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酊能杀死阴虱吗:经方合集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13:53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胃炎

白某某,女,38岁,家住塘洲镇棚下村,200994日诊:电子胃镜示:胃角、胃窦见少量粘液附着,粘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幽门十二指肠粘膜充血水肿。胆囊壁毛糙。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脉弦缓偏滑,舌淡苔薄黄腻水滑,诉:头昏重,口腻乏味,咽喉微不适,胃脘微胀,偶有心悸,大小便如常。

半夏30g,厚朴15g,苏叶10g,茯苓60g,甘草10g,生姜30g,党参15g,白术15g,扁豆15g,七剂日二次。

辨证思路:两方组成皆有厚朴、生姜、半夏,意在化痰饮、行滞气,但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有人参甘草,甘缓益中,方药主治偏重于中焦胃脘。半夏厚朴汤加茯苓、苏叶,加重化痰行滞,方药主治偏重于上焦咽喉食道。该患者胃脘胀,又有咽喉不适,病位定于中上焦,所谓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所以胃病患者多见咽喉不适症状,而检查又有充血水肿,所谓血不利则为水,此充血水肿乃是痰饮的微观表现。凡物理检查有充血水肿的病理特征,在舌可见到舌苔湿润水滑、苔腻的舌象,在脉可见到右寸微浮,右关弦的脉象。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风疹

肖某,男,47岁,中学校长,2009810日初诊。全身皮肤风团而痒,瘙痒难忍,已一周,色浅红。脉右沉细数,左寸关沉细、尺细数。舌淡暗,苔薄白。予:

麻黄10g,连翘15g,赤小豆30g,防风15g,防己15g,地肤子15g,白芷10g,荆芥10g,土茯苓30g,蝉蜕6g,石膏30g,甘草10g,板兰根15g,五剂,日三服。

服药第三天,患者来电诉病已痊愈。



胡某,女,462009826日。诉全身皮肤瘙痒已四五天,诊见散在性大小不等红斑,脉细微弦数。予:

银花10g,土茯苓15g,玄参15g,生地15g,白芷10g,威灵仙10g,花粉10g,甘草10g,防风10g,丹皮15g,荆芥10g,三剂。

二诊:2008827日。诉上方无明显效果,皮肤瘙痒,红斑不退。因汗出甚洗凉水澡后,皮肤瘙痒,虽然天气熬热,但汗出少,四肢麻木,吹空调和风扇瘙痒红斑加重。 脉沉细数,略弦。舌淡,苔黄。予:

当归10g,桂枝15g,白芍12g,细辛10g,通草10g,甘草10g,生姜30g,大枣30g,麻黄10g,连翘15g,赤小豆30g,苦参20g,石膏20g,大青叶20g,三剂。

辨证思路:两例均为荨麻疹导致的皮肤瘙痒证,主方均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味,原主治阳明湿热发黄之症,应用本方的辨证要领在于辨识郁热在里

案一患者素来嗜酒,酒酿湿毒所致,脉右沉细数,系湿毒内蕴,肺气宣发不畅,左寸关沉细、尺细数,系气机疏泄不利,瘀热在里,故治以疏风清热、解表化湿,取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消风散的化裁。

案二患者初诊无效,误在问诊不详,虚实辨别不明。脉细微弦数,系气虚在里,营卫不谐。二诊据脉象勘误,加上问诊详细,了解病人素有怕冷怕风感,遇风寒则发作更甚,故断为瘀热在里,阳郁湿阻,脉象沉细数、微弦,乃虚阳上浮在表的假象,故治以温经通阳,疏风解表。取方当归四逆汤合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大青叶凉血消斑。

4、应用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医案三则

案一:2009826日下午五点半,邻居龙老太太来诊,体温38.9(腋温),诉头痛,咳嗽,脉现浮数有力,舌红。辨为风温发热。拟黄煌老师经方论坛发表的退烧经验方:

柴胡40g,黄芩20g,连翘30g,甘草10g,芦根10g,银花20g,一剂,嘱多煎水,频服。

晚上八点复诊:体温38.3(腋温),诉已服药三次,微有汗出。

次日一早再诊,患者体温37.5(腋温),诉头痛、咳嗽明显减轻,痰少,脉浮数,舌红。继用上方加杏仁、青蒿。

柴胡40g,黄芩20g,连翘30g,甘草10g,芦根30g,银花20g,杏仁15g,青蒿30g,一剂,煎服法如前。

案二:徐某某,女,32岁,住经四路,2009827日傍晚六点来诊:诉一家三口均发热,输液吃西药均无效,自己也感染上了发烧,测量体温:38.8(腋温),倦怠乏力,恶寒,咽喉痛,咳嗽,痰稠。大小便如常。脉浮弦数,舌红苔薄黄。要求多抓几付中药与家人共用。取黄煌老师经验方加味:

柴胡40g,黄芩20g,连翘30g,银花20g,甘草10g,芦根30g,杏仁15g,青蒿30g,四剂 煎药机煎好,每包200毫升,日三次服。

案三:肖某某,女,41岁,家住万合镇南坑,200993日初诊,体温37.8(腋温),咳嗽,痰黄,咽喉痛,全身疼痛,怕风恶寒,脉浮细数,舌淡润苔白。

柴胡40g,黄芩20g,连翘30g,甘草10g,芦根30g,法半夏15g,荆芥15g,防风20g,杏仁15g,两剂。

200994日二诊,患者已无发热,咳嗽减,痰稀白,咽喉微痛,背胛恶寒而痛,胸闷。脉左细,右细稍弦。舌淡红苔薄黄。

柴胡40g,黄芩20g,连翘30g,甘草10g,芦根30g,法半夏15g,荆芥15g,防风20g,杏仁15g,桂枝15g,白芍15g,瓜蒌皮30g,五剂。

辨证思路:黄煌老师于200989日在经方论坛发表《我的退烧经验方》,学习后深受启发,方药组成: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黄煌老师说: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因是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柴胡退热,必须大量。《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克换算,也需要24克!案一初诊径用黄煌老师原方加芦根,即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二诊时,虑其风邪上受首先犯肺,故加杏仁宣肺,青蒿透气,加强清热退烧作用,所以案二案三则直取此方,对证加味,取效自是必然。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由经方小柴胡汤重用柴胡,加明清时方医家善用的连翘化裁而成,信由是论,经方、时方之争大可不必,除了有是证用是药,关键还要把握好方药的配伍剂量。

