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三叉神经痛:武术集萃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29:53

-
八卦掌之手、眼、身、法、步及起式歌诀
起式口诀
竖形立势掌如拳,当按阴阳次第间。审势分明知躲闪,防身斜侧识端偏。
进攻推托步偷半,插打劈穿学贵全。欲免临场心手乱,闲居发奋读斯篇。
手之口诀
撑拳托掌若风烟,劈穿抓拿势贵偏。挺去牵来脚管硬,勾搬裹挽削劈连。
三盘内外须纯练,前后高低混打全。一日无间三岁半,保能发手倒山巅。
眼之口诀
两眼圆睁若朗星,头端审视更分明。瞻前顾后疾如电,展动周旋似转轮。
秒定敌人身手脚,乘虚攻击莫留情。临场对敌人难进,全在双眸一团神。
身之口诀
头端面正手平分,直竖身昂腿护阴。斜立足分丁八步,势如跨马弯弓形。
腿脚不浮身便稳,平起平落移动灵。足动脚跟同进退,肩投腰趁臀齐行。
翻身腹缩随舒卷,偏闪腾挪势势承。练习如常寡敌众,横冲直撞莫停留。
法之口诀
个中奥妙在深玄,掌在师传学在专。掌法千般学不尽,机关百种卒难言。
水到渠成三载力,钢须纯练始削坚。总之熟练能生巧,处处相承节节连。
步之口诀
两膝弯步力自然,屈前直后练成坚。之从顺闪腾挪步,玄经斜击反回圈。
翻复旋风肩平硬,膝雄跟端带勾臁。
八卦掌运动要领歌诀
顺项提顶,溜臀收肛。松肩坠肘,实腹畅胸。
滚钻争裹,奇正相生。龙形猴相,虎坐鹰翻。
拧旋走转,蹬脚磨胫。曲腿趟泥,足心含空。
起平落扣,连环纵横。腰如轴立,手似轮行。
指分掌凹,摆肱平肩。桩如山岳,步似水中。
火上水下,水重火轻。意如飘旗,又似点灯。
腹乃气根,气似云行。意动生慧,气行百孔。
展放收紧,动静圆撑。神气意力,合一集中。
八卦真理,俱在此中。
八卦掌转树歌诀
学艺练武树为先,太极八卦内中含。九宫为妙生变化,圈为先天八卦盘。
树者生叉艺增长,盘根错节步眼全。调理阴阳合气血,益养身心妙无边。
八卦掌转圈歌诀
八卦连环分五行,相生相克变无穷。六合归一真根本,阴阳二字要分明。
乾坤巽入离与坎,艮往坤来震兑同。八门反正直斜走,横冲直撞任纵横。
掌分九宫步法取,左右转身变化精。出手顺逆随身起,落步开合四梢行。
脚踢对面不见腿,掌打敌人莫知情。翻转身影势无定,四门八腿使无穷。
远攻长拳进短打,五行步法显奇能。三十六招走为上,不招不架巧使空。
打法须从身上起,手足齐到方为功。身以强弓手比箭,消息只在后足蹬。
走时无形落无影,去意好似卷地风。手起万莫使空回,脚落不要枉落空。
侧闪两边防左右,高低相随巧妙生。往来横竖依身变,脚打七分手三成。
硬打硬进快招胜,柔者软化占上风。拳出三节为能手,没见形影万莫停。
转身活动势不定,左右横顺任意行。退如狸猫进如虎,脚打踩意不落空。
上步对面人不见,掌拳打去不见形。手脚起落人莫觉,犹如做梦在心中。
二人比手无虚招,前进后退一寸争。掌打须知出入步,去意如水进如风。
窜纵跳跃无非步,闪展腾挪手法清。寸垫过快剪步转,七步打法要分明。
踏偏身探病在腿,前俯后仰也是空。手脚齐进莫现形,没见形影不为能。
蛰龙未起雷先动,风吹不树百枝倾。内要提防外要稳,虚实见景便生情。
一手分为八手用,紧连不断是真功。千招不如一招妙,万招不如不落空。
两手变成多手用,招至使肘方显能。有人解开无极法,保证到处得成功。
八卦掌转掌歌诀
八卦转掌论阴阳,五行六合内中藏。七星八步九宫定,两仪三才见柔刚。
混元一气培根本,四正四隅按八方。落步三盘掰扣步,发行四梢弯转强。
前掌虚实牛舌样,后手埋伏肘下藏。进步有门退有法,变化反正掌阴阳。
屈直横竖斜正面,翻转盘旋腰主张。内讲五行分四梢,外有五行眼法强。
步法走转分八字,身法意气仔细详。柔身转换不定势,高低远近无限量。
腰法要合分四梢,眼法要合定八方。手法要合情变化,用法要合左右防。
膀法要合阴阳变,身法要合扭转强。胯法要合挨身使,膝法要合进身旁。
步法要合进退快,闪展腾挪腰偏强。头打去意随腰使,起落总须站中央。
腰踏中门抢地位,掌行直穿上下忙。掌打起落头手挡,肘打去意占胸膛。
背紧胸空提谷道,肩打胯击并阴阳。身法全凭盖世气,两手只在胸前藏。
推托带领随身劲,搬扣劈进上下忙。八势八母总由转,以掌为母悟刀枪。
文如八卦明道理,武晓易理亦生光。先师掌法传至今,世人显有得其真。
莫说前人多保守,只怨己身功未深。说明道理揆用意,树茂枝繁根必深。
八卦先从转掌起,精研其法乃得真。头顶肩垂行气下,直到丹田出入匀。
臂间要分三节用,身法要停四梢匀。步走圆圈分八卦,跟随身手一团神。
元气须在肛门提,猿臂熊膀龙虎身。二人对手腕中求,动手制胜步法分。
上下前后左右使,肩肘膝胯里外抡。腿法出腿不见腿,八卦起首腿为根。
前后左右三十六,横腿顺提又切真。进退勾挂明暗腿,连环阴阳并转身。
蹬踹蹁踩屈搓绊,习三熟纯使无心。武术虽精教无法,徒费心机枉劳神。
学习武艺功夫到,得了艺术不压身。艺如出众人尊敬,学问高强自超群。
八卦掌动对妙诀歌
软中求硬好,缩小绵软巧。要讲九节劲,言明得知晓。
掌拳肘和腕,肩腰胯膝脚。手眼身法步,此是武艺招。
周身要整劲,慢慢往里走。左右变化广,动对赛猴猫。
旋转稳健步,站如泰山牢。蝇虫不能落,轻时如鸿毛。
学会八卦掌,比人招法高。
老八掌用法歌诀
单换掌:一势单鞭不为奇,左右循环乃为宜。左换右兮右换左,抽身倒步自合机。
盖手掌:二势盖掌迎面扑,拨云见日走自如。左换右兮右换左,丹凤朝阳向上出。
背身掌:三势背身是团撞,两手变化逞刚强。左换右兮右换左,抽身长手不须忙。
劈手掌:四势劈掌走自由,两手变化内中求。左换右兮右换左,不扣步兮莫回头。
顺势掌:五势顺势是化影,脱身化影侧身灵。左换右兮右换左,闪展个位进步赢。
顺步掌:六势顺步是双捋,千斤坠地变化多。左换右兮右换左,日月并行走开合。
下榻掌:七势下榻变化精,插花掖肋腰内横。左换右兮右换左,翻身倒步形如龙。
平穿掌:八势平穿是面迎,两手变化随步行。左换右兮右换左,走如风兮站如钉。
八卦掌身之八打歌诀
头:头打之法进中央,靠山探穴两肋旁。乳上乳下斜身取,此头乃是掌中王。
肩:肩打一阴反一阳,大臂引手先去裆。手换肩下要靠准,头来肩打命必亡。
手:抓打擒拿双手用,脚手齐到方为真。拳似炮形龙折身,手似劈山向前抡。
肘:肘打三节不见形,直撞斜打用皆准。虎豹头法意在肘,穿林交叉顶后心。
胯:胯打中节肩相连,阴阳相合力摧山。外胯去时里胯走,回身如鹰变式还。
膝:膝打几处人不明,若用膝顶命必倾。斜打膝兮加肋力,形似猛虎出了笼。
足:脚打去意刮地风,消息全凭后脚蹬。踩住敌人脚下落,功夫不到全是空。
腿:腿法原有七二变,扣摆之中把敌算。下扫上击各含义,点心点意手法先。
八卦掌对手歌诀
搬顺手青龙献爪,三穿手多有巧妙。进一步还门推扇,打虎势招法轻俏。
双挥手随身能变,十字掌令人难逃。
搬顺手迎面进掌,抱琵琶迎门开炮。再进势矮身靠打,平穿掌叶底偷桃。
将前手开弓势打,又变名动要射雕。
搬顺手迎面出掌,十字手胸前怀抱。双按手怀中抱月,急进步野马闯槽。
分开手凤凰展翅,挑开手进步挤靠。
一见手丹凤朝阳,下楼手敌人不防。十字掌拨云见日,虎扒心直奔胸膛。
双插花左右能换,龙转身海水汪洋。
一见手顺手搬拦,多献爪鹞子抓肩。随手势脑后摘盔,夜插势探海深渊。
又换势仙人观棋,真简是妙通神仙。
不出手引他人进,见出手再抓要手。上步势青龙献爪,再换势十字捆手。
变招式又换插花,单展翅矮身靠打。
双拧手迎门开炮,金丝腕里外须找。上暗步怀中抱月,再偷步将他靠倒。
打穿手转身难防,回身捋再加一掌。
进一步钝镰割草,又变势刘全进瓜。他出手又变托塔,前后手抽梁换柱。
再一动左右插花,此招事令人难架。
通背拳谱论集

1楼
通背拳谱绪言
修剑痴
人生苦乐,仅数十年,愁烦灾病,不时相拢,不幸短析,难修天年,一生兴趣扫地尽除矣,幸而医药奏效,得残喘同归六级,故明于摄生之道,乐中自有其苦,苦中自有其乐,苦中之乐,虽地狱亦有天堂之乐,言乐中之苦,虽居天堂亦有地狱之苦,故人生在世不可不慎也。
余自幼好奇闻,喜谈游侠之事,稍长,即习武,刀枪剑  武器,虽习觉无异能,毅然舍之,后游齐、鲁、豫、皖、江、浙、晋、察等省访名山大川,求高明,兴得翼人传授得通背拳,后又悉心研究,方知此术,决非符合影射以凭空虚构而标奇立异者,并非荒诞飘渺无稽,以欺世人之术,纯系一本生理之科学之术,实能发人天赋,增其力舒其血脉之术也。通背拳练之得发周身血气运至全身,强体壮魄,所有筋脉骨节无不力张顺达,周身肌肉健而不僵,五脏六腑消化通灵,内部坚固,则不受外界侵扰如铜头铁汉疾病自能抵御,虽处地狱,乐比天堂,且人壮则气充,气充则胆状,遇敌不畏,作战不慌。以少胜多,以弱制强,枪林弹雨之中常有余欢,血肉之博常有余勇,临阵制敌常有余智,胜而不骄,败而不溃,驰骋疆场,乐趣无穷。正谓之学剑十载勇于一试莫过于此也,关于势法混元一气无形无影,长因敌人之神情而揣其动作或进,或退,虚实刚揉相济,缓急相通,敌见则心夺神骇。手忙脚乱。关于击法,静似阴阳,令敌难测,动似急雷,令敌难防。因势用智,智敌万众,因奇用巧,巧拨千斤,以奥妙无穷之法近人之事,百发百中,百战百胜,不论男女老少,工农,学商兵皆可习之,以为防身,养身之术。
至于论法,解法,皆理法之极精微,切用潜心领悟,一旦悟通浑身遍体处处皆兵。锋利无比,遇者不死则伤,诚所谓先发制人之妙理奇术也。
通背拳谱序语
修剑痴
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乃天意之公例,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理之当然,盘古,三黄,人兽相争,人,自争斗,斗必有术,精者夺魁,拙者败北,传国千载,战自有法,名将迭出,语云:生虽有礼,以哀为本,战虽有阵,以勇为先,将通兵法,广有韬略,兵精武艺,舍命冲杀,临镇制敌,败朽摧枯,能御上之。
夫天下之,莫大於理(礼),天下之精,莫精於术,天下之妙,莫妙于法,循理推术,深悟其理,智敌万众,巧拨千斤,谓武术也,凡精拳术之人有,不无力大,而且壮胆,临敌不慌见敌不畏,故能随心所欲,见景生情,克敌制胜也。
通背拳术,人传鬼谷先师修道云蒙山中仿诸猿之争斗嬉戏猎食,阐明其理为通背拳。传至前清雍道年间燕北祁太昌之父祁信先生,祁老先生浙江人氏,壮时因在家参加捻军欧死人命而避难河北硫丽河,背被而佣于都姓,是时都姓,於尹姓夺口岸而斗,尹姓聚众三百人,都姓奋而迎战,斗执不下,都姓渐渐不支,祁老先生视而不前,都族长者言:君为何笑而不前倘尹姓得胜,余等皆不决战,君恐被尹姓之众都畏也。祁君道,我愿独会尹姓为两家言和,倘不纳愿单独退敌道罢大呼,众友休动干戈,应同修为好,尹姓不听,并以秽言加之。祁君大呼一声夺一棍,奋而冲之,木棍专挑敌之虎口,缝而弃械,尹姓之众抱头鼠窜,都姓全胜。此燕北一代人称捍子祁,名宾。祁祖广收门徒,传通背拳。后送子祁太昌归乡学艺访异人传授继先君之通背后独放一枝。为少祁五行通背拳也。
少祁派祖师祁太昌,将秘术授与河北许天河,修炼痴先生授业于许先生多年,后又遨游四海,历经高人指教,始明通背拳。原系五行内功,与太极混元一气,支派各异非他派之长拳,架子花拳,纨绔可比也。
通背按五行生克之理,细柔入刚得其中和之气,以理推术,变化无穷,纯任自然,不用孥气,不用拙力,不伤血气,照谱而仿,精神勃勃,身康体健,一生之乐不可胜言,由渐而进功夫可得也!
通背连环掌之练法
夫连环者,连而紧,环而密也,此一路返往六次计十二趟,七十二手腿等法,一气呵成就练,实为拳中之魁也。匡习必有术气力神功皆合宜更无顾此失彼之害,习之更难,此拳计七十二余类手法,十余类绝命腿法乃拳中代腿法之秘诀,多系暗腿,绝腿,明腿少出,为此拳一奇,拳中反掌,反式复出双为之一怪,故练时必深究其理,研求其奥,万不可作一路而习强筋耐力而忽其真法也。因此拳路甚长,恐日久忘而误传,特书单独手法名列于下,以明路正之为据。
2007-3-5 08:37
回复

