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忧患意识的名人事例:续胎息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7:59:12

fine-xzz

宁静自在前辈:

你说的是很殊胜的,直达天机的方法:

“首先,要使自己的身心放松进入虚空,出现恍恍惚惚,在这种状态下,神气必然融合,沟通人体虚空与宇宙虚空之间的联系,与宇宙融为一体。一旦进入虚空状态,先天一亓就不采自入。这个基本原理,就象早期的收音机和电视机凭借真空管可以迅速实现转播功能一样。人在恍惚状态中,人体场与宇宙场将相互感应共振,出现全身突然一震的特异效应,这就是天机。行家管这个叫‘一觉而动’,这‘一觉而动’,也就是玄关窍开之时。

在这静静中突然一震的瞬间,你就会确确实实地体察到那来自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使头脑清空虚灵,周身酥软麻木。这就是先天之亓施化全身,薰蒸人体的具体体验。”

此步在功中我很容易达到,到达后觉得无法深入,后续该怎样做?特别练睡功,一下就进入虚空,但是仅此而已,深入不下去。

宁静自在:

前辈不敢,而且是我尊师他老人家的原文,不是我说的。您没有看完、看仔细全篇。这个方法,不是目标是胎息和阳神吗?可以注意一点下丹田,加个意念,让他自己动,启动胎息。好好看几遍前面的文章,自己归纳一下。祝愿成就!

fine-xzz

可以注意一点下丹田,加个意念,让他自己动,启动胎息。昨天我悟到这点了。谢谢!

何首乌:

我炼功时有气化虚无的感觉。十余年了不变。请问气化虚无感是不是肢体感觉的最高结段哪

宁静自在:

我只能说是修养正确的感觉,最高与否我不能说,因为我没有达到命功的最高层次。以前我有位师父讲,真空是妙有,我的感觉也是身体和意识会逐步的有统一的绵绵若存的体会,那个感觉里,没有分别。

Stonewone

唉,早点看到就好了。错过好多年了。明师难遇阿。

我觉得先站桩,内劲一指禅不错,再用西方的放松法,比较容易进入胎息这状态。

当初佛说依法不依人,从自己的实际结果看,这个是好东西,是精华!谢谢关心!很多的事情,不要评论,舆论也不必全信,养生延年是根本的东西,凡事要知道自己做它的目标,您认为呢?

拿经文说,而且引用的不对,没有有为,怎么到无为?胎息的引动,本来就是个有为到无为的过程,这个是道家的工夫,佛家理论我也会,但是在命功这块,佛家也有很多有为的,密宗就是个代表。佛祖是在古印度愈加基础上入道的,而且他也不是只会这个所谓的无为法,建议看看《圆觉》。开始我就说了,这个是高级命功,其中的实际效果我证了一些,不是胡说。佛家的理论,是方便,不是教条,而且不要把无为和有为割裂,对立,也不要自己没有实践就认为别人也只是转帖,我说话是负责任的。

呵呵,好!佛祖的话是方便,什么叫末法?佛法就是放下一切,末法就有妄想和执著。佛法和其他都是都在解决意识的信息编码问题,没有跟先天能量的沟通,这个问题几乎无法解决。胎息加性光,降低了传统丹道周天的危险,是好方法。

 

胎息功

1.含义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合于丹田,产生玄胎、真胎。 2.功法(1)可采取坐、站、卧三式行功,以自然舒适为要。坐时上身中正,两脚平分平放,两手自然相接成“心”形(即大手印之心形印),捂于小腹(或可盘坐);站时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自然站立;睡时可按习惯姿势,但最好平行仰卧、分腿、两手离开身体,屈肘成弧,手心朝下。坐好、站好或睡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动了,全身放松,舌顶齿交,两服微闭,精神内守。(2)从头到脚慢慢感觉着已在放松,要尽量放松,然后再由下向上一点点放松到头,细细感觉一下是否放得很松,抛去杂念,平静心身,稳定情绪,心中暗示自己开始练习胎息功了,不受外界干扰了,默念九遍“抛去杂念,天及归一”之口诀。(3)慢慢呼吸,尽量均匀,要感觉到鼻息特别轻长.但又不要太过用力,等自己鼻息很缓慢均匀之后,开始听自己的心跳之声,数其数至三百六,不能感觉到了三百六而必须是听到跳了三百六十次,慢慢将意念移至肚脐,开始感觉肚脐之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直到三百六十次,后再更静,要听到肚脐处之声音,如心脏跳动在肚脐处一样,静听其声,而忘记自己呼吸,至听其声如鼓,静听其声,忘记一切。(4)在这个过程中,不论遇到任何干扰、一般不动,静按其步骤进行,至行功闭,而所有毛孔均会出汗或全身燥热.但亦无妨,呼吸会越来越缓,直至从肚脐一孔呼吸,一般亦能见效。(5)反复进行几次,至呼吸完全均匀、最大限度地减少呼吸次数,减慢呼吸速度,使整个人融于大气之中,吸之微微则带动毛孔,肚脐同时呼气,而废气基本只从毛孔中排出,到最后鼻吸而不呼,*身排即可,时间越长越好。(6)至将收功时,心里暗示自己、开始收功了,恢复正常了,默念“一气即入纳丹炉,胎儿玄身存万古”九遍即可,慢慢恢复自然,呼吸逐渐转为正常,至正常后,慢睁双目,平视前方,静视一会儿,神光回收于目,功毕,起立慢步行走一会儿即可。

