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地图:金属与火焰的回忆——二战军用枪弹全接触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07:59
 
 

编者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出许多当时乃至今日都非常著名的枪械,这些枪械的成名,除其本身结构设计精巧、工艺先进之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配用的枪弹。在这次专题报道中,我们将推出“金属与火焰的回忆——二战军用枪弹全接触”系列文章,详细介绍各主要参战国家的部分常用枪弹。

人们在谈到二战期间的轻武器时,多半津津乐道的都是各种名枪,却往往忽视了更加重要的部分,那就是这些武器所配用的枪弹。如果没有枪弹,再精良的枪械也无用武之地。枪弹和枪管、枪机、枪托一样,都是枪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二战中大多数军用枪弹的生产都是以亿为单位的,虽然它们不能决定某一次战斗的胜利,但它们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容小视。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才成就了各种二战名枪的盛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枪弹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虽然二战期间各国所使用的大多数枪弹基本都是沿用并改进一战或更早时期的产品,但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最显著的改进是步枪弹由圆头弹和尖头弹并存改为尖头弹一统天下;同时机枪弹从步枪弹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弹药种类;为对付战场上日益增多的装甲目标和飞机,出现了各种大口径枪弹;弹头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出现了许多为对付某一类目标而专门设计的弹头结构;完整的弹药系列开始出现等等。同时,二战中还诞生了一些对后来轻武器发展起到深远作用的弹种,最典型的是德国的7.92×33mm短弹,也就是后来被广泛使用并导致了小口径枪弹出现的中间型威力枪弹。二战中使用的枪弹都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中大部分一直沿用到现在,有些至今仍是军队现役用弹。

 金属与火焰的回忆(二)



7.92mm毛瑟步枪弹

7.92mm毛瑟步枪弹又称8mm毛瑟步枪弹、7.92×57mm或8×57mm步枪弹。此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大威力步枪弹之一,德国从一战前到二战末一直将其作为主力步枪弹,列装时间长达40余年,产量巨大。二战期间很多参战国都生产并使用过这种枪弹,如比利时、捷克、波兰、意大利、瑞典和中国等。目前除极个别现役武器(如南斯拉夫M76型狙击步枪)外,军队已基本上不再使用该弹。不过作为一种成功的猎用弹,这种弹在民用市场上仍有大量使用,除狩猎外,还广泛用于比赛和配用二战老式枪械进行的娱乐射击,同时市场上还提供种类繁多的民用弹头,以供射击爱好者自行复装使用。

7.92mm毛瑟步枪弹的特点是威力大、杀伤效果好、精度高、弹种齐全、用途广泛。用G43型半自动步枪发射sS型重尖弹时,初速可达780m/s,枪口动能达到3884焦耳。奥斯卡获奖影片《辛德勒名单》中就有一个经典的镜头:纳粹在集体屠杀犹太人时,特意将受害者排成纵队,然后从正前方一枪射去,一颗枪弹就可以穿透并杀死几名犹太人。这个场景是根据真实历史记录拍摄的,在让人真切感受到纳粹的残酷的同时,也体现出毛瑟步枪弹威力大和穿透力强的特点。7.92mm毛瑟步枪弹的缺点就是全弹尺寸和质量都比较大,用在自动武器上后坐冲量过大,武器的尺寸和质量也要相应地增加。

7.92mm毛瑟步枪弹最早的型号是M1888步枪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黄铜或覆白铜钢被甲、铅心结构,弹头质量14.64g,初速640m/s,膛压270MPa,主要配用在毛瑟M1888步枪上(中国仿制的该型步枪即是著名的“汉阳造”)。1905年以后德国研制出两种尖弹:一种称S尖弹,或称S型轻尖弹,尖头、平底、铅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弹头质量10g,初速870m/s,膛压304MPa,主要配用于各种7.92mm口径毛瑟步枪、G41/G43半自动步枪和FG42自动步枪;另一种称sS型重尖弹,尖头、锥底、铅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弹头质量12.8g,初速和膛压与轻尖弹相近,但枪口动能更大,远距离存能性更好,主要配用于MG08、MG13、MG34、MG42等型号的轻、重机枪。虽然圆头弹和尖头弹在外形上相近,但实际上两者是不能通用的,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弹头直径不同,圆头弹弹头直径为7.98mm,而尖头弹弹头直径为8.14mm,此外弹壳的尺寸也有细小的差别。如果用发射圆头弹的步枪强行发射尖头弹,步枪有堵膛甚至炸膛的危险。早期的毛瑟步枪弹都是黄铜弹壳的,二战后期由于德国有色金属资源紧张而改为生产铜洗钢壳和涂漆钢壳弹,并且普通的铅心也改为软钢弹心,以节约重要的战略资源——铅。大多数国家生产的毛瑟弹都采用伯尔丹式底火,少数国家(如美国等)使用的是博克赛式底火。



战后美国皮特弹药公司生产的民用7.92mm毛瑟步枪弹



德国生产的7.92mm口径的各种型号的步枪弹



德国在二战中生产的涂漆钢壳7.92mm毛瑟步枪弹



德国原产的M1888毛瑟步枪弹和15发包装盒



德国生产的SmK型7.92mm毛瑟穿甲弹剖面



德国生产的B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剖面







15发sS重尖弹小纸盒包装和枪弹底部标记

除上述普通弹外,毛瑟步枪弹还有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穿甲曳光弹、爆炸燃烧弹、曳光弹、木弹头或纸弹头空包弹、星形收口空包弹、教练弹等弹种,且各国产品的结构和性能差别也比较大。其中德国生产的典型特种弹型号有:SmE半穿甲弹、SmK穿甲弹、SmK(G)穿甲弹、PmK穿甲燃烧弹、SmKL穿甲曳光弹、SMKB燃烧试射弹等。其中SmK(G)穿甲弹为碳化钨弹心,PmK穿甲燃烧弹使用的是白磷燃烧剂。在上述弹种中,PmK穿甲燃烧弹的结构最为特殊,该弹的燃烧剂既不是装在弹尖也不是装在弹头尾部,而是在弹头的中部,并且钢心的形状也很奇特,不是一般常见的弧形尖头圆柱形,而是一种类似蘑菇的形状,钢心的前部也是弧形尖头,但是后部的直径逐渐缩小到只有前部的一半,白磷燃烧剂就装在这个直径缩小段的周围。此弹穿透装甲后具有较好的燃烧效果,缺点是白磷有剧毒,且容易自燃,在生产和使用中很不安全,战后即全部被淘汰。

7.92mm步枪短弹

7.92mm步枪短弹又称7.92×33mmKURZ弹、7.9mm短弹。KURZ是德文“短”的意思。此弹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装备部队的中间威力步枪弹,对此后的步枪弹以及单兵自动武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92mm步枪短弹是德国人在总结了步枪和冲锋枪在战场上的实际使用经验后研制出来的。德国在二战中大量装备的冲锋枪因具有火力猛、适于近战等特点而受到青睐,但这些冲锋枪使用的是手枪弹,不可避免地有射程近、威力小等缺点。德国人就设想能够扬长避短,研制一种既具有步枪威力又有类似冲锋枪的猛烈连发火力的枪械,但是却找不出合适的枪弹,因为当时的主力步枪弹是7.92mm毛瑟步枪弹,显然这种大威力、大尺寸的枪弹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要想研制新的枪械则必须开发出一种新弹。最后德国人通过对大量战例的统计和分析,认为普通步枪不可能在超过400m的距离上实施有效的射击,而且超过这个距离的步兵轻武器之间的交战概率很小,因此只需研制一种适当降低威力、在400m内有适当威力和精度的步枪弹就可以满足要求了。于是1940年代初,德国波尔特公司在毛瑟步枪弹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新弹,口径仍为7.92mm,但弹壳长度明显缩短,弹头质量和装药量也大大减小。采用7.92mm口径并不是因为这是中间枪弹的最佳口径,而是为了求得与以前装备的弹药和武器相统一,这样在新弹和新枪的生产过程中许多工具、量具都可以通用,有利于加快生产进度、降低成本。该弹开始名为7.9mmPP43mE型枪弹,1943年开始配用于MP43型突击步枪,后来相继在MP44(也称StG44)突击步枪和VG-15半自动步枪上使用。由于该弹和MP43/44突击步枪在东线战场上大出风头,苏联人受其启发,后来定型装备了著名的M1943中间型枪弹和AK47型突击步枪。二战结束后,该弹和配用的各型枪械基本上都停止了使用,只有南斯拉夫等少数国家在战后一段时间内仍继续使用MP44突击步枪和7.92mm步枪短弹。现在该弹已经全部停产,只有在民间弹药收藏市场和非洲、中东一些仍在使用MP44的国家中还能看到它的身影。在国外,由于这种弹药的短缺,一些拥有MP44突击步枪的收藏者甚至将美国0.30-06步枪弹弹壳截短并缩口后,再配上民用7.92mm弹头来自制这种枪弹。



西班牙1949年生产的7.92mm燃烧弹



德国7.92mm毛瑟步枪弹黄铜弹壳加工过程中的状态



木弹头的7.92mm毛瑟空包弹



土耳其1931年生产的7.92mm毛瑟步枪弹



南斯拉夫1940年生产的7.92mm毛瑟步枪弹



德国在二战中生产的采用铜洗钢弹壳的SmK型穿甲弹和包装盒



德国生产的7.92mm毛瑟步枪弹从左至右:SmKL型穿甲曳光弹、SmKL型穿甲曳光弹(铜洗钢弹壳)、SmKL型穿甲曳光弹(涂漆钢弹壳)、SmKLtroop型穿甲曳光弹、SmKLtroop型高速穿甲曳光弹(白色光)、SmKLtroop型高速穿甲曳光弹(橙色光)、SmKG1型高速穿甲曳光弹



德国生产的7.92mm口径步枪弹从左至右:43mE型钢心7.92mm短弹(覆铜钢被甲)、43mE型钢心7.92mm短弹(镀镍钢被甲)、sS型7.92mm毛瑟重尖弹、sS型7.92mm毛瑟重尖弹(铜洗钢弹壳)、SmE型7.92mm毛瑟钢心普通弹(涂漆钢弹壳)、SmE型7.92mm毛瑟钢心普通弹(涂漆钢弹壳)、SmK型7.92mm毛瑟穿甲弹、SmK型7.92mm毛瑟穿甲弹(涂漆钢弹壳)、SmKtroop型7.92mm毛瑟穿甲弹、SmKH型7.92mm毛瑟穿甲弹(钨合金弹心)



