉明点的修法。
  那这个怎么修呢?第一个是从右边的鼻孔要排污气,排污气的时候,左手要做金刚拳,就是拇指要放在无明指的指根,无明指的指根这里有一条脉,在这个脉里面,会有这个不干净的污垢的气,所以把它压住,然后把其他的四个手指放在拇指上,握作拳头,这叫做金刚拳。这个金刚拳头做好了以后,就放在这个大腿的腿根,大腿的腿根也有一个动脉,就是要压住这个动脉,就放在这个动脉上,左手是这样。
  右手也是同样的拇指压住无名指的指根,然后其他的三个手指就可以握做这个拳头,食指可以伸出来,也可以是中指,然后这个手指就可以压住右边的鼻孔,然后从左边的鼻孔排气,排气的时候要观想,观想从无始以来在轮回的过程当中我们所造的这些罪业都变成黑色的气体,变成的这个黑色的气体就通过这个左边的鼻孔排出去,三次,反复三次也可以,或者一次也可以,这个结束了以后呢,就是左右手换,右手就作金刚拳头放在右腿的腿根压住动脉,然后就是左手也跟前面一样,食指也可以,中指也可以,把左边的鼻孔压住,从右边的鼻孔排气,排一个长长的气,呼出去,这时观想也是和前面一样,观想从无始以来所造的所有的罪业变成黑色的气体从右边的鼻孔排出去,然后三次一次都可以,这个完了以后呢,左右手同时握做金刚拳,然后左右金刚拳同时按在左右大腿的腿根上边,然后左右两个鼻孔同时排气,同时排,三次或者一次都可以,前面是三次呢,后面也是三次,前面是一次呢,后面也是一次,这是语的要点。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样做心就可以定下来,可以平静下来,因为这个心它有很多诀窍,它通过这个诀窍让它安静下来,能够征服它,如果没有这些诀窍,你要征服它,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心,你没有这样的诀窍你越要控制它你就越不能控制它,就是这样,有些你不让他想的东西你不让它想它就是越要想,你越是觉的这样想不好它就是越要想,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就是没有巧窍,什么事都是这样,一般这个世间的事情你要处理的话,你要有诀窍,那做这个事情是很顺利的,没有诀窍你随便去做,那就是不成功,修行也是这样。
  那么这些修行方面的巧窍是从哪里得到的呢?这些就是从这条道路走过去走到最顶峰的那些以前的这些高僧大德那里得到的,就是从他们那里我们能够得到这些诀窍,因为他们经过这些,他们有方法,他们经过了这些,他们就已经跳出了自己的心,已经征服了它!现在已经是自由自在,他们是经过的,所以他们自己的心路历程就告诉我们:你这样走过来,这样的话你可以成功,因为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那么你也可以这样走出来!这种方法是没有错的!
  他们这样告诉我们,我们就要照他们这样做的做,这就不会有问题,虽然这些动作我们看不见跟心有什么样的关系,但是做出来以后呢,就会有帮助的。口的要点就是这样。
  第三就是心的要点,身口意的意,就是心的要点。这个比较简单。
  首先我们要观想一个在自己的头顶上的宇宙高空,宇宙空间中,我们观想一个莲花,白莲花的花瓣都是白色的,中间的花心是藏红色的,在这个莲花上面呢,我们要观想我们的上师,就是以后修这个加行的都可以观想法王如意宝,然后,就是这个修法呢,你观想的时候,不用观想莲花生大师呀、文殊菩萨呀,你就是看法王的像,它是什么样的,就观想是什么样的,这很简单。
  这样观想在头顶,面朝自己,观想了以后呢,我们在上师座前要祈祷,要祈祷什么呢?就是要祈祷上师加持给我,能够修成五加行,或者是修菩提心的时候祈祷能够顺顺利利地修成这个菩提心的修法,这样的观想,这就是这个意的要点。其他没有什么,其他的具体的修法在后面。
  那这三个身口意,这三个要点,我们在修加行的时候要做,加行的入定他也有前、后和中间三个阶段,刚才我们讲的就是加行入定的前一部分,入定它还有一个加行的加行,这是什么意思呢?加行的加行就是这个入定之前的一个预备的工作,这个预备的工作叫做加行的加行。