2楼
连手连环掌之练法
连手连环锻炼之法则:
夫连环者,拳路紧而玲珑,密而无间,纯系拳之击法之精,素能伸手取物之法,变幻莫测,系拳外之拳,法外之法,一路连环可练一趟,又可四六趟而献艺蹬场,但切莫忽变幻之法,妙中之奥,法中之秘,应以实战而习,对面如有敌出手如击敌出腿踢敌倒,之意。今列趟连环势于下,可反复习之二趟,再单独习二,三趟,次习五六趟,后连习之可得其秘功也。
通背拳递手法
对敌手要虚上伸,手脚齐到才为真。
一处不到难取胜,一着不精难胜入。
肘不离肋手护心,出正入正总要真。
意胆相合精气贯,心毒手狠奔中门。
进退起落如波浪,闪展递手妙如神。
前手正对敌人准,紧跟中拳追敌魂。
通背拳练法理论
夫通背锻炼之要者乃内练智勇气意力,外练筋骨皮肉血。
大凡练功之人,多求功心切,孰不知,如不得高人口传身授,悉心领悟,必不成也。一致大有南辕北辙之害,愈加劲苦练,谬之愈之愈远,甚者有成疾、致残,以致毙命之害。
因此,练功必得真传,得其真法脱其野蛮之练法,除柔劲而换其拙力,始得发出真力贯于手肘腿脚以至腹胯无不以柔而克刚为准,以守株待兔之势,以巧拨千斤之力,得出拳外之拳,法外之法,正可谓:教授之法,信不可忽。
教得其道,则徒乐为用。 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也。
正是:师父不明徒弟拙也。
师曰:艺到用时恨不精,学时何不下苦功。 朝夕用功推其理,逢敌迂赛显奇能。
这就是练功需得理,苦练不得真传,斯不得正果,得真传不苦练,纯乃填己败门之子,不可雕之朽木也。
何为内练智者气意力
此乃内含之法,常言练实为用,练时必以实用为本,临敌入界,必先以意摧气,气充,气充则胆壮,胆壮则力升,力升则有勇,迎机辅解,勇则乃取胜之根本,虽艺高,功深,但无勇,无胆,畏力避剑,群回则惧,必败无胜,非有勇、有力、有意、有胆,方为取胜之首,但虽有以上无智枉然,主使应有智,所谓智,就是变化多端,乃出奇制胜,以巧胜拙的根本。
因此,气为功之底,意为功之先,智为功之本,勇为功之   ,力为功之基。 此五字相逢,相惰,各有所依,必深悟熟练方能悟通真法,得其功成也。
何为外练皮肉筋骨血
此乃外行之法,此五字与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决非一样。练习通背拳术,筋骨皮讲舒筋柔肉,韧皮,活血,强骨,定要免去冲石,踢等野蛮之练法,而应练其柔力以九柔一刚之力,恰如其分地应用一分刚力而制敌,以振劲化刚劲,以活劲化拙力,周身各部轻柔活,使皮韧肉柔,筋舒骨坚,血绝。以致老残皮裂,筋缩血滞之症。
六路站状练法论
1、周天状。乃伸肩之法。实乃松肩沉肘运气周身,归于丹田之法。常言,伸肩摇腕通背一半,可见其重要。又日,伸肩摇腕奥妙无穷,伸肩时,力发于丹田,通于腰,贯于背,贯于肩,贯于肘,贯于腕,贯于指,阴出阳入,气力相通,变化莫测。上伸肩出阳手以穿、绷、滚、扇之力,中伸肩,阴阳相济,以酸、麻、禁、闭之法,下伸肩,以探、舒、按、沉之力,反伸肩以活、柔、变走之力,肩之推点之力,抖肩以抖。摆、击之力,金鸡抖翎。
转环伸肩运周身之力于肩肘之上,沉肩,揉肩也各有所翼,盖言之,伸肩乃通背之法一总法,万不可忽而不深求以误事也。
2、乾坤状。乃风轮纺车之法,此法乃习练肩臂法,加长两臂练活二臂之总法,此法练时必舒胸下气,谷道上提,舌腆上腭,松膊活肩,练两条胳膊如皮鞭之法,得出各种臂之功。出手如鹏展双翼,混如风轮,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灵活快长。
3、子午状。乃狮子抖铃,玉女穿梭之练法,出手以穿、攉、挤、滚之力,回手以搂、刨、捋、代之功,出手似箭,回手代钩,如万箭齐发,如吼狮发威,狮子抖铃一般凶猛。实乃迎敌致胜之、奇法也。
4、五行状。乃摔、拍、穿、劈、钻五手法而练就之法。此五行按金、木、水、火、土、克、生、变化而来。常言:学会五行掌,打人不用想;学会鬼打转,天下把势打一半。
3楼
5、中和状。乃通背根本也。万变不如中,中乃属土,万物土中生,中和这状奥妙无穷,取其捕、按、推、绷之力。
6、混元状。乃浑身各关节变化之状可口传手授不得轻传于人,混元一气,万法取中,斯为中和,混元,不妄传,记在心上,纸不传艺,话到舌尖留三分,以防逆徒把脸翻,此二法纸笔不尽言,必由师口手传。得其此二状者可为通背之正宗之后续谱接宗之人也。
通背拳术记零
夫通背,盛于河北直隶一带,有摔、拍、穿、劈、钻五法,谓五行掌法。
即:摔击拍炸劲由腕发,
拍扑辅塌劲由肩发,
穿攉挤滚劲由肋发,
劈擂捉搠劲由臀发。
钻崩追刺劲由腰发。
通背掌(中和奇形连环掌)连法
师曰:此掌乃通背中和状、奇形连环步法、手法、身法合一之练法,总法取中和之法,取似中门,奇形化击,以巧破拙奇出巧入。
手法:连环掌法,连环炮法,投石问路法,五行掌法。
步法;闪展步法,腾挪步,跛步法,弹簧步法,含机步法,雀跃步法。
腿法:迎面劫拦腿法,胸前挂印法,飞虎拦路法。
眼法:鹰目猿神法。
身法:无影无形,蛇形法。
击法:放长击远,先发制人,冷急脆快。
站法:三折九扣。
练法:此乃通背拳术中连手进步取中门,综合练习之,一长奔路,共十趟,往返五趟,练习时心平气静,从基而习,不可贪快,而出拙力,应循序渐进,轻柔松舒而习,方可得法。
通背拳十二要决:一伸,二探,三折,四顺,五毒,六合,七舒,八适,九扣,十曲,十一随,十二摧
通背拳术要典
通背拳术最要者三法,手法、腕肘肩。身法、胸、腰背。步法、胯膝足三法成三折九扣法。身体各部伸舒不可坚固拙强,手法势如流星,身法动作如闪电,步法行动辗转如飞,灵活迅速三法合一为通背拳法最要。
通背拳取胜斗强法
手毒如风吹残叶,眼毒如日射寒霜,
心毒制敌如捋草,意毒如饿虎扑食。
逢强遇博全身发动,手如铁,腕如棉,肘如环,膊如鞭,肩似风轮,胸如洞,脊背似锅,手护胸前。鸡腿龙身熊颈,虎豹头。腰似蛇行胯如马,膝似寒鸡,脚似钻,又应气不涌出,胆壮志坚,临敌不乱,机警断护森严,击敌先壶己,手随深入需防敌变,入战身法:忽曲、忽直、忽远、忽近、忽左、忽右、忽急、忽缓、忽虚、忽实、忽起、忽落、忽进、忽退、忽闪、忽展、忽大、忽小,大如大鹏展翼,小如猿猴缩身,战时随机应变,不可死搬硬套。学时有定理,用时无定理就是这个道
通背拳之要典与攻击方法
通背拳之最要者有三法
手法:腕肘肩;身法:胸腰肩; 步法:胯膝足。此谓之三折九扣,处处不可固执。手法势如流星,身法动作如电,步法运转如飞,灵活迅速方云三法合一。手眼身法步,心神意气胆,膊胸腰肋腕,肘肩胯膝等等,使法最要者,云:手落如风吹残叶,眼毒如日射寒霜。心毒见敌如捋草,出手时如箭似锥。拳回带勾狠如铁。
手如铁,腕如棒,两只胳膊如皮,肩似风轮肋如环,脊背如锅护胸前,胯似奔马腰似蛇,膝似寒鸡脚似钻。
又应:气不涌出,胆壮志坚,临敌有慌,两肘靠肋,出入不乱。
身法:忽曲,忽直,忽远,忽近,忽左,忽右,忽急,忽缓,忽虚,忽实,忽起,忽落,忽闪,忽展,忽大,忽小。
大时如大鹏展翼,小时如猿猴入洞,不可拘执大小顶胜负,若以大小顶胜负谬矣。
学时有定规,用时无定法,以逸待劳,守株待兔。
攻击之意义:心为君,身为帅,手为先锋,眼为监察,耳为旁听,动手全凭手眼身步法,心神意念足,诸般运用。
通背拳攻击方法——诗曰:
对敌当先观其详,攻彼顾己身暗芷。
反正左右迎面炸,穿臂拍拈不寻常。
中华拳术明镜录·杂论卷(龙涎集)·读《易筋经》以文观法
明练用精义解
读《易筋经》以文观法明练用精义解
“易之为言大矣。易者,乃阴阳之道也。易即变化之易。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疾,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复,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此乃《易筋经》中一段著明的论述,是修练家必遵从的法旨,是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本末始终之准绳。只有通明此段论述内容的精义妙旨,才能正确修练,功得正果,而不入歧途。鉴于此段论述的精辟,故在《古拳论阐释》中收录并做了简略的阐释,实是解开一切古拳论的一把钥匙。但多数阅读此《古拳论阐释》一书的读者,并没有理解到这一点。不能理解《古拳论阐释》一书中的三三之练用宗旨。故在修练中不能掌握修练方法的正确性,不能正确修练而得到正确功夫、技艺。不能正确阅读各家拳谱而领会其中精旨妙义,以为己用。徒增不必要的困惑和烦恼。为使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们能够明白此段论述之精旨妙义;自我把握修练方法的正确;自我权衡修练方法、过程中的利与弊。以求修练方法正确,易于成功。我再次较细致的阐释此段论述的精旨妙义,揭示其中的练、体、用的精髓、真谛。供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参考、运用。
此段论述,大致分为三个小段内容,一是:其所言易筋者,是遵从“天人合一”的《易经》之理论,阴阳变化的道理,来变易自己的内气、外形的。但这种变化的关键在于修练者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把握。这就是“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一句话的精义。二是:变易自己的方法和具体之内容的论述,乃此段的中心内容。三是:结束语,“至若人身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之结论。下面就将此段核心内容,逐句阐释清楚、明白,展示其中精旨妙义,揭示练、体、用之精髓、真谛。
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
此句说明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有内功修练、外技修练两项基本内容。内功修练为“功夫”,外技修练为“技艺”,证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是内外双修的。功技集一身的“建体至用”的,而“健身、技击”之功能,并行不悖的修练之道,功成正果之时,则“文武双全将相身”。此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独特风貌。
弄壶中之日月,乃说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系列之内功法。以得“内劲”之体、用。修练内功,还可从根本上变易自身外形之筋骨皮肉,即“气随心到、心遂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久而能力自加焉”。能使外形脱拙换灵、柔弱无骨,善变无形又无穷,并能内感通灵。还能得“灵神”以至用。此中内容皆用“弄壶中之日月”概括的明明白白了。而“日月”二字。乃言“阴阳”也。离中之“阴精”,坎中之“阳精”。“日精月华,吞入丹舍”。就是“弄壶中之日月”的内功法之写照。然“形”之所成,莫不缘于“器”。气成有形便是“血”,血液运行,以滋润形,故知“气为阳,血为阴”。此乃“气血”之阴阳。然精气神从气立论,筋骨皮从血立言。可知气血之阴阳,乃言“内气、外形”尔,内气为阳物,外形为阴物。此内气为日、外形为月。内气外形合一之体为“明”。此又“弄壶中之日月”的精旨妙义尔。然必通过“一点天清,二点地灵、三点神光遍九重”的系列方法之修练,方能内外如一。建体以至用。此是“内功”的修练方法的重要性,可知矣!
搏掌上之阴阳。乃说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技击之阴阳的内容,攻防技击之道,古来名目繁多,有称“手搏、格斗、手战、技击”的说法,名称不一,然无不是“徒手攻防之道”。即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此“搏掌上之阴阳”,初看好象搏斗是在“掌上”的攻防,实质是“掌”字表现的是“权衡利弊”的阴守阳攻之道,乃全身方圆立体的阴阳变化的攻防之道。在“掌”字中存在着“己之内气、外形的阴阳变化;彼之内气、外形的阴阳变化;双方搏斗技击外在表现的阳攻阴守的变化现象”。三种阴阳的内容。但此“搏掌上之阴阳”句中的阴阳二字,乃指双方彼此攻防的阴守阳攻之“阴阳”的,前句言内功修练的自身内气、外形的阴阳变化,是名“功夫”。此句乃言攻防运用的阴阳变化,是名“技艺”。这就是“文建体、武用精”的宗旨。
此两句说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存在内功、外技,即“建体至用”始与终的修练过程的。就是“拳乃道也,技击乃未技也”的功技本末先后的练、体、用之关系的。这样认识理解“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这句话的精旨妙义,可谓之全了。便可理解下面的论述之实质内容了。也就从此而能通解古今论拳的精义妙旨了,从此而打开了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神秘之大门,能够踏上真正修练的光明坦途,成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练、体、用的行家里手既成事实,达到脱凡入圣的神明意境,具有神化之功指日可待了。
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
二竖者,阴阳也。在自然界,言天地也,天地的阴阳变化,万物生长化收藏。如没有天地阴阳之体、用的存在,则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演化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天人合一”在人体内,支撑自身存在的是“内气、外形”,内气为阳,外形为阴,此乃自身中的“二竖”。自然界中的“二竖”是天地。故知“二竖”者,阴阳也。自然界的万物变化在天地,人身中万拳变化在气形,天地人同此阴阳也,此乃“天人合一”道理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具体应用,故人法天地便可得道、体道的道理。
内气—外形的变易转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与人较技攻防的胜与负。而这三项内容的关键,实关系着修练者的认识正确与否。这就是“二竖系之在人”的全部之实质内容。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始终之过程中的关键的重要作用。说明修练者观点正确方能指导自己正确的修练,而能获得正果,一个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之观点,则为了获得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真实功夫技艺以为用,则承认了必遵“天人合一”之理论,自觉的改变自己,则内气、外形无不可转化变易了,无不可为己之所用了。这就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本“天人合一”之理法,“唯道是从”的“无为”之修练法则,依此而修练成的攻防之功夫技艺,在与他人较技时必能顺随为法,以静用动,则能与时俱进,方能以柔用刚而轻松的战胜对手,前贤所论的“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的修练思想,变易自己的观念,源于《易经》的“天人合一”之理论中,为说明以下的具体内容,先看一段论述,自然可先后连贯而能明之了。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易辞下传·第六章》
我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练、体、用,经常引用此论述。其表明自身中的阴阳二竖:内气从乾,纯粹之精,健运不息,阳刚之性;外形从坤,镇静厚载,顺从之德,阴柔之质。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德合阴阳以为用,内气为阳刚之体,外形为阴柔之体,可刚柔相互以为用,错综变化,以成万拳的变化以至用。这样的形外气中,气主形从的匹配,体现了自然界的天地阴阳刚柔之匹配的法则,而使万物产生变化一样。只有自身的内气、外形这样的按照天地阴阳刚柔的匹配至用,才是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能够通往神明艺境,达到神化之功的正确道路。这就是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句话在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精义之体现。虽然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由古及今之繁衍流传,各家的论述称呼名目繁多,种种立论之言,貌似杂乱无章而不一,然通而观之,细心咀嚼,没有超越此论之宗旨的妙义的。明白了这层意思之内容,再继续看下面具体变易的内容。就会一目了然了。不觉奇怪了。因为心有所知,便可循理而通了。
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
首先从虚实角度立论,说明“内气、外形”虚实的转换变化。不练拳者,外形乃拙实而不通灵;内气虚弱而不足以为“主”。然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就要对内气之虚弱,变易为切实独立之刚健的体;就要对外形的拙实,变易为柔弱无骨之体,进一步虚化其形质,逞全体透空的状态。这就是“弄壶中之日月”的内功修练法的目的、意义。也就是“驱尽众阴邪,然后立正阳”的内气、外形“虚实变易转化”的事实,“意气君来骨肉臣”一句话,即是内气外形虚实转化变易方法的说法,又是内气外形虚实转化以后的主从关系。这就是“为虚、为实者易之”的本义。
为刚、为柔者易之
外形本刚硬拙实,不足为拳家所用,因其不能善变无形又无穷,必须由刚硬拙实变易转化为柔弱无骨,具顺从之德,方能至用。内气柔弱,不足为拳家所用,因其柔弱不能健运不息,阳刚之性以为将帅,必须由柔弱渺小变易转化为健运不息,阳刚之性,在体内独立而不改,方可为将帅。此乃从刚柔角度立论,说明内气、外形的刚柔转化变易的,即“为刚、为柔者易之”的本义,这样刚柔变易转化后,内气阳刚之体,外形阴柔之体,柔外刚中匹配如一,方能柔化刚发,“以柔用刚”以至用,方能达神明之艺境。
为静、为动者易之
这又从动静的角度立论,阐明内气、外形动静的主从关系和外形中腰脊和手足四肢的动静主从关系。
外形、内气的动静主从关系。一般的人之生活、工作、劳动,都是外形动而内气静的状态。而拳术中的要求,外形静而内气动,这可从“内动不令人知”一句话中知道,内气一动,外形从之,故攻防之中,外形从不妄动是真功夫。故形未动而气先动,此即气形动静的主从关系,便于以柔用刚,以静用动。
外形中腰脊和手足四肢的动静关系。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劳动习惯,腰脊不动为静而四肢手足活动频繁。可拳术中要求手足安静,要随腰脊之运动而运动,正拳决云:“以不动之腰脊摧动动之手足”,就指的腰脊和手足四肢的动静主从关系的。
上述内气外形为外形的动静主从关系之法则,就是“为动、为静者易之”的本义。
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
高以下为基,下以高为用。头者高以步足为基,步足为下,以头之所用为用。
心气在上为高,心下入丹田为用;肾气在丹田为下,必升腾至胸、头以为用。
身形长起,内气沉降,则身形不浮而有根;身形矮落,内气轻升至百会,则身形不重滞而灵。
上述三条内容皆“高下者易其升降”之本义。
听探之良知为先,顺化之良能后行,然顺化之中亦听探者。则神缓而眼疾,心缓而手疾,气缓而步疾,盖因外疾而内缓,内心柔则劲势刚。知体用之妙矣!此缓者,和缓而静之谓也。故不会出现“心忙手乱”之病也。此乃以静用动之意尔,此乃“后先者易其缓急”之本义尔。“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先后运动有了缓急的顺序。则较技便有“后人发而先人至”了。
顺逆者易其往来。即内气、外形有顺逆匹配之法式。以外形论,出手乃为顺,收手乃为逆,此手法攻防之顺逆也。然与内气配合,则攻手外出为顺,此乃明攻防手与内劲匹配的顺逆法了。此正是“顺逆者易其往来”的自身动变平衡法则之本义尔。
危者易之安。
原来武练法、横练法,糊涂练法的用心耗精的后天尚力法,危害自身的健康,甚或生命安全的错误方法。经过“以神为主,以气为充,形从而利”的修练,达到健身、技击并行不悖的保证生命安全的正道之法式了。即先天尚德的无为法,此乃“危者易之安”的本义。
乱者易之治。
由于气贯周身,心逐气穿,心能普照,虚实,刚柔、动静的转化变易,意气君来骨肉臣,则自身由内至外,内主外从,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虚实相需,内外一贯,原来的乌合之众,成为纪律严明的能征善战之师,此乃“乱者易之治”之本义。
祸者易之福。
以形为制,尚气用力,神从而害的后天有为之尚力法,武练、横练,糊涂练法,乃危害自身健康,甚至危害生命的埋藏灾祸之不良方法。就是依此而练、与人较技,因尚力而被人借,也埋藏着被击败的灾祸。然通过变易转化,成为先天尚德的无为法,以神为主,以气为充,形从而利,顺从为法,以静用动,以柔用刚,柔化刚发,与人较技,舍己从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胜人在顷刻之间,取胜乃自然之事,用必打犯不伤人,故不结怨,将本争斗之结怨的祸事,变化为交朋的美事,此乃拳术练、用的“祸者易之福”之本义尔。
亡者易之存。
尚气用力的后天有为力法之外家拳法,乃是用心耗精亡身之途,变易为尚德不尚力的先天无为之巧妙的内家拳法,乃顺随为法,固精不动心而存身之道。此乃“亡者易之存”的本义尔。体现了“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宗旨。
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
气者,文体也,内在功夫也,保命之根本。数者,技艺也,武事也,外在之技艺也,内气,外形的功夫技艺,通过变易转化,可使后天的尚力法,挽回成先天的尚巧法。此乃“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之本义。
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复。
内气、外形的变易,遵从天地之法则,可以易后天而复返先天。此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逆则成仙”的修练法则。即“弄壶中之日月”的内功法。“搏掌上之阴阳”的外技之修,内外双修之复返先天无为的尚德的正道之法。此乃“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复”的本义。
何莫非易之功也。
从开始的“弄壶中之日月”到“搏掌上之阴阳”的功果,无不是遵从“天人合一”之理论,变易自身内气、外形。由后天复返先天的无为法。达到无为无不为之艺境。有哪一点不是《易经》理法的功果。有哪一项内容不是自己唯道适从变易的功果。:“易”之功大矣!此正是“何莫非易之功也”的本义。但“存乎于人”。
至若人身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大到天地,小到人身筋骨,只要遵照“天人合一”的事法,唯道适从,变易自己,知道“弄壶中之日月”的内功法,就可使自身的内气、外形自然发生变易转化,初期之内清虚,外脱换之基础定矣。修之时久,则破七壳,返朴归真,则“脱壳换相”,后天复返先天。筋骨自然变易,外形自然通灵透明,此正是“一点天清,二点地灵,三点神光九重天“的功成之正果。时至此则“搏掌上之阴阳”乃成易事,因已到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无形无象的寂感遂通的艺境。功夫至此,“至若人身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自然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了。
为当今习拳者想,就将此段论述较详细的阐释了一番,我认为凡能读到此文的习拳者应仔细品味前贤之论述的精辟见解。自然能体会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练、体、用之精髓、真谛。在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时,就应顺道而修,不会妄为了。这样,才能健身、技击并行不悖,功成时可“文兼武全将相身”。得此精髓者,应告之相识之拳友,以求共同进步,你有这样的善心,何愁功技不精乎!所有拳谱皆可“以文观法”,再求“以形鉴真”,可为通家了。
马国兴 书录于北京
马步的真正站法
全身工夫就在马步上出
马步是中国武术中最要紧的东西。这个无论在那一家武术中,都是最重要的。马步并不是仅仅常见的四平马一种形式。马步以前叫地盆势。是练习武术的最重要入门工夫。
马步的练法:
第一步:双脚外开15度,与肩膀宽度相同,然后微微蹲下。为什么要外开?因为人的股骨是外旋15度的。这种位置,是最不违背人体生理的动作。眼前看,脖子贴衣服领子(顶头悬),穿一件上衣,做到衣服轻轻贴后背(身体中正),肩胛骨的肌肉向四面微微拉开(拔背),这样胸廓自然既开展又形成一个很小的内弧(含胸),意想腋下夹个热馒头,肘部吊一个10克的天平砝码或者一个空墨水瓶(坠肘),不许耸肩(沉肩)。这样站好,用鼻子慢慢呼吸(文火。有位兄弟注意:你问过文火。文火用在这里而不在套路里,套路里讲的是提托聚沉四法)。这样就觉得两肋和腹部都有充实感觉(气沉丹田,这是自然做到的,不要管气)。双手环抱胸前,手心向内,掌指相对。
这样练习一段时间。这是训练身体各部在武术中应该保证的位置。
第二步:双脚尖开始转向前。这样是为获得一个扭动的劲力。但是脚尖虽向前,膝盖仍需要对前,这样形成一个微微的扭转,从而获得一个力。这是首先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点用力。这个力是腿上的力,体会到这个力,步法、转身就都有了。——这是什么?内家拳的浑元桩!
第三步:重心下移,逐渐蹲深。这是为获得向下的力。这时,腿上除有脚尖和膝盖的一对力外,又出现了向下的力,这是身体的重力。为克服这个重力,重心放在涌泉,并在身体正中(这两句不知说明白没有?不好懂),这样膝盖和脚腕获得一个向上的力来保持自己不坐到地上。这是第二个力。体会到这个力,弹腿、跳跃和千斤坠就都有了。
第四步,双脚开大,达到自己两脚直到三脚宽。这样又获得一个力,是外展的力。为克服这种力,小腿大腿肌肉开始工作,产生一个反力获得身体的平衡。体会到这对力,横踹、分踢、勾踢就都有了。
第五步,双手由环抱变成平摆,手心向下。——这是什么?外家拳的四平马!已经摆好。手上经过环抱,已经练出了绷劲。这个绷劲是手向内抱,腋向外顶的力,从第二步就可以练了。体会了这个力,直拳、翻拳、摆拳、勾拳就不费劲了。当手变成平摆后,出现了肩要把肘送出去,可肘还要坠下来保证手臂水平的一对力,这个力是练肘上力的,体会到这个力,摆肘、顶肘就不费劲了。
练习马步,不需要时间多长,而是需要体会力。
四平马,是马步的最高阶段,全身出现了四对主要的力。练到这一步,你就获得了几乎所有武术动作的发力能力,所以说,马步(地盆)是拳术之祖。浑元桩,是马步的基础阶段,全身只有上下两对力,但是这是基础的基础。
从这里看出,内家和外家其实是一回事。我练少林和太极。我练少林时,就是这个顺序,而我练太极时,仍是这个顺序。现今外传的往往上来就是——少林派直接蹲马,这样太难;太极派到浑元桩后不向下练了,这样练了一半。
上面的马步练法算是压箱底的好东西,很多老师宁愿挨骂,是不教的。我想:这只是武术的基础,并不是打坏人的技巧。既然有人爱武术,那就让人家学个全的。所以我一直是对外教的。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忽视。马步,不是时间长就可以,而是必须体会出力来。马步,不仅可以练出千斤坠,还可以练出轻功。我上面的东西其实也未必写全,但是基础都在这里了。这个东西比我的那个资料更重要,因此我索性公开在这里。千万注意!!!可以说,即使不练别的东西,只要马步练好,就算有了开花炮弹,架起炮就能打。否则,光有炮,没有开花弹,光打些铁弹丸,没有大用。
其实,练力的方法很多,但是马步最全。也最容易出全身功夫
收藏分享评分
铁线拳图文一起看,我师傅得意之拳
第一式敬礼开拳
图解:面南自然而立。双手下垂,腰正头平,敛神静气。随后吊左脚(脚尖着地,脚跟离地),曲右膝,右手成拳,左手成掌(四指撑天),提至右胸前腋下,再一齐堆出,拱手顶礼(如图)。
此为洪拳有名之拜谒桥手。
要旨:出手时目向前视,口唇吸气闭紧。内力悠然贯于桥拳掌中。
实战:当我静立时,若敌一拳由中路打入,我可立出此拳掌,连消带打,再顺势扭手,成双挂拳打落。可参看工字伏虎拳之第九式。
注示:此敬礼开拳,中藏深义。其吊脚势表示鞠躬,左掌像月,右拳像日,合而为一“明”字。相传洪拳祖师以此暗喻反清复明之志。此势又名拜谒桥手,乃洪拳连消带打法门之一。