各种7.92mm毛瑟步枪弹从左至右:PmK型7.92mm毛瑟穿甲燃烧弹(白磷燃烧剂)、PmKV型高速7.92mm毛瑟穿甲燃烧弹(白磷燃烧剂)、B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B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Btroop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涂漆钢弹壳)、Btroop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BVtroop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98式7.92mm毛瑟普通弹、98式7.92mm毛瑟穿甲弹,最右两种为日本生产,其余为德国生产



从左至右:德国7.92×95mm毛瑟反坦克步枪弹、英国12.7mm试射曳光弹、美国奥林公司12.7mm脱壳穿甲弹、英国13.9mm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弹、俄国14.5mm穿甲燃烧曳光弹





德国二战中生产的装在5发桥夹上的7.92mm短弹和15发包装纸盒





战后作为剩余物资销售的零散7.92mm短弹





德国7.92×95mm毛瑟反坦克步枪弹及弹底标记

7.92mm步枪短弹的特点是:质量小、初速低、威力适中、连发射击精度较好。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此弹的口径和质量偏大,后坐冲量也偏大。

7.92mm步枪短弹采用尖头、锥底、软钢心加铅套弹心、覆铜钢被甲弹头,弹头质量8g,初速700m/s,采用无凸缘瓶形涂漆钢弹壳,弹壳长33mm,配用伯尔丹式底火,全弹质量17.3g,装药量1.56g。二战中德国生产的该型枪弹包装分带桥夹与不带桥夹两种,后者为15发纸盒包装,没有隔板。除钢心普通弹外,还有钢心曳光弹、空包弹等弹种。

13mm反坦克步枪弹

该弹也称为13×92mm毛瑟弹、13×92mmSR反坦克步枪弹,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反坦克步枪弹。德国毛瑟公司于1917年开始研制此弹,1918年初研制成功,配用于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此弹在一战末期曾有较广泛的使用,也是当时步兵使用的口径最大的枪弹。但在二战中使用很少,主要原因是德国研制出的性能更好的7.92×95mm反坦克步枪弹将其取代了。但是作为最早诞生的大口径枪弹,此弹对后来美国的M2勃朗宁机枪弹和俄国12.7mm、14.5mm大口径机枪弹的研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算是一种著名的枪弹。由于此弹停产时间较早,现在这种枪弹只能在博物馆和枪弹收藏家手中才能看到。

13mm反坦克步枪弹的特点是口径大、初速高、威力大,初速913m/s,在200m距离上可以垂直穿透25mm钢板。由此带来的缺点是后坐力很大,用在没有任何缓冲和枪口制退装置的M1918反坦克步枪上时,后坐力甚至大到让使用者无法乘受的地步,以至于在前线流传着“用该枪只能打两发弹,左肩打一发,右肩打一发,然后就准备进野战医院”的说法。另外此弹的穿甲能力也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当时穿甲弹弹头还没有使用碳化钨弹心,而且弹头在着角小于45°时易跳飞,穿甲效果很差。

13mm反坦克步枪弹采用黄铜被甲、硬钢心外覆铅套的弹头结构,弹头质量52g,半凸缘式瓶形弹壳为黄铜制造,底火为伯尔丹式。

7.92×95mm反坦克步枪弹

7.92×9mm反坦克步枪弹也称7.92mmPzb318反坦克步枪弹、DWM318反坦克步枪弹。它是二战中德国的主力反坦克步枪弹之一,也是德国研制的性能最好的反坦克步枪弹。此弹是以缴获的波兰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步枪配用的7.92×107mm反坦克步枪弹为蓝本,并在毛瑟13mm反坦克步枪弹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是由毛瑟反坦克步枪弹弹壳缩口到7.92mm,并改半凸缘为无凸缘式,再配上根据波兰7.92mm反坦克步枪弹仿制的弹头而成。在二战中7.92×95mm反坦克步枪弹主要配用于Pzb38和Pzb39反坦克步枪,弹头初速1216m/s,300m处可以穿透25mm/30°装甲钢板,性能十分优良。但随着二战后反坦克枪发展步入低谷,该弹也就此停止使用和装备了。

7.92×95mm反坦克步枪弹采用尖头、平底、黄铜被甲、碳化钨弹心结构,弹头质量14.6g,无凸缘瓶形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该弹的特点是采用大弹壳、小弹头,装药量大,所以枪口初速极高,弹道低伸,对提高射击精度比较有利。加上该弹采用了碳化钨弹心,穿甲能力较好。该弹的缺点是由于装药量大、初速高,而造成的高温和强烧蚀对枪管的损害很大,一般一根枪管的寿命仅仅几百发而已。


金属与火焰的回忆——二战军用枪弹全接触

编者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出许多当时乃至今日都非常著名的枪械,这些枪械的成名,除其本身结构设计精巧、工艺先进之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配用的枪弹。在这次专题报道中,我们将推出“金属与火焰的回忆——二战军用枪弹全接触”系列文章,详细介绍各主要参战国家的部分常用枪弹。

人们在谈到二战期间的轻武器时,多半津津乐道的都是各种名枪,却往往忽视了更加重要的部分,那就是这些武器所配用的枪弹。如果没有枪弹,再精良的枪械也无用武之地。枪弹和枪管、枪机、枪托一样,都是枪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二战中大多数军用枪弹的生产都是以亿为单位的,虽然它们不能决定某一次战斗的胜利,但它们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容小视。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才成就了各种二战名枪的盛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枪弹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虽然二战期间各国所使用的大多数枪弹基本都是沿用并改进一战或更早时期的产品,但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最显著的改进是步枪弹由圆头弹和尖头弹并存改为尖头弹一统天下;同时机枪弹从步枪弹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弹药种类;为对付战场上日益增多的装甲目标和飞机,出现了各种大口径枪弹;弹头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出现了许多为对付某一类目标而专门设计的弹头结构;完整的弹药系列开始出现等等。同时,二战中还诞生了一些对后来轻武器发展起到深远作用的弹种,最典型的是德国的7.92×33mm短弹,也就是后来被广泛使用并导致了小口径枪弹出现的中间型威力枪弹。二战中使用的枪弹都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中大部分一直沿用到现在,有些至今仍是军队现役用弹。



德国DWM公司在1913年生产的早期圆锥平顶弹头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德国DWM公司1917年生产的16发纸盒包装08型巴拉贝鲁姆手枪弹(黄铜弹壳,铅心弹头)





美国温彻斯特公司在二战中生产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当代德国代那买特·诺贝尔公司生产的全铜空尖警用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剖面图



德国DWM公司早期生产的前收口露铅弹头的7.65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二战中使用的枪弹种类非常繁杂,本文所要介绍的,只是各主要参战国所使用的部分常见枪弹。为叙述方便起见,下面将以国别分类,按照手枪弹、步/机枪弹、大口径枪弹与反坦克枪弹的顺序分别予以介绍。

轴心国部分

德国

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又称9×19mm手枪弹、9mm卢格(Luger)手枪弹。此弹是德国设计师乔治·卢格于1902年设计的,最早配用于M1902卢格手枪。德国海、陆军分别于1904年和1908年正式采用该弹,一直装备至今。此弹尺寸适中、威力大、停止作用好、精度良好,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装备国家最多、使用量最大的手枪弹。因生产国别、厂家、年代及使用要求不同,各家产品在结构、材料、性能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弹壳尺寸是相同的,一般可以通用。此弹最初为圆锥平顶白铜被甲铅心弹头,1915年改为圆弧形黄铜被甲铅心弹头,后者逐渐演变为该弹的标准样式:圆头、黄铜被甲、铅心弹头,直筒形黄铜弹壳、博克赛式底火。北约1953年采用的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规定弹头质量为7.45g,初速396m/s,枪口动能584J(焦耳),平均膛压200MPa。德国、法国、捷克和俄国都大量生产过涂漆钢壳和覆铜钢壳弹,瑞士还少量生产过铝壳弹。军用普通弹除了各式铅心弹头外,还有各种不同结构的钢心弹头,特种弹包括曳光弹、穿甲弹和各种特殊用途弹,辅助弹有教练弹和空包弹(早期空包弹为星形收口,现在西方国家为提高安全性而广泛使用金属弹底塑料壳空包弹)。而民用弹种类更多,仅弹头质量就有从5.83~10.24g等9种,除各种全被甲弹头外,还有各种半被甲空尖弹头甚至是裸铅弹头,全被甲弹头的形状除了圆头外还有锥形平头、弧形平头等种类。

二战中德国使用该弹的枪械有卢格P08手枪(包括炮兵型和海军型)、M1898和M1916毛瑟手枪,以及MP28、MP38、MP40等型号的冲锋枪。德国在二战中主要生产使用3种型号的普通弹:08型为圆头、铅心、黄铜被甲、黄铜弹壳,弹头质量8.0g,全弹质量10.6g,初速350m/s,主要配用于手枪;08mE型为圆头、钢心、黄铜被甲、涂漆钢弹壳,弹头外表为黑色,质量6.35g,弹头初速450m/s;08SE型为圆头、铸铁心、黄铜被甲、涂漆钢弹壳,弹头外表为绿色,质量5.9g,弹头初速460m/s。后两者主要配用于冲锋枪,采用涂漆钢弹壳是为了节约贵重的铜材。

由于需求量大,二战中除了德国各大军工厂外,DWM和RWS等民营弹药公司也加入到该弹的生产中来。德国二战时生产的此弹一般采用马粪纸板盒包装,每盒16发,中间有纸隔板把枪弹分开,包装盒外贴有封条,其上印有弹药的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这种弹药包装式样至今仍在使用。

如今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仍在大量生产,并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军/警/民用手枪和冲锋枪上。我国最新装备的92式9mm手枪弹也是由该弹改进而来的。



战后美国温彻斯特公司生产的民用50发盒装7.65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7.63mm毛瑟手枪弹的10发装桥夹和装在桥夹上的枪弹



各种不同类型弹头的6.35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









德国DWM公司在二战期间生产的25发纸盒包装6.35mm勃朗宁手枪弹(黄铜弹壳,白铜被甲,铅心弹头)

7.65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该弹也称7.65×21mm手枪弹、0.30英寸卢格手枪弹。该弹是在1900年与乔治·卢格设计的M1900巴拉贝鲁姆自动手枪一起诞生的,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设计出来。1901年瑞士采用了该型手枪和枪弹,随后巴西、保加利亚、芬兰、瑞典、葡萄牙和其他国家的军队也相继采用了这种枪弹。该弹主要配用于手枪,但也有一些早期的冲锋枪使用此弹。二战中德国虽然采用9mm巴拉贝鲁姆弹作为标准军用手枪弹,但同时也使用了部分发射7.65mm巴拉贝鲁姆弹的手枪作为二线武器。目前军队已经不再使用这种枪弹,不过在民间和一些警察、治安部队中仍少量使用。

