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寿保险包括:点穴疗法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00:02
人体独穴的主治病症与治疗手法 

1、穴 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

   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治:发烧。

   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 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治:心动过速。

   法:揉按1-2分钟。(60-70/分)

  3、穴 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

   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治:心动过缓。

   法:按揉1—3分钟,300-500次。

  4、穴 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治:失眠症。

   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 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

   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治:多汗症。

   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 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治:足心热。

   法:揉按36次。

  7、穴 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治:头痛。

   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 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治:头顶痛。

   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 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治:偏头痛。

   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 名:定喘(华佗夹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治:哮喘。

   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 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治:腹泻。

   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 名:降压(足厥阴肝经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治:高血压。

   法:震颤点按1-2分钟。

  13、穴 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法:直按斜向下1-2分钟。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 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4、穴 名:大骨空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节指骨与远节指骨连接横纹桡侧面中点赤白交界处。

   治:白内障。

   法:用力点刺,重手法效果好。

  15、穴 名:神庭(督脉)

   取穴方法: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治:脑疲倦,(醒脑)

   法:中指点按刺激。

  16、穴 名:血海(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髌骨内上缘二寸。

   治:眼皮浮肿。

   法:拇指强力度按压。

  17、穴 名:肩痛穴(足阳明胃经上,)

   取穴方法:足三里下约三寸左右,胫骨边缘。

   治:肩周炎。

   法:强力度按压1-2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8、穴 名:扭伤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与阳池(手少阳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治:急性腰扭伤。

   法:强力度,同时按压两臂的扭伤穴。

  19、穴 名:坐骨穴(新穴)

   取穴方法: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下一寸处。

   治:坐骨神经痛。

   法: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顶。

  20、穴 名:足跟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与劳宫穴联线上找痛点。

   治:足跟痛。

   法:按揉1-2分钟。

  21、穴 名:承浆(任脉,)

   取穴方法:唇沟之中央凹陷处。

   治:小儿厌食症。

   法:中力度按揉3-5分钟。

  22、穴 名:遗尿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

   治:小儿遗尿(肾虚)

   法:轻按揉1-3分钟。

  23、穴 名:天柱(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颈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五分凹陷处,哑门旁开1.5寸。

   治:喉头肿痛。

   法:轻揉按2-4分钟。

  24、穴 名:太冲(足厥阴肝经,腧穴、原穴)

   取穴方法:足背一、二趾缝间上一寸五分处。

   治:鼻出血。

   法:垂直用力点按。

  25、穴 名:上迎香(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眼内眦下五分处。

   治:鼻窦炎。

   法:按揉1-2分钟。

  26、穴 名:少泽(手太阳小肠经,井穴)

   取穴方法:手小指尺侧,距指甲0.1寸。

   治:急性结膜炎。

   法:拇指重掐法。

  27、穴 名:大抒(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治:麦粒肿。

   法:直按斜向颈椎用力顶按。

  28、穴 名:冠心穴

   取穴方法:左足背解溪穴(足太阳膀胱经)至23趾骨联合处联线中点。

   治:冠心痛,止痛。

   法:指端或用圆珠笔芯按压5分钟。

  29、穴 名:元骏穴

   取穴方法: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关节下。

   治:冠心病,心绞痛。

   法:一指禅推法点揉。

  30、穴 名:关元(任脉,小肠募穴)

   取穴方法:脐下四横指,中线。

   治:失眠。

   手 法:半卧后揉100-200下,45℃水泡足,按揉涌泉穴200下。

  31、穴 名:四白(足阳明胃经)

   取穴方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治:便秘。

   法: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200下;排便时按双侧四白加长强穴(长强尾骨端凹陷处)。

  32、穴 名:安眠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翳风(手少阳三焦经)与风池穴(足少阳胆经)边线中点。

   治:失眠、偏头痛。

   法:中度点按。

  33、穴 名:牵正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耳垂前5分至1寸。

   治:面神经麻痹、口腔溃疡。

   法: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溃疡加小肠反射区)。

  34、穴 名:失眠穴(经外奇穴,足底)

   取穴方法:足底足跟正中点。

   治:失眠、足跟痛。

   法:重度力点按。

  35、穴 名:闪腰穴(足太阳膀胱经上)

   取穴方法:在小腿肚上,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与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连线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附近有一压痛点。

   治:腰扭伤又称闪腰。

   法:点按。患者俯卧,医者找出双侧闪腰穴后,用双手拇指猛然点按患者双侧穴位,压放三至五次后,再平揉一至三分钟,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为度。接着轻柔、和缓地按摩腰部数分钟结束治疗。一次手法完毕后,患者多有明显好转,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疗后,腰痛症状就会消失。

  36、穴 落枕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治:落枕。

   法: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37、穴 名:太阳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治:头痛。

   法: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已回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38、穴 名: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方法: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治:晕厥。

   法: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3分钟,一般会缓解。

  39、穴 名:人中(任脉)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治:休克。

   法: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陷压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40、穴 名:劳宫(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取穴方法: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治:高血压.

   法: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

  (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41、穴 名:少商(手太阴肺经,井穴)

   取穴方法: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一分处。

   治:呃逆。

   法: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人,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可止。

  42、穴 名: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取穴方法:

   治:止呕吐.

   法: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止呕。内关穴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1分钟即止呕吐。

  43、穴 名:天枢(足阳明胃经,大肠募穴)

   取穴方法: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治:便秘

   法: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即可排便。

  44、穴 名:脚后跟

   取穴方法: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治:止鼻血。

   法: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回止血。

  45、穴 名: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取穴方法: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治:胆绞痛.

   法: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1寸凹陷处的阳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续授摩2分钟钾,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46、穴 名: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治:肾绞痛。

   法:肾绞痛发作时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反复授摩35分钟,肾绞痛即回缓解。

  47、穴 名:至阳(督脉)

   取穴方法: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治:缓解心绞痛.

   手 法: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直线交于脊柱五中点即是此穴),授压3一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

常用穴位及功用(2009-04-29 00:24:46)
标签:健康                                     作者:黎钊勇
涌泉穴,相当于足底疗法的肾上腺反射区,自古就有临睡搓脚心百次可延年益寿的说法。其最实用的功效是在于此穴能引气血下行,可以治疗高血压、鼻出血、头目胀痛、哮喘等气血上逆的症状。此穴敷药效果最好。比如高血压患者可取中药吴茱萸25克研末,醋调成糊状,睡前敷于两脚心涌泉穴,用纱布包裹。通常20小时左右血压开始下降,且有持续效果。重症者可多用几次(平日配合金鸡独立法效果更佳)。鼻出血则敷大蒜泥,左侧流血敷左脚心,右侧流血敷右脚心,两鼻孔俱出血俱贴之,有立即止血之效。此法还可醒神通窍,以治疗慢性鼻炎(有专家建议此穴不宜艾灸,可作为参考)。此穴若只想用按摩法,则有个前提,就是稍用力此穴即痛感明显者适宜。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显,或此穴处皮肤无弹性,一按便深陷不起的,不可用按摩法(会使肾气更为虚弱),可选用敷药法。     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 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 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
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复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心经:
功效: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心理,思虑,神智,睡眠,感情纠葛。是调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经络。
极泉:腋窝中点。调节心率,治疗两肋痛。探知心血管功能的要穴,用拨动。
少海:肘横纹边沿处(靠里)。调解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率降低血压。
灵道:腕横纹上1.5寸,贴着骨头边沿揉。防治心脏早搏,慢性心脏病,减缓心率,平静心神。
阴郗:腕横纹上0.5寸。防治五心烦热,小便频数。
神门:掌横纹凹陷处。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泄心火。可增强胃动力。防止老年痴呆。治疗晕车。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手握拳小指对着的位置。主治先天性心脏病。轻揉按摩可增强心脏功能。治女性阴道瘙痒,男子的阴囊湿疹。降心火,防治暴喑,中风说不出话。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防治急症,癫狂,昏厥。