第二式二虎潜踪
图解:承上式。扭手一收,在两手变拳时口喝一声“哈”,接着双拳立即向上打出(可参看工字伏虎拳第九式)。然后气呼至尽,合口,将拳藏腰收后,贴于命门穴;同时收回吊脚,胸部挺直,眼平头正,两脚直而不曲(如图)。
是旨:合口,以鼻呼吸,连作三次;注力于两臂。
实战:此势由拱手而变双挂拳打出,然后藏拳于腰后。义见第一式,此略。
此势旨在修炼内功,以鼻调息,蓄宗气于胸,并注之于胸。
注示:凡练洪拳者,切莫小视此式。须知此挺胸合口注力之法,乃洪拳内功产生之秘要。
久习此法大有益于肺部。


第三式双剑切桥
图解:承上式。将所藏两拳,从后沿胁提上至胸腋;随后拳心相对,松指放拳一夹成切掌,形如刀剑(如图);同时开口呼气,出“嗬”一声。
此名双剑切桥,指尖朝天而不向下。
要旨:切掌指尖向上,掌心相对。发“嗬”声时先抱纳一气,再行呼出。以声带劲,注力指掌。
实战:此势一法三用:一练夹力;二练沉肩;三练刀掌。
实战中,夹掌可以夹人头部,沉肩可以稳身定桥,而以掌化刀,则可以寸劲打人。
此属洪拳近身短打之法。
注示:此双剑切桥,无形无势,似极简单无力,但洞悉洪拳者,皆知其含义不浅。盖洪家技击,讲究近身短打,贴马擒拿,其所有功夫,无不由短桥发力而成。
此势正是练短力之法,习者切勿忽之。


第四式老僧挑担
图解:承上式。两切掌向外一摊(掌心朝天),接着分三节握拳:第一节屈握四指;第二节指扣掌心;第三节拇指合于食指之上成拳(动作要快)。然后两手离肋往上一抽,成外顶之势,两拳相对于双肩之间(与腮部平行);同时口出“吃”一声。
要旨:两手握拳与顶抽拳要一气呵成。
实战:此势主练肩膊抽力之劲。“吃”一声,乃以声催力。
当我势如上式时,若敌前来抱我,我即抽手顶,以此法击其心胸。在近身短打中,此势颇具威力。
注示:此法尚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凡肩部诸症,如肩周炎、肩关节痛等,练此法百日,必收奇效。惜今人鲜如也。


第一式敬礼开拳
图解:面南自然而立。双手下垂,腰正头平,敛神静气。随后吊左脚(脚尖着地,脚跟离地),曲右膝,右手成拳,左手成掌(四指撑天),提至右胸前腋下,再一齐堆出,拱手顶礼(如图)。
此为洪拳有名之拜谒桥手。
要旨:出手时目向前视,口唇吸气闭紧。内力悠然贯于桥拳掌中。
实战:当我静立时,若敌一拳由中路打入,我可立出此拳掌,连消带打,再顺势扭手,成双挂拳打落。可参看工字伏虎拳之第九式。
注示:此敬礼开拳,中藏深义。其吊脚势表示鞠躬,左掌像月,右拳像日,合而为一“明”字。相传洪拳祖师以此暗喻反清复明之志。此势又名拜谒桥手,乃洪拳连消带打法门之一。


第二式二虎潜踪
图解:承上式。扭手一收,在两手变拳时口喝一声“哈”,接着双拳立即向上打出(可参看工字伏虎拳第九式)。然后气呼至尽,合口,将拳藏腰收后,贴于命门穴;同时收回吊脚,胸部挺直,眼平头正,两脚直而不曲(如图)。
是旨:合口,以鼻呼吸,连作三次;注力于两臂。
实战:此势由拱手而变双挂拳打出,然后藏拳于腰后。义见第一式,此略。
此势旨在修炼内功,以鼻调息,蓄宗气于胸,并注之于胸。
注示:凡练洪拳者,切莫小视此式。须知此挺胸合口注力之法,乃洪拳内功产生之秘要。
久习此法大有益于肺部。


第三式双剑切桥
图解:承上式。将所藏两拳,从后沿胁提上至胸腋;随后拳心相对,松指放拳一夹成切掌,形如刀剑(如图);同时开口呼气,出“嗬”一声。
此名双剑切桥,指尖朝天而不向下。
要旨:切掌指尖向上,掌心相对。发“嗬”声时先抱纳一气,再行呼出。以声带劲,注力指掌。
实战:此势一法三用:一练夹力;二练沉肩;三练刀掌。
实战中,夹掌可以夹人头部,沉肩可以稳身定桥,而以掌化刀,则可以寸劲打人。
此属洪拳近身短打之法。
注示:此双剑切桥,无形无势,似极简单无力,但洞悉洪拳者,皆知其含义不浅。盖洪家技击,讲究近身短打,贴马擒拿,其所有功夫,无不由短桥发力而成。
此势正是练短力之法,习者切勿忽之。


第四式老僧挑担
图解:承上式。两切掌向外一摊(掌心朝天),接着分三节握拳:第一节屈握四指;第二节指扣掌心;第三节拇指合于食指之上成拳(动作要快)。然后两手离肋往上一抽,成外顶之势,两拳相对于双肩之间(与腮部平行);同时口出“吃”一声。
要旨:两手握拳与顶抽拳要一气呵成。
实战:此势主练肩膊抽力之劲。“吃”一声,乃以声催力。
当我势如上式时,若敌前来抱我,我即抽手顶,以此法击其心胸。在近身短打中,此势颇具威力。
注示:此法尚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凡肩部诸症,如肩周炎、肩关节痛等,练此法百日,必收奇效。惜今人鲜如也。


第五式惊鸿翼
图解:承上式。将左右两拳由上向下切落,放拳变掌,口出“吃”一声。掌对腰中,腕贴盆骨,手向后,指尖朝外(如图)。
要旨:放拳切掌要有力。口出“吃”声

实战:此势为冚手,由此可变标串掌攻敌。
注示:南粤洪拳,有一门三家之说。一为南少林之洪拳,由福建少林寺觉因和尚及感法禅师传入,以铁桥三、颜耀庭、颜殿雄为代表;二乃洪门中所有拳术之通称;三指粤人洪熙官所创之拳术,亦叫洪拳。
铁线拳为觉因和尚所传,由铁桥三行之于世,乃南少林之“洪拳”,学者当体认之。


第六式左右寸桥
图解:承上式。将腰间两掌,各向左右标伸而出,同时口出“咝”一声(如图)。
要旨:臂直与肩平。
实战:此势为左右齐攻之法。
注示:此法固可攻敌,但其深义,却在练铁桥手。
欲使手桥似铁,全凭练此标指之劲。初练时空臂而发,继则以沙包缚臂,初仅三五斤,渐而加至百斤,最后双臂能承重五百斤以上,便告功成。
当年铁桥三便以此铁桥手而一举扬名。可知此法非同寻常也。

第七式三度珠桥
图解:承上式。左右手一沉,两掌变一指撑天势,同时口发“咝”一声(如图)。此名珠桥手。
然后奖左右珠桥手徐徐收至肩上耳下,再缓缓向左右推伸而出,连续三次。
此名三展手。
要旨:沉桥发声,三展珠桥时要挺胸,力贯两臂。
实战:当我势如上式时,若敌出手截我中臂,我即沉抽后,反夹其臂。此乃洪拳之拑夹手法。

第八式大仙拱手
图解:承上式。在三展珠桥之后,将两手收回于肩,右手转握成拳,左手化掌,随之徐徐向前推出。口合不出声(如图)。然后再转扭两手成拳,抽后藏于腰脊处。
要旨:两手推出时,拳略后于掌,成日月手势。
实战:此势可用于推挡正面扑来之敌。
注示:此大仙拱手,形似拱手开礼,实有不同。一般拱手礼,义在练桥;此势则义在拳掌之发。
铁线拳七十势,势势虽不离技击,但究其根本,却在于拳掌劲力之收发运用。
广州洪拳前辈邱全先生曾说,洪拳乃南少林一派拳术之内功精髓。笔者认为,铁线拳则是洪拳内功之根本法门。
出大仙拱手时,不可图快。一定要力贯指端而徐出,否则难有内功之效。


第九式二字拑阳马
图解:承上式。两拳藏腰不动,左右两脚分开横移:先摆脚尖,后摆脚跟,再摆动脚尖,屈膝成马(如图)。此时两脚距离约一尺二寸。
此名二字拑阳马,洪拳习称为“脚开二步半”。
要指:双膝微曲,两脚展开,力贯于下势如拑夹,足趾紧着地面。口合不发声。
实战:此势落地生根,敌固难撼;而我出手攻敌,力量倍增。
注示:洪拳特重腰马。其练马之法,初练立势,次则练此二字拑阳马。久之马步坚稳,如铜浇铁铸。最后再练四平,直至落地生根。
相传铁桥三马步落地,左右各以大汉六人用绳扯其双脚,岿然而不可动。


第十式掩护丹田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转出背后两拳,成十字铰剪手:右臂在下,左臂在上,交加护住脐下丹田部位(如图)。
此名下金剪手。
要旨:两手拳臂相交一截;同时合口,鼻发“唔”声,以气助力。
实战:当我势成二字拑阳马时,若敌一拳入中击我下腹,我即出此剪手,截断其臂。
此势为洪拳绝手之一。
注示:此势出如利剪,十分厉害,乃洪拳著名之常用手法。
练习此法,需日截一木手桩,至能断二寸圆杂木者,方告功成。而由此断铁弯铜,殊非难事。


第十一式抽手护胸
图解:承上式。先口发“嗬”声,呼出浊气;然后将原来之金剪手向上一抽,至与喉部相齐(如图)。
要旨:金剪手上抽时,左臂力向外压,右臂力向内勾,注气发力。
实战:此势为护中手法。当我手护丹田时,若敌一拳袭我心胸,我即可以此式将其来拳撑开。然后或外剪挟断其臂,或顺势变挂拳击其头首。
注示:此势为洪拳有名之中金剪手,又名双闸手。
洪拳金剪手,有上金剪、中金剪、下金剪三势。前势护腹,是下金剪;此势护胸,为中金剪;下势遮头,为上金剪。皆属洪拳之截桥手法。
此法专门断人手桥,以外剪为要。


第十二式两手遮天
图解:承上式。先吸入一口气,然后发出“哟”一声,将力贯于肘节之间;紧接着两臂夹力往上一抽至额顶,双拳随之半开变掌(如图)。
此势又名上金剪。
要旨:两臂抽至额顶,拳疾变掌。
实战:此势为护上手法。当我势成中剪手时,若敌一拳劈向我头,我即可以此格挡。
注示:此势虽有技击之用,但真义不在技击,乃在练肩肘之劲力。而肩肘一旦力厚,则无论何拳打击,都有雄势。
此外,修炼此式还能治肩颈综合症。


第十三式秦琼献锏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静心注力于左右两肘间;力足后,两往下一沉,傍至腋下,同时口出“嘻”声,双掌成爪,掌心朝天(如图)。
要旨:沉发劲,口出“嘻”声。挺腰使肩颈大贯筋能动之有力。
实战:当我两手遮天时,腰肋空虚;若敌一拳趁虚而入,我即沉一逼,以此势拦截。
注示:此势除能截手拦桥外,还能练肩膊之劲,以及旁触后撞之功。
此乃洪拳有名之千斤坠肘法,不可小视。