5、经方时方合用治酒精性肝硬化

张某63家住南溪锦溪,200989日初诊,诉:患酒精性肝硬化,在县中医院住院一周无效,现头晕,欲呕,少腹胀痛,足膝酸软疼痛,膝盖以下水肿,纳差,小便黄、短,涩热,大便稀,量少,次数稍多,平时嗜酒。观面色苍青,脉沉弦紧,舌淡苔薄黄。

检查示:乙肝HBsAg+HBeAb+HBcAb+),白细胞3.3×109/L。肝功能:AST211.8U/LSAT/A5.0TBIL41.5umol/LDBIL12.1umol/Li-BIL29.3umol/LTP80.02g/L,白蛋白32g/L,球蛋白47.92g/L,白/球比例0.7AD28.1TBA40.9mmol/LLDH316.1U/LGGT502肾功能:尿素氮2.44mmol/LBUN/C6.0,尿酸365.97umol/LGLU6.65mmol/L

苍术15g,厚朴15g,青皮10g,薏苡仁60g,泽泻30g,茯苓30g,茯苓皮30g,桂枝10g,猪苓15g,白术15g,葛根15g,半枝莲30g,冬瓜皮30g,大腹皮30g,通草10g,附片15g,白芍15g黄芪30g,防己15g七剂,日三次服。

2009817日二诊:水肿已全消,诉:胃脘饱胀,隐痛,拒按,大便稀,日两次,小便长,已转清,足无力。心悸心慌,饮食大增。脉右弦,左细弦,关稍弱。舌淡润。

柴胡15g,桂枝15g,花粉15g,牡蛎30g,干姜15g,黄芩10g,甘草6g,茯苓30g,茯苓皮30g,大腹皮30g,白术15g,猪苓15g,怀牛膝10g,仙灵脾30g,巴戟天15g泽泻15g七剂。

2009825日三诊:诉精神,饮食,大小便均正常,但头晕,偶有手足颤抖。面黄色转淡,脉右寸关弦缓,尺沉弦,左沉弦,舌青水滑,苔中心黄腻。

继用首诊之方,七剂

200992日四诊:超声示:胆囊壁较毛糙,肝实质回声密集,胆道,脾脏,胰脏,双肾,双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肝功:GPT52UHBsAg+HBeAb+HBcAb+)。脉弦,舌淡润青苔薄白,大便稀,头昏,饮食可,精神好。继用初诊之方七剂。

辨证思路:

患者嗜酒,酒家当多湿多热,但此案患者脉象沉弦而紧,弦主饮,紧属寒,初诊辨证为:脾肾阳虚,饮邪积聚,水毒互结。治拟健脾利水,温阳化饮。取方:平胃散、五苓散、真武汤、防己茯苓汤合方化裁。二诊脉右弦,左细弦、关稍弱,左关稍弱示脾阳不振,运化无力。所以辨证为:脾肾阳虚,饮去邪留。治当继续利水消饮,兼以温补脾肾。取方:五苓散、柴胡桂枝干姜汤、二仙汤。三诊脉象右寸关弦缓,尺沉弦,左沉弦,提示脾肾阳虚,水饮潴留,治当温化,故效不更方。四诊时,三部六位脉象平调为弦,提示气机渐调,运化有力,但饮邪仍存,虽饮邪已去大半,防死灰复燃,继当健脾利水,温阳化饮,所以续用初诊之方。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周  捷)医案点评

经方临床验案三则
  捷(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内科)


1、输尿管结石案 

患者,男性,38岁。因右侧腰部及右下腹部疼痛三小时来诊,查尿常规示:潜血+++。腹部彩超提示右输尿管结石。予输液及肌注山莨菪碱,盐酸哌替啶等治疗,疼痛不减。视其腹胀急,右下腹压痛明显,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急予大承气汤加减治之。处方:生大黄5g(后下),芒硝9g(冲服),厚朴10g,枳壳10g,金钱草30g,怀牛膝20g。常法煎服。服一剂后,解稀便两次,腹痛好转。复查彩超示右输管中下段无梗阻。 

按语:患者为中年男性,体格健壮,面暗红,符合大黄体质。来诊时腹部胀急而大便难解,苔黄腻,脉滑数,为大黄的适应证,故方用大承气汤加减,一剂而下稀便,腹痛随之减轻,复查彩超梗阻解除,考虑结石以下移至膀胱。 

2、面部麻木案 

患者,女性,67岁。既往曾患有脑梗死,经治疗未留有后遗症,此次因左侧面部麻木两天来诊。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腔梗。其人体型偏胖,舌红,苔薄白,脉玄滑。予温胆汤加减治之。处方:制半夏20g,陈皮10g,茯苓 20g,甘草5g,姜竹茹6g,枳壳10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常法煎服。五剂后面部麻木好转。

按语:患者为老年女性,既往曾有脑梗死病史,此次查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腔梗,故左侧基底节区腔梗诊断明确。患者体型偏胖,脉玄滑,从痰瘀互结论治,方用温胆汤加半张八味活血汤以祛痰化瘀,经治疗疗效满意。 

3、糖尿病眼底出血案 

患者,女性,63岁,有“2型糖尿病病史五年,平时服用降糖药治疗,一月前因右眼视物模糊在眼科就诊,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予输液及口服中药治疗不效,建议激光治疗,患者畏惧而未做。来诊时视其闷闷不乐,体型中等,面黯黄,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右眼检查为指数/100cm。方拟逍遥散加减。当归15g,赤白芍各15g,柴胡12g,茯苓20g,白术10g,甘草3g,三七粉1.5g冲服。半月后复诊视力较前大有改善,已能看清数米外物体,原方加减续服。 

按语:患者病起于情志不遂,体型中等,面黯黄,脉玄细,有眼底出血,符合柴胡体质。逍遥散为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加减而成,方用于此有活血利水解郁之功,故收效。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赵俊欣)医案点评

大承气汤证医案
赵俊欣(河北省威县州镇李寨村卫生室)


已丑夏,甲流、手足口病四处传播,各级医院针对此类流行性病毒性传染病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门诊部,称为发热门诊。河北省威县某医院发热门诊收有一发热病人,经输液及服参附汤,破格救心汤,四逆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等中药治疗,病益甚。特迎余诊。患者为中年男性,体温39.6,手足逆冷,汗出,昏愦不识人,言语错乱,脉沉,舌燥,腹坚,数日未排便。予诊断为阳明病,大承气汤证,与大承气汤,下燥屎颇多,病遂解。