小肠经:
功效:治疗肩背,颈锥等关节肌肉痛,脸部耳朵等五官病。
少泽:治疗热症,用刺血的方法最好
后溪:掌横纹的末端,贴着末端往下一按有一个凹陷处,紧接着往上一推,推到骨缝。这是一个大穴,八脉交汇处。可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如腰锥尖盘突出,腰痛病,恐惧忧虑。可治落枕,肩痛。
养老: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这个高骨头然后一转,摸到一个凹陷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养老穴。可治疗老眼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腕横纹上5寸,小肠经与心脏的一个络穴。治疗人体的赘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小海: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果觡之间,用手一拨动指尖就会发麻,这就找到这个穴位了。经常拨动小海穴可增强它的传导力也可增加心脏的力量。小海穴也是这条经络的合穴。合穴治这条经络的脏腑,可增强消化能力,可去人体的燥火,强脾。
天宗: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听宫:耳平前面一厘米,张口凹陷处。治疗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都可以点揉听宫得到改善。

膀胱经:
功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位置。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腿肚子边沿的位置。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治疗慢性腰痛。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治疗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显著。
金门: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艾灸可转胎

肾经
功能: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肾开窍于耳,肾之府为腰。
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可调节高血压。
一. 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 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
大钟:太溪穴下面一点。肾经的络穴。治疗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的其他经上的问题都可治疗。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贴着骨头方向去按。治疗淤血症,要防止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帮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滋肾阴,治疗干咳,哮喘。
阴谷: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肾经合穴。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通膀胱,利尿,治疗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男士的阴囊湿疹。
俞府:胸口中线旁开三指。调动肾经的气血。上边气血不足,即肾不纳气,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缓解。同时按摩太溪、复溜。把整个气血都运转起来。

心包经
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天泉:腋下横纹两寸。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
小贴士: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以推。虚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三焦经
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节来咯它。防止晕车,
液门:小指无名指交界处无名指这一侧骨缝当中。治疗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症状
阳池:腕关节的中点。刺激阳池能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也可艾灸。
支沟:腕关节上3寸。治疗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
翳风:在耳后根。治疗急性耳聋、耳鸣。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丝竹空:
防治黄褐斑、鱼尾纹的产生。 胆经
胆主决断,帮人决断谋虑,使人心情舒畅。
童子缭:在鱼尾纹旁边。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头痛。
风池: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带脉: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拘挛有缓解作用。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贴着外踝。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治疗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从上往下敲。

肝经:肝经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二,肝主藏血,储藏不用的血。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
太冲: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上面1寸。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宣泄作用。是肝经的原穴。和行间一起按效果最好。
行间: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蠡沟:内踝上5寸。一,治疗女性阴道搔痒。二,月经不调,白带不调,月经湿疹。
章门: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

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 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手阳明大肠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足阳明胃经
从头到脚 四白、厉悦穴 腿的外侧 美容的经:面部气色、皮肤松弛、长豆豆、面白气血不足调胃经。
小贴士:敲打面部、脖子、胸前、腿正面外侧及小腿胫骨外侧的整个胃经。
四白穴:可以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天枢穴:肚脐眼旁边2寸。治大肠功能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梁丘穴:在膝盖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经的郗穴治急症。和妇科急性乳腺炎。
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强壮穴及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服有胀起要揉足三里。还专治慢性胃痛。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右边好
上巨墟:足三里往下3指。治疗大肠疾病。
下巨墟:上巨墟下3指。治疗小肠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脐眼位置,就揉下巨墟
丰隆穴:下巨墟旁边。外踝上8寸旁开一指。(向后)离穴不离经。去处高血脂,是一个化痰穴。痰湿重适合。可化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是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小结: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面疾患: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癖。其他:白细胞减少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足太阳脾经
脾主运化、脾主统血。头晕,手麻、手脚冰凉是脾功能差。始于足大趾内侧的足阴穴。
足阴穴: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烟代替。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
太白穴: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通过脾来补肺的穴。(山药臆米粥)
公孙穴: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对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明显。
其他脾经都小腿内侧。三阴交:胫骨的边缘,地机、阴陵经、
脾经治痛风。血海:把掌心放膝盖上大拇指的位置,敏感的点。气血聚集的地方。治血症:出血、贫血、血淤症。
小结: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手少阴心经
心理、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等。
极泉穴:在腋窝终点。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增强睡眠。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还可防止老年痴呆。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二增强胃动力。三防老年痴呆。四治疗晕车。五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因此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主治先天心脏疾病。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它有开窍醒神的功效。放血、去热。
小结: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手太阳小肠经
属火。由手走头,起始于少泽穴、前谷、后溪、小海、肩贞、天宗、肩中俞、天窗、听宫。
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
少泽穴:井穴(源头)治疗热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较好。咽喉痛、发烧、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不适合按摩。
后溪穴: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穴位深。是八脉交会的大穴。一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二可治疗落枕、肩膀疼。
养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位置。治疗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穴:腕横纹上5寸,在侧面。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有个特殊的功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引起)小肠功能增强了就不会有瘤子
小海穴: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之间手一拨动手指就会麻。一。常拨动小海会增强心脏力量。增强消化功能。小海是合穴属土。(合治脏腑)小肠经属火,火能生土。所以把火散到脾经上了,可以增强脾的力量。二。可去人体的燥火。
天宗:小海穴往上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天宗是个大穴。防治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防治肩膀酸疼。
听宫穴:耳平前1厘米,张口时是凹陷的。治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
小结:五官病: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其他: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
  我经常用是临床点穴方法

一:概述;内功脏腑点穴方法是以用手指代替针灸的一种方法。

    万物不离五行、治病不离五脏。中医生理学以脏腑为主、中医按摩自然也基于脏腑学说、古时各类按摩专著无不重视脏腑治疗、近世之{按摩实用指南} {新医讲义、按摩师之种类} {推按精义} {脏腑点穴法}以及{脏腑按摩治疗法}等均载有脏腑按摩的基本内容。这里介绍的是我们在总结古人经验,结合临床经验,得到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基本方法:用拇指或中指尖对准学位,往下直掐。分轻重两种刺激:轻刺激,指尖稍微用力,掐后,马上松开,接着再掐;重刺激,指尖用力筋骨肌肉深处沉以取之,每按以一下,不马上松开,在穴位上可以持续一至三分钟,不管是轻刺激还是重刺激前后用力要均匀。

三;治疗方法;人体脏腑的各种机能虽各有不同、但均以气为原动力。内部的气血顺调即能加强脏腑的运化机能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凡治脏腑之病、必先开中焦之门、中焦气通、上下二焦之气必动、继开下焦之门、下焦一通、中下二焦气通再放带脉、使周身表里气通;终开上焦之门、上焦气通、气即能下达丹田、三焦气血方能和畅、若先开上焦、因气分已错乱于中焦、上焦气降、势必愈砸愈塞、若先开下焦、因中焦气分错乱凝结、虽将下焦放通、但终因中焦气结未开、上焦浊气仍不能下达、气亦易脱、故以先通中焦为第一要义。先将内功脏腑点穴方法介绍如下;

