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意外险有必要买:‘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26:33
修身养性在点滴 (转载)
人无完人,正因为这样,人都在尝试去追求完美。到结束,还是不能完美,但只要努力过,问心无愧就可以安然释怀了。
老子的学生尹文子对判断一个人是否合乎中庸的品德,提出过这样一个标准,他说:“总括人才的美德,应该具备‘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六个特征。”
“心小”。意思是说“防患于未然”,要小心谨慎、周密思维、全面思维,在祸患未发生就预测之,如发生已戒备之。那么如何做到这样?最根本的对策是不放纵自己内心的欲望。欲望是所有的根源,也是祸害的根源。因为欲望没有止境,所以会放纵自己,不知不觉地犯错。犯错容易,改错难!伤了容易,恢复难!所以要克制自己欲望。
“志大”。心有多高,路有多远。心无远虑,必有近忧。心存志高远,立志要宏大,以实现天下大同、全人类共同富裕为己任,以带动更多的人,共同奋斗,为实现梦想与目标,鞠躬尽瘁。“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正式因为有了志向,才会激发出自己的动力,一旦有了发自内心的动力,地球也会被你撬动的。
“智圆”。智慧不仅有宽度,也有圆度。这里的意思是说智慧要圆融无隙,象圆形球体一样,找不到起点和终点,但能够包容四方。这样的智慧,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又像地底深处的泉水永远不会枯竭。这个世界装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越智慧,就越能领略到她的魅力,欣赏到她尽情地表演。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要研究历史与经历事情,这样我们才能丰满自己的智慧,才能努力去实现智圆。
“行方”。行为就是行动的表现,是心灵的反应。优秀的人总是有自己行为方面的共性,正直大方,不屈不挠,刚正不阿,纯洁清白,有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管环境与条件发生任何变化,都决不改变情操。就像我们一直会痛恨汉奸,为什么?就是他的行为违背大众的道德标准,他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中途叛变,并且去伤天害理,那必将遗臭万年。
“能多”。既要文武兼备,又要合乎道德规范。孔子曰“不逾矩”基本上要到了六十岁了,可见不光是自己的才能多少,而是要为他们造福、为社会做出贡献,才是有用的。同时遵守规则也是一直能力,那些失足或者走向法律反面的人中,就没有人才吗,就没有能人吗,肯定大有人在,原因就是把才能与能力混淆了,其实遵守规则也是一直能力。
“事少”。事情少,那是因为你抓住了主要的事情。在错综复杂的世界里,如何抓住主要矛盾,运用时间管理“重要与紧急”的原则来优先处理、妥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你要把握事物的要领和关键,做到举一发动全身,以一机治全局,以静制动,以静待躁。
其实这些要求有些完美,但体现在细微之处。从小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以及未来,三岁看老,就是这样道理,是经过几千年中国“相人术”统计规律后得出的。天道运行的规则永远是物极必反,盈满则亏。所以我们都做不到完美,也不能做到完美。不管是理由,还是借口,你趋于完美了,就会被人“黑”,哈哈!当然这里不是说让人消极,不思进取,而是知道:第一你永远做不到完美;第二我们要努力去追求完美。生命有意义的事情,就在于追求的这个过程中,既欣赏到风景,又提高自己的品味,保持内心的宁静,让自己的思想得到释怀。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辏中为之毂也;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立直而不挠,素自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措废置,曲得其直也;事少者,采要以拥众,抵约以治广,处静以持躁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少者约所持也。故,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行;其子过也,无微而不改。行不用巫觋而鬼神不敢先,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是以无为而一之诚也。愚人之智固已少矣,而所为之事又多,故动必穷。故,以正教化,其势易而必成;以邪教化,其势难而必败。舍其易而必成,从事于难而必败,愚惑之所致。