  预备的工作是什么呢?要打坐的时候,首先要准备好一些工作,比如关门哪,关窗哪,上卫生间哪,吐痰哪,等等等等。总而言之,在修行的这一个小时也好半个小时也好,在这个时间当中就不要起来,要做的这些准备就要做好,加行的加行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加行的预备工作,这个工作做完以后就会静下来,有佛堂就到佛堂里面去,准备一个垫子,叫做禅垫,坐禅的时候要用的垫子,垫子就要后面要高一点,前面要矮一点,这样打坐的时候身体要舒服一些。打坐时就在这个垫子上坐下来,在没有入坐以前就是要做这些预备的工作全部要先做。
  预备的工作包括哪一些呢?总的来说,这些杂事你要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者两个小时之内该处里的就处理,就是免的你入定以后再起来,就是包括这些杂事,全部做好。做好了以后呢,你就静下来,静下来就是从做毗卢七法到后面的观想,这就是有身、口、意三个要点,这叫作加行的前期,也叫做入定的加行。
  加行是什么意思,就是入定的前期工作叫加行。这就是入定的加行。[/  
  开示/宗萨钦哲仁波切
  翻译/何念华


  我们会稍微谈一谈三摩地禅定。我想,我们一边谈、一边实际上试着做做看,这样可能很好。所以我会讲点,然后你们禅定一会儿;然后我再多讲一点,你们也就再多禅定一会儿。这么做,你们就会了解我所讲的内容,这个指导也才比较有意义。否则,你可能无法将这个指导和禅定连在一块儿。
  实际上所要使用的技巧非常简单。一般而言,过去所有伟大禅定者都告诉我们,禅定的时候要坐直。当我们身体坐直,就会有敏锐的感觉,有重要的感觉,这会产生适当的氛围。
  这次的指导中,我不会建议使用任何外在的目标物。我们有时听到的三摩地教学使用外在目标物,譬如一朵花;但我们在此要学的是一般上座部传统的方法,把呼吸当作目标。所以我们专注于我们的呼吸,我们只要跟随气息的出与入,就是这样。我们的心念集中于呼吸,身体坐直,眼睛睁开。让我们来做一下,然后再谈一谈。这就是最精要的技巧了,基本上,什么都不做。
  〈禅定〉
  我们只要坐直并观察呼吸,不要被干扰,不要被那些占据我们心头的思绪所干扰。我们就只是坐着,独自坐着,没有任何其它事物……我们自己、呼吸、专注,就只有这些。
  我们坐着,专注于呼吸,没有别的。然后,或许某些思绪会出现。当思绪出现,我们该做什么?什么都不做。这里只有一个方法——一法适用于所有状况,这个方法就是专注于呼吸,就是这样。
  干扰或多或少会出现:昨天说的话、上礼拜看的电影、刚才的交谈、明天该做的事、突然的恐慌——今天早上有没有关上厨房的瓦斯?诸如此类的事,它们都有可能出现;当它们出现时,回到呼吸上。“回来”,这就是三摩地的口号。每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分散,记得这个教导,然后回来,回到呼吸上。让我们再做一会儿。
  〈禅定〉
  假使我们怀抱雄心壮志,我们就会对于我们的目标产生执着——即使我们的目标是证悟,那么就没有禅定。因为我们总是惦念它,我们渴望获得它,我们幻想它;这不是禅定。
  这是何以三摩地禅定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放下任何目标”,坐着就只是为了坐。在此我们吸气、吐气,就这样观照着,没有别的。是否获得证悟不要紧,朋友是否比我们迅速获得证悟也不要紧,谁在乎呢?我们就只是呼吸,我们身体坐直,观照气息的出与入。没有别的。
  我们放下对目标和雄心壮志的执迷,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面向。它甚至也包含想要完成一个美好的禅定,连这点也该放下。只是坐着。
  少一些执迷,少一些野心,只是坐直并且观察呼吸,优点是没有事情会扰乱你。只有在我们有目标的情况下,事情才会扰乱我们。当我们有个目标,我们就会变得有点执迷。假设我们的目标是去某个地方,有人在我们的正前方,挡住我们的车子,如果有东西妨碍了我们前往目标的路,它就变成一个讨人厌的东西。但假使我们没有目标,那就都没有关系——无论是噪音、这里或那里感觉痒,这些都没有关系。
  这点很重要,因为修禅定的人,常常有强烈的企图心要达成某件事。当他们受到干扰,就会经历各种地狱,就会失去信心、感到挫败。他们责备自己,责怪这个技巧。因此,至少在这短暂的禅修当中,我们是否获得证悟并不要紧,壶里的水是否滚了也不要紧,电话响了不要紧,是不是朋友打来的也不要紧——就这短暂的时间,任何事情都不要紧,就这短暂时间。