按语:《伤寒论》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复曰: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本患者所病,即大承气汤证是也。谵语、舌燥、腹坚、汗出、不大便、发热,为阳明里热实,壮火食气竭阴所致。手足逆冷,为热厥,仲师诲厥深者热亦深,此之谓也。又,脉沉,手足逆冷,属寒在皮肤,热在骨髓而冠以少阴病,示人注意与真寒之少阴病鉴别诊断,勿令误也之意。

 

予诊断为阳明病,大承气汤证,此处独出手眼,有胆有识。

其实中医治疗急性疫病,无论伤寒、温病、瘟疫,都是最拿手的,也是中医的基本功,从病变传化能系统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而预防则有逊于现代医学的地方,即便有也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因外感病发展快,临床见证变化莫测,所以很难用某个方剂来预防。《伤寒论》讲的就是这些。现在常常看到开一剂或若干首伤寒温病之嫁接方,美其名曰预防,如此了事,诚中医没落之最大丑处,而全国名老却乐此不疲,可笑可叹。


另外,急性热病出现大承气或白虎等方证时,比较多,所以冯老师认为后世的温病多现阳明里热证,认为温病就是伤寒论的阳明病篇延伸也是有道理的。但切记有时顺势转为少阴、太阴而死亡。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乔旺兴)医案点评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
乔旺兴(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区康复科诊所)


我是一个西医主治医师,近年来我越来越喜爱中医,尤其是经方,时而一用,效如桴鼓。

病案一

患者,女,29岁,保定学院教师。因发热、咽痛420097101300就诊。4天前患者睡觉着凉后发热伴咽痛,咽则痛甚,口服阿奇霉素、草珊瑚含片、速效感冒颗粒无效而就诊。刻下:体温38.9度,不恶寒,肥胖体态,神疲,双侧扁桃体肿大如枣,不红,上有脓苔,咽后壁充血,舌体胖大,齿痕,苔薄白腻,质淡嫩滑,脉沉细。考虑少阴寒症,给麻黄附子细辛汤:

附子45克,麻黄15克,细辛15克。

3剂。水煎一次取液1800毫升,分装9袋,每次一袋,每日三次,停其他药物。

患者于101530分和21时各服药1袋,第二天早上电话告知前症若失,余药是否还喝,嘱其喝完,痊愈。

病案二

患者,女,15岁,保定三中学生。因鼻塞、清涕3200986日就诊。3年前感冒后,遗留鼻塞、清涕,时好时坏,遇寒则重,遇热则舒,间断治疗无效而就诊。刻下:鼻塞、清涕,无寒热,舌体胖大,齿痕,质嫩,苔薄白腻,脉沉细。考虑气虚寒凝,给麻黄附子细辛汤:

附子40克,麻黄10克,细辛10克。

5剂。水煎一次取液3000毫升,分装15袋,每次一袋,每日三次。

811日复诊,症状减轻,守方5剂。816日三诊,鼻塞、清涕消失,舌脉亦好转,附子理中丸调理。

应用经方体会:

1】用经方只看症状,不看病因,有是症用是药。

2】中医辨证不要受西医影响,发热不一定是热症。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邹  羿)医案点评

医案六则
  羿(江苏省昆山市同济中医推拿馆)


1、睾丸炎案

患者:龚某,男,57岁。2009-05-06初诊。

主诉:左侧睾丸肿痛3月余。

现病史:发现左侧睾丸肿痛,人民医院给予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西医检查指标:血常规:WBC8.6×109/LN80%。目前服用西药:克拉霉素,加替沙星胶囊。现症状:左侧睾丸肿大如桃并下垂,伴口干口苦,胸胁胀满,心烦,常叹息,便秘,四肢不温,左下腹部压痛拒按,舌薄黄,脉沉弦。

既往史:2003年发现胃溃疡,已经治愈。

体质描述:身高:169cm,体重61kg,形体中等偏黑瘦。

治疗经过:四逆散加味:柴胡12g,白芍15g,枳实12g,炙草6g,橘核20g,荔核20g,小茴香3g,炒川楝子10g,青皮10g,香附10g,乌药10g5剂。

二诊:5剂尽,胸胁胀满减轻,口干苦亦减,阴囊睾丸仍肿大,上方加大黄10g,附子10g,细辛5g5剂。

三诊:无胸胁胀满,手足变温。口干苦明显减轻,睾丸明显缩小。原方再进5剂,嘱愈后电话告知。10天后,龚某电话曰病愈,不胜感激云云。

按语:一诊观其胸胁胀满,口干苦心烦,四肢不温,脉弦略数,知源于肝郁,气滞不解,阳气不能外达,四肢不温,典型四逆散证。左侧睾丸肿痛,左下腹部压痛拒按,遵《内经》意:左肝右肺,更加与四逆散证吻合。 

7天后四逆散证基本消除。但睾丸肿大,消散不明显,何也?四道逆证时间太长,外受风寒成寒积,发于睾丸成硬结。盖大黄附子,系中医大家岳美中先生谓其治疗外疝,睾丸肿大颇验,两药在寒热之极端,细辛去痰饮而辟秽浊,大黄附子用之得当,可治大症,起沉疴,效果非常明显。

2、牙痛案

患者:邵某,男,38岁。2007-04-18初诊。

主诉:右侧牙龈肿痛10天。

现病史:右侧牙龈肿痛,曾在社区医院静滴头孢曲松钠,甲硝唑7天治疗无效。西医检查指标:血常规:WBC8.6×109/LN80%。目前服用西药:克拉霉素,甲硝唑片。现症状:右侧牙龈肿痛,痛无休止,右面颊部肿胀,牵扯面部神经痛,伴遇冷即发,得温痛减,便秘。诊其腹,脐左拒按。舌薄黄,脉沉弦。

既往史:2000年发现急性肾盂肾炎,已治愈。

体质描述:身高:175cm,体重70kg,身强体壮,面红。

治疗经过:大黄附子汤加味:大黄6g,附子9g,细辛5g,羌活9g,骨碎补20g,紫花地丁20g3剂。

按语:该例牙痛属虚实寒热夹杂。如果属实热性牙痛,输液效果很好,但输液对虚寒症无效。本方原系温下良方,针对寒实症,黄煌教授谓大黄主治痛而闭,烦而热,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症。骨碎补固肾强骨活血。紫花地丁善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为治痈肿之要药。羌活,细辛解表去寒湿止痛,对面部神经痛有佳效,六药相伍,其效甚好。