第十四式饿鹰扑食
图解:承上式。开脚转坐低桩成半四平大马,随即俯腰,两手分向左右,肩腋与膝相接,反掌朝天,如饿鹰展翅(如图)。
要旨:低桩坐马,昂首视前,手开如翼,合口闭气。
实战:此势为洪拳中之鹰形身法。唯求形僇,不论技击。旨在练低蹲腰马与反掌展臂之力,使腰马桥手均成极度之状,逼迫劲力增长。
注示:洪拳素重内功,有所谓逼生内功之法。诸如三展手、标指、反手坐势等,饿鹰扑食亦属此类。练铁线拳者,当知此拳以内方招式皆为此而立。


第十五式迫桥
图解:承上式。腰马一挺而上,全身振起,由低桩转为高桩,将四平马换回二字拑阳马,接着疾收展开之两臂,经胸前向左右逼开;两一沉傍腰,掌心向上,同时口发“”一声(如图)。
此名迫桥,为洪拳十二桥手之一。
要旨:换马要稳。沉、托掌,喝一声“”,助力逼桥。
实战:此势跃身而起,劲猛冲天。但义不在技击,而在迫桥。久练沉托掌,对敌时以此击人下颚,便可置其死地。故此迫桥实属洪拳绝命手之一。
注示:洪拳之论技击,不在乎打人什么部位,而专取内功,若内力充沛至拳如锤,掌如刀,指如钩,桥如铁,又何患坚而不摧。故凡练洪拳者,不知修习内功之要,是谓枉劳,必将徒具其表。
观近百年洪拳诸家中,若论内功修炼之法,当首推铁线拳。故铁线拳一向独门秘传,从不公开。直至林世荣先师将其弘扬普教,方渐为人知。


第十六式宝金桥
图解:承上式。静心注力于两手大拇指及手腕下,随后变四指撑天掌向前推出(惟拇指直向)。同时口出“嗬”声,眼视前方(如图);然后将势定住。
此名定金桥。
要旨:贯力于桥手指掌之中,推掌时头要平,腰不可太挺。
实战:此法用于推敌。通常在以迫桥格开来拳后发出。若敌较近我身,亦可以寻其空虚之处,用此掌推击之。
注示:此定金桥,为洪拳十二桥手之一。其旨仍以练桥力为主。习者要注意贯力于手臂之中,沉稳而出。若只求技击,不重内功,则技击终显浅薄。


第十七式虎啸龙吟
图解:承上式。将原二字拑阳马向外略转,上身一坐,成插腰坐马势;同时飞肘抛,掌心向上,置于耳下.
要旨:坐四平八分马,连续抛上下数次。每次皆发“滴”字音。
实战:此势为短打手法。当我定金桥时,若敌趁势向我抱扑而来,我即可一坐马,以此抛手击他。
注示:此势以坐势练马,以抛练顶力。坐马抛一稳,则击人之力倍增。
相传练习此法,乃取两沙包,坐马抛,左右击之。


第十八式双寸桥
图解:承上式。左右两足内转,随后腰身一挺耸起,两掌向下,运至胸前腋底一拍,立即朝前标出,口出“系”声(如图)。
要旨:变四平马为二字拑阳马,掌指标直,腰身挺起。
实战:若我抛中敌,即可随发此势,沉掌一拍,立变标指插其喉颈要害。
注示:此双寸桥,又名双标串掌,乃洪拳十二桥手中之寸桥;其力在指端而出手如剑。
然欲使十指如剑,则须练硬功。其练功方法,容候另述。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将两掌由上向下一运,收至双耳旁,掌心斜朝下;随即分三节握拳,渐贯力入拳中,再徐徐向脐下斜出,同时口出“捂”一声(如图)。
要旨:握拳向脐斜出,劲力要足。
实战:此势为洪拳十二桥手之一。当我标指时,若敌乘我桥下空虚而入,我即双手向下一运,分拨开其拳掌,然后上抽斜下而出,以拳制之。
注示:此制桥由上向下,斜冚而出。不论直拳、横拳还是抛拳,只要由中下路而入,皆可制之。但若遇挂槌由上而来,则须先避其锐,再以法制之。


第二十式分金槌
图解:承上式。两拳变十字手收回胸前(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如图),然后鼻发“唔”声,身腰一挺,两拳分别向左右劈出。
要旨:头平目正,两拳劈开分拦要猛。
实战:当我以上式制敌时,敌若再出另一拳打我,我即先变金剪手拦截,然后两手分开一劈,用此分金槌打他。
注示:此式去势凶猛,以横槌打人中路,力发千钧,中者不死亦残,非同小可。由金剪手变分金劈拦,乃洪拳绝技之一。

第二十一式二虎潜踪
图解:承上式。以内合二步半收马,三挪而双脚合拢;同时与之对应,将分金两拳分三次后收,最后人成立式,藏拳腰后(如图)。
要旨:收拳时出“嗬”音,呼出浊气。
实战:此势为洪拳之呼吸气法,以备下势之展开。
注示:洪拳讲究运气调息,以为内功基础。此时将浊气吐尽,则下势随时可开。

第二十三式开弓射雕
图解:承上式。口发“”一声长响,两拳随声一劈拉开,左右与肩平;身略倾斜,目视左拳,马成子午(如图)。
要旨:拳随声变,身略倾斜。
实战:此势由金剪手变化而来。金剪手是截,此势是劈挂,合而为洪拳中有名之截挂势。
凡金剪手之用,无非一般一挂。或由截变挂,或由挂变截;皆是硬桥硬打,十分有力。
注示:平常单练此散手招式,便足以防身。


第二十四式外膀手
图解:承上式。左拳不变,右拳变一指掌(即单伸食指,余四指微曲);然后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右手一指掌随声悠然转向胸前,掌心向外(如图)。
此名外膀手。
要旨:右掌转至胸前后,目视左拳。
实战:此势旨在修炼内力,不作技击论。
注示:传统洪拳,以三大手为根,三大马为基。所谓三大手,即一桥二剪三膀手。
一桥指十二枝桥,即刚、柔、迫、直、分、定、寸、提、留、运、制、订十二手桥。
二剪指上、中、下、左、右五种十字金剪手。
三膀手即内膀手和外膀手。
而三大马即是子午马、四平八分马及二字拑阳马。
学者若如能悉知此桥、膀、剪、马,

第二十五式外膀手二
图解:承上式。将对膀之左拳移至胸前,再一沉静;随将原胸前之右掌往右展开,同时左拳向左方划出,合口发“唔”一声(图1)。
要旨:右掌左拳同时展开,目视左拳。
实战:此势亦主练桥手功夫,不言技击拆义。
其由前势之外膀合桥变为外膀展桥,名外膀手二。
注释:洪拳十二桥手中之刚桥,固无一定之势;但凡两手展开,沉劲逼力,桥手刚硬者,皆以名之。如此式即是。
第二十六式柔桥内膀
图解:承上式。右子午马不变,将外膀手之左拳右掌收回胸前,同时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以气带手回合。随后再转左弓右箭子午马,合口鼻发“唔、唔、唔”三声,同时将左拳右掌徐徐推出(图2)。
要旨:先收拳掌,再转马徐徐推出。
实战:此势由外膀手化内膀柔桥,主旨仍在修炼内功。
大凡柔桥,出手必缓,以逼生内力为要。此式一抽腕指,内功顿生。
内功厚则技击自强。
注释:洪家刚桥之出,宜雄猛沉稳;而柔桥之出,则宜缓慢,务必沉逼内力而发。
第二十七式内膀之二
图解:承上式。从柔桥内膀手中,转右势子午马,将原拳掌向内一反,两争往外飞出顶去,同时口发“嘀”一声(图3)。
要旨:拳掌内反接两争飞顶要猛。
实战:此势专练飞争侧击。实战中,若敌从我两侧来攻,我即可以此飞争撞地。
注释:洪拳以外膀手为长桥,以内膀手为短桥。合外内膀手之势,则远近并济。
长桥以拳掌打人,短桥则以争膊撞人。其势虽异,其劲同刚。
第二十八式订桥
图解:承上式。马转左弓右箭步,同时左拳向上一抽,右掌向下一按,口出“的”一声(图4);紧接着再口发“嗬”一声,原势不变。
此名订桥。
要旨:抽拳按掌,左弓右箭,“嗬”声吐气。
实战:此势练转马与上下变桥,其旨亦在练内功逼力。
注释:据前辈洪拳名家所言,此订桥又叫“钉桥”。谓抽拳一提,打人如入钉故。与凤眼拳之长手钉人不同。

第三十式遮头
图解:承上式。左脚前开并扭身右转,成右子午马势;同时左拳顺势抛出,右手变全掌,在转马时向上一抽,盖住头顶,口喝一声“”(图5)。
要旨:左拳抛出,右掌遮顶,“”一声,目视左拳。
实战:此势左攻右守,义在护头。但在此其旨仍在练拳、掌、争、膀、马之势与力。
注释:此势左抛拳,右遮顶,乃洪拳之上路膀手攻防法。
大凡初练此势,学者一般皆不能领悟“”二音之妙,而时有忽略。须知此二音最为紧要,为逼生内力之法。纵览铁线拳功法,无不以声助气,以气催气。可见声音之发,为洪拳大要。学者当谨记之。
第三十一式托掌
图解:承上式。扭身左转,成高桩四平八分马(又叫“立四平”);随之将左拳收至腰中盆骨,右掌抛争向上一托,口出“系”一声(图6)。
要旨:马成立四平,右掌托起在耳下肩膊之间。
实战:此式练高势单臂抛争托掌。用于实战,则可打近身之敌。
注释:洪拳抛争手有双抛争与单抛争之别;此势是单抛争,要留意于高马逼力,腰要插稳,两脚务求生根。
第三十二式定金桥
图解:承上式。左拳在腰不动;右掌从肩上收至腋下,变四指撑天势,随着口中发出“嗬”声长响,徐徐推出(图7)。
要旨:逼力于右掌四指;沉争落膀,“嗬”声长呼吐气。
实战:此势旨在在练撑天指之内功。
注释:相传此法为福建少林寺觉因和尚所创。修习日久,则内气外发,出掌如放电。人若触之,手脚立痹。
第三十三式侧身寸桥
图解:承上式。拉开右脚并转身左扭,成左弓右箭子午势;此时右脚尖微向内弯,左拳在腰不变。接着右掌向上一托,再一下沉成直桥手标出,同时口喝一声“吃”(图8)。
要旨:转身成左子午马;右臂侧身标出时,大喝一声“吃”,出声沉雄。
实战:此侧身寸桥之势,乃练单臂标指之功,专击敌之腰胁软骨。洪家称之为剑手或剑臂手。
注释:此寸桥剑臂,力随喝出,声势震人,劲力雄猛,充分体现出洪拳之固有特色。
以往练桥手,常以臂带铁环为法:两臂各带十至十六个铁环,一练则当当声响,十分有趣。今此法渐已失传,殊为可惜。
第三十四式制桥
图解:承上式。扭身转右拖左脚,成立势四平八分马;左拳在腰不变,右掌收回提至耳边,再徐徐下运至脐一揸成拳,同时口喝一声:“揸”(图9)。
此名单制桥。
要旨:收左脚转高四平马;右掌制手成拳。
实战:此势为下截手法,乃洪拳十二桥手之一。实战中敌若一拳打我中部,我即可以此势制之。
注释:在洪拳中,制桥分双制桥与单制桥两种。前第十九式是双制桥,此则为单制桥。凡下截手法,通称制桥。
第三十五式分金桥
图解:承上式。将左右两手抽上胸前,交加成中金剪手;接着合口发“唔”一声,双拳一逼向左右两旁斜劈而出(图10)。
要旨:先口出“唔”声,再逼力发拳分劈左右,然后“嗬”声吐气三次。高桩四平马不变。
实战:此势由制桥变十字手,从十字手变分金拳,旨在练拳势之变化,并不拘于具体拆招。
注释:铁线拳古谱将第二十二至第三十五式作为一段,分左右两边演练。即先从右扇面子午马练起,至第三十五式止;然后左右转换,从左扇面子午马练起,至第四十九式止。请看以下图示。
第三十六式扇面子午(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脚前开一步,左转身成左子午马,同时双拳从背后抽至胸前交加一截,成中金剪十字手;随之合口闭气,鼻发“唔”一声(图11)。
要旨:与第二十二式相同。
实战:此势用于拦截左方来拳,又名左金剪。
注释:从此式开始,为左势拳马之练习。
第三十式七开弓射雕(左势)
图解:承上式。口发“”一声长响,两拳随声一劈拉开,左右与肩平;身略倾斜,目视右拳,马成子午(图12)。
要旨:与第二十三式相同。
实战:参见第二十三式。
注释:略。
第三十八式外膀手(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拳不变,左拳变一指掌;然后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左手一指掌随声悠然转向胸前,掌心向外(图13)。
要旨:左掌转至胸前后,目视右拳。
实战:参见第二十四式。
注释:略。
第三十九式外膀手二(左势)
图解:承上式。将对膀之右拳移至胸前,再一沉争;随将原胸前左掌往左展开,右拳同时向右划出,合口发“唔”一声(图14)。
要旨:左掌右拳同时展开,目视右拳。
实战:参见第二十五式。
注释:略。
第四十式柔桥内膀(左势)
图解:承上式。左子午马不变,将外膀手之左掌右拳收回胸前,同时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以气带手回合。随后再转右弓左箭子午马,合口鼻发“唔、唔、唔”三声,同时将左掌右拳徐徐推出(图15)。
要旨:参见第二十六式。
实战:与第二十六式同。
注释:略。
第四十一式内膀之二(左势)
图解:承上式。从柔桥内膀手中,转回左子午马势,随之拳常向内一反,两争往外飞顶出去,同时口发“嘀”一声(图16)。
要旨:参见第二十七式。
实战:与第二十七式同。
注释:略。
第四十二式订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马转右弓左箭子午势,同时右拳向上一抽,左掌向下一按,口出“的”一声(图17);接着再口发“嗬”一声,原势不变。
要旨:参见第二十八式。
实战:与第二十八式同。
注释:略。
第四十三式柔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扭身向左转正面,成二字拑阳马;同时将原按下之左指掌抽上至胸,合口鼻发“唔”一声,将右拳左掌徐徐向前推出(图18)。
要旨:以声催力,徐出右拳左掌。
实战:参见第二十九式。
注释:略。
第四十四式遮头(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脚前开并扭身左转,成左子午马势;同时右拳顺势抛出,左手变全掌,在转马时向上一抽,盖住头顶;口喝一声“”(图19)。
要旨:右拳抛出,左掌遮头,“”一声,目视右拳。
实战:此势右攻左守,旨在护头;但在此为主练拳、掌、争、膀、马之势与力。
注释:参见第三十式。
第四十五式托掌(左势)
图解:承上式。扭身右转,成高桩四平八分马;随之将右拳收至腰中盆骨,左掌抛争一托,口出“咝”一声(图20)。
要旨:马成立四平,左掌托起在耳下肩膊之间。
实战:参见第三十一式。
注释:略。
第四十六式定金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拳在腰不动;左掌从肩上收至腋下,变四指撑天势,随着口中发出“嗬”声长响,徐徐推出(图21)。
要旨:逼力于左掌四指,沉争落膀,“嗬”声长呼吐气。
实战:参见第三十二式。
注释:略。
第四十七式侧身寸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拉开左脚并转身右扭,成右弓左箭子午势;此时左脚尖微向内弯,右拳在腰不变。接着左掌向上一托再下一沉,成直桥手标出,同时口喝一声“吃”(图22)。
要旨:转身成右子午马;左手标出时,大喝一声“吃”,出声沉雄。
实战:参见第三十三式。
注释:略。
第四十八式制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扭身转左拖右脚,成立势四平八分马;右拳在腰不变,左掌随之收回提至耳边,再徐徐下运至脐前一揸成拳,同时口喝一声“揸”(图23)。
要旨:高四平马;左掌制手成拳。
实战:参见第三十四式。
注释:略。
第四十九式分金桥
图解:承上式。将左右两手抽上胸前,交加成金剪手;接着合口发“唔”一声,双拳一逼向左右两旁斜劈而出(图24)。
要旨:参见第三十五式。
实战:与第三十五式同。
注释:左势拳马练习至此式止。此段共十几式,为铁线拳之重点,故不嫌重复,分左右两势演练,旨在使习者扎下坚实之桥马功夫基础。
第五十式扇面十字手
图解:承上式。右脚踏上一步,左脚随之跟上,并扭身左转成左子午马势;然后鼻“唔”一声,双手抽上至颈前,成十字中金剪手(图25)。
要旨:鼻“唔”一声发力,抽手成金剪势。
实战:此势寓守于攻。当我成分金桥势时,中门大开,若敌趁虚一拳打入,我即可上马出此十字手,剪闸其腕臂。
注释:此逼马金剪十字手,乃洪拳大技;一旦中人,非伤即残。故用时不可不慎也。
第五十一式双遮手
图解:承上式。转身向后,变左面子午马为右面子午马,同时左右两拳一沉化掌,随即分别由左右环上头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并鼻发“唔”一声(图26)。
此名双遮手,双名天灵盖阴掌手。
要旨:阴掌遮头,力贯指端。
实战:此势旨在修炼阴掌之内功。
注释:此阴掌双遮手,专练架桥护顶,乃洪拳护身大手法之一。
第五十二式白虎献掌
图解:承上式。子午马不变,两手沿左右环运而下至胸胁间;然后口发一声“”,两掌同时往上一托,成虎爪势(图27)。
要旨:托掌要短促有力,并屈指成虎爪。
实战:此势为由上转下之托打掌法,又名兜托。用于兜击下颏。
注释:此白虎献掌,上托时要注神于十指虎爪。
洪拳之托掌,内藏爪势;实战中两掌一兜敌之下颏,立出虎爪划下,堪称犀利无比。
第五十三式猛虎爬沙
图解:承上式。子午马不变;两手虎爪随口中长啸一声“哗”,逼力徐徐抓下,再向后捞起(图28)。
要旨:“哗”声长出,虎爪徐下向后捞起。
实战:此势既可以爪抓人,又可变擒拿法。凡虎爪,皆有此用。
注释:虎爪一势,与豹爪、鹰爪、螳螂爪、狮爪、龙爪、鹤爪等其它爪势,形异而义同,均为铁钩铁指,以抓人面首为主。
但此势虎爪,不作猛抓之用,乃徐徐而出,其旨仍在练内力,以期达到爪如铁钩之境。
昔时虎爪练法,初以一石凿五孔,将五指插入孔中提起,反复多次。力达指端后,则练抓砂石之包;最后练抓竹筒,至一揸即爆,便告功成。
第五十四式定金桥
图解:承上式。两足移正,身左转,成立势四平八分马;接着将后捞虎爪变掌一抽提至耳下肩上,再一沉至腋下,徐徐向前推出(图29)。同时开口吐气,发出“嗬”声。
要旨:马转高四平,掌为四指撑天势。
实战:此势为推击手法。但在此仍以练掌指内功为主旨。
注释:洪拳定金桥,分单臂金桥与双臂金桥两种。单臂金桥为一拳藏腰,一掌推出,如第三十二势。此势则为双臂定金桥。
第五十五式虎啸龙吟
图解:承上式。将高四平马一坐转为低桩四平马;同时两肘飞出,双掌收于肩上,掌心朝天;然后连臂左右摇摆几次,并开口合齿,发“耶、耶、耶”三声(图55)。
要旨:口发“耶”声,手臂摇荡。
实战:此势旨在练贯内力于肘臂之间,不以技击开论。
注释:练此势时,在双臂摇摆几下之后,即可感到臂力猛增。相传洪家功夫,可从一斤力练出九斤力来;故练习洪拳者,向重内功,而技击则在其次。因洪拳之威力,全在于将内劲贯注于一招一式之中。
第五十六式
图解:承上式。从低桩四平马中,振身而起,成立势四平马;随将肩上两掌,沉下一拍,再向前一标,口喝一声“吃”(图56)。
要旨:标掌时口喝一声“吃”,以声催劲。
实战:此寸掌剑手,击人中路,势猛难挡。但在此则以强壮筋骨为主,仍取内功之义。
注释:寸桥乃洪拳十二桥手之一,有左右寸桥(第六式)、侧身寸桥(即单寸桥,见第三十三式)、与此双寸桥三势。习者当留意其与标串掌之区别。
第五十七式制桥
图解:承上式。四平八分马不动,将双寸掌反掌一沉再运至两耳下,随后三节握拳,徐徐将两拳向前斜压而出;同时闭口,以鼻将气呼尽,口出一声“喳”(图57)。
要旨:逼力于两手桥臂,口出“喳”声。
实战:此势又名责桥手,专制直拳。
注释:此势形与第十九式相同,而运气之法有别。前者口发“”声,而此势口出“喳”声;并要用鼻将气呼尽。习者当细辨之。
第五十八式分金拳
图解:承上式。四平八分马不变,先将双拳一变为十字交加金剪手(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置于胸前;然后养息片刻,再合口闭气,鼻出“唔”一声,迅速将两拳分别向左右劈去,目视前方(图58)。
要旨:蓄气贯力于两臂间。
实战:此分劈拳势,臂坚如锏,力猛势雄,可击两侧来敌。
注释:分金拳属洪拳硬桥硬打手法;其势足可以一当十。惟须内功到家,能
于发出前逼力使桥臂如铁。
第五十九式二虎潜踪
图解:承上式。四平八分马不变;开口吐气发“嗬”声三次,将原分金拳之两臂随声分三次后收(图59)。
要旨:二拳归后,手不帖腰。
实战:此势拳藏腰后,为蓄力换势之准备,攻防均可。
注释:凡二虎潜踪,皆藏拳腰后。然前第二十一式为两拳贴而藏,此势则拳归后不贴腰,其力在臂弯与双拳之中。
第六十式麒麟步
图解:承上式。左足前踏一步,与右足斜交,接着转身左扭,将两拳由后向前提起至齐口处,交臂成金剪手,同时鼻发“唔”声。然后右足踏上一步,交置于左足前,接着转身右扭,从左扇面变成右扇面;最后将身摆正,成十字手四平马势(图60)。
此势因左右脚各踏一步并扭身,故名麒麟步。
要旨:左右脚互交踏步要稳;十字手右手在外,左手在内。
实战:此势旨在练左右脚前跨逼马,不作技击论。
注释:麒麟步为洪拳有名步法,亦称十字手扇身走马法;即踏一步,转一势。练习时,可以不断地如法走转,久则马步落地生根。
第六十一式夹木槌
图解:承上式。左脚踏进一步,上身带十字手一扭,转成左弓右箭子午马;接着右拳顺势向下一压(拳心向上),左拳曲肘望下冚,口发“唔”一声(图61)。
此名夹木槌
要旨:两拳成夹击之势,口发“唔”声。
实战:此势为洪拳脱手连攻法之一。当我十字手被压时,邓可以此手解脱并还击。
注释:夹木槌乃洪拳著名五行拳之一,属木火土金水五拳中之木拳。另四拳为火箭槌、土撞槌(又叫土抛拳)、水浪槌和分金槌。
第六十二式提壹敬酒
图解:承上式。转身由左子午马变右子午马。转马时带拳一扭,随即将右拳一抽,向内提至耳边;左拳则顺势一扭打落,并口喝一声“嗬”(如图62)。
要旨:右手提拳冲上;“嗬”声喝出,气沉力稳。
实战:此势左冚其拳,右撞其颚。
注释:此提壹敬酒,实名提桥,乃洪拳十二桥手之一;专以提手撞人,亦属其常用之绝命手法。
第六十三式横割手
图解:承上式。右子午马不动;将提起右拳变为鹰势虎爪(白虎爪),向下一划,再横斜割下;左拳顺势向上一冲,同时鼻“唔”一声,目视左拳(图63)。
要旨:右掌成白虎爪割下,鼻出“唔”声助力。
实战:此势为下截手法。当我成提壶势时,若敌一拳打我中腹,我即可一变白虎爪割其来拳,而出左拳一冲,打其面部。
注释:横割手属刚桥一类;以气逼力割下,刚硬无比。惟练习时动作要缓,手势要开,有拖带之力。实战中,此势可变牛角槌抄击敌首。
第六十四式内膀手
图解:承上式。右子午马不变,左手沉肘前臂竖起,曲拳向内;右手则成一指掌势。然后鼻出“唔、唔、唔”三声,右手指掌随声内收(图64)。
要旨:两臂渐向内收,注力其向。
实战:此势旨在练内膀肘势。其右肘名横肘,左肘名沉肘。
注释:肘法乃洪拳大技,共有六种;分别为横肘、直肘、沉肘、后肘、高肘和低肘。
内膀手一般往里收,而外膀手则向外展。
第六十五式内膀柔桥
图解:承上式。身向左转、变子午马为立势四平八分马;接着左拳右掌向左一运至腋下,同时闭口出“唔”一声,拳掌徐徐向前推出(图65)。
要旨:合口发声,以声带桥柔推而出。
实战:此势由内膀变柔桥,旨在修炼手桥内功。
注释:练此式时,须知要领。左拳应内曲抽入,以此引力于臂;手则成一指常撑起,注力于指端;然后两手柔缓推出,切不可急。
凡练十二桥手,须先将其名参透,练时方能不悖其义。如刚桥名刚,则其出必猛;而柔桥顾名思义,其势当徐缓柔出。
第六十六式内膀柔桥
图解:承上式。从正四平八分马一转而为左子午马,同时将左拳右掌收回腋下,然后合口发“唔”一声,以气催力,拳掌柔缓向前推出(图66)。
要旨:马转子午势。余与上式相同。
实战:换马转势,义无差别。
注释:此势名子午马柔桥手,催力比上式略大。俗以为洪拳讲硬桥硬功,所用便是蛮力;殊不知洪拳之硬桥硬马,皆由内功而成。其劲力无不由内及外,以柔生刚。可见此柔桥手,功用甚大。

