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到越南下龙湾:流苏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1:49:47
宿城茶中极品---流苏糯米花茶
作者: 张名艾 夏绍梅 阎祥富    来源:    更新日期:2008-10-6

连云港市云台山座落在黄海之滨,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暖湿润,盛产江苏三大名茶之一的云雾茶,其中尤以晋代陶渊明(365—427)笔下描写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宿城山湾产茶历史最悠久、茶质最正宗。
据《海州志》、《云台山志》和夏氏宗谱记载,宿城最早的茶是法起寺、悟正庵(原名“三教寺”,又称悟道庵)道佛法师特制的野生流苏茶,“味醇、色秀、香馨、液青”,“岁可一、二斤,山僧秘之”,自古以来就属茶中极品。
法起寺建于汉、悟道庵建于南宋,僧人、道士先用满山湾的野生流苏树嫩叶制茶,后将野生茶树移植在寺庙周围。史籍载“明代,悟正庵东上方500米处有20多株茶树,高逾2丈,枝繁叶茂,中有一株粗壮高大,誉为‘茶王’”。宿城夏庄与悟正庵近在咫尺,夏姓祖先尊佛敬道,明代就向山僧学采茶、做茶,为有别于悟正庵茶,夏家将茶取名“流苏糯米花茶”,产量由初时的几斤,逐渐总结经验、扩大规模,到六世祖(夏瑾)、第七代(夏怀银)、第八代(夏恒昌)时,年产几十斤、几百斤。夏家“茶善而易售”,古海赣沭灌文人雅士、官绅商贾争相购买,除自己享用,还用于馈赠亲友高官。有文人夸奖“宿城流苏糯米花茶,堪称‘茶中极品’,可与武夷小品‘大红袍’媲美”,“宿城出名茶”随之名闻朝野。《云台新志》载,“景德二年(1005),朝廷颁布诏书,规定海州府‘茶叶贡品,一两也不能少’”,那时宿城“细屡精采云雾茶,经营唯贡帝王家”。
流苏是北方山区最古老茶树,尤以苏北海滨云台山最有名。宿城流苏糯米花茶生产工艺,夏氏一门代代相传,第十一代传人夏绍梅2007年5月已将其申报国家专利,注册商标亦获得法定部门批准。

宿城茶历史源远流长,民间传说有许多种版本,有说是“凤凰从庐山衔来云雾茶种丢在云台山生根发芽”;有说是乾隆皇帝品尝海州府进贡的茶叶,知其出产地是云雾缭绕的深山夹谷,随口命名。这俩传说带有明显“神话”、“戏说”色彩,无确凿史籍可考。
宿城乡位于北云台山的东南方,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一个清幽僻静的山村、渔村。东晋(317—420)著名文人陶渊明在刘牢之驻高公岛营任参军时,经常到宿城踏勘游玩,深深被这里“鸡犬桑麻,有太平景象”,胜似“人间仙境”的自然环境所倾倒,并写出“桃花源诗并记”这一千古绝唱;汉代这里是一个林丰粮茂的鱼米之乡;唐代这里已是一个上规模的集镇,传说唐王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住过一宿,有新罗人(即朝鲜人)迁居于此;明清神话小说《西游记》、《镜花缘》,把这里描写成“东胜神州”、“蓬莱仙境”;解放后,这里是连云港最早小有名气的风景区,以风景如画的滴水崖、船山瀑布、保驾山、唐王坝、西山茶园等景点吸引八方游客。1964、1980年该地生产的云雾茶两次在江苏省品茶会上亮相,均以“条索紧圆、形状似眉、峰苗挺秀、润绿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色清明、叶底匀整”之特具品格,与苏州碧螺春、南京雨花茶并列江苏三大名茶。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海州为榷茶之所(朝廷定点征收茶税的地方)”。《金史·食货志》记载“章宗承安四年(1199)三月,于淄、密、宁、海、蔡各置一坊造新茶,依南方例,每斤为袋,值六百文”。《云台新志》记载,“茶出宿城山,形味似武夷小品,性翘削,以悟正庵为最”。又说“山海之利以盐、茶为大端,考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天下之茶分六榷,而海州居其一。海州产茶之山无过云台者,今唯有悟正庵尚有茶树,岁得一、二斤,山僧珍之如龙团凤饼焉。”《连云一瞥》记载“云雾茶,产于宿城悟正庵,每年采摘三、两斤,山僧制成而宝藏之”。
根据以上史籍记载,宿城产茶至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那时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靠人工栽培的云雾茶,实际就是流苏茶。流苏是连云港云台山特有茶树,以宿城山湾、朝阳山湾最多。陆羽《茶经》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野者上,园者次”。宿城野生茶树多生长在悬崖峭壁和深沟大涧的崖缝间或栎壤山坡上,生命力极强,终年无污染、无病虫害。作者走访宿城一位87岁石姓茶农,他如数家珍讲述,解放前悟道庵和尚移栽的流苏茶树,多数在1937、38年日寇轰炸中焚毁,残墙废墟间只有少数幸存。宿城茶园发展始于1959年,一些人家把因修水库作废的“法起寺”茶苗移植繁育,1963年发展了集体所有的“西山茶园”,到2008年,全乡1200户中半数以上都会种茶、采茶、制茶,现有人工茶园超过600亩,全是移栽繁育的云雾茶,野生流苏茶只有少数人会采、会制,而且产量稀少,十分珍贵。近几年宿城云雾茶年产都在十吨以上,约占全市年产量的一半,流苏糯米花茶年产50斤左右。上世纪60年代,宿城就是响誉大江南北的云雾茶之乡,2008年该地制茶工艺已列入市级并上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考证,宿城流苏茶要比云雾茶得名早五、六百年。阳春三月,先阳坡、后阴坡、再涧沟上生长的流苏茶树发芽,千枝万条上缀满新绿,叶芽间鼓出如同糯米粒样花苞,这是采摘的最好时机。用雌树一芽一苞、雄树一叶一芽炒制的茶,是流苏茶中“精品”、“极品”。宿城夏氏祖先从僧人那里学来采茶、制茶工艺,精心探索,把握采茶时机,形成自己一套炒制工艺流程,并把自己批量生产的茶定名为“糯米花茶”或“流苏糯米花茶”。该茶内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物丰富,维生素、氨基酸、儿茶多酚、咖啡碱、茶丹宁含量均较高,饮用此茶对消炎消账、杀菌治痢、顺气通络、消暑利尿、去腻降压、消除疲劳、增进记忆等有一定疗效。古代,法起寺、悟正庵僧人曾用此茶为地方群众治病。此茶明代进入市场,很快赢得顾客喜爱,成为古海州一绝。

史籍方志介绍“流苏糯米花茶,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疑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啜五,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前几年,日本茶商来连云港,十分看重绿色、环保、原生态“流苏糯米花茶”的查询考察,不惜重金求购。
最原始流苏茶制作工艺十分简单,就是将采来的嫩叶揉搓凉干即可;后来,宿城各寺庙僧人,是将采来的嫩叶在开水中氽一下,捞出凉干;宿城夏氏祖先起初也学僧人办法,后经过独立摸索,形成了完整的流苏茶制作工艺,其制作方法基本与后来的云雾茶制作方法一样。
