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做过缩紧术多少钱:古董店里制赝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9:15:04

刘沂

赝品,俗称假货,行内也叫“复制品”。解放前广州的古董字画店,为了追逐暴利,也会在真货中加入赝品欺骗顾客。那时古董字画店很多,濠泮街万昌楼、文华斋、宝砚堂、文芳楼,还有府学东街(今文德路)的绍华轩、翰雅斋,还有大新路的邓良记、高第街的富墨斋等等,全市有一百家以上。许多老店由于有些年头 ,居然也练出一种制作赝品的“看家本领”。

字画赝品制作工艺,当然比真品复杂。模仿一幅古画,动辄几个月甚至一年。清朝光绪年间在广州开多宝斋的刘开的家人,曾向人透露这种秘密———

首先要找同类古老的宣纸、绢绫空白料子(年代要老),然后,用风栗(即栗子)的壳捣碎,浸水漂染,使其颜色由浅入深,逐步暗晦。如果一张纸要达到要求,经过浸剂渍、暴晒、晾干几十次才能用。

画纸绢绫仿制完毕,要用的古墨和陈年朱砂、藤黄、花青等颜色,还是加风栗水浸和晒,去其光泽,然后点染试笔,察其与原色无异,始行采用。

色料研调就绪,让仿制者每天早晨按画临摹,手摹心追,勤力挥洒,等形神毕肖,才滕显原画的线条轮廓,正式落墨。然后,题款用墨,其办法与描画大致相同。画幅图章则有所讲究,模仿镌刻、刀法十分讲究,以免露出破绽。至于印色也不可忽视,要用古朱砂加栗子壳灰加以调制。如宋画,印色加珊瑚末,使其色调鲜艳,久久不变。据说,这个配方是在清代金石家陈克恕的遗著《篆刻针度》中找到的。画成的题跋落款,用印完毕,即按原规格裱装。

制假画的收尾工程,是制作“虫眼”,在适当部位用铁制的小虫凿,凿上“虫眼”以及“蟑螂齿痕”,以此表示年代久远,蠹迹斑斑。

最后,还要洒些茶痕酒迹,悬在厨房附近烟熏,务使全画呈苍黄古旧之色,足以乱真。也有些画将上部画面剥落,裱成另幅,所遗下面略加点染,一如原物。但这一“剽窃”行为极易露馅,一般不敢冒险。“剽窃”盛行之时,是清初玉版宣纸问世之后,由于玉版宣纸较厚,且有两层,提供“剽窃”的条件。而宋明以上古老字画,因使用薄绢和单层菲笺,哪怕会“剽窃”也无能为力。

参加制作假画假字的人,当时也有分工,如写假画的有刘寅及其老师王竹虚,还有名画家李凤亭、赵浩公,装裱的有刘开、蒋大启、和尚佳等,许多署名“八大山人”、“大涤子”、“林良”、“苏六朋”等的作品,都是他们一伙伪造的。但是,这类画却很少闹官司,因为死无对证。

当时古董店多宝斋的楼上,还专门开辟制作假画的场所。有人回忆:“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竹虚、赵浩公和刘寅在我铺临摹的清初画家、“扬州八怪”的罗两峰的《鬼趣图》。”这幅画原为粤剧班主辛仿苏收藏,后粤剧团体解散,辛老板把画托卖,开价四万元。被托的多宝斋的老板,请了上述三位临摹。《鬼趣图》分上下两卷,上卷高23.6厘米、长1516厘米,画芯有八幅厉鬼,以水墨异笔画成,两翼卷轴,题满清初名人品鉴后的吟咏、题跋。卷首还有叶衍兰篆书标题《两峰山人鬼趣图》。下卷《鬼趣图续题记》,高23.6厘米、长1450厘米,无画,全是名人题跋。两卷写题跋的名人很多,有纪昀、蒋士铨、汪学曾、姚鼐、王国栋、伊秉绶、何绍基、王昶、叶衍兰、钱大昕、孙琮、刘瀛、徐大榕、柳得恭、朴家齐、周有声、孔继涵、袁枚、翁同龠禾。

原画放了好久没人认购,后来,被广东省省长李耀汉出价二万元买走。不久他病逝,被儿子带到香港,以20万美元卖到了美国博物院。

古瓷也有不少赝品,其主要工序靠窑顶预先完成。根据宋明的瓷谱,瓷商置模仿制,瓶底印上朱红的古代出窑年代,上釉,入炉烧炼。赝品进了古董店,再行加工。一是打磨瓷脚及未上釉的粗纹,使其光滑。年代越老,越呈光滑。磨时靠钝砖、砂纸完成。之后,再熏烟,泥渍,使碎瓷、瓷隙积上污垢,望之俨然久历风尘之物才能上市。而古铜器赝品,把仿制件放进泥土埋藏,早晚用盐水、醋酸浇淋(以后用稀盐酸和硫酸)、腐蚀,使铜器表层呈斑烂苍老之状,一如久历风化之物。

当时,广州多宝斋古董店的公子刘泽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为交学费结交一个博物馆的伯拉小姐,向她兜售了七幅“宋画院真迹”的山水、人物、仕女图,得到一千多美元,全部是赝品。

1880年代两位装裱字画的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