1;阑门穴;

在大小肠交合处、为食物自胃中转入小肠暂停之处。无论虚实各证、必须首先放通此穴。若不能首先放通此穴、中焦阻塞、胃与小肠中的浊气必阻不能下降、清气亦不能上升。若此处气分错乱、凝结不通、则胃肠之气混乱、各脏腑之气亦因之不调。因此、此穴是开中气的关键、治中焦之病的重要秘穴。

    施治方法;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先以左手拇指按在 巨阙 穴上、再用右手中指按在 阑门 穴上{ 阑门穴;位于肚脐上一寸五分处} 、意念外气打通脏腑经络、1-3分钟即可。

2;建里穴;

其部位属脾。脾为后天之本。脾的功能包括胰脏、其部位与胃相靠连、脾的动作快、胃的动作就快、消化力就强。如脾脏萎顿、胃的消化力因之减弱、各脏腑亦因之渐亏、百病乃生、无论虚实各证、于阑门放通后、即须施术于此穴。   以活动脾脏、开通胃气、浊气方能下降。

    施术方法;接上式。左手拇指按在巨阙穴不动、右手中指改按 建里穴 意念外气打通脏腑经络、1-3分钟即可。

3;气海穴;

我经常用是临床点穴方法1 2009-12-20 23:28

1; 水分与带脉并用;对下肢浮肿、各种水肿有特效。

2;昆仑与太溪并用; 治疗牙龈痛、上颚肿胀作痛。

3;膈腧是止血的要穴。

4;风门和肩井并用;可补损散风。

5;喘症;发大喘。病人不能久卧、必须腹背及任督二脉并治以定喘。施术者

左手按膏肓穴、使胸部气分畅通、右手同时治任脉阑门穴、建里。气海、梁门、石关、巨阙、逐穴点按以相呼应。其喘便定、病人即能就卧、再逐步点腹部及任脉的穴位、

6;两肩井穴;为补五劳七伤的穴、可平各脏之气。

7;风门散风、哑门与心俞相通、此三穴并用、有补损、平心、散风的作用。

8;小肠俞;其经络与小肠相通、为治尿血与疝气的要穴。

9;漏谷穴;为治疗高血压与低血压的要穴。

10;发烧感冒;加按风门肺俞两穴、风门为散风主穴、肺俞为开肺气和血止烧的要穴。

11;攒竹穴;是治疗呃逆的特效穴; 曲泽穴是生津的要穴。

牵穴治病法;

   凡人体各部受伤肿痛、后遗证、无形伤之痛异感觉、其伤部之上下相近关节即为点穴之处、其伤以上部位为截穴。其伤部以下部位为牵穴。现将牵穴治病方法总结如下;

项部;双大抒、双肩井、曲池。

肩胛部;肩井、曲池。

肩隅、肩头、挠部;曲池、手三里。

肘关节、肘上中肱;内外关、合谷。

腕关节、腕上;合谷。

腰部;双环跳、双委中、双承山。

腰胯部;双承扶、双委中、双承山。

脾枢、胯股、腹中部;阳陵泉、委中。

膝关节;阴陵泉、委中。

截穴治病方法;