“清明昼夜平,采茶要先行”,云台山流苏茶采集的最佳时间是春三月的清明至谷雨期间,一般只有15天左右,早则无花苞、迟则叶老花开。一级流苏茶必须是叶芽间花苞没有开放之时采摘,这样制出的茶叶清香形正,泡出的茶叶翘削张开,色、香、味、形惧佳,芽间花苞如糯米般圆润;汤色清纯、嫩绿中泛起白雾,观之赏心悦目;茶味略带苦涩、清香爽口,慢饮品茗,沁人心脾、回味悠长。《茶经》提醒人们,“茶采不及时,叶老花开,是为次品,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流苏是纯野生落叶乔木,属木犀科,小枝灰黄色,密生绒毛,雌雄复聚、伞花序顶生,花萼四深裂、裂片线形,花象糯米、白色。流苏茶树与丛生云雾茶树不同,“流苏茶树在山岭、涧沟的崖缝间独立生长、枝条如柳丝婀娜。流苏茶树喜阳、耐阴、耐旱,与云雾、涧水为伴,枝叶茂盛、如覆霜盖雪、清丽妖娆,其嫩芽、花苞可制最佳茶叶,适时采摘以雄树嫩芽、雌树一芽一苞最理想”。
正宗流苏茶制作工艺:
1,杀青,将新鲜茶料置于杀青锅中,锅温150C—170C度,交替翻炒和抛炒,然后将锅温降至115C—130C度,期间,对茶料交替进行抛炒和焖炒,之后将杀青的茶料出锅摊凉,整个杀青时间为3—5分钟;
2,揉捻,摊凉3—5分钟后进行同一方向揉捻,每揉捻1—3分钟对茶料抖散解块一次,如此持续5—10分钟;
3,整形烘干,在烘干锅进行,锅温在55C——90C度之间,包括理条——搓条——抓条,整个过程20—30分钟。
杀青、揉捻、整型烘干的工艺技术要求很高,决定茶叶的外观、色泽和品质,抛、抖、焖、翻、搓、揉、抓、理,全靠手上功夫,非经验丰富者难以完成,动作轻、重、快、慢,火候、锅温、时差,亦需长期摸索才能掌握。宿城夏家将这套工艺“传内不传外”坚持了几百年。当代,流苏茶与云雾茶制作工艺已经统一,而且普遍使用了揉茶整形机械。
夏氏流苏糯米花茶制作工艺第十一代传人夏绍梅为防止“流苏糯米花茶”失传,近几年每当宿城山野生流苏茶采摘季节,她就带领当地有经验者上山采茶,与一位亲友按传统工艺炒制,每年贴本生产50—100斤上下,成为市场难求的“金牌名茶”。她这种契而不舍传承、发扬、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十分可贵。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市、区、乡(镇)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措施,保护、传承“流苏糯米花茶”制作工艺这一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云台山地区的花果山、俞湾、东磊、云中涧、云山、凰窝、高公岛、连岛等处都有大量野生流苏茶树,现在多处于“云遮雾罩人不识”状态,这一自然可再生资源浪费十分可惜。近年,朝阳镇新东街张名国承包大片山场,获知宿城夏家用传统工艺生产“流苏糯米花茶”后,多次登门取经,用朝阳山湾丰富的流苏茶树资源,定点生产的“糯米花茶”已形成一定规模,受到顾客喜爱,茶质和产量不断提高,开发前景十分诱人。
我乐观地展望,随着宿城夏氏“流苏糯米花茶”传统制作工艺这一国家专利地位的确立和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成功,在我市地方名、特、优产品大家庭中一定会与时惧进地跃起一颗璀灿新星、绿色、环保、“金牌名品”——“流苏糯米花茶”
糯米茶
编辑本段
名称
文字糯米茶即流苏,流苏是连云港市云台山脉的特有树种,叫流苏茶,俗称糯米茶。
编辑本段
简介
糯米茶即流苏,流苏是连云港市云台山脉的特有树种,俗称糯米茶,是珍贵的绿化树种,  糯米茶
又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仲春初夏,白雪压树,蔚然壮观。茶瓣狭长线状,馨味宜人。春天采其嫩叶,阴干,沏茶称为“糯米茶”。用其花熏茶称为“糯米花茶”,清香爽口,别具一番风味。民间还常用糯米茶消积食,清内火,有明目之功能。茶渣可治胃病和小儿腹泻,具有药用价值。江苏省首届盆景艺术展览中连云港市朱秋辉一棵清未糯米茶盆景,蟠曲三弯,盘如云朵,取名“春风飘逸”,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国际友人。现存的另两裸明、清古老流苏。一株树高约10米,树冠直径30米左右。另一棵在灌云县大伊山,枝干扎曲,花开如云。
编辑本段
产地
连云港市云台山脉
编辑本段
品质和特点
是珍贵的绿化树种,又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糯米茶
春天采其嫩叶,阴干,沏茶称为“糯米茶”。用其花熏茶称为“糯米花茶”,清香爽口,别具一番风味。民间还常用糯米茶消积食,清内火,有明目之功能。茶渣可治胃病和小儿腹泻,具有药用价值。江苏省首届盆景艺术展览中连云港市朱秋辉一棵清未糯米茶盆景,蟠曲三弯,盘如云朵,取名“春风飘逸”,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国际友人。现存的另两裸明、清古老流苏。一株树高约10米,树冠直径30米左右。另一棵在灌云县大伊山,枝干扎曲,花开如云。
编辑本段
简介
糯米茶即流苏,流苏是连云港市云台山脉的特有树种,俗称糯米茶,是珍贵的绿化树种,又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仲春初夏,白雪压树,蔚然壮观。茶瓣狭长线状,馨味宜人。春天采其嫩叶,阴干,沏茶称为“糯米茶”。用其花熏茶称为“糯米花茶”,清香爽口,别具一番风味。民间还常用糯米茶消积食,清  糯米茶
内火,有明目之功能。茶渣可治胃病和小儿腹泻,具有药用价值。江苏省首届盆景艺术展览中连云港市朱秋辉一棵清未糯米茶盆景,蟠曲三弯,盘如云朵,取名“春风飘逸”,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国际友人。现存的另两裸明、清古老流苏。一株树高约10米,树冠直径30米左右。另一棵在灌云县大伊山,枝干扎曲,花开如云。
常喝糯米茶有好处
春天采其嫩叶,阴干,沏茶称为“糯米茶”。用其花熏茶称为“糯米花茶”,清香爽口,别具一番风味。 产品具有清凉解毒作用,能治疗小儿疳积和妇女白带等疾病。
品系云南优质绿茶融合天然植物糯米香,精制而成。汤色清澈,经久耐泡,滋味醇和,具有独特的糯米香味。
云南糯米香茶属绿茶。绿茶的加工工艺在加上最后的糯米拼配就制成了。
编辑本段
种植
仲春初夏,白雪压树,蔚然壮观。茶瓣狭长线状,馨味宜人。  糯米茶
按英文译应该叫中国流苏树才好。它属木樨科,又称萝卜丝花。是落叶乔木,树形高大优美,枝叶茂盛,初夏满树白花,如覆霜盖雪,清丽宜人。秋季结果,核果椭圆形,蓝黑色。
【名 称】: 流苏树
【拉丁名】: Chionanthus retusus
【科 名】: 木犀科
【产地分布】
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  糯米茶树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 落叶乔木类
【观赏分类】
荫木类
【高度范围】