 内丹功的胎息练法-张苏辰

《气功》杂志1991年7月号内发表张有光先生《练成胎息谈体验》一文,我阅读之后,觉得自己练内丹功出现的胎息,体验有些不一样。故将自己的练法和实践,整理成文,供给同道们探讨和验证。  我练内丹功已40余年,从未间断,都是在业余时间练的。初练时,每天夜间练功,不超过20分钟。随着练功的进展,增加到每天1~2小时。通运周天之后,不由自主地出现胎息。胎息的形成状态,是鼻息不入不出,只有丹田中内气活动。有一股内气在小腹里,宛转悠扬地运动。后来发展到气充全身,各细毛孔里出入气息,形成了全体呼吸。这说明只要得到真口诀,练成真胎息,并不太难。  人身中有三个阴阳相交之处:第一个是双眼相交。左目属阳,右目属阴。使二目对视,就产生神光。神光照视气穴,就化阴生阳,如同天上的太阳,照射地上生长万物一样,没有它则万物不生。第二个是心肾相交。心神属阳中阴,肾气属阴中阳。使心肾相交,就产生精气,化生津液,灌溉五脏,功能就强。第三个是内气与天气相交。内气属阴中之阳,天气属阳中之阴。使二气相交,就产生内丹,化全身之阴,变为纯阳体,百疴不生,这三个相交,都是以真意为引。就是用一心不二的意念,引导阴阳交合。练胎息的产生,必须经过三个相交,生出内气,才能形成胎息状态。没有内气则胎息不生。  一、双眼相交练法:入坐之后,紧闭口唇,舌顶上腭,双目相交对视正中,鼻梁根处的外光,把心意定在双目中心。观光不可用意力,而是轻松自如地看,观到双目中心发胀,或觉模糊不清时,才是阴阳二气集中的景象。再闭目按眼眶周围转眼珠,把阴阳二气聚成圆形。左升右降转36周。为巩固阳气,再睁眼左降右升转24周,退化阴气。转完之后,闭目内视祖窍穴中圆形。内视5分钟,觉口中津液满足时,就用二目交集的光,照送津液,降入脐下气穴中,目光随着照视气穴,观穴中虚空境界。吸气时用意达到气穴,呼气任其自然,意念始终守在丹田中,做到一丝杂念不起。这样练功,经过3个月,才能感觉双目中心含有小气珠,就是神光产生。只觉有圆形,不显光明,只达到这种境界,练功人还必须有耐心和毅力。功中如觉有阳物勃举时,是精气冲功的“产药”信号。练功人要辨别清浊采炼。没有一丝杂念的阳举,采炼出口水,咽入气穴封存运化,是炼丹的真清原料。在梦中和有杂念的阳举,采炼出的口水,咽入胃中,滋润五脏,补充体亏。无论什么样的阳举,都要采炼,但必须分清咽入地方。如果不加采炼,消耗于体外,则神光不易出现。采炼的方法:阳物虽举但仍疲软,是微阳(小药)过嫩,不宜采取。可用神光协同真意由阳物动处,引回气穴,照视穴中虚空境界。这种过程,要循环多次。微阳经过多次积累,就达到阳物举而挺胀,小药不老不嫩的阶段,这时应立即采取烹炼。用意将它由动处采回丹田,略停;然后吸气用意引导精气,从丹田直接运向尾阎,沿督脉上升到脑部稍停;呼气从脑下降到丹田,为一圆周,这样周而复始转动,不计其数。至觉阳物缩小即止。口中生出津液,变仰鼻开目引天上清气入口,咽送到气穴,这就是把精气采归到丹田中。我如是练功3年,命基已固,神光出现,祖窍穴中,经常含着小气珠。这是双目交媾,产生神光的景象。  二、心肾相交练法:每次静坐,把神光照视气穴,耳听于气穴,意守于气穴,调鼻息达到气穴,使外来精气与神光相交,绵绵密密,存于丹田,心无一毫杂念起动,入于混沌状态,忽然一动,元气显于丹田。这就是《入药镜》所说:“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以醉。”经过后天鼻息引出先天元气来。元气出现,就是胎息的露象,在丹田中絪缊活泼,宛转悠扬,觉丹田火暖,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如痴如醉。