截有割断、弄断、阻拦的意思、在伤位以上的部位取穴为截、

颈项、肩胛部;双新设。

腰胯部、臀部;双大肠俞。

膝关节;环跳、新建、髀关。

踝部、跗关;阴阳陵泉、足三里。

足部;昆仑、解溪、中封。

手部;内外关、阳溪、神门、阳谷。

腕关节、肘臂;曲池、曲泽、少海。

腋前、中肱、肩隅、肩贞、极泉、

肩关节、肘臂;肩井、附分、天宗。

各种疾病常见特效穴荟萃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
后溪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有一位外地的学生告诉我,当地有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医名家,每次给病人治疗时,都会在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扎上几针,然后贴上一种特制的膏药,最后在后溪穴上扎上一针。有些经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经过这番治疗,短时间内就恢复健康了。他觉得很老先生的膏药很神奇,准备拜老先生为师,学这个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绝招。
听了他的描述,我跟他说,“这种绝活儿我也会,而且比他还简单。其实在腰部局部扎针、贴膏药都是老先生使用的辅助疗法,真正管用的是扎在后溪穴上的那一针。扎针有个小窍门,进针之后边捻转边提插,同时让病人活动腰部。”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针灸是比较专业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养生保健时则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这个动作不需要有意识的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这个简单的治颈肩腰椎病的方法,我把它叫作滚揉后溪穴。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以前工作繁忙时,我每天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也有十一、二个小时,但多么多年来我的视力、颈椎都没有问题,靠的也正是这个方法。
其实二十多年前,我初行医的时候,颈椎病是四十岁以后的人的专利,但现在不是了,二三十岁的颈椎病患者到处都是,我甚至见过的颈椎病的小学生!原因很简单:伏案久了,压力大了,自己又不懂得怎么调理,所以颈椎病提前光临了。不仅仅得颈椎病,长期伏案的白领、职员或者搞文字工作的,老早就腰也弯了,背也驼了,眼睛也花了,脾气也糟了,未老先衰,没有足够的阳刚之气。这是当今多数人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看到这些问题,很多人都说,这是脑力劳动的结果,脑力劳动也是很消耗人的;人们以为近视仅仅是由于眼睛离书本或电脑屏幕太近所致。其实不尽然,当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上体前倾,颈椎紧张了,首先压抑了督脉,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的阳气,于是,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弯了,人的精神也没了。人体的精神,不是被脑力劳动所消耗掉的,而是被错误的姿势消耗掉的。眼睛也需要靠阳气来温煦,仅仅是眼睛疲劳,可能不能导致近视;真正导致近视的,是眼睛在缺少阳气温煦的情况下过度疲劳。
这一系列问题,出于同一原因,那么,通过一个穴,也就可以全部解决,这个穴就是我们说的后溪。这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临床上,颈椎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都要用到这个穴,效果非常明显。它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对身体带来的一切不利影响,只要坚持,百用百灵。
我们想想,当我们坐在电脑旁阅读文件的时候,手是怎么放的?肯定是一手不离鼠标,一手仍在键盘上吧!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人都变僵了。这时,不妨灵活一点,把手解放出来,让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键盘上,来回滚动,揉一揉,每次刺激三到五分钟,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这是毫不耽误时间的,因为这时候,眼睛该看什么还可以看什么,不耽误。
大家可以试一下,坚持一天这样做下来,肯定到了下班的时候腰不会酸、脖子不会累,视力疲劳会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每天坚持这么做下去,首先是腰椎颈椎轻松挺直,同时,你会发现眼睛也比以前好使了。如果因为忙,总是忘记做这个动作怎么办呢?我建议,可以定个闹钟,每隔一个小时提醒我们揉动一下后溪穴。不管忙到什么程度,我想这么一点时间还是能抽出来吧。何况,每小时这短短的三分钟,拯救的是我们的健康!
凡是到我这里来看颈椎病、腰椎病的人,我都建议他们这样去用后溪穴,效果都非常好,很多病人反映,这样做比去按摩院按摩颈椎腰椎要管用得多。有位三十岁的白领对我说:“本以为骨骼已经定型慢慢要生驼背的,但最近感觉背明显比以前直了。”我说,当然,年轻人驼背不是因为骨骼定型,脊柱是一节一节的,是活动的,怎么可能随便定型呢?关键是你背上气机不畅,经脉阻滞,才出现驼背的迹象的,一旦这个气机通畅了,你的背自然就直起来了!
我还要特别把这个方法介绍给正在读书的小孩子。这些孩子很可怜,从小学到高中,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么沉重的学习压力,我们可不希望他们一辈子戴上近视眼镜,更不能让他们在沉重的压力下失去朝气,成为小驼背。作为一个被人称作养生治病的大夫,我想这是我能做到的。
其实我也是受益于后溪穴的。很久以前,我就养成了揉后溪的习惯,随时随地,有空就揉一揉。比如,我开车的时候,如果碰见路上堵车,或是红灯亮了,也会把后溪放在方向盘上来回滚揉几次,很舒服,甚至很潇洒。这时候,别人在着急上火,而我在通督脉、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正脊柱、利眼目,受用无穷。一不起急,二不发火,精神振奋。这么一来,有时候居然觉得堵车也堵得很值!
---------------------------------------
乳腺增生.肿块特效穴 转载自 华子
乳腺增生.肿块特效穴,第4腰椎后正中线旁开1.5寸,用酒精棉擦,皮肤颜色红色重的,用1.5寸针刺用力1分钟,刺骨膜,症状重的当时即效,疼痛大减,肿块变小,症状轻的,无疼或由小变没,需加中药配合。
第4腰椎后正中线旁开1.5寸,无准确的地方,因在它的1.5寸左右用酒精
搽一片,最红的地方便是针的穴位,直刺应是髂骨上,我不知李柏松老师的八字治疗法,是偶尔发现并经常用,本不打算写出来,只因发了几个贴,斑竹不给加分,只好把最拿手的,最有效,而且自己发现的,提供给大家,想的是能加分,有用过的如果感到满意,请支持我,申请给我加分,给我动力,我会把自己有效的经验,传给大家.谢谢!
------------------------------------
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荟萃 -------转载自 Felicial
1头面躯体痛证
头痛: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或在“耳后三焦区” 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颈推病:颈推病患者常在颈、背部(多在大椎穴周围或颈椎增生部位)出现“党参花样”“花斑样变”的反应点。此反应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大小,约有1mm宽的边,边缘较为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有些患者可出现其它反应点。刺激反应点可以治疗颈推病。如果“党参花样变”恰好在痛点上,治疗效果会更好。
肋间神经痛:在丘墟前后可有敏感点。
肱骨外上髁炎:多数病例在肩胛骨内角附近或内下方可查到软****的异常变化,或有结节,或有条状物,或有陷下感,或与健侧对比有明显的压痛。当强刺激背痛点后,如局部表皮出现淤斑或皮下软****表现出炎症反应,则对肘部的镇痛效果更佳;同时,随着背部压痛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肘痛也将逐渐减弱或消失。
腰痛:反应点在腰椎皮肤上,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或在脊椎从悬枢穴按压至腰俞穴部位,可找到压痛点。
膝痛:多数患者的骶骨部存在一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刺激该部位可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
踝关节扭伤:在患踝同侧腕部能找到1一2个压痛点(患者伤后腕部并不感到有痛点,外踝扭伤一般在同侧腕部的尺骨茎突有压痛点,内踝扭伤可在同侧腕部的挠骨茎突处发现压痛点。
2内科病证
面肌痉挛: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多有压之有酸胀感的反应穴。
不寐: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上多有的敏感点、结节和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在心俞、神道、厥阴俞、膏育、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腧穴上多见。不寐病人除常在心俞、厥阴俞穴部位出现质为中等硬度的圆形结节外,还会因不寐的证型不同,而在与证相关的经脉线上或腧穴部位出现不同类型的阳性反应。例如:证属阴虚火旺之不寐,常伴有肝俞穴下条索状结节质中等硬度;肾俞、脾俞穴下有圆形结节质软;太溪、太冲、三阴交等腧穴压痛反应明显等。