6-20 (M)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革质或薄革质,长圆形、椭圆形或圆形,稀卵形,全缘或具小锯齿。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雌雄异株或为两性花,花冠白色,深裂,裂片线状倒披针形。果椭圆,被白粉。呈蓝黑色或黑色。花期3-6期;果期6-11月。
【生长习性】
喜光,也较耐阴;耐寒,耐干旱,不耐水涝。耐贫瘠
【园林用途】
庭植观赏
扩展阅读:
1同名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66.htm?fr=ala0_1_1#2
蓟县三道岭民俗旅游村

民俗村介绍
在蓟县罗庄子镇三道岭村南半山坡,长着一棵高十余米、围径约70厘米的古流苏树。该村82岁的丁春凤老人说:“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这棵树就有这么粗了,俺爹娘都不知道这树是啥时候栽的。”据了解,三道岭村原有四棵流苏树,但上世纪60年代末砍掉了3棵,用来做大车,现在剩下的这棵算是最小的了。北京一位78岁高龄的老专家,听说这棵流苏树后,赶来对其进行了考察。据她介绍,这棵流苏树有近千年的历史。据了解,迄今为止,在天津市仅发现两棵流苏树,另一棵略小,生长于蓟县九龙山森林公园内。流苏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其嫩芽儿、花蕾可沏水饮用,味道清醇,且具消暑止渴的功效,故被当地村民称为“茶树”。相传康熙皇帝在位时,每年都会微服来蓟县打猎,每次来到三道岭村,都会与随从一起到南山坡采流苏茶来喝。山脚下经营农家院的付祥介绍说:每年四、五月间,洁白的流苏花就会挂满枝头,如覆霜盖雪,花形纤细,清香宜人。每到这时候,就会有许多中外游客和林业专家前来考察。有几位德国朋友几年前不知从哪听说了这棵流苏树,连年花期都会专程赶到这里,给这棵树拍照。因为我家离流苏树很近,所以这些客人每次来,都会住在我这里。这棵树,可是给我带来了不少的生意呢。据当地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他们已经通过GPS定位系统给这棵千年古树上了“户口”,接下来,将协同有关部门对两棵流苏树的“年龄”做进一步的确认。今后,他们将会定期进行实地观测,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
一种流苏茶的制作工艺


一种流苏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采摘:摘取新鲜流苏树叶或芽苞或花蕾作茶料;杀青:将上述茶料置于杀青锅中,将锅温加热至150℃-170℃,交替进行翻抄和抛炒,然后将锅温降至115℃-130℃,在锅温从150℃-170℃降至115℃-130℃期间,对茶料交替进行抛炒和焖炒,锅温降至115℃-130℃后,将杀青后的茶料出锅摊凉;揉捻:将杀青后的茶料出锅摊凉3-5分钟后进行揉捻,揉捻时始终按同一方向进行揉转,每揉转1-3分钟后需对茶料进行抖散解块一次;整形烘干包括理条、搓条和抓条工序。本发明流苏茶的制作工艺简单合理,所制得的流苏茶色泽好,品质高,外形达到条索紧圆,泡茶时汤色清明,清香浓郁。


一种流苏茶的制作工艺
一种流苏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采摘:摘取新鲜流苏树叶或芽苞或花蕾作茶料;    (2)杀青:将上述茶料置于杀青锅中,将锅温加热至150℃-170℃,交替进行翻抄和抛炒,然后将锅温降至115℃-130℃,在锅温从150℃-170℃降至115℃-130℃期间,对茶料交替进行抛炒和焖炒,锅温降至115℃-130℃后,将杀青后的茶料出锅摊凉,整个杀青过程持续时间为3-5分钟;    (3)揉捻:将杀青后的茶料出锅摊凉3-5分钟后进行揉捻,揉捻时始终按同一方向进行揉转,每揉转1-3分钟后需对茶料进行抖散解块一次,整个揉捻过程持续时间为5-10分钟;    (4)整形烘干:整形烘干操作均在烘干锅内进行,它包括以下3个工序:    a、理条:将烘干锅加热至70℃-90℃后在锅壁上擦适量的茶叶油,再将揉捻好的茶料投入烘干锅内进行翻炒和抖散解块,2-4分钟后将烘干锅内的温度降到55℃-65℃,整个理条时间为3-5分钟;    b、搓条:对理条后的茶料进行搓条操作,搓条时顺一个方向搓动,使其搓成条;整个搓条时间为5-10分钟;    c、抓条:对搓条成形的茶料进行抓条操作,即在烘干锅温度在50℃-70℃时,对茶料交替进行手抓翻炒10-18分钟,然后出锅摊凉,即得成品茶。

夏绍梅
专利号:200710134373
申请日:2007年10月12日
公开/公告日:2008年3月19日
授权公告日:
申请人/专利权人:夏绍梅
国家/省市:江苏(32)
申请人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朝阳社区居委会南路15-2号楼二单元401室
邮编:222000
发明/设计人:夏绍梅
代理人:刘喜莲
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利事务所(32206)
专利代理机构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御道街29号(210016)
专利类型:发明
公开号:101142950
公告日:
授权日:
公告号:000000000
优先权:
审批历史:
附图数:0
页数:6
权利要求项数:1
请进入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核实
yanxiangfu 的博客 - 秋翁遇仙、遇仙 - 网易博客
几年来,我们流苏茶研制组以这里的流苏茶树为研究基地,流苏茶第十世传承人夏绍梅为组长,研制出高品质的流苏糯米花茶,该茶已申请获得国家专利,成功注册了国家商标...
blog.163.com/yanxiangfu/ 2010-6-8 - 百度快照
宿城地区绿茶---流苏糯米花茶_宿城-非原创SEO-岳池百合婚纱摄影
连云港市绿茶(流苏糯米花茶)的发源地在北云台山的宿城乡夏庄、东崖屋村,此茶不同于其他茶,非人工栽培,是自然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野生纯天然古老树种,是我们...
www.ka1z.cn/tie.asp?ztren=822552398 2010-7-22 - 百度快照
焦作日报数字报刊---许支书的苦恼事
该公司以生产连翘茶和流苏茶为主,由于没有营销人员,茶叶至今没有打开销路。今年又是一个连翘丰收年,以采卖连翘叶为每年主要收入的村民希望该公司敞开收购。看着...
epaper.jzrb.com/html/2010-06/04/content_1 ... 2010-6-4 - 百度快照
epaper.jzrb.com/html/2010-06/04/content_1 ... 2010-6-4 - 百度快照
人大代表来义购山村连翘解卖难
2010年5月31日...多氟多公司党委书记赵双成第一个走到装满连翘茶的车前,掏出3600元,买了包装精美的连翘茶和流苏茶各10盒。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多喝连翘茶,清热解毒...