3、胸骨疼痛案

患者:邹某,男,27岁。2007-12-20初诊。 

主诉:胸骨疼痛20天。 

现病史:胸骨疼痛曾针内,外关穴位,强刺激配合深呼吸及药酒局部推拿,30分钟后痛减,第二天痛消。20天后复发。西医检查指标:血常规:WBC8.6*109/LN80%。目前服用西药:阿司匹林片。现症状:胸骨疼痛剧烈,如撕裂般,呼吸说话均感疼痛,活动受限,剑突上方偏右有压痛点。伴遇冷即发,得温痛减。诊其腹,脐左拒按。舌薄黄,脉沉弦。

既往史:2005年患急性扁桃体炎,已治愈。

体质描述:身高:170cm,体重66kg,体形中等。

治疗经过:大黄附子汤加味:大黄10g,附子10g,细辛10g,土鳖虫10g,加白酒适量,三剂。服一剂即不痛如常,三剂告愈。 

按语:此病例看电视时间长而疲劳,仰在沙发上伸懒腰,不慎岔气。岔气属于胸骨损伤,经气淤滞,不通则痛。时值雪灾年,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着羽绒服,仍然很冷,寒邪入侵。河北名医张大昌先生谓大黄附子汤善治顽积偏痛。《方函口诀》云:此方主偏痛,不拘左右,凡胸胁至腰,痛者宜用之;一切痛,不论内外,皆可用之。大黄逐淤通经活血,附子祛风湿,温经止痛,细辛散寒止痛,土鳖虫破血逐淤,续经接骨,曾见民间腰扭伤,用土鳖虫末黄酒冲服。效佳,亦在情理之中。

4、泄泻案

邓某,男,28岁。2006-10-12初诊。

主诉:肠鸣泄泻12年余。 

现病史:肠鸣泄泻12年余,未进行正规治疗。西医检查指标:血常规WBC11×109/LN95%;大便常规:WBC1-4/HP。目前服用西药:诺氟沙星,黄连素片。现症状:腹痛肠鸣即泻,一日3-4次,无脓血,无里急后重,多上午发作,经常上课时疼痛,每每课堂请假如厕,甚为苦恼。天气稍冷,饭菜不热,进食瓜果,吃油腻食物即痛泻难忍。胃纳佳,睡眠可,腰背酸痛,下肢不温。 

既往史:无。

体质描述:身高:171cm,体重65kg,体形中等。

治疗经过:大黄附子汤加味:大黄10g,附子15g,细辛10g,半夏10g,茯苓15g,苍术10g3剂。

二诊:服药后,大便每天2-3次,呈黏液状便,无头昏乏力,泻下次数多之症状。原方再进10剂,宜将剩勇追穷寇,攻下务求邪尽,以腹诊无拒按为准,否则,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三诊:服药后头昏乏力,大便每天2-3次。嘱停药5天观察,多食稀饭和馒头调养脾胃。后继服原方30剂,无任何不适。渐大便每天1-2次,大便成形,此乃寒积去之佳兆也。后嘱口服附子理中丸2个月以温补脾肾。 

按语:大黄附子汤主治寒疝实证,但临床所见,只要病机为寒实,病人虽无腹满大便不通,或泻或痢,仍可用温下。该年轻男性25岁,食未煮熟米饭引发,一日3-4次,绞痛后即泻,无脓血,无里急后重。久服补脾肾中药,为何不凑效?素体脾阳不振,进食未熟米饭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健,食物不能消化,加之学校住宿被子太薄寒邪袭之,病情迁延,终成寒积。笔者无久用此方经验,担心副作用,请教山西名医闫云科先生,闫先生言只要无头昏乏力,每天大便不超过三次即可。开始服药后日泻23次,一月后反而大便成形。此方服用长达40多天。也未见副作用。

5、尿频案

黄某,女,42岁,2008-08-30初诊。 

主诉:尿频3月余。 

现病史:尿频腹胀曾去市医院B超及妇科检查,均正常。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1周无效。西医检查指标:尿常规:镜检:白细胞6–8/HP,红细胞(),血常规9.8×109/LN80%。目前服用西药:加替沙星,宁泌素胶囊。现症状:尿频,入夜甚,一夜多达10余次。常要小便,尿且不畅,如同沙石阻塞样,如厕经得几分钟,尿后余沥不尽。腹部会阴部坠胀,伴口干欲饮,易出汗,失眠,腰酸,阴道干涩痛,舌淡红,胖大。苔薄白,脉细缓。

既往史:双肾结石史,经治疗后缓解。 

体质描述:身高:162cm,体重58kg,体型偏胖,面色微黄。

治疗经过: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味:猪苓10g,茯苓15g,桂枝4.5g,白术10g,阿胶10g,滑石20g,枣仁20g3剂,二诊:尿频,腹部会阴部坠胀明显减轻,嘱原方再进三剂,服药第四天尿频,腹部会阴部坠胀痊愈。曰此方神效,三月顽疾一朝除。但出现扁桃体肿大,嘱停服后面2剂药。 

按语:五苓散主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致膀胱气化不行,小便不利,猪苓汤为阳明病误下,津伤且水热互结而小便不利。其中口干欲饮,小便不利为两方之共症。体型偏胖,舌淡红,胖大,苔薄白,可以考虑五苓散证。尿后余沥不尽,阴道干涩痛属猪苓汤证,方证对应,故二方合一,也取得很好效果。至于第四天出现扁桃体肿大,是新发之病或由此方所致,需进一步观察总结。

6、失眠案

徐某,女,52岁,2008830日初诊。 

主诉:失眠早醒4月余。 

现病史:曾去市精神专科诊断抑郁症,服抗抑郁药,效果不明显。西医检查指标:心电图正常,CT无明显异常。目前服用西药:氯硝安定,舍曲林片。现症状:患者因长期家庭矛盾而失眠,常叹息,易受惊,常胸闷心烦、心悸,悲伤流泪,默默不语,不知饥饱,伤心时胸口疼痛,晚上不易入睡,入睡则噩梦纷呈,早晨4-5点即醒。情绪低落,有强迫观念。伴胃纳差,便秘。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滑。