老子〔文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辏中为之毂也。智圆者,始终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立直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错废置,曲得其宜也。事少者,秉要以偶众,执约以治广,处静以持躁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少者,约所持也。故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行,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行不用巫觋,而鬼神不敢先,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是以无为而一之成也。愚人之智,固已少矣;而所为之事又多,故动必穷。故以政教化,其势易而必成;以邪教化,其势难而必败。舍其易而必成,从事于难而必败,愚惑之所致。
圣明之人所具备的条件,是这样的:考虑问题要细致,处事要谨慎,同时胸襟要开阔,志向要远大;智谋要圆通灵活而品行要端正;才能要广泛多样而处事要简约。所谓心要细,是说要在祸害尚未发生或形成之前就要有所预见而加以防备,警惕和谨慎地对待可能会出现的过失及萌芽状态中的危险,不敢放松自己的思想。所谓胸襟开阔,志向远大,是说能兼容所有的诸侯国,统一四方边远的异邦,庇护恩及天下百姓,让他们亲密聚合如同一个宗族的人;无论是和你一致的还是和你不一致的人,都要能将他们团结在你的身边,就像车辐聚合在车毂周围一样。所谓智谋圆通灵活,是说智慧如圆环那样反复运转、始终无端;像江河那样到处奔流,四面畅达;又像深渊泉水那样永不枯竭;这样万物因此兴盛,没有不响应随从的。所谓品行端正,是说站得直、不弯腰屈服,朴素洁白而不受污染;穷困时不改变操守,通达时不放纵自满。所谓才能广泛多样,是说文武具备,动静符合法度,举止恰如其分,没有阻碍和抵触,没有不完全适宜的。所谓处事简约,是说掌握权柄、运用权术,以简约驾驭繁琐、以少制多,处静执中,如同璇枢掌握斗柄运转一样,以一合众,就像符节相合。所以心细谨慎者就应将错误禁绝于微细萌芽中,胸襟开阔、志向远大者就应无所不容,智谋圆通者就应无所不知,品行端正者必有所不为,才能广泛者必无事不能,处事简约者必持简要原则。
宋·朱熹
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即《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他为了培养人才而制定的大学教育方针和大学生守则。它包括的内容很广,提出了教育的目标、内容、为学程序、修身、处事和接物等一系列纲领。
全文如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注解:
“五教”就是进行五个方面的伦理关系的教育。父子之间应该有亲情,君臣之间应该有道义,夫妇有内外之别,长幼尊卑次序,朋友有诚信。也就是说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君要仁、为臣要忠、为夫要义、为妻要从、为长要惠、为幼要顺、为友要相互讲诚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请教,勤勉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忠实地行事。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都是为了明辨真理而不是为了一己的功名。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孟子》,意思是: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
《白鹿洞书院揭示》自问世以来,一直作为封建社会教育的共同准则。
南宋绍熙五年(1194),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振兴岳麓书院,将《白鹿洞书院教条》颁于该书院,以贯彻他的办学方针和教学思想,成为岳麓书院最早的正式的学规,对岳麓书院的教学,学风产生了重大影响。
朱熹讲学或教人为学的目的,不是要人们学到杂乱的知识,写得出华丽的文章,借以沽名钓誉,谋取利禄,而是为了要人们按儒家经典,读书穷理,修己治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他规定了封建社会“大学”教育内容的核心,是讲明道德的所以然,这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目的,把世界观、政治要求、教育目的与学习修养的途径融而为一。这种教育理论,以及由它引申出来的一些实际教学措施,对巩固封建秩序能起很大的作用。它出现之后,很快就成为南宋书院统一的学规,也是元明清各朝书院学规的范本,并影响到各级各类官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办学的准则。明代大教育家王阳明亦对这个学规给予了高度评价:“夫为学之方,白鹿之规尽矣”(《阳明全书·紫阳书院集序》)。
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学规》及其他书院和学校的“学规”的制订,对后世书院和学校的学风建设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有利于书院和学校的管理,有利于学员的读书上进,同时也有利于教书育人。即使是今天看来,只要轻轻地抹去蒙在它上面的历史的灰尘,它就会闪烁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