百度贴吧 > 宿城吧 > 浏览贴子
吧主:宿城程瑞连云港市宿城人
快速回复
切换到经典版
贴吧投诉
宿城地区绿茶---流苏糯米花茶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1楼
连云港市绿茶(流苏糯米花茶)的发源地在北云台山的宿城乡夏庄、东崖屋村,此茶不同于其他茶,非人工栽培,是自然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野生纯天然古老树种,是我们云台山脉的特产。宿城乡现拥有数万株野生流苏糯米花茶树,遍布在上百亩的山野峡谷中,生长非常旺盛。

2010-7-9 11:59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2楼
自古以来,就有好茶出自高山上之说,流苏茶树正是大多生长在海拔400多米的山顶,分布在奇峰异石、错落重叠锦绣的山崖崖缝和深沟大涧或栎土山坡中。流苏茶树是纯野生落叶乔木,木犀科,喜阳,耐阴,耐旱,常与涧水、酸性土壤润育为伴,并经常被笼罩在云雾之下,枝叶茂密,质朴自然。
2010-7-9 11:59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3楼
绿茶(流苏糯米花茶)的手工制作非常讲究,技术精湛,祖传秘方全凭感悟,深藏着许多奥妙难解之谜,现代工艺无法替代、其独特的品质风格是“味醇、色秀、色馨、液清”。
该茶历史悠久,传承千年。早在南宋时,悟道庵的僧人、道士就用满山遍野的野生流苏树嫩叶制茶,后将野生树移植到寺庙周围。据史料记载:“明代,悟道庵上方500米处有20多株茶树,高逾2丈,枝繁叶茂,其中有一株粗壮高大,誉为‘茶王’”。宿城夏庄村与悟道庵非常邻近,夏氏祖先尊佛敬道,从明代就开始向山僧们学采茶、做茶。为有别于悟道庵茶,夏家将茶取名“流苏糯米花茶”。
2010-7-9 12:00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4楼
宿城乡绿茶(流苏糯米花茶)堪称“茶中极品”,可与武夷小品‘大红袍’媲美。长期以来,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深受人们青睐,尤其被日本等国茶商视宿城绿茶(流苏糯米花茶)为极其难得的绿色、环保、原生态珍品。2007年绿茶(流苏糯米花茶)申请国家专利获批准。
2010-7-9 12:00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5楼
宿城乡绿茶(流苏糯米花茶)的发源地在连云港市宿城乡夏庄、东崖屋村。
连云港市属江苏苏北地区,地处北维34°12′~35°07′,东经118°24′~119°48′,海拔6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气温低,温差小,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500mm左右),湿度大,并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和山地与平原区域差异,境内主要有南、北、中云台山以及其他大小山脉9 座,同时还拥有辽阔内海海域和古老而又蜿蜒陡峭重叠的山峦与深沟大涧,非常适合流苏茶树生长,也为绿茶(流苏糯米花茶)生产原料提供了较为丰厚而又优越的天然条件。尤其是南北云台山海拔600多米,天古神韵,四季分明,夏秋两季常有雾蒙蒙、雨蒙蒙的天气,滋润着约700余种有中药成份的野生珍贵植被茂密繁育生长,数万株流苏茶树天生自然扎根于山崖崖缝的优良酸性土壤之中,氮、磷、钾、铁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含量高,根深系盛,茶树健壮,叶嫩花鲜,易出上品茶,这也是形成连云港市宿城乡绿茶(流苏糯米花茶)独特品质的一个重要特点。
2010-7-9 12:01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6楼
连云港市年无霜期有250天左右,光照资源丰富,促使流苏茶树综合元素的积聚,同时也有效地防止流苏茶树当年新枝嫩头免遭暴冻及雨淋霜的伤害。
2010-7-9 12:01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7楼
千余年来,连云港市流苏茶树主要分布在北云台山,绿茶(流苏糯米花茶)从古老的发源到现在的传承,均在宿城乡,它的鲜明特色,始终独占一方,既是宿城乡又是连云港市的一绝。
宿城乡三面环山,东临黄海,山高水长,气候温暖湿润。挺拔玉立的茶树经常在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酸性土壤润育,以及气温低,温差小,湿度大的得天独厚的环境下生长,造就最佳茶料。宿城乡的绿茶(流苏糯米花茶)不仅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药用疗效。
2010-7-9 12:02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8楼
绿茶(流苏糯米花茶)之所以有药用特效,是因为自然出自海拔600多米的崖缝中,加之宿城乡良好的天然环境,非常适合其生长,首先是土壤肥沃,有机元素含量丰富,其次是有氮、磷、钾、铁以及其他一些特有的稀少矿物质极为充足。自然出苗根系发育优良,茶树越年久根系伸展越长长势越丰满。流苏糯米花茶不是仙茶胜似仙茶,只要从春三月的清明至谷雨期间适时采摘,并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制作,特显消炎消胀,杀菌治痢,顺气通络,消暑利尿,去腻降压,增进记忆等功效威力。
宿城绿茶(流苏糯米花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虽先后有不少地方其他姓氏人家学做,但历史最悠久、最上品的惟有宿城乡夏家制作的品味正、色泽润、清香、爽口,回味久长。
2010-7-9 12:02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9楼
据《海州志》、《云台山志》记载,连云港市最早的茶是宿城法起寺、悟道庵(原名“三教寺”,又称悟正庵)道佛法师特制的绿茶(野生流苏茶),“味醇、色秀、香馨、液清”,“岁可一、二斤,山僧秘之”,自古以来就属茶中极品。
法起寺建于汉、悟道庵建于南宋,僧人、道士先用满山布岭的野生流苏茶树嫩叶制茶,后将野生茶树移植在寺庙周围。据史料记载“明代,悟道庵东上方500米处有20 多株茶树,高逾2丈,枝繁叶茂,中有一株粗壮高大,誉为‘茶王’”。宿城夏庄村与悟道庵临近,夏氏祖先尊佛敬道,明代就向山僧学采茶、做茶。为有别于悟道庵茶,夏家祖先将茶取名“流苏糯米花茶”,产量由初时的几斤逐渐扩大到最后的几十斤、几百斤。当时有许多官绅商贾争相购买,除自己享有,还用于馈赠亲友高官。有文人称赞“宿城流苏糯米花茶”是茶中极品,可与武夷小品、大红袍媲美。
2010-7-9 12:03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11楼
连云港市宿城绿茶(流苏糯米花茶),生产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整个工艺技术要求很高,决定茶叶的外观,色泽和品质,抛、抖、焖、翻、搓、揉、抓、理、全靠手上功夫,非经验丰富者难以完成,动作轻、重、快。慢,火候、锅温、时差,亦需长期摸索才能掌握,整个生产制作过程主要有以下十几道工序:
1.鲜叶、花采摘
采摘茶叶与花以春三月的清明至谷雨期间,前后约20天最佳,并以雄树嫩芽、雌树一芽与含苞待放的一蕾最理想、最佳原料,采摘放开后的糯米花会严重影响制茶质量,因此要认真把握好一年一次的最佳采摘机会。
2.茶叶摊晾
将采摘到的鲜叶与鲜花蕾放到阴凉通风处,及时用筛子或簸篮 、簸笈摊放开,并要不时翻动,待两小时左右凉干水气后,便可以下锅焙炒。
3.焙炒刹青
茶叶杀青一锅只能放0.5-1公斤,0.5公斤时间把握在3-5分钟、1公斤时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下锅时,应适当稳定火温,一般锅温控制在150-170度左右,交替翻炒和抛炒后将锅温降至115-130度,期间,还要不断对茶料进行交替抛炒和焖炒,最后在将刹青的茶料出锅摊凉,整个杀青时间约为3-5分钟。流苏糯米花茶不同于别的茶,茶料特别柔软,杀青时手用力须略清
4.揉捻
将刚出锅的茶叶放在簸篮 、簸笈里,两只手按由左向右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抟揉,每揉捻1-3分钟对茶料抖散解块一次,如此持续5-10分钟。
2010-7-9 12:04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12楼
5.理条
理条就是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到锅里(高温150度),抖去水气烘干,以便进入下道搓条工序,持续时间约6分钟,锅温由150度逐步降至80度,最后温度控制在70度左右为宜。待茶叶理至茶与茶之间不粘连,即可转入下道程序—搓条。
6.搓条
搓条就是对理条后的茶叶进行边搓条边翻抖,搓条时锅火温应控制在70度左右,搓条主要是依靠两只手中指关节之间的凹凸处和手前掌边以及手掌下边收拢茶叶前后来回滚,边搓边滚动茶叶圆条撒漏下,时间需25—30分钟,搓条时两手用力还应适度,用力过大容易出现散条和碎条形,用力过小会使茶叶条搓不紧,松散不圆。