元气大动时,用意向后一引,元气上升于脑,停止片晌,口中化生津液,元气随口水降入下丹田。从此感觉鼻息似有似无,只觉元气后升前降,上下往来,循环于虚无身中。这就是心肾相交的景象,也就是所谓“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谷神是空谷之神,就是双目中心有神光的元神;玄牝是心肾中间的门户。元气在虚无的心肾门户中,一上一下,一往一来地盘旋,才能使元神在此成立真胎息的根基。  三、内气与天气相交练法:通过心肾相交而至心肾之门的内气旋转,使鼻息练到不入不出,就是外呼吸转化为内呼吸,返回人之未生在胞胎内的呼吸状态。每天每次练功,以胎息为主。把神光勿忘勿助地定在玄妙呼吸中,一心不动,不许向身外游思,自然外感内应,觉元气流于一身内外了。功夫到此,已得到天人合一之机了。在此境界中,口中来的金液吞咽之时,必须先提摄会阴穴之气,沿后背上升于脑,急开目引天光入脑,凝视内外气;聚会片刻,会同口液,意送到中田;存守一会儿,再转左升右降进阳36周,左降右升退阴24周,是卯酉周天。如是练功,元气一现,浩大至刚,充满全身,只觉清净恬淡,身在气中,元神之光,悬于祖窍之上,照耀全身。这就练到中级胎息了。达到高度的内外气相交,古人叫做“乾坤交媾”。因摄会阴之气,从坤腹而来,吸乾天之气,会合脑中,所以叫乾坤相交。  四、高级胎息练法:入坐之后,把神光照视中田,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用这样的心意,锻炼神气交媾,总得2年之久,练到没有一毫杂念起动,脉博不觉跳动,胎息停止运动,定于虚空,只觉有神光,在祖窍间照耀,形成了入小定状态。静极生动,忽觉全身元气向中田聚敛,现出一团真气,涵在绛宫。从此在行住坐卧中,时刻不守而自守地存着守中抱一功夫。这一团气,就是绛宫之气,包住元神,天天感觉浑浑沦沦,如在母腹怀胎一样,随方就圆,温养于中。在此功境中,有一天夜间,入坐练功,祖窍穴内出现跳动,不一会儿,遍体全身跳动,如炒豆粒一样,爆炸不绝,在身上闹成一堆。忽然口中甘露下降,急用神光凝视中田,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存田中。这样功境,可连续两夜,才停止不动。又在静定之中,忽见一轮明月,现于目前,即用神光视之;不一会儿,又有日光发现,与月光合在一块;急用真意神光,凝聚收敛,用鼻一吸,会同口液,送入中田;就觉有一团气,后升前降,归入中田,急行卯酉周天一遍,封炉收之。这种景象不是经常可见的。  在初级到中级胎息阶段,口液产生的功能,特别旺盛,淋淋如雨,咽不绝口,甘甜香味,美快无比。我就经常转卯酉周天,采收炉中。八触在功外常有反应。眼角出粘液,鼻孔流浊涕,腿脚如火烧,搔痒难忍,走路不爽。这些情况持续数年之久,都是入坐时消失,出坐后出现,证明这是阳盛就剪灭,阴盛就显露的现象,并非偏差。

鼓荡元气,排出病浊——蜇龙胎息法

我自幼好医术,在学医三年后,曾在上海中医学院、中国针灸学会深造过针灸专业。为深造医道,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游学生涯。祖国的七大古都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多少名山大川、古刹、道观、寂寞旷野有过我探寻一力的身影和心酸,与此同时,我对传统修炼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典籍中记载的修炼体验常常在自身中再现。在此基础上,我研究和创编了胎息排石法。