既往史:2002年曾患子宫肌瘤,已手术切除。 

体质描述:身高:165cm,体重55kg,体型偏瘦,面色憔悴。

治疗经过: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百合生地汤加味:陈皮6g,半夏9g,茯苓9g,炙甘草4.5g,枳实6g,竹茹9g,浮小麦30g,大枣7枚,百合15g,生地9g,夏枯草15g,瓜蒌15g,薤白12g7剂。嘱劳逸结合,多与人交流和参加户外活动。

二诊:服药后胸闷,失眠早醒、便秘减轻,原方继服7剂。 

三诊:症状基本消失,嘱百合15g,半夏15g,夏枯草15g水煎当茶服,30剂善后。 

按语:长期家庭矛盾,生活压力大导致,肝气郁结日久,脾失健运,生湿聚痰,痰湿郁结于胸,心悸,失眠早醒,常叹息,易受惊,噩梦纷呈,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滑,属于温胆汤证。黄煌教授谓温胆汤为应激性心理创伤之专方。甘麦大枣汤治疗妇人脏燥,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常默默不语,不知饥饱属于百合汤证。上海程门雪教授善用此方,是治心病,养心气,泻虚火的好方,与百合生地汤合用对神志不宁,精神失常疾病更具殊功。《医学密旨》云: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生。对药配伍能顺应天时,调整阴阳,使人体生物钟恢复正常节律,且百合、夏枯草为魏长春老中医治疗失眠郁证的验方。瓜篓薤白半夏汤为治疗胸痹的经方,以应此例伤心时胸口疼痛。诸方合一,杂而不乱,为治疗郁症之良方。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深得其味。
5枣仁解失眠吗?夜尿十余次岂可安眠,水热互结去自安。不如合四逆散加栀子。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林健祥)医案点评

经方验案五则
林健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


1、肺结核咯血案

邓某某,男,56岁。200915日初诊。

复咳嗽、咯血5年,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因再次出现咳嗽、咯血,而由门诊收入感染科住院治疗,入院后予以常规抗结核、抗感染、止血治疗。入院后曾用立止血针、静滴垂体后叶素针止血,现在仍每天静滴垂体后叶素针,但患者仍咯血而请中医会诊。西医检查:胸片提示:肺结核。PPD++),抗核抗体:阳性。现症状:患者精神好,仍咳嗽、咯鲜红色血,每次咳嗽都有血。咽痒则咳嗽,以夜间为甚。胃纳、二便正常,无口干。舌稍红,稍瘦小,苔白稍厚,舌面有津液。脉弦,稍数。

既往史:2004年发现肺结核,曾住院治疗后好转,后在门诊治疗,症状反复。体质描述:身高:163cm,体重50kg,形体中等偏瘦,面偏黄。

治疗经过:柴朴汤加桔梗、射干、侧柏叶。具体用药:柴胡10g,黄芩10g,甘草10g,法夏15g,党参10g,大枣15g,厚朴12g,云苓15g,苏梗10g,桔梗10g,侧柏叶15g,射干15g。服3剂后,患者咳嗽、咽痒明显减轻,咯血也止。原方续进3剂巩固疗效。再诊,患者已诉无不适。

按语:本病以咯血为主要症状请会诊,伴咳嗽、咽痒,治疗上没考虑过多用止血药,因为一斤的侧柏叶、白芨止血效果还不如一支立止血针。依据学习黄师有关经验后以柴朴汤加减,考虑干姜略嫌偏燥,大便、胃纳正常,而去之,对于咽痒而咳患者,本人喜欢加利咽之品,本案虽没有咽痛,还是加了桔梗、射干。加了侧柏叶止血。但不知侧柏叶能起多大止血作用,但还是加了,或者不加也可。但本案能起如此效果,也出乎意料之外。由此案可见,中医处方要以中医的思路处方,不要拘泥于西医病名。

2、眩晕案

患者:麦某,男,77岁。312日初诊。

主诉:突发眩晕5小时。

现病史:于200933日入院。患者当日下午起床时突然出现眩晕,视物呈天旋地转感,体位改变时症状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肢体乏力。由120送入神经内科住院。西医检查指标:脑部MRI1、左侧放射冠小缺血灶。2、脑萎缩。CT示:肠癌肝内多发转移(具体描述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V5V6下移0.08mV。彩超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硬化性变。目前服用西药:入院后予以常规诊治: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压,营养脑细胞。经治疗后症状未能缓解而请中医会诊。现症状:精神疲倦感。诉眩晕,视物天旋地转感,体位改变后加重,胃纳一般,口干,昨日排便1次,大便硬,舌胖偏红、苔黄腻,脉滑。既往史:2004年曾有升结肠癌并肝转移术后、化疗后病史,有高血压病史。

体质描述:身高:170cm,体重70kg,形体高大,稍胖,面黄。

治疗经过:处方:黄连温胆汤加葛根、川芎、天麻、钩藤、栀子。具体用药:法夏20g,云苓20g,陈皮10g,甘草5g,竹茹10g,枳壳20g,葛根30g,黄连5g,川芎20g,天麻15g,钩藤15g,栀子10g,两剂。二诊:患者诉服中药后头晕稍好转,但没有明显改善。再查看舌象,舌质较前稍红,苔黄白、干厚,脉弦、滑。诉口干,昨天未排大便。腹诊,全腹软,有抵力,剑突下按压不适感。处方:大柴胡汤合桂枝苓丸加葛根。用药如下:柴胡15g,黄芩15g,干姜3g,大枣15g,枳壳20g,大黄5g,白芍15g,葛根30g,桂枝5g,云苓20g,丹皮10g,桃仁15g,赤芍15g3剂。三诊:眩晕明显好转,服中药后排软便,再查腹诊,剑突下已无不适感。患者要求出院,予以二诊处方叁剂带出院。

按语:对于本案,初诊以黄连温胆汤治之,是以往的治疗的经验。曾以黄连温胆汤治疗类似病例,也有一定效果。但运用于本案则效果不佳。胡希恕前辈有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苓丸治眩晕的经验,本案的体质、腹诊也支持用大柴胡汤,获得佳效。由此案可见,体质辨证是临床处方的一个重要因素。