7.65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特点是精度好、后坐力柔和,缺点是枪口动能小,杀伤力和停止作用效果不够理想,这也是军队不再使用该弹的原因。不过由于其精度好,在民间有把此弹作为比赛用弹的,德国、瑞士等国家还生产过发射这种枪弹的比赛手枪。

标准的7.65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有黄铜或覆白铜钢被甲,弹头质量6.02g,采用无突缘瓶形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全弹质量10.37g,初速368m/s。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民间企业生产的该弹一般采用博克赛式底火。德国一些民用弹药厂商在一战时还生产过空尖被甲露铅弹,但没有资料表明其曾在战场上使用过。

7.63mm毛瑟手枪弹

7.63mm毛瑟手枪弹又称7.63×25mm手枪弹、0.30英寸毛瑟手枪弹。此弹是在博查特手枪弹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最早配用于毛瑟M1896手枪。德国在二战中使用较少,只用在少量由党卫军部队使用的毛瑟M1932冲锋手枪上,中国、俄国、西班牙及南美部分国家也使用过这种枪弹,特别是在中国,该弹获得了最广泛的使用,而且是中国近代仿制的第一种手枪弹,早在1901年四川机器局就开始生产该弹。美国、英国、法国、捷克等国家也曾大量生产过此弹。此弹主要配用毛瑟各种7.63mm口径“驳壳枪”,但是也有一些冲锋枪使用此弹。现在军队中已不再装备和使用此弹,但为了满足收藏者的需要,仍有部分民用弹药公司生产,并有部分军用弹作为剩余物资在民间市场上销售。

7.63mm毛瑟手枪弹的优点是初速高(M1896手枪发射时为425m/s,用于冲锋枪时可达500m/s)、枪口动能大、侵彻力强、精度良好,这也是许多国家采用它的原因。缺点是用在手枪上时后坐冲量大,不易控制武器;弹头口径小、质量小,停止作用差,近距离内容易产生过穿透。为此一战时欧洲一些国家专门生产过空尖弹头,以弥补其停止作用不足的缺陷,不过限于海牙公约的限制,军队很少使用这类弹头。

7.63mm毛瑟手枪弹弹头为圆头、平底,被甲有黄、白铜和覆白铜钢等品种,弹头质量5.57g,全弹质量10.5g;弹壳为瓶形、无突缘,常见的为黄铜材质,也有涂漆钢弹壳;底火常见的是伯尔丹式,但美国等国生产的则采用博克赛式。美国和德国早期生产的此弹一般使用折边收口紧口方式,弹头上有辊沟。但德国后期生产的多采用均布三点的点铆紧口方式,弹头上无辊沟。除了铅心普通弹外,还有曳光弹、穿甲燃烧弹等特种弹,但后者不多见。



美国西方弹药公司(上)和雷明顿公司(下)在二战时期生产的民用50发盒装6.35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



美国西方弹药公司在1950年代生产的民用50发盒装6.35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



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25发盒装7.65mm勃朗宁手枪弹



美国温彻斯特公司在1950年代生产的民用50发盒装7.65mm勃朗宁手枪弹

0.25英寸自动手枪弹

0.25英寸自动手枪弹又称6.35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0.25英寸ACP弹、0.25英寸AUTO弹或6.35×15.5mmSR自动手枪弹。此弹是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在7.65mm勃朗宁手枪弹基础上设计而成的,最早配用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M1906袖珍手枪。正是此弹和勃朗宁M1906手枪的出现,使得世界各国掀起研制微型自动手枪的浪潮。此弹虽然在军队中使用较少,但是在民间市场上却受到巨大的欢迎。即使是今天,此弹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种标准袖珍手枪用弹,使用此弹的各式手枪在民用枪械中占有相当比重。德国各大武器公司在两次大战期间生产过许多精美的袖珍手枪,如毛瑟M1910、瓦尔特M8/M9、0.25英寸奥奇斯等型号,主要装备高级军官,所以德国也将此弹作为军用弹的一种。目前世界上各大弹药公司均生产此型枪弹,主要作为民用,军队中也有少量采用,一般用于特种作战。

0.25英寸自动手枪弹的特点是体积小、后坐力小、精度较好,特别适合微型手枪以及特种枪械使用,如钢笔手枪、香烟盒手枪等,缺点是弹头威力较低,但是和0.22LR弹以及0.22英寸短弹相比杀伤力还是提高了一个档次,且使用此弹的手枪一般都是近距离自卫用,所以威力还是足够的。此弹标准弹头为圆头、铅心、平底,黄铜或白铜被甲,质量3.25g,初速247m/s,全弹质量5.26g,半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底火为博克赛式,国外还曾少量生产过铝壳弹,但比利时和德国等国生产的此弹一般使用伯尔被甲弹外,还有被甲空尖弹、全铜空尖弹等弹种,后两种弹头杀伤力较大。

0.32英寸自动手枪弹

0.32英寸自动手枪弹又称0.32英寸ACP弹、0.32英寸AUTO弹、7.65mm勃朗宁手枪短弹或7.65×17mmSR手枪弹。此弹是勃朗宁于1897年为他自己研制的自由枪机式自动手枪设计的,也是他设计成功的第一种自动手枪弹,最早配用于比利时FN公司的M1900自动手枪。此后该弹在全世界广为流行,据估计,自1900年以来,大约有65%~75%的自动手枪采用这种枪弹。由于德军装备了大量发射这种枪弹的手枪,而且德国瓦尔特公司研制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PP和PPK系列手枪也使用这种枪弹,故将此弹放在德国部分来介绍。最值得一提的是,二战三元凶之首——阿道夫·希特勒就是在苏联红军的隆隆炮声中,用他的瓦尔特手枪将一颗7.65mm勃朗宁手枪弹打进了自己的头颅,从而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的。除德国外,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美国、日本、捷克等国家都在二战中生产和使用过此弹,同时该弹也是旧中国生产的两种主要手枪弹之一。

0.32英寸自动手枪弹特点是精度好、后坐力低,非常适合用来随身自卫,缺点是口径偏小、停止作用不足。二战中使用此弹的手枪一般用于个人自卫和装备二线部队,警察和保安部队也广泛使用该弹。德国使用此弹的手枪还有0.32英寸奥奇斯、毛瑟HSC、毛瑟M1934、绍尔·佐恩38H等,其他使用此弹的比较著名的手枪还有比利时FN公司的勃朗宁M1910以及美国柯尔特M1903等。现在国外仍在大量生产此弹,不过已主要用作警/民用枪弹了。

标准的0.32英寸自动手枪弹弹头为圆头、铅心,黄铜或覆白铜钢被甲,弹头质量4.7g,初速为300m/s,全弹质量7.84g,采用直筒形半突缘黄铜弹壳。和0.25英寸自动手枪弹一样,采用半突缘式弹壳是为了方便在转轮手枪上使用。军用弹底火多为伯尔丹式,但现在的民用型枪弹常见的都是博克赛式底火,且民用弹头种类较多,被甲的材料也有多种,甚至还有无被甲的全铅弹头.

金属与火焰的回忆(二)



7.92mm毛瑟步枪弹

7.92mm毛瑟步枪弹又称8mm毛瑟步枪弹、7.92×57mm或8×57mm步枪弹。此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大威力步枪弹之一,德国从一战前到二战末一直将其作为主力步枪弹,列装时间长达40余年,产量巨大。二战期间很多参战国都生产并使用过这种枪弹,如比利时、捷克、波兰、意大利、瑞典和中国等。目前除极个别现役武器(如南斯拉夫M76型狙击步枪)外,军队已基本上不再使用该弹。不过作为一种成功的猎用弹,这种弹在民用市场上仍有大量使用,除狩猎外,还广泛用于比赛和配用二战老式枪械进行的娱乐射击,同时市场上还提供种类繁多的民用弹头,以供射击爱好者自行复装使用。

7.92mm毛瑟步枪弹的特点是威力大、杀伤效果好、精度高、弹种齐全、用途广泛。用G43型半自动步枪发射sS型重尖弹时,初速可达780m/s,枪口动能达到3884焦耳。奥斯卡获奖影片《辛德勒名单》中就有一个经典的镜头:纳粹在集体屠杀犹太人时,特意将受害者排成纵队,然后从正前方一枪射去,一颗枪弹就可以穿透并杀死几名犹太人。这个场景是根据真实历史记录拍摄的,在让人真切感受到纳粹的残酷的同时,也体现出毛瑟步枪弹威力大和穿透力强的特点。7.92mm毛瑟步枪弹的缺点就是全弹尺寸和质量都比较大,用在自动武器上后坐冲量过大,武器的尺寸和质量也要相应地增加。

7.92mm毛瑟步枪弹最早的型号是M1888步枪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黄铜或覆白铜钢被甲、铅心结构,弹头质量14.64g,初速640m/s,膛压270MPa,主要配用在毛瑟M1888步枪上(中国仿制的该型步枪即是著名的“汉阳造”)。1905年以后德国研制出两种尖弹:一种称S尖弹,或称S型轻尖弹,尖头、平底、铅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弹头质量10g,初速870m/s,膛压304MPa,主要配用于各种7.92mm口径毛瑟步枪、G41/G43半自动步枪和FG42自动步枪;另一种称sS型重尖弹,尖头、锥底、铅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弹头质量12.8g,初速和膛压与轻尖弹相近,但枪口动能更大,远距离存能性更好,主要配用于MG08、MG13、MG34、MG42等型号的轻、重机枪。虽然圆头弹和尖头弹在外形上相近,但实际上两者是不能通用的,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弹头直径不同,圆头弹弹头直径为7.98mm,而尖头弹弹头直径为8.14mm,此外弹壳的尺寸也有细小的差别。如果用发射圆头弹的步枪强行发射尖头弹,步枪有堵膛甚至炸膛的危险。早期的毛瑟步枪弹都是黄铜弹壳的,二战后期由于德国有色金属资源紧张而改为生产铜洗钢壳和涂漆钢壳弹,并且普通的铅心也改为软钢弹心,以节约重要的战略资源——铅。大多数国家生产的毛瑟弹都采用伯尔丹式底火,少数国家(如美国等)使用的是博克赛式底火。