7.炕干
搓条完毕后,紧接着就要进行茶料炕干处理,烘干主要是蒸发烘干水分。茶料炕干开始时锅火温必须控制在50度左右,如每锅一斤茶,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若每锅两斤茶时间可延长10分钟。两手要不停轻翻慢转抚条,既要保护好茶叶圆状不变形,锅温又要稳定,锅温过高,茶叶易糊、断条、茶汤暗淡变黄、口味差等。锅温过低口感差、无香味、汤色淡。因而特别要把握好这道关,出锅前,可强火2分钟增加茶叶浓香味和成色。
8、出锅散热
此道工序就是将刚炒好的茶叶出锅散热,待自然凉透,准备下道工序。
9、筛选
此道工序主要是为了选优去劣。先捡出粗大次品茶叶,然后再用簸箕簸出杂质及碎末,以便划分确定等级。
10罐装与封存
先将茶叶装进净白纸袋里,然后灌到土制竹桶或干葫芦壳里,再严实封口,封口常用棉花塞紧,绝对保证不透空气。
11储藏
封装好的绿茶(流苏糯米花茶)必须放在干燥通风之处,同时还应避开各种异味物,因为绿茶(流苏糯米花茶)吸纳异味能力特强,万一封装不到位极易发生变质。
若封装、储藏得当,绿茶(流苏糯米花茶)两三年后仍可清香四溢。绿茶(流苏糯米花茶)年代越久品质越高,直至变成灰色更具有药用疗效。
虽然现在茶叶制作方法绝大部分都使用了机械化,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机械制作有几个局限性,首先电控温度比不上锅火温稳、灵、准;其次是茶叶内在的手感及香醇度等良好品质显示不出来;再就是优美茶型难以形成。所以机械制茶无法取代也根本取代不了传统手工制作工艺。
2010-7-9 12:04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13楼
1、宿城绿茶(流苏糯米花茶)制作的主要器具
(1)制作的主要器具:竹篓框、筛子、簸篮、簸箕、铁锅铲、铁锅(直径1米以上)。
(2)包装储藏器具:竹筒、干葫芦壳、玻璃瓶、陶瓷灌、无味塑料盒、无味塑料袋、棉花、净白纸。
(3)主要原料及辅助原料
主要原料为:生茶叶,含苞待放的鲜花蕾,辅助原料为茶叶油。
2、绿茶(流苏糯米花茶)制品
绿茶(流苏糯米花茶)分为流苏叶茶和流苏糯米花混合茶两类(通称流苏糯米画茶,流苏叶茶以一芽一叶为原料,流苏糯米花混合茶以含苞待放的糯米花蕾为主,流苏叶茶与流苏糯米花混合茶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3专利申报极其重要影响
(1)2005年以来,一些外国茶商,特别是日本茶商经常不断来连云港查询、考察,他们把绿色、环保、原生态的绿茶(流苏糯米花茶)视为珍品,国内外市场前景良好。
(2)2007年5月宿城流苏叶茶和流苏糯米花混合茶申报国家专利获批准。
2010-7-9 12:05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14楼
1、地域气候特征
宿城乡绿茶(流苏糯米花茶),品质超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南北云台山海拔400多米的地域条件,这一特有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宿城乡三面环山东临黄海,得天独厚的天然生长环境,促其百年茶树经久不衰,鼎盛生长,其次是近百年一般都为风调雨顺,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也是起着对流苏糯米花茶树和众多植物一定的助生长作用。
2、原料特征
天生百年茶树,自然扎根于山崖崖缝的优良土壤中,氮、磷、钾、铁等较多必须及稀少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相当充足,并能自行吸收补缺,助老茶树根深叶茂,并促其茶叶鲜嫩健壮,花蕾丰满,营养成分丰富,饮用后能提神醒脑。
3、工艺特征
一是绿茶(流苏糯米花茶)从采摘鲜茶叶和花蕾到制成成品茶需要10几道工序方能完成,而且一次焙炒茶始末需80分钟左右的时间,并要几乎不间断的翻抖才能完工并达效果。真正想出好茶,必须以手工技艺为基础,同时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感觉才能掌握,难于言表和形成文字;二是原料加工下锅焙炒的锅温节制、烘干等整套工序、方法,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全凭经验掌握。由此可见绿茶(流苏糯米花茶)制作技艺确属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产品特征
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茶碱、茶丹宁、维生素的含量较高,其特点是:适量饮用能恢复精神疲劳,增强记忆、使人意惬神清。流苏糯米花茶能利尿、消炎、杀菌,并可治疗腹饱、胀闷、消化不良等症。
品尝绿茶(流苏糯米花茶)的方法也别具一格,沏茶时,最好先倒半杯开水,温度掌握在80-90度之间,不加杯盖,茶叶刹时重新花形。再将杯中的水倒出一半,添加二遍水在清亮黄绿的茶液中。品之,滋味醇厚,清香爽神,沁人心脾。每次续水都不要待喝干再续水,而要当杯子中的水还有1/4就续,这样,虽多次冲泡仍醇香绵绵。

2010-7-9 12:05
回复

宿城程瑞
40位粉丝

15楼
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历史价值:
绿茶(流苏糯米花茶)的生产可追溯到唐代以前,延续至今已有千年之久,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载体,为中华茶文化的传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应予以发扬光大。
2、文化价值:
绿茶(流苏糯米花茶)制作手工技艺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化价值,它的永久存在既传承着手工技法,又传承着中华茶道以及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宾客至乡,主人沏以清茶一杯,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称为茶乡待客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社交礼仪。
3、工艺价值:
绿茶(流苏糯米花茶)手工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严格要求之高,至今没有用文字记载过,具体操作过程全靠口传和手法传下来的,凭历代手工艺人的经验手感和悟性作用,深藏许多难解的科学奥妙之迷,这种生产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智慧的积累,且难以被现代技术替代,它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基因,确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
4、经济价值:
长期以来绿茶(流苏糯米花茶)在宿城乡的高效、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流苏糯米花茶手工制作技艺既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传统手艺又具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农特产品特有的文化产物,
5、药用保健价值
绿茶(流苏糯米花茶)是人们多年来对自然界植物挖掘利用智慧的结晶,它的存在价值已经超越了使用价值。绿茶(流苏糯米花茶)是上等保健饮用茶,适量饮用能消除精神疲劳、增进记忆、有利尿、杀菌等功效,还能助解消化不良之症。能起到其他保健品不能替代的特效功能。
《一种流苏茶的制作工艺全文专辑》光盘
光盘价格:280元 电话:13271584826 联系人:付先生 如何购买?[字体:大 中 小]
光盘目录:
本站共收录230多万项创业致富专利技术,销售
热线:13271584826 0371-693222593 付先生    一种流苏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采摘:摘取新鲜流苏树叶或芽苞或花蕾作茶料;杀青:将上述茶料置于杀青锅中,将锅温加热至150℃-170℃,交替进行翻抄和抛炒,然后将锅温降至115℃-130℃,在锅温从150℃-170℃降至115℃-130℃期间,对茶料交替进行抛炒和焖炒,锅温降至115℃-130℃后,将杀青后的茶料出锅摊凉;揉捻:将杀青后的茶料出锅摊凉3-5分钟后进行揉捻,揉捻时始终按同一方向进行揉转,每揉转1-3分钟后需对茶料进行抖散解块一次;整形烘干包括理条、搓条和抓条工序。本发明流苏茶的制作工艺简单合理,所制得的流苏茶色泽好,品质高,外形达到条索紧圆,泡茶时汤色清明,清香浓郁。
本套光盘《一种流苏茶的制作工艺全文专辑》所有技术资料均含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科研成果,资料中有专利号、专利全文、技术说明书、技术配方、技术关键、工艺流程、图纸、质量标准、专家姓名等详实资料。
(1)、银行汇款:280元(包含邮费)汇入下列任一银行帐号(需带身份证),款到发货!