1987年的夏天,我对结石病的研究已进入到“特殊的呼吸排石法”阶段,通过适度的闭气,用真空力将腹部上提,下放若干次。当气闭不住时,再恢复呼吸。有一次我躺在床上,进行这种闭气凹凸腹腔的锻炼,腹部突发出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拱动着腹腔产生剧烈的起伏运动,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调服,凭着对胎息的长久练习经验,我在惊恐中渐渐镇定下来,体验着跳动的节律,寻找着跳动的力源。在愉悦身心状态下,腹部足足自由跳动了近40分钟,周身汗流如洗,身体舒畅,心情喜乐,妙韵隽永。此后经过多次的揣摩演练,能够自如的引发胎息。胎息象汹涌澎湃的浪涛,将胸腔里的内脏翻动冲击,有时全身被一股内力抽搐成一团,动时如雷霆万钧,静时如细雨绵绵。随着胎息进程的深入发展,人体脏腑功能得到了调整,全身经脉也趋于通畅,并使腹腔的动态频率渐渐平缓下来,但与此同时,肾间动气却象火山从深层的岩浆中喷涌而出,这个脏腑跳动的力源此时才清晰的显露出庐山面目。命门动气不断地向脐下强劲的喷射,整个体内如风箱般“虚而不屈,动之欲出”。随着元气的壮大,丹田的拓展,肾间之气的冲动便移至腹内气穴,从此进入到修真的核心领域,正如唐代幻真先生《胎密经法》中描述的:“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的胎息养真过程。

引气随息激动元气——胎息法

我的胎息排石法十分简单,开始时仰卧在软垫上,低血压者不枕枕头,高血压者稍枕枕头。两手自然放在体侧,或一手放在胃脘区,一手放在肚脐上。然后采用以下四种练习法中的适合自己的某种方法进行练习。

闭息静待法:

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静静的等待气海元气激动产生的腹部起伏跳动。体弱者闭气时刻短些,体健者闭气时间可稍长,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况下,元气出于生理需要,突发的激荡跳动起来,并且来势凶猛,此时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频率可根据胎息发动的强弱快慢随其自然,这就是“随息”。

闭息起伏法:

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吸气后闭气不出,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闭息隆腹法:

吸气后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闭息凹腹法:

呼气呼尽后闭息,腹部自然下凹,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以上任选一法可重复闭息引动胎息,直至成功。练习一遍胎息发,时间保持在20-45分钟即可,一般半小时左右。

注意:胎息法收势很重要,在停止胎息相动后,应静静地躺在原地,体会源于丹田的能量,辐射渗透全身时产生的脉动感、电流感、酥欣感等。稍顷,意照丹田1-2分钟,可观想在肚脐与命门连线的中点,有一蛋黄大小的金色光团。然后擦脸、搓耳、恢复常态。

 

推陈出新排浊生元

通过长期练习,我体会到,当人体进入胎息以后,在生理心理上要经历“推陈出新”的过程。推陈就是排浊,出新就是生元。浊是指秽浊,泛指体内不利于健康的淤血、痰、湿、风、寒、肿瘤、体液中的废物及一切病理性产物。排浊的途径可通过大便、放屁、小便、吐呕、咳嗽干咳、出汗排出。一般在进入胎息后一周左右可因人因病而出现排浊反应,一般不需吃消炎药、止咳药、止泻药。排浊干净后这些反应会自行消失。

从我自身的练习经验来看,生元的反应多表现在热(腹部命门温热)、拙火(其热如火,伴之出汗)、清凉(心静髓凉)、光(性光显发)、景(山川、河海、寺庙、人物、仙境等大脑内景)、壮阳(性能力加强,阴茎常无欲自刚)、身体弱而强,病而愈、快乐(内在欣喜的感受),这都是功法开始发挥作用的表现。

诸般血症切勿练习:

凡有咳血咯血便血胃出血等病的出血期,不能练习胎息,须在停止出血三个月后,视其具体情况酌情决定

妇女经、胎、产期不宜练胎息法。

手术后三个月内不宜练胎息法。

胎息对糖尿病、消化道疾病、肿瘤、心血管等多种疑难病有显著的康复作用,但一般会有排浊反应,并且往往要经历二至三次的排浊期,练习者应有思想准备,少数人排浊反应较轻或没有。

后记

这功法已经很全了,照练就行。这是照资料上打下来的,开始发在“野百合”,那时我也没启动,后来有朋友反对公开功法,我就删了一部分。又接到一位朋友的资料(宁静自在的《胎息瞬间启动》),上面描述了胎息启动时的表现,我才知道自己早就出现过,只不过没认识到那就是胎息的开始。胎息的启动方法很多,都是有效的,只要启动后,方法就可以说没用了。关键是以后的长期练习,也并不是胎息一启动就万事大吉了。