胸痹心痛心悸:患者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天池穴及灵墟、屋翳等穴附近有压痛部位。重度持续性窦性心搏徐缓者,而在印堂穴内右上方有反应点中,在该处用皮内针向下刺入留针后,心率均能增加。冠心病体表压痛点在膻中穴和左侧心俞穴偏左1.5 cm处最为明显,并称之为左膻中和左心俞穴。主诉胸痛、心悸、气促的心脏病患者左3,4肋间内侧检测出反应点的频率很高,且病情减轻则反应减少。在颈椎两侧距椎体0.5-1cm处,用拇食指腹循摄按压,有酸痛、麻胀反应者。心绞痛患者,多在T2有压痛阳性,并于T2手法按压治疗心绞痛病人,多有止痛效果,且部分病人心电图有改善。心动过速患者其颈前反应点多在胸锁乳突肌下1/4前2cm处。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多有背部脊柱两侧的阳性点。
胃脘痛:急性胃脘痛在一般在3-5胸椎棘突之间有敏感点。用拇指间断点压敏感点,有一种酸痛兼舒服的感觉,同时胃脘部疼痛缓解或减轻。或按压脊柱,按压时一般在疼痛的敏感部位的椎体后关节可发出“喀啦”的响声,若有响声治疗效果则明显。同时在背部的督脉区,华佗夹脊及膀胱经上,找出疼痛的敏感点、敏感经,进行重点按压、按摩、敲打等。
痢疾:急性菌痢压痛点一般在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三穴或三穴上下一横指处。
3妇科病证
不孕症:躯干前部皮肤有紧张性增强的部位(多以募穴为主)。在起效的同时患者躯干前部紧张性增强的部位亦会恢复正常。
痛经:痛经患者多有蠡沟穴压痛,蠡沟穴压痛缓解程度与痛经缓解程度相一致。
急性乳腺炎:同侧前臂有敏感点(按压时,患者自觉有酸、麻、憋胀感向乳房部传导的部位,多在间使穴上1寸左右)。在患者肩胛区内可探及2一3个阳性反应点或瘀血点,个别阳性点在肩胛区以下。反应点局部红肿、压疼明显,其周有星状放射线。华佗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7胸椎之间)及乳腺肿块相对应的压痛点或皮下按压有肿块结节处。
4皮外科病证
痤疮:痤疮病人通常的反应点是: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为数个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红色、棕褐色或暗红色疹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相比较颜色较深的区域,直径在1厘米左右,压之不退色。刺激此反应点可以治疗痤疮。
痔疮:痔疮病人在背腰皮肤的反应点通常称之为“痔点”。“痔点”范围多在上起第7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5腰椎棘突平面,两侧至腋后线,但多见于中下部。“痔点”特征:形似丘疹,稍突起,如小米粒大,略带光泽,多为暗红、棕褐色,压之不退色,有的痔点还长有一根毫毛。找点困难时,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则痔点常可出现。如果背部找不到痔点,就选其压痛最敏感的一点,那便是痔点。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有些患者龈交穴处或上唇系带下部有粒状或片状突起的白色小点或圆长不规则的小结节,称之为“痔疮结节”。刺激“痔点”或(和)“痔疮结节”可以治疗痔疮。 “痔点”颜色越深,说明痔疮程度重,病程久。龈交穴处“痔疮结节”: 60%的痔疮患者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如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针直接挑刺此赘生物,效果尤佳。
5五官科证
麦粒肿: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为穴。肩部的第七颈椎至第九胸椎之间,寻找略高起皮肤呈紫红色粟粒大小的反应点,有一个或几个,且压至褪色,放松即速复原。对侧背部肩脚区找浅红色稍高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退色的反应点。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到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有的隆起如粟米状,有的稍扁平,直径约0. 5--1mm,以1个多见,偶可见2-3个者。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
牙痛:沿脊柱Tl棘突逐个向下按压,选出脊柱压痛最为明显的一个棘突。
花粉症:上肢肺经的尺泽穴到少商穴之间有压痛、硬结的反应点。
急性扁桃体炎:多在背部至阳穴穴区有阳性反应点。
6其它:
戒断综合征:******依赖者脊柱阳性反应点:压痛点出现较集中的部位在T5一T7棘突下,T5、T6、T7棘突下三者或合并或单一出现压痛。压痛点的疼痛程度随躯体症状的缓解,逐渐减弱。每个患者最敏感的部位是至阳穴。至阳穴及其周围敏感区
神经官能症:其痛点主要集中在督脉的神道、灵台、至阳穴(有的兼有第4、第8 胸椎棘突下压痛)。随着疾病的好转,痛点的数目也逐渐减少,痛点的疼痛程度也逐渐减轻。   杨兆民单穴临床经验   大椎清热,人中苏厥,关元温阳,命门壮火,百会提升,膻中理气,内关宽胸,孔最止血,合谷解表,膏肓扶羸,大陵治神,素廖降压,梁丘制酸,阴郗敛汗,脐中抗敏,外关祛风,少泽催乳,偏历利水,承山通便,三里降逆,太冲镇惊,大钟宁心,公孙安胎,丰隆豁痰,血海止痒   道医脏腑点穴秘技       散在民间按摩穴位的搜集及整理严垒林(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435000)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自古以来操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按摩疗法源远流长,众多.传技各异.其运用自如的手法.,防病强身的"导引",具有巧夺天工所用的穴位,也有独到之处。
        本文搜集本地区民间老中医,草医之间流传甚广,使用较普遍的常用穴位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有不少的按摩穴位和穴位名称同按摩专着中的记载有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同行们探讨,现将民问最为流传的穴位介绍如下: 1,穴位与主治_太崎穴头瑶部,治疗脑震荡后遗症, 2,人塑穴第8,9胸椎处治疗胸部岔气及支气管炎, 3,乔空穴后枕部.治疗落枕, 4,玄天穴前额部.治疗眩晕及高血压, 5,集莱穴鼻粱部治疗鼻塞及鼻部损伤, 6,对口穴第2颈椎处治疗颈椎病, 7,膻中至剑突上治疗胸闷、胃胀痛, 8,冒臃穴剑突下1寸.治疗心脏疾病, 9,肺门穴右乳下1寸治疗喘咳, 10漕蔫穴肛门治疗大便闭结, 11官门穴阴囊般部,治疗小便不通, 12下窍穴尿道口.治疗小便不通.】]3膏荣穴胸椎棘突.治疗胸部岔气, 14串瓶穴剑突下寸5分治疗腹部疾患, 15血击穴肝区治疗肝病, 16对心穴左肩胛下缘.治疗心痛及胸部部结, 17关元治脐周, 18人中穴治疗伤后惊风及中痧症, 19胸八封锁骨下双乳上,治疗闭气及胸部挫伤, 20胸天穴乳下至双胁治疗胸腹部胀气, 21卉宫穴脐眼治疗腹部胀气,下肢水胂,小便不通, 22五撬穴脾区.治疗四肢『肉萎缩.小儿麻痹后遗症, 23华盖穴胸骨上部.治疗胸部挫伤, 24小官穴膀胱治疗少腹胀痛,小便不通_ 25下腕穴脐下五指治疗少愎胀痛,小便不通, 26气海穴脐下三指.治疗腹部胀气, 27直坞穴胸骨剑突.治疗胸部挫伤, 28燕羔穴耻骨联合,治疗遗精,阳痿, 29舟水穴脐下一指.治疗步腹胀痛,小便不通, 30眉心穴即印堂穴治疗神经性头痛及眼部疾患, 31彩骨穴即八髎穴治疗腰伤气,不能转动, 32龟尾椎治疗肠炎及阳萎, 33大椎即大椎穴.治疗落枕._ 34山掇穴即鼻根穴治疗感冒鼻塞, 35劳官穴手掌心.治疗小儿痨热,五心烦躁, 36太阳穴治疗高血压,眩晕及各种头痛, 37耳门穴耳垂前.治疗耳聋,耳鸣, 38气门穴乳头上五分治疗胸部损伤,气闭疼, 39敢善入洞穴两腋前.治疗胸部损伤,气闭疼痛, 40仙人夺印穴两腋窝处.治疗胁下伤气.手不能举, 41风翅穴肩胛骨治疗漏肩风及背部诸症, 42晨眼穴肾区壮嘎补肾,助阳, 43将台穴锁骨下治疗胸部损伤,闭气, 44章门穴乳头下1寸治疗胸部损伤,闭气, 45鬼睚穴双嘛眼治疗嘛关节疼痛, 46甫帛穴拇食二指甲.治疗漏肩风及背部诸症, 47觅仑穴足根部治疗足部疫患及小儿麻痹症. _48委中穴治疗嘎背痛, 49天枢穴脐旁寸.治疗肠炎及阑尾炎. 50归来穴脐旁3寸.治疗肠炎及阑尾炎., 51肩暂定肩胛中点.治疗掘肩风及背部渚疰1. 52解骨穴足背横纹娃.治疗踝关节僵硬及血脉不和, 53太蝽穴内收肌治疗下肢痉挛大腿不能外摆, 54复量穴内踝上3寸之动脉处.治疗失眠及下肢肌肉萎缩, 55丰盛穴内踝.治疗踝扭伤, 56承山穴治疗腰腿痛, 57闻亍穴双踝部.治疗踝扭, 58宵皇穴足内踝.治疗踝扭伤, 59韩璜穴髌骨下.治疗半月板及骧关节扭, 60肚角穴治肠炎及阑尾炎._ 61项吁穴左右项根处.治疗颈椎, 62盐卑穴风翅穴下五分.治疗背部挫伤, 63太庭失手背中。      体会以上这些穴位,本地民间医师又将其分为若干大穴和小穴,并各赋穴位歌诀,穴位按摩时的注意事项及治病的范围,以及气血循环于各穴位的时间等等,本人在初步搜集和整理时,参照有关文献以及部分按摩专着,在对比之下有如下几点体会:上海中医学院金德康,唐明和二位医师在《关于我国推拿穴位的初步整理》一文中,详细地整理了清代以前的各种文献及专着中所记述的"特殊推拿穴位",本人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搜集整理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古人认为不懂十四经穴.开口动手便错".按摩疗法同其它疗法一样,也是在中医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所以按摩工作者,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各门基础学科,而且要精通经络穴位,结合有关文献,笔者认为上述穴位有如下几个特点:按摩穴位主要是以十四经穴为主,但有部分定位与其经绪穴位有所偏离或是弼位异名,按荤穴位既有点.又有线和面,有些穴位虽与十四经络循行线路无关,但是他们都位于某些脏腑解剖位置的体表穴上,根据手法需要所施行的部位是否是某些特殊穴位还需进行科学的探讨。   《厘正按摩要求》所记述的"始则婴儿,继而男妇,沿无不效."这种认为小儿的穴位能应用于成人的说法是值得研究的,小儿穴位◇临床报道◇多分布在手和头,从我们临床上看,小儿疾患按摩与成^疾患取同样的穴位按摩效果显着不一,我们认为成人有成人的特殊按摩穴位,而这些穴位与其治疗是紧密相关的上述穴位局限于本地区的部分民间流传,在整理过程中难免有遗漏及错误之处,望同行们多加批评指正  
 