第六十七式遮顶
图解:承上式。扭身右转成右子午马势;同时右手合指一运(掌心向下),上头遮顶,左手成拳向上顶出,口发“”一声(图67)。
要旨:偏身成右子午马,右遮头;口出“”一声时,逼气于胸。
实战:此势旨在练上势桥马。其提手蓄力,贯气入胸,则主练宗气。
拆义可参看第三十式。
注释:经云:有气有力,以气生力。此势提手蓄力,从下丹田引气入胸,名曰贯宗气。宗气一足,内功逼生。
第六十八式托掌
图解:承上式。左扭身变立正四平八分马;左手收拳藏腰,右掌环运而下复向前上方一兜,成托掌势;口喝一声“吃”(图68)。
要旨:身成正四平马;左拳收腰,右掌猛向上托,抛肘时喝声助力。
实战:此势旨在练托掌抛肘。实战中,用此势可同时击人胸颈。
注释:此托掌手,其实是直肘手法;又称抛肘、顶肘、撞肘。其义不在于掌而在于肘。
第六十九式虎啸龙吟
图解:承上式。正四平马与右手托掌势不变,将藏腰左手曲拳伸出,接着开口发三声“”音,右肩膊与托掌随声摇摆几次(图69)。
要旨:在“”声中摇动肩掌。
实战:此势旨在借肩摆之势,练肩膀之力;仍不从技击开论。
注释:据前辈洪拳名家何华先生言,洪拳六大肘法,其力猛与不猛,功夫全在此虎啸龙吟一势。若久练得法,可使人肩背肌肉雄厚,渐生千斤之力。
第七十式寸桥
图解:承上式。左脚踏前一步,随即左扭身成左子午马;接着身略左斜,两脚尖微向内弯,收左拳至腰,然后口出“”一声,右手合成指掌往右侧直标而出(图70)。
要旨:左身子午马,两脚尖微向内弯;右指掌随“”声标出。
实战:此寸桥与第三十三式侧身寸桥相同,亦可插人如剑。但在此不从技击开论,而主蓄力于右手,以练标劲。
注释:洪拳寸桥手有单双之分。双寸桥从正面而出,单寸桥则侧身而出。
第七十一式制桥
图解:承上式。身向右转,收子午马成四平八分马;左拳在腰不动,右掌圈向一运,随分三节握拳,再提上肩膊,徐徐运力向下冚压,口出“”一声(图71)。
要旨:马变四平;右手变拳冚落,力要沉稳。“”一声助劲,应有势不可让之气概。
实战:此制桥旨在练冚压功夫,手法属横桥一类。实战中用以截消直拳。
注释:制桥之名,取自压制之义。不论敌是以火箭槌还是以水浪抛槌等直拳打来,我皆可以此截之、压之、逼之,遏止其进攻。
第七十二式分金槌
图解:承上式。立四平马不变,将左右两拳抽上胸中,成十字交加金剪手,然后逼力向内,合口闭齿,发出“唔”一声,双拳同时向左右挂劈而出(图72)。
要旨:先成金剪手,再双拳分开劈出。身形犹如金字。
实战:凡分金槌一势,皆从十字金剪手变化而来(所谓“分金”,即金剪分开劈出之义)。金剪为截,分金为劈,一守一攻,硬桥逼打,皆属洪拳中之强打手法。
注释:此势乃洪拳之中路劈挂手。据前辈洪拳名家邱全先生言,分金槌内实藏一金字肘,即双肘后撞之肘法;可在被人夹抱时使用。又言十字金剪手可变锁喉叉手,直可取人性命。
第七十三式十字手
图解:承上式。右脚先踏前一步,接着左脚再踏前一步,变马势为二字拑阳马;然后合口闭齿“唔”一声,立即将原分金槌之左右两拳一抽,成十字交加手,架在胸喉之前(图73)。
要旨:马变二字拑阳,手成十字金剪。
实战:当我势如上式时,若敌一拳朝我胸喉打来,我即可以此手拦截;再变叉手立锁其喉。
若敌击我头顶,则应以遮天手挡之。
注释:十字手变锁喉手之法,一出即系人命;故历代秘而不传,惧其滥用也。
第七十四式遮天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十字双拳化掌向上一托;同时口吐浊气,开口发“嗬”一声(图74)。

要旨:两手逼力化掌遮头,掌心朝上;右腕内勾,左腕外压。
实战:此势用于截桥护顶。若敌一拳劈头而来(所谓“二郎开山”),我即可取此势遮挡,护住头部。
注释:此遮天一势,乃洪拳金三剪中之上金剪,专护头部。洪拳于攻防之中,十分注意护头;其法有单遮头(第三十式),双遮头与此十字手遮头,习者当熟悉之。
第七十五式飞鸿翼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原遮天双掌在口出“吃”一声同时,从上分左右一割而下,落至盆骨上(图75)。
要旨:双掌割下后掌心向下,掌根贴骨,指成虎爪,形如鸟翼。
实战:当我遮头时,若敌来拳打我胸腋两侧“空门”,我即以此势割下护肋,连消带打。掌变虎爪,为此式制敌之要。
注释:此飞鸿翼,变化有二:一可变直臂向左右爪下;二可变垂胸爪下。前者须两肘挟腋微后而下;后者则两肘一顶,贴胸前落下。
第七十六式韦驮献杖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将盆骨边双掌在口出“”一声之同时,沿胸向上一托,至肩膊前(图76)。
要旨:“”一声双掌托起如献杖,掌心朝天,形似槌桥。
实战:此势为护中手法。当我飞鸿翼时,若敌一拳中入,我出此势,即可逼开其拳。
但在此则以练运手逼桥之内为主。
注释:洪手于修炼上托下割、内运外运方面,可谓不厌其烦。此诚有深义在也。纵观中国拳术,万千招式,不外乎于一横一竖一圈一点一交加。可见万法同宗,万源同源。习此铁线拳,亦可由一而致全矣。
第七十七式双遮头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将肩前两掌,往两肋旁一沉,然后顺热一提运至左右头角,成双掌遮头势(掌心向下);同时口出“”一声(图77)。
要旨:双掌对角遮头,掌尖相向;“”一声要响。
实战:此势不从技击开论,旨在练高冚手,扩肩开胸。此时气在胸肋,再由胸肋贯于指端。
注释:昔日广州西关洪拳名家黄三,擅长此遮头手,号称“鬼手”;与另一洪拳高手“鬼脚”谭三齐名。其人矮细,临敌时常从遮头入势,再立变下爪取裆,手法神出鬼没。由是出奇制胜,自成一绝。
据黄三云,凡矮人练拳,必要精遮头势。只有守稳头部,方能放马攻入。
第七十八式迫桥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口喝一声“”,双肘向下一沉,双掌变阳掌(掌心朝天)虎爪向胸前托起(图78)。
要旨:“”一声沉肘竖桥托掌曲爪,一气呵成。要在逼肘挟腋。
实战:此在练沉肘逼腋之功,不作技击论。
注释:挟手为洪拳一大特点;其挟肘挟腋,一向并重。此势迫桥,乃挟腋手。实战中,若人被此手挟住,再遭我前臂一压,则双臂多断,再不能举。学者切莫不看也。
第七十九式定金桥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双托掌从胸前提至左右两耳旁,然后两肘往后一顶顺势带掌下至腋间;接着口发“嗬’一声长响,两掌变四指撑天推出(图79)。
要旨:双掌推出时指掌顶力撑起;“嗬”声长出,自然催劲。
实战:此势旨在练习将内力逼上掌指间推出。久之可见指掌发红发势,则其功验。拆义参见第十六式。
注释:相传练此定金桥,除带铁环外,尚有推墙压树之法。练时徐徐将力压向墙壁或树身,久而能成洪家有名之推山掌。
第八十式双寸桥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将四指撑天掌收回肩前,略一沉肘,合并四指;接着口发“”一声,两掌向前直插标出(图80)。
要旨:十指并拢标出;“”声短而有力。
实战:此势标出如剑,主击人前胸。
注释:相传修炼此势,不仅要内功运气,尚须外习硬功。其法一日三次,先以指尖插沙,继而插山泥碎石;至一插可入牛皮,方告成功。
第八十一式十字手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原标指两掌分三节握拳,疾抽回胸前,成十字手势,同时口出“唔”一声(图81)。
要旨:十字手右拳在外,左拳在内;右勾左压。
实战:此势内收一闸,由长桥变短桥,化攻势为守势。
注释:此十字手为洪拳有名之内截手法,一旦截人,手臂立断。
第八十二式分金拳
图解:承上式。开步插腰下坐,变拑阳马为四平八分马;同时口出一声“唔”,胸前十字手一分,两拳向左右迅猛劈出(图82)。
要旨:转坐四平大马;“唔”一声要响,两拳劈挂而落。
实战:此势坐马劈拳,力雄千钧,出拳犹如锤击。中人头首则颅爆,中人胸腹则五脏俱裂。堪称可畏。
注释:此分金拳,大劈大挂,俗称金瓜锤,又名金挂槌,功力足者,可以裂石。
第八十三式二虎潜踪
图解:承上式。分三步将四平大马收成二字拑阳马;同时分金棹双拳亦分三次随马同步回收至腰后;口出“嗬”声,喷出浊气(图83)。
要旨:收马藏拳;配合马步发出“嗬”声。
实战:此势旨在吐故纳新,将练功时体内产生之废气排出,而纳回清气;兼练马桥架步。
注释:此势为铁桥三练功秘法,世罕知之。凡练铁线拳,不可不知呼吸吐纳之法。呼吸绝不可乱。呼吸一乱,不打自伤。学者当慎而又慎。
此外,二虎潜踪之势有二,又宜辨别。一为立势,如第二式。其旨在注力于臂,为变势之准备。其二即此势,又叫拑阳势二虎藏踪,外练马桥架步,内则行呼吸吐纳功夫。
第八十四式收式
图解:承上式。藏腰两手变左掌右拳,由两侧出举至与鼻端相平处;同时左脚前出轻吊,右膝微曲(图84)。最后扭手收拳落至腰间盆骨,垂手收势。
要旨:右膝曲,左脚吊,掌拳出如日月二字。
实战:此收势如敬礼,要淡定自如,不可匆促。
注释:此势义与开礼同。唯显示复明之志始终不渝。
第五式惊鸿翼
图解:承上式。将左右两拳由上向下切落,放拳变掌,口出“吃”一声。掌对腰中,腕贴盆骨,手向后,指尖朝外(如图)。
要旨:放拳切掌要有力。口出“吃”声