中国农业银行:6228 4807 1108 8915 014 收款人:付凤稳
中国邮政银行:9551 0051 3100 1381 822 收款人:付凤稳
中国招商银行:6225 8837 1392 2115 收款人:付凤稳
中国工商银行:622202 1702015571813 收款人:付凤稳
中国银行:4563 5134 0034 468611 收款人:付凤稳
汇款后请用手机短信或电话(13271584826 联系人:付先生)通知,告诉所需专利光盘名称、数量及收货人姓名、邮政编码和详细地址;或在线填写订单,请点击“我要填写订单”。

来源: 本站  阅读: 次
【 推荐 】 【 打印 】
上一篇:接种真菌微生物加工普洱茶的方法
下一篇:普洱熟茶自动化生产工艺
文军语文
----碧水观鱼跃 晴空看鸟飞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好友
查看文章
花果山中学校本课程:瀛洲仙境----花果山(八)
2009-03-05 09:33
第三章 家乡特产
高山云雾出好茶----云雾茶
茶史追溯
“云雾茶”之名,最早见于《海州志》。据传:宿城山顶悟正庵多茶树,其中有棵南宋时所植的大茶树,常年沐浴于云雾之中,山寺僧人每年采一、二斤精茶,珍藏如“龙团凤饼”,秘不示人。《金史食货志》就有章宗承安四年(1199年)三月于海州(今连云港市)"置一坊造新茶"的记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沈云霈、宋治基等在籍士绅,集资开发云台山,兴办“树艺公司”,栽培云雾茶,所产茶叶曾获南洋劝业会奖。其后,云雾茶迅速发展,满山遍野,翠碧丛丛,清香沁人,连紧邻的江苏第一高峰花果山玉女峰上也种上了云雾茶。据品评,玉女峰上所产茶叶质地尤其清纯,因而所产云雾茶,皆以花果山为名。
自古道:“高山出好茶”。花果山水帘洞西侧秃龙沟的茶田,最是得天独厚。此处位近峰顶,整年云遮雾掩,往往夜雾未散,晓云又升。这里的茶树,终日受云雾水气的滋润,总是茶尖早吐,芽叶纤细,成为花果山云雾茶中的上品。
花果山云雾茶清彻浅碧、略透粉黄,叶形如剪,冲泡后透出粉黄的色泽,条束舒展,如枝头新叶,阴阳向背,碧翠扁平。又因它生于高山云雾之中,纤维素较少,可多次冲泡,啜尝品评,余味无穷。
近几年,云雾茶获得较大发展。全市已有茶园近2000亩,年产云雾茶近百担。云雾茶制作工艺科学规范,从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整形干燥,到泡制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1980年,在江苏省品茶会上,与南京雨花茶、苏州碧螺春并列为江苏省三大名茶。
茶诗为证
茶香高山云雾质,
水甜幽泉霜当魂。
名茶鉴赏
花果山云雾茶是绿茶类名茶,具有条索紧圆、形似眉状、锋苗挺秀、润绿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色清明、叶底匀整的独特品格。经专家鉴定,云雾茶富含茶碱、茶丹宁、维生素。饮用花果山云雾茶,对消炎、杀菌、治痢、化食等有一定疗效。
明前绿茶
花果山云雾茶分春茶、夏茶、秋茶,其中春茶中的明前绿茶尤为珍贵,明前绿茶是每年清明前采下的绿茶,它是一年中最好的绿茶(约三千左右/500克)。从最幼芽采下,通过先进的制茶设备精制而成;形成小条状;色暗灰。带有小白边;是一种高级美容茶;常饮即有美容,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作用比维生素C要有效一百倍,比维生素E有25倍。常饮绿茶,可预防疾病的发生,人便自然可以长寿。
泡茶方法
以80℃开水,沏茶时可先倒半杯水,不加盖,茶叶霎时舒展如剪,翠似新叶;须臾,再加一遍水,在清亮的茶汤中,似有朵朵茶花开放;品之,茶味醇厚,清香宜人,余味无穷。
民间传说 ----云雾茶与乾隆皇帝
传说在很久以前,花果山上还没有这么多奇花异果,四周人家也很少,单说这山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个老和尚。在庙的四周长满了茶树,老和尚精心照看着这些茶树,每年都要亲自采摘一些茶叶,炒制后保存起来,一般的客人是没有口福尝的。有一天晚间,老和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轮红日从海中冉冉升起,老和尚马上惊醒,连称好梦,明日必有贵客来。
第二天清晨,老和尚令徒弟打扫庙内庙外,称有贵客临门,自己独坐山门等候。小和尚以为师傅是病了,这荒山野岭哪会有什么贵客?将近中午时分,从山道果然走上来两个人。前面那人一身客商打扮,手持羽扇,后面挑担的,一看便知是个书僮。老和尚连忙迎上前去,拉住那客人的手道:"贵客临门,有失远迎。"那客人笑这说:"老师傅,吾乃普通客商,怎能劳您如此盛情。"老和尚把客人请到西厢房,宾主坐定,老和尚吩咐倒茶。只见一个小和尚从里间拿出一个精致的小匣,从中取出茶叶,用开水一冲,瞬间,茶香四溢,整个西厢房云雾缭绕。客人连声称道:"好茶,好茶!" 老和尚介绍说:"此茶乃云雾茶。"茶罢,那客人道谢走了。
原来,那客商打扮的人正是喜欢游山玩水的乾隆皇帝。乾隆自喝了花果山云雾茶以后,对山珍海味,都渐渐不感兴趣了。回到京城后,下圣旨钦定花果山云雾茶为御茶,又命厚赏培育出云雾茶的老和尚。从此,花果山有了皇帝的照顾,奇花异果渐渐多了起来,成为一座树木葱茏、物产丰饶的宝山,花果山云雾茶也因此在天下扬名。
龙头菜---蕨菜
蕨菜,别名又叫作龙头菜、如意菜等。属于凤尾蕨科。 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 , 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
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壮。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0——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
蕨菜每100 g 鲜品含蛋白质0.43g 、脂肪 0.39g 、糖类3.6g、有机酸0.45g,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既可当蔬菜有可制饴糖、饼干 、代藕粉和药品添加剂 。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蕨菜,根茎粗壮,富含淀粉,故名粉蕨或蕨粉,可做粉条、粉皮食用。其嫩苗似拳卷曲,故又称“拳头菜”。生于山林阴湿处,是我国南方山区群众喜食的一种野生蔬菜。食用时,一般用开水煮熟后,取出撕开,用清水浸泡一二天,每天换清水数次,泡去涩味,加油盐调料回锅炒熟食。因其味带涩,故有收敛治脱肛的功效。
蕨菜为山珍,入馔历史极其悠久。《诗经•召南》:“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唐朝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商朝末年,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灭后发誓不食周粟,采蕨、薇以充饥,最后都饿死在首阳中。西汉初年,有“四皓”之称的角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志行高浩,寿长德劭,因逃避秦乱,携妻将子,隐居今陕西境内的商山,采蕨而食。汉高祖刘邦听说后,非常敬仰,遂下诏请他们下山做官,但他们拒不应诏,继续过其清贫的隐居生活。故商山一带至今称蕨莱为“商芝”。“商山芝”或“紫芝”。《本草拾遗》又载:“四皓食芝而寿”,是说这四隐士食蕨而长寿。“四皓”所写的《商之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充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优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由此可见,蕨菜有延年益寿的食疗功效。
公孙树----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我国园艺学家们也常常把银杏与牡丹、兰花相提并论,誉为"园林三宝",并把它尊崇为国树。
银杏树为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寿龄绵长,几达数千年。它以其苍劲的体魄,独特的性格,清奇的风骨,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受到世人的钟爱和青睐。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作诗咏曰:“银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宋代大诗词家苏东坡有诗赞曰:“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拨、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医食俱佳。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制成色泽鲜艳,气味浓郁,香甜可口的各种风味饮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银杏的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花果山的银杏树多生在景区庙宇附近,其栽培历史悠久,多与庙龄相等或相近,如三元宫、九龙桥、老君堂、海清寺、团圆宫附近均有千年银杏,枝叶繁茂、冠入高空,气势雄伟,全年可产白果上万斤。因独特的海洋气候与土壤条件。花果山白果与众不同,果实虽小,但非常饱满,肉质优,营养丰富,市场销售价格均高于其它地区。