功医《指压十二原穴内治一切疼痛歌》。

             仅此一篇献给加一觉为友的人们。

 

            《指压十二原穴内治一切疼痛歌》

 

                阳明大肠合谷,  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丘墟,      肺觅太渊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      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      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      任脉膻中乳中央

 

      以上为指压治疗十四经脉一切伤痛,久年内伤。每穴指压5-10分钟,用按、揉二法由轻至重。穴位小者如大陵穴,则用指尖掐揉之,更以指爪压之妙。

     所取各穴部位,见下文一一说明。

 

          背熟它  下面是十四正经的原穴。

 

              

      一觉老人说几句:“督脉会于十二原”穴。本文十二原穴,任何一个穴位,你用按摩、针灸、拿捏,揉圈,不论你会不会气功,有没有学过气功,动一动它就能治病!  只要“信+行”;又名“修加行”就成。但请你记住:子、午、卯、酉正点前后各15分针(共30分针)你别去碰这些穴位。子、午、卯、酉、初一、初三、十三、十五、二十四个节气日,你自己生日的日子;这些时间不但不要碰十二原穴,而且要节(戒)欲乐、欲念,好好修静入定。这些时间有人叫你针灸,你也应引导患者修静入定。道家大小周天在这篇,佛家中脉也不离“十二原”。所谓“阿弥陀佛!”即是天天于子午卯酉“正点时”空了思维三分钟。若不能天天子午卯酉“正点时”沉默三分钟。念一万句佛,也补偿不了这三分钟。大家不要忠言逆耳,一个真正修的人,只要他在子午卯酉“正点时”中,空了心,不论天大事,“我当我死了三分钟看待”。就那么简简单单,当然,客车司机,你还是要先刹了车再“当我死了三钟分”去入定。一天3×4=12分钟入定足矣。但,别个时候入定没多大作用,是子午卯酉“正点时”才有用。

         

 

                  http://www.cqvip.com/qk/93738x/200812/28824179.html      此网址报导,太冲、

      丘墟二穴(↑)位按摩,能缓解中晚期肝癌的剧痛。(↓)

 

                

                 

 

        附②男女的膻中位置分别图。(不载女性图可载下张男图)。

 

         

          

按摩治疗高血压



一、按穴位1穴位1与郄门穴平行(掌侧前臂腕1纹上五寸,桡骨掌侧缘尺侧,骨正中),穴位2穴位2在鱼际平行掌面骨正中。(掌面第一掌骨中点)每穴按五分钟;


二、按太冲穴十分钟(此穴紧贴大趾骨按)
以上三穴,只要是高血压患者,压之特痛,有心脏病者按压力度可轻些。


三、捏耳穴降压沟两分钟。耳穴降压沟在耳背面。


以上四穴治高血压效果:一次按压即可使血压下降很多,此方经多人验证降压效果显著,一患者按半个月,两月后量血压竟正常,为保持疗效,摆脱吃药痛苦我要求患者第一个月每天按一次,第二个月两天按一次,第三个月一星期按一次,以后就每星期按一次,从病人治疗情况看,效果非常好。为验证此方的可行性,贴出请同道检验,若效,请教会患者自疗(我的方法患者都可自我治疗)这是我的心意,谢谢!


治失眠简单方便快捷方法


用活血通络止痛膏,剪成1厘米见方小块,于睡前贴双手十宣穴,神门穴,当晚即可改善睡眠,一疗程7天,休息两天再贴,晚上贴,白天撕掉,简单方便快捷,发出请见证。




女同胞不可不知的治疗保健奇穴---女福穴


女福穴位于外踝前侧约一寸处,肌肉微凸,极易辩认,可以用压痛法取准,即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次按八分钟。


该穴止痛效果强,十分钟内解除产妇宫缩痛,极其效验,可治妇女痛经病,宫缩痛,接扎手术后遗症,上环后不适等等,该穴还有强壮腰腿功能,对腰椎病与瘫痪病有配合医疗作用。对男性疾病如前列腺炎等也有疗效,该穴还有哪些医疗作用,有待探索。






感冒--按摩快捷三验方
1、合谷、鱼际、列缺(最适合于感冒、头痛、喷嚏、亦可退烧)
2
、太渊、神门、内关(安眠、提神、增强抵抗力、能迅速治愈感冒)
3
、手穴左肺,气管,右肺(对感冒咳嗽、哮喘效果好。此三穴位于掌面2345指缝间压痛取穴)

每穴按五分钟。

膝关节炎、损伤痛――独特按摩法
1、按手脚腰腿点各五分钟(第二,第四指趾缝压痛取穴)
2
、曲池部位对应处,手臂伸直,最高处压痛取穴(膝部疾病,此点特痛,是治膝部疾病的特效点,左痛压右,右痛压左)按5-8分钟;
3
、耳穴:膝、肾、腰椎、神门、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脑干、枕。每穴压2分钟。

1
23同压,效果神速,四――五次曾治愈严重膝关节炎患者。

1
2同压时间略长,但经一次按摩可很快减轻痛苦,此乃验方,发出请同道验证。




治前列腺炎点穴按摩验方
治前列腺炎点穴按摩验方:点压合谷、太冲、公孙、三阴交,每穴五分钟,二十天左右可愈,此方已治愈多人。



胃部疾病两穴治疗法


1、手穴胃肠点、足三里(共四穴、通治各类胃疾)每穴按五到八分钟。

2
、急性胃痛、在足三里穴下两点五寸左右可找到一压之特痛点、点到痛止,法简效宏,此乃我实践经验之穴。

3
、坚持按摩自会有奇迹出现。




肩痛、大腿外侧痛两穴一次治愈

患者,男,瓦工,四十岁,主诉半月前肩部疼痛,大腿外侧疼痛,医院就诊为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吃药半月仍疼痛不止,行走困难,右臂活动受限不能上抬,已花医药费六百多元。从两百公里外乘车来我处就诊,我为其点按尺泽穴,足四五趾缝间痛点各五分钟,大腿不再疼痛,行走如常,手臂活动正常,只是原来贴膏药处还有点痛,第二天早晨已如常人,嘱其自按一次巩固疗效高兴而去。第三天我电话联系,说已好了,如此疗效,我也惊奇。
按摩原理:

1
、大腿外侧痛,大部分原因是胆经淤积寒气过多,尺泽穴属肺经,胆属木,肺属金,五行中金克木,故有此疗效。《人体工作手册》中有阐述。

2
、足四五趾缝间压痛点是治肩周炎特效点。凡肩部疾病都可治疗,按摩一族不可不知。
我的按摩方法不讲什么手法,属于难登大雅之堂一类的,故认同感较差,发出来请同道评议。