……(本功法)没那么神,但(确实)值得试试,对脏腑应该很有好处。

……应该感谢您(宁静自在),因为您在春节时发了胎息瞬间启动,使得我也起了兴趣。我感到胎息的启动不比学习骑自行车更难,但真正练成胎息还要一段时间。几位老师的胎息法都是有效的,一个是启动的窍位,一个是启动的景象,知道了就能马上启动,最好能有一位练过胎息的人在旁指导,应该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功。

 

胎息功

呼气时意想命门穴发热,吸气时意想丹田紧贴命门,进行一段时间后,会产生自动节律跳动,如此循环反复。丹田呼吸算是练成。

胎息法的具体修炼方法如下:
    继“小九拜”或“慧命桩”后,仰卧在软垫上,低血压者不枕枕头,高血压者稍枕枕头。两手自然放在体侧,或一手放在胃脘区,一手放在肚脐上。以后采用以下四种引息法中的适合自己的某种方法进行练习。1、闭息静待法: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静静地等待气海元气激动产生的腹部起伏跳动。体弱者闭气时间可短些,体健者闭气时间可稍长,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况下,元气出于生理的需要,突发的激荡跳动起来,并且来势凶猛,此时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频率可根据胎息发动的强弱快慢随其自然,这就是“随息”。2、闭息起伏法: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3、闭息隆腹法:吸气后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4、闭息凹腹法:呼气呼尽后闭息,腹部自然下凹,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以上任选一法可重复闭息引动胎息,直至成功。练习一遍胎息法,时间保持在20—45分钟即可,一般半小时左右。

胎息及实际修炼

胎息,也叫龟息,顾名思义,就是说人象胎儿一样不靠肺呼吸,这是一种练功比较高级的状态,对健身,延年益寿有很大的好处.
关于胎息的训练方法,古往今来,前辈们曾提出许多,但都是以古文的方式说明,使现代人看起来不方便.在这里,介绍一个简单,实际的方法.
一般胎息的训练采取坐式,也可以采取卧式.然后调身,调心,调吸,舌抵上鄂,轻轻吸气,同时观想将气缓缓送入下丹田,在把气送入下丹田的时候,可能有些气息会从鼻孔逸出,但总是入腹的多些,逸出的少些,应该任其自然,不要人为的努力限制.气在逸出的时候要尽量轻,按古人说的,若把鸿毛放在鼻孔边,呼出的气不要吹动它为好.
吸入几口气后,会产生饱和感,会禁不住长出气,这时,出气要轻,仍然是以不吹动鸿毛为好.此时练功的人可加一个全身毛孔充气扩张的的意念.
一般练习半小时即可收功

胎息功

1.含义
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合于丹田,产生玄胎、真胎。丹鼎派师祖葛洪说:“练功莫过达于胎息,修仙之门亦如此。”胎息是练气的高级境界,神入气中,气于神外,鼻吸微微,若有若无,人整个身体的毛孔随呼吸而息,会出现身体发热、出汗等现象,使奇经八脉为之畅通,如胎儿在母腹之中,没有鼻呼吸,只有内气之潜行一样,停止了十二经之运行,以身体之毛孔与外界交换氧气,进行到半眠和坐忘之境界。胎息功既是筑基功又是高级功。葛洪师祖在《抱朴子释滞》中指出:“凡修行之人,须要定息。息者,正也、安也,顺也,归也,伏也,宁也,静也……心定则气寂。气寂则神静,神静则灵空,灵空则寂灭,寂灭则无事,无事则清静、清静则道生,道生则自然,自然则逍遥。”坚持练功,久而久之“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创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
2.功法
(1)可采取坐、站、卧三式行功,以自然舒适为要。坐时上身中正,两脚平分平放,两手自然相接成“心”形(即大手印之心形印),捂于小腹(或可盘坐);站时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自然站立;睡时可按习惯姿势,但最好平行仰卧、分腿、两手离开身体,屈肘成弧,手心朝下。坐好、站好或睡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动了,全身放松,舌顶齿交,两服微闭,精神内守。(2)从头到脚慢慢感觉着已在放松,要尽量放松,然后再由下向上一点点放松到头,细细感觉一下是否放得很松,抛去杂念,平静心身,稳定情绪,心中暗示自己开始练习胎息功了,不受外界干扰了,默念九遍“抛去杂念,天及归一”之口诀。(3)慢慢呼吸,尽量均匀,要感觉到鼻息特别轻长.但又不要太过用力,等自己鼻息很缓慢均匀之后,开始听自己的心跳之声,数其数至三百六,不能感觉到了三百六而必须是听到跳了三百六十次,慢慢将意念移至肚脐,开始感觉肚脐之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直到三百六十次,后再更静,要听到肚脐处之声音,如心脏跳动在肚脐处一样,静听其声,而忘记自己呼吸,至听其声如鼓,静听其声,忘记一切。(4)在这个过程中,不论遇到任何干扰、一般不动,静按其步骤进行,至行功闭,而所有毛孔均会出汗或全身燥热.但亦无妨,呼吸会越来越缓,直至从肚脐一孔呼吸,一般亦能见效。(5)反复进行几次,至呼吸完全均匀、最大限度地减少呼吸次数,减慢呼吸速度,使整个人融于大气之中,吸之微微则带动毛孔,肚脐同时呼气,而废气基本只从毛孔中排出,到最后鼻吸而不呼,*身排即可,时间越长越好。(6)至将收功时,心里暗示自己、开始收功了,恢复正常了,默念“一气即入纳丹炉,胎儿玄身存万古”九遍即可,慢慢恢复自然,呼吸逐渐转为正常,至正常后,慢睁双目,平视前方,静视一会儿,神光回收于目,功毕,起立慢步行走一会儿即可。