战后美国皮特弹药公司生产的民用7.92mm毛瑟步枪弹



德国生产的7.92mm口径的各种型号的步枪弹



德国在二战中生产的涂漆钢壳7.92mm毛瑟步枪弹



德国原产的M1888毛瑟步枪弹和15发包装盒



德国生产的SmK型7.92mm毛瑟穿甲弹剖面



德国生产的B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剖面







15发sS重尖弹小纸盒包装和枪弹底部标记

除上述普通弹外,毛瑟步枪弹还有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穿甲曳光弹、爆炸燃烧弹、曳光弹、木弹头或纸弹头空包弹、星形收口空包弹、教练弹等弹种,且各国产品的结构和性能差别也比较大。其中德国生产的典型特种弹型号有:SmE半穿甲弹、SmK穿甲弹、SmK(G)穿甲弹、PmK穿甲燃烧弹、SmKL穿甲曳光弹、SMKB燃烧试射弹等。其中SmK(G)穿甲弹为碳化钨弹心,PmK穿甲燃烧弹使用的是白磷燃烧剂。在上述弹种中,PmK穿甲燃烧弹的结构最为特殊,该弹的燃烧剂既不是装在弹尖也不是装在弹头尾部,而是在弹头的中部,并且钢心的形状也很奇特,不是一般常见的弧形尖头圆柱形,而是一种类似蘑菇的形状,钢心的前部也是弧形尖头,但是后部的直径逐渐缩小到只有前部的一半,白磷燃烧剂就装在这个直径缩小段的周围。此弹穿透装甲后具有较好的燃烧效果,缺点是白磷有剧毒,且容易自燃,在生产和使用中很不安全,战后即全部被淘汰。

7.92mm步枪短弹

7.92mm步枪短弹又称7.92×33mmKURZ弹、7.9mm短弹。KURZ是德文“短”的意思。此弹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装备部队的中间威力步枪弹,对此后的步枪弹以及单兵自动武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92mm步枪短弹是德国人在总结了步枪和冲锋枪在战场上的实际使用经验后研制出来的。德国在二战中大量装备的冲锋枪因具有火力猛、适于近战等特点而受到青睐,但这些冲锋枪使用的是手枪弹,不可避免地有射程近、威力小等缺点。德国人就设想能够扬长避短,研制一种既具有步枪威力又有类似冲锋枪的猛烈连发火力的枪械,但是却找不出合适的枪弹,因为当时的主力步枪弹是7.92mm毛瑟步枪弹,显然这种大威力、大尺寸的枪弹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要想研制新的枪械则必须开发出一种新弹。最后德国人通过对大量战例的统计和分析,认为普通步枪不可能在超过400m的距离上实施有效的射击,而且超过这个距离的步兵轻武器之间的交战概率很小,因此只需研制一种适当降低威力、在400m内有适当威力和精度的步枪弹就可以满足要求了。于是1940年代初,德国波尔特公司在毛瑟步枪弹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新弹,口径仍为7.92mm,但弹壳长度明显缩短,弹头质量和装药量也大大减小。采用7.92mm口径并不是因为这是中间枪弹的最佳口径,而是为了求得与以前装备的弹药和武器相统一,这样在新弹和新枪的生产过程中许多工具、量具都可以通用,有利于加快生产进度、降低成本。该弹开始名为7.9mmPP43mE型枪弹,1943年开始配用于MP43型突击步枪,后来相继在MP44(也称StG44)突击步枪和VG-15半自动步枪上使用。由于该弹和MP43/44突击步枪在东线战场上大出风头,苏联人受其启发,后来定型装备了著名的M1943中间型枪弹和AK47型突击步枪。二战结束后,该弹和配用的各型枪械基本上都停止了使用,只有南斯拉夫等少数国家在战后一段时间内仍继续使用MP44突击步枪和7.92mm步枪短弹。现在该弹已经全部停产,只有在民间弹药收藏市场和非洲、中东一些仍在使用MP44的国家中还能看到它的身影。在国外,由于这种弹药的短缺,一些拥有MP44突击步枪的收藏者甚至将美国0.30-06步枪弹弹壳截短并缩口后,再配上民用7.92mm弹头来自制这种枪弹。



西班牙1949年生产的7.92mm燃烧弹



德国7.92mm毛瑟步枪弹黄铜弹壳加工过程中的状态



木弹头的7.92mm毛瑟空包弹



土耳其1931年生产的7.92mm毛瑟步枪弹



南斯拉夫1940年生产的7.92mm毛瑟步枪弹



德国在二战中生产的采用铜洗钢弹壳的SmK型穿甲弹和包装盒



德国生产的7.92mm毛瑟步枪弹从左至右:SmKL型穿甲曳光弹、SmKL型穿甲曳光弹(铜洗钢弹壳)、SmKL型穿甲曳光弹(涂漆钢弹壳)、SmKLtroop型穿甲曳光弹、SmKLtroop型高速穿甲曳光弹(白色光)、SmKLtroop型高速穿甲曳光弹(橙色光)、SmKG1型高速穿甲曳光弹



德国生产的7.92mm口径步枪弹从左至右:43mE型钢心7.92mm短弹(覆铜钢被甲)、43mE型钢心7.92mm短弹(镀镍钢被甲)、sS型7.92mm毛瑟重尖弹、sS型7.92mm毛瑟重尖弹(铜洗钢弹壳)、SmE型7.92mm毛瑟钢心普通弹(涂漆钢弹壳)、SmE型7.92mm毛瑟钢心普通弹(涂漆钢弹壳)、SmK型7.92mm毛瑟穿甲弹、SmK型7.92mm毛瑟穿甲弹(涂漆钢弹壳)、SmKtroop型7.92mm毛瑟穿甲弹、SmKH型7.92mm毛瑟穿甲弹(钨合金弹心)



各种7.92mm毛瑟步枪弹从左至右:PmK型7.92mm毛瑟穿甲燃烧弹(白磷燃烧剂)、PmKV型高速7.92mm毛瑟穿甲燃烧弹(白磷燃烧剂)、B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B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Btroop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涂漆钢弹壳)、Btroop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BVtroop型7.92mm毛瑟爆炸燃烧弹、98式7.92mm毛瑟普通弹、98式7.92mm毛瑟穿甲弹,最右两种为日本生产,其余为德国生产



从左至右:德国7.92×95mm毛瑟反坦克步枪弹、英国12.7mm试射曳光弹、美国奥林公司12.7mm脱壳穿甲弹、英国13.9mm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弹、俄国14.5mm穿甲燃烧曳光弹





德国二战中生产的装在5发桥夹上的7.92mm短弹和15发包装纸盒





战后作为剩余物资销售的零散7.92mm短弹





德国7.92×95mm毛瑟反坦克步枪弹及弹底标记

7.92mm步枪短弹的特点是:质量小、初速低、威力适中、连发射击精度较好。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此弹的口径和质量偏大,后坐冲量也偏大。

7.92mm步枪短弹采用尖头、锥底、软钢心加铅套弹心、覆铜钢被甲弹头,弹头质量8g,初速700m/s,采用无凸缘瓶形涂漆钢弹壳,弹壳长33mm,配用伯尔丹式底火,全弹质量17.3g,装药量1.56g。二战中德国生产的该型枪弹包装分带桥夹与不带桥夹两种,后者为15发纸盒包装,没有隔板。除钢心普通弹外,还有钢心曳光弹、空包弹等弹种。

13mm反坦克步枪弹

该弹也称为13×92mm毛瑟弹、13×92mmSR反坦克步枪弹,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反坦克步枪弹。德国毛瑟公司于1917年开始研制此弹,1918年初研制成功,配用于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此弹在一战末期曾有较广泛的使用,也是当时步兵使用的口径最大的枪弹。但在二战中使用很少,主要原因是德国研制出的性能更好的7.92×95mm反坦克步枪弹将其取代了。但是作为最早诞生的大口径枪弹,此弹对后来美国的M2勃朗宁机枪弹和俄国12.7mm、14.5mm大口径机枪弹的研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算是一种著名的枪弹。由于此弹停产时间较早,现在这种枪弹只能在博物馆和枪弹收藏家手中才能看到。

13mm反坦克步枪弹的特点是口径大、初速高、威力大,初速913m/s,在200m距离上可以垂直穿透25mm钢板。由此带来的缺点是后坐力很大,用在没有任何缓冲和枪口制退装置的M1918反坦克步枪上时,后坐力甚至大到让使用者无法乘受的地步,以至于在前线流传着“用该枪只能打两发弹,左肩打一发,右肩打一发,然后就准备进野战医院”的说法。另外此弹的穿甲能力也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当时穿甲弹弹头还没有使用碳化钨弹心,而且弹头在着角小于45°时易跳飞,穿甲效果很差。

13mm反坦克步枪弹采用黄铜被甲、硬钢心外覆铅套的弹头结构,弹头质量52g,半凸缘式瓶形弹壳为黄铜制造,底火为伯尔丹式。

7.92×95mm反坦克步枪弹

7.92×9mm反坦克步枪弹也称7.92mmPzb318反坦克步枪弹、DWM318反坦克步枪弹。它是二战中德国的主力反坦克步枪弹之一,也是德国研制的性能最好的反坦克步枪弹。此弹是以缴获的波兰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步枪配用的7.92×107mm反坦克步枪弹为蓝本,并在毛瑟13mm反坦克步枪弹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是由毛瑟反坦克步枪弹弹壳缩口到7.92mm,并改半凸缘为无凸缘式,再配上根据波兰7.92mm反坦克步枪弹仿制的弹头而成。在二战中7.92×95mm反坦克步枪弹主要配用于Pzb38和Pzb39反坦克步枪,弹头初速1216m/s,300m处可以穿透25mm/30°装甲钢板,性能十分优良。但随着二战后反坦克枪发展步入低谷,该弹也就此停止使用和装备了。

7.92×95mm反坦克步枪弹采用尖头、平底、黄铜被甲、碳化钨弹心结构,弹头质量14.6g,无凸缘瓶形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该弹的特点是采用大弹壳、小弹头,装药量大,所以枪口初速极高,弹道低伸,对提高射击精度比较有利。加上该弹采用了碳化钨弹心,穿甲能力较好。该弹的缺点是由于装药量大、初速高,而造成的高温和强烧蚀对枪管的损害很大,一般一根枪管的寿命仅仅几百发而已。

0.380英寸自动手枪弹

0.380英寸自动手枪弹又称9×17mm手枪弹、9mm勃朗宁手枪短弹、0.380英寸AUTO弹、0.380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此弹是勃朗宁为了提高0.32英寸口径M1900自动手枪的停止作用而研制的,1908年由柯尔特公司投入生产,1910年比利时FN公司也开始生产此弹,配用在该公司生产的M1910自动手枪上。二战期间,此弹在意大利主要配用在伯莱塔9mmM1934自动手枪上,由于M1934制作精良,与意大利作战的盟国士兵都想缴获一把这种手枪收藏,因此大量0.380英寸自动手枪弹也成了盟军的战利品。