胸口岔气呼吸疼痛点到即解
胸口岔气呼吸疼痛,虽无大碍但也是痛苦不安。
在足三四趾趾缝间可找到一压痛点,按五到十分钟即可速愈,左边痛压右脚,右边痛压左脚。

治甲亢方便快捷
在手脚颈找压痛点(不压不痛,压之特痛),可找出四个压痛点(四点是对应的),每点压510分钟,每天压12次,时间错开,压后喝杯温开水,两月可愈。

颈椎酸痛点到即解

颈椎酸痛点到即解:
颈椎酸痛点压足四五趾之间压痛点(肯定有压之特痛点),足跟大筋与内外踝平行凹陷处压痛点,每点压510分钟,若加压手对应部位,手第二掌骨全息颈,效果更好。






按摩治风湿性心脏病验方
本人治风湿性心脏病验方:
按手穴内关,大陵,手中指心穴,每穴按五分钟;
耳穴心穴按三分钟;脚部公孙穴,三阴交每穴按五分钟。
患者二十多年病史花钱无数,常年服药,在我处按摩三天后已掌握自我按摩要领,自按一星期就感到很舒服,一月后明显好转,后把按摩当保健,现已不吃药,原来走两里路就要休息一会儿,现走十几里路也不需要休息。原来冬天没下过床,现冬天洗衣做饭样样都干。不知这算不算好了。


肠道疾病按摩法
1、捏脊(从下往上捏五遍,高血压患者从上往下捏),足三里,三阴交各五分钟;
2
、手穴胃肠点,腹泻点(45指缝间压痛取穴),第二掌骨全息胃肠穴;
3
、耳穴:神门,大肠,阑尾,小肠,肾上腺,内分泌,上颌,下颌(此方治急、慢性菌痢,发热,腹痛,脓血样大便15分钟内消失,1-2次痊愈,)每穴压2-3分钟,上下颌是重点,此乃特效验方;
4
、三四趾间反应点按五分钟。
上述方法1323134组和均可,灵活运用。


清晨口苦
清晨口苦,睡前点按足临泣附近压痛点,当天即愈。有此小恙者不妨一试。



踝扭伤特效疗法一穴定乾坤


踝扭伤在手大鱼际处可以找到一压痛点,按压此点十分钟即可减痛大半,按两三次即可痊愈
这是我治踝扭伤的快捷方,伤者可以自疗,节省好多费用哦!
左脚伤按右手,右脚伤按左手。
----------------------------------------
问:只点穴?踝关节不用按摩吗?
答:只点穴,踝关节不用按摩。



一穴速治坐骨神经痛


凡坐骨神经痛在肩后找一压之特痛点按10-15分钟,左边痛压右边,右边痛压左边。只要是坐骨神经痛,点到痛止,有三五次痊愈的,有七八次痊愈的,所治之人没有超过15次的,自疗也行,你可以不信,但可以试试。
取穴方法:以手掌心按肩峰,大指尽处压痛取穴,以痛为穴。



贴穴---治便秘的好方法

用热水泡脚后,在脚反射区乙状结肠和直肠处贴6厘米1厘米膏药,同时在涌泉,照海穴贴1.5厘米1.5厘米膏药,24小时即解大便。贴四,五次即可趋于正常。
膏药用活血止痛膏,麝香膏,云南白药膏等芳香药物,刺激性小为佳。




膝关节炎,损伤痛---独特按摩法


1
,按手脚腰腿点各五分钟(第二,第四指趾缝压痛取穴);

2
,曲池部位对应处,手臂伸直,最高处压痛取穴(膝部疾病,此点特痛,是治膝部疾病的特效点,左痛压右,右痛压左)按5-8分钟;

3
,耳穴:膝,肾,腰椎,神门,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脑干,枕。每穴压2分钟。

1
23同压,效果神速,四--五次曾治愈严重膝关节炎患者。12同压时间略长,但经一次按摩可很快减轻痛苦,此乃验方,发出请同道验证。.