教大家练胎息 

 具体介绍如下: 

        先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放下,让自己的心神和形体都松静下来。待心平气和后,慢慢地、轻轻地移神至脐外离皮肉不远的虚空处。其要领是似守非守,勿忘勿助。这样能尽快进入静态,而且比其他方法更容易产生胎息。不用多长时间就会感到呼吸十分轻微,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无口鼻呼吸存在,很快进入胎息初成状态。 

        在练功初期,可能仅有丹田温热、气机微动等等感觉。但时间一长,功景效验就大不一样了。正如黄元吉先生所云:“丹田之气滚滚辘辘,浑浑沦沦,悠悠活泼之机,一出一入,真气与天之元气两相通于无间,生精生气生神即在此处。”再练下去,整个丹田内外就会形成一个大气团,感到有两个极点,一个是脐外,一个在命门外,这两个极点都有很强的聚气感。 

        再继续往下练,这个气团会慢慢扩大至全身,心神也随之进入恍惚杳冥的状态。只觉得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混混沌沌,妙不可言。也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全身一震,周身经脉关窍都在大震中开合,就在这突然大震的一瞬间,你会切切实实地体察到那种似曾相识又说不清在哪里见过的神秘力量。虽然谁也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它,但自己心中明白。正所谓“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此时遍体酥软、清纯、舒适。此乃先天气施化己身,真阳熏蒸人体之验。要及时采摄、收集。所谓采收,也是不采自来,不收自收,保持功态,对境无心,不生一念,不加一意即可。接着就会有丹田热气团沿督脉周天运行之验产生,进入神气合炼阶段。 

        如此修炼,少则二月三月,多则一年半截,百会、命门和会阴三点一线就会有反应。特别是头顶百会穴,几乎二十四小时有气动感、进出感。人体经气已足,故无论你注意哪一个点,其他两个点都会立即有反应,子午卯酉四个时辰,气机会自行发动,运行。

玄门胎息法

    玄门胎息法系武术之乡新化梅山道家秘传功法,练之可得胎息、辟谷、降丹、开发潜能、益寿延年等多种功效。

     一、练功步骤

         (1)在室外练功时,要选择空气清新处;在室内练功,须空气流通;练功时不可过饥或过饱,功前须净身洗漱。

         (2)身形:本法宜在子时修练,面向南方,盘腿而坐,全身放松,定气凝神,舌抵上腭,调勾呼吸,意念丹田有一鸡蛋大小的金丹闪闪发光、放热。

         (3)服气法:当丹田微微发热时,闭目存神,闭口,用鼻缓缓吸气。意想真气出鼻吸入,充盈满口,然后将此真气咕咚—声吞下,意念直送丹田,用口呼出体内浊气。

         (4)闭气法:服气后可依下行功,深深吸气一口,舌抵上腭,凝神丹田,两手握拳置于膝上,闭气不令其出,到忍无可忍时再用鼻呼出浊气,调匀呼吸。这时玉液从口壁涌出,充盈满口,须咕咚—声吞下,意送丹田,再行第二次闭气。