标准0.380英寸自动手枪弹的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质量为6.15g,初速291m/s,采用无突缘直筒形黄铜弹壳、博克赛式底火,全弹质量9.6g。但俄国等国生产的民用弹采用的是涂漆钢壳或覆铜钢弹壳,底火为伯尔丹式。

0.380英寸自动手枪弹的特点是威力适中、初速低、后坐力小、射击精度良好,同时具有较好的停止作用,是一种性能优秀的自卫手枪用弹,曾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和警察部门采用过,在民间使用也十分广泛。二战中美国、匈牙利、西班牙等国都曾大量生产和使用过。现在各国军队中虽基本上不再装备该弹,但作为警用武器仍大量使用,并且广泛运用在各种民用小型自动手枪上。生产此弹的民间弹药公司也很多,弹头种类除了标准的全被甲圆头弹外,还有锥形平头弹和各种空尖露铅弹等。我国也曾经生产过此弹的民用型用以出口国外市场。









温彻斯特公司在1950年代生产的民用型9mm勃朗宁手枪短弹

意大利在二战中还使用过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和部分10.35mm转轮手枪弹。前者用于M1910格利森自动手枪和伯莱塔M38系列冲锋枪上,而10.35mm转轮手枪弹则是一战时期的老式弹药,配用在M1889转轮手枪上。

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

该弹又称6.5mm曼利夏-卡尔卡诺步枪弹、6.5×52mmM1891步枪弹、DWM473步枪弹。它是意大利最早的无烟药步枪弹,也是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的6.5mm口径步枪弹之一,自1891年开始在意军中使用直到二战结束。此弹与日本的有坂38圆头步枪弹外形相像,但并不通用。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弹壳较长,为52.35mm,而有坂弹弹壳长仅50.47mm。此外弹壳紧口方式也不同,意弹是过盈配合,并有两条对称的腰形铆窝,弹头上有辊沟,而日弹是过盈罩口配合,弹壳颈部和弹头表面没有压痕。此外,意弹弹底上除了有标记外还有一圈2mm左右的环形凹槽。

在二战中此弹主要配用于意大利M1891步枪、M38步枪/卡宾枪、M1941步枪以及M1914列维里水冷式重机枪、M1930布瑞达(Breda)轻机枪等。除了意大利广泛装备使用外,奥地利等国也生产使用过。民国初年大批意制步枪和该型枪弹曾被作为一战剩余物资出售给北洋政府,所以该弹在中国也有使用。目前此弹已经全部从军队中撤装,除瑞典诺玛和葡萄牙FNM等厂商外,其他生产厂家都已停产,但国外市场上仍可以买到过剩的军用弹。

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采用圆头、平底、铅心、黄铜或白铜被甲弹头,质量为9g,初速730m/s,采用无突缘瓶形黄铜弹壳和伯尔丹式底火,但现在诺玛和FNM公司生产的枪弹则采用博克赛式底火。除普通弹外,还有星形收口空包弹、曳光弹、近程训练弹和惰性弹等。一般步枪采用6发漏夹装填,漏夹有铜和钢两种材料。在M1930布瑞达轻机枪上使用时则使用一种特有的20发马蹄形弹夹装弹,弹夹使用黄铜材料冲压焊接而成。该弹的优点是口径小、后坐冲量小、射击精度高,缺点是远距离杀伤力不足。

此弹之所以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半是因为发生于1963年11月22日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事件,当时凶手李·奥斯瓦尔德使用的就是一支发射此弹的M38卡尔卡诺卡宾枪,这支步枪和行刺所使用的弹药都是作为战争剩余物资由凶手邮购来的。作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暗杀事件之一,其真相至今仍众说纷纭,那枚有着无法解释的奇怪弹道的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头,最终被确定为夺去肯尼迪生命的直接元凶,这给行刺事件本身带来了浓厚的神秘色彩,给20世纪的世界历史留下了永世难解的谜团。

7.35mm卡尔卡诺步枪弹

也称7.35×51mm步枪弹。此弹是意大利军队为了弥补6.5mm枪弹停止作用的不足而研制的一种新弹,于1930年代开始研制,1938年正式成为意大利军用枪弹。本来意大利军队对此弹寄予很高的期望,可惜此弹在设计上存在先天缺陷,实际表现不尽人意,最终落了个半途而废的下场,而且此后没有任何国家再采用过7.35mm这个口径。由此看来一种枪弹口径的确定必须要慎之又慎,否则带来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

该弹在二战中主要配用于意大利M38和M91系列卡宾枪以及7.35mm口径M1938布瑞达轻机枪等。此弹采用弧形钝头、平底、铅铝复合弹心、黄铜被甲弹头,质量为9g,初速756m/s,采用无突缘瓶形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同样使用钢或铜制6发漏夹装填。在M1938布瑞达轻机枪上使用时也可使用20发马蹄形弹夹装弹。该弹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长弧形钝尖弹头,弹头尖部圆弧较大。虽然该弹口径比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大了不少,但其弹头质量、初速、枪口动能却和后者差不多,枪口动能甚至比7mm毛瑟弹还要小(7mm毛瑟轻弹为3256焦尔,而7.35mm卡尔卡诺步枪弹仅为2373焦尔),再加上钝尖弹头空气阻力大、能量损失快,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此弹的威力很平常,因此使得意大利军队想用此弹代替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的愿望最终成为泡影。

8mm布瑞达步枪弹

该弹又称8×59mm步枪弹、8mm菲亚特步枪弹、8mmM35步枪弹、DWM591步枪弹。二战前,意大利军队为了提高老式M1914列维里水冷式重机枪的威力和机动性,在前者的基础上改进出M35机枪,8mm布瑞达步枪弹是为后者专门研制的,虽称为步枪弹,但只配用于机枪。除了M35外,后来的M37布瑞达重机枪也发射此弹。M37重机枪是一挺非常优秀的机枪,使用20发弹板供弹,与哈其开斯等其他弹板供弹式机枪不同的是,M37发射过的弹壳并不直接抛出枪外,而是抽出膛后重新卡在弹板上。此枪是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使用最多、也是最得心应手的一种重机枪,二战结束以后,意大利军队在较长一段时间仍继续使用M37布瑞达重机枪和8mm布瑞达步枪弹。直到意大利加入北约后,8mm布瑞达步枪弹和其他两种意大利自行设计的老式枪弹才统统被7.62mmNATO枪弹所取代,现在已全部撤装并不再生产,只有在国外武器收藏市场和相关销售网站上才能见到。

8mm布瑞达步枪弹外形与7.92mm毛瑟步枪弹相似,性能也接近。不过前者弹壳较长,突缘略小于弹壳体部最大直径,属于较少见的缩缘弹类别。标准型普通弹采用尖头、锥底、铅心、黄铜或镀镍钢被甲弹头,缩缘式瓶形黄铜或涂漆钢弹壳、伯尔丹式底火,初速为800m/s,威力大大高于6.5mm和7.35mm卡尔卡诺步枪弹。弹头种类也比较多,除了普通弹外,还有曳光弹、穿甲弹、试射观测弹等。





意大利在二战中生产的7.35mm布瑞达M1938轻机枪使用的20发蹄形弹夹





意大利二战期间生产的8mm布瑞达步枪弹(从左至右:M35普通弹、M35曳光弹、M35涂漆钢弹壳曳光弹、M35穿甲弹、M35试射观测弹)







意大利M37布瑞达重机枪所使用的8mm涂漆钢壳步枪弹和20发钢制弹板



日本二六年式转轮手枪和皮套以及东京炮兵工厂生产的50发纸盒装9mm二六年式转轮手枪弹



日本在二战中生产的50发纸盒装7mm南部手枪弹

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除了使用上述步枪弹外,还使用过7.92mm毛瑟步枪弹和7.7mm布瑞达步枪弹。其中7.7mm布瑞达步枪弹是根据英国的0.303英寸步枪弹仿制而成,但是意大利自行为其配套开发了众多品种的弹头,主要配用于各种航空机枪上。关于该弹性能请参考后面介绍的英国0.303英寸步枪弹。

12.7mm布瑞达大口径机枪弹

12.7mm布瑞达大口径机枪弹又称12.7×81mmSR大口径机枪弹、0.50英寸布瑞达机枪弹。此弹是意大利军队广泛装备使用的一种大口径机枪弹,主要配备于布瑞达B2、M26和M27等型号的大口径航空机枪。除意大利外,日本和德国也曾少量生产使用过该弹。此弹也是世界上早期著名的大口径机枪弹之一,最大的特点是弹种非常齐全,可以满足对不同目标射击的需要,并开创了在航空机枪上广泛使用爆炸弹头的先例。该弹是在英国0.50英寸维克斯大口径机枪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后者由于性能不佳,英国没有大量采用。意大利改进了弹壳和弹头的设计,把无突缘弹壳改为半突缘式,缩短弹头长度,并增加了弹头的种类,使得该弹更加适合军用。战后意大利军队改用M2勃朗宁机枪弹,12.7mm布瑞达机枪弹随即全部撤装。

12.7mm布瑞达大口径机枪弹的特点是口径大、初速高、威力大,但是弹壳长度相对较短,对在自动武器上使用比较有利。该弹普通型弹头为尖头、平底,采用铅铝复合弹心,外覆白铜或黄铜被甲,采用瓶形半突缘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但也有一部分采用涂漆钢弹壳。除了普通弹外还有曳光弹、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穿甲燃烧曳光弹、爆炸弹、爆炸曳光弹等。该弹在弹体顶部设有单独的引信和传爆装置,下半部为主弹体和装药,结构较为复杂,接近于小口径炮弹。因为有单独的引信装置,使得这些爆炸弹平时存放和使用时的安全性比较好。与德国造的一些大口径爆炸曳光弹头不同的是,布瑞达大口径机枪弹中的爆炸曳光弹没有利用曳光管延期的方法实现自爆,因此当弹头没有击中目标时会因无法自毁而留下安全隐患。另外与早期的其他燃烧弹一样,布瑞达大口径机枪弹中的燃烧弹种中有的也是以白磷作为燃烧剂的,生产和使用都不太安全。