长寿果----板栗
板栗是中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根系发达,有菌根共生。较抗旱,耐瘠薄,宜于山地栽培,适合偏酸性土壤。多行实生播种,也可嫁接繁殖。木材致密坚硬、耐湿。枝、树皮和总苞含单宁,可提取栲胶。在我国约已有2000~3000年的栽培历史。
叶披针形或长圆形,叶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葇荑花序,成熟后总苞裂开,栗果脱落。坚果紫褐色,被黄褐色茸毛,或近光滑,果肉淡黄。果实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栗子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 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 既可生食、炒食,也可以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
花果山板栗品种属北方栗,坚果较小,果肉糯性。在1974年江苏省板栗品质评比中,其外观、整齐度、肉质、甜度、香味五项指标总分最高,与苏州名栗“九家种”并列全省第一。
解酒妙品——葛藤粉
花果山山高林密,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葛藤多生于坡度较缓的乱石缝中,漫山遍野,随处可见。每年深秋,藤叶枯死,浆液集聚在块根中,当地人便刨出制粉。块根细的如手指,若是找到三五年以上的老根,也有粗如小儿膀臂的。
山民采花果山野生葛藤根,洗净剥去表皮,用木锤将根锤得极碎,再用纱布滤出粉液。然后放入大缸中,以木根顺着一个方向搅动。澄清后,倒掉上面的清水,另换水搅拌清先,如此反复三四遍,再静置沉淀,小心取出粉块。上层的洁白如玉,作为商品;中层的颜色灰黄,自家留用;底层的色黑且有渣滓,只能当作饲料。花果山葛藤粉洁白细腻、金星闪烁,温水调匀,开水冲熟,粘稠,呈半透明状,令人望而生津。
花果山葛藤粉含有葛根素、葛根素木糖、大豆黄酮、大豆黄酮贰B一谷甾醇、花生酸等,有解热和降低血糖、化痰生津功能,冲服可治烦热、口渴、喉痹等症。葛藤的根及其粉、花还是解酒良药,如《镜花缘》中所说,“葛根最解酒毒,葛粉尤佳……唯有海州云台山所产最佳”。因此,港城花果山葛藤粉声誉颇高,被视为珍贵药用补品,远销全国各地。
尖叶霞草----山马菜
山马菜,学名“尖叶丝石竹”,又叫“石栏菜”,或叫“尖叶霞草”,多年生草本,高为30~50cm,根粗壮,黄褐色,茎多分枝,光滑无毛,单时对生,披针形或者线状披针形,多生在山涧或乱石草丛之中,故称为“山马菜”。
花果山山马菜茎叶鲜美,民间历来就有食用习惯,每年清明前后至初夏期间,茎叶肥嫩,雨后为最佳采摘时间。将其鲜嫩茎摘下,洗净,用开水一烫,反复搓揉,去尽泡沫,凉成半干,拌上佐料,即可食用,鲜味爽可。亦可晒干备用, 吃时用温水泡开,或冷拌或烧肉或烧鱼,别有风味。
山马菜根可以入药,治阴虚潮热、久疟、小儿疟疾等症。其根捣碎沤水,还有去污功能,为天然去污剂。
接骨良药----山螃蟹
山螃蟹,因形如螃蟹,生于山间而得名。港城各山涧沟中多有生长,又以云台山较多。山螃蟹,体形较小,体色多与栖息地颜色相近。其肉细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a、核黄素等含量较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食用。山螃蟹更有清热散血功能,活血止痛,散瘀消癓,主产后血瘀腹痛,癓瘕积块,治疗跌打损伤有奇效,在民间被视为接骨良药。
益肾奇药---何首乌
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何首乌。唐朝文人李翱曾写过《何首乌传》。何首乌原来是一个人的名字,后李时珍根据史料记载,把原来的“夜交藤”改名为“何首乌”。
何首乌为多年生草本,无毛。根细长,顶端有膨大的长椭圆形、肉质块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茎缠绕,长3—4米,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叶片卵形,长5—7厘米,宽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托叶鞘短筒状。花序圆锥状,长约10厘米,大而开展;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大小不等,结果时增大,外面3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裂。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平滑。花期8—10 月,果期10—11月。
何首乌性味归经--苦、甘、涩,温。归肝、心、肾经。研究表明,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及乌发等功效,蒽醌类化合物为何首乌的主要活性成分,何首乌的综合利用及开发情景非常广阔。
解毒良药---金银花
金银花,忍冬科,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金银花亦可在家庭栽培,是著名的庭院花卉,花叶俱美,常绿不凋,适宜于作篱垣、阳台、绿廊、花架、凉棚等垂直绿化的材料,还可以盆栽。若同时再配置一些色彩鲜艳的花卉,则浓妆淡抹,相得益彰,别具一番情趣。
金银花浑身都是宝,引进种植金银花的经济回报十分丰厚。金银花的用途越来越广,开始由单一的中草药逐步向茶叶、饮料,食品和日用化工产品等方面发展。金银花的原花冲之代茶,嗅之气味芬芳,饮后神清气爽。夏秋服用金银花茶,既能防署降温、降脂减肥、养颜美容,又能清热解毒、百病不生,是现代人保健养生和防疫防病的绝好佳品。
起死回生----灵芝
灵芝,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灵芝,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誉,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
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天下第一果”----樱桃
花果山樱桃,自古闻名,清乾隆年间曾为贡品。
整个云台山脉樱桃分布于南云台之东磊、后关、龙窝、花果山、朝阳,中云台之魏庵、隔村,北云台之宿城等地,以东磊、虎窝为最。素有“樱桃村”美名的虎窝,年产樱桃近4万公斤。
花果山樱桃,色味俱佳,营养丰富。其中糖、蛋白质、维C胡萝卜素、钙、磷、铁等物质含量,相当于同量桃、苹果、梨的20倍。樱桃皮薄肉美汁甜,不仅可以生食,还可做果脯、榨果汁、酿露酒。食之清凉可口、甘甜醉香,有助消化、安神、养血之功能,兼有“好颜色、美志性”、“滋润皮肤”之功效。在国内外市场,均被视为珍稀佳果。
清热涤痰----瓜蒌
瓜蒌,葫芦科,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流苏树----糯米花茶
糯米花茶,也称“流苏树”。据考证,花果山流苏茶要比云雾茶得名早五、六百年。阳春三月,先阳坡、后阴坡、再涧沟上生长的流苏茶树发芽,千枝万条上缀满新绿,叶芽间鼓出如同糯米粒样花苞,这是采摘的最好时机。用雌树一芽一苞、雄树一叶一芽炒制的茶,是流苏茶中“精品”、“极品”。该茶内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物丰富,维生素、氨基酸、儿茶多酚、咖啡碱、茶丹宁含量均较高,饮用此茶对消炎消账、杀菌治痢、顺气通络、消暑利尿、去腻降压、消除疲劳、增进记忆等有一定疗效。
花果山海清寺塔西的团圆宫内原有一株古老的糯米花茶树,树高5米,围2.5米。春季开白花,花序呈伞状,花丝细长,采花后,连续开二茬花,花丝经阴干后呈红色,花和叶均可泡茶,其味清香,又可去暑。盛花期间,花压嫩叶,远望满树通白,与碧瓦雄殿相映生辉。可惜,此树于1959年建大圣湖时被毁。
类别:校本课程 |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207) | 评论 (0)
上一篇:花果山中学校本课程:瀛洲仙境--...    下一篇:两小儿辩日(学案)
体验生态:真正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3000亩高山草甸和5000亩森林,丛林草甸植被分明,升高的海拔和独特的气候造就了3800多种植物分层次生长的奇特景观,风光可媲美青藏高原。这里有700多种动物和800多种植物,甚至可以见到稀世珍禽——褐马鸡和树龄超过400余年,高20余米的云杉王。20余种动物、30多种野菜和10多种野果可以大快朵颐。灵山三鲜、压肉、烧全羊、莜面卷、山鸡丸子凸现当地饮食特色,松蘑、木兰芽、黄花、黄芩、核桃仁、大杏扁更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适合人群:身体耐寒能力强,热爱高原景色的人。
冰凉指数:★★★★ ★  年平均气温0~2℃,夏季要穿军大衣,东北也没这么冷啊!
