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另一个人格的妙招:中国瓷器之 明万历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 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21:35:16

中国瓷器之 明万历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 等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 明万历 高56厘米
长圆形,圆肩鼓腹,短颈撇口,砂底无釉;肩部写”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器腹莲瓣纹之间绘两条穿花五爪龙,青花发色蓝中偏灰。口小崩,窑缝。


黄地青花折枝瑞果纹盘 明正德 口径19·5厘米
¨正德年制"四宇二行楷书款,正德本朝。黄釉施于青花器之上,形成黄地青花,此品种创烧于明初宣德时期,至正德时方出现收口式盘,为官窑器的名贵品种。盘心绘花纹,内壁圈绘以莲花、桃、石榴及葡萄纹,青花典雅,黄釉娇艳,传世极少,不为多见。




青花斗彩花鸟纹高足杯
明成化 高8厘术
口外撇,深腹,高足。白釉莹润,胎质细腻。林外壁绘花乌纹饰,笔触纤细,绘画流畅,青花发色淡雅,为明成化时期的典型器。




青花一把莲纹大盘 明宣德 □径40·5厘米
敛□圆腹,圈足内细砂底,器形规整大方,胎质坚硬洁白,白釉肥润。盘分壁绘卷茧、缠枝莲与回纹,盘心绘一把莲纹,内壁绘缠枝花开,□沿饰海水纹。笔法流畅有力,青花发色典雅,为明宣德时期同类器中规格较大的品种,较为少见。




 




 



明代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藏了一只明永乐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撇口碗。这只碗釉质细腻莹润,图案设计精美,构思巧妙,我十分喜爱。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翻看了不少图录,从造型、胎体、胎质釉色、纹饰到款识等诸方面反复比对、斟酌,并向业内懂行人士请教、咨询,感觉像是一件真货,故聊以自慰。但仍不敢有所奢望。现将此碗特征叙述如下,以便共同探讨赏析:1.器型规整。从图录上看,是永乐时典型的撇口碗,且造型清秀、圆润、灵巧。2.釉质细腻莹润肥亮,釉色发青。3.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碗内底和外壁用小笔填绘纤细淡雅的釉里红海水纹,并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浓艳且有铁锈斑和晕散的五条青蓝色五爪龙。龙身较肥,龙发直披,其爪也较肥。五条青龙在红色的海水中矫健地舞动。既体现了“九五之尊”,更显得古朴、威猛、庄重。红与蓝,纤细与粗犷,形成强烈对比,相映成趣。此碗应为宫廷使用的官窑器。4.撇口碗口沿极薄,用手抚之,局部较尖无圆浑感。5.底釉呈波浪纹,器底聚釉处,水绿色特别明显。6.用放大镜观察,气泡大中小不同。7.足为高深外撇式圈足。足底露胎处为极白的细砂底,微露火石红。8.款识。“永乐年制”四字青花篆书款,还围了个单圈,环以葵花状的一圈火云或莲瓣纹两种图形。款字若隐若现。书写的篆字,笔道浑厚圆润,起落笔处呈尖头,折角处为圆角,字体结构严谨,刚劲挺拔。此碗亦有一点遗憾:其口沿有两小磕碰。

 




明宣德 宝石红僧帽壶
通盖高19.2公分/口径长16.1公分/口径宽11.2公分
底径7.6公分
壶口沿呈三阶渐高边,形似僧伽帽,故名。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棱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
僧帽壶形使见於元代,宣德宝石红僧帽壶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灯草边」白边,为宣德红釉普见现象。宝石红僧帽壶,深受清宫帝后所爱,清佚名画「胤祯妃行乐图」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宝石红僧帽壶。



明朝时期 甜白釉暗花三系罐
高9.4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4.3厘米
这是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的白瓷产品。“甜白釉”实是“白釉”,在“白釉”的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又在脱胎、半脱胎的洁白胎体上施纯净的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就能使“白釉”更加诱人,被称之为“甜白釉”。明代的“甜白釉”受到后代的极高评价,被称为“甜白”、“堆蜡美玉”、“纯净无杂”、“透亮明快”等等。

明朝时期 素三彩菊花耳瓶
高36.3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11.5厘米
素三彩是明代新出现的瓷釉新品种,它以黄、绿、紫三种釉色为主,不用红色,在白瓷胎体上直接加彩或刻绘,然后罩一层“雪白”,再次入炉经低温烧制而成。其中以三色中某一色为地,则被称为某色地三彩,如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素三彩成器后明净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