日本

9mm转轮手枪弹

9mm转轮手枪弹也称9mmJAP转轮手枪弹或9mm二六年式转轮手枪弹。此弹是日本最早采用的军用制式金属定装手枪弹,于明治26年(1893年)研制成功,配用二六年式转轮手枪,并与后者同时装备部队。此弹属于老式转轮手枪弹,设计时参考了当时的0.38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但弹壳更长一些。二战中由于日本军队缺乏武器,仍留用了相当数量的二六年式转轮手枪及其弹药,并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二六年式转轮手枪和枪弹性能虽不突出,但是由于早期日本枪械基本上都靠熟练技师以手工完成最后的精加工,所以做工相当精良,再加上二六年式转轮手枪弹较为稀少,所以现在这些武器和枪弹在美国民间武器收藏市场上很抢手,日本原产的整盒未开封的枪弹价格也相当昂贵。所以早年间美国MIDWAY等一些民间弹药公司为了满足二六年式转轮手枪收藏者的需要,曾经少量制造过该型枪弹,不过这批弹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9mm二六年式转轮手枪弹具有当时老式转轮手枪弹的共同特点,弹头口径比较大,采用全铅无被甲弹头,初速低、后坐力柔和、精度较好,虽然侵彻力低,但停止作用较好。二六年式转轮手枪弹弹头质量9.6g,初速为213~225m/s(一说为150m/s左右),采用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而且突缘比一般的枪弹要薄,只有0.75mm,弹壳全长为21.89mm,底火为伯尔丹式,全弹质量11.5g。与大多数日本产枪弹一样,9mm二六年式转轮手枪弹弹底没有任何标记,底火周围也无压痕。与其他枪弹不同的是,该弹可以复装重新使用,早期的二六年式手枪还随枪配有弹头模具和压装底火用的手钳。

7mm南部手枪弹

该弹也称7mm南部袖珍手枪弹,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手枪弹,口径比较特殊,配用于7mm南部乙型微型手枪。该枪装备和使用的对象是军队中的高级军官和社会上流人物,因其口径特殊、产量小(据说只有6500支)而广泛受到枪械收藏家的青睐。7mm南部手枪弹目前也只有在西方一些收藏家手里才可以见到,整盒未拆封的原产弹就更加罕见,其价格也往往令人咋舌。

7mm南部手枪弹采用圆头、平底、铅心、白铜或黄铜被甲弹头,无突缘瓶形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弹壳长19.8mm,最大直径9mm,底部无任何标记与压痕,全弹质量6.7g。其特点是口径小、初速低、射击精度良好。缺点是由于弹头口径和质量较小,停止作用效果很差,作为军用枪弹不太合适,而日军使用该弹也很少,只有航空兵曾非正式装备过。


金属与火焰的回忆(四)

8mm南部手枪弹

8mm南部手枪弹又称8×21mm南部手枪弹、8mm日本手枪弹、8mm十四年式手枪弹。该弹是日本军队使用最广泛、装备量最大的一种手枪弹,从1904年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该弹配用于南部式、南部十四年式手枪、北支一九式、九四式等各型自动手枪,此外还可用于100式和四四式冲锋枪。二战后此弹全部停产撤装。与二六年式手枪弹一样,美国西方武器弹药公司和MIDWAY公司都曾在战后生产过此种日式手枪弹,以满足民间收藏的需要,但产量不大。后期国外一些弹药厂商还曾利用0.40英寸史密斯-韦森手枪弹弹壳缩口改制过部分8mm南部手枪弹。

8mm南部手枪弹的特点是弹壳粗短、口径独特,初速低、枪口动能小,停止作用比较差。作为一种军用手枪弹来说,其性能勉强合格,与同期的其他国家手枪弹相比性能较差,而用于自卫其体积和威力又有点偏大,所以该弹在战后即被迅速淘汰。

标准8mm南部手枪弹普通弹为圆头、平底、铅心、黄铜或白铜被甲弹头,弹头质量6.6g,初速为325m/s,采用无突缘瓶形黄铜弹壳,拉壳钩槽比较窄,底部无标记和压痕,底火为伯尔丹式,全弹质量11.5g。8mm南部手枪弹因生产年代不同,所用的被甲材料和局部细节有一定的差别,一般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最早生产的,弹头被甲为白铜材质,弹壳颈部有3个比较小的铆窝;第二类是中期生产的,弹头被甲仍旧为白铜材质,不过弹壳颈部的铆窝直径变大;后期生产的第三类弹头被甲材料改为黄铜,以节约成本,弹壳颈部的铆窝直径比前两种更大,并且位置略有下降。除了普通弹外,该弹还有训练用纸头空包弹和黄铜车制的教练弹等类型。



日本在二战中所使用的4种手枪弹。从左至右为:7mm南部手枪弹、8mm南部手枪弹、9mm二六年式转轮手枪弹、7.65mm勃朗宁手枪弹



二战远东战场几种主要手枪弹。从左至右为:后期生产的8mm南部手枪弹、早期生产的8mm南部手枪弹、7mm南部手枪弹、7.63mm毛瑟手枪弹、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



日本8mm南部手枪弹(左)和9mm勃朗宁手枪短弹(右)对比





日本生产的7.65mm勃朗宁手枪弹及其底部标记



从左至右:英国KYNOCH公司早期生产的圆头0.256英寸步枪弹、日本生产的6.5mm38式步枪白铜被甲普通弹和和黄铜被甲普通弹、解放后中国沈阳兵工厂生产的6.5mm38式步枪黄铜被甲普通弹

日本除了使用上述手枪弹外,还少量使用过7.63mm毛瑟手枪弹和7.65mm勃朗宁手枪弹。7.63mm手枪弹主要配用于早期日本军队从瑞士进口的M1920伯格曼冲锋枪。7.65mm手枪弹主要供从国外进口的勃朗宁M1900、M1910手枪和日本自产的稻垣式、杉浦式自动手枪使用,这些手枪主要装备日军高级军官。特别是7.65mm手枪弹在日本产量较大,除了军队外,警察和民间也有使用。从现存实物来看,此弹弹壳与弹头结合部有红色密封漆,底部无任何标记和压痕。

日本生产的手枪弹一般采用50发纸板盒包装,枪弹在包装盒中头尾交错放置。纸盒正面印有枪弹名称、生产日期、发射药批号、制造厂标记等。但也有例外,如供十四年式手枪和九四式手枪用的8mm南部手枪弹也有采用15发纸盒包装的,包装分为“十四年式拳铳实包”和“九四式拳铳实包”两种样式。9mm转轮手枪弹、7mm南部手枪弹一般由东京炮兵工厂生产,生产8mm手枪弹的则有东京炮兵工厂和陆军第一军工厂等,其中陆军第一军工厂生产的为15发盒装。

6.5mm有坂步枪弹

6.5mm有坂步枪弹又称6.5×50mmSR步枪弹、6.5mmJAP、6.5mmT-38步枪弹等,在中国一般称为38式步枪弹。该弹最早配用在明治30年(1897年)定型的T-30式步枪上,1904~1905年期间的日俄战争中首次使用。因为T-30式步枪的研制者是有坂成章大佐,所以该弹也被称为“有坂弹”。此弹是日本军队使用时间最长、装备最广的一种步枪弹,也是世界上较为著名的一种步枪弹。英国KYNOCH公司在20世纪初曾在此基础上改进出一种试验性的0.256英寸口径无烟药枪弹。1920年前后,日本曾向远东派遣军队干涉俄国革命,并向反布尔什维克的白俄罗斯军队提供武器弹药,所以俄国也曾少量使用过该型枪弹。二战期间日本还向泰国、老挝等地的傀儡政权武装提供过这种枪弹。除了日本外,中国是6.5mm有坂步枪弹的最大使用国,早在民国初年就开始仿制此弹及配套的日式枪械,抗战期间也曾缴获并使用过大量的这种弹药。在中国大陆,此弹一直生产到1950年代初,少量的剩余军用弹还曾向美国出口。



38式步枪弹弹头剖面图



日本在二战中生产的15发纸包38式步枪弹。左为九六轻机枪用,右为三八步枪用



日本在二战中生产的15发纸包十一年式轻机枪用38式步枪弹



中国生产的6.5mm38式步枪普通弹底标:左一为国民党第25兵工厂的产品,其他3种则是解放后共产党领导下的各兵工厂制造的

德国DWM公司在1913年生产的早期圆锥平顶弹头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德国DWM公司1917年生产的16发纸盒包装08型巴拉贝鲁姆手枪弹(黄铜弹壳,铅心弹头)





美国温彻斯特公司在二战中生产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当代德国代那买特·诺贝尔公司生产的全铜空尖警用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剖面图



德国DWM公司早期生产的前收口露铅弹头的7.65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二战中使用的枪弹种类非常繁杂,本文所要介绍的,只是各主要参战国所使用的部分常见枪弹。为叙述方便起见,下面将以国别分类,按照手枪弹、步/机枪弹、大口径枪弹与反坦克枪弹的顺序分别予以介绍。

轴心国部分

德国

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又称9×19mm手枪弹、9mm卢格(Luger)手枪弹。此弹是德国设计师乔治·卢格于1902年设计的,最早配用于M1902卢格手枪。德国海、陆军分别于1904年和1908年正式采用该弹,一直装备至今。此弹尺寸适中、威力大、停止作用好、精度良好,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装备国家最多、使用量最大的手枪弹。因生产国别、厂家、年代及使用要求不同,各家产品在结构、材料、性能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弹壳尺寸是相同的,一般可以通用。此弹最初为圆锥平顶白铜被甲铅心弹头,1915年改为圆弧形黄铜被甲铅心弹头,后者逐渐演变为该弹的标准样式:圆头、黄铜被甲、铅心弹头,直筒形黄铜弹壳、博克赛式底火。北约1953年采用的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规定弹头质量为7.45g,初速396m/s,枪口动能584J(焦耳),平均膛压200MPa。德国、法国、捷克和俄国都大量生产过涂漆钢壳和覆铜钢壳弹,瑞士还少量生产过铝壳弹。军用普通弹除了各式铅心弹头外,还有各种不同结构的钢心弹头,特种弹包括曳光弹、穿甲弹和各种特殊用途弹,辅助弹有教练弹和空包弹(早期空包弹为星形收口,现在西方国家为提高安全性而广泛使用金属弹底塑料壳空包弹)。而民用弹种类更多,仅弹头质量就有从5.83~10.24g等9种,除各种全被甲弹头外,还有各种半被甲空尖弹头甚至是裸铅弹头,全被甲弹头的形状除了圆头外还有锥形平头、弧形平头等种类。