实战:此势为冚手,由此可变标串掌攻敌。
注示:南粤洪拳,有一门三家之说。一为南少林之洪拳,由福建少林寺觉因和尚及感法禅师传入,以铁桥三、颜耀庭、颜殿雄为代表;二乃洪门中所有拳术之通称;三指粤人洪熙官所创之拳术,亦叫洪拳。
铁线拳为觉因和尚所传,由铁桥三行之于世,乃南少林之“洪拳”,学者当体认之。


第六式左右寸桥
图解:承上式。将腰间两掌,各向左右标伸而出,同时口出“咝”一声(如图)。
要旨:臂直与肩平。
实战:此势为左右齐攻之法。
注示:此法固可攻敌,但其深义,却在练铁桥手。
欲使手桥似铁,全凭练此标指之劲。初练时空臂而发,继则以沙包缚臂,初仅三五斤,渐而加至百斤,最后双臂能承重五百斤以上,便告功成。
当年铁桥三便以此铁桥手而一举扬名。可知此法非同寻常也。

第七式三度珠桥
图解:承上式。左右手一沉,两掌变一指撑天势,同时口发“咝”一声(如图)。此名珠桥手。
然后奖左右珠桥手徐徐收至肩上耳下,再缓缓向左右推伸而出,连续三次。
此名三展手。
要旨:沉桥发声,三展珠桥时要挺胸,力贯两臂。
实战:当我势如上式时,若敌出手截我中臂,我即沉抽后,反夹其臂。此乃洪拳之拑夹手法。

第八式大仙拱手
图解:承上式。在三展珠桥之后,将两手收回于肩,右手转握成拳,左手化掌,随之徐徐向前推出。口合不出声(如图)。然后再转扭两手成拳,抽后藏于腰脊处。
要旨:两手推出时,拳略后于掌,成日月手势。
实战:此势可用于推挡正面扑来之敌。
注示:此大仙拱手,形似拱手开礼,实有不同。一般拱手礼,义在练桥;此势则义在拳掌之发。
铁线拳七十势,势势虽不离技击,但究其根本,却在于拳掌劲力之收发运用。
广州洪拳前辈邱全先生曾说,洪拳乃南少林一派拳术之内功精髓。笔者认为,铁线拳则是洪拳内功之根本法门。
出大仙拱手时,不可图快。一定要力贯指端而徐出,否则难有内功之效。


第九式二字拑阳马
图解:承上式。两拳藏腰不动,左右两脚分开横移:先摆脚尖,后摆脚跟,再摆动脚尖,屈膝成马(如图)。此时两脚距离约一尺二寸。
此名二字拑阳马,洪拳习称为“脚开二步半”。
要指:双膝微曲,两脚展开,力贯于下势如拑夹,足趾紧着地面。口合不发声。
实战:此势落地生根,敌固难撼;而我出手攻敌,力量倍增。
注示:洪拳特重腰马。其练马之法,初练立势,次则练此二字拑阳马。久之马步坚稳,如铜浇铁铸。最后再练四平,直至落地生根。
相传铁桥三马步落地,左右各以大汉六人用绳扯其双脚,岿然而不可动。


第十式掩护丹田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转出背后两拳,成十字铰剪手:右臂在下,左臂在上,交加护住脐下丹田部位(如图)。
此名下金剪手。
要旨:两手拳臂相交一截;同时合口,鼻发“唔”声,以气助力。
实战:当我势成二字拑阳马时,若敌一拳入中击我下腹,我即出此剪手,截断其臂。
此势为洪拳绝手之一。
注示:此势出如利剪,十分厉害,乃洪拳著名之常用手法。
练习此法,需日截一木手桩,至能断二寸圆杂木者,方告功成。而由此断铁弯铜,殊非难事。


第十一式抽手护胸
图解:承上式。先口发“嗬”声,呼出浊气;然后将原来之金剪手向上一抽,至与喉部相齐(如图)。
要旨:金剪手上抽时,左臂力向外压,右臂力向内勾,注气发力。
实战:此势为护中手法。当我手护丹田时,若敌一拳袭我心胸,我即可以此式将其来拳撑开。然后或外剪挟断其臂,或顺势变挂拳击其头首。
注示:此势为洪拳有名之中金剪手,又名双闸手。
洪拳金剪手,有上金剪、中金剪、下金剪三势。前势护腹,是下金剪;此势护胸,为中金剪;下势遮头,为上金剪。皆属洪拳之截桥手法。
此法专门断人手桥,以外剪为要。


第十二式两手遮天
图解:承上式。先吸入一口气,然后发出“哟”一声,将力贯于肘节之间;紧接着两臂夹力往上一抽至额顶,双拳随之半开变掌(如图)。
此势又名上金剪。
要旨:两臂抽至额顶,拳疾变掌。
实战:此势为护上手法。当我势成中剪手时,若敌一拳劈向我头,我即可以此格挡。
注示:此势虽有技击之用,但真义不在技击,乃在练肩肘之劲力。而肩肘一旦力厚,则无论何拳打击,都有雄势。
此外,修炼此式还能治肩颈综合症。


第十三式秦琼献锏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静心注力于左右两肘间;力足后,两往下一沉,傍至腋下,同时口出“嘻”声,双掌成爪,掌心朝天(如图)。
要旨:沉发劲,口出“嘻”声。挺腰使肩颈大贯筋能动之有力。
实战:当我两手遮天时,腰肋空虚;若敌一拳趁虚而入,我即沉一逼,以此势拦截。
注示:此势除能截手拦桥外,还能练肩膊之劲,以及旁触后撞之功。
此乃洪拳有名之千斤坠肘法,不可小视。


第十四式饿鹰扑食
图解:承上式。开脚转坐低桩成半四平大马,随即俯腰,两手分向左右,肩腋与膝相接,反掌朝天,如饿鹰展翅(如图)。
要旨:低桩坐马,昂首视前,手开如翼,合口闭气。
实战:此势为洪拳中之鹰形身法。唯求形僇,不论技击。旨在练低蹲腰马与反掌展臂之力,使腰马桥手均成极度之状,逼迫劲力增长。
注示:洪拳素重内功,有所谓逼生内功之法。诸如三展手、标指、反手坐势等,饿鹰扑食亦属此类。练铁线拳者,当知此拳以内方招式皆为此而立。


第十五式迫桥
图解:承上式。腰马一挺而上,全身振起,由低桩转为高桩,将四平马换回二字拑阳马,接着疾收展开之两臂,经胸前向左右逼开;两一沉傍腰,掌心向上,同时口发“”一声(如图)。
此名迫桥,为洪拳十二桥手之一。
要旨:换马要稳。沉、托掌,喝一声“”,助力逼桥。
实战:此势跃身而起,劲猛冲天。但义不在技击,而在迫桥。久练沉托掌,对敌时以此击人下颚,便可置其死地。故此迫桥实属洪拳绝命手之一。
注示:洪拳之论技击,不在乎打人什么部位,而专取内功,若内力充沛至拳如锤,掌如刀,指如钩,桥如铁,又何患坚而不摧。故凡练洪拳者,不知修习内功之要,是谓枉劳,必将徒具其表。
观近百年洪拳诸家中,若论内功修炼之法,当首推铁线拳。故铁线拳一向独门秘传,从不公开。直至林世荣先师将其弘扬普教,方渐为人知。


第十六式宝金桥
图解:承上式。静心注力于两手大拇指及手腕下,随后变四指撑天掌向前推出(惟拇指直向)。同时口出“嗬”声,眼视前方(如图);然后将势定住。
此名定金桥。
要旨:贯力于桥手指掌之中,推掌时头要平,腰不可太挺。
实战:此法用于推敌。通常在以迫桥格开来拳后发出。若敌较近我身,亦可以寻其空虚之处,用此掌推击之。
注示:此定金桥,为洪拳十二桥手之一。其旨仍以练桥力为主。习者要注意贯力于手臂之中,沉稳而出。若只求技击,不重内功,则技击终显浅薄。


第十七式虎啸龙吟
图解:承上式。将原二字拑阳马向外略转,上身一坐,成插腰坐马势;同时飞肘抛,掌心向上,置于耳下.
要旨:坐四平八分马,连续抛上下数次。每次皆发“滴”字音。
实战:此势为短打手法。当我定金桥时,若敌趁势向我抱扑而来,我即可一坐马,以此抛手击他。
注示:此势以坐势练马,以抛练顶力。坐马抛一稳,则击人之力倍增。
相传练习此法,乃取两沙包,坐马抛,左右击之。


第十八式双寸桥
图解:承上式。左右两足内转,随后腰身一挺耸起,两掌向下,运至胸前腋底一拍,立即朝前标出,口出“系”声(如图)。
要旨:变四平马为二字拑阳马,掌指标直,腰身挺起。
实战:若我抛中敌,即可随发此势,沉掌一拍,立变标指插其喉颈要害。
注示:此双寸桥,又名双标串掌,乃洪拳十二桥手中之寸桥;其力在指端而出手如剑。
然欲使十指如剑,则须练硬功。其练功方法,容候另述。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将两掌由上向下一运,收至双耳旁,掌心斜朝下;随即分三节握拳,渐贯力入拳中,再徐徐向脐下斜出,同时口出“捂”一声(如图)。
要旨:握拳向脐斜出,劲力要足。
实战:此势为洪拳十二桥手之一。当我标指时,若敌乘我桥下空虚而入,我即双手向下一运,分拨开其拳掌,然后上抽斜下而出,以拳制之。
注示:此制桥由上向下,斜冚而出。不论直拳、横拳还是抛拳,只要由中下路而入,皆可制之。但若遇挂槌由上而来,则须先避其锐,再以法制之。


第二十式分金槌
图解:承上式。两拳变十字手收回胸前(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如图),然后鼻发“唔”声,身腰一挺,两拳分别向左右劈出。
要旨:头平目正,两拳劈开分拦要猛。
实战:当我以上式制敌时,敌若再出另一拳打我,我即先变金剪手拦截,然后两手分开一劈,用此分金槌打他。
注示:此式去势凶猛,以横槌打人中路,力发千钧,中者不死亦残,非同小可。由金剪手变分金劈拦,乃洪拳绝技之一。

第二十一式二虎潜踪
图解:承上式。以内合二步半收马,三挪而双脚合拢;同时与之对应,将分金两拳分三次后收,最后人成立式,藏拳腰后(如图)。
要旨:收拳时出“嗬”音,呼出浊气。
实战:此势为洪拳之呼吸气法,以备下势之展开。
注示:洪拳讲究运气调息,以为内功基础。此时将浊气吐尽,则下势随时可开。

第二十三式开弓射雕
图解:承上式。口发“”一声长响,两拳随声一劈拉开,左右与肩平;身略倾斜,目视左拳,马成子午(如图)。
要旨:拳随声变,身略倾斜。
实战:此势由金剪手变化而来。金剪手是截,此势是劈挂,合而为洪拳中有名之截挂势。
凡金剪手之用,无非一般一挂。或由截变挂,或由挂变截;皆是硬桥硬打,十分有力。
注示:平常单练此散手招式,便足以防身。


第二十四式外膀手
图解:承上式。左拳不变,右拳变一指掌(即单伸食指,余四指微曲);然后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右手一指掌随声悠然转向胸前,掌心向外(如图)。
此名外膀手。
要旨:右掌转至胸前后,目视左拳。
实战:此势旨在修炼内力,不作技击论。
注示:传统洪拳,以三大手为根,三大马为基。所谓三大手,即一桥二剪三膀手。
一桥指十二枝桥,即刚、柔、迫、直、分、定、寸、提、留、运、制、订十二手桥。
二剪指上、中、下、左、右五种十字金剪手。
三膀手即内膀手和外膀手。
而三大马即是子午马、四平八分马及二字拑阳马。
学者若如能悉知此桥、膀、剪、马,

第二十五式外膀手二
图解:承上式。将对膀之左拳移至胸前,再一沉静;随将原胸前之右掌往右展开,同时左拳向左方划出,合口发“唔”一声(图1)。
要旨:右掌左拳同时展开,目视左拳。
实战:此势亦主练桥手功夫,不言技击拆义。
其由前势之外膀合桥变为外膀展桥,名外膀手二。
注释:洪拳十二桥手中之刚桥,固无一定之势;但凡两手展开,沉劲逼力,桥手刚硬者,皆以名之。如此式即是。
第二十六式柔桥内膀
图解:承上式。右子午马不变,将外膀手之左拳右掌收回胸前,同时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以气带手回合。随后再转左弓右箭子午马,合口鼻发“唔、唔、唔”三声,同时将左拳右掌徐徐推出(图2)。
要旨:先收拳掌,再转马徐徐推出。
实战:此势由外膀手化内膀柔桥,主旨仍在修炼内功。
大凡柔桥,出手必缓,以逼生内力为要。此式一抽腕指,内功顿生。
内功厚则技击自强。
注释:洪家刚桥之出,宜雄猛沉稳;而柔桥之出,则宜缓慢,务必沉逼内力而发。
第二十七式内膀之二
图解:承上式。从柔桥内膀手中,转右势子午马,将原拳掌向内一反,两争往外飞出顶去,同时口发“嘀”一声(图3)。
要旨:拳掌内反接两争飞顶要猛。
实战:此势专练飞争侧击。实战中,若敌从我两侧来攻,我即可以此飞争撞地。
注释:洪拳以外膀手为长桥,以内膀手为短桥。合外内膀手之势,则远近并济。
长桥以拳掌打人,短桥则以争膊撞人。其势虽异,其劲同刚。
第二十八式订桥
图解:承上式。马转左弓右箭步,同时左拳向上一抽,右掌向下一按,口出“的”一声(图4);紧接着再口发“嗬”一声,原势不变。
此名订桥。
要旨:抽拳按掌,左弓右箭,“嗬”声吐气。
实战:此势练转马与上下变桥,其旨亦在练内功逼力。
注释:据前辈洪拳名家所言,此订桥又叫“钉桥”。谓抽拳一提,打人如入钉故。与凤眼拳之长手钉人不同。