  〈禅定〉
  三摩地禅定不必要是为了成佛的缘故。假如你对成佛或涅盘没兴趣,你便能够自然地修持三摩地——不会经常在各种状况中摆荡。多半的时候,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我们的心总是受到一些事物的吸引或干扰——我们的敌人、我们的爱人、我们的朋友、所有一切,还有希望、恐惧、忌妒、骄傲、执着、嗔恨,所有这些。换句话说,所有这些事物、这些现象、这个世界控制了我们的心,而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或许我们可以在刹那间控制自己,但我们若是处于极端的情绪当中,我们就会失去控制力。
  如我先前所说的,放下我们的野心有点像是佛教徒所谈的出离心。如果你读过佛陀的故事,佛陀远离他的宫殿、皇后、儿子、父母,到外面去寻求觉悟。严格地从三摩地的观点而论,你可以说佛陀试着减低他的野心,或至少他试着了解他的目标为何、他想要达成什么,但他同时也试着了解,他所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徒劳无益的。所以他想办法要放下,要获得放下的力量。总括地说,如果你想成为三摩地的修行者,放下的力量相当重要。
  我们修三摩地禅定,所以我们获得放下的力量,或者我们了解到执迷、僵固所招致的覆灭。
  事实上,你们会发现,这个技巧给予我们一些时间或机会,让我们松开我们拥有的结。这是为何一些伟大的禅定者说,三摩地这类的禅定,是什么也没做的稀罕时刻。
  我们通常总都会做一些事、想一些事,我们总是在忙碌。因为我们总是让自己如此忙,以致于迷失在无数的执迷和僵固中。当我们在这里禅修,什么也没做的时候,所有这些僵固的事情就会被揭露出来。也许对初学者而言,这有时可能有点吓人,但慢慢地,你会获得某种内在的信心来面对这些。而且你会发现,这些僵固的情况会自动减少——而你什么也没做。一般指导禅定的书籍会说,如同蛇伸展开自己,我们的执迷松解开它自己。你会获得这种技巧。
  〈禅定〉
  这里有个难题。当思绪出现,我说要回到呼吸上、专注于呼吸,你会不自觉地就把它解释为:“噢,仁波切是说,我们要停止这个思绪,回去专注在我们的呼吸上。”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说你应当停止这些思绪,我不是这么说,我所说的是专注于呼吸;这是两回事。当思绪出现,不要停止它,不要增强它,不要鼓励它,不要劝阻它;什么都不要。你的工作就只是专注于呼吸,就这样。了解这个差异很重要。如果我真的是说,“停止这些思绪,然后回到呼吸上”——这是一回事——但这不是我的意思。当思绪出现,你要做什么?回到呼吸上,这就是你要做的。停止思绪不是你的工作,也不是这个教授的一部分。思绪会出现——你所要做的就只是专注于呼吸,就这样。
  〈禅定〉
  弥勒菩萨对于三摩地修持提出很好的忠告。当我们修持三摩地时,要记着对治法门,这很重要。当我们的心受到干扰,我们必须记住对治的方法,这里的对治方法就只是回去专注呼吸。每当我们受到干扰,都必须有这样的正念,我们称此为应用对治法门。但有时我们用得太多,那可能导致昏沉或烦乱,你们了解吗?假如你太担心,换句话说,假如你不停地使用对治——对治、对治、对治——这几乎像是没有毒害时也使用对治。事实上,这成为一个问题,这成为昏沉和烦乱的起因。
  〈禅定〉
  总是做短的三摩地,特别是对那些初学者而言——短暂,但次数要多。假设你要做十五分钟的禅定,至少要重新开始三十次,当中作短暂休息。慢慢地,我们可以禅定久一点,也许十五分钟,我们就开始十五次,这当中有短暂休息。有时作真正的休息——起身、走走、做些其它事。一段时间之后,你可以在十五分钟的禅定中开始七次。让禅定保持短暂是重要的一环。假如你一开始做太久,你会对此技巧感到厌烦。我们是人,我们不喜欢无聊,我们总想要变化——变化饮食、变化服装,我们喜欢变化。