住宿:管理培训中心,120~150元/人
交通:苹果园乘929支线
咨询电话:61827994

百花山 听松望云花中笑
加能量:免费的天然氧吧
进入山中,扑面而来的空气清新润泽。这完全仰仗于这里的丰富植被,使得负氧离子的含量高于市区400~500倍,算得上是“天然的大氧吧”。当我们这些蜗居都市的人每天被工业废气、汽车尾气、CO2 、光声污染影响得几乎要窒息的时候,不妨来次放松一下,为身体能量加加油。
饮山茶:夏天的降暑珍品
有1000多年的历史,常见的是紫荆芽茶,气味清苦宜人,有“通经利尿”之效;伏地龙井—酸枣山茶,做工非常复杂,需要七蒸七晒,最适合夏日消暑;黄芩茶,多年生草本植物,也需要七蒸七晒,甚至要九蒸九晒,有清凉解热、消炎解毒之功效。当然还有山茶佳品,显光寺山茶为金莲花加猫儿箭,圣米石塘的胜泉寺僧有苦梨叶茶,最上品的是流苏茶和黄连木茶,可惜极为难得。
观花海:药材、山林、野生动物
百花山地区处于北纬400度左右,四季分明,相对高差近1300米。具有比较完整的垂直带谱和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气候宜人,温凉湿润。以山地草甸土、棕色森林土和淋浴性褐土为主,富含有机质、偏酸性,适宜植物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使百花山植被茂密,物种丰富。种子植物700余种,观赏植物300余种,中草药植物300余种,还有大量的山野菜、食用野果和众多的野生动物。有诗云:“百花山上花不凡,天地赐物尽奇观,名山美景资源富,古今皆赞百花山。”
适合人群:爬腻了香山,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健身爱好者;酷爱花花草草的都市工作狂。
京郊:在春天里上山下乡
发布时间:2007-3-20  来源:北京晨报  点击:1306
春天来了,踏春的想法总和双足配合默契,到哪里去呢?周边景致大都走过,于是询问朋友,到京郊偏僻之隅寻游,姑且把它叫做春天里的上山下乡。
方位:西南—房山
常乐寺和道衍塔
从常乐寺一眼望去能看到太行山的余脉,它坐落在房山区崇各庄常乐村。当车子开进村里时一片寂静,乍暖还寒的三月初端,稍好的一个晴日便让人能享受到午后阳光的盎然,村头两株玉兰分别开在两户人家的院内,中间由一条错不过车的小路隔开,再向前是一棵扭曲却已枯死的松树,说枯死了,仰头望它的老干,朦胧中又有些绿色,眼前这种常态的村景,让人几乎忘记它背后隐藏的一段历史,一个和尚的历史,他就是生在元朝末年,后来帮助燕王朱棣登上皇位的姚广孝,法号道衍。
历史上佛道两家参与江山社稷的不在少数,八思巴辅佐忽必烈,丘处机辅佐成吉思汗,神秀被武则天尊为国师,身披袈裟终身在朝为官的姚广孝也是其中一个。他一生以出家人身份行使公务,不蓄发、不娶妻,对皇帝所赐给的宅第、宫人从不接受,一直住在京城寺庙里。姚广孝一生可圈点的事情很多,铸造永乐大钟的“总工程师”是姚广孝,为迎取佛牙舍利姚广孝参加了第三次郑和下西洋,晚年还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直到84岁病逝。姚广孝死后,皇帝辍朝两日,《明史·列传》第33回记载:“赐葬房山县东北,帝亲制神道碑志其功。”
600年日月穿梭,当年胜迹多已不复存在,所幸这里被辟为旅游景点,恢复兴建。眼下,常乐寺和道衍塔还在,寺与塔遥相呼应,两相常乐两相知。
我们原路返回,阳光这时从另一个角度照射过来,把那条错不过车的村间小路打得金黄一片,车子顺光而行,像延伸的时空隧道,又见那棵老松树时,我相信它在这个春天会复活过来。
方位:西南—房山
黑龙观记事
画家王绍明在乡下租了两间画室,知道我好玩,前不久约我到那里小住,那天途经房山佛子庄,山脚下坐落着一座道观,朋友和道观里道士相识,说带我进去走走,于是下车步行绕过一汪池塘进入道观。
道观又叫黑龙观,清乾隆时期已在,传说很早有黑龙在这里居住,后来一位行脚道人在这里兴建了这座道观,以降住黑龙。黑龙观不大,三进院落,属于区级在册古迹,平时只有一个道士在这里常驻。和道士聊天,知道他从武当山入道,北京对他不陌生,小时候在宣武居住过一段时间,除了白云观,他居然知道我上班附近的看丹桥有个药王庙。道士说他有许多洋弟子,英国的罗伯特、美国的约翰、新加坡有道场……他还聊起老子、庄子,聊起历代帝王身边的军师多有道家人。
话说多了总感觉味道变,疑问多,还想问,忽然想到道士刚才引用老子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便收住了口。眼看接近晌午,道士偏偏爱和我们聊,左一个贫道,又一个贫道,此时身边又引来几位游客,执意留我们吃顿斋饭,我和朋友作揖谢过,心想,人家再“贫”也是道啊,俗人还是要做俗事。
方位:西北—延庆
珍珠泉乡品茶
延庆珍珠泉乡发现一种茶,经朋友介绍我这个“假行家”也参加了那次品茶行动。车开了近三个小时才到,珍珠泉乡地理环境不错,四面环山,植被茂盛,加上珍珠泉乡这个名字,听起来让人想到鱼米之乡的江南。
由于气候原因,产茶的位置到河南信阳便止住了,从没听说北方产过茶,可珍珠泉乡的乡亲一直喝这种茶是事实,在乡养鱼池听着乡里人的介绍,本来是要上山亲眼看看这些北方茶树的,不巧昨天的一场雨使山路崎岖,我们走了一半山路便退缩回来了。入住老乡家细问得知,在珍珠泉乡南山的1300米处,生长着2000株左右的野山茶,人们叫它茶叶沟,每年村民到那里采摘后自己喝。
在老乡家里炕头上,一顿简朴的农家饭后,开始了品茶。这种茶大叶,老乡说根本不加工,晒干后收起来就行了,茶沏上后的颜色开始金黄透亮,入口有一股子淡淡酸涩味儿,第三泡时颜色变成了红铜色,酸涩味没有了。同来的一位“茶博士”最后作了总结发言,说这是一种叫流苏的植物,多南方生长,北方这么成片生长的不多,宽泛意义上叫它茶没什么不可以,现在有许多植物当茶,“刺五加茶”、“茅岩莓茶”,还有“鲜花茶”、“大麦茶”不都叫茶吗?我看这茶就叫“流苏茶”,把它作为乡里的绿色产品与旅游挂钩,准行。
调侃这些话时已是“酒席撤下、重新摆上”了,我们在这户姓李农家人的大通铺上,喝着刚命名的珍珠泉牌“流苏茶”,好不快活。
声明:本稿件来源于《北京晨报》,所有转载内容均秉承传播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稿件内容有涉及虚假、侵权等问题,请致电网站客服,本站会第一时间处理。