     二、收功

         先睁开眼睛,双手搓热,搓肾门24次,然后顺时针、逆时针摩腹各24次,再用剑指从眉心沿脑中心线由前至后搓24次,然后放松,走动一下,以便气血通畅。

     三、功效及注意事项

         (1)初服气时,咽气只能达咽喉,应以7口为宜;几日后,会觉得胃气蛹动,发出咕咕之声,说明气已达胃,可服气21口,再几日,会觉得腹部气团蛹动,咕咕有声,或声如撕布,说明气已入丹田,须服气49次。服气期间、会放屁频繁,初时臭不可闻,几天后放屁无臭气,甚至微香,这时必须闭住气不让它放了,以免真阳泻漏。初服气时,小便赤黄,亦勿怪,久久变色自如。辟谷可能会在不同时日出现,不思饮食不饿的情况可辟谷,这时服气增至81次,但不可强求辟谷,须顺其自然。

         (2)初练闭气法时,只能行一分钟左右,随着练功的深入,闭气时间会逐渐延长,直至全身毛孔开放出现胎息。闭气次数与服气次数相同。

         (3)在练闭气法期间,会出现以下效应,可供练功者参照。初时闭气会觉得全身真气充盈发热,额头出汗,几日后,行功时会出现全身真气充盈发热、出汗的现象,全身舒畅无比。渐觉左右太阴经两道气从大牙根上冲太阳穴,入顶门两气交合入泥九。数日后,气从泥九宫流入脑,过夹脊下行尾闾,次于丹田,上冲心中,过咽喉而入舌下。这时会觉得满口芳香甜美。得此效验后,应闭关修炼,面南而坐,面向墙壁,练法如前。

         (4)此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奇异景象,如身形变高变大,觉得山川河流人物房舍等尽入身中,精神兴奋,手足不知所措。如遇此景不可睁眼睛,亦勿惊、勿喜、勿执着,可用手扶墙壁,会觉得一颗闪亮的内丹从头顶直降丹田。降丹之后不可立即睁开眼睛,先渐收意念、静下心来、活动四肢,睁眼,收功。到此时内丹已成,接着修炼下去,胎息指日可成。

千乘胎息功 

如果练至胎息发动就标志着进入千乘修光功产胎、育胎阶段。换句话说,胎息是产全息气光胎、哺育全息气光胎的必须条件。在高级的胎息阶段,人的后天呼吸完全停止,而丰丹田则真息流行,气光氤氲,内外沟通,梵我合一。在胎息产生之后,全息气光胎也会随之产生,并且,全息气光胎也必须在胎息的环境是哺育成长

为了帮助大家尽快地进入胎息,我把胎息分成了两个层次,从有为到无为,一步一步地升上去。不过要说明的是,初级胎息法只是阶梯,是为进入胎息的准备,是有为法,目的是使根器较差的学员找到胎息的门径,但不是真正的胎息。对根器较好的学员,可以跳过初级胎息,直接进入高级胎息。

(一)小定胎息功

1、 肚脐——命门式胎息法

用肚脐的穴鼻吸气,一吸气光沿先天脉管(脐眼与命门连线)向后吸至命门,不要出体, 然后命门穴鼻吸气,一呼气光向前呼至肚脐,不要出体。如此练习,以至忘掉穴鼻,形成真气在先天脉管跳动的自动节律,这时,肚脐——命门式胎息法就练成了

2、 会阴——尾闾—命门——肚脐式胎息法(双呼双吸法)

用会阴的穴鼻吸气,真气从会阴尾闾向上经督脉至命门穴,然后命门穴呼气,真气向前经先天脉管呼至肚脐,再沿任脉返还会阴。如此穴鼻吸呼,推动真气沿任督脉循环运行,慢慢就会形成脉动式自动节律,会阴——尾闾——命门——肚脐式胎息法便告成功。此法实际上类似意念周天功,只是加上穴鼻的观想,以形成初步胎息。

3、 天目——下丹田式胎息法

第一步,天目穴鼻吸气,气光沿中脉流至喉轮,然后喉轮穴鼻呼气,气光再沿中脉流入下丹田。第二步,天目穴鼻吸气,气光沿中脉吸至下丹田,稍停,下丹田穴鼻呼气,推动气光沿中脉至天目穴。如此反复,使天目与下丹田形成脉冲式的自动节律。

4、 天门——会阴式胎息法

第一步,天门穴鼻吸气,气光沿中脉流至喉轮,然后喉轮穴鼻呼气,6推动气光沿中脉流入会阴穴。第二步,天门穴鼻吸气,气光沿中脉一直灌入会阴气光库,稍停,会阴穴鼻呼气,推动气光沿中脉至天门穴。如此反复,一上一下,忘却呼吸,使天门与会阴穴形成脉冲式的自动节律。此法应注意必须关闭会阴穴,不使漏气,最后收气储存在下丹田。

