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车辆鉴定:怎样的反思才行之有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4:39:07

怎样的反思才行之有效?

    怎样才能使反思行之有效呢?我认为找准教学反思的“着眼点”是很关键的。

        一、课前准备——反思的基点

        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资料、备练习、备可能出现的意外等。目前,历史教学强调开放性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比之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对课堂的控制难度将明显增大,因此反思课前准备尤为重要,如巧妙的新课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合理的时间分配、机智灵活的回答、典型新颖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精辟的归纳概括、完美的课堂小结等精彩片段回放、记录,以备后用、改进提高。

       二、课堂教学——反思的落脚点

       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多种功能的综合体,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全,是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复杂系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及教学环境的设置都蕴涵了丰富的信息量。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众多的隐形教学因素,如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学生的参与、教学细节、板书设计等。老教师可能更多注意教学艺术风格;新教师则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管理方面。但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及时捕抓课堂教学中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机智、学生的表现、板书设计等都要进行理性的分析。

      ()反思教学方法

      历史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读法、图示法、谈话法、研讨发现法、情境创意教学法、研究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客观上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教师选用是否恰当之别。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理解、领悟、驾驭、实施能力,因师、因生、因时、因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往往一堂课中要运用好几种方法,对概念性的问题可以用讲授法、谈话法、分析法等;而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用图示法、情境创意法、活动法等。选择哪种方法适合可以有几种评价标准:1、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2、本学科知识的处理;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对学生一般学习技能的培养;5、学生对课堂参与兴趣的提高等。

       ()反思学生的表现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个性不同的学生带有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常常会出现令人惊奇的见解,拓宽教师的思路。另外,学生的疑问、困惑、失误,是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了建构知识的障碍。教师应从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练习、作业、检测、考试等过程中,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信息,整理记录,对症下药。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注重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必须遵循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而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则要考察学生是否做到“五会”即:会阅读、会思考、会讨论、会练习、会归纳总结。而要做到这“五会”,必须有学生自我意识的参与。

       ()反思教学细节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教学细节的处置,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教学细节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媒体的运用、教学机智等。教师的语言表达关系到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历史课教学的语言表达不仅需要清晰、顺畅,而且还需要生动。笔者在有的教师的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形:原本一节精彩的历史课,由于教师教学语言呆板,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上课的兴趣。板书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缩写摘录,而需要对教材内容高度精练和浓缩,根据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层次、因果关系,短小精悍的呈现出来。所以教师要熟练地运用书面语言、图解、图表等形式将教材内容分类、编码、重组、提纲契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理解、掌握。有的老师课前准备十分细致,但课前预设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思维灵活,不可能总被教师牵着走,突然冒出一个你意想不到的问题、突然间闹出个恶作剧等,都需要教学机智。不回避不合理巧妙地解决问题,是一个成熟教师应有的教学机智。成功的多媒体运用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于观察、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运用都能作到恰到好处,现在有的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有了“喧宾夺主”的趋势,这也值得教师的反思。

       三、历史教育价值的实现——反思的着力点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说过,历史教育的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是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是讲历代治乱兴衰。在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要是懂得做人的道理。现今历史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等。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把这一要求作为自己实施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点。 

        四、自我否定——反思的难点

        课堂教学是复杂多变的,难以准确无误地把握,教师也不是圣人,不能保证每堂课没有失误: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讲到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但关键在于,每一个教师能否清醒的认识的自己的失误?笔者在不少老师公开课反馈会上,听到授课教师进行总结时,大部分谈的都是自己的成功之处,对于自己的失误则是轻描淡写或不痛不痒。因此,进行自我否定是教学反思的难点。要使反思行之有效,教师必须跳出通常习惯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立足点,站在自己之外以陌生的目光审视根深蒂固的、支配、影响、限制自己行为方式的思想和观念,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而如果能真正作到这一点,他就不仅是自我否定,也是一种自我超越。

        一名教师,教学时间长了,经验积累多,并不能真正成为成熟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适应发展和变革,只有能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不断地“仰取”“俯拾”,兼收并蓄,时间久了知识自然就会丰富起来,专业成长定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