3、黄疸案

患者,吕某某,男,33岁。200935初诊。

主诉:反复腹胀、上腹部不适约1周。

病史:2004年发现乙肝小三阳。谷丙转氨酶300u/L,西药护肝治疗后好转。

西医检查指标:32WBC3.84×109/L。凝血酶原时间17.4秒。谷丙转氨酶1090u/L,谷草转氨酶1071u/L,血清淀粉酶57u/L,胆碱脂酶25活力单位(参考值30-80)。血氨29.8umol/L。尿胆红素(2+)尿胆原(2+)。33谷丙转氨酶1003u/L,谷草转氨酶751u/L,总胆红素130umol/L,直接胆红素50umol/L,间接胆红素80umol/L。肝纤四项提示:透明质酸HA大于800gn/ml型前胶原PC—大于720。乙型肝炎病毒DNA荧光定量 5.7×10435,谷丙转氨酶603u/L,谷草转氨酶260u/L,总胆红素132umol/L,直接胆红素50umol/L,间接胆红素82umol/L。目前服用西药:入院后予以常规护肝治疗,对症、支持处理。考虑经治疗后,胆红素未能下降,请中医会诊。现症状:精神好,巩膜、皮肤黄染,剑突下不适,伴口干。纳可,大便调。腹诊:全腹肌稍紧张,剑突下按压不适。舌质红、苔黄,稍厚,脉弦。体质描述:身高:163cm,体重50kg,形体中等,面黄,皮肤稍黑。

治疗经过:处方: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威灵仙、赤芍:柴胡15g,黄芩15g,干姜5g,法夏15g,大枣15g,白芍15g,枳实15g,大黄5g(后下),栀子10g,绵陈30g,威灵仙15g,赤芍30g,三剂。二诊:患者诉服中药后腹部不适感缓解,大便每天三次,大便烂,大便后无不适。腹诊:全腹较前软,有底力,剑突下按压无不适感。舌质较前稍淡,苔黄白、稍厚,诉口干减轻,小便颜色较前浅。处方:茵陈五苓散合茵陈蒿汤加威灵仙、赤芍:绵陈30g,云苓20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5g,白术15g,栀子10g,大黄5g(后下),威灵仙15g,赤芍30g,四剂。三诊:诉大便每天23次,大便烂,大便后无不适。余无不适。舌象,舌质淡,苔薄白。诉无口干,小便颜色较前进一步变浅。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威灵仙、赤芍:柴胡10g,桂枝5g,干姜5g,黄芩10g,牡蛎20g,天花粉10g,甘草5g,绵陈30g,云苓20g,猪苓15g,泽泻15g,白术15g,威灵仙15g,赤芍30g,三剂。四诊:患者巩膜、全身皮肤、小便无黄染,大便正常,排软便,自觉无不适,要求带中药出院。三诊处方柒剂。

按语:处方一参考胡希恕前辈治疗黄疸的思路,治阳黄,胡老有以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的经验。初诊时,符合阳黄的诊断,腹诊也支持用大柴胡汤。二诊时,湿热之邪较前减退,腹诊时,剑突下已无不适,故停大柴胡汤改茵陈五苓散。三诊时,湿热已明显减退,由舌象看,阴转之象渐露,改方柴胡桂枝汤善后。本案治疗要点:抓住湿、热、虚之孰轻孰重,并时时注意胃气,依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赤芍退黄的经验,黄师已论述过。至于威灵仙的运用,本人不成熟的经验,威灵仙也有一定退黄作用。曾有一例黄疸患者,据证治疗,效果不佳,加入威灵仙后,有明显效果。后来治黄疸喜用之。但后来观察,对湿热重者加威灵仙效果较好,对于治疗后期者,不加威灵仙也可。但病案仍在观察之中,经验还不成熟,大家可进一步观察。共同讨论。

4、痤疮案

罗某某,男,19,岁,2009112初诊。

主诉:面部痤疮十多年。

病史:发现双颊部痤疮十多年,曾多处诊治,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后自行不规则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现症状:双侧颊部可见多处痤疮,部分连成一片,色暗红。部分稍凹陷,可见疤痕结节,未见脓点。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稍弦。既往有脓点,自行用手挤脓。体质描述:身高:165cm,体重50kg,形体中等偏瘦,面白,双唇暗红明显。

治疗经过:桂枝加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加黄芩: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5g,炙草5g,干姜3g,葛根40g,云苓15g,丹皮10g,赤芍10g,桃仁10g,黄芩10g。处方叁剂。二诊:患者痤疮颜色较前变浅。患者甚为高兴,诉有效了。守上方,葛根加量至50g,服柒剂。
    
按语:本案患者痤疮颜色暗,疮头凹陷,体型中等,肤白无光泽,舌淡,苔白。这都是运用桂枝加葛根汤的指征。患痤疮日久,已有疤痕结节,故合桂枝茯苓丸。但本例患者腹诊腹肌稍紧张,无压痛。患者双唇暗红明显,考虑内有伏热,加用黄芩。痤疮之方药,临床报道很多,治法五花八门,疗效参半。本案运用黄师之法,以体质辩证,方、药、人、病相应,收到较好效果。

5、颈椎病案

叶某某,男,54岁。200915日初诊。

主诉:反复颈部、右侧肩胛区疼痛约10年。

现病史:患者约10年前开始出现颈部、右侧肩胛区疼痛,多方诊治。(包括牵引、偏方、推拿、小针刀等),经推拿、小针刀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反复发作。西医检查:据病人口述,X线示:颈椎病,颈椎椎间盘变窄,具体不详。目前服用西药:自服降压药(卡托普利片、氨氯地平片)。现症状:诉右侧肩胛区疼痛,伴右上肢麻木感。疼痛部位固定。无口干,大便正常。腹诊:腹部稍膨隆,腹软,有底力。无明显腹肌紧张。舌淡,苔稍厚,偏黄,舌底静脉无曲张。脉稍滑,有力。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压药。

体质描述:身高:166cm,体重68kg,形体较壮偏胖,皮肤肤色稍黄,有光泽。

治疗经过:初诊时思考患者体质偏壮,体型似为大柴胡汤体型,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为常用方剂。但大柴胡汤腹诊上腹部应为按压有抵抗感,本例不支持。也不符合桂枝茯苓丸的腹诊标准。从病因考虑,风寒湿瘀为常见病因。从舌象看,瘀血不明显。若无肝肾虚,以风寒湿为主引起的上半身痹证,是《医学心悟》中蠲痹汤证。处方:《医学心悟》蠲痹汤。两剂。二诊:患者诉服两剂后一点效果也没有。处方思考:忆及赵明锐前辈有以桃核承气汤治疗肩周炎经验,患者体型偏壮,且以蠲痹汤治疗无效,痛处固定,推拿、小针刀治疗后症状好转,病久考虑有瘀等因素。试以桃核承气汤治疗:桃仁15g,甘草10g,玄明粉(分两次冲服),熟大黄6g,桂枝20g,葛根50g,川芎20g,当归10g。服两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后服上方约20多剂,症状逐渐好转。