二战中德国使用该弹的枪械有卢格P08手枪(包括炮兵型和海军型)、M1898和M1916毛瑟手枪,以及MP28、MP38、MP40等型号的冲锋枪。德国在二战中主要生产使用3种型号的普通弹:08型为圆头、铅心、黄铜被甲、黄铜弹壳,弹头质量8.0g,全弹质量10.6g,初速350m/s,主要配用于手枪;08mE型为圆头、钢心、黄铜被甲、涂漆钢弹壳,弹头外表为黑色,质量6.35g,弹头初速450m/s;08SE型为圆头、铸铁心、黄铜被甲、涂漆钢弹壳,弹头外表为绿色,质量5.9g,弹头初速460m/s。后两者主要配用于冲锋枪,采用涂漆钢弹壳是为了节约贵重的铜材。

由于需求量大,二战中除了德国各大军工厂外,DWM和RWS等民营弹药公司也加入到该弹的生产中来。德国二战时生产的此弹一般采用马粪纸板盒包装,每盒16发,中间有纸隔板把枪弹分开,包装盒外贴有封条,其上印有弹药的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这种弹药包装式样至今仍在使用。

如今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仍在大量生产,并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军/警/民用手枪和冲锋枪上。我国最新装备的92式9mm手枪弹也是由该弹改进而来的。



战后美国温彻斯特公司生产的民用50发盒装7.65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7.63mm毛瑟手枪弹的10发装桥夹和装在桥夹上的枪弹



各种不同类型弹头的6.35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









德国DWM公司在二战期间生产的25发纸盒包装6.35mm勃朗宁手枪弹(黄铜弹壳,白铜被甲,铅心弹头)

7.65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该弹也称7.65×21mm手枪弹、0.30英寸卢格手枪弹。该弹是在1900年与乔治·卢格设计的M1900巴拉贝鲁姆自动手枪一起诞生的,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设计出来。1901年瑞士采用了该型手枪和枪弹,随后巴西、保加利亚、芬兰、瑞典、葡萄牙和其他国家的军队也相继采用了这种枪弹。该弹主要配用于手枪,但也有一些早期的冲锋枪使用此弹。二战中德国虽然采用9mm巴拉贝鲁姆弹作为标准军用手枪弹,但同时也使用了部分发射7.65mm巴拉贝鲁姆弹的手枪作为二线武器。目前军队已经不再使用这种枪弹,不过在民间和一些警察、治安部队中仍少量使用。

7.65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特点是精度好、后坐力柔和,缺点是枪口动能小,杀伤力和停止作用效果不够理想,这也是军队不再使用该弹的原因。不过由于其精度好,在民间有把此弹作为比赛用弹的,德国、瑞士等国家还生产过发射这种枪弹的比赛手枪。

标准的7.65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有黄铜或覆白铜钢被甲,弹头质量6.02g,采用无突缘瓶形黄铜弹壳、伯尔丹式底火,全弹质量10.37g,初速368m/s。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民间企业生产的该弹一般采用博克赛式底火。德国一些民用弹药厂商在一战时还生产过空尖被甲露铅弹,但没有资料表明其曾在战场上使用过。

7.63mm毛瑟手枪弹

7.63mm毛瑟手枪弹又称7.63×25mm手枪弹、0.30英寸毛瑟手枪弹。此弹是在博查特手枪弹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最早配用于毛瑟M1896手枪。德国在二战中使用较少,只用在少量由党卫军部队使用的毛瑟M1932冲锋手枪上,中国、俄国、西班牙及南美部分国家也使用过这种枪弹,特别是在中国,该弹获得了最广泛的使用,而且是中国近代仿制的第一种手枪弹,早在1901年四川机器局就开始生产该弹。美国、英国、法国、捷克等国家也曾大量生产过此弹。此弹主要配用毛瑟各种7.63mm口径“驳壳枪”,但是也有一些冲锋枪使用此弹。现在军队中已不再装备和使用此弹,但为了满足收藏者的需要,仍有部分民用弹药公司生产,并有部分军用弹作为剩余物资在民间市场上销售。

7.63mm毛瑟手枪弹的优点是初速高(M1896手枪发射时为425m/s,用于冲锋枪时可达500m/s)、枪口动能大、侵彻力强、精度良好,这也是许多国家采用它的原因。缺点是用在手枪上时后坐冲量大,不易控制武器;弹头口径小、质量小,停止作用差,近距离内容易产生过穿透。为此一战时欧洲一些国家专门生产过空尖弹头,以弥补其停止作用不足的缺陷,不过限于海牙公约的限制,军队很少使用这类弹头。

7.63mm毛瑟手枪弹弹头为圆头、平底,被甲有黄、白铜和覆白铜钢等品种,弹头质量5.57g,全弹质量10.5g;弹壳为瓶形、无突缘,常见的为黄铜材质,也有涂漆钢弹壳;底火常见的是伯尔丹式,但美国等国生产的则采用博克赛式。美国和德国早期生产的此弹一般使用折边收口紧口方式,弹头上有辊沟。但德国后期生产的多采用均布三点的点铆紧口方式,弹头上无辊沟。除了铅心普通弹外,还有曳光弹、穿甲燃烧弹等特种弹,但后者不多见。



美国西方弹药公司(上)和雷明顿公司(下)在二战时期生产的民用50发盒装6.35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



美国西方弹药公司在1950年代生产的民用50发盒装6.35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



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25发盒装7.65mm勃朗宁手枪弹



美国温彻斯特公司在1950年代生产的民用50发盒装7.65mm勃朗宁手枪弹

0.25英寸自动手枪弹

0.25英寸自动手枪弹又称6.35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0.25英寸ACP弹、0.25英寸AUTO弹或6.35×15.5mmSR自动手枪弹。此弹是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在7.65mm勃朗宁手枪弹基础上设计而成的,最早配用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M1906袖珍手枪。正是此弹和勃朗宁M1906手枪的出现,使得世界各国掀起研制微型自动手枪的浪潮。此弹虽然在军队中使用较少,但是在民间市场上却受到巨大的欢迎。即使是今天,此弹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种标准袖珍手枪用弹,使用此弹的各式手枪在民用枪械中占有相当比重。德国各大武器公司在两次大战期间生产过许多精美的袖珍手枪,如毛瑟M1910、瓦尔特M8/M9、0.25英寸奥奇斯等型号,主要装备高级军官,所以德国也将此弹作为军用弹的一种。目前世界上各大弹药公司均生产此型枪弹,主要作为民用,军队中也有少量采用,一般用于特种作战。

0.25英寸自动手枪弹的特点是体积小、后坐力小、精度较好,特别适合微型手枪以及特种枪械使用,如钢笔手枪、香烟盒手枪等,缺点是弹头威力较低,但是和0.22LR弹以及0.22英寸短弹相比杀伤力还是提高了一个档次,且使用此弹的手枪一般都是近距离自卫用,所以威力还是足够的。此弹标准弹头为圆头、铅心、平底,黄铜或白铜被甲,质量3.25g,初速247m/s,全弹质量5.26g,半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底火为博克赛式,国外还曾少量生产过铝壳弹,但比利时和德国等国生产的此弹一般使用伯尔被甲弹外,还有被甲空尖弹、全铜空尖弹等弹种,后两种弹头杀伤力较大。

0.32英寸自动手枪弹

0.32英寸自动手枪弹又称0.32英寸ACP弹、0.32英寸AUTO弹、7.65mm勃朗宁手枪短弹或7.65×17mmSR手枪弹。此弹是勃朗宁于1897年为他自己研制的自由枪机式自动手枪设计的,也是他设计成功的第一种自动手枪弹,最早配用于比利时FN公司的M1900自动手枪。此后该弹在全世界广为流行,据估计,自1900年以来,大约有65%~75%的自动手枪采用这种枪弹。由于德军装备了大量发射这种枪弹的手枪,而且德国瓦尔特公司研制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PP和PPK系列手枪也使用这种枪弹,故将此弹放在德国部分来介绍。最值得一提的是,二战三元凶之首——阿道夫·希特勒就是在苏联红军的隆隆炮声中,用他的瓦尔特手枪将一颗7.65mm勃朗宁手枪弹打进了自己的头颅,从而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的。除德国外,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美国、日本、捷克等国家都在二战中生产和使用过此弹,同时该弹也是旧中国生产的两种主要手枪弹之一。

0.32英寸自动手枪弹特点是精度好、后坐力低,非常适合用来随身自卫,缺点是口径偏小、停止作用不足。二战中使用此弹的手枪一般用于个人自卫和装备二线部队,警察和保安部队也广泛使用该弹。德国使用此弹的手枪还有0.32英寸奥奇斯、毛瑟HSC、毛瑟M1934、绍尔·佐恩38H等,其他使用此弹的比较著名的手枪还有比利时FN公司的勃朗宁M1910以及美国柯尔特M1903等。现在国外仍在大量生产此弹,不过已主要用作警/民用枪弹了。

标准的0.32英寸自动手枪弹弹头为圆头、铅心,黄铜或覆白铜钢被甲,弹头质量4.7g,初速为300m/s,全弹质量7.84g,采用直筒形半突缘黄铜弹壳。和0.25英寸自动手枪弹一样,采用半突缘式弹壳是为了方便在转轮手枪上使用。军用弹底火多为伯尔丹式,但现在的民用型枪弹常见的都是博克赛式底火,且民用弹头种类较多,被甲的材料也有多种,甚至还有无被甲的全铅弹头.