实用小资料
一、耳尖穴
耳尖历来均作为对目疾与偏头痛的常用穴,据周楣声实践的证明,耳尖对全身各个系统与各种疾病均可应用,多采用麦粒灸、快速点灸或刺血,按照其效果快慢与大小,列举如下:
1、对全身各部的扭挫伤,特以下肢之扭挫伤与血肿更为有效,远非其它方法所比;
2、多种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炎症,不仅只限于急性结合膜炎,举凡扁桃体炎、腮腺炎、各种脓肿及蜂窠组织炎等,其效果毫不亚于各种抗菌素而尤过之;
3、消化道病诸如胃炎、肠炎、菌痢、胃脘痛、肠绞痛、肝炎与肝区疼痛,莫不包罗在内;
4、心血管病,如心律不齐,急性心衰,以及高血压与高血压性头痛等,较之药物如速效救心丸收效更速;
5、呼吸系统病如外感咳嗽,急性气管炎以及支气管炎等,对于大叶性肺炎也可作辅助治疗;
6、泌尿生殖系统病,如肾绞痛、尿道炎、睾丸炎等,效果均皆优异;
7、手术后疼痛预防与控制感染,其作用不容忽视;
8、关节及运动系统病,急性病例效果亦佳;
9、对慢性病例效果则不显效;
还有未被发现的特殊作用,有待实践观察。
歌曰:左右耳尖,全身百病可却。
点刺出血或直接灸,对全身百病均可收效,特以右侧耳尖为必取。
我曾用耳尖刺血治失眠,发烧,眼痛,目赤,咽喉肿痛,面部痤疮,效果非常好。
二、尺泽穴
该穴主治病症众多,本经,表里经,相通经(膀胱),五行生克等,应用极广,不一一列举。只要记住肺经合穴,合主气逆,对痛症治疗效力非凡。
1、取穴方式,按压,每穴5-8分钟;
2、要点:点压尺泽穴后向外侧大筋挤压,指下可摸到结节,以痛、胀、麻、酸感为准;
3、已验证治痛:
(1)大腿外侧痛;(2)坐骨神经痛;(3)腹痛;(4)肩颈背痛;(5)胆结石、肾结石痛(6)腰痛;(7)各类扭伤(加强疗效作用);(8)其它有等各位同仁验证。
4、随症加:如肩痛加足部肩高升点,腰痛加全息腰或腰腿点
5、按压时嘱患者活动患处
6、效果:立即止痛或缓解疼痛
三、部分生殖系统疾病治疗方法
前列腺炎治疗方法
按压太冲、公孙、太溪、三阴交、阴陵泉,有尿道疾病配压足4、5趾缝间压痛点或压小趾腹下痛点。一次按压即可见效。20天左右即可治愈。此方经验证,效果很好。最近我将此方教给一位八十岁老人,20天治好十几年的前列腺炎。
前列腺疾病与肝、肾经有很大关系,在大腿根部可摸到脂肪硬块,压上去有些痛,但最疼的地方是在阴包穴附近,此痛点可用拍击方法,一般按压很多人受不了。
至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当然也是也肝肾关系密切,治疗方法也可用公孙、三阴交、阴陵泉或三阴交配女福穴。如果白带多,清稀可循经逆按肺经列缺几十次,几天就好。当然,90%以上的女性,阴包穴附近压之特痛,这种痛说明肝气有郁结,需要疏通,可循经向下按压,这种疏通不仅对生殖系统有用,对乳腺疾病也很有效,女性应经常疏通阴包穴。
四、调理脾胃方法
取穴:气冲、公孙、中脘
操作:气冲穴向下推按几十次,中脘、公孙各按压3分钟
气冲穴是冲脉气血在阳明胃经的输出之口,输出气血强劲有力。冲脉,经脉之海,有渗灌诸经的作用。
公孙穴为脾经与冲脉交会之穴,按压或针刺可将冲脉气血引入脾经,增强脾经气血的运化能力,达到健脾的目的。
按中脘,则是加强胃的吸纳能力。
五、手脚冰凉
取穴:1、通里、太溪(心肾交通)
      2、通里、太溪、气冲
      3、阳池、太溪、气冲
      4、太溪,手背2、3,4、5指间穴,3穴与中诸同一平行线,对治手脚冰凉特效。
任取一组,每穴按压3分钟即可.   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荟萃
头面躯体痛证头痛: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或在“耳后三焦区” 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颈推病:颈推病患者常在颈、背部(多在大椎穴周围或颈椎增生部位)出现“党参花样”“花斑样变”的反应点。此反应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大小,约有1mm宽的边,边缘较为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有些患者可出现其它反应点。刺激反应点可以治疗颈推病。如果“党参花样变”恰好在痛点上,治疗效果会更好。
肋间神经痛:在丘墟前后可有敏感点。
肱骨外上髁炎:多数病例在肩胛骨内角附近或内下方可查到软组织的异常变化,或有结节,或有条状物,或有陷下感,或与健侧对比有明显的压痛。当强刺激背痛点后,如局部表皮出现淤斑或皮下软组织表现出炎症反应,则对肘部的镇痛效果更佳;同时,随着背部压痛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肘痛也将逐渐减弱或消失。
腰痛:反应点在腰椎皮肤上,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或在脊椎从悬枢穴按压至腰俞穴部位,可找到压痛点。
膝痛:多数患者的骶骨部存在一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刺激该部位可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
踝关节扭伤:在患踝同侧腕部能找到1一2个压痛点(患者伤后腕部并不感到有痛点,外踝扭伤一般在同侧腕部的尺骨茎突有压痛点,内踝扭伤可在同侧腕部的挠骨茎突处发现压痛点。
内科病证
面肌痉挛: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多有压之有酸胀感的反应穴。
不寐: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上多有的敏感点、结节和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在心俞、神道、厥阴俞、膏育、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腧穴上多见。不寐病人除常在心俞、厥阴俞穴部位出现质为中等硬度的圆形结节外,还会因不寐的证型不同,而在与证相关的经脉线上或腧穴部位出现不同类型的阳性反应。例如:证属阴虚火旺之不寐,常伴有肝俞穴下条索状结节质中等硬度;肾俞、脾俞穴下有圆形结节质软;太溪、太冲、三阴交等腧穴压痛反应明显等。
胸痹心痛心悸:患者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天池穴及灵墟、屋翳等穴附近有压痛部位。重度持续性窦性心搏徐缓者,而在印堂穴内右上方有反应点中,在该处用皮内针向下刺入留针后,心率均能增加。冠心病体表压痛点在膻中穴和左侧心俞穴偏左1.5 cm处最为明显,并称之为左膻中和左心俞穴。主诉胸痛、心悸、气促的心脏病患者左3,4肋间内侧检测出反应点的频率很高,且病情减轻则反应减少。在颈椎两侧距椎体0.5-1cm处,用拇食指腹循摄按压,有酸痛、麻胀反应者。心绞痛患者,多在T2有压痛阳性,并于T2手法按压治疗心绞痛病人,多有止痛效果,且部分病人心电图有改善。心动过速患者其颈前反应点多在胸锁乳突肌下1/4前2cm处。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多有背部脊柱两侧的阳性点。
胃脘痛:急性胃脘痛在一般在3-5胸椎棘突之间有敏感点。用拇指间断点压敏感点,有一种酸痛兼舒服的感觉,同时胃脘部疼痛缓解或减轻。或按压脊柱,按压时一般在疼痛的敏感部位的椎体后关节可发出“喀啦”的响声,若有响声治疗效果则明显。同时在背部的督脉区,华佗夹脊及膀胱经上,找出疼痛的敏感点、敏感经,进行重点按压、按摩、敲打等。
痢疾:急性菌痢压痛点一般在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三穴或三穴上下一横指处。
妇科病证不孕症:躯干前部皮肤有紧张性增强的部位(多以募穴为主)。在起效的同时患者躯干前部紧张性增强的部位亦会恢复正常。
痛经:痛经患者多有蠡沟穴压痛,蠡沟穴压痛缓解程度与痛经缓解程度相一致。
急性乳腺炎:同侧前臂有敏感点(按压时,患者自觉有酸、麻、憋胀感向乳房部传导的部位,多在间使穴上1寸左右)。在患者肩胛区内可探及2一3个阳性反应点或瘀血点,个别阳性点在肩胛区以下。反应点局部红肿、压疼明显,其周有星状放射线。华佗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7胸椎之间)及乳腺肿块相对应的压痛点或皮下按压有肿块结节处。
皮外骨伤科病证
痤疮:痤疮病人通常的反应点是: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为数个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红色、棕褐色或暗红色疹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相比较颜色较深的区域,直径在1厘米左右,压之不退色。刺激此反应点可以治疗痤疮。
痔疮:痔疮病人在背腰皮肤的反应点通常称之为“痔点”。“痔点”范围多在上起第7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5腰椎棘突平面,两侧至腋后线,但多见于中下部。“痔点”特征:形似丘疹,稍突起,如小米粒大,略带光泽,多为暗红、棕褐色,压之不退色,有的痔点还长有一根毫毛。找点困难时,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则痔点常可出现。如果背部找不到痔点,就选其压痛最敏感的一点,那便是痔点。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有些患者龈交穴处或上唇系带下部有粒状或片状突起的白色小点或圆长不规则的小结节,称之为“痔疮结节”。刺激“痔点”或(和)“痔疮结节”可以治疗痔疮。 “痔点”颜色越深,说明痔疮程度重,病程久。龈交穴处“痔疮结节”: 60%的痔疮患者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如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针直接挑刺此赘生物,效果尤佳。

五官科证
麦粒肿: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为穴。肩部的第七颈椎至第九胸椎之间,寻找略高起皮肤呈紫红色粟粒大小的反应点,有一个或几个,且压至褪色,放松即速复原。对侧背部肩脚区找浅红色稍高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退色的反应点。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到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有的隆起如粟米状,有的稍扁平,直径约0. 5--1mm,以1个多见,偶可见2-3个者。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
牙痛:沿脊柱Tl棘突逐个向下按压,选出脊柱压痛最为明显的一个棘突。
花粉症:上肢肺经的尺泽穴到少商穴之间有压痛、硬结的反应点。急性扁桃体炎:多在背部至阳穴穴区有阳性反应点。
其它:
戒断综合征:海洛因依赖者脊柱阳性反应点:压痛点出现较集中的部位在T5一T7棘突下,T5、T6、T7棘突下三者或合并或单一出现压痛。压痛点的疼痛程度随躯体症状的缓解,逐渐减弱。每个患者最敏感的部位是至阳穴。至阳穴及其周围敏感区
神经官能症:其痛点主要集中在督脉的神道、灵台、至阳穴(有的兼有第4、第8 胸椎棘突下压痛)。随着疾病的好转,痛点的数目也逐渐减少,痛点的疼痛程度也逐渐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