  同样的,灵性道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很有耐性。我们必须开始喜欢这个道,所以我们要让禅定保持短暂而确实,次数要多。那么我们就能养成牢固的习惯,然后它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也就容易做。好比喝酒,我们刚开始只喝一点点。我们不会一次喝上两三瓶,否则喝到想吐,我们就不会再想去碰酒。只做短时间,但次数多一点,分段多一点,那么你就会习惯,这点很必要。三摩地应该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你要习惯它。为了养成习惯,做一点点,时间要短,但次数要多。
  中间暂停的时候,假如可能,仍然记着你在呼吸。我们总是忘了我们在呼吸。
  我们也不应该限定禅修的时间,不应该限定只有早上或只有晚上禅修;你应该在任何时间禅修。修持的时间总是此刻——从来都不是未来。永远不要离开你的三摩地,好像你明年、下个月、或下个周末将会去做;现在就做。反正也就大概四十五秒钟,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很容易的,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做。那只需要坐直,短的禅定就已经很好。在心受到干扰之前,我们自己就决定停止禅定,这样很好——然后再开始。再说一次,在干扰来临之前,停止禅定。我们会对这个技巧感到自在,会有战胜干扰的感觉——在干扰来临之前,我们已经在那里;所以就只做短的禅定。
  我们在这个道的修持,一般都像这样。你真的不应该去做“这是禅修的时间”这样的计划,然后在休息时失去觉知。当然,你应该拨出某个时间来修持,譬如早上或晚上某个时刻,这有很大帮助。但除此之外,你应该在任何可能的时间修持三摩地,就只要一分钟,那并不困难。然后我们逐渐加长时间。
  〈禅定〉
  禅定的时候,就只是身体坐直、观察呼吸。所以这么做会如何?它创造出一个空间。事实上,这个技巧本身只是个花招,重点是认出这些不断轰炸我们的思绪和干扰。
  我们仍然感到生气,但可以说,我们知道我们在生气。当我们生气并且知道自己在生气,这样的生气就很幽默了。我们可以把这个气赶到某个方向去——我们拥有较大的控制权。我们生活当中的挫折就是对情绪毫无控制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一点都不好玩。佛教的全部目的就是玩得开心,不是吗?为了玩得开心,我们必须拥有控制权。如果别人对你有控制权,那就不好玩了。
  〈禅定〉
  三摩地需要很多纪律。特别对初学者而言,纪律相当必要。因此喇嘛常常建议我们,有时要参加团体的禅修。当然,我们绝对应该独自修,但团体禅修也能够帮助我们。因为我们有骄慢、有自我,这骄慢和自我总是告诉我们要有竞争心。因此当我们在团体中禅修,我们不想要睡着,我们不希望被认为是个糟糕的禅修者。我们并不真的有勇气说:“嗯,没关系,如果我是最差劲的那一个。”我们希望是最厉害的,是最迅速的,我们有这样的竞争心态。所以,既然我们有这竞争心,或许我们也就可以把它当作这个修道的工具。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有时去参团体禅修会是很好的一件事。
  我想,这就像是去健身中心。假如你买个机器放在家里,用个两三天,你就不再使用了。这个工具到头来被扔到车库里,不是吗?但假如你到健身中心,看到许多曼妙的身躯,看到其它人很努力地在运动,这会给你一些启发。多么错误的动机〈仁波切笑〉!但至少它把你带到某处。作为一个修道,混淆是可以被接纳的,所以没关系。
  保持简单,不要复杂化,三摩地很简单。专注于呼吸,坐直,这就是你所要做的。当我们专注于呼吸,呼吸就发生在当下、在此刻,不在过去,不在未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利用呼吸很好。呼吸发生在每一刻——吐气时,它离开、结束,永远不再回来。然后我们再次呼吸。
  如果可以,你也应该做三摩地的周末闭关。事实上,这么做很好。你每天都禅修几分钟。另外,随时想修就修,在不同的地方禅修,不要只在佛龛前面,而是在每一个地方。然后有空的时候,一个月一次或一年一次,你应该做个密集的三摩地闭关。你可以发誓禁语,然后就只是坐着。事实上,西藏有个传统叫作宁桑(nyinthun)和达桑(dathun)。宁桑是指一日闭关、一日修持,你可以发誓禁语或发任何誓,然后整日修持三摩地,也许中午吃个饭。你会慢慢习惯。而后你可以进行达桑,一个月的三摩地闭关,一天三座三摩地,只有三摩地。这会有一些效果,至少它会把你逼疯。〈笑声〉