第三十式遮头
图解:承上式。左脚前开并扭身右转,成右子午马势;同时左拳顺势抛出,右手变全掌,在转马时向上一抽,盖住头顶,口喝一声“”(图5)。
要旨:左拳抛出,右掌遮顶,“”一声,目视左拳。
实战:此势左攻右守,义在护头。但在此其旨仍在练拳、掌、争、膀、马之势与力。
注释:此势左抛拳,右遮顶,乃洪拳之上路膀手攻防法。
大凡初练此势,学者一般皆不能领悟“”二音之妙,而时有忽略。须知此二音最为紧要,为逼生内力之法。纵览铁线拳功法,无不以声助气,以气催气。可见声音之发,为洪拳大要。学者当谨记之。
第三十一式托掌
图解:承上式。扭身左转,成高桩四平八分马(又叫“立四平”);随之将左拳收至腰中盆骨,右掌抛争向上一托,口出“系”一声(图6)。
要旨:马成立四平,右掌托起在耳下肩膊之间。
实战:此式练高势单臂抛争托掌。用于实战,则可打近身之敌。
注释:洪拳抛争手有双抛争与单抛争之别;此势是单抛争,要留意于高马逼力,腰要插稳,两脚务求生根。
第三十二式定金桥
图解:承上式。左拳在腰不动;右掌从肩上收至腋下,变四指撑天势,随着口中发出“嗬”声长响,徐徐推出(图7)。
要旨:逼力于右掌四指;沉争落膀,“嗬”声长呼吐气。
实战:此势旨在在练撑天指之内功。
注释:相传此法为福建少林寺觉因和尚所创。修习日久,则内气外发,出掌如放电。人若触之,手脚立痹。
第三十三式侧身寸桥
图解:承上式。拉开右脚并转身左扭,成左弓右箭子午势;此时右脚尖微向内弯,左拳在腰不变。接着右掌向上一托,再一下沉成直桥手标出,同时口喝一声“吃”(图8)。
要旨:转身成左子午马;右臂侧身标出时,大喝一声“吃”,出声沉雄。
实战:此侧身寸桥之势,乃练单臂标指之功,专击敌之腰胁软骨。洪家称之为剑手或剑臂手。
注释:此寸桥剑臂,力随喝出,声势震人,劲力雄猛,充分体现出洪拳之固有特色。
以往练桥手,常以臂带铁环为法:两臂各带十至十六个铁环,一练则当当声响,十分有趣。今此法渐已失传,殊为可惜。
第三十四式制桥
图解:承上式。扭身转右拖左脚,成立势四平八分马;左拳在腰不变,右掌收回提至耳边,再徐徐下运至脐一揸成拳,同时口喝一声:“揸”(图9)。
此名单制桥。
要旨:收左脚转高四平马;右掌制手成拳。
实战:此势为下截手法,乃洪拳十二桥手之一。实战中敌若一拳打我中部,我即可以此势制之。
注释:在洪拳中,制桥分双制桥与单制桥两种。前第十九式是双制桥,此则为单制桥。凡下截手法,通称制桥。
第三十五式分金桥
图解:承上式。将左右两手抽上胸前,交加成中金剪手;接着合口发“唔”一声,双拳一逼向左右两旁斜劈而出(图10)。
要旨:先口出“唔”声,再逼力发拳分劈左右,然后“嗬”声吐气三次。高桩四平马不变。
实战:此势由制桥变十字手,从十字手变分金拳,旨在练拳势之变化,并不拘于具体拆招。
注释:铁线拳古谱将第二十二至第三十五式作为一段,分左右两边演练。即先从右扇面子午马练起,至第三十五式止;然后左右转换,从左扇面子午马练起,至第四十九式止。请看以下图示。
第三十六式扇面子午(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脚前开一步,左转身成左子午马,同时双拳从背后抽至胸前交加一截,成中金剪十字手;随之合口闭气,鼻发“唔”一声(图11)。
要旨:与第二十二式相同。
实战:此势用于拦截左方来拳,又名左金剪。
注释:从此式开始,为左势拳马之练习。
第三十式七开弓射雕(左势)
图解:承上式。口发“”一声长响,两拳随声一劈拉开,左右与肩平;身略倾斜,目视右拳,马成子午(图12)。
要旨:与第二十三式相同。
实战:参见第二十三式。
注释:略。
第三十八式外膀手(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拳不变,左拳变一指掌;然后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左手一指掌随声悠然转向胸前,掌心向外(图13)。
要旨:左掌转至胸前后,目视右拳。
实战:参见第二十四式。
注释:略。
第三十九式外膀手二(左势)
图解:承上式。将对膀之右拳移至胸前,再一沉争;随将原胸前左掌往左展开,右拳同时向右划出,合口发“唔”一声(图14)。
要旨:左掌右拳同时展开,目视右拳。
实战:参见第二十五式。
注释:略。
第四十式柔桥内膀(左势)
图解:承上式。左子午马不变,将外膀手之左掌右拳收回胸前,同时合口用鼻连发“唔、唔、唔”三声,以气带手回合。随后再转右弓左箭子午马,合口鼻发“唔、唔、唔”三声,同时将左掌右拳徐徐推出(图15)。
要旨:参见第二十六式。
实战:与第二十六式同。
注释:略。
第四十一式内膀之二(左势)
图解:承上式。从柔桥内膀手中,转回左子午马势,随之拳常向内一反,两争往外飞顶出去,同时口发“嘀”一声(图16)。
要旨:参见第二十七式。
实战:与第二十七式同。
注释:略。
第四十二式订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马转右弓左箭子午势,同时右拳向上一抽,左掌向下一按,口出“的”一声(图17);接着再口发“嗬”一声,原势不变。
要旨:参见第二十八式。
实战:与第二十八式同。
注释:略。
第四十三式柔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扭身向左转正面,成二字拑阳马;同时将原按下之左指掌抽上至胸,合口鼻发“唔”一声,将右拳左掌徐徐向前推出(图18)。
要旨:以声催力,徐出右拳左掌。
实战:参见第二十九式。
注释:略。
第四十四式遮头(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脚前开并扭身左转,成左子午马势;同时右拳顺势抛出,左手变全掌,在转马时向上一抽,盖住头顶;口喝一声“”(图19)。
要旨:右拳抛出,左掌遮头,“”一声,目视右拳。
实战:此势右攻左守,旨在护头;但在此为主练拳、掌、争、膀、马之势与力。
注释:参见第三十式。
第四十五式托掌(左势)
图解:承上式。扭身右转,成高桩四平八分马;随之将右拳收至腰中盆骨,左掌抛争一托,口出“咝”一声(图20)。
要旨:马成立四平,左掌托起在耳下肩膊之间。
实战:参见第三十一式。
注释:略。
第四十六式定金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右拳在腰不动;左掌从肩上收至腋下,变四指撑天势,随着口中发出“嗬”声长响,徐徐推出(图21)。
要旨:逼力于左掌四指,沉争落膀,“嗬”声长呼吐气。
实战:参见第三十二式。
注释:略。
第四十七式侧身寸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拉开左脚并转身右扭,成右弓左箭子午势;此时左脚尖微向内弯,右拳在腰不变。接着左掌向上一托再下一沉,成直桥手标出,同时口喝一声“吃”(图22)。
要旨:转身成右子午马;左手标出时,大喝一声“吃”,出声沉雄。
实战:参见第三十三式。
注释:略。
第四十八式制桥(左势)
图解:承上式。扭身转左拖右脚,成立势四平八分马;右拳在腰不变,左掌随之收回提至耳边,再徐徐下运至脐前一揸成拳,同时口喝一声“揸”(图23)。
要旨:高四平马;左掌制手成拳。
实战:参见第三十四式。
注释:略。
第四十九式分金桥
图解:承上式。将左右两手抽上胸前,交加成金剪手;接着合口发“唔”一声,双拳一逼向左右两旁斜劈而出(图24)。
要旨:参见第三十五式。
实战:与第三十五式同。
注释:左势拳马练习至此式止。此段共十几式,为铁线拳之重点,故不嫌重复,分左右两势演练,旨在使习者扎下坚实之桥马功夫基础。
第五十式扇面十字手
图解:承上式。右脚踏上一步,左脚随之跟上,并扭身左转成左子午马势;然后鼻“唔”一声,双手抽上至颈前,成十字中金剪手(图25)。
要旨:鼻“唔”一声发力,抽手成金剪势。
实战:此势寓守于攻。当我成分金桥势时,中门大开,若敌趁虚一拳打入,我即可上马出此十字手,剪闸其腕臂。
注释:此逼马金剪十字手,乃洪拳大技;一旦中人,非伤即残。故用时不可不慎也。
第五十一式双遮手
图解:承上式。转身向后,变左面子午马为右面子午马,同时左右两拳一沉化掌,随即分别由左右环上头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并鼻发“唔”一声(图26)。
此名双遮手,双名天灵盖阴掌手。
要旨:阴掌遮头,力贯指端。
实战:此势旨在修炼阴掌之内功。
注释:此阴掌双遮手,专练架桥护顶,乃洪拳护身大手法之一。
第五十二式白虎献掌
图解:承上式。子午马不变,两手沿左右环运而下至胸胁间;然后口发一声“”,两掌同时往上一托,成虎爪势(图27)。
要旨:托掌要短促有力,并屈指成虎爪。
实战:此势为由上转下之托打掌法,又名兜托。用于兜击下颏。
注释:此白虎献掌,上托时要注神于十指虎爪。
洪拳之托掌,内藏爪势;实战中两掌一兜敌之下颏,立出虎爪划下,堪称犀利无比。
第五十三式猛虎爬沙
图解:承上式。子午马不变;两手虎爪随口中长啸一声“哗”,逼力徐徐抓下,再向后捞起(图28)。
要旨:“哗”声长出,虎爪徐下向后捞起。
实战:此势既可以爪抓人,又可变擒拿法。凡虎爪,皆有此用。
注释:虎爪一势,与豹爪、鹰爪、螳螂爪、狮爪、龙爪、鹤爪等其它爪势,形异而义同,均为铁钩铁指,以抓人面首为主。
但此势虎爪,不作猛抓之用,乃徐徐而出,其旨仍在练内力,以期达到爪如铁钩之境。
昔时虎爪练法,初以一石凿五孔,将五指插入孔中提起,反复多次。力达指端后,则练抓砂石之包;最后练抓竹筒,至一揸即爆,便告功成。
第五十四式定金桥
图解:承上式。两足移正,身左转,成立势四平八分马;接着将后捞虎爪变掌一抽提至耳下肩上,再一沉至腋下,徐徐向前推出(图29)。同时开口吐气,发出“嗬”声。
要旨:马转高四平,掌为四指撑天势。
实战:此势为推击手法。但在此仍以练掌指内功为主旨。
注释:洪拳定金桥,分单臂金桥与双臂金桥两种。单臂金桥为一拳藏腰,一掌推出,如第三十二势。此势则为双臂定金桥。
第五十五式虎啸龙吟
图解:承上式。将高四平马一坐转为低桩四平马;同时两肘飞出,双掌收于肩上,掌心朝天;然后连臂左右摇摆几次,并开口合齿,发“耶、耶、耶”三声(图55)。
要旨:口发“耶”声,手臂摇荡。
实战:此势旨在练贯内力于肘臂之间,不以技击开论。
注释:练此势时,在双臂摇摆几下之后,即可感到臂力猛增。相传洪家功夫,可从一斤力练出九斤力来;故练习洪拳者,向重内功,而技击则在其次。因洪拳之威力,全在于将内劲贯注于一招一式之中。
第五十六式
图解:承上式。从低桩四平马中,振身而起,成立势四平马;随将肩上两掌,沉下一拍,再向前一标,口喝一声“吃”(图56)。
要旨:标掌时口喝一声“吃”,以声催劲。
实战:此寸掌剑手,击人中路,势猛难挡。但在此则以强壮筋骨为主,仍取内功之义。
注释:寸桥乃洪拳十二桥手之一,有左右寸桥(第六式)、侧身寸桥(即单寸桥,见第三十三式)、与此双寸桥三势。习者当留意其与标串掌之区别。
第五十七式制桥
图解:承上式。四平八分马不动,将双寸掌反掌一沉再运至两耳下,随后三节握拳,徐徐将两拳向前斜压而出;同时闭口,以鼻将气呼尽,口出一声“喳”(图57)。
要旨:逼力于两手桥臂,口出“喳”声。
实战:此势又名责桥手,专制直拳。
注释:此势形与第十九式相同,而运气之法有别。前者口发“”声,而此势口出“喳”声;并要用鼻将气呼尽。习者当细辨之。
第五十八式分金拳
图解:承上式。四平八分马不变,先将双拳一变为十字交加金剪手(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置于胸前;然后养息片刻,再合口闭气,鼻出“唔”一声,迅速将两拳分别向左右劈去,目视前方(图58)。
要旨:蓄气贯力于两臂间。
实战:此分劈拳势,臂坚如锏,力猛势雄,可击两侧来敌。
注释:分金拳属洪拳硬桥硬打手法;其势足可以一当十。惟须内功到家,能
于发出前逼力使桥臂如铁。
第五十九式二虎潜踪
图解:承上式。四平八分马不变;开口吐气发“嗬”声三次,将原分金拳之两臂随声分三次后收(图59)。
要旨:二拳归后,手不帖腰。
实战:此势拳藏腰后,为蓄力换势之准备,攻防均可。
注释:凡二虎潜踪,皆藏拳腰后。然前第二十一式为两拳贴而藏,此势则拳归后不贴腰,其力在臂弯与双拳之中。
第六十式麒麟步
图解:承上式。左足前踏一步,与右足斜交,接着转身左扭,将两拳由后向前提起至齐口处,交臂成金剪手,同时鼻发“唔”声。然后右足踏上一步,交置于左足前,接着转身右扭,从左扇面变成右扇面;最后将身摆正,成十字手四平马势(图60)。
此势因左右脚各踏一步并扭身,故名麒麟步。
要旨:左右脚互交踏步要稳;十字手右手在外,左手在内。
实战:此势旨在练左右脚前跨逼马,不作技击论。
注释:麒麟步为洪拳有名步法,亦称十字手扇身走马法;即踏一步,转一势。练习时,可以不断地如法走转,久则马步落地生根。
第六十一式夹木槌
图解:承上式。左脚踏进一步,上身带十字手一扭,转成左弓右箭子午马;接着右拳顺势向下一压(拳心向上),左拳曲肘望下冚,口发“唔”一声(图61)。
此名夹木槌
要旨:两拳成夹击之势,口发“唔”声。
实战:此势为洪拳脱手连攻法之一。当我十字手被压时,邓可以此手解脱并还击。
注释:夹木槌乃洪拳著名五行拳之一,属木火土金水五拳中之木拳。另四拳为火箭槌、土撞槌(又叫土抛拳)、水浪槌和分金槌。
第六十二式提壹敬酒
图解:承上式。转身由左子午马变右子午马。转马时带拳一扭,随即将右拳一抽,向内提至耳边;左拳则顺势一扭打落,并口喝一声“嗬”(如图62)。
要旨:右手提拳冲上;“嗬”声喝出,气沉力稳。
实战:此势左冚其拳,右撞其颚。
注释:此提壹敬酒,实名提桥,乃洪拳十二桥手之一;专以提手撞人,亦属其常用之绝命手法。
第六十三式横割手
图解:承上式。右子午马不动;将提起右拳变为鹰势虎爪(白虎爪),向下一划,再横斜割下;左拳顺势向上一冲,同时鼻“唔”一声,目视左拳(图63)。
要旨:右掌成白虎爪割下,鼻出“唔”声助力。
实战:此势为下截手法。当我成提壶势时,若敌一拳打我中腹,我即可一变白虎爪割其来拳,而出左拳一冲,打其面部。
注释:横割手属刚桥一类;以气逼力割下,刚硬无比。惟练习时动作要缓,手势要开,有拖带之力。实战中,此势可变牛角槌抄击敌首。
第六十四式内膀手
图解:承上式。右子午马不变,左手沉肘前臂竖起,曲拳向内;右手则成一指掌势。然后鼻出“唔、唔、唔”三声,右手指掌随声内收(图64)。
要旨:两臂渐向内收,注力其向。
实战:此势旨在练内膀肘势。其右肘名横肘,左肘名沉肘。
注释:肘法乃洪拳大技,共有六种;分别为横肘、直肘、沉肘、后肘、高肘和低肘。
内膀手一般往里收,而外膀手则向外展。
第六十五式内膀柔桥
图解:承上式。身向左转、变子午马为立势四平八分马;接着左拳右掌向左一运至腋下,同时闭口出“唔”一声,拳掌徐徐向前推出(图65)。
要旨:合口发声,以声带桥柔推而出。
实战:此势由内膀变柔桥,旨在修炼手桥内功。
注释:练此式时,须知要领。左拳应内曲抽入,以此引力于臂;手则成一指常撑起,注力于指端;然后两手柔缓推出,切不可急。
凡练十二桥手,须先将其名参透,练时方能不悖其义。如刚桥名刚,则其出必猛;而柔桥顾名思义,其势当徐缓柔出。
第六十六式内膀柔桥
图解:承上式。从正四平八分马一转而为左子午马,同时将左拳右掌收回腋下,然后合口发“唔”一声,以气催力,拳掌柔缓向前推出(图66)。
要旨:马转子午势。余与上式相同。
实战:换马转势,义无差别。
注释:此势名子午马柔桥手,催力比上式略大。俗以为洪拳讲硬桥硬功,所用便是蛮力;殊不知洪拳之硬桥硬马,皆由内功而成。其劲力无不由内及外,以柔生刚。可见此柔桥手,功用甚大。

第六十七式遮顶
图解:承上式。扭身右转成右子午马势;同时右手合指一运(掌心向下),上头遮顶,左手成拳向上顶出,口发“”一声(图67)。
要旨:偏身成右子午马,右遮头;口出“”一声时,逼气于胸。
实战:此势旨在练上势桥马。其提手蓄力,贯气入胸,则主练宗气。
拆义可参看第三十式。
注释:经云:有气有力,以气生力。此势提手蓄力,从下丹田引气入胸,名曰贯宗气。宗气一足,内功逼生。
第六十八式托掌
图解:承上式。左扭身变立正四平八分马;左手收拳藏腰,右掌环运而下复向前上方一兜,成托掌势;口喝一声“吃”(图68)。
要旨:身成正四平马;左拳收腰,右掌猛向上托,抛肘时喝声助力。
实战:此势旨在练托掌抛肘。实战中,用此势可同时击人胸颈。
注释:此托掌手,其实是直肘手法;又称抛肘、顶肘、撞肘。其义不在于掌而在于肘。
第六十九式虎啸龙吟
图解:承上式。正四平马与右手托掌势不变,将藏腰左手曲拳伸出,接着开口发三声“”音,右肩膊与托掌随声摇摆几次(图69)。
要旨:在“”声中摇动肩掌。
实战:此势旨在借肩摆之势,练肩膀之力;仍不从技击开论。
注释:据前辈洪拳名家何华先生言,洪拳六大肘法,其力猛与不猛,功夫全在此虎啸龙吟一势。若久练得法,可使人肩背肌肉雄厚,渐生千斤之力。
第七十式寸桥
图解:承上式。左脚踏前一步,随即左扭身成左子午马;接着身略左斜,两脚尖微向内弯,收左拳至腰,然后口出“”一声,右手合成指掌往右侧直标而出(图70)。
要旨:左身子午马,两脚尖微向内弯;右指掌随“”声标出。
实战:此寸桥与第三十三式侧身寸桥相同,亦可插人如剑。但在此不从技击开论,而主蓄力于右手,以练标劲。
注释:洪拳寸桥手有单双之分。双寸桥从正面而出,单寸桥则侧身而出。
第七十一式制桥
图解:承上式。身向右转,收子午马成四平八分马;左拳在腰不动,右掌圈向一运,随分三节握拳,再提上肩膊,徐徐运力向下冚压,口出“”一声(图71)。
要旨:马变四平;右手变拳冚落,力要沉稳。“”一声助劲,应有势不可让之气概。
实战:此制桥旨在练冚压功夫,手法属横桥一类。实战中用以截消直拳。
注释:制桥之名,取自压制之义。不论敌是以火箭槌还是以水浪抛槌等直拳打来,我皆可以此截之、压之、逼之,遏止其进攻。
第七十二式分金槌
图解:承上式。立四平马不变,将左右两拳抽上胸中,成十字交加金剪手,然后逼力向内,合口闭齿,发出“唔”一声,双拳同时向左右挂劈而出(图72)。
要旨:先成金剪手,再双拳分开劈出。身形犹如金字。
实战:凡分金槌一势,皆从十字金剪手变化而来(所谓“分金”,即金剪分开劈出之义)。金剪为截,分金为劈,一守一攻,硬桥逼打,皆属洪拳中之强打手法。
注释:此势乃洪拳之中路劈挂手。据前辈洪拳名家邱全先生言,分金槌内实藏一金字肘,即双肘后撞之肘法;可在被人夹抱时使用。又言十字金剪手可变锁喉叉手,直可取人性命。
第七十三式十字手
图解:承上式。右脚先踏前一步,接着左脚再踏前一步,变马势为二字拑阳马;然后合口闭齿“唔”一声,立即将原分金槌之左右两拳一抽,成十字交加手,架在胸喉之前(图73)。
要旨:马变二字拑阳,手成十字金剪。
实战:当我势如上式时,若敌一拳朝我胸喉打来,我即可以此手拦截;再变叉手立锁其喉。
若敌击我头顶,则应以遮天手挡之。
注释:十字手变锁喉手之法,一出即系人命;故历代秘而不传,惧其滥用也。
第七十四式遮天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十字双拳化掌向上一托;同时口吐浊气,开口发“嗬”一声(图74)。