金属与火焰的回忆(五)

7.7mm92式步枪弹

7.7mm92式步枪弹是日本航空兵使用的一种制式机枪弹,基本性能与英国的0.303英寸(7.696mm)步枪弹相仿,主要配用在仿自英国刘易斯机枪的九二式航空机枪上。两者外观上的主要区别,一是英国0.303英寸步枪弹一般在弹壳颈部有紧口压痕,而92式步枪弹则没有;二是92式步枪弹与日本生产的其他军用枪弹一样,弹底全无标记。关于此弹的性能请参照后面介绍的英国0.303英寸步枪弹。

日本在战争期间除了使用上述几种步枪弹外,还生产使用过7.92mm毛瑟步枪弹,主要配用在1930年代经德国特许生产的MG-15(日军称为九八式)航空机枪上,同时供应给在中国战场上收缴的各式毛瑟步枪(这些武器除武装伪政权军队外,还广泛用作日本预备部队的训练用枪)使用。

综上所述,日本在二战中所用的枪弹种类相当繁杂,仅7.7mm口径的步枪弹就有3种,而且尺寸、性能相近,其中两种甚至同名,却互不通用,其生产和供应的困难可想而知。这在给日常训练和作战带来不少麻烦的同时,对于战线越拉越长的日军后勤补给来说,无疑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形成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一是日本海军、陆军、航空兵在武器研发中各立门户,缺乏有效的总体调度、管理和协调;二是当时的日本过分重视海、空力量,将大部分资源和生产能力都投入其中,而忽视了步兵武器的更新,错误地判断了轻武器发展的方向(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战败前夕才研制出的五式半自动步枪,到二战结束时才一共生产了20支)。



大口径机枪弹

日本使用的大口径机枪弹主要是仿自法国的13.2×99mm哈奇开斯机枪弹,配用在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和三年式航空机枪上。但是九三式机枪的体积过大、质量过重,因而在陆军中使用较少,其最大的用户是海军,主要用作舰艇上的防空武器,有单联、双联、四联等多种型式。

二战期间日本还仿制并使用过美国的M2勃朗宁机枪弹,配用在仿自美国12.7mmM2勃朗宁机枪的一年式大口径机枪上,该枪主要是作为航空机枪使用的。此外,还仿制过意大利12.7mm布瑞达大口径机枪弹,同样也是用在航空机枪上。关于这两种枪弹可参考美国和意大利部分的相关内容。

同盟国部分

美国

0.32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

该弹又称0.32英寸(8.13mm)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长弹,是美国史密斯-韦森公司在0.32英寸史密斯-韦森短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主要是加长了弹壳、增加了装药量,使得初速有所提高,威力也相应增大。0.32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配用于史密斯-韦森和柯尔特公司生产的多种转轮手枪。此弹原本是一种标准的警/民两用枪弹,但由于美军有使用转轮手枪的习惯,因此二战中仍少量装备该口径的转轮手枪。此外该弹还大量提供给英国军队使用,旧中国也曾经进口过一些使用此弹的转轮手枪。用现在的眼光看,0.32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枪弹,所以现代军队已不再装备,但国外民间仍广泛生产和使用,主要用作自卫和射击比赛,还有少量供警察使用。除美国外,英国、法国、意大利、芬兰、奥地利都生产过此弹,其中部分国家至今仍在生产,以供应民间市场。

标准的0.32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采用圆头、凹底、全铅无被甲弹头,弹头质量6.35g,初速238m/s,采用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弹壳长23.6mm,底火为博克赛式。民用弹中除了标准的全铅无被甲弹头外,还有半被甲露铅空尖弹和冲孔型埋头比赛弹等弹种。该弹的特点是精度好、后坐力低、威力适中,非常适合近距离自卫和射击比赛。不过由于此弹采用全铅无被甲弹头,对有防护的目标杀伤力较弱,故不适合作为军用弹。





0.38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

该弹又称0.38英寸(9.65mm)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短弹、9×20mmR转轮手枪弹、0.38英寸柯尔特警察转轮手枪弹。此弹也是一种老式的转轮手枪弹,是史密斯-韦森公司为了提高0.32英寸转轮手枪弹的停止作用而研制的,最初主要是用作警用和民用。但二战中美军也少量采用了一些发射此弹的转轮手枪,同时还向缺乏手枪的英国大量提供过。除了美、英两国外,德国和奥地利也都生产过这种枪弹。目前此弹已从军队中撤装,但是民间和部分警察部队还有使用。

标准的0.38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弹采用圆头、凹底、全铅无被甲弹头,弹头质量9.4g,初速222m/s,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弹壳长19.3mm,采用博克赛式底火。少数民用弹弹壳表面镀镍,以利于抽壳和增加美观性。该弹的特点同样是弹头初速低、后坐力小、武器容易控制、精度较好,而且和0.32英寸转轮手枪弹相比有比较好的停止作用,缺点是枪口动能低,对有防护的目标杀伤效果较差。

0.38英寸史密斯-韦森特种转轮手枪弹该弹又称0.38英寸特种转轮手枪弹、9×29mmR转轮手枪弹等。此弹由史密斯-韦森公司于1900年前后研制,原打算作为军用弹,但由于美国陆军决定以0.45英寸作为军用手枪的口径,所以未能装备部队,转而改为警用和民用。二战中美军也装备了一部分发射此弹的转轮手枪,并将此弹定型为M41。此弹是一种综合性能比较好的手枪弹,自诞生以来广泛在警察部队和民间使用,如美国、韩国、法国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警察部队,以色列等少数国家还把此弹作为军用弹。不同的国家和厂家所生产的该型枪弹在性能上各有差异,但在相应口径的转轮手枪上一般都可以通用。









0.38英寸史密斯-韦森特种转轮手枪弹的特点是弹道性能好、后坐力柔和、射击精度高,缺点是枪口动能小、侵彻力低。虽然该弹弹壳长达29.3mm,但是弹头初速只有260m/s左右,枪口动能只有343焦耳,比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要低很多,因此,后来美国温彻斯特公司才研制出威力更大的0.357英寸马格努姆转轮手枪弹。

标准的0.38英寸史密斯-韦森特种转轮手枪弹采用圆头、凹底、全铅无被甲弹头,弹头质量10.24g,初速260m/s;军用M41普通弹采用圆头、平底、铅心、黄铜被甲弹头,弹头质量8.42g,初速289m/s。均采用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底火为博克赛式。除上述两种弹头外,现在市场上还有多种警/民用弹头,如易碎弹、特种硬头弹、空尖露铅弹、冲孔型埋头比赛弹等。其中法国SFM公司生产的THV特种高速弹是较为突出的一种,它采用双凹弧形截面空心无被甲弹头,质量只有2.9g,初速高达740m/s,枪口动能是一般0.38英寸特种转轮手枪弹的两倍。另外美国CCI公司还在此基础上开发过一种霰弹,用于狩猎一些小动物。

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

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又称0.45ACP弹、0.45AUTO弹、11.43×23mm自动手枪弹或0.45英寸M1911手枪弹。此弹是勃朗宁于1905年设计的,配用于其设计的M1905、M1907、M1909、M1910等型号的柯尔特自动手枪,其中M1910的改进型M1911被美军定为制式手枪,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也因此成为军用制式手枪弹,并自此开始装备美军,直到1986年被M9自动手枪所用的9×19mm手枪弹所替代。不过,美军特种部队和警察部门中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该弹,并有重新全面装备该弹的趋势。

二战中,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是美军使用最多的手枪弹,除了M1911/M1911A1手枪外,该弹还配用于M1917转轮手枪,M1928、M1/M1A1、M3/M3A1等多种冲锋枪以及“解放者”手枪等。英国在二战中也大量使用过该弹。目前除了美国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生产此弹,用作商业销售,如中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意大利、捷克、芬兰、瑞典等。在民间,此弹除了用来防身自卫外,还广泛用于各种比赛,尤其是在美国的IPSC比赛中,此弹作为一种标准的大口径、大威力枪弹而得到广泛应用。

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的特点是口径大、初速低、精度优良、枪口动能大、停止作用好,缺点是后坐冲量比较大,用在手枪上不容易控制后坐,而且枪弹体积和质量偏大、携弹量少。







美国生产的装在5发桥夹上的0.30-06步枪弹





标准的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黄铜被甲,弹头质量14.9g,初速260m/s,采用无突缘式直筒形黄铜弹壳,博克赛式底火,全弹质量21.2g。军用弹还有M26曳光弹和空包弹等弹种。而民用弹的种类很多,除了标准的圆头全被甲弹外,还有圆头全铅弹、半冲孔型全铅比赛弹、平头锥形全被甲弹、半冲孔型被甲比赛弹和各种空尖被甲弹。

二战中美国大量生产的军用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以镀锌钢壳弹为主。包装有两种,一种是有隔板的20发纸盒包装,另一种是无隔板的50发纸盒包装,其中钢壳弹全部采用50发盒装。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24发包装,专供M1917转轮手枪使用,纸盒内装8个半月形弹夹,每个弹夹上装3发枪弹。







0.30-06步枪弹0.30-06步枪弹又称7.62×63mm步枪弹、0.30英寸M1906步枪弹、0.30英寸勃朗宁步枪弹或0.30英寸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该弹是二战中美军最主要的步枪弹,应用非常广泛,主要配用于M1903系列步枪、M1半自动步枪、M1918系列勃朗宁自动步枪、勃朗宁M1917、M1919重机枪等枪械上。该弹由0.30英寸M1903步枪弹(通常称为0.30-03步枪弹)改进而来。0.30-03步枪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白铜被甲,弹头质量14.26g,初速约700m/s。但是美军认为该弹威力不足,在1906年将其改进为0.30英寸M1906步枪弹,弹头改为流线型尖头、平底、铅心、黄铜或白铜被甲,质量9.72g,初速提高到约832m/s,威力有很大提高,最大射程可以达到4100m。但美军认为其威力还不够,于1925年进一步再改进,并定型为M1步枪弹,采用了尖头、带9°尾锥角、铅心、黄铜被甲、质量11.15g的重型弹头,初速降低到约807m/s,最大射程达到5000m。美国人很快发现该弹威力虽大,但用在M1半自动步枪上后坐力过大,于是在1940年又将其改进成M2步枪弹,采用尖头、平底、铅心、质量9.85g的轻型弹头,初速856m/s,枪口动能3608焦耳,威力较M1步枪弹有所降低,但仍然很大。

M1、M2步枪弹弹头线形流畅、初速高、存速能力好,所以威力大、精度高,但全弹比较长,不利于在自动武器上使用,后坐力也比较大。目前除了少数第三世界国家使用外,其他国家都已经停产撤装。生产使用过此弹的国家除了美国外,还有中国、英国、加拿大、韩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南斯拉夫、以色列、西班牙、瑞典等。目前此弹主要用作民用中的比赛和狩猎大型动物。民用弹的种类非常多,生产的国家也很多,大多数国家都采用黄铜弹壳、博克赛式底火,但是俄罗斯几家弹药公司的产品(如“狼”牌)则采用涂漆钢壳、伯尔丹式底火。

军用弹除了M1和M2普通弹外,还有M22脆头弹、M1/M2/M25曳光弹、M2穿甲弹、M14/M14A1穿甲燃烧弹、M1燃烧弹,以及空包弹、教练弹等辅助弹种,形成了较为齐备的弹族。美国生产的各种0.30-06军用步枪弹基本上都采用黄铜弹壳、博克赛式底火,但也曾少量生产过钢弹壳M2普通弹。根据配用的枪械不同,弹药包装也不同,M1903步枪一般使用5发桥夹包装,供M1半自动步枪使用的则采用8发漏夹包装,然后装在一条可斜挎在身上的软质布袋里,M1917、M1919系列重机枪则采用装在弹箱中的250发弹链,这样士兵在携带和使用时比较方便,此外还有20发纸盒的包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