  我先前说过,修持三摩地只能够获得控制自己的力量,这已经很不错了。但假如你是个大乘佛法的修行者,你应该在三摩地禅定开始时皈依和发菩提心,结束时作功德回向。修三摩地禅定具有非常多的功德,特别如果你在开始时皈依和发菩提心。事实上你该这么说:“我坐在这里观察我的呼吸,所以我不致于被干扰;假如我不被干扰,就表示我变得很有力量;假如我很有力量,就表示我可以帮助许多众生。”这就是我们在做的。仅仅是坐着就有很多功德,获得功德并不一定需要很多行为。仅仅坐着,观照当下、观察呼吸,就累积了很多功德。
  来源:悉达多本愿佛学会《柔和声》第22期
[/td][/tr][/table]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我是佛教徒。有人要我介绍佛陀、他的修道和教授,那是一个困难、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但是在目前这个时代,当世界充满了嗔恨、贪婪和各种冲突时,很高兴有那幺多人,想更加了解佛法这样无聊的主题。
  佛陀是个王子,是个普通人;他并非特别神圣的人,只是一位王子。实际上,释迦族不是一个大王国,只不过是个小共和国。但是他和另一个叫玛哈维拉〈注〉的印度人,改变了印度的哲学系统。在那之前,《奥义书》或者吠陀的文化,在印度仍然是主流。尽管《奥义书》和吠陀对于神以及创造者的概念,并不同于西方世界中,例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神的概念,但是他们对种姓制度、神、牺牲祭祀方面也具有强大的信仰,沿着那些脉络,对于伦理、道德等等也有强烈的概念。
  在佛陀过世之前,他的追随者问他,应该告诉世人什么。佛陀说了四件相当有趣的事情。他说,你们要告诉世人,以前有个叫悉达多的普通人,出生在印度的迦毗罗卫城(Kapilavastu),要强调“普通”。第二个讯息是:这个普通人成佛了。第三个讯息是:这个普通人后来教导了成佛的方法。第四个讯息是:甚至这个成佛的众生,还是过世了。这四个讯息是佛陀真的要他的追随者告诉世人的。
  当佛陀说一个普通人出生在世时,他是说每个众生都能成佛,都有成佛的潜力。实际上,众生的本性是佛。悉达多并不是出生就是佛,他生为普通人,就像你和我一样。那是个非常重要的讯息,一个无明、嗔恨、贪婪、普通的人也能成佛。那是他在第一和第二个讯息中所传达的。
  第三个讯息也相当重要。你可能这样想:“这可能发生在他身上,但我们呢?”因此,在第三个讯息里,佛陀说他为我们留下了他如何成佛的方法。在其它的教授中,佛陀清楚地说明,他不能把成佛给你,也不能拿掉你的痛苦,你必须自己努力。
  第四个或许是最重要的讯息:佛陀没有变成不朽,他没有像吸血鬼一样永生不死。他证入佛教徒所谓的“般涅盘”;“般”是“超越”。
  佛陀的教义流传在很多地方∶印度、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尼、中国、日本。我相信最早把佛法带入欧洲的是俄国人,现在它正缓慢地传到美国和世界其它地方。
  佛陀的智能非常复杂,因为它如实又毫不掩饰,所以没有吸引力。它没有魅力,是因为没有人喜欢听到真理,听到真理太不愉快了。佛陀的方法因人而异。他说你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的救助者,没有人能救你。他从不给明确的规定,因此变得非常错综复杂。我经常对人说,如果我有威权改变佛教的某些事情,我会简化佛教。例如,佛教徒必须穿短袜;一生中,至少去印度菩提迦耶一次;身为佛教徒,必须努力使全世界的人成为佛教徒等等的纪律和指导。但是,佛教没有那样做。
  有时候我在飞机上,坐在我旁边的人会说:“噢,你是佛教徒?”我说是。然后他们说:“那你一定是素食者。”嗯,他们把佛教徒与素食者、非暴力、微笑联系起来是好的,我不能与此看法相反。所以,我只能含糊的回答:“是”。当空服人员拿食物来时,我不能吃肉,我必须坚持自己的矫饰。