按语:初诊时,过于强调舌象而排除瘀血因素。舌底静脉曲张与瘀血并非一定等同。舌象在诊疗中有意义,但不是决定因素。临床千变万化,仍需综合考虑。首诊时强调腹诊而没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现回想,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也会有效,有些时候,方证也并非完全是对应,这时疾病谱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老师医话有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苓丸治哮喘案,亦宗胡西恕先生,今又得治眩晕经验。
值得学习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曾  强)医案点评

经方应用两则
  强(广州中医药大学)


1、少女月经后期案

患者:甄某某,女,14岁。

主诉:月经两月一至半年余。

现病史:自初潮后月经一直正常,后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2月一至,持续半年余。西医检查指标:无。目前服用西药:无。现症状:无明显不适。唇暗红,苔白薄。有时厚,偏黄。容易生舌疮。

既往史:无异常。

体质描述:体格中等偏壮,面色偏暗。嘴唇较厚。

治疗经过:防风通圣丸(北京同仁堂)一袋6克,一天1袋。服用一个月后,月经恢复到每月一次。嘱继续服药,服用至4个月时停药。至今停药二个月,未见异常。

按语:此病人的用方以对体质用方为主。该女孩是我朋友的小孩,以前感冒多次用葛根汤加减,常二三剂而愈,加之肤偏黑,身体较结实,遂判断为麻黄体质。其舌易于生疮,故判断为麻黄体质偏于热型者。此次月经后期,按西医说法是青春期内分泌失调,可能卵巢功能尚不完善。而防风通圣散适用的女性可见月经量稀少或月经有血块,月经多延期,故推测其有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作用。方-病、方-人结合,故收到佳效。

2、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案

患者:骆某某,女,41

主诉:术后腹部胀气,不能进食。

现病史:2周前行全宫切除术,术后有排气、排便、正常进食。服用尼尔雌醇后,觉腹部胀,曾有呕吐。中山二院拍X光片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小肠有液平。曾用654-2、阿奇霉素、头孢类静脉点滴。由于医院嘱禁食,这几日只敢进食粥,有排气,但排后仍胀。昨晚出现小便不出,经处理后好转,估计为654-2的副作用。西医检查指标:血常规示:WBC11.2×109/L。目前服用西药:无。现症状:神清,腹肌紧,腹膨隆,心下压痛明显,舌淡,较大,苔黄厚偏干。脉100/分,沉,尚有力。

既往史:曾经有子宫肌瘤。

体质描述:体格中等偏胖,壮实,精神尚可,面暗双眼皮,眼睛有神。

治疗经过:大柴胡汤:柴胡20g,黄芩12g,法半夏20g,枳壳15g,枳实10g,赤芍15g,白芍15g,大枣15g,干姜6g,制大黄10g,莱菔子20g,二剂,同时因白细胞升高,给其静滴头孢呋辛钠2.5g/天,共二天。三日后随访:诉服中药二剂后,排便数次,腹胀明显好转。嘱可续用四磨汤口服液巩固。未再复诊。

按语:此病人虽为不完全肠梗阻,但尚可进食与排便,故放胆以中药汤剂一试。从体质来看,病人偏胖,腹胀,上腹部压痛明显,显系实证,为大柴胡汤之的证;从病来看,肠梗阻系由于术后服药不当引起,非绞窄性肠梗阻,资料中也有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肠梗阻的报道。故用大柴胡汤后腹胀迅速缓解。由此可见,在西医对一些病办法不多时,中药的恰当使用常可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我用防风通圣丸和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寻常性牛皮癣神效。

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一案中之莱菔子20克具画龙点睛之妙,且用量也需15克以上。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宋志骧)医案点评

医案五则
宋志骧(温州市宋志骧中医诊所)


1、极度恶寒案

夏某,女,66岁。2009813日初诊。

主诉:恶寒三个月。

现病史:三个月来开始恶寒,渐渐加重,不能吹风,在家中门窗紧闭,正值夏月要穿长袖长裤,外出穿着雨衣戴口罩抵御冷风,曾在一中医处以体虚用滋补药治疗无效,未去医院正规检查治疗。现症状:穿着雨衣戴口罩由丈夫搀扶来诊,恶风恶寒,汗多,体软乏力,心情抑郁烦躁,常哭泣,纳呆,口燥渴饮水不多,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脉沉弱。

既往史:3年前患肺结核,已治愈,平素怕吹风,极易感冒,感冒后的症状为恶寒,肢体酸痛,常服泰诺等感冒药。

体质描述:身高150cm90kg,体偏瘦,面萎黄。

治疗经过:一诊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10g,肉桂皮5g,白芍15g,炙甘草5g,干姜10g,红枣10g,制附子30g先煎30分钟,三帖。

二诊时患者独自来诊,仍穿着雨衣戴口罩,自觉恶寒感稍减轻,精神有好转。改用桂枝汤加附子细辛。桂枝10g,肉桂10g,白芍20g,炙甘草10g,干姜15g,红枣15枚,制附子60g先煎40分钟,细辛6g三帖。

三诊诉药后大好转,在家中和外出时只稍觉恶寒,但在空调房里仍恶寒。用桂枝汤合潜阳丹。桂枝10g,肉桂10g,白芍20g,炙草10g,炮姜20g,红枣20枚,制附片60先煎40分钟,砂仁10g,龟板20g先煎40分钟,三帖。恶寒感已消除,面露笑容。后再用三诊方加高丽参5g再服9剂,完全治愈。

按语:患者体瘦,恶风恶寒,汗多,易感冒属桂枝体质,所以治疗均以桂枝汤主基础方。同时患者又极度恶寒,乏力,在一诊桂枝加附子汤效果不显的情况下,采取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思路改为桂枝汤加附子细辛汤,取得效果,表寒散开后为巩固效果,用桂枝汤合潜阳丹扶持人体阳气,最终取得较好效果。

2、胃痛案

沈某,男,35岁。09817日初诊。

现病史:胃痛恶心三日,自服斯达舒等胃药,效果不好来诊。现病状:胃痛始于大量饮酒后,反酸恶心,纳呆,大便稀溏,舌红苔薄黄,平素嗜酒,曾做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