5、 注意事项

(1)初级胎息法是后天意识交叉运用,以有为入无为。练功时应注意一旦气机发动,先天意识显现,应放弃有为法,忘掉后天意识,入于无为,无思无念,由意念呼吸到忘息。这样才能更快地进入真胎息。

(2)千乘修光功突出穴鼻呼吸,运用时要实际观想穴鼻,也就是想象鼻子长在某一穴位上,学员可以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灵活地掌握千乘修光功这一诀窍。

(3) 以上胎息法可以单练,也可以结合其他**一起练,具体练法大家自己灵活掌握。

(4) 妇女经期最好派不要练胎息法。

(二)大定胎息功

人身体内有三个阴阳相交之处:第一个是双眼相交。左目属阳,右目属阴,使二目对视,就产生神光。神光照视气穴,主化阴生阳,如同天上的太阳,照射地上生长万物一样,没有它则万物不生。第二个心肾相交。心神属阳中阴,肾气属阴中阳。使心肾相交,就产生精气,化生津液,灌溉五脏。第三个是内气与天气相交。内气属阴中之阳,天气属阳中之阴使二气相交,就产生内丹,化全身之阴,变为纯阳体。这三个相交,都是以真意为引。就是用一心不二的意念,引导阴阳交合。胎息的产生,必须经过三个相交,激发内气,产出真药物,才能形成胎息状态。

1、 双止交融式胎息法

入坐之后,放松全身,轻闭口唇,舌顶上腭,息心静虑。然后用双目相交对视正中鼻粱根处的外光,把心意定在双目中心。观光不可用力,而是轻松自如地看,观到双目发胀,或者模糊不清时,才是阴阳二气集中的景象(若血压偏高的修炼者把此作为一个过渡式)。这时用天目穴鼻吸气,气光向下沿中脉搏直灌下丹田,稍停,然后下丹田穴鼻轻轻呼气,推动气光上升至天目,这样大约三个反复,忘掉呼吸,以两目交融之神光照视下丹田,观穴中虚空境界。吸气时用意达到气穴,呼气任其自然,逐渐淡忘呼吸,神光始终照在下丹田中,做到一丝杂念不起。这样练功,大约经过三个月,才能感觉双目中心含有小气珠,就是神光产生。只觉有圆形,不显光明。如达到这种境界,才是性光初显,练功人还必须有耐心和毅力,勤采太阳气光,光明才会越来越明亮,也就才有结胎的可能性。

2、 心肾交融式胎息法

第一步,心轮穴鼻向下吸气,真气沿中脉涌至下丹田,稍停,然后下丹田穴鼻轻轻呼气,真气沿中脉上升至心轮,如此反复,直至忘却后天呼吸,真息在心轮至下丹田自动往来,一上一下,形成节律,这也是心肾之初交。

第二步,每次静坐,在心轮区用意念推动真气沿中脉逆时针方向转圈,从上到下,密密匝匝,慢慢旋至下丹田,稍停,再从下丹田沿中脉搏顺时针方向转圈,从下到上,密密匝匝,慢慢旋至心轮,如此反复,直至忘却后天呼吸,放弃任何后天意识,让真息在心轮至下丹田自动往来,一上一下,形成节律。转圈可以由小到大,大不出体,神光和意念一起转动。《胎息诀》曰:“运心肾两气,上下往来,交媾于中宫,诸神不散,温养元气,丹砂共同芽自出,深根固蒂,永息绵绵,久而长生,去世得道矣。”

3、 性命交融式胎息法

 百会穴鼻吸气,真气沿中脉涌至下丹田,稍停,然后下丹田穴鼻轻轻呼气,真气沿中脉升至上丹田,如此反复,直至忘却后天呼吸,真息在上、下丹田自动往来,一下一下,形成节律。

4、 灵藏式胎息法

 由节律式胎息进入忘息后,也就进入了入定的状态,这时应灵目在下丹田里内视,似照非照;或者灵鼻在下丹田里呼吸微微,似息非息;或者灵耳在下丹田里听轻轻心跳,似听非听。久久练之,两目之性光会与下丹田之命光逐渐交融,自然形成玄珠型的全息气功光能量团。此时胎息“绵绵不动,若忘若存。目不离观,观无所观;神不离散照,照无所照。坐(卧式最佳)到澄澄湛湛,物我两忘,元神真气凝入共黄庭,内不出,外不入,如在胎中,神息相抱,则息不待调而自匀矣。”此一阶段为产所光胎的关键时机,练功者一定要勤采太阳之气光,注意关穴、闭穴,最好暂停止性生活,做到不漏或少漏,精气神旺自然产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