  因为我也拍电影,时常有人问∶“你是佛教徒,如何能拍电影呢?”这个问题经常出现。所以我想要稍微讨论一下,因为它相当重要。
  基于我的分析,会出现“你是素食者吗?”或是“你如何能拍电影?”这些问题,是因为佛教经常被归类为一种宗教。而宗教几乎都与伦理和道德有关,不是吗?当我们谈伦理和道德时,通常谈论的是遵循一些规则。这是为什么人们会问像这样的问题。但是,东方的哲学,特别是印度哲学,把重点放在智能上。在佛教里,智能比伦理和道德更重要,道德和伦理是增强及稳固智能的工具。如果不是为了智能,所谓的道德和伦理是非常危险的,它们可能使生活变得悲惨,就像只是因为道德的因素而不吃荤一样。但是,道德和伦理好象在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里十分重要。当然,佛教徒也相当重视道德,但是,以智能优先。
  谈到智能,我们谈的是超越做正确的事情或者不做错误的事情。虽然以下这个偈颂有些理论化,但我必须引述佛教伟大的圣人和学者月称菩萨的话,他说∶
  有些不聪明的人,做许多不善行,
  果报是下地狱。
  有些不聪明的人,做许多善行,
  果报是上天堂。
  只有聪明的人,超越过善行和不善行,
  得到解脱。
  佛教非常错综复杂!对智能的欣赏会影响社会生活,例如,西藏神圣的疯行者。西藏是一个尊敬疯行者的社会,一个珍视疯狂、异常智能的社会。西藏社会很少会听到这样的赞扬:“因为他很有道德,所以他是个伟人。”但是,我们经常听到某人因为有智能而被称扬。佛教的传统或见地总是建立于智能之上;智能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智能呢?智能没有什么神圣的,不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也不是超级智力。我几乎可以说,它没有什么特别。它不是某种我们获得的东西,我们不能购买智能,不能增加它,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它。所有众生都有,你、我和狗,没有例外,每个众生都有智能。但目前你和我所具有的智能,因为被各种包装纸包裹着,所以无法显现。有些包装得非常好— 非常美丽的日式手工折纸— 我们称为宗教的包装,精神物质化的包装。因为包装如此美丽,所以我们不想打开它们。有些包装十分丑陋,比较容易有要打开它们的动机。但无论我们是否将它打开,这是另一件事情,追根究底来看,包装是唯一的问题,否则智能就在那里。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打开它,怎样拿掉覆盖我们智能的面纱。有许许多多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有时却成为新的问题与麻烦。它们可以帮助打开智能的包装,但在很多层次,同样的方法却也成为新的问题与麻烦。这就是为什么佛法总是被分类成宗教的原因,佛教徒使用花、香、法衣等等。当然,打开包装的目的是要看到里面的物体。但是,不幸的是,有时人们太强调包装和打开包装的动作,甚至忘记整个目的是什么。
  佛教鼓励使用各种方法,但必须伴随着智能。有一些普遍的方法,但当然这要看你人在哪里。如果你去东南亚,非常普遍的方法是落发出家,穿著黄色或绛色的衣服到森林去。那是千千万万种方法中的一种,我们相信那仅仅是八万四千种不同法门中的一个。其它有些方法,包括供香、咒语、沙坛城、插花、和禅宗花园等等。有些方法比较冒险,因为它们看起来像是玩火一样;有些方法相当直接,毫不掩饰,因此比较危险;另外有些方法完全没有危险,但很慢,因为你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像任何其它的道路一样,承担的风险越少,收获也越少,这取决于你有多少勇气。
  但在所有这些方法中,有一个相当普遍和有效的方法,并且几乎所有方法都以这个方法为基础,这个方法的本质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是真正的方法。如果你喜欢给它一个名字,它叫做三摩地或者禅定。因此,禅定基本上是什么也不做。
  总括起来说,我们要做什么?智能就在那里,我们要证悟智能。怎幺做呢?什么都不做可以证悟智能吗?如何做?
