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重视环保:“主动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_立志之坚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11:35
主动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主动教学法”,也常被人们称之为“接近法”或“自然教学法”,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赛勒斯坦·弗雷内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所强调的,不是研究教师如何去教,而是研究学生如何去学。它最基本的特征与要求,是教师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在群体或个别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认为“主动教学法”所提出的观点与新课程标准下所倡导的理念有相似之处,值得我们小学教师学习和借鉴。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动有趣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愿地学习。

“主动教学法”的教学特点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发展的实践需要先采用‘活动’的方式把儿童置于丰富多彩的情景之中,然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觉、直觉和情感,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与求知欲望,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自觉自愿和自然而然地去主动获取知识。”为了使数学教学真正体现主动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活宝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如教学“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对“同时”、“不同时”、“相遇”、“相遇时间”等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于理解,有时在课堂上讲半天,学生还是听不明白。我在讲这方面的知识之前,有目的组织学生做一些有助于理解这些知识的游戏活动。如把学生分成两队,分别在拐卖两边对面竞走。教师说:“走”,两位同学同时从两地对走,这是老师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的含义。两位同学相碰时,老师叫“停”,告诉 学生这是“相遇”。接着又让学生看在相遇时,谁走的路程多,让学生理解在同一时间内两位同学各走多少距离。这些知识恰好是相遇问题中的难点,而学生在活动中理解了,掌握了。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自然想起活动中的情景,就能把在活动中获得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柱,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思考,掌握相遇问题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得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研究学生有效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教学法”所特别强调的,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去“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去“学”,它特别强调要让学生个人或小组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我们采取同桌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纸片在一起剪、拼、移、想、说、评,看谁的方法更多更好,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直观的感知,在动手操作实践中获得知识,在辩论中总结,在互动中提高。最后汇报方法,归纳总结,抽象出计算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质量,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提供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自愿学习

弗雷内说过:“老牛不喝水,不要强按头,”“如果孩子们对你交给他们的学习材料不感兴趣,总不能责怪他们,只能怪你自己不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因为他们平时接受的仅仅是服从、抄写、模仿一类的训练。现在,有的教师就是这样做的,不管学生渴不渴,也不管盆里端来的饮料怎么样,硬休强迫儿童去喝。而我们的习惯是,首先把各种饮料端过来,然后让儿童自己去尝试和实验。”因此,在教学时要创造性地合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使学习材料具有可操作性,体现时代性、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首先让学生为老师推荐几种好吃的食品。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都抢着介绍。紧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吃的食品?。”接着老师利用课件出示了自己喜欢吃的三种食品及价格信息:灯芯糕26元,怪味豆15元,臭豆腐11元。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比如:1盒灯芯糕比1 包怪味豆少多少元?6÷23元,532元)又接着鼓励学生尝试着把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再让学生为自己或老师设计一个购买食品的方案,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互助、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用、分析、猜想、归纳等手段,帮助学生动手、动脑做数学,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试题的运算法则。最后,教师在练习的形式上设计了“送宝宝回家”、“数学医院”、“小魔术”等。从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有趣味性、丰富性、现实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运用“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它要求教师承认差别,尊重儿童的“自然”速度,而不必要求统一进度。它要求教师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允许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了“三个允许”:

一是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思维水平 上存在差异,在能力上也存在差异。统一的歌如潮,统一 的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应该允许一些学生用多一点的时间达到要求,也允许个别学生达到比较低一点的要求。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活宝 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应尊重学生“自然”速度。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我们认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目的不是以消灭差异,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

二是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同时,也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在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以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不是一定要求学生都用“凑十法”和“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有些学生如果不喜欢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

三是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材料。学习过程是主体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态度和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照顾差异,提供适合个性特征的具有新颖性、启发性。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习材料,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材料。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二)”时,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或球体),通过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数一数等探索活动,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都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相互讲座,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各种形体的特点的认识,使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