要旨:两手逼力化掌遮头,掌心朝上;右腕内勾,左腕外压。
实战:此势用于截桥护顶。若敌一拳劈头而来(所谓“二郎开山”),我即可取此势遮挡,护住头部。
注释:此遮天一势,乃洪拳金三剪中之上金剪,专护头部。洪拳于攻防之中,十分注意护头;其法有单遮头(第三十式),双遮头与此十字手遮头,习者当熟悉之。
第七十五式飞鸿翼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原遮天双掌在口出“吃”一声同时,从上分左右一割而下,落至盆骨上(图75)。
要旨:双掌割下后掌心向下,掌根贴骨,指成虎爪,形如鸟翼。
实战:当我遮头时,若敌来拳打我胸腋两侧“空门”,我即以此势割下护肋,连消带打。掌变虎爪,为此式制敌之要。
注释:此飞鸿翼,变化有二:一可变直臂向左右爪下;二可变垂胸爪下。前者须两肘挟腋微后而下;后者则两肘一顶,贴胸前落下。
第七十六式韦驮献杖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将盆骨边双掌在口出“”一声之同时,沿胸向上一托,至肩膊前(图76)。
要旨:“”一声双掌托起如献杖,掌心朝天,形似槌桥。
实战:此势为护中手法。当我飞鸿翼时,若敌一拳中入,我出此势,即可逼开其拳。
但在此则以练运手逼桥之内为主。
注释:洪手于修炼上托下割、内运外运方面,可谓不厌其烦。此诚有深义在也。纵观中国拳术,万千招式,不外乎于一横一竖一圈一点一交加。可见万法同宗,万源同源。习此铁线拳,亦可由一而致全矣。
第七十七式双遮头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将肩前两掌,往两肋旁一沉,然后顺热一提运至左右头角,成双掌遮头势(掌心向下);同时口出“”一声(图77)。
要旨:双掌对角遮头,掌尖相向;“”一声要响。
实战:此势不从技击开论,旨在练高冚手,扩肩开胸。此时气在胸肋,再由胸肋贯于指端。
注释:昔日广州西关洪拳名家黄三,擅长此遮头手,号称“鬼手”;与另一洪拳高手“鬼脚”谭三齐名。其人矮细,临敌时常从遮头入势,再立变下爪取裆,手法神出鬼没。由是出奇制胜,自成一绝。
据黄三云,凡矮人练拳,必要精遮头势。只有守稳头部,方能放马攻入。
第七十八式迫桥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动;口喝一声“”,双肘向下一沉,双掌变阳掌(掌心朝天)虎爪向胸前托起(图78)。
要旨:“”一声沉肘竖桥托掌曲爪,一气呵成。要在逼肘挟腋。
实战:此在练沉肘逼腋之功,不作技击论。
注释:挟手为洪拳一大特点;其挟肘挟腋,一向并重。此势迫桥,乃挟腋手。实战中,若人被此手挟住,再遭我前臂一压,则双臂多断,再不能举。学者切莫不看也。
第七十九式定金桥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双托掌从胸前提至左右两耳旁,然后两肘往后一顶顺势带掌下至腋间;接着口发“嗬’一声长响,两掌变四指撑天推出(图79)。
要旨:双掌推出时指掌顶力撑起;“嗬”声长出,自然催劲。
实战:此势旨在练习将内力逼上掌指间推出。久之可见指掌发红发势,则其功验。拆义参见第十六式。
注释:相传练此定金桥,除带铁环外,尚有推墙压树之法。练时徐徐将力压向墙壁或树身,久而能成洪家有名之推山掌。
第八十式双寸桥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将四指撑天掌收回肩前,略一沉肘,合并四指;接着口发“”一声,两掌向前直插标出(图80)。
要旨:十指并拢标出;“”声短而有力。
实战:此势标出如剑,主击人前胸。
注释:相传修炼此势,不仅要内功运气,尚须外习硬功。其法一日三次,先以指尖插沙,继而插山泥碎石;至一插可入牛皮,方告成功。
第八十一式十字手
图解:承上式。二字拑阳马不变;原标指两掌分三节握拳,疾抽回胸前,成十字手势,同时口出“唔”一声(图81)。
要旨:十字手右拳在外,左拳在内;右勾左压。
实战:此势内收一闸,由长桥变短桥,化攻势为守势。
注释:此十字手为洪拳有名之内截手法,一旦截人,手臂立断。
第八十二式分金拳
图解:承上式。开步插腰下坐,变拑阳马为四平八分马;同时口出一声“唔”,胸前十字手一分,两拳向左右迅猛劈出(图82)。
要旨:转坐四平大马;“唔”一声要响,两拳劈挂而落。
实战:此势坐马劈拳,力雄千钧,出拳犹如锤击。中人头首则颅爆,中人胸腹则五脏俱裂。堪称可畏。
注释:此分金拳,大劈大挂,俗称金瓜锤,又名金挂槌,功力足者,可以裂石。
第八十三式二虎潜踪
图解:承上式。分三步将四平大马收成二字拑阳马;同时分金棹双拳亦分三次随马同步回收至腰后;口出“嗬”声,喷出浊气(图83)。
要旨:收马藏拳;配合马步发出“嗬”声。
实战:此势旨在吐故纳新,将练功时体内产生之废气排出,而纳回清气;兼练马桥架步。
注释:此势为铁桥三练功秘法,世罕知之。凡练铁线拳,不可不知呼吸吐纳之法。呼吸绝不可乱。呼吸一乱,不打自伤。学者当慎而又慎。
此外,二虎潜踪之势有二,又宜辨别。一为立势,如第二式。其旨在注力于臂,为变势之准备。其二即此势,又叫拑阳势二虎藏踪,外练马桥架步,内则行呼吸吐纳功夫。
第八十四式收式
图解:承上式。藏腰两手变左掌右拳,由两侧出举至与鼻端相平处;同时左脚前出轻吊,右膝微曲(图84)。最后扭手收拳落至腰间盆骨,垂手收势。
要旨:右膝曲,左脚吊,掌拳出如日月二字。
实战:此收势如敬礼,要淡定自如,不可匆促。
注释:此势义与开礼同。唯显示复明之志始终不渝。
搬扣步妙力无边,手牵羊以顺为先。他捋回扑面一掌,顺手力我再抓肩。
我摘果他人难躲,搬得他仰面朝天。
双捋掌左右能换,再进步叶底偷桃。进一步单掌托肘,蛇吐信人实难逃。
搬手抓见势打势,一见手招里套招。
八卦掌用法歌诀
掌分八势转为根,左旋右转要缩身。二人相战腕中求,动手取胜步法分。
八卦奥妙要学真,走穿拧翻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旋转变化到彼身。
八卦八形阴阳生,六十四掌藏真情。练至筋骨通灵处,周身贯气纵横行。
先天之气要练习,刚柔相并细推寻。八卦掌法留意记,不怕猛汉力千斤。
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根。升降开合练内功,丹田有宝妙无穷。
哼哈意合吞吐妙,霹雳一声使人惊。乾坤艮巽分四隅,坎离震兑八卦成。
练功须明三步妙,上下二气不离中。八卦掌法贵三盘,三盘三节各分三。
三盘功夫全在腿,趟泥步法意存丹。上下三丹水火济,掌中力从涌泉行。
练艺精心求其妙,证悟斯道得长生。
八卦掌技击歌诀
应敌一伸手,气沉丹田后。呼吸要自然,矫健如龙游。走则劲在足,换式要出手。
前掌虚作佯,后手肘下守。正人先正己,转身步先扣。讲则进前步,退则先退后。
欲动我先静,欲曲先伸手。人疾我先往,人来我便走。动步窥左右,不忘顾前后。
眼明观六路,眼到意即走。意有而气走,气至力到手。使梢先使根,劲在脚上走。
掌随步法翻,步按掌法变。脚练十年功,掌取强中手。
程氏歌诀总 诀
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
走如风,站如钉,扣摆转换步法清。腰为纛,气为旗,眼观六路手足先。
行如龙,坐如虎,动似江河静如山。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
抱六合,勿散乱,气遍身躯得自然。扣摆步,仔细盘,转换进退在腰间。
脚打七,手打三,手脚齐进莫迟缓。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顶膝。
高不扼,低不拦,迎风接进最为先。数语妙诀掌中要,不用纯功亦枉然。
锻炼要领
顺项提顶,溜臀收肛,松肩沉肘,实腹畅胸。
滚钻争裹,奇正相生,龙形猴相,虎坐鹰翻。
拧旋走转,蹬脚磨胫,曲腿趟泥,足心含空。
起平落扣,连环纵横,腰如轴立,手似轮行。
指分掌凹,摆肱平肩,桩如山岳,步似水中。
火上水下,水重火轻,意如令旗,又似点灯。
腹乃气根,气似云行,意动生慧,气行百孔。
展放收紧,动静圆撑,神气意力,合一集中。
基本桩式口诀
两手互捧如抱婴,含胸拔背似捆绳。抽身长手千斤坠,宛若猿猴摘果形。
由静而动周身运,气导血随龙虎奔。腰乃坐纛心为令,扣膝坐步不八丁。
定势半鱼步七星,气沉丹田神贯顶。两臀下垂提谷道,二目注视虎口中。
心虚腹实舌上卷,叩齿呼吸换液津。沉肩坠肘向内合,前手食指与眉平。
转掌要领歌诀
八卦转掌妙无边。行如推磨走当先。步法要稳圈要圆,上下与中分三盘。
三盘旋转气为宗,全身环节要放松。心情意静内子精,内外轴承法自灵。
先由有象求无象,大小小大是真空,转掌就是八卦阵,阴阳变化在其中。
软硬兼施明暗劲,刚柔相济是真功。手脚相随腰主动,全身一致整体形。
怀抱琵琶合前胸,前手外摆似拧绳。后手相随眼平视,上下两手合力撑。
紧背空胸头艮正,溜臀腰直胯要松。缩肾提肛丹田气,掩裆曲膝鸡步行。
起平落扣足含空,曲膝趟泥在水中。进退抽撤连环步,摆扣走转似旋风。
转掌式歌
前手一顶如泰山,心神安静意在前。前方万物手招架,真假虚实在里边。
二指够眼虎口圆,托掐用法在里边。眼瞧虎口在取物,易如反掌不费难。
五指一拧三角形,三角手法艺要通。抓掐扣捋任意用,拈身靠打不放松。
小指外张气能通,气通能使百脉从。百脉相从气力顺,功力日日能上升。
前臂一伸如半月,四十五度角相同。对外动招有实力,对内看招力无穷。
后手就在肘下沉,手沉肘下护胸身。护住胸肋进招式,进招变式不留痕。
前手一顶与眉齐,防压防托法为宜。他若托时沉肩肘,他若压时挑力生。
紧背肱背抱心肺,心里肺外保君臣。君稳臣顺心不乱,气血充实养精神。
空胸气顺泥丸宫,任督津液往下行。三翻九转含胸咽,丸宫之穴津液顷。
步如趟泥鹤步行,又如鸡踏往前行。脚足站稳趾着力,换招换式照法行。
稳如坐轿身不动,抽身换式稳如山。步法快慢全不显,如同太公垂鱼杆。
行如水中漂浮木,走步换招身自如。且忌上下起浮式,前后左右忌摇身。
后手抱力紧相随,手掩心区意前追。掩心护肋多变化,全凭肘下显奇艺。
舌顶上腭多一津,任督二脉津液生。津液满口吞咽下,此乃妙法津中精。
吞咽之法精气功,任督二脉顺法行。齿扣舌卷任督运,津坠气沉奔丸宫。
吐纳之法养性宫,养性养命双呈重。吐浊纳新运内脏,性命阴阳得平衡。
混浊二字要分清,清为静养浊为动。清内脏遂补精髓,浊运身法筋骨破。
三翻九转混沌一,功力不到法不宜。混沌三九轻开窍,万物生克变化济。
头顶百会三丹通,上神中气下为精。精气神法练通顺,力大去病能长生。
提肛收腹保元气,需公不放腹内藏。紧裆合胯护睾肾,此招此式细求寻。
坠肚气沉丹田中,前丹后命是桩功。气沉丹田千斤坠,攻敌防敌在其中。
心室意静气力生,练艺最要心内空。聚精会神意在前,招招势势不放松。
手心空法鹰爪力,五指弯曲用掌取。掌贯十指为筋俞,指甲筋俞是此理。
脚心空法九宫定,转走南北与西东。四面八方齐走遍,跟趾抓地中央空。
掌形圆法万物定,十指十玄鬼神惊。气吞坠丹吸引力,徒手搏鸟妙中藏。
眼目圆法混浊定,求远求近眼要明。远求逐观雌雄变,近求逐观是非清。
背形圆法成一体,手眼身法在一起。还有肩肘腕胯膝,头手足身永不离。
转掌歌
八卦转掌论阴阳,五行六合内中藏。七星八卦九宫定,两仪三才见柔刚。
混元一气培根本,四正四隅接八方。落步三盘摆扣步,发行四梢变转强。
前掌虚实牛舌样,后手埋伏肘下藏。进步有方退有法,变化后正是阴阳。
曲直横竖斜正面,翻转盘旋腰来张。内讲五行分四梢,外有五行眼法强。
内讲气述分三节,外有手法分阴阳。步法走转分九要,身法意气行细详。
柔身转换不空式,高低远近无限量。腰法要合行四梢,腿法要合定八方。
手法要合多变化,用法要合左右防。膀法要合阴阳变,身法要合扭转强。
胯法要合挨身使,膝法要合进身旁。步法要合进退快,闪转腾挪腰偏强。
头打去意随腰使,起落总须站中央。脚奔中门夺地位,掌行直穿上下忙。
掌打起落若招手,肘打去意占胸腔。背紧胸空缩谷道,肩打胯打并阴阳,
身法全凭盖世气,两手只在胸前藏。提托带领随身劲,搬扣劈进上下忙。
八式八母皆由转,以掌为母悟刀枪。八卦先从转掌起,精研其法乃得真。
头顶肩垂气行下,直到丹田出入匀。臂向要分三节用,身法要打四梢均。
走步圆圈分八字,眼随身手一团神。元气须在肛门提,猿臂熊膀龙虎身。
二人对手腕中求,动手制胜步法分。上下前后左右使,肩肘膝胯里外轮。
腿法出腿不见腿,八卦起首眼为根。前后左右三十六,横腿顺提又切真。
进退钩挂明暗腿,连环阴阳并转身。蹬踢蹁踩屈搓绊,习之纯熟功便深。
武术虽精数凭法,徒费心机枉劳神。学习武艺工夫到,得之艺业不压身。
艺如出众人勇敢,学问高强自超群。莫道求学有止境,不进则退要记真。
技击法诀
指前打后,指左打右。逢合必打,逢横必打。
逢直必斜,逢进必退,逢退必进,
走打不定势,艺中是真形。
出手不见手,踢腿不见腿。
出手如钢锉,回手如钩杆。
踢腿不如趟泥,走踢方为高。
脚打走去法,膝打不见形。
肚打上身法,胯打挨身法。
高来则挑穿,低来则搬扣。
手打三来脚打七,前脚走来后脚蹬。
动如雷鸣似闪电,脚踏中门不放松。
以静制动,以逸待劳。
你刚我柔,你柔我刚,刚柔相济,力求主动。
放开胆量即成功,犹疑不定必吃亏。
力大我走,力弱我进。
丹田一声喊,要使对手惊。
技击要领歌诀
出掌一伸手,气把丹田沉,呼吸要自然,矫健如龙游。
走则劲在足,换式腰是手,前掌虚作佯,后手肘下守。
正人先正已,转身先转步,进则前步进,退则后步退。
欲坳我先静,欲屈先伸手,人疾我先往,人来吾便走。
动步窥左右,不忘顾前后,眼明观六路,眼到意即有。
意有而气重,气至力在手,使梢先使根,劲在脚上走。
掌随步伐翻,步按掌动行。脚练十年功,掌取强中手。
战手歌诀
八卦连环分五行,相生相克变无穷,六合归一是根本,阴阳二字要分明。
乾出巽入离与坎,艮往坤来震兑同,八门后正直斜走,横冲直撞任纵横。
掌分九宫步下取,左右转身变化精,出手顺逆随身起,落步开合四梢行。
腿踢对面不见腿,掌击对手莫知情,翻转身形势无定,四门八腿变无穷。
远攻长拳近短打,五行步法显奇能,三十六招走为上,不招不架却使空。
打法须从身上起,手足齐到方为攻,身似强弓手比箭,消息全凭后足蹬。
起时无影落无形,去意好似卷地风,手起万莫使空回,腕落不要枉落空。
侧身两边防左右,高低相随巧妙生,往来横竖依身变,脚打七分手三成。
硬打硬进快招胜,柔者转化占上风,拳出三节要能手,没见形影万莫停。
转身活动势不定,左右横顺任意行,退若狸猫进似虎,脚打踩意不落空。
上步对面人不见,拳出掌去不见形,手脚起落人莫觉,犹如幻影去无踪。
二人比手无虚势,前进后退一寸争,掌打须知出入步,去如流水进如风。
窜纵跳跃无非步,闪展腾挪手法精,寸垫过快剪步稳,七尺打法要分明。
踏偏身探病在腿,前俯后仰亦是空,手脚齐到莫显形,若见形影不为能。
蛰龙未起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倾,内要提防外要稳,虚实见景便生情。
一手分为八手用,紧连不断是真功,千招不如一招妙,万招不如不落空。
两手变成多手用,用招多变方显能,谁人解开无极法,保证到处得成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