  用普通世俗的语言解释智能或者般若,它的意思是“绝对的正常”,心处在绝对正常的状态。但是我们的心不正常,你的心不正常,
  我的心绝对不正常,为什么?因为我们之中有些人有毒瘾,有些人饮酒过度,这些都是小事,并非大的威胁,但沉迷于嗔恨、忌妒、愤怒、欲望、傲慢等情绪,会使我们不正常。
  我们几乎一直被愤怒、忌妒或者傲慢所牵动。我们透过五种有色的太阳眼镜来看事情∶忌妒的眼镜、愤怒的眼镜、傲慢的眼镜等等,我们从完全扭曲的观点来看实际的客体。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变得不正常。
  怎样回到正常状态?有很多很多方法,供香、供花、落发等等,但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坐着什么也不做,那有什么作用?这是个非常好的伎俩。通常我们的心总是寻求娱乐,心不能静止不动,总是被什么事情占据着,我们必须做某些事情。当心被某些事情占据时,我们就紧紧地抓住那个占据我们的东西,心就变得不正常、变得容易激动,心专注于它、又忙乱不安。这种情形心要正常是不可能的。
  怎幺做呢?放下一切,什么也不做。这很困难。今晚回家之后,坐在客厅里两分钟,什么也不做。这非常无聊,非常艰难。我们必须做一些事情∶看报纸、看电视、打电话给某人、参加派对。一再地重复做这些,现在我们已经厌倦了这一切,所以它们根本没有作用了。电视很无聊,报纸很无聊,每天晚上参加派对也很无聊,这些事没有一件能再使我们兴奋了。
  只是坐着,什么也不做。不做任何事,包括不做白日梦。现代有人说,我在禅定,但其实他们是在看落日。看落日,不但是在做某些事情,而且是大规模地在做。看落日已经制作出一些伟大的歌曲,看波浪也可以制造许多事情,你不应该做这类事。有些新世纪音乐〈new age music〉,把贝多芬的九号交响乐配上鸟叫声,这表现出我们是多幺不正常!
  最安全的方式是什么也不做,每天两分钟。如果你能规律地训练自己,就能逐渐增加到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如果你能什么也不做,每天十分钟,只是坐着并且看着你的心,持续一年,将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并非会有第三眼,谁在乎第三眼?有了第三眼将使你变得很不自然,以致于不能正常地和某人约会。第三眼-那不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每天禅定十分钟。一年之后,你在某方面开始改变。假如说,你通常是那种上完厕所后,会努力地用肥皂洗手的人,回到房间之后又想:“我洗了吗?”因此你再回去洗一次。午夜时,你又怀疑:“我洗手了吗?”于是又再去洗手。
  这或许是较明显的例子。但一些小事,像烫内衣、或者为了袜带或者女性内衣而花几小时或几天的时间浏览商店橱窗,那真是可笑!因为即使你穿上它,也没人看得到,而你竟在橱窗寻找选择了两天。
  我们有各式各样像这种的小事萦绕于心。当这些牵绊慢慢松开,这当然是个有价值的目的。禅定一年之后,你可能在马桶里洗过手之后,甚至没有用毛巾擦干,毫不担心地就去睡觉了,并且明天用手吃早餐时,也不担心。
  我告诉你,这是小小的证悟。我们就是要累积这些。而且那是在今年(2005年)可以达到的。译注:玛哈维拉(Mahavira)是耆那教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