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迎的十大av作品:从商必读《道德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22:30

从商必读《道德经》

 

观百家讲坛“姚淦铭教授谈老子与人际关系的智慧”而写

 


 

    老子的思想体系包涵着丰富、精妙的经营管理智慧,时至今日仍对现代企业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和启迪,对世人更可谓是交际至宝。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靠专业技术,而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这足可以见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第一篇、老子与人际关系的智慧

 

“天网(人生下来就注定有的关系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道德经》

意思是:道就是万物的奥秘、主宰、庇荫,所以我们要把握好人际关系的处理。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道德经》

意思是:你用道来修身,那么最后你的德就达到了一个真诚、纯真的的境界。

“大丈夫处其后而不居其薄”——《道德经》

意思是:大丈夫应该处在厚(忠厚、醇厚、厚实)的交际地位,不要处在薄(轻薄、不讲信用、不厚道)的交际地位。

 “处其实而不居其华”——《道德经》

意思是:在人际交往当中你要处在实处,不要虚浮、虚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道德经》

“善用人者为之下”——《道德经》

“上善若水”——《道德经》

“夫唯道善只有贷(付出、给于)且成”——《道德经》

“善之去恶,相去若何”——《道德经》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保”——《道德经》

“天道有三善,善胜、善应、善谋。”——《道德经》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不争而善胜”——《道德经》

“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

“无执故无失”——《道德经》

 

第二篇、人际交往中的心灵淳朴

 

“大丈夫处其后而不居其薄”——《道德经》

意思是:大丈夫应该处在厚(忠厚、醇厚、厚实)的交际地位,不要处在薄(轻薄、不讲信用、不厚道)的交际地位。

 “处其实而不居其华”——《道德经》

意思是:在人际交往当中你要处在实处,不要虚浮、虚华。

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敦厚老实,其实就是要以诚信为本。山西商人门匾上写着“学会吃亏”,李嘉诚说:“做生意,你要知道生意是别人给你的。” 这都说明了忠厚、醇厚、厚实,都是商人应该要具备的诚信之本。

 

第三篇、为人处世从善出发

 

“上善若水”——《道德经》

水的“七善”:

●善于定位

●善于静而深

●善于仁和爱

●善于言而有信

●善于无为而有为

●善于发挥能力

●善于行止有时

“夫唯道善只有贷(付出、给予)且成”——《道德经》

意思是:只有道在善于付出、给予,所以能够成就别人,同时在成就别人的时候也就成就了自我。

“善之去恶,相去若何”——《道德经》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保”——《道德经》

“天道有三善,善胜、善应、善谋。”——《道德经》

    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先生,1999年,白手起家,带着团队先做市场、再建工厂,6年之内将蒙牛的销售做到了200多亿,投资回报5000%,创下了一个奇迹。

牛根生先生他不贪财,奉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始终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刚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在财富风驰电掣般向他冲来的时候,他连手都没沾,就把价值数亿的股份悉数捐出,转眼间完成了“从有到无”的回归。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牛根生先生说过这样两句话,就这样两句话泄露了牛总的经营秘密:一个是“德”,一个是“心”。

    他还有一招——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急吾急及人之急:为属下亲人戴孝帽子送过亡灵、和过泥、抹过房、送过料。1990年,在伊利工作,年轻的公司员工杨文俊刚刚结婚,需要拿出4000元购买住房,对于这个来自偏远农村、当时月工资只有40元的年轻人来说,这相当于他不吃不喝10年的工资,不啻一个天文数字。就在举目无亲的杨文俊为此犯愁的时候,牛根生给他送来了2000元钱。“要知道,牛根生自己当时也没有多少积蓄,这2000元钱是他一大家子省吃俭用里省出来的!更何况,以我当时40元的月收入,他简直看不到我在短期内还钱的可能性。”杨文俊说。

钱多的时候散财,难;钱少的时候散财,更难;勒紧裤带散财,尤其难。

正是这些使得牛根生先生成就了蒙牛的霸业。

 

第四篇、人际交往中的识人

   

    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而对于处在激烈竞争中的商家来说,识别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是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照样,识人在我们的人际交往当中也是很总要的一点。

姚淦铭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要说了以下一些:

1.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

2.要通过细节识人

3.知人者智,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4.晋商识人之道:远、近、易、繁、危、卒、杂。

5.庄子写在《列御寇》里面的九征:

       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忠诚)。

       近使之,而观其敬(态度)。

       烦使之,而观其能(才能)。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知识)。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信用)。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仁义)。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节奏)。

       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是否失态)。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色态)。

       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列御寇》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孙子兵法》

8.人际关系是不断变化的,要在变化之中认识、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五篇、人际交往中的定位

 

    人生好比一个大舞台,要想博得人们的喝彩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人际交往也是如此。

1.人际关系中的“处下”理念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道德经》

    “顾客是上帝”—很多企业打出这样的理念、口号,真正做到这点了的企业就会成功,现在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去实现这个理念,他们把消费者当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了。

2.领导艺术:政策留人,感情留人  

    现代竞争意识的加强,使得人们开始讲究“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情。把握机会、奋勇争先,似乎应经成为现代人相互激励的话语了。老子的智慧似乎背离了现代人的理念了,其实不然。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其领导公司20年期间,每年公司的递增率为25%。他的管理理念是:“以下为上、管理的越少越好。”这都完全切合老子的理念,他怎么个处下法呢?他不像其他公司老板、总裁一样,长期坐在办公室里面交谈啊,开会之类的,而是到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去调查、研究,去和中层的、底层的人员接触和交流,从而发现人才,得出思路。

    老子所讲求的“处下”是促使人际关系成功的秘诀,对与一个领导者或成功人士仍然是很重要的理念。

    “善用人者为之下”——《道德经》

    “领导者应该像大海一样处下之处下”——姚淦铭

    作为一个领导者,为什么你要处下呢?因为你要依靠别人,需要别人为你效力啊!要知道一个人是无法成就伟大事业和美好未来的。

    处下是一种修行,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不但要知道处下这个理念,而且要在生活当中很好的去实践。

 

第六篇、人际交往中的竞争

 

一、竞争中的不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道德经

二、“不争而善胜”——道德经

不跟别人争,但跟自己较劲,在不争中获胜。

“与自己较劲”是蒙牛文化的精髓之一。
  牛根生先生是这样阐释“与自己较劲”的: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
  “与自己较劲”与“与别人较劲”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前者的着眼点是提升自己,后者的着眼点是遏制对手;一个好的品牌,不是它消灭对手的结果,而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牛根生很推崇一句话:没有任何借口!出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一切原因从自己身上找;两军对垒,不要期望对手失分,要设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别人打你一巴掌,先不要忙着声讨“打你的手”,而要反省“挨打的脸”。

“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

“无执故无失”——《道德经》

    纵观全文,得出一结论:人际关系决定你的人生。从中也发现,老子智慧的博大精深,直至今日仍对现代人有着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