既往高血压病史。

体质描述:形体壮实,肤色黄暗带红,有油光,唇暗红。

治疗经过:半夏15g,黄芩6g,黄连3g,干姜4g,红枣5枚,生炙草各3g,党参12g,苏梗12g,乌药10g,白芍10g,香附5g,五帖,服药后胃部症状消失,要求中药继续调理,以半夏泻心汤原方五帖,并嘱咐患者间断性服用上方。

按语: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胃溃疡、肠炎等引起的呕吐、上腹部疼痛胀闷疗效肯定。本方以痞为主症,呕吐并不强烈,多表现为恶心感,同时伴有口苦心烦,失眠,望诊可见舌苔黄,口唇暗红等。

3、阴道壁脱垂案

温某,女,65岁。0992日初诊。

主诉:阴道出现膨出物三月

现病史:阴道膨出物三月余,如乒乓球大小,起始于一次锻炼后,能回纳进去,久站和运动后易膨出,医院诊断为阴道壁脱垂,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惧怕未同意手术转向中医保守治疗,曾在一中医处以中气不足服中药几十帖效不效,药方均为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最多用30克左右。现病状:出汗较多,大便下坠感,日多次,小便频数,纳睡均可,舌淡苔薄。

既往史:五年前外伤脊柱压缩性骨折,已痊愈,有背驼后遗症。

体质特征:身高145cm,体重55kg,皮肤白,肌肉松软唇暗红。

治疗经过: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生麻黄10g,制附片10g,细辛6g,生草6g,生黄芪60g,桂枝12g,白芍12g,干姜5g,红枣6枚,三帖。

二诊:药后有好转,膨出物出现次数减少,肿块缩小如小鸽子蛋大小,效不更方用药同上。

三诊:对中药效果满意,一日脱垂一次左右,大便次数仍多,日三次有不畅感。

现在共服药30余帖,没有脱垂出现,嘱患者中药间断服用,减麻黄为6g细辛2g用量,23日一帖。

按语:阴道脱垂是阴道壁的组织或者骨盆腔的支持性韧带以及膈膜,因为松弛而无法维持本来紧密的结构而脱出。就好像老年人的眼袋或者鬆弛的颈部皮肤一样,呈现下垂的现象。此患者从体质辩证看,为黄芪体质故重用黄芪,麻黄附子细辛汤从病辩证,据黄煌教授经验麻黄附子细辛汤有兴奋骨盆器官肌肉作用,使其恢复收缩上提功能,故上方能见效。

4、痤疮案

施某,女,22岁。09711日来诊。

主诉:颜面痘疹四月。

现病史:四月来颜面出现痘疹,曾服抗生素,清凉中成药草药无效。现病状:颜面部痘疹密集,特别是面颊部,后背部也有,痘疹红肿痛,脓头,常发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口臭,口燥渴饮水多,小便黄臭,大便偏干,心烦常失眠,经前乳胀,带下黄白,胃易返酸,舌淡苔薄,脉有力。扁桃体2度肿大,自诉极易上火,自小常服清凉解毒草药。

既往史:乙肝大三阳史。

体质特征:体偏瘦,面色黄暗唇红,腹肌有抵抗,少腹轻压痛。

治疗经过:荆芥连翘汤。荆芥12g,连翘12g,北柴胡12g,生甘草5g,黄芩8g,黄连3g,黄柏5g,炒山栀10g,当归10g,川芎8g,赤芍10g,生地10g,薄荷5g,桔梗6g,干姜4g,红枣5枚(掰),共十帖。

服药三帖后来电诉,药极苦,胃不适,大便溏稀,头晕无力感,嘱其加生姜3大片,红枣增至10个,一日少量多次服中药,嘱其要坚持。

二诊时诉药后痘疹有减少趋势,原先长出的痘疹消退较快,原方再十帖。

三诊时痘疹消大半,咽喉肿痛,睡眠均有改善。嘱其间断性服调理,改善体质。

按语:荆芥连翘汤为日本一贯堂经验方,为解毒症体质的调理方,该患者正是属于这种体质:面色黄暗,痘疹红肿痛带脓,咽喉肿痛,烦躁寐差,溲黄便干。药证相符,效果较好,但这种体质极易反复,需要长期小剂量服药调整,同时更需注意调整饮食桔构,生活习惯。

5、尿失禁案

张某,女,66岁,0993日初诊。

主诉:尿失禁一周

现病史:一周来劳累后尿失禁,常有尿遗感。现病状:因照顾子女劳累后引起尿遗感甚则尿失禁,体软乏力,腰酸痛,口渴多,大便干结,舌暗苔薄脉无力。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平素劳累后会有尿遗感休息后自愈。既往有一次极度乏力,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愈,平素常会头昏耳鸣来调治。

体质特征:形体瘦小,面色黄暗黑斑,口唇暗。

治疗经过:一诊用苓桂术甘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效果不佳,仍有尿失禁,转用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具体药用:制附片15g,肉桂皮8g,熟地15g,山萸肉12g,淮山药12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补骨脂12g,菟丝子10g,杞子10g,三帖。药后尿失禁即好转,求原方服用另加补益药。

思考:肾气丸为张仲景方,日本汉方应用于老年人体质,见于有严重疲劳感,倦怠感,但胃肠健康无下利呕吐等,反而常便秘,小便不利或频数多尿为应用目标。黄煌经方辩证系统,肾气丸体质要求如下:疲劳感,倦怠感,肌肉松软,腰膝酸软,下半身尤其下肢常感寒冷,或有浮肿上,或出现烦热感,小腹部松软无力或拘紧不适。多出现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此患者长期超负荷操劳,非不得已不来诊治,加上年级老迈体力衰退,形成肾气丸体质,方药与体质相符,自然取效。

特别是案3 用中药治愈有明显手术指征的病人,给中医增光不少。作者主要是从体质入手,进行治疗的,方后案语简洁明白,能适当联系现代医学知识,难能可贵。若从医经的角度考虑,我还有一说,仅供参考:阳化气,阴成形。凡人身多余的有形之物,多为阴寒凝结所成。这就好比一个国家,出现了占山为王的,一定是贫富不均,执法不公为前担的。所以,温暖的阳光一出,坚冰难存。日本经方家从仲景的一句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悟到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乳癌。也算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

宋志骧的医案简洁明了,甚具经方家韵味。
阴道壁脱垂案之治法不落旧窟,甚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